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华表的深化历程

合集下载

华表,见证历史的沉默者

华表,见证历史的沉默者

华表,见证历史的沉默者作者:肖微来源:《人生十六七》2013年第06期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气势恢宏,让身处其中的中国人由心底感到骄傲。

尤其是天安门前、门后的四根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华表,更是挺拔笔直,犹如我们中国人的脊梁。

这两对华表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你知道吗?只是简单的装饰品吗?为什么有专家说,它们已经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近这“大家伙”。

门前、门后说法不一样天安门门前、门后的这四根柱身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重20000多公斤。

在直径为98厘米带有层层回环不断的云朵石柱上,盘绕着一条巨龙,龙四足,雕饰得卓约生动,跃然飞舞,可谓鳞角峥嵘,臂爪劲健,给人以玉龙翱游云天之感,配以高大的柱身仿若直插云间。

每根华表在雕龙巨柱顶端,横叉着白石云翅,呈朵状。

云翅上面是圆型承露盘,盘上有一蹲兽,叫犼,是龙的九子之一,有守望的习性。

天安门前面那对华表上的石面向南,望着皇宫外头,人们叫它“望君归”,它们负责注视皇帝外出时的行为,盼望皇帝早日回宫,不要老在宫外寻欢作乐,久出不归,荒废朝政。

传说,当皇帝外出游玩久久不归的时候,“望君归”就说话了:“君主啊,你不要在外面游逛了,你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日夜盼望你回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在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犼”面向北,翘首宫内,人们叫它“望君出”。

它们负责监视皇帝的宫廷生活,如果皇帝深居后宫,不经常出来查看民情,便劝戒皇帝说:“君主啊,你不要老是呆在宫殿里,只顾和后妃取乐,你该出来看看人民的苦难吧!我们日夜盼望你出来,把眼睛都快望穿了。

”在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希望遇到“太平盛世”,希望遇到开明的好皇帝,于是就产生了“望君归”、“望君出”的民间故事。

它表现了人民对他们用自己双手建筑起来的美丽华表的深厚感情。

同时,也流露出人民朴素的愿望和对统治者奢靡生活的不满情绪。

在华表耸立之下的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四面雕刻云龙,外面四周环绕白石雕花栏杆,栏杆四角柱头上,雕有四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在它们头朝的方向与“犼”的方向一致。

华表

华表

简介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又称作“望柱”。华表上石犼(读hǒu,中国神话传说中北 方食人之兽)蹲立,下面横插云板,柱身雕刻云龙,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显得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是少有的精美艺术品。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 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公斤。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 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 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 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 已消失,上面不再刻以谏言,而为象征皇权的云龙纹所代替,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华表古代用于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晋·崔豹《占今注·问答解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 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 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
古代立于宫殿或陵墓前的石柱。柱身往往刻有花纹,北魏·杨衍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宣阳门外叫 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南北两序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风凰似欲冲天势。”
寓意
由于天安门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宫内,故在古老的传说中, 人们把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 “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

