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2016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活动,其中一项关键活动就是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教育部针对在校贫困学生提出了进行重点扶助的方针,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在心理健康方面提供帮助。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上的拮据,贫困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消极影响。
文章通过了解目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进而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合理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借此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和激励他们真正摆脱阴影,切实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从实际意义上帮助贫困大学生。
标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一、引言当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全国各个高校非常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这几年高校的招生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而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对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开展科学有效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根据相关文献调查的数据显示,因为自身经济条件窘迫而感到有压力的学生比重超过了85%。
如果再进行细分,由于学费、书本费的提高而倍感压力的学生比例在60%以上;接近48%的学生会因为整体物价的上涨而产生压力;因学业而感到压力的学生比重为42%;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有压力。
下面从自卑意识和失落感、敏感多疑心理、人际交往消极退缩三个方面探讨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贫困学生因为经济相对拮据,常常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否定自己,并会产生自卑心理。
在学校的实际生活当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上有着显著差异。
贫困生往往在学习上较为投入,在生活方面他们大多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可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教育投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通常会遇到不少挫折,并且由于相当多的贫困生性格较为内向,一旦受到打击,便十分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进而形成自卑意识。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关 键 词 :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 教 育 对 策
据统 计 , 目前 贫 困大学 生约 占高校 学生 总 数 的 3 %,尽 管大部分贫 困生 能够 正确面对 经济压 力 ,奋 0 发读 书 ,积极 参 加勤 工助 学 ,在 改 变 自己经济状 况 的 同时进 行积 极 的心理 调 适 。但 也 有一 部分 贫 困学 生 ,不 能正视 经济 上 的 困难 ,思 想 及心 理 问题 日渐 凸显 ,造成 一 定 的影 响和 危 害 。 因此 ,认真 做 好 贫 困生这 一・ 殊 群体 的思 想 教育 引 导工 作 ,是 高 校加 特 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 工作 的一项 重要任务 。
( ) 封 闭 心 理 ,人 际 交 往 缺 乏 自信 四
每个 人都 有交往的需求 ,尤其是贫 困生 。但 是交 往 是需 要成 本 和时 间 的 , 目前 大学 里 同学之 间交往 和聚 会的主要形式是聚餐 、唱歌 、上网等 ,而这 些消 费 均摊 的开 支对 贫 困生 来说 都是 不 小 的。 部分 贫 困 生 把与 同学 的 交往 当成 一种 负担 ,对需 要花 钱 的活 动尽量躲避 ,交往的范 围相 当狭 窄 ,独来独往 ,不 与 同学交流 ,不参加集体活动 ,以至于 自我封 闭,并理 所 当然地被 边缘化 。而这种 自闭淤积过久 ,不仅使他 们不 善于 与人 交往 ,还 会 引发严 重的思 想 问题 。
第卷第期 6・1
职 时 业 空
C ON ARR R lo EHO E詈 Z 台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现 状 、 成 因 及 对 策 研 究
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逐步显现并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在他们中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生存态势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
标签: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一、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1〕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而且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为了了解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因为经济上的贫困所导致其心理上产生哪些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某大学的在校学生,为避免贫困大学生对调查问卷有顾虑,本次调查采取随机以及群体发放。
全校共发放1000份,收回1000份,回收率100%;实际有效问卷988份,有效率为98.8%。
调查结果显示:1.98.6%的调查和走访对象认为本校确实存在贫困生现象;40%的普通学生和60%的贫困学生认为本校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以上。
2.在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70%以上来自农村,其中又有48%的学生来自“西部落后地区”。
调查表明,造成家庭收入低下的原因中,因属“西部地区”的占51.7%,因“家庭人口多”的占15.2%,因“自然灾害”的占14.7%,因“家庭成员下岗”的占8.7%。
这表明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齐不发达地区。
3.贫困使普通高校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多数贫
困大学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精神病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社会成因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
1、低收入户缺乏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拥有较
低的家庭收入,很难承担大学生活动及生活开支;
2、社会阶层因素:贫困大学生同时承载着社会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
