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生活与教育论文
生活里教育
生活里教育
生活里的教育。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和技能,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人际关系中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生活里的教育。
首先,生活教育我们如何与人相处。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以及社会中,我们都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合作和沟通。
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技能,也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其次,生活也教育我们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比如学业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矛盾等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会让我们学会坚持、学会解决问题、学会适应变化,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此外,生活还教育我们如何管理时间和资源。
在现代社会,时间和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在生活中,我们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技能,也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总之,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教育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如何管理时间和资源。
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和教训,不断学习和成长,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教育。
陶行知思想“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践论文
浅析陶行知思想“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可以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
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周岁》的报告中,把“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整套生活教育理论系统地确立了下来,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生活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64-0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
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
因此,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改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着力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运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语文课堂生活化,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
1.1 教学要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社会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1.2 讲课要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
“三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意义论文
“三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浅谈“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首先要明确“三生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第一,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形式上,要树立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和其他形式的生命的尊重。
在内容上,要正确认识生与死的问题。
在本质上,要树立生命是以人为本的根本。
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原则;第二,要教会学生生存的能力。
生存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不会生存就不能让生命鲜活,就不会生活,就失去了对生活的自主能力。
第三,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幸福。
但是,生命首先是活着,然后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
过尊严的生活,过体面的生活,这是每个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的最高境界。
但应该学会平静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走得远。
因此,平静的生活,在生存中去追求自身、家庭和人类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生活观。
那么,三生教育对于我们小学教育实践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一、三生教育转变了教育观念“三生教育”渗透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小学生刚步入知识的门槛,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基础不牢,何谈高楼大厦呢?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主体地位,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得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认识生命等。
教育本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社会活动。
自制度化教育降临,教育已经抛弃自身的整体性而心甘情愿地作为社会之功能机构,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
如果将教育置于哲学层面的反思之下,那么,今天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迷失了自己,遮蔽了其真谛,取而代之的是对经济效益的迷恋,对科学技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工具理性的崇拜,种种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层出不穷——教育忘记了“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或道德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分数的教育,可偏偏不是“人”的教育。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陶行知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篇一《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目前教育的影响》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师从于杜威,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回国后,即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
他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这是改革传统教育的结晶,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启示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组成。
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的老师杜威博士教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1917年,他学成回国后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认识到这种教育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便大胆地把杜威学说翻了半个筋斗,把它改造了过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和运用到推广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之中。
1、“生活即教育”如前所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问。
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立足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农村小学;教学内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明显脱节;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未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便为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教学导入生活化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通过教学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激发了,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教师可事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束光线、一段铁轨和一双筷子,注意让同学们观察这三种常见事物的特点,如此导入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们就不会由于几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了。
大家通过仔细观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发光点发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发光点就相当于几何图形中的“端点”,而这束光线并没有固定的长度,而是向另一方无限延长的,那么它就是一条射线;某段笔直的铁轨因其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就是“直线”的形象;吃饭用的筷子有固定的两个端点,即它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筷子就是一条“线段”的形象。
不难发现,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不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的乐趣,克服了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困难、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缺陷。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积极鼓励农村小学生走出课堂,彻底破除教材知识的框架和局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生活之中。
教育论文6篇
教育论文6篇教育论文教育是在学校,学院,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提高对任何事物的研究,知识,技能和理解的系统过程,可为我们带来启发性的体验。
教育论文1教育是研究我们周围事物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和处理任何问题,并在一生中各个方面保持平衡。
教育是每个人的首要权利。
没有教育,我们是残缺的,我们的生活是无用的。
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设定目标,并一生致力于这一目标。
它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技能,信心水平和个性。
它使我们能够在智力上与生活中的其他人互动。
教育带来了成熟,并教会了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活。
它是通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技术发展的道路。
