从后发劣势看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变

合集下载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辩证关系及战略选择分析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辩证关系及战略选择分析

的国家及地区同一发展问题的两个不 同侧面 ,两者的
关 系是 相辅 相成 ,辩证 统 一 的 。


关于 “ 后发 优 势” 理论
对 “ 后发优势” 的研究最早源 于英 国古 典经济 学家亚当 ・ 斯密和大卫 ・ 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此 后 ,国际学术界便从资源禀赋理论 、区域理论 、制度 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对 “ 后发优 势”理论进 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的理论就是
Th a e t a l t n h p a d S r t g c Ch ie Bewe n “ a e—sa t g Ad a t g s’ e Di l ci l c Rea o s i n t a e i o c t e i L t tr n v n e’ i a
长期以来 “ 后发优势 ”一 直都是理论界 十分热 门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美国的社会学家 M.列维和经济史学家格 申克龙的理 论 。列维认为现代化进程 的后来者 ,其 “ 后发优势”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 要 比先发国在 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认识丰富得
家 ,这一问题更是倍受学者们关 注的焦点。 “ 后发优
势”理论不仅在 世界 范 围内得 以验证 ,而且也被一 些学者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国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途 径的选择上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具有响应力的实 际成效。相对而言 “ 后发劣势” 的研究却略显薄弱 , 而对两者 之间辩证关 系 的研究 就更是少 之甚少。其 实 ,“ 后发优势”和 “ 后发劣势” 的概念来 自于 国际 发展 的不平衡性的概括和总结 ,它是发展中和欠发达
维普资讯
2 0 / 2 总第 3 8期 071 6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解读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解读

解读林毅夫、杨小凯后发优势、劣势之“ 争” - -重要而非精彩的“ 论战”——解读林毅夫、杨小凯后发优势、劣势之“ 争”◎大诗林毅夫先生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一文(以下简称“ 林文”, 是林先生 2002年 6月 12日在北大演讲时所用的一篇稿子。

它也是对杨小凯先生在天则研究所的一篇发言稿《后发劣势,共和与自由》(以下简称“ 杨文” ,以及杰弗里 ·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一文(以下简称《宪》文的一个直接回应。

从“ 真理越辩越明” 的精神出发,林文对杨文、《宪》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在明确表示不赞成这些看法之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林毅夫、杨小凯两位先生都是华人经济学家中的健者,林文作为二者的正面“ 交锋” , 引起了学界和经济学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并被誉为“ 高手的角力” 。

笔者也怀着浓厚的兴趣,拜读了林文及相关文本,但结果却颇感失望。

在笔者看来,林文并未构成对杨文或《宪》文的有效反驳, 充其量只能算是正式交锋之前的一个前奏。

林文的有效成分, 基本上还是林毅夫先生对自己一贯所持观点的一个复述, 其赖以支撑的绝大多数理论基础, 在杨文、《宪》文产生之前的语境中业已存在。

换言之,在时间上,林文虽在杨文、《宪》文之后,但在逻辑上,林文反而回到了杨文、《宪》文之前。

虽然是演讲稿,但林文有其明确的针对对象,显然是有备而来。

从文本的有效性角度看 , 林文在逻辑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不存在形式上的明显错误, 但在科学方法论上有失于严谨之处, 不排除导致误读的可能。

而林文包含的有效观点是否成立, 笔者不敢断言, 因为在一些地方, 其依托的部分理论基础在学术上存在争议; 而在另一些地方, 对部分事实依据的认定,就笔者的知识范围而言,也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文献才能使人作出是否接受的决定。

而杨文是一篇发言稿,体裁的性质决定了其启发作用重于其论证的严密性。

《宪》文虽是论文, 但以笔者观之, 则仍属于综述或纲要性质, 其观点较为分散, 介绍各方的研究成果较多, 本身提出的论点不甚鲜明。

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张沛霖 PEILIN ZHANG2013111841摘要:国际政治风云的背后涌动着的是发展的洪流。

中国持续了30余年的改革,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后发优势”,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我国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隐藏着“后发劣势”。

另外,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直接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面前,中国经济的挑战不是来自名义GDP的赶超,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构、体制和能力的挑战。

中国已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后发优势”,防范“后发劣势”通过改革完善社会制度,促进经济创新,利用高增长的机会加快增长机制的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国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走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创新发展一、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解释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可以直接模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取得发展成就,甚至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

模仿有两种形式:一是模仿制度,二是模仿技术,发展经济。

通常,由于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种益处先发国没有而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共生的,来自于其落后本身的优势,我们称之为后发优势。

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如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直接模仿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在短暂的时间取得巨大的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后发劣势”的意思是: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很多隐患,甚至使长期发展变得不可能。

