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初步掌握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能力目标:通过对水解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德育目标: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初步掌握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PPT]:在线学习:被蜂蛰伤莫大意--采槐花的老太差点送了命!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市区的李老太与邻居到附近的山上采槐树花时,不慎被蜜蜂蛰伤,当时她并未在意.回家后李老太感到伤处疼痛加重、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家人急忙拨打急救电话,经医生对症处理,李老太已脱离危险.[网络搜索]:健康人血液的p H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是因为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C O3=H++H C O3-医学上称之为血液酸碱平衡.当人受到叮咬时,皮肤上常起红疹,这是因为蜜蜂蛰人后注入的酸性物质导致人体血液酸碱平衡被破坏所致.一般情况下过一段时间会自行痊愈[文献查阅]:被蜜蜂叮咬后,都会感到非常疼痛,蜜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种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蚁酸).[思考]:当蜜蜂叮咬后,应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加以处理? 在患处涂抹纯碱、小苏打或肥皂水溶液[思考与交流]1、N a 2C O 3、N a H C O 3和肥皂水溶液能减轻蜜蜂蛰后带来的痛楚说明了什么?2、N a 2C O 3、N a H C O 3和肥皂水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属类物质盐类[思考与交流]: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呢?一定只呈中性吗?C (H +)一定等于C (O H -)吗?[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科学探究]:每六人一组,用PH 试纸测定下列溶液的酸碱性:NaCI Na2CO3 NaHCO3 NH4CI Na2SO4 CH3COONa (NH4)2SO4[知识回顾]:把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 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确定 溶液的pH 。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备人:使用人:课题:选修4 第3章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精讲精练、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
内容分析:盐类的水解在复习中计划用两课时,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盐类的水解原理、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和盐类水解的规律等。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点解读盐类的水解内容是高考考差的重点和热点,本节课高考中主要考点有:对水解原理的理解、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和水解平衡移动以及水解规律的应用。
阅读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自我诊断1.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或水解方程式不正确的是()①HCl+H2O H3O++Cl-②ZnCl2+2H2O Zn(OH)2+2HCl③Na2CO3+2H2O H2CO3+2NaOH④Al2(CO3)3+6H2O2Al(OH)3↓+3H2CO3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Na2CO3 NaHCO3 NaCl NH4ClB.Na2CO3 NaHCO3 NH4Cl NaClC.(NH4)2SO4 NH4Cl NaNO3 Na2SD.NH4Cl (NH4)2SO4 Na2S NaNO3问题探究1. NH4Cl和CH3COONa在水中并没有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完成习题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盐类水解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梳理要点精讲+H2O OH- + H+CH3COOHCH3COONa+H2O CH3COOH +NaOH盐类的水解反应可看做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水酸+碱一、盐类水解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或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水解反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了水的电离,使溶液呈一定的酸碱性。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盐类的水解》的学情分析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涉及到溶液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理论性很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情况不是特别好,不能很好的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因此,本节内容知识理论性过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同时,学生已有的经验认为盐溶液应该是显中性,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很难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来改变。
因此本教学设计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实验事实来重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本节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的更好。
《盐类的水解》的效果分析通过探究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盐的不同种的分类,提出新的分类标准——根据生成盐所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并对所学过的盐进行分类。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分析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方式了解盐类水解使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真正本质,从课堂反应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理解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再来学习水解方程式的书写,非常简单,学生书写情况较好。
《盐类的水解》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同时盐类水解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解决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盐类的水解》的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 l/L的下列溶液,盐酸、硫酸、醋酸,导电能力强弱的顺序是()A、盐酸=硫酸=醋酸 B、盐酸>硫酸>醋酸 C、硫酸>盐酸>醋酸 D、醋酸>盐酸>硫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C.正盐水溶液pH均为7 D.硫酸钠水溶液pH小于73.在0.01mol/L醋酸中加入少量硫酸后,其变化结果是()A.氢离子浓度变小 B.醋酸的浓度减小 C.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大 D.酸性增强,PH 变小4..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A.变蓝色B.变深C.变浅D.不变5.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在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C(Na+)和C(CO32-)的比值()A.等于1 B.等于2 C.大于2 D.1—2之间7.H+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 HCl B. H2SO4 C. CH3COOH D. H3PO48.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和V2,则V 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A.V1>V2 B.V1<V2 C.V1=V2 D.V1≤ V29.