教育论文2教育通过建立个性,提高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人的幸福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教育被分为四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
它发展了我们的分析能力,性格和整体个性。
教育通过确保生活目标来帮助人们养育现在和未来。
教育的质量和重要性日益提高。
每个孩子都必须在适当的年龄上学,因为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任何国家的成长和发展都取决于学校和大学针对年轻人设置的教育系统的质量。
但是,由于该国各个地区的教育体系都不尽相同,因此,人民和社会的适当成长和发展因该地区薄弱而强大的教育体系而异。
教育论文3教育是全世界人民平衡生活及其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工具。
它是激发每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和成功的工具,并具有克服生活中挑战的能力。
这是根据需要获取知识并提高我们在任何特定领域的技能的唯一途径。
它使我们能够在身体,思想和精神上实现良好的平衡。
它训练我们一生,并为我们带来许多机会,以获取职业发展所需的更好前景。
每个人都需要接受适当的教育,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并成为本国社会和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任何人或国家的未来都取决于所遵循的教育体系策略。
虽然情况比从前有所改善,但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该国的教育状况。
社会的幸福取决于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的幸福。
经由过程解决题目和确定解决方案,它为全国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繁荣。
浅谈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相关论文
浅谈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相关论文生活即教育是指,教育只有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与生活密切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生活即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活即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摘要:结合教学实践,以“理论依据”“具体策略”及“注意事项”三个大的方面为切入点,集中围绕初中数学生活化这一新型教学理念展开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理论依据;具体策略;注意事项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更为学生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显著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及感悟,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回归这一话题略发表自己的粗浅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的理论依据1。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说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与生活并不相互独立、相互分割,而是有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两种社会行为。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育只有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与生活密切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其引申开来,生活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育是生活的扩展与延伸,只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2。
新课标“生活化”教学主张除此之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以此,充分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对于所学具体知识点的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运用。
”此为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之二。
二、初中数学回归生活化的具体策略1。
教学内容要侧重生活化,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形成紧密联系初中数学虽然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也较为简单,但同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相比,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征,而这无疑为正处在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初中生加大了学习难度。
教育和美好生活
教育和美好生活
教育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塑造一个
人品格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一个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一个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更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精神的满足。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够
更好地欣赏艺术,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家人朋友相处,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因此,教育和美好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我们才能够获得
更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及教育
生活及教育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和教育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是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现实,而教育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生活是我们成长的舞台,是我们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而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和智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教育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学习音乐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学习绘画可以让我们欣赏到艺术的魅力,学习文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意义。
最后,生活和教育也相互促进着彼此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而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同时,教育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只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生活和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让我们珍惜生活,努力学习,让生活和教育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晏:本文针对小学生作文存在“假二"大"、“空"、"抄二“套”等问题,提出了小学作文需要“生活化二并分析了形成此间超的原因,包括缺乏写作*材和写作兴趣、写作方法没掌握好、教师训练方法不得当以及教育观念有关偏颇,行重进行了实现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发略的研究,它包括:积累“生活化” 次材,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产生张烈的便吐欲望:提高教师个人索质,引导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提高小学生写作技能,让小学生乐于去耳,史舫象反应生活三个大方面,弁在文聿中对各个囊略进行了具体阐述,用实例对各个现点进行了证明。
关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一)“假”,说假话,写假事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投机取巧的现象比较多,写不出来就编,所以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造文”已经不足为奇,而IL从文中所反映的小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都比较弱.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过F注重体现内在的“体”,而忽略了外在的“用”,即孩子为什么写作文?在孩子的眼中,作文仅仅是一项作业而已。
(二)“大”,小孩儿说大人话,充无童心童趣教师过于推崇成人话语,轻视儿道话语。
虽然这样的习作让人为之一振,可是细细品味起来,这些所谓的有水平的语句真的符合•个孩了•的语言习惯和心理发展阶段吗?这究竟是童言的无忌还是童言的异化呢?(三)“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现在的学生,生活单调乏味,很难捕捉到情感的变化,所以他们对于写作缺乏兴趣,觉得没什么可写.每当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或许是为了教断的几句域扬,或许是为了家长的几句鼓励,却恰恰没能成为孩子抒发情感和学习的需要,这仅仅停留在了被动的“要我写”,而非主动的‘‘我要写”。
(四)“抄”,-•段•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这是现在小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现行的作文教学,无法引起孩子写作兴趣,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所以有些孩子就选择用这种不用动什么脑筋就可以完成作业的方法。
幼儿园生活教育论文
幼儿园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告诉我们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的内容乃是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且需通过生活进行。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更应贴近幼儿的生活,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生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生活教育论文篇一《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启示》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论,与目前的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并且,他在体育思想上另辟蹊径,倡导“体育注重自强”、“坚强之体魄”、“健康之堡垒”的革新精神,把体育融于“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对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生活教育启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打破了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脱节,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用生活来教育”表明生活乃是教育的内容,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需要,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教育与生活应保持一致的高度。
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从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得到许多启迪与借鉴。