在经济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顺势而为的市场过程,而后发国家要赶超,就会造成种种扭曲,从而带来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政治上,发达国家先发达是建立在良好制度基础上的,落后国家由于片面模仿技术,虽然能在经济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制度保证,从而产生隐患,破坏社会发展,甚至将片面的“后发优势”成果吞没。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摘要]杨小凯和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后发国家应该走技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之路的争论。

本文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归纳提炼和分析评说,继而评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如何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制度模仿技术模仿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一、关于技术模仿与制度模仿的争论及评说1.杨小凯的制度模仿论关于后发国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后发劣势,杨小凯从最基本的制度层面, 即从宪政制度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1)以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是后发国的“后发劣势”,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制度难,因而倾向于技术模仿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

(2)模仿应该由难而易。

认为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应该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

逆其道而行是不行的,比如先发展经济,再进行宪政体制改革,必然导致腐败现象和国家机会主义,导致长期经济发展的失败。

(3)制度模仿特别是宪政改革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是经济转轨的核心。

(4)激进式模仿是可取的。

(5)政治不统一对制度模仿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

2.林毅夫的技术模仿论林毅夫对杨小凯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技术模仿而不是制度模仿对一个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

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技术模仿是后发国后来居上的主要依据,靠引进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的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而从技术的昙面来说,发展中国家有比发达国家增长更快的潜力。

(2)因为一个最优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内生的,与发展阶段及历史、文化等有关系,所以,渐进的改革比激进的改革好。

(3)宪政体制不是经济长期发展成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也不具备短期内建成的可行性。

(4)宪政体制不一定是最优的制度,最优制度内生决定于一个经济当中的很多因素,因而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制度。

3.对争论的评说杨小凯和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后发国家应该走技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之路的争论。

中国后发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因分析

中国后发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因分析

全 球 贸易 市 场 份 额 的增 加



些 贸 易伙 伴 频 繁 对

保 护 其 国 内产 业 和 市 场
根 据 中 国 商 务 部 统计
200 6
12 0
j
F O R W A R D P O S I T I O N 1N E C O N O M I C S
Fe b& M
a r

2008
企 业 观 察
择持 慎 重态 度 。 中国 的部 分企 业也 选
非关 税 壁 垒 的 自南 贸易 区 ,都 为一 体
化组 织 内部 企 业 提供 优 惠 。我 国企 业
保 障措施 、特保调 查 )调查 8 6起 ,同
比增 长 3 % ,涉案 金 额 2 . 美 元 , 7 05亿 此外 ,技 术性 贸 易壁 垒 、知识 产 权 壁 垒等 对我 国 贸易 的负 面影 响 进一 步 凸 现 。这 表 明 ,中 国 已经 进 入 贸易 摩擦 高发 期 ,在今 后 相 当长 的 时期 ,我 国 企业 将面 临 1 严峻 的 国 际贸易 和 投 3趋 资 环 境 。特别 是 纺织 品 、服 装 、机 电
国家 的投资 生 产 ,再 出 口到 欧盟 及 其 他发 达 国家 ,从 而间接 享 受 欧美 等 国 给 予不 发 达 国家 的投 资 优惠 ,绕 过 对
我 国设 置 的各 种 壁 垒。 到 2 0 0 4年 底 , 中国纺 织 品 和服装 企 业 已经 在海 外 投
产 品会遭 遇 更 多 的反 倾 销措 施 。20 05
嚣 罄 黪
维普资讯
年 ,全球 共 有 2 5个 国家 ( 区 ) 我 地 对
国发起 “ 两反 两保”( 反倾销 、 补贴 、 反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实质和焦点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实质和焦点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实质和焦点
长期以来“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一直是经济发展中十分热门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更是倍受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典型的就是杨小凯和林毅夫的论战。

“林杨之争”的实质和焦点其实就是“技术模仿”和“制度模仿”的争论,最后的落脚点都在于如何宪政转轨。

杨小凯先生在他著名的《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和劣势》的文章中有个著名论断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学家经常谈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但是他们很少注意西方经济学家所关心的后发劣势。

经济发展中的后发劣势又被称为'对后起者的诅咒'。

它是指下列现象:经济发展中的后起者往往有更多空间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用技术模仿来代替制度模仿。

因为制度改革比模仿技术更痛苦,更触痛既得利益,更多模仿技术的空间反而使制度改革被延缓。

这种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的策略,短期效果不差,但长期代价极高。

”其最后的结论是:真正要利用后发优势应该提倡“制度兴国”,“民主宪政兴国”。

而林毅夫先生认为“技术模仿”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的必备条件,因此林先生用大量篇幅来证明“技术模仿”的重要性,同时也举了那些虽然实行了民主宪政却没有繁荣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家的例子来反驳制度模仿。

因此总结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实质和焦点可以概括为:要不要“制度模仿”,以及“制度模仿”是不是首要的?如果只有“技术模仿”而没有“制度模仿”,或者“制度模仿”不及时的话,那么会不会转化为“后发劣势”?。