下列表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O32-+2H2O H2CO3+2OH- B.Fe3++3H2O =Fe(OH)3↓+3H+C.CH3COO-+H2O CH3COOH+OH— D.NH4++ H2O= NH3·H2O10.常温下,下列离子能使纯水中H+数目增加的是()A.CH3COO- B.NH4+ C.HCO3- D.NO3-11.将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A.无水氯化铁 B.FeCl3 C.FeO D.Fe2O312.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Cl-) >c(NH4+) >c(H+) >c(OH-) B.c(NH4+)>c(Cl-) >c(H+) >c(OH-)C.c(NH4+)=c(Cl-) >c(H+) =c(OH-) D.c(NH4+)=c(Cl-) >c(H+) >c(OH-)13.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c(M+)> c(OH-)> c(A-)> c(H+)B、c(M+)> c(A-)> c(H+)> c(OH-)C、c(M+)> c(A-)> c(OH-)> c(H+)D、c(M+)> c(H+) = c(OH-)+ c(A-)14.常温下,将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7,则此溶液中()A.[CH3COO-]>[Na+] B.[CH3COO-]<[Na+]C.[CH3COO-]=[Na+] D.无法确定[CH3COO-]与[Na+]的关系15.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H4+)>c(Cl-)> c(H+)> c(OH-) B.c(NH4+)> c(Cl-)> c(OH-)> c(H+)C.c(Cl-)> c(NH4+)> c(H+)> c(OH-) D. c(Cl-)> c(NH4+)> c(OH-)> c(H+)二、填空题16.今有①CH3COOH;②HCl;③H2SO4三种溶液,选择填空: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② E.①>②=③ F.①<②=③ G.①=②<③ H.①=②>③(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是。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章第2节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原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模式:诱思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之一,也是水溶液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的综合应用。
特别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弱电解质为什么弱是认识盐类水解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是盐类水解的实质、水解方程式和水解规律。
盐类水解的实质比较抽象,但根据实验推导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再结合弱电解质的本质,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不难理解。
对于盐类水解规律的教学,首先充分认识盐类组成的特点,熟练书写水解方程式的基础上可有学生自行归纳,然后老师把规律总结为易于记忆的口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规律并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学习化学。
内容分析: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教学设计:“设问激疑----实验探究----理论诠释----归纳结论→盐类水解的实质”。
通过分组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探究,去感知盐类的水解;通过醋酸和一水合氨等弱酸弱碱的电离度的比较,认识水解的本质;通过写盐类水解的方程式认识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教学时要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强弱电解质的概念2、常见的强弱电解质【设问】酸的溶液呈酸性,碱的溶液呈碱性,那么盐的溶液一定显中性吗?【展示实验视频】【活动·探究】〖实验目的〗(1)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盐溶液的pH。
(2)练习pH试纸测定浓度的方法【实验内容】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0.1mol/L的下列盐溶液的pH。
将所测溶液pH值或【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盐类的水解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加深对特殊的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演示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
使学生在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爱化学。
二、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从现象到本质到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和比较归纳法。
四、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准备:1)、仪器:试管、玻璃棒、玻璃片2)、试剂: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硫酸铝、硝酸钾、盐酸、pH试纸、酚酞试液。
2、多媒体课件、学案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一、pH、c(H+)与c(O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二、常见的弱电解质三、PH试纸的使用方法:【新课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演示实验】在室温下,向一含钠离子的单一溶质的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现象,再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探究实验】请用pH试纸测定以下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PH值并确定其酸碱性【师生分析】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4.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动画展示】利用动画展示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知识整合】 1、盐类的水解定义【学生自主分析】要求学生对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学生完成分析。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
因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心理有畏惧: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综合有难度:盐类水解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在学习上也会增加难度。
因此要让学生完全明确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建立盐类的水解平衡,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学习。
课堂效果分析:一导入部分-----成功设疑由三种溶液颜色知道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二实验探究-----提高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与学并重”理念,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作进一步学习,降低了他们的学习难度。
准备深入了解了这部分知识来龙去脉,学生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水解常数的理解上均存在问题并在课堂上已经解决。
三--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交流讨论,知道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哪些物质能够水解。
四随堂检测-----总结提升最后对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计算部分都进行了练习巩固,学生反应迅速,综合能力强。
教材整体分析:本节课位于新课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第二大部分。
从教材编排上看---承前启后承前:在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规律,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层次上的阶梯式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应用。
