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

合集下载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A.下位同化B.类属同化C.上位同化D.并列同化8.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 A)A.低年级B.高年级C.中低年级D.中高年级9.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A )A.能动的主体B.被动的主体C.能动的客体D.被动的客体10.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C)A.演示法B.操作实验法C.练习法D.谈话法11.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布置作业B.基本训练—引入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布置作业C.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1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A)A.“是什么”的知识B.“为什么”的知识C.“怎么样”的知识D.“怎么办”的知识1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C )A.教学过程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D.教学特色14.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D )A.抽象性B.具体性C.系统性D.操作性15.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A )A.教学难点B.教学重点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16.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A.数学概念B.数学命题C.数学公理D.数学定理17.“奇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存在着( A)A.矛盾关系B.对立关系C.交叉关系D.并列关系18.复合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 )A.解析应用题B.列出方程C.解答应用题D.检验答案19.当前的高考属于(A )A.预示性考评B.显示性考评C.形成性考评D.总结性考评20.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B)A.定向阶段B.自动化阶段C.单个动作阶段D.连续动作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试题及答案,以便帮助教师或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教育内容,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一些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1. 问题:什么是数学教学论?
答案: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原理和教学理论的学科。

2. 问题:列举一些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答案: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供合理的研究目标和评价标准等。

3. 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答案: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供有趣的数学实例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4. 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研究成果?
答案:评价学生的数学研究成果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报告、口头表达等方法。

5. 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答案:设计一个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教学资源和时间等因素,并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合作研究方式进行设计。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些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教师或学生在数学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然而,应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实践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1一、概念解释1. 数的运算2. 课堂教学模式3. 三算结合4.发现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 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2. 小学测量方面的要求。

3. 低年级“数与代数”教材内容的呈现4. 整数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的呈现三、论述题1.中年级“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2. 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3. 中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确定4. 高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一、填空1.概念教学包括()、()、()、()。

2.规则教学的形式包括()、()。

3.“三算结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的()教法,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三算结合”教学的应用,引起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促使教学方法向()发展。

4.低年级“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可以分解为()、()、()、()。

5.中年级儿童“数与代数”学习能力指标包括()、()、()、()、()。

6.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为此,人们公认他为现代发现教学的倡导者,在这之后,随着发现法教学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7. 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的形成和对()学习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8.小学教材中()的概念是用相关联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的。

教材一般会通过一些常见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

9. 高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的编排包括()、()、()、()。

10.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借助教师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依靠自学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范式。

二、简答题1.小学低年级图形与变换的要求。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1]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1]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一、填空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必备的基本素养。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感态度与价值观)。

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动。

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普及性)和(发展性)。

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和谐)地发展。

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参考答案

福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具有对称性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关于某一地方是对称的。

”图像,首先我们来尝试画一下的图
.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图象,它们有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的图
都有,那么函数


都有
,那么函数
就叫做奇函数。

数 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奇偶函数的相关性质进行解题。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其次,确定

)3( )1(f f
的奇偶性画出它在。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4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D)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C.空间观念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B )A.杜威B.赫尔巴特C.克伯屈D.卢梭3.狭义的教材是指( B)A.教学指导书B.教科书C.教学软件D.练习册4.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A)A.布鲁纳B.皮亚杰C.加涅D.奥苏伯尔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D)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6.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C )A.反应B.运算C.动作D.直觉7.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成“角”这种概念的同化是( C) A.下位同化B.类属同化C.上位同化D.并列同化8.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 A)A.低年级B.高年级C.中低年级D.中高年级9.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A )A.能动的主体B.被动的主体C.能动的客体D.被动的客体10.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C)A.演示法B.操作实验法C.练习法D.谈话法11.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布置作业B.基本训练—引入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布置作业C.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1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A)A.“是什么”的知识B.“为什么”的知识C.“怎么样”的知识D.“怎么办”的知识1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C )A.教学过程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D.教学特色14.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D )A.抽象性B.具体性C.系统性D.操作性15.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A )A.教学难点B.教学重点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16.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 A.数学概念B.数学命题C.数学公理D.数学定理17.“奇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存在着( A)A.矛盾关系B.对立关系C.交叉关系D.并列关系18.复合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 )A.解析应用题B.列出方程C.解答应用题D.检验答案19.当前的高考属于(A )A.预示性考评B.显示性考评C.形成性考评D.总结性考评20.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B)A.定向阶段B.自动化阶段C.单个动作阶段D.连续动作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10教11 10091043 周兰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学科课程答: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2.纵向组织答:纵向组织即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3.隐性课程答: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4.表现性目标答: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当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的时候,他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5.国家课程开发答:国家课程开发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程开发活动。