生来自底层,社会地位较低,他们可能会遭受排挤和歧视;
3、家庭环境因素:贫困大学生受家庭作用更加紧迫,缺乏父母的关心
与支持,容易落入受挫、自卑感的困境。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多种政策措施:国家应该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费,开展贫困大学
生就业扶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负担;
2、完善网络资源:完善全国性的心理咨询平台,提供贫困大学生免费
的院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校园和谐心
理环境,建立社会关爱机制,给予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安全感。
总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多方面的策略应用能够助力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采取和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助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成长。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管
理
观
察
Ma nage m en t O bs e r ve r
2 0 1 5年 8月 上 旬 出 版
贫 困大 学生心理健康研 究
黄 上 上
( 长沙航 空职业技术 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摘 要:贫 困大学生作为 高校 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承 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还有学习、就业等残酷
的社会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刺激 ,在经济 因素、坏境因素、社会 因素的共 同作 用下引发 了贫困大学生的一
系列心理健康 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因素 , 并针 对这些 问题提 出有效的措施 ,以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措施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 发展 ,社会竞争 日
益激烈, 广 口 J 时对 大 学生 的综合 素 质 也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革 。但 是 , 由于 社 会 因 素 、环 境 因素 以及 经 济 因 素 等 方
以兼顾,再加上其在初高中时期所接受的地方教育水平不
( 二) 家庭环境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一般 来 自于偏远农村家庭或者城市下 岗
理 的不平衡 ,觉得 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逐渐 丧 职工家庭, 由于经济拮据,争吵和 家庭矛 盾现象也较为 失 自信 心,从而产生 自卑心理。 突 出。并且,由于 自身素质 和受教育程度不高,一些贫 ( 二J 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并存 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学习期 间进 困家庭 的父母 不懂得 家庭 教育对孩 子心理 和性格 方面产 生的重大影响,从小缺乏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引导,不利于 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另外,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由于长期的物质困境和社会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心理贫困的定义与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干预对策和心理咨询服务的重要性。
探讨了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重要性。
在展望未来需要加强社会关怀,总结了对策并强调了社会关怀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健康心理支持体系、社会关怀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由于长期处于经济贫困状态下,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可能面临着心理困扰和压力。
我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大学生群体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现象也愈发严重。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贫困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贫困”。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急需一个系统的心理支持体系和心理干预对策来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困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心理贫困的定义与特征、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分析、心理干预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普惠。
贫困大学生在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的还常常面临心理贫困的困扰。
心理贫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如何有效应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案分析
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案分析一、大学贫困生简述大学贫困生,即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一般其家庭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人民币以下,其贫困类型多为低收入、纯农户、多病户等。
与此同时,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每年都需要进行贫困生的相关认定工作,经过层层认定后的贫困大学生才有资格享受高校相关资助政策。
二、大学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多数大学贫困生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他们有着积极的生活与学习心态,纵使有部分“灰色”时期,也可以通过自身调试而恢复良好的状态,因而少见心理健康问题。
而部分贫困大学生则主要由于自身家庭经济困难,与其他同学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少数是潜在性的,其周圍的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难以发现;而多数则是很容易可以发现的,如强烈的自卑意识、失落感、敏感的人际关系、孤独感、迷茫的择业心态、恐惧感等。
另外,这一部分学生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还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模式的转变、家人施加的压力、自身承受力弱、非贫困同学对其看法等有关。
