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园地七教案及反思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语交际,第二部分是习作,第三部分是语文素养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口语交际,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通过习作和语文素养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表达时还存在语言不够流畅、逻辑不够清晰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清晰、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包括口语交际的情境设置、习作的题目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呈现一些典型的口语交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单元,主要包括了课外阅读、汉字书写、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汉字书写、词汇理解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如课外阅读、汉字书写、口语交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思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
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提取主题。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4.能够独立整理文言文章的框架。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和含义。
•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难点
•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篇章中的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课文的分析和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生字卡片、课文课后作业。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
1.讲解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引入话题,导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学习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强化语感。
第三节:课文分析
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寓意和主旨。
第四节:课文运用
1.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虚构故事情节。
2.每组展示并分享。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次可以增加相关辅助材料,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自信,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在语文领域更上一层楼。
【推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一段动态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
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
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这段动态描写,表 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的繁华,真实地反映了 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 力。 【出示课件 9】
画。
引导学生挖掘教
8.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出示课件 19】
材,加深对诗句的理
乡村四月
解,对意境的想象; 引
作者:翁卷 (宋)
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
绿遍山野 / 白满川,
出诗的节奏美、语言
子规声里 / 雨如烟。
美、诗境美、诗情美。
乡村四月 / 闲人少,
才了蚕桑 / 又插田。
9. 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
在这一段中除了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让人感 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2. 练一练,学运用。 (1)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 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并投影展示 优秀作品。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境, 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 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0】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可当中却盛 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树,开始落叶了,可那枯黄的叶子 像美丽的彩蝶从空中飞落下来,慢慢地慢慢地铺成了一条 路,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哦,秋天 本是黄色的!
?虽然雪下的不大,但是雪后的大地到处都披上了银 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自豪的 绽开了满树银花, 在阳光的照射下, 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 而树叶落光的小树,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 “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大自然”,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材内容上,第七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的美好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口语交际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写作中的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准备口语交际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课堂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口语交际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园地包括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和“语文实践”四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阅读理解深度和写作技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的作文。
4.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3.写作: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的作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的方法。
3.实践教学法: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文、案例、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语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园地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口语交际(10分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阅读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指导他们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
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
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
(静态美)(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
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
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动态美)(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真情实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古诗,又有现代的儿童诗,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的认识和体会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歌进行鉴赏,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诗歌鉴赏指导资料4.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
跟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读和鉴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然后进行诗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阅读和欣赏,以及相关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写作指导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欣赏诗歌与散文的技巧•掌握诗歌与散文的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辅助材料:课外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等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动的引子或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第一部分: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二部分: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三部分: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与对比3.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和散文的欣赏技巧•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与散文的区别与联系•课堂演绎,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解读等活动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和散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尝试撰写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欣赏和理解,更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并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加汉字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基础,对于阅读和汉字书写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口语表达不清晰、写作思路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汉字词汇量。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4.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4.汉字书写: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美观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汉字书写技巧。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阅读材料、习作范文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汉字书写练习本,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文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课内阅读,也有课外拓展,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对文言文的阅读可能感到晦涩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难点: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文言文的阅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语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古典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进行讲解和示范。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9.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0.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是从人们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及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2.读例句,初步体会烘托、渲染的表达特点。
3.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仿写”,请同学们看看在学习目标中哪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静态美、动态美)2.启发学生思考:从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预设: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交流平台”1.请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各找出几句有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再全班汇报。