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20 0 0年 4 ,杨小凯教授在北京关于 后发劣势》的演 月 讲 ,引发 了他和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关于 后发劣势和后发优
势的争论 这场高水平的争论在中国经济学界 引起了巨大的 反响 , 许多经济学家也发表了各 自的看法 , 如复旦大学 的韦 森教授和 武汉大学的郭熙保教授等。其中 ,郭熙保教授突破 原有的后 发优势仅仅限于 技术 方面的限制 , 方位地阐述 了 全 后发优势理论。 郭熙保教授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后发优势理论,
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学 习、效仿和借鉴 发达多家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 ,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 效率和益处。一种制度 的形成 ,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
造出来 , 完全是与其经济得相对落后性共生得,是来 自 而 干
落后本身的优势。按照这个定义 ,郭熙保认为发展 中国家的 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 方面。
量避免后发劣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促进经济的 可持续
发展 。
的较高层次和较新阶段,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力的 素质和水
平 ,直接创造人力资本 。
( )制度 的后发优势 四
二 后发优势理论概述…
郭熙保把后 发优势界 定为 由后发 国地位 所致 得特殊利 益,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 自身得努力创
认为后发优势理论不仅是 技术上的 ,而是全方位的 ,还应该
国家的资本收益要高于发达国家。如果国际资本是自由流动
的,那么资本将从发达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由此将会促 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 。
( )技术的后发优势 二
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 由发达 国家花费了巨 的投资 大
和时间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被认为是公共产 品或准公共产 品,具有很大 的溢出效用 ,这对于科学技术比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指的是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下,追赶者相对于领先者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

在经济、科技和商业领域,后发企业或者国家与先发企业或者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直接影响着后发者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本文将分别探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并就如何克服劣势和利用优势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探讨后发优势。

后发者相对于先发者,拥有以下几个优势:1.借鉴先发者的经验:后发者可以从先发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借鉴先发企业或者国家的经验,能够减少试错成本,避免重复造轮子,快速学习并追赶领先者。

2.技术跳跃:后发者可以跳跃过传统技术阶段,借助新兴技术实现超越。

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发展,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跳跃可以使后发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先发者。

3.省去前期投入:后发者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掌握的信息和了解市场需求。

他们可以避免尝试和犯错,节省了前期的投入成本。

这使得后发者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特定市场机遇:在一些特定的市场情况下,后发者能够发现领先者所忽略的商机。

后发者可以利用市场变化和趋势,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或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使得后发者能够在新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然而,后发者面临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1.技术落后:后发者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先发者。

他们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才能追平或超过先发者的技术水平。

2.资金限制:后发者通常面临资金的限制。

相对于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的先发者,后发者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建设生产设施、推广市场等。

缺乏资金可能限制后发者在市场竞争中的触角和快速发展。

3.市场竞争:市场上优势巨大的先发者在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后,能够形成竞争壁垒。

后发者需要应对已经占据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后发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针对后发劣势,后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创新与研发:后发者应该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

势界定 为经济 落后 的 国家或 者地 区 由其经 济落后 所
致 的特殊 不利条 件 , 后 发优 势 则 指经 济 落 后 的 国家 或者地 区 由其 经济落 后所致 的特殊 有利条 件 。 作 为
特 殊范畴 , 发展 中 国家 工业 化 的后 发 劣 势 是指 发 展
中 国家 由于 在工 业化 过程 中处 于落后 地位 所致 的特
殊 不利条 件 , 发 展 中 国家 工业 化 的后 发 优 势则 是 指
发 展 中国 家 由于 在工业 化过程 中处 于 落后 地位所 致 的特殊有 利条件 。 以 下所论后 发 劣势与后发 优势 均
指 发展 中国 家 工业化 的后 发 劣势 与后 发优势 。
后 发 劣势与后 发优 势 是 客观 存 在 的 , 只 要世 界 各国 的工业 化不 同步 , 就必 然 会 出现 先 进 国 与后 进 国 , 也就 必然会 有与工业 化进 程的 不一致先 发劣势 、 先 发优势 与后 发 劣势 、 后 发 优o 势 。 基 于 发展 中 国家 在工 业化过 程o中所处 的落 后地 位 , 发 展 中 国家 既不 可避免 地 面 临着 因为 后 进所 带 来 的后 发 劣 势 , 也能 够享有 因为后 进所具 有 的后 发优 势 。 一个 国家在工 业化进程 中工业化水平越 与先进 国家接 近 , 后发 劣势 与后发优 势的程度会越轻 , 如果工业 化水平达 到了 先 进国家 的水平 , 其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也就不再存在。
2 . 人 口 方 面 的 后 发 劣 势 。 人 口 方 面 的后 发 劣 势
一 68 一
主要 表现 在两 个方 面 : ( l) 发展 中国家 在进 行工 业化 时 , 相伴 的是人 口 的快 速增 长 。 ( 2) 发展 中 国家无 法 通 过 主动 的向外 移 民缓 解 人 口 压 力 。 发展 中 国家 人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中国发展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后发国家的两难选择:解读“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辩论代新宇,上海财经大学公管实验班,学号:2010116328摘要:根据作者的分析,就关注的重心来看,“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其实可以看作是“技术”与“制度”的争论,再进一步就发展的过程来看,它们则是“理性抉择”与“路径依赖”的争论,最后若就改革的手段考察,则它们也是“渐进改革”与“震荡疗法”的争论。