1.强烈的自卑意识自卑意识的产生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自身家庭经济拮据,在一定程度上,“贫困生”的“标签”也对此有一定的恶化作用;二是由于贫困生多来自农村甚至偏远山区,远没有城镇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丰富。
2.失落感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困难,在吃、穿、用等诸多方面都差于普通同学,加之部分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自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可能就会在其内心引发“惊涛骇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论是其自身所想还是为满足父母的期望,多数贫困大学生都想获得奖学金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而他们在学习上往往多偏于内向而独立,在中小学时期尚可应对简单的成绩要求,并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并不难。
但进入大学阶段后,由于大学教育奉行的是素质教育,奖学金不仅仅与学年成绩直接挂钩,还与综合素质相关。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日见凸显。
研究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自卑是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与别人比较时,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
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和否定而产生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而产生的离群的心理体验。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贫困问题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大学阶段,依然有很多家庭不能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因此,这些大学生会面临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焦虑和压力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和焦虑。
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负担更重,他们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间协调好平衡,让自己不至于崩溃。
针对这个问题,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可以在学校寻找辅导,寻求朋友和家人的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减轻压力。
二、自我否定问题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情绪,感觉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大学的学业。
这时候,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和问题,并且寻找支持和鼓励,这可以是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也可以是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同时,贫困大学生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学业的。
三、社交障碍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社交障碍,可能因为贫穷的原因使他们感到自卑,或者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于其他同学而与其他人的交流不畅。
这时候,贫困大学生应该尝试打破障碍,去认识新的朋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且尽量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四、心理疾病问题相对于其他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容易患上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
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应该尽早寻求帮助,可以在学校找到专业的辅导员,或者去医院寻求心理治疗。
同时,贫困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来缓解心理不适,例如适度的运动、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保持自信和积极心态,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而在大学生中,贫困同学无疑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导致其困境的原因,并指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贫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社会现象。
贫困大学生是指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问题,而需要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减轻经济负担并完成学业的大学生。
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大、焦虑情绪高经济压力常常是导致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而贫困大学生由于财政状况特殊,经常面临生活费用难以支付、不断的经济压力等问题,因此其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大学生。
2. 自卑、自我怀疑情绪多在大学生中,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大学生往往会比其他大学生更加自卑和自我怀疑。
由于其所处经济环境的差距,他们更难以与其他同学保持相同的生活水准和同等的社交活动。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们得不到太多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诱发其他不良心理。
3. 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会与其他学生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他们很难与其他学生充分交流和合作。
有人认为这是由习惯与经历的差异导致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差异而产生的。
二、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的原因1. 经济条件不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大多是由于经济条件不足导致的。
由于经济能力的缺陷,这些学生很难在校外租房、购买电脑、支付生活费用等方面体现出与大学本应具备的同等条件。
有时,他们无法消费学校中贵重圣物,无法就医,缺乏资金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种活动等,因此感到孤立和排斥。
