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3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类古诗10首鉴赏

咏史怀古类古诗10首鉴赏

十首经典咏史怀古诗赏析以下是10首咏史怀古诗以及它们的鉴赏: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通过描写月夜江景的美丽,勾勒出当年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

3.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作者登上幽州台远望山河的广阔,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4.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路途的描绘,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通过描绘折戟沉沙的景象,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6.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绘,表达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和人生的悲凉之感。

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乐观态度。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用典效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的典故、刘裕的典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

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

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

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的含义

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的含义
明原义 称赞孙权在京口建立霸业,保卫了家园的英雄业绩。
抒情感 作者怀念赞叹英雄孙权,惋惜英雄不再,表达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讽刺南宋苟且偷安。
孙权 图片 三国鼎立形势展示
(2)刘裕
原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知典故
刘裕典故。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政权。《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 ,史载刘裕出身贫寒,生活在偏僻小巷。生长于京口的刘裕,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时未称帝),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赵王想起用廉颇,就派使者去看廉颇身体怎样。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要使者诋毁廉颇。廉颇见了使者,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好,就吃了1斗饭,十斤肉,并披挂上马。使者回报赵王说,廉颇虽老,胃口还好;但是坐了一会的工夫就拉了三回屎。赵王以为廉将老,就不召用。
明原义 英雄廉颇,虽年迈,但仍有远大抱负,愿为国效力虽,可不被重用,壮志未酬。
刘义隆图片展示刘义隆北伐出征图 拓跋焘饮马长江图
(4)佛狸祠
原文: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知典故 佛狸祠典故:南朝宋(不是南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后来这里的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祭祀,而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
明原义 感慨如今南宋的江北各地沦陷已久,百姓在佛狸祠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祭祀,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生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
抒情感
怒斥偏安,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1·京口北固亭怀古2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

舞榭歌台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5,人道寄奴曾住6。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7。

元嘉草草8,封狼居胥9,赢得仓皇北顾10。

四十三年11,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2。

可堪回首13,佛狸祠下14,一片神鸦社鼓15。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6?注释:1.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此调有平、仄两体。

此体为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2.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北固亭: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原址位于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3.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孙权(182-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曾建都京口。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4.舞榭(xiè)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5.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

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引伸为普通、平常。

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6.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7.“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

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8.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元嘉,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9.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此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任知府。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古代两位着名的英雄人物。

“千古江山”六句,追忆三国时的吴帝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

辛弃疾十分仰慕孙权,曾多次称赞他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和强敌曹操、刘备抗衡,确保父兄基业,使东吴政权得以巩固。

京口一度作为吴国的都城,是在孙权称帝后才发展起来的。

作者于此怀古,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

这六句的大意是:雄伟壮丽的江山千秋万代依旧如故,可是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当年的歌舞楼台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早已荡然无存,英雄的业绩也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无影无踪。

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

“斜阳草树”六句,缅怀东晋时的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

刘裕于东晋末年挥师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曾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京口是刘裕(寄奴乃其乳名)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接着又想到了他。

这六句的大意是:夕阳映照着荒草杂树,一条普普通通的街巷,人们都说刘寄奴曾经在这里住过。

遥想当年,他统帅雄师北伐,横戈跃马,气吞山河,转战万里,势如下山猛虎。

以上两段怀古,都与京口有关,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句段剖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剖析:这一句的意思是: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舞榭歌台”是天下太平的象征。

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太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

“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

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辛弃疾忧国愤时,针对当时的现实,他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

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暗指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重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冒进。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这一句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表达自己希望被信任、被重用,从而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情怀。

爱国之心,至老不衰。

可是朝廷或一味屈膝媚和,或刚愎自用,多用年少轻浮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二、重点语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比较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比较鉴赏“”一种追忆两处情”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

【比较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比较鉴赏“”一种追忆两处情”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怀 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逸气,而辛弃疾的怀古词更多表现渴望收复
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感情豪壮、炽烈、
沉郁悲愤。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人
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生遭遇、人生抱负的
不同。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王国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词中的
名篇,通过对这两首词的比较鉴赏,你
更喜欢哪一首词,为你喜欢的那首词写
一种追忆两处情
苏辛怀古词比较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 品味豪放派诗歌的共同特征 2 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用典 3 体会两首作品的艺术境界和风格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些典故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 口(镇江)直接有关,而且都关涉南北战争, 与当时的现实背景建立起了关联。(此地)
(1)与此时此地有关 (2)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此时此地的作者 此时,作者率众南归已经四十三年,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词作鉴赏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参考课件3剖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参考课件3剖析
狼居胥 ,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史记 霍去病传》:元狩四(119 ) 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筑土为坛一祭山神,记念胜利) 而还。
8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忆烽火岁月 用佛狸祠典
抒身世之慨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
小结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 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 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 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 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 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3
北固亭
辛弃疾这首北固亭怀古词抒发了一种 怎样的感情?
4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
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小结
孙权首,句幼从承时父间兄着之笔业,,纵胸观怀千大古志,。把建读都者京带口进(悠后 迁建长康的)历,史占意据境江之东中。。赤词壁人之面战对联腐合败刘无备能大的破南曹
之。成报坚抒 、、
抒 报
明 烈
分 析
尚 能 饭
凭 谁 问
国 无 门 壮 志
士 暮 年 壮 心
用 廉 颇 典
否 ?
: 廉 颇 老 矣
难不

