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菌菇的生长条件
菌菇的生长条件
菌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它们需要特定的生长条件才能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菌菇的生长条件:
1. 温度
菌菇的生长温度通常在15℃至25℃之间,不同种类的菌菇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金针菇和平菇适宜在20℃至25℃的温度下生长,而香菇则适宜在15℃至20℃的温度下生长。
2. 湿度
菌菇需要高湿度的环境才能生长,通常在80%至90%之间。
如果湿度太低,菌菇的生长速度会变慢,甚至停止生长。
因此,在菌菇的生长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湿度非常重要。
3. 光照
菌菇不需要光照来生长,甚至在光照下生长会影响它们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在菌菇的生长过程中,应该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4. 通风
菌菇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生长,因此通风非常重要。
通风可以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同时也可以控制湿度和温度。
5. 培养基
菌菇的培养基通常是由木屑、麦秸、稻草等有机物质制成的。
不同种类的菌菇对培养基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培养菌菇时,应该选择适合该种菌菇的培养基。
菌菇的生长条件非常特殊,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培养基等条件。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菌菇才能生长健康、品质优良。
因此,在培养菌菇时,应该注意这些生长条件,以保证菌菇的生长和产量。
野生菌生长条件
野生菌的生长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菌类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野生菌生长条件:
1. 温度:野生菌的生长温度范围通常在10°C至35°C之间,但也有一些菌类可以在较低或较高的温度下生长。
2. 湿度:野生菌通常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生长,但不同种类的菌类对湿度的要求可能不同。
一些菌类喜欢较高湿度的环境,如蘑菇,而其他菌类则可以在较干燥的环境中生长。
3. pH值:野生菌对于环境的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的菌类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一些菌类可以在酸性环境中生长,而其他菌类则偏好中性或碱性环境。
4. 光照:大多数野生菌类并不需要光照来生长,它们通常在暗处或半阴暗的环境中生长。
然而,有一些菌类对光照有一定的需求,如光合菌类。
5. 营养物质:野生菌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其中最重要的是碳源和氮源。
不同的菌类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一些菌类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氮源,而其他菌类可能对特定的有机物质有选择性。
需要注意的是,野生菌的生长条件可能因菌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具体的生长条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菌类来确定。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温湿度控制技巧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温湿度控制技巧食用菌类栽培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农业种植技术。
温湿度是菌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
正确的温湿度控制技巧对于菇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温湿度控制技巧,帮助菌农们提高种植效益。
1. 温度控制技巧温度是食用菌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食用菌类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菌种的温度喜好进行相应的调控。
1.1 温度范围在食用菌类栽培过程中,温度范围的维持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菌丝的生长温度范围介于18℃-28℃之间,而子实体的形成温度则在12℃-22℃左右。
不同菌种对温度的适应性各异,因此,在栽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时,应该根据各自的需求调整温度。
1.2 温度调控技巧温度调控技巧包括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供所需的温度条件。
下面是一些温度调控技巧的建议:1.2.1 温度控制设备:在大规模的食用菌类栽培中,可以使用电热器、水循环加热系统或空调等设备来控制温度。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
1.2.2 底面加热:对于一些菌种,底面加热可以提供适当的温度条件。
可以通过铺设发热片或设置加热管等方式来实现底面加热效果。
1.2.3 环境调节:室内的温度受到室外气温、日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采取遮阳措施和通风降温等方式来调节环境温度。
2. 湿度控制技巧湿度是食用菌类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养分吸收,帮助子实体快速形成。
2.1 湿度范围一般来说,食用菌类生长的湿度范围在80%以上。
在菌丝扩繁的过程中,湿度要维持在90%以上,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而在子实体形成的过程中,湿度降至80%左右会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2.2 湿度调控技巧下面是一些湿度调控技巧的建议:2.2.1 喷水增湿:可以通过喷水增湿的方式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红菇栽培技术
红菇栽培技术红菇栽培技术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野生红菇多发生于夏季。
其菌丝生长适温20~25℃,出菇适温23~28℃,栽培季节为春接种,夏出菇。
通常5月接种,菌丝培养45~50天,6月下旬至7月长菇,提前70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原料选择。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以分解粪、草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进行繁衍。
野生红菇子实体多生于林中潮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上。
基质均为腐烂秸秆、杂草、树叶及畜粪。
红菇的栽培原料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秆为宜,如棉籽壳、棉花秆、甘蔗渣、黄豆秸、玉米芯、玉米秆、高粱秆以及山上芦苇、斑茅、象草、节芒等野草均可利用。
2.培养料配制。
红菇对养分要求较多,以配制合成培养料为宜。
下面介绍几组配方,供选用。
配方一: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
配方二: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一、二主要用于熟料袋栽。
配方三: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四: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