2. 教育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匮乏,贫困大学生在学校内部也往往执拗于分数以换得机会,并在这种大学环境中无法有效开展自己的全方位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f ) 贫困大学生 的概念界定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 家招收的普 1 通高等学 校学生中 ,由于 家庭经济 难 ,无力支付教育 费用( 包括学
费、 生活 费、住 宿费 、书费等) 或 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 的学生 , ( ) 2 贫困大学生心 理健康 问题概 念及界定。主要指 处于经济困
窘的贫困大学生 ,因面临 比一般大学生在生活 、消费和学习方面更大 的压 力,而在心理反应上表现 出来的未能达到大学生心理 继康标 准的 心理 偏差状态和心理失衡状态 。主要表现在心理压力增大 、社会现 象 和 自我认 同出现偏差 、情绪情感出现负向性 和波动性 、 心理适应和 自 我 角色定位出现严重混乱等程度不等 的不 良心理状态 。
性 的迟到 、旷课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成材 目标。在 面对老师和 同学的教导和帮助 ,却把其看成是怜悯 、同情 、 歧视 、苛求 等心理 继 康 问题 ,给和谐校园的建设增 加了不 少的难题 。
2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从心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困难补助的高校贫困大学生 比例很小 , 多数学校仅限于特困生 ,这难以满足 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学生 的需要 。 各级 各类奖 、助学金只能满足少数贫困大学生的需要 。②高 校对贫困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存在 薄弱环节。贫困大学生 的心理 健康教育受到 越来越多的重视 , 仍存在 许多薄弱环 节。第一 ,对 贫困大学生心理 但 健康关注程度不够。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 弱势群体 受到了来 自社会
1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到伤害 。害怕另 人怪 异的 目光 ,甚至 I J 憎恨别人对 自己的蚓情和怜悯 ,对 自我的形象相对 的敏感和关注 。③ 思维方式相对封闭和简单 。贫困大学生 经济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精神 压 力 ,在思维 方式和人 际关系上 更趋于封 闭 ,并产生 了种种心理 障 碍 。有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自己的处境 ,并不可抑制地抗 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 ; 们不愿 积极 主动地与人交往 ,生活封闭 , 他 还 有些贫困大学生 由于贫困而对社 会持极端的观点 ,思维方式相对封闭 和简单 ,影响了心理健康 。 () 3 资助体 系和 心理 支持工作还 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① 目前 的 资助体 系尚不完善 。现阶段高 校对 贫困大学生实行 “ 奖学金 、助学贷 款、 勤工助学 、 减免学费 、 困难补助 ”和 “ 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 的 助 学体系 ,各高校再 依据 自身 条件相应 地组织 实施 “ 、贷 、助 、 奖 减 、免 、补 、勤 ”等 助学手段 。贫 困大学生助 学工作取得 了一定成 效 ,但仍存在 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方面 , “ 、勤 、助 、 ”,力不 减 补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 . 2 文 化 的 影 响
漠 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 ,保证 自尊。
1 . 3环 境 的 干扰
贫 困生 的 心理健 康 受到 家庭 环境 、社 会 环境 和学 校 环境 的影 响 。首 先是 家庭 环 境 ,无论 是父 母个 人 的原 因 ,还 是整 体 家庭 的原 因 ,以及 采 用 的教育 模式 ,都对 孩子 的性 格 有直 接 影 响。部 分 心理学 家认 为 ,儿 童安 全感 的来源 主要 从 家庭
贫 困大 学生 心理健 康 问题 成 因分析 与 对 策研 究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 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福 建华 南女 子职 业 学 院 李璐 莎
[ 摘要 ] 随 着我 国经 济体 制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和 社会 经 济 的不 断发 展 ,社会 贫 富差距 不 断扩 大 ,形成 了一定 的社 会阶 层 , 同时 各 高校 的文 化氛 围也 有 所改 变 ,这 就 对部 分贫 困大学 生造 成心 理 负担 ,常 常 由于 自身 原 因无法 正确 对待 这 些 问题 ,产生 一 些
贫 困大学 生身 上所 具 有 的家庭 因 素形 成 的社会 身份 ,与
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贫困生 比例也不断扩大,
重 视并 解决 贫 困生 心理 健康 问题 已迫 在眉 睫 。
高等校 园里的主流文化有冲突 ,这两种文化观点相互碰撞 ,
会 影 响到 大学 生本 人 的行 为标 准 ,也会 影 响到 大学 生本 人 的 内心世 界 ,出现 患 得患 失 的现象 , 心理 状 态不 能端 平 。例如 ,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经济困难、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业辅导机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应对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应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压力、社会认同感、心理咨询、经济援助、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1. 引言1.1 概述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群体。
他们面临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自卑,缺乏自信和动力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们还可能面临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家人的压力和歧视,这些心理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了解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导致的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等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2. 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G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霆
孙 英 楠
辽 宁 ・ 阳 103 ) 沈 116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4 0 9 0 17 — 84 2 1 2 ~ 1 ~ 2 1 6
( 阳航 空航 天 大 学北 方科 技 学 院 沈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摘 要 随 着 高 等教 育 “ 众 化 ” 发 展 , 困 生 工 作 越 来 大 的 贫
越 受到 关 注 . 为高 校 工 作 的重 点 之 一 。贫 困生 所 面 对 的 不 成
加 了他们 内心的痛苦。
14 多疑 心 理 .