酬已
之之
愤志
12
板块六:总结概述
孙仲谋 刘裕 刘义隆 忆往事, 看今朝
廉颇
京口抗曹
北伐成功
草率北伐 惨遭失败
扬州被劫掠 人心被异化
廉颇老矣 不被重用
坚决抗金
希望南宋北伐
刘裕小,结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
徒旧此气在六 吞镇句 万江回 里城顾 如南南 虎,朝”宋刘的武裕北帝。伐微赞成时扬就宅他和业“横。金扫”戈 千史铁 军载马 的刘, 英裕曾 两次雄统气帅概晋。师抒北发伐了,词先人后对征抗讨金南北燕伐和、后统秦一,祖生国擒燕 王和大雄秦业 人王的 物,向 身收往 后复, 萧洛以条阳及的、对深长英深安雄叹等事惋地业。,后成继就无了人北,伐英之功 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优秀7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优秀7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优秀7篇《祝英台近·北固亭》赏析/鉴赏篇一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

”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另一即该词。

词题为北固亭。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

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

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

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

“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

”在月光下,在万籁俱寂中,作者只不时地听到从江上传来的风涛声和打鱼人的“鸣榔”声,急风吹得怒涛汹涌。

这两句是对江上实景的描绘。

面对眼前的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地叹道:“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

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

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

”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换头处以“漫登临”一句承上启下。

作者在秋天一个月夜,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久久流连忘返。

紧接着作者作了回答:“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即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

宝剑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了出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 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 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 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 “佛狸祠下, 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 伤时的感慨.
六、总结文本, 描摹英雄形象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 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 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 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 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 立业的志向。
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 蕴藉,激愤,沉郁。
扩展阅读
青玉案 元夕
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
东风夜放花写经过反复寻找,
宝马雕车香满路。
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
一夜鱼龙舞。
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
字词梳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指英雄业绩,即英雄人物在历 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寻常巷陌:普通。 金戈铁马:指代精锐部队。 元嘉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仓皇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回首: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二、初读文本, 感受英雄悲情
写作背景 写于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 当时韩侂胄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 金大功。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 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 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后 来北伐失败。辛弃疾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词。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歌,全诗共有十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歌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这首诗歌的题目“永遇乐”即为永远相遇,乐享天年之意。

这一题目隐含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的开头“北固楼高,扣舷独啸何心事?”一句,描述了诗人站在北固楼的高处,独自吟咏,思绪万千,心事重重。

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思考,也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其次,诗歌的主体部分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提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名人,如“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名人,给诗歌增添了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诗歌的结尾“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变迁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珍惜和追求。

最后,这首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诗歌通过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悠远、恢弘、深刻的意境。

同时,诗歌采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联想、借代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生动。