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三、()四适用于发酵料床栽。
3.红菇栽培。
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后装入17(33~35)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要求)。
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
料堆高0.8米,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时间5~7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中间翻堆2~3次。
4.接种培养。
栽培方式不同,接种培养方法有别。
①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
红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红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红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红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种植者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红菇的产量和质量。
正文:红菇,学名石耳,属于真菌门、伞菌目、牛肝菌科的一种食用菌,也被称为红铁耳。
红菇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因而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红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供种植者参考和借鉴。
一、红菇的养殖方法1. 基础设施准备:选择一个适宜的生产场地,洁净且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可以使用饲料袋、石墨箱等作为栽培容器。
2. 菌种选择:购买优质的红菇菌种,确保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在正式栽培之前,最好进行一些菌种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栽培条件。
3. 培养基制备:常用的红菇培养基包括大豆蛋白、蔗渣、硫酸盐、葡萄糖等。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后,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4. 菌丝播种: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装入栽培容器中,均匀撒播红菇菌种,然后覆盖一层适量的覆土。
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加速菌丝生长。
5. 养殖环境管理:在培养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般而言,红菇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
6.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红菇的生长情况,如发现有害昆虫和病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通常可使用院士丹等环境友好的农药进行喷雾处理。
二、红菇的注意事项1. 菌种存储:在购买红菇菌种后,应及时进行冷藏储存,避免菌种失活。
在使用菌种时,应注意保持操作工具和容器的洁净,避免细菌感染。
2. 培养基制备:准备培养基时要注意质量和比例的准确性,将其进行高温高压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污染和杂质产生。
3. 栽培条件调控:红菇对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必须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红菇的生长速度以及产量和质量。
4. 病虫害防治:注意定期巡检红菇的病虫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红菇生长环境调查
野生红菇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921 更新时间:2010-12-2红菇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人工栽培尚处试验阶段。
我县槠、栲等阔叶树混交林下共生有野生红菇,笔者对我县野生红菇的生长区域、生态环境、出菇季节等作了初步调查,为研究、开发、利用野生红菇资源提供参考。
1、野生红菇的分布区域野生红菇分布在海拔350-850m山林地带,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坡度10—45°的缓坡地至斜坡地。
年均气温18-20°C,年降雨量在 1700-1900mm,生长地域荫蔽,相对湿度在60-85%。
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美湖、春美、大铭、汤头、葛坑、杨梅、桂阳、水口等乡镇植被丰茂、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的阔叶林混交地,地表层由枯枝落叶形成腐植质层,厚度一般在3-5cm,养分丰富。
野生红菇发生初期子实体呈扁球形,后平展,中部下凹,菌盖大红带紫,中部暗紫黑色,边缘平滑,菌褶白色,味道清甜柔和鲜美。
夏秋季节,野生红菇呈单丛、散生或小区域群生于林间腐植层地带,菇柄基部着生多条白色索状菌丝,向下延伸,成为菌与根之间的伴生外生菌根。
2、野生红菇生长的自然条件野生红菇每年发生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23-26°C左右、天气闷热、有阵雨或小雨、相对湿度在60-85%的条件下开始长出,因此,当地村民有“落菇雨”,“稻苗黑、出红菇”等预兆性方言,尤以8-9月份和“三分阳,七分阴”,的林荫地段发生为多。
共生林光合作用的产物,除自己需要外,还为红菇菌丝体输送碳水化合物,促进菌丝繁殖生长。
并非所有山林地带都可出生红菇,只有在槠、栲等阔叶树的树下,且林地内有一定的空间,无杂草丛生、枯枝落叶腐烂层厚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下才有。
共生林木盛衰对红菇生长量、发生位置、出菇时间、季节、菇潮发生迟早、长短等影响较大。
一般山下生长红菇量较多、朵形大,山上发生较少,朵形较小。
红菇栽培技术
红菇栽培技术红菇,又被称为木耳菇或树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红菇的栽培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家中或农场中成功种植红菇。
一、土壤准备红菇适宜在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在栽培前,我们应该进行土壤的杂质清除和消毒处理。
首先,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和其它植物残余物,并确保土壤的通透性。
然后,使用热水或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死病菌和有害微生物。
二、菌种选择红菇的菌种是成功种植的关键。
我们可以选择高质量的菌种,确保红菇的产量和质量。
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菌种供应,可以选择具备良好菌丝生长和菌盘结实能力的菌种。
在购买时,注意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菌包预处理菌包是红菇栽培中常用的种植材料。
在使用菌包之前,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首先,将菌包放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菌丝充分生长。
其次,浸泡菌包于温水中,加速菌丝的生长速度。
最后,将菌包置于恒温室或其他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培育。
预处理完毕后,菌包可以进一步用于接种。
四、培育环境培育环境对红菇的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红菇适宜在温度适中、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维持在80%-90%左右。