高中化学_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盐类的水解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盐类水解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缓冲溶液的相关知识【教法、学法】先学后教,探研建构“问题探究”式、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多媒体展示【课堂互动区】【研讨交流1】(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物质名称、化学成分是什么?(2)它们的净水原理是什么?(3)哪些物质可以同时杀菌消毒、净水?【归纳总结1】:【实验探究1】请看视频:配制某些盐溶液: AlCl3溶液【即时练习】1.实验室可利用SbCl3的水解反应制Sb2O3。
SbCl3的水解是分三步进行的,中间产物为SbOCl,请写出其水解反应的总方程式。
为了得到较多、较纯的Sb2O3,操作时需要将SbCl3缓慢加入大量水中,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的氨水,请说明这两项操作的理由。
2. 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Fe3+的水解,可加入适量盐酸或硫酸、硝酸。
( )【归纳总结2】:【实验探究2】(1)在具支试管中加入1/3试管饱和NaHCO3溶液,然后迅速加入两滴管饱和Al2(SO4)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原理(2)推测上述实验有什么应用价值?(3)泡沫灭火器的塑料筒、铁桶里面分别放入的什么是药品?为什么?(4)哪些离子可以相互促进水解进行彻底?【归纳总结3】:【实验探究3】(1)日常生活中,在厨房怎样清洗油污?(2)温度对去污效果有什么影响?【学生趣味实验】【归纳总结4】:【视野拓展】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ISBN:978-7-5331-9990-6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里的行为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盐类的水解原理——一.教学与评价目标⒈教学目标:⑴观察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证据,通过宏观辨识初步认识到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的客观事实。
⑵能依据不同类型盐组成证据,通过微观探析预测盐溶液的酸碱性;初步从平衡思想角度,创新学习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及规律的模型认知;⑶能依据盐溶液的酸碱性证据,利用盐类水解平衡的观念,初步学会书写不同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方法。
2.评价目标:⑴通过对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的探究与交流学习的评价,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⑵通过对不同类型盐(物质分类)的组成(微粒水平)的模型认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识和微观探析的逻辑创新思维能力。
⑶引导学生建构盐类水解平衡的观念,并以此观念书写不同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发展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素养水平。
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点拨引导。
三.教学过程学习活动4:宏观辨识NH4Cl的水解过程,并用化学平衡方程式描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水的平衡移动和新平衡的建立的观念,分析NH4Cl的水解过程,并利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建构学习成果4:请根据学习活动3,探究与交流学习收获,从平衡的角度认识盐类水解特点及认识盐类水解与中和反应的关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板书:特点:.盐的水解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且水解程度较弱,一般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水解产物也不发生分解(如NH3·H2O、H2CO3)。
板书:关联:盐类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是逆反应!中和酸+ 碱盐+ 水水解建构学习成果5:请根据学习活动3,探究与交流学习收获,从平衡的角度初步学会书写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板书⒋书写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方法⑴.用可逆符号:⑵.水解反应式通常不注明沉淀、气体符号↓或↑⑶.多元弱酸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易发生,水解方程式一般只需写第一步的水解反应式.⑷.多元弱碱阳离子分步水解,水解反应式通常一步写完.学习活动5:模型建构,学以致用2.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写出下列盐的水解方程式①NaHS、②CuSO4、③K2CO3、④NH4NO33.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3+ + 3H2O Fe(OH)3 + 3H+B.Br- + H2O HBr + OH-C.CO32- + 2H2O H2CO3 + 2OH-D.NH3·H2O +H2O NH4++ OH-学生活动:完成课堂诊断练习教师活动:提问,点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必备知识建模环节学习任务4:归纳知识与建构知识模型学习活动6: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归纳形成盐类水解原理模型认知;用平衡思想和变化观念,通过证据推理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1、从教材编排上看---承前启后承前:在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规律,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层次上的阶梯式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应用。
启后:盐类水解的知识与本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其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物质性质的检测及应用等知识的学习。
2、从知识结构上讲--完善体系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之后的又一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完整的平衡体系。
通过学习盐类的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前面已学过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别是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PH,以及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所以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衡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节水解平衡的移动和水解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
因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心理有畏惧: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3、综合有难度:盐类水解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在学习上也会增加难度。
因此要让学生完全明确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建立盐类的水解平衡,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3)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恰当的引导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并解释盐溶液酸碱性的成因。
二、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本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环节第一环节:生活情境引课(2min)第二环节:探究活动求知(41min)探究活动1(9min)探究活动2(4min)小组讨论(6min)理论分析(2min)归纳小结(3min)探究活动3(3min)分析讨论(4min)归纳小结(1min)当堂练习(3min)分析归纳(3min)当堂练习(3min)归纳小结(3min)第三环节:总结应用(2min)总结引导(1min)联系生活(1min)(2)各环节分别如下:第一环节:生活情境引课选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引课。