中国古建筑华表石阙牌坊形制变迁和其礼制含义全解

中国古建筑华表石阙牌坊形制变迁和其礼制含义全解

牌坊和石阙,华表是研 究历史文化、建筑、雕 塑、美术的重要实体。
结束
谢谢
阙的简介: 阙都是立在建筑基址入口大道的两旁,如宫庙陵墓之前,有装饰瞭 望之用。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要以阙为最早,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 分。 阙的种类: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国门阙等等
石阙的简介:
石阙多立在宫殿陵墓之前,作铭记官 爵﹑功绩或装饰用。阙在当时是身份和 地位的象征。 汉代建筑物屹立至今的,以石阙为最 重要。石砌成的汉阙,具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碑形,但宽度与厚度的比例近方, 扁平者较少。其上复以摹仿有瓦、吻、 檐及斗拱的木构建筑物的石造屋顶。也 有两重檐的。另一种是除了上述的这一 部分为主阙外,其外侧联以略矮小的子 阙。子阙上面也覆以石造屋顶。后一种 在现存实物中较多。砌在石阙上的石块, 雕出画像及铭文。汉阙的建筑形式,从 现存实物和古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 中可以看出有单阙对立的,也有带子阙 的。另外还有两阙之间连以门楼阁道的。
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石阙
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石阙
作为古老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石雕牌坊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牌坊在中 国历史上究_起源于何时?究竟是怎样产生、演变发展的呢? 长期以来,对牌坊的起源,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说法。一说: “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王捷《牌坊琐谈》,《旅游日报》第174期);一 说:“牌坊起源于汉代坊墙上的坊门,门上榜书坊名以为标记”(《中国大 百科全书》);一说:“牌坊为明、清两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梁 思成《中国建筑史》);一说:“牌楼之发达,自木造之衡门、乌头门演绎进 化”,“牌楼之起源,及其变迁 年代,虽待爬梳考证,不能遽定,要皆发轫 于民居之门,略可推知。洎后二者互相糅杂变通, 日趋繁复,遂有近世牌楼 之制。”(《刘敦桢文集〈牌楼算例〉》);一说:“牌坊之起源则是源 于衡 门及华表柱”(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诸如此类,众说纷纭, 不一而足。 那么,这些各不相同的说法究竟以何为是?牌坊究竟起源于何时 呢?牌坊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

中国古建筑华表石阙牌坊形制变迁和其礼制含义

中国古建筑华表石阙牌坊形制变迁和其礼制含义

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石阙
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石阙
作为古老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石雕牌坊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牌坊在中 国历史上究_起源于何时?究竟是怎样产生、演变发展的呢? 长期以来,对牌坊的起源,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说法。一说: “牌坊起于宋而盛于清”(王捷《牌坊琐谈》,《旅游日报》第174期);一 说:“牌坊起源于汉代坊墙上的坊门,门上榜书坊名以为标记”(《中国大 百科全书》);一说:“牌坊为明、清两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梁 思成《中国建筑史》);一说:“牌楼之发达,自木造之衡门、乌头门演绎进 化”,“牌楼之起源,及其变迁 年代,虽待爬梳考证,不能遽定,要皆发轫 于民居之门,略可推知。洎后二者互相糅杂变通, 日趋繁复,遂有近世牌楼 之制。”(《刘敦桢文集〈牌楼算例〉》);一说:“牌坊之起源则是源 于衡 门及华表柱”(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诸如此类,众说纷纭, 不一而足。 那么,这些各不相同的说法究竟以何为是?牌坊究竟起源于何时 呢?牌坊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
牌坊和石阙,华表是研 究历史文化、建筑、谢谢
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石阙
第三层四周为人兽相斗的图案花纹。 第四层上大下小,四面向外倾斜,浮 雕有“神茶”、“郁垒”、 |“吴姬天 门”、“天马”、“飞黄”、“龙”、 “虎”等图像。第五层四面雕有枋头 24 个,上阴刻隶书“汉故益洲太守阴 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 方”。重檐五脊阙顶正脊中部刻一鲲 鹏。 石阙前有石兽“天禄”和“ 辟邪”, 雕刻刚健,敦实厚重。两阙中间为墓 碑。 高颐阙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 以 汉阙又被称为“石质汉书”。它既 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又是一种特殊的 石刻珍品,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建 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摘要】华表艺术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源于古代汉族的传统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华表的构造特点包括多层结构和复杂的雕刻工艺,装饰形式丰富多样,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华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地位显赫,象征着贵族身份和建筑的尊贵。

华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不同地区的华表艺术也各具特色。

华表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其独特魅力,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传统文化保护的关键。

【关键词】华表艺术、传统建筑、起源、发展、构造特点、装饰形式、地位、意义、传承、发展、特色、重要性、独特魅力、传承、创新、保护传统文化。

1. 引言1.1 华表艺术在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性华表艺术在传统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建筑的一种装饰,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华表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成为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展现出传统建筑的气势和美感。

华表艺术在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华表作为建筑的顶部装饰,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美感和气派。