在培育过程中,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并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红菇菌盘过早结实。
五、灌溉与管理灌溉是红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红菇的正常生长。
灌溉时,注意不要让水直接接触到菌盘,以避免菌盘的感染。
定期检查土壤湿度,根据需要进行适量的补水。
同时,定期清除病虫害,保持菌床的清洁。
六、采摘与保存红菇的采摘应在菌盘完全长成之后进行。
采摘时应将整个菌盘拔出,以保证红菇的完整性。
采摘后,红菇可通过干燥、冷冻等方式进行保存。
干燥后的红菇可长期保存,并具有更长的保质期。
红菇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在家中或农场中成功种植红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红菇的栽培技术有所了解,并能在实践中取得丰收的成果。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技术食用菌栽培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对于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以及菌类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菌类栽培中,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掌握相关的控制技术对于农户和菌农来说至关重要。
一、温度控制技术温度是菌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于不同的食用菌而言,适宜的温度范围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1. 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4℃~28℃,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8℃。
2. 干贝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5℃,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8℃。
3. 麻糕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4℃,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20℃。
针对以上温度范围,菌农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技术:1. 加热与降温:通过加热和降温设备,可以调整温室或培养室的温度,使其适应不同阶段的菌类生长需求。
加热一般采用暖气片或电热器,降温可使用通风设备或风机。
2. 温度监测与记录: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记录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进行记录。
这可以帮助菌农掌握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最佳温度条件,并进行相应调整。
3. 温度调节控制系统: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和曲线,自动控制加热和降温设备,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菌类的生长特性和需求,提供最佳的温度环境。
二、湿度控制技术湿度是菌类生长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不同的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用菌的适宜湿度范围:1. 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湿度范围均为80%~90%。
2. 干贝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湿度范围均为80%~95%。
3. 麻糕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范围为80%~90%,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湿度范围为80%~95%。
针对以上湿度范围,菌农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技术:1. 湿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可以用来增加或减少环境中的水分含量,以维持适宜的湿度水平。
蘑菇的生长条件
蘑菇的生长条件蘑菇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蘑菇的生长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以及培养基等方面,下面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一、温度蘑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生长速度较快,产量也较高。
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过高的温度会使蘑菇表面干裂,产量减少,在30℃以上则会出现生长不良和生物量减少的现象;而在温度低于10℃时,蘑菇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是蘑菇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湿度蘑菇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湿度在80%左右,湿度过高易导致菌丝繁殖,从而影响采收量和品质;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蘑菇表面干燥,生长慢且产量降低。
因此,在蘑菇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适当的湿度调节,尽量保持湿度稳定。
三、光照蘑菇是喜阴植物,较少需要光照。
在蘑菇生长的过程中,由于表面需要局部光照,因此需要进行间歇性的照明,保持半阴凉状态,并且要避免将蘑菇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否则会导致蘑菇表面变黄变褐,严重的话还会对菌丝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通风通风是蘑菇生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通风有利于蘑菇的菌丝生长,同时也会排除蘑菇表面的二氧化碳,保持菌棚内的新鲜空气。
不过,在通风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菌棚里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选用适当的通风方法,确保通风的效果和稳定性。
五、培养基培养基是蘑菇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蘑菇一般生长在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质含量的基质上,如棕壤、杂草堆、麸皮、竹子等等。
在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基质的含水量、PH值和营养成分,以保证蘑菇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以上就是蘑菇生长的主要条件介绍,当然这里只是浅谈,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环节,具体的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但总的来说,合理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培养基对蘑菇的生长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每位从事或有兴趣从事种植蘑菇的朋友都能关注和重视这些方面,以取得好的收成!。
红色霉菌不再是食用菌的绝症!