6.个别学习答:个别学习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是一个学生自主进行的问题解决学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加以指导。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简述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答:(1)三维目标互相促进,有机统一。

(2)“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

(3)三维目标具有中长期性。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答:(1)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判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什么方法最有价值”(教学方法的选择)均应以课程与教学目标作为重要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把课程组织为怎样的类型(学科课程抑或经验课程,分科课程抑或综合课程,必修课程抑或选修课程),把教学组织为怎样的形式(班级授课组织抑或个别教学组织),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课程与教学目标,因为口标反映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

(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课程实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创造性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课程与教学目标必然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依据。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汇总)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汇总)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_1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_1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1一、填空1、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XX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4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笔算数学》C.《九章算术》D.《几何原本》2.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即是( )A.空间知觉 B.空间思维C.空间观念D.空间想象3.现代教学论主要研究( )A.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C.教对学的指导D.教材的编排4.《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高等小学堂修业( )A.3年 B.4年C.5年D.6年5.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锐角、直角和钝角,这时发生的迁移是( )A.逆向迁移 B.水平迁移C.负迁移D.垂直迁移6.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 )A.主体 B.客体C.主体与客体D.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7.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布鲁纳C.布卢姆D.奥苏伯尔8.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概念后,再把它们归纳成“柱体”,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 ) A.类属同化 B.并列同化C.总括同化D.下位同化9.加里培林认为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最方便的活动是( )A.言语活动 B.具体活动C.物质的活动D.物质化的活动10.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 B.主导作用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11.电视成为“视听教育”工具起源于(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19世纪50年代1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C.克伯屈D.卢梭13.我国当前的高考属于( )A.预示性考评 B.显示性考评C.形成性考评D.诊断性考评14.知道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之比为8∶7就想到女工人数与男工人数之比为7∶8,这种思维方法是( )A.联想 B.类比C.归纳D.演绎15.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活动属于( )A.联想 B.类比C.归纳D.演绎16.数学中的定理和性质等都属于( )A.数学判断 B.数学推理C.数学归纳D.数学习题17.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依据是( )A.数学教师 B.数学课本C.同学交流D.生活实践18.奇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是( )A.包含关系 B.对立关系C.矛盾关系D.并列关系19.要求学生看到有关图形、实物或模型,能初步认识其外形,说出其名称的教学要求是( ) A.直观认识 B.初步认识C.认识D.掌握20.教案的主体部分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过程C.教学手段D.教学目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测试卷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汇总).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汇总).