尽管这两种理论思路早已浮现,但直到杨小凯与林毅夫的辩论,才开始直接而明确的理论对话。

对于上述的讨论,林毅夫认为自己是坚持“理性人假设”的,但实际上他在论证中却隐含了“仁慈政府”的预设,他为“后发优势”所做的辩护也因此存在严重缺陷。

杨小凯的出发点则是“路径依赖”,但若追本溯源,其基本的思路也还是理性抉择,不过因为短视近利而身陷落后体制之中。

此外,双方讨论过程中存在共同的问题是:虽各自援引有利的案例,却缺少系统的实证研究。

但简单任意的选用事例,并无法为其论证提供可靠、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劣势理性抉择路径依赖渐进震荡疗法一、问题缘起:中国发展模式与杨、林“后发辩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时被视作“中国奇迹”,也因此得到了举世学者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了,而俄罗斯或其他国家没有?尤其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否持续下去?凡此,均为学者不断思索、探讨的主题,其中杨小凯教授与林毅夫教授二十一世纪初的那场辩论,更是这个讨论的高潮。

林毅夫认为后发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先发国家的技术,因此低成本、迅速地实现飞跃发展。

反之,杨小凯则认为后发国家若只靠模仿技术而不参考发达国家的制度,即便短期内经济可能有所增长,但不易维持长期而持续的发展。

在继续我们的讨论之前,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是必要的。

在这场改革之前,中国实行的是中央计划经济。

“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

”1这种体制被广泛认为不能为中国带来发展,这是实施“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_后发优势与政府作用_曾国安