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故事感,使建筑更加庄重和神秘。

华表在传统建筑中还具有象征意义和功能性。

它代表着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是对主人身份和家族荣耀的象征。

华表也有辟邪避凶的作用,能够保护建筑及其居民免受不祥之气侵扰,为居住者带来平安和吉祥。

华表艺术在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通过对华表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1.2 华表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华表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元素。

华表最初出现在中国古代宫殿和寺庙建筑中,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檐下形式,后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建筑华表的演化历程

古建筑华表的演化历程

古建筑华表的演化历程>摘要:华表,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但是对于它的起源与演变却并不为人所熟知,而与诸多建筑形制之间的关联性,更增加了华表本身的神秘感。

土楼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文化的见证与结晶。

来到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的洪坑村,虽为千姿百态的土楼所折服,但是让笔者大感兴趣的却是林氏宗祠的碑林。

林氏宗祠碑林中的石碑分为两种:顶部为毛笔头的代表主人取得的是文功名,顶部为狮子的则代表主人取得的是武功名。

因此,这些石碑或许称之为纪功柱更确切些。

然而,如果抛弃石碑的纪功性,单从形制上来看似乎与华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只是在现代人的意识中两者在功能上相差甚远,所以鲜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中华文明久长的发展历程中,又基于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脉相承关系,两者可曾有交汇?华表,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多设于宫殿、桥头或陵墓之前,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在此意义上,宗祠前的纪功柱也应纳入华表的范畴。

如果此命题成立,那么华表是从何处起源,又有着怎样的演变历程呢?一、起源有人认为华表的原型是原始部落的图腾柱,部落氏族时期的人们将某些的动物、植物或者虚构出的事物作为本部落的祖先或者庇佑者,立为图腾柱,以示象征并加以崇拜。

华表柱头上的动物形象,应是此论点的最大佐证。

也有人认为华表始于“谤木”,所谓“谤木”,便是尧舜时代,在交通要道树立的木牌,以便于人们在上面写谏言。

《淮南子·主术训》云:“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这个诽谤之木,是什么样子呢?晋代崔豹的《古今注》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以横木交柱头,状如华,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示’,以示王者纳谏,亦以表识衢路,秦乃除之,汉始复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柱’。

”需要强调的是,当时的“诽谤”二字,是指“言其过失”,后来才转变为诬蔑之意。

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集权,压制自由言论,便把华表全部废掉了。

到了汉代虽然恢复了华表的存在,却没有沿用其纳谏之用。

故宫天安门上的汉白玉“华表”装饰意义何在?

故宫天安门上的汉白玉“华表”装饰意义何在?

故宫天安门上的汉白玉“华表”装饰意义何在?大家都知道,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柱子,名字叫华表。

华表与“承天门”(即今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天安门前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2万多公斤。

华表是以巨大高耸的圆柱为主体,通身塑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插入云际。

柱顶上承露盘上雕刻有一个蹲着的神兽,栩栩如生,这神兽名"犼",性好守望门户。

远远地望去,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

犼[hu],只是个传说,古书上说它是一种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兽。

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还有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

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又有文献记载,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犼”兽头向宫外,其意是期望帝王不要沉恋山水和不理朝政,似乎在对外出游览的皇帝说:快回来治理朝政吧!因此该兽又名“望帝归”。

天安门后面也有一对华表,顶上的“犼”头向着宫内,其意是希望帝王不要贪恋宫廷纸醉金迷、美女成群的生活,似乎在告戒皇帝应常出宫体察你的民情!,所以该兽名曰“望帝出”。

其实,华表上的犼,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石头,惟一的功能是“望”。

奉天承运的皇帝们根本不理会它的职能,从朱棣到浦仪再到袁士凯称帝,没一个人听它的。

华表功能的演化我国历代辞书在源流上对于“表”解释相对混乱,词源关系界定不明确,解释缺乏准确性和连贯性。

“表”最早当为“示”,至少“表”和“示”是连用或混用的。

《辞海》对于华表的诞生、演进及变迁作了简约而明确的记载。

由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今日之华表正是昔日之诽谤木。

尧为何设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以便改进朝政。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畅所欲言,特意树起了那么一根木柱,以示百姓所言无罪。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