红色霉菌不再是食用菌的绝症!获得高产,是每个种菇人的目标!但有些地区的菇农在接完菌种后的半个月,菌袋里或者是菌袋口长出了杂菌,有绿色的、红色的、黑色的,其中红色杂菌最难治疗和预防。
这种红色的杂菌有人起名叫:红毛菌、白蛾子、粉疙瘩,各地称呼方法不一。
其实,它的学名叫做链孢霉。
链孢霉在高温高湿下极易繁殖。
虽然有的食用菌菌丝抗杂性较强,但如果感染了链孢霉,就会消耗菌包里大量的营养,对后期的出菇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什么是链孢霉?链孢霉是一种在养菌期间容易生长的霉菌,有着分布广泛、高速繁殖、传播力极强、危害性极重等特点,养菌期间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养菌环境“满堂红”的现象,给种植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链孢霉产生的原因:1.棉籽壳、玉米芯中容易滋生链孢霉,菌包杀菌不彻底。
2.接种时消毒不到位,空气中的链孢霉孢子随着接种用具进入菌包里。
3.菌袋有微孔,养菌期间空气中的链孢霉落入菌包中滋生。
4.曾经感染过链孢霉,场地未经严格消毒杀菌,链孢霉孢子处于休眠状态,遇到适宜的环境复苏后继续污染。
链孢霉土法处理弊端:很多菇农因为不了解链孢霉,在遇到链孢霉滋生的情况,常常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
例如直接丢弃,或者是用水管直接冲洗链孢霉孢子团,殊不知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在进行控制,但其实还在继续扩大污染源。
很多的菇农一棚多用,有刚开始发菌的,有发菌一半的,还有正在出菇的,养菌期间大棚里的链孢霉孢子飞舞的更远,像蒲公英一样到处飘,彼此交互感染。
有些讲究点的采用老方法控制,比如土埋法、沥青包裹法、柴油涂抹法,这些土方法原理就是隔绝包裹,不让链孢霉继续滋生,但是土埋法不仅不能彻底控制链孢霉,而且空气中肉眼看不见的链孢霉孢子继续存在,埋在土壤里的菌袋也不能降解,还污染环境;沥青柴油涂抹虽然能起到作用,但在感染严重的区域更易引发火灾,危害更大。
这些普通的办法根本无法彻底控制链孢霉,而且链孢霉孢子依然散播在空气中、衣服上、器具上,无处不在!想要达到彻底控制链孢霉,还得需要科学处理。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在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各种因素中温度是最为重要的,食用菌菌丝生长过程是菌丝分泌的各种酶分解纤维素、蛋白质等原材料的过程,只有经过酶分解后的成分菌丝体才能利用。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分解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酶反应速度加快,菌丝生长速度加快。
但是如果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温度过高,酶的活性下降,严重的酶会失去活性,菌丝生长速度也会下降,甚至停止生长。
因此,所有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都有各自的适应生长的有效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
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
在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之间,温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变慢。
大多数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是2℃,最高温度是37℃,菌丝有效生长温度是5℃-33℃。
总体上说:食用菌菌丝对低温的承受能力比高温要强,大多数食用菌在0℃,甚至0℃以下的状态下不会被冻死。
我们根据菌丝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食用菌分为3种温型:1、低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18-22℃,最高温度是30℃,如:滑子菇、金针菇等。
2、中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28℃,最高温度是34℃,如:双孢菇、香菇、银耳、木耳等。
3、高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8-34℃,最高温度是46℃,如:草菇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不同培养基上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指菌丝生长最快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这个温度下培养的菌丝,并不是最健壮的菌丝。
上面说过,温度越高,酶反应就越快,物质代谢就越快,这样的菌丝反而没有低温生长的菌丝健壮。
因此,在食用菌上产中往往采用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进行培养,我们叫做“协调最适温度”。
比如平菇菌丝最适温度是24℃-28℃,但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18-22℃,这就是平菇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