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_后发优势与政府作用_曾国安

・%’・
曾国安, 郑美琴: 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政府作用 不利条件,但专门讨论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后发 劣势的文献却鲜见。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 劣势不是单方面的, 在技术、 经济、 体制、 政策制定的 影响力、 精神等方面都存在着后发劣势。 !# 技术方面的后发劣势。技术方面的后发劣势 (! )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落后地 主要表现在: 区的技术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发达地区掌握着国内 最先进的技术, 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它们可以利 用它们在先进技术的领先地位占领或者垄断产品市 场,同时因为存在着通过引进获得先进技术的可能 性以及经济落后地区技术的落后会使经济落后地区 不愿意进行自主的技术创新,或者对自主技术创新 缺乏自信, 对本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抱悲观情绪, 在 技术方面容易形成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依赖,就 会 造 成 经 济 落后 地 区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无 法 得 到 提 高, 无法超越经济发达地区, 这样经济落后地区在产 业 结 构 的 选 择、 竞 争 力 的 提 高 等 方 面 都 会 受 到 限 ( $) 制。 经济发达地区在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会使经 济落后地区的技术选择受到经济发达地区的约束。 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标准化措施以及标准的提高使经 济发达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先发优势,它 们在技术选择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而落后地区在 技术方面的落后地位, 在技术选择上受到限制, 这会 限制经济落后地区现代工业部门以及其他现代产业 部门的发展, 也会损害经济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 因 为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为标准,经济落后地区面 临着技术供给、 人力资源供给、 资本供给的约束, 许 多产业部门的发展会因为达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 的技术的缺乏, 或者人力资源的缺乏, 或者资本的缺 乏而减慢。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落后地区技术选择 的约束会限制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 经济方面的后发劣势。经济方面的后发劣势 (! ) 主要表现在: 生产率劣势。技术的后发劣势以及 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 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劣势造成经 济落后地区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使其在市场占有和 ($) 市场拓展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物质资本积累方 面的劣势。经济越发达, 积累规模越大, 通过自身的 积累和来自国内经济落后地区和国外的资本,经济 发达地区物质资本积累达到了很大的规模,经济落 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济落 后地区在物质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决定了其在生产 ( % ) 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劣 能力方面的劣势地位。 势。这方面的劣势一方面是由经济落后地区在教育 方面的劣势地位所决定的,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 府和居民可以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使 居民接受更多的和更高水平的教育,而落后地区的 教育投资则受到限制;其次是由经济落后地区优质 人力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出所决定的,经济落 后地区优质人力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实际上 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向经济发达地区的 转移,这种流动增强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积 ( &) 累, 而削弱了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 产 业结构劣势。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低于经 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在产业结构的劣势不仅 使经济落后地区拓展产品市场遇到困难,而且在国 (’ ) 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企业规模劣势。企 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规模庞大的企业,而且经济发 达地区由于积聚了庞大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优 质的人力资本, 更容易发展大企业, 扩展企业规模。 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规模巨大的企业的产值甚至比 一些经济落后省区的总产值还高。经济发达的企业 可凭借其规模优势获得多方面经济利益;经济落后 地区在开始进行经济发展时所存在的一般都是小企 业,在市场上必然就是以小搏大,由于企业的规模 小,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 () 位。 市场劣势。经济落后地区的市场劣势既表现 在市场占有率低、 市场开发经验缺乏, 也表现在市场 意识弱等方面, 一个地区的经济越落后, 其在市场方 () ) 面的劣势就越大。 跨地区经营劣势。跨地区经营 能力与产业结构、 企业规模、 市场开发经验等都是密 切相关的,由于经济落后地区在产业结构、企业规 模、 市场开发经验等所处的劣势地位, 其在跨地区经 营方面也处于劣势地位。经济落后地区在跨地区经 营方面的劣势地位又会强化其在企业规模、 生产率、 ( *) 市场开发经验等方面的劣势。 在与经济发达地区 争夺优质人力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由于经济发达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水平会高于经济落 后地区 (一般来说这是经济落后地区优质人力资源 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 ) , 公共基础设施的 发展水平超过经济落后地区,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 费结构超前于经济落后地区,科学研究条件优于经 济落后地区,提供就业和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要多 于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居民有着 极大的诱惑力。结果会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优质人 力资源大量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如果经济发达地 区还采取吸引经济落后地区优秀人才的政策,就会 使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优质人力资源产 ( ") 生更大的拉力。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消费对经济落 后地区所产生的不良的示范效应。虽然消费要受到 收入的硬约束, 但由于消费所具有的模仿性、 向上攀 比性,会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消费对经济落后地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 、文 化等 有 关系 , 以, 进 的改 革 比激进 的 改革好 。 所 渐
对与 应 用科 学并 不是 那 么 明显 ,但 是基 础科 学 对于 技术 进 步 的作 用
( 宪政 体 制不 是 经济 长 期发 展成 功的 充分 或 必要 条 件 , 不 却 是有 着 极强 的扩 散作 用 。 3) 也 具备 短期 内建 成 的可行 性 。 3促进 高 新技 术成 果 向生产 力 的转 化 。 . ( 宪政 体 制 不一 定是 最 优 的制 度 , 制度 内生 决 定于 一 个 4) 最优
确 地 制 定 发展 战 略 的 政 策是 非 常必 要 的 , 同样 。全 面认 识 后 发 劣势
1杨小 凯 的制度 模仿 论 . 关于 后 发 国家 如何 发 挥 后 发优 势 , 免 后 发 劣势 , 凯 从最 基 避 杨小 本 的 制度 层 面, 从 宪政 制 度层 面 提 出 了 自 己的看 法 。其 主 要观 点 即 概 括如 下 :
J 占 分 0 热 l, 祈 'J —I l i ,. '1 - ■
后发优势 、后发 劣势 及对 中国发展 的启示
一 余晓宁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 院 一 申相德 上 海市 教育考试院
[ 要 ] 小 凯和 林毅 夫 关 于后发 优 势和 后发 劣 势 的争论 ,实质 上是 对 后发 国家应 该走 技 术模 仿还 是 制度 模仿 之路 的 争论 。 本文 先 摘 杨
展 中国家 技 术 变迁 的成 本 远 远低 于 发 达 国 家 , 因而 从 技 术 的昙 面 来 的教 育是 我 国必 须长 期坚 持 的方 针 。 说 , 中 国家有 比发 达 国家 增长 更快 的潜 力 。 发展 2在 强调 技术 引进 的 同时 注重 科技 的 自主研 发 。加 大对 于 R D & ( 2)因为一个 最 优 的 制度 安排 实 际 上是 内生 的, 与发展 阶 段 及 的支 持 力度 ,特 别是 基 础科 学 的研 究 。 因为基 础科 学 的研 究收 益相