一、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基础“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告诉我们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的内容乃是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且需通过生活进行。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更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其生活的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也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体育来源于生活,结合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我们开展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对孩子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们在幼儿园里设立一些活动区角,如攀爬区、球类区等,我们的攀爬区是用各种小竹梯搭建的,幼儿可以自由组搭、自由攀爬;投掷区利用树木间隔挂上网兜,幼儿可以投过网、投进网;我们利用废轮胎自制秋千,幼儿可自由荡秋千……通过各种设置,让孩子体会到原生态体育的乐趣。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
然而,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教育是生活的基石。
从孩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教育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各种挑战。
其次,生活也是最好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从与家人相处中学会互相尊重和关爱,到与同学朋友相处中学会合作和沟通,再到工作中学会责任和担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教导着我们成长和进步。
此外,教育和生活相互影响。
良好的教育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
正是因为教育和生活的相互影响,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之,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成长之路。
我们应该珍惜教育给予我们的机会,也要充分地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教育与生活相得益彰,使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的教育作文范文
生活是一所永远不会毕业的学校,它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和锻炼,从它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和经验。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宝贵的财富,只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便能收获满满。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活的教育作用。
生活教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好有坏,有开心有郁闷。
正因为如此,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培养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比如,在家庭中,我们需要与父母、兄妹相处融洽;在校园里,我们需要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与同事、领导的关系。
这些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总结和改进,从而成为更加成熟的人。
生活教会我们如何处理困难和挫折。
人生总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挫折,而生活中的种种挫折都是锤炼我们意志力和毅力的一种体验。
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我们会慢慢学会面对困难,克服难关,而不是选择放弃。
这种锤炼的过程培养了我们的勇气和坚韧性格,是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重要一步。
生活教会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但它们也同样重要。
比如,遵守规矩,尊重他人,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这些都是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是我们需要明确做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准则。
这些道理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执行中变成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使我们成为真正的品德人。
生活教会我们懂得珍惜。
当我们意识到一些东西真正的价值时,我们不会再轻易的放弃或者浪费。
这种懂得珍惜的意识和行为,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自省、更加深入地认识每一件事物的真正价值,并把这种珍惜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细节。
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在持续不断地向我们教授着新的知识和技能。
生活中的教育,是一种自然地学习方式,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轨迹。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锤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的塑造。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成长之路。
首先,教育为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到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各种学科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我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教育塑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接受了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学会了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勇于担当等品质。
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此外,生活也是最好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通过实践和体验,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
总之,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成长之路。
教育为生活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塑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生活也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活处处是教育
生活处处是教育
生活处处是教育,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教育理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领悟。
首先,家庭是最早的教育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家庭的价值观念都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着教育。
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尊重他人等重要的道德观念。
其次,学校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
在学校里,老师们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学校里的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学习,也是一种教育。
在学校里,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自律自爱、努力拼搏等品质。
再者,社会也是我们的教育场所。
在社会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育。
在社会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问题等。
生活处处是教育,意味着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和领悟生活中的点滴。
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更要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教育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生活处处是教育,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汲取养分,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更是一个贯穿生活始终的过程。
教育开始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从孩提时代,我们就开始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解决问题。
父母、长辈和家庭成员是我们最早的老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如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终身受益的技能。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中,我们学会了
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社会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贯穿着我们的一生。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品格和素养。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更是一个贯穿生活始终的过程。
我们应
该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机会,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让教育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和源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生活即教育”
浅谈生活即教育作者单位: 西乡县新希望幼稚园**: **浅谈生活即教育作者单位: 西乡县新希望幼稚园姓名: 张晓摘要:如今社会日新月异,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
然而怎样培养幼儿,以及怎样科学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现在普片存在的现象是幼儿园里教育理论性较多,实践性不强。
如何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是我们长期将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教育探索方法一、生活即教育内涵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的过程。
教的方法根据幼儿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幼儿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二、教育与生活的区别与联系(一)教育与生活的区别总体来看,“生活世界”只有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实用性等特点。
而教育是师生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行为表现出的,并从感情、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筹划的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具有内在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学术性等特点。
(二)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杜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都向我们阐明了生活与教育是互相融通的。
缺乏教育的生活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生活;缺乏生活的教育,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教育。