仅 仅 是 经 济 困难 , 而且 承 受着 较 大 的心 理 压 力 。本 文 从 高 校
高校贫 困生 已成为社 会 、 政府 、 校关 注的焦 点 , 学 目前 社会 、 政府 、 学校积极努力 , 通过“ 、 、 、 、 、 ” 奖 贷 减 助 补 缓 等方 式对贫 困大学生给予经济资助 , 帮助其完成学业 。然而贫 困 生很容 易心理 失衡 , 成为经济 与心理的双 困生。因此 , 思想 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 地做好心理健康 教育和思想政 治教 育, 促进 贫 困大学 生形成 良好 的心态 、 完善 的人 格 , 顺利 完 成学业 , 为社会栋梁之才。 成
贫 【 因为经济的原 因对人际关系 比较敏感 , 祠生 自尊心 比 般学生强 。由于经济地位较低 、 心理负荷较重 , 他们精神经 常处于紧张 、 压抑状态 , 心理 比常人更加敏感 , 对身边事情易 产生多疑。其他 同学无 心的说笑或行 为都会给他们 的心灵 造成伤害 , 形成情绪 上的强烈 波动 , 极易产生多疑心理 。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
Vo l.28No .11No v.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8卷第11期(上)2012年11月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推进,社会方方面面竞争在逐步加大,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繁杂多样,使得在校大学生承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在校贫困大学生成为心理疾病和问题的高发人群.这种状况使得目前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受到极大影响.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由学校、家庭和贫困大学生本人等来共同完成,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本人要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诚实守信,学会感恩,培养健全人格.1学校的教育引导1.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以培育优秀人才为根本宗旨.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学生在读期间,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高校各级团组织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信心,愉悦身心,锻炼意志,减轻压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增进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与人为善,与人为伴;陶冶性情,启发思维,给自己创造良好发展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1.2加强健康心理知识教育高校要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方面内容讲座,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更好的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不把自己封闭起来,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有系统学习知识,也可以是渗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之中.学校应该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如学生在一进入大学时,应尽快对全体学生进行家庭情况的摸底、调查和心理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对有心理倾向的同学积极介入,及早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贫困,采取积极主动方式应对贫困,真正实现对贫困、挫折的理性超越.2家庭的教育引导家庭教育的优与劣,会直接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是大学生从出生到上大学之前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场所.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块,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受到父母的直接影响.2.1家庭影响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方式,爱好和兴趣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自然就会成为孩子行为习惯的模式.孩子从父母处理事情和他人的关系中学习父母的各种行为.例如:有一个学生拿着扫帚准备去学校打扫卫生,母亲却说:学校的事情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辛海娟(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摘要:社会竞争变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在校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学校、家庭和贫困大学生本人等来共同完成,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本人要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或者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关键词:数据库系统;系列课程;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11-0125-02125--. All Rights Reserved.管一点,劳动时不要太积极,以免把衣服弄脏.所以大部分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建立自己的理想和良心,孩子的自我理想与父母的道德观吻合,孩子的良心形成与父母的丑恶观相一致.尤其是相对贫困家庭的父母,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太注意方式方法,大多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简单粗暴教育方法,导致孩子逐步产生心理问题.总而言之,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应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2.2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应倾注极大的关心和爱护,这是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因为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但对孩子又不能溺爱、偏袒、纵容,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父母从小对子女的教育要讲究方法,教育孩子的态度不能因情绪的变化而变化.3贫困大学生本人的意志品质3.1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贫困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贫困不是自己的错,贫困也不是父母的错,不必为此内疚和自卑,更不必掩饰自己,应该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接受这个现实.贫困并不可怕也不丢人,只要能正视自我,顽强拼搏,困难终能解决.在很大的程度上,贫穷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强者进取的一个阶梯.作为贫困大学生在正视自己贫困现实的同时,还应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能出生在富裕家庭,拥有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就可以少一些辛劳,少一些付出,多一份享受.然而,社会不可能存在于这种理想状态之中.世界万物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原则.换句话讲,就是人在社会活动的一生中,劳动付出与享受生活所占的比例是相等的.有句古话讲的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而人一生的黄金时期就在青少年时期,身处逆境,更有利于面对现实,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3.2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自强的人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面对困难奋发图强,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勇往直前.虽然我们国家、社会、学校等都对贫困大学生采取了相应的资助措施,但是贫困大学生绝对不能因此就产生依赖思想,守株待兔.贫困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方面努力,而且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以此消除心理上的抑郁与忧虑.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可以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消除因自卑而带来的封闭心理,使自己开朗起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锻炼中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困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学校里,你能够学到很多顺境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困难也是天才的进身之阶,每一份磨难在不屈的面前,都会化为一份礼物,然后假以时日,以幸福或成功的形式来回报于你.