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

(6)如是再啮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7)不亦颠乎 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
课文理解
熟读课文
1.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生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男女生轮读。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问题。 (2)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 句子翻译,疏通文意。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识,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 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 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课文理解
梳理内容
3.仔细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课文理解
熟读课文
1.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 古义: 经历 ;今义: 阅读
(2)阅十余岁 古义: 年 ;今义: 年龄
(3)尓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
: 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4)是非木杮 古义: 代词,这 ;今义一: 般为判断动词
(5)渐沉渐深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耳朵
(6)转转不已 古义: 停止 ;今义: 已经
2.古今异义 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阅十余岁(古义:年;今义:年龄) 尓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义:只;今义:但是)
课文理解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PPT优秀课件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河中石兽》PPT优秀课件

第二层
第三层
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 游找的理由,按照他 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先写石兽落水,再写十多年后寺僧准备打捞。 第2段写讲学家的分析。第3段写一老河兵的分析, 以及结果。最后作者由此感叹。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1.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从句式而言,这是一个反问句。就表达方式而言, 这句话属于议论。从全文来看,这句话起到了点题进 而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它既是对讲学家这样的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者 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 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 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 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8 . 在作文中,采用 这 种 手法 时 , 要 先 表达 对 所 描 写 的事 物 或 人 的 不满 之 情 。 然 后在 一 两 件 小 事中 , 突 然 转 变看 法 , 但 在 转 变过 程 中 , 要 情感 自 然 , 才 能引 起 读 者 的 共鸣 。

9 . 运用这种手法的 好 处 是, 能 够 很 好 地表 达 出 作 者 充沛 的 感 情 , 使情 节 多 变 , 波澜 起 伏 , 形 成鲜 明 对 比 , 容易 使 读 者 在 阅 读过 程 中 , 产 生恍 然 大 悟 的 感觉 , 留 下 比 较深 刻 的 印 象 。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门前的两个石兽沉 没在河里,十多年后,寺僧重修寺庙,想把 石兽找回来,于是在河中搜寻石兽。
2.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 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 寻找的地点 结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 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有人 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其实有实验 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 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 巴效应。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 中石兽》,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注释:
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干,水边,河岸。 ③圮(pǐ):倒塌。④焉:于此,在那里。⑤阅: 经过,经历。⑥棹(zhào):划(船)。⑦曳(yè):拖。
原文:②一讲学家设帐①寺中,闻之笑曰:“尔辈②不能
究物理③。是非木杮④,岂能为暴涨⑤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⑥于沙上,渐沉渐深耳⑦。沿河求之,不亦颠 ⑧乎?”众服为确论。
24 河中石兽
笔 记 小 说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翻译课文
9. 整体感知 10. 句段品析 11. 疑难探究 12. 板书设计
13. 本课主旨
14.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5.拓展延伸
16. 教材习题讲解 17. 课后作业布置
译文:
一个巡河、护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件事,又嘲笑说:“凡是丢 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 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 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 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 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 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精 神失常了;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精神失常吗?按照他 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24河中石兽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24河中石兽课件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 判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 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 有什么启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有着复杂的原因, 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 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而要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
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 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 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背诵课文
请同学们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用 不同的语调逐段吟咏课文,直到全文熟 读成诵。
积累词句
①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 今义:阅读。)
古 ②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 今义:请求,要求。)
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难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
方冲刷成坑穴。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难 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
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
《河中石兽》讲的是人们寻找十多 年前沉入河中的石兽的故事。
理清情节
第2课时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为 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石兽落水十余年 后,寺僧们在原地和下游打捞却一无所获。
第二部分(第2段):写讲学家的分析。 他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应在原 地沙下寻找。
第三部分(第3段):写老河兵的分析。 他认为应当在上游寻找,人们按照他的话果 然找到了石兽。

第24课河中石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7张PPT)

第24课河中石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7张PPT)

fèi
xié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yān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niè kǎn xué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 zhì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sù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 天下之事,但/知其 yì yú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六、课文梳理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之 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的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介词,被
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 啮 沙为坎穴
动词,形成
注意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gān pĭ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靠近 岸边 坍塌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一起 经历 年 募集
寻找
zhà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竟然
摇(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38张PPT)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众服为确论”这一 句能否删减?
侧面衬托,一个“服”字既表现出了众 人的愚昧盲从,也反衬了老河兵的睿智自信。 情节反转,“确论”不确,更能讽剌“知其 一,不知其二,据理臆断”的荒谬。
2.事实证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但原
文并没有写出众人的反应,请你发挥想象,
在横线处用一句话补白。
游戏二:火眼金睛 要求:浏览课文第3段,给下面的图片排序。
A
B
C
D
E
F
G
H
顺序依次是E、F、A、D、C、B、G、H
(三)巧思 你是如何判断出图片的顺序的? 方法1:找关键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这几幅图,按照由下游到上游的 平行位置移动排序。
方法2:按照图中箭头标识,判断石兽的 受力方向。
▲这种自信除了通过相同的句式表现出来, 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例如,讲学家之“笑”与老河兵之“笑”, 意味不同;
再如,讲学家说“尔辈不能究物理”的 “尔辈”这个称呼等。
(二)段落比读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 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游戏二:飞花令 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用含有该字的成语来 解释文中这个字的意思。注意成语中的字义 要与课文该字的字义一致。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柿。 (3)一老河兵闻之。
积累词语 (1)寻根究底,学究天人,研精究微。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 闻所未闻。
3.讲学家在寺庙里搭了一个帐篷。
设帐”是“设馆教书”的意思。
4.讲学家判断石兽在河沙下面,表现了他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
(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尽职尽 责、忠诚、正直、执着。 (2)进谏方式(fāngshì):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 的方式(fāngshì):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 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fāngshì)。 (3)示例一: 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示例二: 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fāngshì)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 的不足和过错。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赞成谁,都要讲明理由,既要表述简洁, 又要言之成理。
第十五页,共25页。
8.(2016·湖南邵阳中考)名著阅读。
他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yǐwéi)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
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
(节选自《宋史(sònɡ shǐ)》,有删改) 【注】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biǎo lǐ wéi jiān):内外呼 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 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第十七页,共25页。
B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文言 (wényán) 知识
为 于



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求之于上流(介词,到) 必于石下迎水处(介词,在) 如其言(依照) 如是再啮(像)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闻之笑曰(代词,指代这件事,即顺流而下寻找(xúnzhǎo)) 沿河求之(代词,它,指石兽)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这件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2

问 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 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

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 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探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 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24 河中石兽
词 语 圮(pǐ)棹 (zhào) 曳 (yè) 积 湮 (yān) 钯(pá)啮(niè)
溯 (sù) 臆 (yì) 累
24 河中石兽
古今异义



语干

不潮湿

经历

积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这 表判断的动词
结 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作 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 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
特 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 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24 河中石兽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分古今图

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 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简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
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
介 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