我们普通栽培户大多数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培养,在选择栽培季节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栽培计划,尽量保证菌丝生长的“协调最适温度”,低于“协调最适温度”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成本增加,也容易出现袋内出菇的情况。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最佳栽培温度和湿度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最佳栽培温度和湿度食用菌类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栽培也成为了一门独特的农业产业。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关键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最佳栽培温度和湿度,并提供一些相关栽培技巧。
一、温度的影响与调控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菌类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
通常来说,栽培食用菌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5℃-25℃。
1.1 温度过低的影响当温度过低时,菌种的生长速度会减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是因为低温条件会使菌种的新陈代谢变缓,细胞分裂减慢,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产量减少。
一些常见的食用菌,如香菇、杏鲍菇等,对低温更加敏感。
1.2 温度过高的影响温度过高同样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高温下,菌种容易受到热应激,导致菌丝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同时,高温下会导致饲料发酵不充分,有机质降解过快,影响菌种的生长环境。
1.3 温度调控的技巧为了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栽培者需要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合理调控温度。
在冬季栽培香菇等菌种时,可以通过温室加热等方式提供适宜的温度;而在夏季栽培时,则需要加强通风降温,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二、湿度的重要性与控制方法湿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宜的湿度条件有助于菌种的菌丝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不同的食用菌对湿度条件要求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2.1 湿度过低的影响湿度过低时,会引起菌丝失水、菌盖开裂等问题,降低产量和品质。
部分菌种对湿度要求较高,如平菇、牛肝菌等,它们对湿度的敏感性更加明显。
2.2 湿度过高的影响湿度过高会导致菌床发生霉变、菌种受到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此外,湿度过高还容易滋生细菌和病原体,对栽培环境的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湿度控制的技巧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栽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使用遮光网等材料控制日照强度,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一年级科学蘑菇的变化
一年级科学蘑菇的变化
蘑菇菌丝生长的是4-32℃,以20-25℃为最适宜。
在20-25℃时,菌丝生长较快,浓密,健壮有力。
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无力,若达30℃以上,则菌丝受害,生活力降低;低于15℃,菌丝生长缓慢。
冬季可忍耐0℃低温。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为14-16℃之间。
在14-16℃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矮壮,肉厚,质量好而产量高。
高于18℃。
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柄细长,薄皮易开伞,质量差;低于12℃,于实体生长缓慢。
出菇后,如遇连续几天23℃以上的高温,会造成死菇现象,菌丝生活力降低。
室温在5℃以下,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体生长也极其缓慢。
蘑菇子实体散落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8-22℃。
温度超过25℃时,即使其他条件适宜,也不散落孢子。
一般经培养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养血内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时即可分离。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5℃,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延长萌发的时间,甚至不会萌发。
蘑菇是一种腐生,不能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
在营养物质中以含碳物质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质和。
蘑菇需要的含碳物质,基本上是有机的化合物,来自植物体,由禾秆供给。
禾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
畜粪中也含有纤维素等成分。