探究传统建筑中的华表艺术作者:赵荣来源:《建筑与装饰》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传统建筑环境小品的角度,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礼仪性的“摆设”——华表,以及其起源与演变、组成与装饰及其装饰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展现华表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物的悠久历史和审美意蕴,并从细微之处对华表这类传统建筑环境小品装饰艺术研究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华表;民族地区;装饰艺术特色华表作为传统建筑环境小品,又称表木,相传在尧、舜时期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

远古的华表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华表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礼仪性的“摆设”,相传华表也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

1 华表的起源与演变从历史来看,华表起源甚早。

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传说古代帝王为了能听到老百姓的意见,曾经在宫外悬挂“谏鼓”,大道上设立“谤木”,以供臣民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

诸如在《淮南子·主术训》中就记有“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后汉书·杨震传》中也说:“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只是这些记载,无疑都是后世之人对儒家理想中所谓“大同之世,天下为公”的一种美好憧憬和附会。

后来,立在大道口的谤木不再具有听纳民意的作用,并在汉朝时期逐渐变为交通路口的一种标志,所以谤木又称为“表木”。

此外,由于这种标志远看好似花朵,故称“华表”(古时“花”同“华”)。

并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以使送信人不致迷失方向。

两宋时期,华表成为桥梁、陵墓和庙寺等处的环境小品装饰,如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即可见到卞梁虹桥两端就立有两对高大的华表,其造型为木柱柱头上有十字交叉的短木,柱端立有一仙鹤,这显然就是立在桥头作标志的华表木了。

另东汉以前的华表皆为木制,立在露天经不住风吹日晒和雨淋,它和其他木结构的桥梁、栏杆一样,后来都逐渐被石料所代替。

古朴精美的华表

古朴精美的华表
电影明星在华表奖颁奖典礼上
• 华表奖杯,它上面的小雕塑就是华表。
华表是什么?
• 华表又名恒表、表术,是一种在古代建筑
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
•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
的历史。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 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 “诽谤”一词在 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 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谤木”,相传始于尧舜时代。
最初这种“谤木”多竖立在交通要道 ,供 人们写谏言,评论时政,同时也能起到路 标作用,汉武帝时始称华表。后多设 在桥 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做为标志,并逐 渐演变成为建筑物旁的装饰品。立在 陵墓 前的叫“墓表”,多数为石造,柱身雕有 蟠龙等纹饰,顶端是云板或蹲兽,表 上的 蹲兽叫“望天 犼”。天安门内外、十三陵、 北京大学都立有华表。
• 北京大学里的华表

宫殿前为什么要立华表?其深刻用意实在令人深思!

宫殿前为什么要立华表?其深刻用意实在令人深思!

宫殿前为什么要立华表?其深刻用意实在令人深思!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当年73名天理教教徒攻入紫禁城,嘉庆皇帝为了留给自己一个警示,下令不许拔掉隆宗门上的箭镞。

其实,皇宫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起警示作用的,只不过后人渐渐忘却了。

比如宫殿外边矗立的华表,本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用意,但是后来渐渐成了一个装饰品。

华表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存在了,传说是尧第一次在重要的交通节点上树立木牌,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针对现行的政策发表言论,华表上面横插的木板称为“诽谤木”,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刻字,不论是针砭时弊表达自己的怨言,还是针对治国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

东汉之前的“华表”起的都是这个作用,并且都用木制,从东汉开始,华表改为石制,而且也不再摆放在交通要道上而是树立在宫殿、陵墓之前,称为一种装饰。

后来华表上的修饰越来越繁琐,并且固定地使用刻有龙形图案的莲花座或须弥座,石柱上雕刻蟠龙并装饰流云纹,上面蹲坐着一种称为“望天犼(音吼)”的神兽。

不过,后来的华表虽然不再有让群众针砭时弊的作用,但古代帝王仍然给他赋予了深刻的寓意。

比如天安门前华表上的望天犼面向宫外,被称为“望君出”,意思是身为天下之主,不能只在宫中寻欢作乐,应该多出去看看民间疾苦;后面华表上的望天犼面向宫内,被称为“望君归”,意思是皇帝不要整天出去游玩打猎,要尽快回到宫中料理国事。