后发企业创新劣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后发企业创新劣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维普资讯
第3 卷 l
第 4期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Ju a o iah agU i r t o cnm c o r l f h i un nv sy f oo i n S jz e i E s
V0 . No. 131 4 Au .2 0 g 08
于劣势 地位 。毕 竟 ,在 长 期 的摸 索 和适 应 过程 中 , 在市场 巨大 回报 的刺激下 ,先行 企业 已经在 现有技
术 领域 积 累了丰 富的知识 和经验 ,拥 有 了该 领域最
其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 ;在模仿创新过程中,后发 企业 易形成模 仿 到模仿 的低水平 创新模 式 。
在创新 中取 得优 势 ,创 新资源 基础相 对薄 弱 的企业
创 新能 力一般 较 弱 ,较难 取得创 新优 势。对 于那些
识 积 累方式 主要体 现为企业 在技 术创 新和生 产实践 中 ,通 过不 断探索 和学 习来 获得 新 的技术知 识 、积
已经在 现有技 术发展 模 式上取得 主导地 位 的先发企
有 占主导地位 的先行 者们 相 比。创新 资源 的基础薄
短 的时间 内通 过 观察 、学 习 、模 仿 ,以较低 的代价 掌握先 进 国家经过反 复试 验和花 费较大 代价 和较长 时 间才 获得 的知识 、经验 … 1,避 免 了先 发企业 从事 技术创 新所要 承担 的 巨大 开发成 本和风 险 ,并且 能 快速提 高 自身 技 术 知 识 水 平 ,实 现 对 先 进 者 的 赶
业来说 ,它们拥有了该领域最丰富 、最先进的技术
知识 、最 富 有 经 验 的技 术 人 才 、最雄 厚 的 资金 实
累新的经验 ,从而增加企业 的技术知识存量。而后

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劣势与战略路径的联系与区别(一)

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劣势与战略路径的联系与区别(一)

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劣势与战略路径的联系与区别(一)【关键字】比较优势从根本上来说,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或发展实绩取决于增长要素禀赋能否符合长期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要求。

战略选择,主要解决长期经济增长路径与自身增长要素禀赋条件、发展环境匹配的问题,使得比较优势得以动态强化和发挥,比较劣势得以弱化和转换,约束条件得以缓解,在国际经济竞争关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后起发展中国家与先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在于经济增长(背景)条件的不同及其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不同。

作为后起发展中国家,如果想要实现长期经济的持续增长,唯一的途径是选择与自己实际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并努力改善自己的增长条件。

(注:从这一点看,由于各国经济增长条件存在着客观差异,因此经济增长实际上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套用,特别是对一个大国来说。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所拥有的增长条件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增长战略在理念和路径选择等多方面上的缺陷日益显现,已经难以满足我国持续增长的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根据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条件对战略重点和路径进行及时调整。

本文试在对我国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和约束条件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战略路径进行系统调整的建议。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面临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和约束条件1.比较优势(1)开放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融资和技术引进条件。

在需求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支持。

在资本、技术和劳动等生产要素中,资本和技术的状态对于发展中巨型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无疑至关重要。

如果是作为先行的发展者或是处于封闭的经济系统状态,资本和技术要素的积累就有赖于内生的力量,因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可能完成和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先行发达国家之所以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过程,其缘由正在于此。

后发劣势_精品范文

后发劣势_精品范文

后发劣势一、后发劣势的定义及影响后发劣势是相对于拥有先发优势的国家而言的。

它指的是某个国家在某个领域起步晚,没有先发国家的发展优势,不具备其他国家拥有的技术、资源和市场等优势。

由此,该国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在这个领域迎头赶上,或者即便迎头赶上,也会付出更多的杂质成本。

后发劣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后发国家难以在某些先发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分支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面临着高竞争压力,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后发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也会影响到它们在某些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创新领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风险承担,所以它们很难在新兴市场上获得主导地位。

二、后发劣势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后发劣势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

很多后发国家的技术与先发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限制了它们在某些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使得它们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很难走出先发国家的阴影。

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投入水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其创新能力、实施有效而持续的管理政策,对于企业在后发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资源投入不足,使得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后发劣势。

三、后发劣势的解决方案面对后发劣势,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增加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创新研究,后发国家可以更好地追赶先发国家并在某些领域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

此外,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和提高企业的绩效,也可以有效减轻后发劣势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后发国家的案例1:中国的非洲贸易战略中国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后发劣势,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国在非洲贸易方面展现出了成功战略。

中国以利益共享的方式,有效吸引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此外,中国在非洲贸易中采用,贸易投资补偿、免关税进口等模式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效提高了中国在非洲市场上的份额。

五、后发国家的案例2: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印度是一个后发国家,但在软件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林毅夫与杨小凯争论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林毅夫与杨小凯争论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林毅夫与杨小凯争论关于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系不断变化,关于发展中国家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的争论不断加剧。

近期,林毅夫与杨小凯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本文将从5个不同的维度出发,逐一分析二人的观点及其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一、后发劣势的定义后发劣势是指在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相对落后。

林毅夫较为倾向于从传统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将后发劣势视作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杨小凯则更多地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待后发劣势,认为其本质是一种生产效率不足的局面。