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当其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质时才能被菌丝吸收。
当半纤维素在转变成等之后,首先被蘑菇所利用,纤维素在转变为乳糖等之后,接着被蘑菇所利用,随后木质素才被利用。
主流食用菌栽培的环境温度和养料
主流食用菌栽培的环境温度和养料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菇类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食用菌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备受人们追捧。
本文将介绍主流食用菌的栽培环境温度和养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栽培食用菌。
一、蘑菇的栽培环境蘑菇是最为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它的栽培环境温度比较宽泛,一般可在15℃-26℃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
蘑菇生长的相对湿度一般在80%-90%之间,如果湿度过低,会影响菌丝生长,从而影响收成。
此外,蘑菇的养料以麸皮、麦秸、绿豆腐渣为主,也可以进行混合,按比例配制使用。
二、香菇的栽培环境香菇也是一个常见的食用菌品种,它的栽培环境温度一般在12℃-24℃之间,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在18℃左右。
香菇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太湿或太干都会影响其生长。
香菇的养料主要以锯末、稻草、玉米芯、矮谷壳等为主,不同的养料使用比例会影响生长效果。
三、平菇的栽培环境平菇是一种口感细嫩、营养丰富的菇菌,它的栽培环境温度在16℃-24℃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0℃-22℃左右。
平菇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5%-90%之间,如果太湿,平菇生长缓慢,如果太干则容易断裂。
平菇的养料主要以麸皮、麦秸、菜渣等为主,也可以进行混合使用,其配比与品质有关。
四、金针菇的栽培环境金针菇是一种味道较清香、口感较鲜嫩的食用菌,它的栽培环境温度在16℃-25℃之间,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0℃。
金针菇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如果湿度过低,会影响菌棒的扩张。
金针菇的养料主要以麸皮、秸秆、鸟粪等为主,配比一般为2:3:1。
五、灵芝的栽培环境灵芝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它的栽培环境温度一般在21℃-28℃之间,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4℃-26℃。
灵芝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如果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灵芝的养料主要以木材为主,如橡树木屑、松木屑、榆木屑等,其中以橡树木屑为最佳。
六、以上便是主流食用菌的栽培环境温度和养料的介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用菌在养料的配比和温度条件上均有所不同,作为栽培人员需要细心耐心地维护好菇房的环境,才能获得乔美的收成。
香菇生长对环境要求
香菇生长对环境要求原创:曲同祥温:菌丝生长温度5-32℃,适温22-25℃,最适23.5℃。
34℃菌丝停止生长,36℃严重受损,颜色变黄,40℃则很快死亡。
缺氧条件,即使35℃,菌丝也会很快死亡。
发菌期菌棒经受高温、缺氧伤害,恢复就比较困难,高温期尤甚!转色适温18-22℃,低于15℃或高于25℃,均不利于转色。
香菇原基分化温度8-21℃,以18℃最适。
中偏高温型为20℃左右,是原基最适宜发生温度,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异常,健壮度降低,必然大幅牺牲产量和品质。
子实体发育温度5-24℃,最适15-20℃,某些耐温品种在34℃亦可发育,不过产、质量不够理想,仅达到有无目的。
在适温范围,温度越低,目标效果就越佳!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8-10℃温差刺激,是必要条件,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一些耐高温种仅需3-6℃,中、低温种10℃左右即可满足出菇要求。
湿:香菇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58%,据生产季节、木屑粗细、木材软硬调整。
而出菇期则以61-62%为宜,扣除发菌、后熟C素消耗,一般头水控制原棒重量90%即可,高温期应根据实际,减少注水量,以防烂棒发生!催菇时环境湿度提高至85-90%,每日用水数次,连续3-4d,菇蕾即可大量发生,调料、后熟、品种等不同,略有差异。
18X60cm棒,控制蕾数量一般为15-25个为宜,待菇蕾基本2cm左右,缓慢降低环境湿度至60%,即使后期达到50%也没有关系,可大幅提高菇质,形成花菇。
光:菌丝生长无需光照条件,强光对其尚具抑制作用。
但菌丝具有阶段记忆功能,全黑条件无法形成原基,在一定价段给予光照刺激,也可达到出菇要求。
因此在菌丝培养后期,至少有60d白天见光,照度为50-100Lx,10h/日。
子实体生长阶段,光强要求范围500-1000Lx,即可满足优质菇发生条件,冬季2000-3000Lx更有利于优质菇的形成。
但光照过于强烈,光线中紫外线可杀死棒表菌丝,造成菌棒过早衰亡。
红菇栽培技术
红菇栽培技术一、红菇的生长环境要求:1、温度:20℃-28℃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生长温度过低菌丝生长不良,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子实体早熟,产量降低。