现在天安门前矗立的华表是永乐年间朱棣在北京建宫的时候立的,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天安门前的一对石柱子,到底有什么用?只是装饰吗?其实并不是

天安门前的一对石柱子,到底有什么用?只是装饰吗?其实并不是

天安门前的一对石柱子,到底有什么用?只是装饰吗?其实并不是北京是我国的帝都,在这里有很多景点,很多地方还是充满着诸多历史意义。

当然北京最出名的景点无疑是故宫,这里曾是无数的帝王居住、工作的地方。

现在,我们要去故宫一般都是从天安门进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天安门前有一对特别大的白色柱子,而且出从后门出去的时候也会发现一对。

这些柱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天安门之前的白色大柱子叫做华表,这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

据说,华表是和天安门一起建立的,就是在明代永乐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算起来距离今天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久远的时间,它依然屹立在那里,虽然每天都经历着风吹日晒,却好像依然是簇新的,不见任何陈旧的模样。

华表整体呈圆柱体,其直径约有一米,高约十米,这两根大柱子之间相距的距离约有100米,总之看起来就非常有气势。

在华表的底部,雕刻了一些龙的图案,雕刻的这些龙栩栩如生仿佛要冲天而起。

柱身上主要是雕刻一些蟠龙盘,蟠龙仿佛缠绕、护卫着柱身。

柱顶有一个圆形的承露盘,有“天圆地方”的寓意。

纵观整个华表的柱子,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它是属于皇家之物,而且有些非常吉祥的寓意。

这些才是柱子真正的价值,而绝不是它们的大与高。

此外,每根柱子上还盘踞着一只上古神兽——朝天吼。

在天安门前的两根柱子上,朝天吼是向着外面的方向,好像在盼望着什么。

而故宫后面的两根华表石柱则是朝着紫禁城里面的。

专家分析说,这样的朝向也是有特定意义的。

专家说,朝内的柱子是在盼望着紫金城的主人——皇帝不要一直沉迷在后宫的女人之中,要心怀天下,多去民间走一走,要关心民生。

而朝外的柱子则寓意着希望在外的君主能够早点回来紫禁城,处理国家朝政,一定不要被外面的世界迷惑。

总之就是希望君主不要沉迷于美色,要时时记得处理朝政,要关心天下百姓,要心系天下。

所以说这两根柱子不仅仅代表着对皇帝的美好寓意,同时也是在警醒皇帝。

其实历来的皇帝都是如此,他们享受着很多旁人享受不到的权力、富贵,但是他们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做更多的事情。

易经的起源与天安门前的华表

易经的起源与天安门前的华表

易经的起源与天安门前的华表易经的起源与天安门前的华表天安门金水桥边有两根雕着盘龙的石柱,它们的名字叫华表。

这两根华表就是《易》的起源,因为八卦最早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一、八卦最早是由织女发明的燧人氏生活在昆仑山,那时候地球正处于最后一个冰河期最冷的时候,因为他们冷,所以燧人氏发明了火。

这段历史距现在至少有10000年至28000年,当然没有文字记载,我们知道的只是推论或者是传说。

90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了文字,这不是传说,因为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明了这点。

这个被确定为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证明了中华文字产生的历史,还证明了易经八卦产生的时间。

易和八卦早在9000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中国先祖已经拥有了这门学问。

燧人氏生活在10000年前,他是青藏高原上古羌戎部落的首领。

他的部落里有个非常会搓绳的女人,那时候还没有布,所以把会搓绳子的女人称为“织女”,据说第一个“织女”名叫弇(yǎn)兹圣母,弇兹圣母不仅发明了搓绳,还发明了用绳子打结来记事,这就是历史书上说的“结绳记事”。