《数学课程标准》考核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VIP专享】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VIP专享】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D) A.计算能力 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克伯屈 D.卢梭 3.狭义的教材是指( B) A.教学指导书 B.教科书 C.教学软件 D.练习册 4.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 A)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加涅 D.奥苏伯尔 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D)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6.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C ) A.反应 B.运算 C.动作 D.直觉 7.学生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后,再把它们总括成“角”这种概念的同化是( C) A.下位同化 B.类属同化 C.上位同化 D.并列同化 8.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 A)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低年级 D.中高年级 9.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A ) A.能动的主体 B.被动的主体 C.能动的客体 D.被动的客体 10.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C) A.演示法 B.操作实验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1.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布置作业 B.基本训练—引入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布置作业 C.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 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 1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A) A.“是什么”的知识 B.“为什么”的知识 C.“怎么样”的知识 D.“怎么办”的知识 1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C )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特色 14.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D ) A.抽象性 B.具体性 C.系统性 D.操作性 15.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A ) A.教学难点 B.教学重点 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 16.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 A.数学概念 B.数学命题 C.数学公理 D.数学定理 17.“奇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存在着( A) A.矛盾关系 B.对立关系 C.交叉关系 D.并列关系 18.复合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 ) A.解析应用题 B.列出方程 C.解答应用题 D.检验答案 19.当前的高考属于(A ) A.预示性考评 B.显示性考评 C.形成性考评 D.总结性考评 20.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B) A.定向阶段 B.自动化阶段 C.单个动作阶段 D.连续动作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2011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推荐下载

2011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和答案-推荐下载

提出问题的能力 )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2011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B)

2011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B)

- 1 -衢州学院2013-014学年 第一学期 《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期末试卷(B)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因式分解的方法中,不是重要的方法是……………………………( A ) A.配方法 B.提公因式法 C.公式法 D.十字相乘法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A.2是代数式C.sinx 是代数式3.现有质量分别为为7g 和mg (m 为正整数)的砝码若干个,在天平上要称出质量为1g 的物体需用这两种砝码7个。

则m 取值的可能个数为 ( A ) A .3 B .4 C .5 D .64.以下有关《统计学》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观念 B. 数据一定是数C. 根据新课程标准,统计学教育的价值是学会画统计图表D. 由实际调查经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毋庸置疑正确的5. 下列统计量中,属于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是…………………… ( A )A.众数B.方差C.标准差D.极差6.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具备以下性质的哪几个方面………………( ABD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 思想性 D.发展性7.《标准》课程目标在数学思考方面要求达到的核心概念中包含有(BD ) A.模型思想 B. 数感 C.创新意识 D.几何直观8. 下列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BD )A.第一学段,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B.第二学段,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C.第三学段,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D.第三学段,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过程9.以下有关数的抽象与产生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D )A. 数学是从“结绳记数”和“土地测量”开始的B. 中国古代数的产生于筹算C. 1990年我国数学教材把0归入自然数D. 无理数的发现引发数学上的第一次危机10.在下列给出函数性质中,初中阶段主要研究其中的………………( AC )A.对称性B.周期性C.增减性D.奇偶性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11. 《课程标准》的撰写共分四个部分和附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衢州学院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 《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期末试卷(A)
一、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 .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C .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整个教育阶段的所有目标 D .信息技术的发展仅对数学教育的价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同学做操,每行22人,排成28行。

要估算这些同学大约多少人?下列哪种估算最合适?……………………………………………………………( C ) A.22×28 B.20×20 C.20×30 D.30×30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是无理式 B.2不是代数式
是无理式 D.e i
不是代数式
4.小佩和小佛每人都有整数值的人民币,小佩对小佛说;“你若给我2元,我的钱数将是你的n 倍。

”小佛对小佩说:“你若给我n 元,我的钱数将是你的2倍。

”其中,n 为正整数。

则n 的可能值的个数是...............( C ) A. 1 B. 2 C. 3 D. 4
5.以下有关概率统计的学科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数据一定是含有背景并带有随机性的数字 B. 随机性和规律性是随机现象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 计算机模拟实验不属于数据来源 D. 数据分析,就是获取数据
6.《标准》课程目标问题解决方面要求达到的核心概念中含有……( BC )
A.模型思想
B.应用意识
C.创新意识
D.几何直观
7.各学段关于探索规律,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C D)
A.第一学段,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B.第二学段,探索给定情境的规律与变化趋势
C.第二学段,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与变化趋势
D.第三学段,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8.下列关于分数的定义,正确的有………………………………………( A D )
A.分数是一个单位平均分之后中的一份或几份
B.分数是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C.分数是q与p之比
D.分数是有序的整数对:(p,q) ,其中,p≠0
9.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ABC D)
A.配方法
B.公式法
C.因式分解法
D.图象法
10.下列各个统计量中,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是………………………( ACD )
A.平均数
B.极差
C.中数
D.众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11.《课程标准》的撰写共分四个部分和附录。