所以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这不仅表现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更表现为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生活的手段。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的知识学习,它更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就是生活,它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学习的东西。
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家庭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在社会中学会了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它们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
我们在工作中学会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在社交中学会了沟通和交流,我们在旅行中学会了开阔眼界和接触不同文化。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它们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教育他人。
作为父母,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面对挑战。
作为老师,我们教育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作为领导,我们教育团队如何合作,如何创新,如何成长。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它们让我们成为他人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育就是生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人生修养。
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创造价值。
它让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它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教育就是生活,它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教育,让它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指引。
让我们把教育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永恒的学校。
因为教育就是生活,而生活也是最好的教育。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22612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从小聪明好学,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它不仅批判了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也对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和内容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目睹了学生埋头读书的教育情形后,对此类教育进行批判与否定。
经过思考,为了摆脱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状态,陶行知先生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
先生认为,教育必须为生活服务,脱离生活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有三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成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这可以理解为,想成为真正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激发力量。
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弥补了现在教育事业的缺陷,呼吁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血液。
第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我们的教育应该放到大自然中,大自然处处是教育,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更广。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社会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凡是社会空间所有的一切有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成为资源。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放入学生的教材中,使他们体验真正的生活教育。
带领教育走出学校,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优质教育。
第三,“教?W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正确的教学现象,能对别人产生好的影响的行为即是“教”,“学”即是自己有长进的地方便是学,“做”即是将行动与思想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生活与教育
还记得,高一第一节课,问学生:“你们对语文什么感觉?”一个学生回答:“没感觉。
”的确,经过9年的语文学习,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文该学什么?而面对接受了9年语文熏陶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这些不自觉中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小困扰。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对学生而言从小就已接触,到了高中阶段,大都觉得不存在什么问题;而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也存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热情的问题。
这些教学困扰的存在,主要还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早已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将生活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能使学生学习枯燥的现象得以改善,使语文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得以改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语文本就是传授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语言作为人际交往的必须工具,它本身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它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要不断把生活中的材料,生活的乐趣,生活的意义融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不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学语文就是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是为更好的生活服务。
比如遣词
造句,学生从小接触时,都是从仿造例词到仿造例句,而如果到了高中还依然让学生停留在模仿阶段,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养料,
那么他会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聊,疲乏,甚至是厌恶,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不再注入新鲜水源的池塘,终会逐渐变成死水。
更何况陶行知先生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不能用山把生活这个海洋远远的隔离开,生活的真实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生机。
其次,陶行知先生提到的“社会即学校”这一命题也值得重视,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
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他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这在高中语文作文训练时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生在作文训练中常常会写出被教师戏称为小学生作文的文章,学生写出这种文章的根源就是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缺少对社会的观察,缺乏对社会的思考,把自己困在学校教育的社
会中,简单的三点一线不仅成为他们的社会生活,也成为他们笔下
泛滥的没有生命的文字。
社会本是一个大学堂,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自觉的让学生正视社会学校于学习的意义。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就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
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
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这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是最直观,最贴切的标杆。
它提醒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再拘泥于简单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前那种语文教师在讲台上使劲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什么都铺开来全讲,
狠讲,生怕学生不知道的方式要改变一下了。
在语文教学中应逐渐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并重的问答法转变。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
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而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机构,突出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
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做到让现代文阅读课体现“以学为主、以读为线”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读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三)品读课文,自主欣
赏,理解课文内容;(四)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加深内容理解;(五)自读课文,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赏析;(六)回读课文,收获评价,总结学习内容。
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自主参与,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学生有了体验才能融进生活,这样之后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学并重的问答法着重培养学生将生活与教材联系起来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主要通过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辨难的对话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
唤醒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必定要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
所以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
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这样,情境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在具体语文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
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理论不遗
余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大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