2、湿度:80%-90%为最适宜湿度,湿度过低菌丝生长缓慢,湿度过高则容易滋生病菌。
3、光照:红菇不喜欢强光,光照不足会导致子实体发育缓慢、产量降低,过度光照也会影响产量。
4、通风:红菇生长需要新鲜空气,通风不良会导致空气湿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影响菌丝生长和产量。
二、红菇的培养基配方:1、麦秸或稻草1500g,切段1-2cm。
2、生石灰200-250g,可调节培养基的 pH 值。
3、硫酸铵50g。
4、复合微量元素25g。
5、蔗糖100g。
6、蛋白质粉300g。
7、培养基装入袋内,称量5公斤,下锅加水至饱和状态,水的重量约为7-8公斤。
三、红菇的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红菇菌丝种层层覆盖在准备的培养土上,覆盖厚度约为2-3厘米,轻压实表面,使其均匀平稳。
培养土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并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过多的水分需用干棉布吸掉。
接种后,将培养箱封闭,保持湿度和适度通风,培养箱的温度应控制在20-28℃,持续10-12天,待观察到出现小松散的菌絮大约4厘米时,可中度盖土,土层深度为1-2厘米,再次封闭培养箱,待接种培养周期结束(一般在30天左右)。
四、红菇的管理:1、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整个培养周期中保持80%-90%的湿度,20℃-28℃范围内的温度,避免出现过程中温湿度波动过大的情况,待子实体开始形成后,温度可控制在22℃左右。
2、适度光照:红菇生长期间需要光照,但要避免强光的直射,可采用来回换位,减少阳光直射的方式,每天累计光照时间2-3小时即可。
3、适度通风:为了保持合适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需要适当通风,每天适当开启通风口,使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气氛。
4、及时除虫病:红菇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滋生蚜虫和病菌,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有利于保障红菇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香菇多糖的耐热范围
香菇多糖的耐热范围香菇多糖是一种来源于香菇的天然多糖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效。
然而,对于香菇多糖来说,其耐热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温度会对其生物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香菇多糖的耐热范围通常在80°C至100°C之间。
这意味着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香菇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不会受到明显的破坏。
这一点对于一些需要高温加工的食品来说非常重要。
比如,在炖汤、煮粥或者烹调其他菜肴时,如果我们希望保留香菇多糖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就需要控制好烹调的温度。
香菇多糖的耐热性也与其浓度有关。
研究发现,随着香菇多糖浓度的增加,其耐热性也会相应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浓度的香菇多糖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抵抗高温的破坏。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在高温条件下使用香菇多糖,可以考虑增加其浓度,以提高其耐热性。
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处理工艺也会对香菇多糖的耐热性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酶解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香菇多糖的稳定性和耐热性。
这是因为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香菇多糖的结构和活性成分,从而增强其抵抗高温破坏的能力。
因此,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处理工艺也是保证香菇多糖耐热性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香菇多糖的耐热范围较广,但是过高的温度和长时间的加热仍然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当温度超过100°C或者加热时间过长时,香菇多糖的分子结构和活性成分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降低其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
因此,在使用香菇多糖时,我们应该控制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加热时间,以充分发挥其保健功效。