总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这首诗歌,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诗人的视角,
通过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它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一种悠远、恢弘、深刻的意境,同时采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生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走近 作者
时代 背景
朗读 解读 分析 要点 课外 欣赏 诗意 鉴赏 分析 延伸
背诵 课文
写作背景 本篇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被任为 镇江知府,年六十六岁。当时的外戚韩侂胄深得宠信, 他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提高威望,决意对金用兵,妄 图建立大功以实现个人野心。因此,他起用了一些主 战派人士,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从收复中原、统一 祖国这一崇高目的出发,他应召而去。在镇江任上, 他训练军队,派人深入敌境,调查敌情,认真进行北 伐的准备工作,满以为能够实现多年的宿愿。但事与 愿违。韩侂胄等人急功好利,因怀有个人目的,根本 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充分的准备。这就同辛弃疾的设 想相互矛盾。对此,作者已预感到仓卒北伐是必败无 疑的。这首词写的就是这一复杂的思想感受。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词牌名,江苏镇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字仲谋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故宫。英雄业绩。都、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写于开禧元年(1205)的作 品,这时他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镇江)。 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 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 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南宋朝廷一直偏 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 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 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
金武士
宋军士、武将
岳 飞
主战派,挥师北伐,灭完颜,大败金军。 主降派,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 孤立无援,被迫班师。遭人诬陷,被捕入狱。 “谋反”罪名,长子、部将同被杀害。
精忠岳飞《满江红》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听了这番话,辛弃疾大怒。他指着义端的鼻子说:“呸!你这个卖国贼!现在国家危
亡,人民受苦,你不想着为国效忠,收复失地,却盼着自己升官发财。跟你这种败类还有 什么好说的!”说罢,手起刀落,把义端杀了。
起义军在耿京和辛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二十 几万人。耿京就派辛弃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谁知道起义军里 面出了一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没有了领袖, 就这样散掉了。
个动荡的年代,他的家乡山东历城 就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13年了。更 加不幸的是,恰恰在这一年,宋金
• 收留落难义军将领,教辛弃疾武艺 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这一次战争
的结果南宋虽然这次在战场上是明
明占得了一些上风的,可是对金国
原来的威风还是心有余悸,于是赶
快见好就收。在高宗和秦桧的主持
下议和、称臣、割地、赔款,额外
还送上了一份大礼,那就是抗战派
将领岳飞父子的性命。
爱国志
师从名士刘瞻
每日一首诗,一阕词
与灵岩寺主持义端和尚 投缘,一起探讨兵法, 模拟行军布阵,非常投 缘。
青少年时期的辛弃疾 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 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 国雪耻的志向。
1160年祖父去世,辛弃疾21岁,失去了稳定的生活依靠和精神导 师,这时候的辛弃疾已经锻炼出了勇敢、自信的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田德义
此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任知府。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

“千古江山”六句,追忆三国时的吴帝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

辛弃疾十分仰慕孙权,曾多次称赞他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和强敌曹操、刘备抗衡,确保父兄基业,使东吴政权得以巩固。

京口一度作为吴国的都城,是在孙权称帝后才发展起来的。

作者于此怀古,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

这六句的大意是:雄伟壮丽的江山千秋万代依旧如故,可是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当年的歌舞楼台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早已荡然无存,英雄的业绩也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无影无踪。

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

“斜阳草树”六句,缅怀东晋时的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

刘裕于东晋末年挥师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曾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京口是刘裕(寄奴乃其乳名)的出生地,也是他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接着又想到了他。

这六句的大意是:夕阳映照着荒草杂树,一条普普通通的街巷,人们都说刘寄奴曾经在这里住过。

遥想当年,他统帅雄师北伐,横戈跃马,气吞山河,转战万里,势如下山猛虎。

以上两段怀古,都与京口有关,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意蕴很深。

下片换头“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失败的故事,告诫南宋当权者对北伐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切不可轻敌冒进,草率出兵。

据《宋书·王玄谟传》,宋文帝曾对殷景仁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于是在元嘉二十七年(450)派王玄谟进攻北魏,结果由于准备不足,料敌不明,而遭致惨败。

又据《宋书·索虏传》,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台失陷,曾作诗说:“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词中用三句话概括刘义隆的失败,言简意赅,目的在于以古鉴今,提醒主持朝政的人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仓皇北顾”的悲剧再演。

这充分说明辛弃疾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对形势有着清醒的估计和认识。

可惜他的忠告并未受到南宋当局的重视,结果“开禧北伐”终于遭到惨败,重蹈了“元嘉草草”的覆辙。

这三句借古喻今,凝聚着词人对国事的隐忧,针对性是很强的。

“四十三年”三句,宕开一笔,由怀古而转入忆昔。

回想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情景记忆犹新。

可是如今局面还是和当年一样,山河破碎,中原未复,祖国仍未统一,而自己却由“壮岁”进入了暮年,怎能不使人无比悲痛、感慨万端呢?“可堪回首”三句,再推进一层,由回忆自身的经历而转入描写当前的时事。

词人站在北固亭上,仿佛看见江北瓜步山上乌鸦乱飞,听到社鼓咚咚,人们正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哩!词中所展示的这幅画面含义很深,耐人寻味。

作者的意思是说,拓跋焘(佛狸)本是外族入侵者,人们竟在他的祠庙前祭祀,鼓乐喧天,闹得不亦乐乎,说明在百姓心里民族意识已经模糊。

这都是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执行妥协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

“可堪回首”,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结拍三句,以老将廉颇自喻,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表明如今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但朝廷是否了解我的一片忠心而加以重用呢?实在难以逆料。

全篇以疑问句结束,
反映了作者虽然被重新起用,但仍感到不受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

词的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既有写景、叙事,又有议论、抒情,纵横开阖,一气贯注,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稼轩词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