请写出两个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是经历,体验。

12.《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教学应该以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3.《标准》关于各学段目标分成四个方面,其中第三学段,数与代数包含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14.在当前教材中,数的扩展顺序:正整数、自然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复数。

15.根据如图所示,可解释: = 1。

16.解分式方程一般要检验,是因为可能产生增根。

17.已知不等式5x-2<6x+1的最小正整数解是方程3x-ax=6
的解,那么a=___6___ 。

18.函数的表示方式有解析式、图象法、表格法。

19.整理数据的方法有绘制象形图、条形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折线统
计图,列表。

20.概率统计的立论基础是数学:公理、假设、统计:数据、模型;推理方法是数学:演绎推理、统计:归纳推理;判断准则:数学:对与错、统计:好与坏。

三、简答题(共6小题,共40分)
21.(4分)某单位计划在新年期间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至25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然后给予其余游客八折优惠.单位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支付的旅游费用较少?
解:设旅行社有X人
200X*0.75>200(X-1)*0.8
解得X<16
参加旅游的人是10<X<16则选择乙旅行社
参加旅游的人是16<X<25则选择甲旅行社
22.(4分)设a n=
2n
22n+1-2n+1-2n+1
(n为正整数)。

求a1+a2+…+a2014的值。

- 3 -
23.(8分)请写出有关解析式的分类,并回答什么是代数式?
多项式
整式
有理式单项式
代数式分式
无理式
解析式
超越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4.(8分)简述运算能力的含义,并对发展运算能力提两点建议?
运算能力:课标P6
25.(8分)你怎样理解一次函数概念的?并对一次函数概念的教学提两点建议。

初中阶段: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边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确定而确定,我们称y是x的函数
高中阶段:A、B是两个数集,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a,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和它对应,我们称这样的对应关系为函数。

26(8分).请你读一读下列教学片断,再回答问题:
可能性
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布袋,每个布袋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

摸之前,首先交待几条游戏规则:
第一,摸的时候眼睛不能看。

第二,每人连续摸四次,摸出来之前小组其他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再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摸出来以后把球放进去搅一搅,再摸第二次。

- 5 -
学生摸球活动。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也猜了这么多次,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
生:没有
生:有时猜对,有时没猜对。

师: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猜对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组内讨论一下,想
想是什么原因。

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

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

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问题:(1)老师在袋中装入白球、黄球各3个,为什么不是2个、4个?
(2)老师要求先猜摸出来的颜色,再摸球,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请你再选择一个其他角度评价这个教学片断。

(1)白球、黄球各三个,让同学感觉摸黄球和白球的几率一样多,如果是两个白球四个黄球,同学会很自然的认为摸到黄球的几率更大
(2)让同学感受摸球的随机性
(3)
(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摸球鞋猜球的游戏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各组的游戏中,直到各组游戏完毕。


[教学反思: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现象。

学生摸得积极,猜得高兴,较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少数学生在数学思考上略显肤浅,教师还需要再引导他们从数学的意义上去分析这类现象。

]
解:设该单位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是 x 人,选择甲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 y
1
元,
选择乙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 y
2
元,则
y
1 = 200 × 0.75 x,即 y
1
= 150 x;
y
2 = 200 × 0.8(x - 1),即 y
2
= 160 x - 160.
由 y
1 = y
2
,得150 x = 160 x - 160,解得 x = 16;
由 y
1 > y
2
,得150 x > 160 x - 160,解得 x < 16;
由 y
1 < y
2
,得150 x < 160 x - 160,解得 x > 16.
- 7 -
因为参加旅游的人数为 10 至 25 人,所以,当 x = 16 时,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相同;当 17 x 25 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当 10 x
15 时,选择乙旅行社费用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