香菇多糖的耐热范围通常在80°C至100°C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其结构和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和处理工艺、控制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更好地保留香菇多糖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因此,在使用和加工香菇多糖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耐热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其最大程度的活性和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 度 过 高会 使 菌丝 体 内的 酶 变 性 失 活, 度 过 低 则 使 菌 丝体 内酶 的 活性 受 到 抑 制 从 而 ( 温 ) 温
影响 菌丝的正 常生长. 实验 为培养 红菇 茵丝的 正常生 长; 丝; 生长速率 【 中图分类号 】 9 【 献标识 码 】 【 Q 4文 A 文章 编号 】0447( O) —0 —3 10—612 70 05 0 0 3 8
生采集. 红菇 的 需 求量 大 , 市 场 上供 不 应 求 . 我 2  ̄ 在 在 8C以上 , 外一 组 放 在 自然条 件 下作 为对 照 . 为 另 此
国 , 工 驯 化 栽 培 红 菇 已经 引起 人 们 的 重 视 , 且 实验 的 第一 阶段 , 间 为 两个 星期 . 天在 茵 丝 生 长 人 并 时 每
妇 的 最 佳 补 品 .但 由 于 红 菇 生 长 所 需 条 件 的 特 殊 箱 内进行 培 养 ,培 养箱 的温度依 次为 4  ̄ 1o ; C ̄ 0 C
性, 目前 尚无 人 工 规 模 驯 化 培 养 的报 道 , 粹 是 野 纯
1  ̄  ̄2 C ; 0 C  ̄2  ̄ ; 3 C  ̄2  ̄ ; 5 C ~2 ℃ ; 0C 0o 2  ̄ 3C 2  ̄ 5C 2  ̄ 8
维普资讯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_
_ _
第2 8卷 第 3 期
20 0 7年
玉 林师 范学 院 学报( 自然 科学 )
曩嗣 酱冒No3 V 18 o. . 2
J R L F L N E C R C L E E ( aua S ine OU NA O YU 1 T A HE S O L G N trl c c ) e
甘耀 坤 , 旭 健 , 陈 韦巧 春 , 素娜 , 彭 陈
林
温 度 对 红 菇 菌丝 生 长 的 影 响
目 d又,ui l)茵是,o 菇外根红上树 共u名菇是木 i,茵世珍野 nl亚菇la da正(a 生生 1Rv (担 [界与 b)纲属 的 R茵 红ss l, u 的子 贵 a u s n
通 过 设 置 两个 不 同阶段 下 , 同 温度 对 红 菇 茵丝 生 分成两部分, 不 一部 分放入 温度 为 4  ̄ 0 的培养箱  ̄ 1 ̄ C C 长 的 影 响, 筛选 出红 菇 茵丝 生 长和 保 存 的 最适 温度 , 内培 养,另一部分放入 温度 为 2  ̄ 2 ̄ 的培养箱 3 C ̄ 5 C
已经 分 离鉴 定 出红 菇 茵 丝 的 化 学成 分 和 药 用机 理 . 前 沿 划 线 , 测 量 计 算 茵 丝 的 日均 生 长速 度 . 养 并 培 为 了进 一 步研 究 红 菇 茵 丝 的 人 工培 养 方法 , 实验 两 个 星期 后 , 据 第 一 阶段 的观 察 , 每 组 茵 丝平 均 本 根 将
日
l Ⅱ
度对 红 菇 茵 丝 生长 的影 响
口甘耀 坤 陈旭键 韦巧 春 彭素娜 , 林 , , , 陈
( . 林 师 范 学 院 化 学与 生 物 系 教授 , 西 王林 5 7 0 ) 1王 广 300
广 3 0 0 (. 2王林 师 范学 院 化 学 与 生 物 系 副教 授 , 西 玉 林 57 0 )
(. 3王林 师 范 学院 化 学 与 生 物 系 本 科 生 , 西 玉 林 57 0 ) 广 3 0 0
【 要】 摘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 红菇菌 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
度 . 验 设 置 了 两 个 不 同 阶 段 下 , 同 温 度 对 红 菇 菌 丝 的 影 响 , 一 阶 段 时 间 为 两 个 星 期 , 要 实 不 第 主
为人工培养红菇 茵丝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基金 项 目: 西 自然科 学基金 ( 广 NO. 桂科 自 02 2 0 , 785 ) 广 西 区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NO.0 6 9 0 5 20 0 MS 2 ) 玉 林 师 范 学 院 重 点 项 目( NO. 0Y 2 6 2 6 JD1 ) 0
维普资讯
研 究红 菇茵丝在 不 同温度 下的生 长情 况, 确定 茵 丝生长 和保 存 的最适 温度 : 第二阶段 时 间为一 个星期, 主要研 究不 同生长状 况的红 菇 茵丝在相 同的温度 下的 生长情 况, 验证 茵丝生 长和保 存
的 最 适 温 度 . 实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丝 生 长 最 适 温 度 为 2 ℃  ̄ 5C ; 丝 保 存 最 适 温 度 为 4 从 菌 3 2 ̄ 茵 ℃
 ̄
压 蒸 汽 灭 茵 锅 , 10 k /m2 1 1 的 条 件 下 灭 在 .5 g c ( 2 o C) 菌 3 mi 取 出 制 成 斜 面 , 超 净 工 作 台上 将 红 菇 0 n, 在
子 实体 接 种 于斜 面培 养 基 A 中 ,将 菌 丝 置 于 2  ̄ 0C
生食 用 菌 , 营 养 丰 富 , 道 鲜 美 可 口 , 其 味 同时 具 有 补 2  ̄的 生化培 养箱 内培 养一个星期 ,培养 出红菇 8 C 血 、 阴、 凉 解 毒 、 癌保 健 等 药 用 价 值 , 用 于 菌 丝 的 母 种 . 菌 丝 母 种 接 入 培 养基 B 中 , 好 种 滋 清 抗 可 将 接 治 疗 贫血 、 水肿 、 养 不 良及 产妇 出血 过 多 , 一种 后 ,再 将 接 好 的 茵 丝母 种 培 养 瓶 平 均 分 为 7组 , 营 是 每 食 、 兼 用的 真 菌 1 别是 在 江 西一 带 , 直是 产 组 2 药 . 特 一 0瓶 .其 中 6组 分 别 放 在 不 同 温度 的 生化 培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