二、后发优势的特点后发优势是指在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国家虽然处于后发劣势的局面,但仍然能够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实现经济增长。

林毅夫更偏向于从“人的优势”、“土地的优势”等角度,将后发优势视为一种资源优势。

杨小凯则更多地从市场竞争角度,认为后发优势可通过自身市场的竞争优势来实现。

三、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的转化林毅夫认为,后发劣势并不是导致后发国家长期处于落后的必然条件。

相反,在后发国家发掘自身的优势有可能成为转化后发劣势的关键环节。

杨小凯则认为,后发国家只有摆脱生产效率不足、建立起自我完备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后发劣势到后发优势的转化。

四、影响后发优势的因素林毅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后发国家实现后发优势的关键是科技、资本、人才等各方面的因素。

杨小凯则认为,现代经济主要是一种知识经济,因此,后发国家在实现后发优势的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经济建构。

五、如何实现后发优势林毅夫和杨小凯都认为,后发国家应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建立独特的市场格局等。

以上针对林毅夫和杨小凯的不同观点,我们需要承认二者都有其合理性,这也为我们开拓后发优势开辟了多元化发展思路。

下面我们将列举5个实际案例来对不同观点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观念一度被国外互联网公司所掌握。

再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再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aau tt aaa ..rgsvte a r.btean dng nast aa g g k 。..rg vte dtt ddn ast a ean ; a a n
再 谈 “ 发 优 势 ’ “ 发 劣势 ’ 后 ’ 后 与 ’
■ 本 刊记 者 天 勤
记者 :最近各 界讨 论最 多 的有几 推 出 备 受 争 议 的新 《 动 合 同法 》 劳 。表 个话题 ,一个就 是 围绕 新 ( 动合 同 面 看 起 来 这 些 现 象 互 不 相 关 ,但 却 都 ( 劳 法》的一些争议 , 另一个话题就是 中国 是 中 国 式 渐 进 改 革 的 必 然 结 果 , 如 果 经 济正 在 出现新 的变 化 ,再 一 个话题 再继 续下去 ,可 能到 哪一天 经济倒 退
BACKG R0 U ND 背景透视 l
在, 我们的确正在经历杨小凯讲的 “ 后 是 说 , 去 l0 所 完 成 的 人 均 收 入 增 这 l 亿 的产 出 在 1 0 以前 是 不 可 过 2年 万 0年
发 劣 势 ” 我 真希 望 更 多 人 能 认 识 到 这 幅 ,是 l 8 年 之 前 近 两 千 年 人 类 所 完 有 的。 。 80 换句话说 , o 年前 的晚清
Ie aoa F ac g n r tnl i ni] tn i n n
从 改革开放 0年 的成就和 问题 中,更能理解几年前杨 小凯跟
林毅 夫关于 “ 后发优 势”和 “ 后发劣势” 的争论 。“ 后发优势”指 的是后 发展 的国家可 以从先发达 国家那 里很快模仿 到技术 、不 用 重复先发 达 国家走过 的弯路 ,这即为优 势。而杨 小 凯的 “ 后发劣
劣 势 ” 的 争 论 。 “ 发 优 势 ” 指 的 是 后 后 发 展 的 国 家 可 以从 先 发达 国 家 那 里 很

论发展制度后发优势后发劣势

论发展制度后发优势后发劣势

谢盛圆14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论发展、制度、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跟从。

……”——《仰望星空》一、究竟什么才是“发展”?一直以来,对于真理的渴望和求索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篇章。

有很多种选择去追求真理,而对于真理观本身,哲学家们也彼此很有不合,各自为说。

事实上,在哲学的范围中,永远不会只有一种标准去衡量或概念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A,也可以是B,也可以既是A又是B,因为事物本身的存在独立于人为的主观判断,而人为判断的多样性正是熟悉事物途径多选择的表现。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多样性(Diversification),才孕育了文化本身的多元,形成了其本身的内部矛盾和碰撞,继而推动了人类发展至今。

因此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其动因并非是单一的,它可以是以生产力提高为主要的外在表现,可是这绝对不代表发展就等同于生产力提高。

所以,提到发展,它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社会组织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社会的制度由不完善慢慢改良、文化由单一化和区域化向多元化和全世界化发展的进程,最后表现为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对于衡量经济生产能力,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是咱们最为耳熟能详的了。

但这只是对于发展结果的大一统衡量,数据有时虽然简练明了,可是当咱们真正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积累改善的时候,数字则显得过于干瘦,因为就进程中的各类参数对这一结果的贡献和影响,咱们无从得知。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发展被狭隘地理解为经济生产力的提高,而出于对发展的追求,重心也落到了发展经济生产力上。