从本土厂家生产的味精这种再也平常不过的生活经验出发,然后以一个新奇的小魔术的展示引出盐溶液是可以具有一定酸碱性的,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中就充满着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激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学生心理上的准备工作!设计意图:(1)先让学生观看ppt图片(本土品牌的味精,面食制作用到苏打)然后展示魔术(无色液体转眼就变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的回答,引入本节的教学课题-盐类水解规律的探究,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处于一种极其亢奋的状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探究活动1:实验探究确定的呈现特定现象的实验(选用教材实验)首先,结合教材上的[活动•探究]内容,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测相同条件下0.1mol/L 的几组盐溶液(NaCl、Na2CO3、CH3COONa及NH4Cl)的酸碱性,让学生亲自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
这是一类确定的呈现特定现象的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实验,学生感知了事物的表象,也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合作学习,完成了部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2:未知的探寻本质的实验(创新设计实验)在学生感知表象之后,提出问题:水溶解了组成不同的盐时,溶液的酸碱性会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以Na2CO3水溶液为例,去探寻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给出学生2点提示:从溶液由溶质与溶剂共同组成角度分析,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预期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给出以下3种猜测:H2O本身电离出OH-显碱性Na2CO3本身显碱性Na2CO3与H2O反应使其水溶液显碱性。
但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及认知能力有限,设计实验肯定不易,因此教师补充提示,完成一套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一:H2O+酚酞(无水乙醇配制)实验二:Na2CO3+酚酞实验三:无水Na2CO3+水+酚酞一二三实验现象不变红不变红变红得出结论: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这是一类未知的探寻现象本质的实验。
设计意图:(1)这种设计,在教材上没有出现,是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认知另行设计的,看似浪费时间,实则不然。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并设计实验进行论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是省时的。
整个过程,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人生存和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时代就应加强,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后,再次提出问题:溶液之所以显酸碱性,是因为C(H+)与C(OH-)不等,但最初来自于水的二者是相等的,是什么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你能从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及水的电离平衡角度来分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吗?以CH3COOH,NH4Cl水溶液为例。
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醋酸钠、氯化铵水溶液显碱性及酸性的原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水溶液显中性的原因。
预期学生展示结果:(1)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盐完全电离:CH3COONa=(CH3COO- )+(Na+)+水部分电离:H2O (H+)+(OH-)(CH3COOH)C(OH-)>C(H+)(2)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盐完全电离:NH4Cl=(NH4+)+(Cl-)+水部分电离:H2O(OH-)+(H+)(NH3•H2O)C(H+)>C(OH-)设计意图:这种教与学的过程,由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了教师的直接分析,发展了学生的演绎思维。
无形间,学生的学习能力被锻炼,认知水平在提高,学习兴趣也在增强。
归纳小结接下来,由学生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教师补充对该定义的理解并结合实验事实及理论分析对盐类水解规律进行总结。
定义: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分别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理解:(1)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有弱离子(2)实质:盐的离子破坏(促进)了水的电离由学生的自主归纳代替教师的被动给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探究活动3在学生课前预习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结果展示总结出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讨论归纳小结3、盐类水解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4、特点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设计意图:将已有的知识(化学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迁移并应用到新的情境(盐类的水解)中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在高考中体现的较为强烈。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演绎归纳和展示,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能力。
当堂练习归纳小结通过针对性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与巩固。
2.下列哪些物质能水解?能水解的请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a2SO4、FeCl3、CH3COOH、KCl、NaNO3、Na2CO33.下列表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S2- + H2O ⇌H2S + OH-B.Fe3++3H2O = Fe(OH)3↓+3H+C.CH3COO-+ H2O ⇌CH3COOH + OH-D.NH3 + H2O = NH3•H2O设计意图:实践是检验学生将知识是否掌握的唯一标准,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逐一达成。
第三环节总结应用总结引导以“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
尤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性。
联系生活践行化学的本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留下问题课下完成(活动一:证明CH3COONH4溶液显中性,为什么?活动二:百度百科----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发问,引出下节盐类水解平衡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体验,类似的化学原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
设计意图:留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思考题,引起学生探索与预习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通过上述环节设计,很好地实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教学要求,较好的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水解的概念2.水解的实质3.水解方程式4.水解的特点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学情分析1、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
因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心理有畏惧: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3、综合有难度:盐类水解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在学习上也会增加难度。
因此要让学生完全明确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建立盐类的水解平衡,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