用绳子打结把每一件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想想那个结打得应该有多复杂!后来中国文字中的大篆文和小篆文就是源自于结绳记事,大概很多年以后仓颉造字时的灵感也是来自于这些结绳的图案吧。

织女们结着结着结出了经验,她们发现有些事情是有一定规律的.,于是就把这些具有共同规律的事情固定用某些相同的绳结符号来代替,再慢慢把这些共同规律归纳在一起,逐步统一成八个绳结,这八个固定的绳结代表八种固定的规律,所以这八种固定的绳结又被称为“八索准绳”。

想想中国的名词,什么叫“准绳”?什么叫“八索”?准绳就是准则、规律的意思;而八索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八卦,所以八卦一直就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八索”。

当然,你不能认为八卦是这个叫弇兹圣母的织女发明的,她只是记录,像今天的书记员或者领导的秘书,她只是在完成记录和整理工作。

二、燧人氏这个部落首领真不是好当的她记录的内容是由她的领导,也就是部落的首领决定的。

天安门前的华表的含义

天安门前的华表的含义

天安门前的华表的含义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华表的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

天安门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

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

华表,最早是古代君主纳谏的一种形式;它和“铭”有着渊源。

华表顶端的蹲兽,其名曰“犼(hou3)”。

传说它生性“好望”,古人把它安放在华表上,以示对君主的提醒。

天安门里的华表上的犼,名曰“望君出”,意思是希望君主不要在深宫里整日贪恋酒色,要经常外出体察民情。

天安门前的华表上的犼,名曰“望君归”,意思是希望君主在外面不要贪恋山水美景而流连忘返;视察之后要早日回宫料理政务。

但是,这种涵义还是后起的意思。

说到这种“约束”,为什么要放在华表上显现出来?这就要谈到华表的起源,就要涉及“铭”,就要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华表,最初不过是一种简朴的树立在地上的立木,其上端横着一块短木,名叫“桓(huan)木”,或称为“和木” 、“表木”,或称之为“和表”;用以纳谏、装饰、纪念,或起标志作用。

它最早起源于尧舜时代,风行于春秋。

所谓“桓木”,《汉书》《尹赏传》中云:“瘗(yi4)寺门桓东。

”这个“桓”,指的就是这种立木。

所以又叫“和木”或“和表”者,据《汉书·注》曰:“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犹谓之'和表’”,由此,我们知道古时'桓’与'和’的地方话音相类。

而且,我们知道在汉代之后,这种立木还仍延续着古音的名称。

唐代为《汉书》作注解的颜师古说,“和表”,“即华表也”。

清代钱大昕(xin1)著《廿二史考异》(八),认为:桓、和、华,声皆相近。

不过,所以称之为”华表”,是在历史的演化中,又另外添加了其它的意思。

在远古时期,这种立木的作用是:一,为道路的标志,树立在通衢大道。

古代“标”、“表”同义,“表”和“标记”之“标”一样,是作为标记的木柱子。

《史记·夏纪》曰:“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即大禹治水之时,立木作为一个标记,来确定哪是高山,哪是大川。

中国古建筑中的“华表”

中国古建筑中的“华表”

中国古建筑中的“华表”华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严格地讲,现在意义上的华表,是一种立于宫殿、庙宇或陵墓等大型建筑旁的装饰性石柱。

华表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的诽谤木,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里,华表经历了数次形制与功能上的演化,最终到明清时期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形式。

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蹲兽组成。

据古籍记载,华表在古代有过许多不同名称,除华表外还叫表木、交午木、诽谤木、恒表和表、望柱等。

实际这些不同名称,不过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给与华表的命名。

华表初称诽谤木,以一种纳谏工具的身份诞生于上古时期,传说尧帝设谏鼓,舜帝立谤木,虽具体形式不得考证,但最初功能是与某种民族公示性活动有关;至秦汉发展为交午木,即两横木交于柱头,一纵一横交为午,有纳谏和识路的双重作用,同时,随着考古文物的出土,墓表石柱最早在汉代也已然出现,只是一出现便走向墓地,与古老的诽谤木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至唐宋,两交午木间横一坊额,发展成为牌坊中的乌头门和棂星门,陵墓神道华表则展现出更加统一的规格和科学的尺度感,此外,“鹤归华表”的独特形式在唐宋也是风靡一时;直至明清,木质华表消失,石制华表承嬗离合统一形制,并于陵庙神道走向宫殿楼宇,为世人所熟知的天安门前的两对汉白玉华表也是明永乐年间所建。