预设:(1)动态美:在《牧场之国》中,如“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2)静态美:《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写出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活动: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中有关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语句,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1小题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
2.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句子一: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句子二: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车船过后,荷兰静谧、安详的情景。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课本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仿照例句说一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
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
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
(静态美)(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
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
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动态美)(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天地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部分学生在语文实践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语言表达不准确、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学生在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习作素材,便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口语交际环节,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如课文中有关于关爱他人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文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本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古典文学名句积累,二是根据古典文学名句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古典文学名句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古典文学名句。
2.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深入理解和创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名句和相关的文学作品。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理解古典文学名句的意义和用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古典文学名句的运用和创作。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古典文学名句进行创作,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和分析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语文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践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从文章结构、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3.操练(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园丁的职责以及孩子们种庄稼的情景。
2.掌握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道理,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3.能够独立思考,在自己编写的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因为……所以……”结构。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小事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能够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并尊重他人观点。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自然的敬畏、感恩之心,知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发扬探究精神,树立科学信仰。
3.培养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完善自我、乐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独立思考,巩固因果关系。
2.掌握正确培育和管理植物的方法。
3.理解一些小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调土”、“深松”等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使用“因为……所以……”结构。
3.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PPT。
2.书本。
3.实验用品:土壤、小盆、小木棒、种子。
2. 导入1.利用PPT展示部分语文对抗、交流的图片,引出今天的主题:了解园丁,学会种庄稼,积极关爱大自然。
2.引入今天学习的语文课文《园丁的使命》。
3. 新课教学1.分配任务。
首先学生需要利用课本或PPT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种植庄稼的方法、土地的质量标准等等。
2.学习并讲解语文课文《园丁的使命》。
3.通过PPT展示学生如何手工制作一些培育小植物的器具,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4. 讲解1.让学生掌握因果关系。
让学生自己构造一些简单的“因为……所以……”句子,并说明它们的含义。
2.讲解一些植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基础概念。
5. 实践环节1.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种植的基本方法,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小盆、小木棒、种子等器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两段话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第一段话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瞬间的喧哗
来体现威尼斯的动态美。第二段话是《牧场之国》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晚上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
?教学策略
1. 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 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 词句段运用 (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 子写一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 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乡村四月》。
(3)小组讨论交流: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的动、静之美怎样写?(学生自由讨论)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仿佛也被这铃声所唤醒,校园变得喧闹起来,快乐与轻松充满
了每个角落。噼里啪啦的收拾书本声,为了庆祝放学的欢呼声,同学之间的招呼声,又结束了一天的学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体验乡村美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乡村吧,你觉得乡村美吗?(美)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 么感受?(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 2. 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 教师小结: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 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 名为《乡村四月》的古诗。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乡村四月) 4. 四月是什么季节?(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5.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乡村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诗人、解诗题,为 学习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2.读例句,初步体会烘托、渲染的表达特点。
3.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仿写”,请同学们看看在学习目标中哪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静态美、动态美)
2.启发学生思考:从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预设: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各找出几句有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再全班汇报。
预设:
(1)动态美:在《牧场之国》中,如“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2)静态美:《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写出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活动: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
潮的毛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中有关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语句,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
2.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句子一: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句子二: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车船过后,荷兰静谧、安详的情景。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课本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仿照例句说一说。
(2)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3)课件出示范例:放学后的校园
叮铃铃……教室的音箱中放出欢快的音乐,同学们随之手舞足蹈起来,老师见状,也不好拖堂,匆匆布置下作业便离开了教室。
只见同学们飞快地收拾书包,拉链声,欢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
灯一盏盏地灭了,门一扇扇地关了,嘈杂的校园顿时安静了,在暮色中沉静下来。
3.仿照下列例句,写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2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表达的特点。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分享答案。
3.师生共同明确。
(烘托、渲染)
句子一:选自《金字塔》片段。
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宏阔的画卷。
句子二:节选自季羡林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在写泰姬陵的时候也反复用白色去渲染泰姬陵的美。
句子三:选自朱自清的《绿》。
中途再写西湖的时候反复用绿字,所以我们会感受到作家的独特的文学化的表达手法。
4.请你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写一处景物。
例:周日,我要去拜访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远远望见一扇浅蓝色的门,很快就知道这就是朋友的家了。
叩响了门,穿着蓝色套装的朋友出现在眼前,走进去,看见了湛蓝色为主的壁画;书柜也是偏蓝色的;我坐在蓝白条纹的沙发上,捧着蓝色的茶杯,眼前的这些倒也搭配得很令人舒服。
二、日积月累
(一)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了解乡村的美、四月的美。
2.引导学生提出这首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山原:山地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才了(liǎo):刚刚结束。
(二)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茏。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3.全班交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预设: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乡村四月》。
5.全班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第1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总结与拓展运用,学生总体掌握较好。
语句段运用第2题中所涉及的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学生对于季羡林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和朱自清的《绿》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较为陌生的课文或语段应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