但是,这只是从结果中抓结果,隔靴搔痒算了。

那么,咱们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使这一洪流源远流长呢?如上所说,发展的推动是依托背后制度、文化、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作用,而由于文化本身是不可人为刻意渲染和改变的,因此,想要有条不紊地实现发展,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优化,从而达到增进经济生产力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Biblioteka -09 会计 2 班1
一、后发劣势的概念 “后发劣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沃森首先提出,是指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 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模仿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模仿制 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模仿技术容易,模仿制度难,后发国家 往往更倾向于直接模仿先发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引进先发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可以 减少发展风险,大大节约时间和资本,迅速地实现工业化,缩小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差距。 然而因为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面临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不尽相同,后发国家往往引进 了不合理的制度或是盲目地跟风,所以单纯地盲目模仿先发国家的经验可能会造成后发 国家相反的结果。 二、后发劣势的原因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发展,全球人口、能源、生态压力的日增,后发国家的发展 环境将越来越严峻,即时从发达国家那里借鉴了技术与经验,但是迥异的环境与国情使 其战略难以得以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造成这种后发劣势的原因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后发国家引进的技 术并非核心技术或最新技术,而是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技术,并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只将其价值链中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将自己集中于价值链中高技 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这造成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另外,后发国家的资本积累不 足,技术落后, 工业底子薄, 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风险较高,发展中国家 普遍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少,因此后发国家严重缺乏技术创新,过多依赖技术引进与模仿 已经造成了技术创新的惰性,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恶性循环。另一 方面,后发国家的国内历史问题过多, 各种现存的问题相互交织制约, 陷入后发泥沼。 例如落后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 伴随的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人口的快 速增长, 不仅造成了长期的大规模的失业, 而且也影响了落后国家资本积累的增长(物 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纵观我国,我国人口基数大, 增长迅速, 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 压力, 目前就业难就是一个体现。另外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教育落后、人才匾乏等严 重问题, 使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其次,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远高于落后国家, 这 不仅会对落后国家拓展市场造成困难, 而且使落后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 位。 后发国家在制度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并且由于制度具有互补性和路径依赖 性, 使得制度变迁更为困难。虽然后发国家可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 并在短期内取得 令人惊叹的增长绩效, 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 当模仿的潜力已经耗尽, 这种策 略的长期代价将大大超过它的短期利益, 这就是后发劣势的根源。 三、对我国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 制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且比起技术更为重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 安排不仅是重要的,对任何国家的经济绩效、资源配置、激励机制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模仿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面对众多问题,今 后中国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政府工作重点从 直接干预经济转移到制度建设上来,更重要的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市场经济体 制相匹配、相协调,给市场经济提供更完善、更健全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包括: (一)技术引进要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技术引进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不可能实现超越,只有自主创 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赶超。自主创新是经济保持永久发展的唯一动力,也是克服后 发劣势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中国可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模式,引进
2
先进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在基础科学 和前沿科学上提高自主创新,抓住主动权。例如,在传统的汽车行业,中国虽然落后世 界水平,但是比亚迪公司稳稳抓住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创新,不仅创造了中国自己的品 牌,而且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只有真正实现“中国创造” ,才能真正实现赶超。 (二)消除制度上的障碍,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当前经济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源于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许多 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进行制度创新, 由此克服和弱化后发劣势 首先, 改革产权制度,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 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存 在若干问题, 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 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制度, 产权制度人手, 才能保证经济长期发展的绩效。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产权保障制度, 才能提高人们投资和 生产的积极性, 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通过对最基本制度的改革, 利用制度之间的互补 性, 有利于其他各项相关制度的完善。其次, 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市场在克服某些类型 的后发劣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 只有企业树立了市场意识, 才会积极地进 行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 发挥政府 的作用政府应当在不直接干预经济的同时, 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如控制人口增长, 积 极发展教育,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为企业间的竞争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外部环境, 维 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的国际关系。在新的背景下,后发国家必须接受现实,转变思维模式, 变工业化目标为现代化目标,逐步建立共和宪政和市场体制,走渐进式的发展之路,并 利用后发优势,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发达国家也必须改变双败的竞争观 念,帮助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从而避免全球性的能源与生态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冲突, 达到全球共赢。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后发国家,中国的赶超之路任重而道远。中 国应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发展来避免后发劣势, 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
---------------------------------------------装--------------------------------- --------- 订 -----------------------------------------线----------------------------------------
课程 内部控制 成绩 评语:
20 11 评阅人
-20 12 学年第 二 学期
刘婉玲
学号
09250201233
========================================== 姓名
从后发劣势看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变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的改变,后发劣势也随之增加,后发国家 往往更倾向于直接模仿先发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而忽略了制度上的改革,由此引发国 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的后发劣势,对我国今后的持久发展尤为重 要,更有助于我们在经济改革中完善自身。 关键词:后发劣势;制度;技术;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 [2]王文龙,《后发劣势的理论分析及其意义》 [3]车维汉,《发展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