华表的分类(1)交通华表华表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交通标志。

即《古今注》所谓“亦以表识路衢也。

”交通华表设置于以下几个地方:①亭邮:《说文》:“桓,亭邮表也。

”《礼记正义》:“亭邮之所而立表木谓之桓,即今桥旁表柱也。

”《汉书·尹尝传》注引如谆语,对亭邮表记述最详:“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高丈余,有木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

”这样的华表实物早已无存,但在古代画象中却有完整的记录。

②街道:有在路口所设,《古今注》记华表“大路交衢皆施焉”。

有在城市街道或乡间要道所设。

《后汉书·卫飒传》记汉交通要道“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

(2)天安门前“华表”的由来及含意!

(2)天安门前“华表”的由来及含意!

(2)天安门前“华表”的由来及含意!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华表亦称桓表、表木或诽谤之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

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

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又称作“望柱”。

华表上石犼(读hǒu,一种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兽)蹲立,下面横插云板,柱身雕刻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云龙,显得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是少有的精美艺术品。

由于天安门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宫内,故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把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

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20000公斤。

1983年版《辞源》解释如下:古代用于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

晋·崔豹《占今注·问答解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

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

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

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涑也。

亦以表识衢路也。

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

今西京谓之交午木。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天安门前矗立两根重20吨的石柱,已有500年历史,背后有特殊含义

天安门前矗立两根重20吨的石柱,已有500年历史,背后有特殊含义

天安门前矗立两根重20吨的石柱,已有500年历史,背后有特殊含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旅游业的推动下,人们也开始走出家门,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尤其是我国的首都北京,是很多游客的首选之地,北京天安门也是游客不可错过的景点。

在天安门广场不仅有着雄伟的城楼,还有人民纪念碑,而且天门也是中国首都的一个象征,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留下特殊的旅游体验。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朋友知道,在天安门的前后有两根单独的石柱,重达20吨左右,已有500年的历史,背后有特殊含义。

其实这两根石柱就是华表,石柱是由汉白玉造成的,在它的表面还有非常精美的龙纹图案。

石柱高度达到10米,所以在天安门广场上也是非常显眼的,而且上面的雕刻也非常讲究,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

尤其是华表顶端的石犼神兽,还有它坐落的方向,也是有这说法的。

天安门前上的华表顶端的神兽是朝着宫外,寓意是望君归,天安门后的华表上的神兽朝着的方向是宫外,寓意是望君出,背后都有特殊含义。

众所周知,故宫是明清时期皇帝居住生活的地方,所以这两根华表的存在也有着深刻含义。

望君出,就是希望君王不要贪图宫中的奢侈生活,应该关注民生,应该走出宫门去体察民情,亲身感受民间疾苦,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多为子民着想的举措。

望君归的意思相反,只希望尽快在外出游玩的时候,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惑,应该尽快的回宫处理朝政。

所以说华表上的神兽不仅守护着皇宫,对于君王也有着警醒作用,背后的特殊含义也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华表的底座也被称之为须弥座,其中也包含着独特的佛教元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佛教文化还是比较兴盛的。

底座的外围还有4个小石柱,石柱上的雕刻也非常精美,而且还雕刻着小狮子,它的朝向与神兽的朝向是相同的。

雄伟壮观的华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的守护意义,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殊表达。

天安门前的这两个华表已经有着500年的历史,背后也有特殊含义,如今在我们看来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艺术建筑,但是在封建王朝守护皇宫的同时也劝谏君王勤政爱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