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勇敢面对.3.2应诚实守信,学会感恩首先,贫困大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凭借国家贷款完成学业的,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贫困大学生在享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应该讲究诚信,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清贷款,以保证国家可以继续用这笔钱帮助其他更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其次,享受过国家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还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用实际行动感谢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参考文献:〔1〕张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67-69.〔2〕李万仓.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2):33-36.〔3〕李玉梅.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及解决途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71-75.〔4〕孟庆涛,师燕妮.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25-27.〔5〕王黛丽.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教育科学,2007(2):44-47.126--. All Rights Reserved.。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急剧增加。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政策措施。
但这些资助措施更多的是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角度来考虑的,缺乏对贫困大学生人格,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关注。
不可否认,贫困大学生首先需要解决是经济问题。
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面临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困难,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增多。
因此贫困生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思想等问题。
在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社会,学校应给予高度重视,提供多种有益的资助方式来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焦虑和生活压力,促使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正常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顺利完成学业。
1贫困大学生现存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1.1等靠要思想严重随着国家和社会资助力度的加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或其他爱心人士的资助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日益滋生。
他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奖学金,也不愿意通过双手来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慢慢地失去通过靠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消极地等待外界给予的资助,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缺乏积极主动向上的动力。
1.2自卑的心理难以消除,资助后心理压力大大多数获得资助的学生在思想上是积极上进的,但由于部分贫困大学生来自经济、文化、教育较为落后地区和家庭,在知识视野、艺术特长、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普遍存在接受能力弱、能力提高缓慢、自我评价过低的问题。
由于这些客观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自我否定,对自己的前途比较悲观,缺乏自信心。
而学校也很少能及时地为他们提供能力提升的社会实践平台,给他们及时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3求知导刊2017年3月Mar.2017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理论与探索LiLunYuTanSuo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魏 雪一、引言当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全国各个高校非常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这几年高校的招生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而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对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开展科学有效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根据相关文献调查的数据显示,因为自身经济条件窘迫而感到有压力的学生比重超过了85%。
如果再进行细分,由于学费、书本费的提高而倍感压力的学生比例在60%以上;接近48%的学生会因为整体物价的上涨而产生压力;因学业而感到压力的学生比重为42%;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有压力。
下面从自卑意识和失落感、敏感多疑心理、人际交往消极退缩三个方面探讨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贫困学生因为经济相对拮据,常常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否定自己,并会产生自卑心理。
在学校的实际生活当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上有着显著差异。
贫困生往往在学习上较为投入,在生活方面他们大多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可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教育投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通常会遇到不少挫折,并且由于相当多的贫困生性格较为内向,一旦受到打击,便十分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进而形成自卑意识。
而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面对挫折,往往愿意向家人或是朋友倾诉,在得到来自他人的情感支持后,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面对挫折时家庭情况好的学生会更加乐观,能够在暂时的失落中较快找到调整的方向。
2.敏感多疑心理贫困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来说较大。
经济上的困难往往会导致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陷入窘境,常常会处在相当不安的情绪当中。
一些贫困大学生普遍设置了很多道心理防线,他们十分不习惯其他人对自己的一切评头论足,他们害怕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一个小气、庸俗的形象,因此贫困大学生往往不喜欢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而是将自己封闭起来。
而这也恰恰造成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友情逐渐淡化和疏远,更有甚者,会对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在各方面都有所嫉妒,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总是看不起他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又增加了心理压力。
3.人际交往消极退缩尽管如今的校园生活相当丰富,每个学生都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对这些洋溢着青春氛围的活动无动于衷。
一方面,集体性活动经常会耗费额外的资金,然而绝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自身经济状况不好,生活费基本只能满足正常的衣食住行花销,额外活动支出费用对他们来说经济压力比较大,易造成负担。
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通常都不太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认为父母千辛万苦送自己上大学就是为了让其好好读书,所以一般都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这样一来,和其他学生相比较而言,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情操陶冶以及体育活动能力就较为匮乏,加之不注重提升交往能力,这样就使得他们渐渐与整个班级同学产生隔阂,易给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
三、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1.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造成贫困大学生形成不良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相当多贫困大学生只会把经济上的拮据全部怪罪到自己父母身上,整天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平。
尽管摘 要:2016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活动,其中一项关键活动就是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教育部针对在校贫困学生提出了进行重点扶助的方针,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在心理健康方面提供帮助。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上的拮据,贫困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消极影响。
文章通过了解目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进而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合理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借此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和激励他们真正摆脱阴影,切实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从实际意义上帮助贫困大学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作者简介:魏 雪(1988—),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9-0053-02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2-232017年3月理论与探索事实上所有大学生的贫困既离不开社会因素,同样也和自己家庭的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可是很多家庭条件并不差的大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兼职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这种情况和自身家庭的经济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打工攒钱交学费的情况将是今后社会的普遍现象。
正确的贫困观是能够正视家境的不足,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家庭的现状,暂时的挫折不会影响自己前进的动力。
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模式,通过与家长电话沟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庭的联络,让学生有一种集体归属感。
对于家庭而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只有家庭与学校协同合作,贫困观教育才能发挥实效。
2.物质资助与心理关怀相结合要想切实让贫困大学生真正克服心里的魔障,那么对其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助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使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得以有效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今很多学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时采取的模式都是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开通助学贷款绿色通道以及一定程度减免缓交学费等,尽管采取这些措施能够切实保障贫困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可是这些措施仅仅只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窘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加剧贫困大学生养成较强的依赖性心理。
物质性的帮助是不可持续的,学校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院辅导员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给予学生家庭更深层次的关怀,如建立互助小组可以定期开会交流内心的看法,能够开设一个疏解困难、相互交流的通道。
学校可以请社会上以及其他高校从事心理辅导的专家举行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不是只注重物质上的资助,忽视心理关怀的重要性。
3.社会支持与心理关怀相结合校方一定要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健康心理教育。
同时,学校相关的心理咨询负责人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给予正向的引导和安慰。
学校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形成团队,为所有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包括分类整理和结果分析数据都应该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进而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此进一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使他们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真正让所有的贫困大学生都能够切实从心理上克服自卑的情绪,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拥有坚强的意志。
目前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其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变革,因而从社会角度看,应当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社会扶持体系,从而科学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社会扶持体系下的举措包括不断对勤工俭学的整体内外部环境进行更新和优化,比如完善贫困生激励等级制度、听取贫困生的意见、构建互帮互助的氛围,让贫困大学生可以切实获得来自经济以及精神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四、结语总体而言,扶贫攻坚项目不仅要求从物质上给予贫困生帮助,同时还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要想真正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需要长期坚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活动。
只有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长期有效的关注,才能使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为今后投身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1]李子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肖海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沧桑,2007(2).[3]隋丽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0).[4]杜松涛,姚本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5]Idit Weiss.Social work studentsand social change: on the linkbetween views on poverty, socialwork goals and policy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Welfar,2003,12(2):132-141.[6]Gregory R.Pierce, Barbara R.S a r a s o n,I r w i n G.S a r a s o n.Handbook of SocialSupport andthe Family[M].New York:springerUS,1996.[7]Roni Strier,Sharon Binyamin.De ve l o p i ng A nt i-O pp re s s iveS e r v i c e s f o r t h e P o o r: ATheoretical and OrganizationalRationale[J].The British Journalof Social Work,2010,40(6).[8]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5).[9]周炎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30-531.[10]吴艳东,王体正.和谐校园构建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665-667.[11]汤志斌,李 菁.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1):113-114.[12]周炎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学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13]邵俊英.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7):90-93.[14]杨 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13-115.[15]胡黎明,刘 韧.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6]张振铭.心理健康:生物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8):84-85.[17]刘庆华,孔庆娜.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0(9):120-1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