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导针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缝纫机是一种用于缝合各种织物和纺织品的机械设备,它通过一系列的机构来完成缝纫的工作。

下面将从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一、机构分析:1.传动机构:缝纫机的传动机构是由电机、皮带轮、链轮和传动杆等组成。

电机通过皮带轮和链轮传动,驱动传动杆来实现机械部件的运动。

2.送布机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主要由铁齿轮、摇杆和送布齿组成。

电机驱动铁齿轮通过摇杆和送布齿的升降来实现送布。

3.上下机构:缝纫机的上下机构由上下锥齿轮、头簧和线杆等组成。

电机驱动上下锥齿轮的相互啮合来实现缝纫机头的上下移动。

4.针杆机构:缝纫机的针杆机构主要由针杆、针棘轮和曲柄等组成。

电机驱动曲柄带动针棘轮旋转,通过针杆的上下运动来完成针的穿刺和提升。

5.压脚机构:缝纫机的压脚机构主要由压脚杆、压脚弹簧和脚踏板等组成。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压脚杆的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织物的压紧。

二、工作原理:当缝纫机开机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驱动各个机构协同工作,完成缝纫的工作。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织物进料:织物由送布机构送入缝纫机,通过铁齿轮的旋转,带动摇杆来实现送布齿的升降,将织物逐步送入缝纫区域。

2.针眼穿刺:电机驱动曲柄带动针棘轮旋转,通过针杆的上下运动,使得针在织物上形成针眼,完成针的穿刺。

3.线迹形成:通过线杆及其配件,将线从线杆上穿过针眼,形成线迹。

4.织物前进:电机驱动上下锥齿轮相互啮合,带动缝纫机头上下移动,使得针在织物上提升,织物在缝纫区域持续前进。

5.继续穿刺:针织物前进的同时,针杆不断提升和下降,实现针的连续穿刺。

6.压紧织物:通过压脚机构驱动压脚杆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织物的压紧,保证针线的牢固度。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缝纫机可以实现对织物的缝合。

不同类型的缝纫机还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机构,完成不同的缝纫效果,满足不同的需求。

总结:缝纫机是一种机械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机构来实现对织物的缝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代码:0911xk15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2、2w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机构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在给定运动要求的条件下,使学生受到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对其中的一~二个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能力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订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的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要求绘制适量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答辩要求经过一段集中时间的课程设计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其目的是进一步检查和总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所用有关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对课程所涉及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度和能力。

学生应正确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

答辩过程也可以融入课程设计过程中,随时对设计的某一环节提出有关问题,以期达到更准确了解学生对设计的态度、创新意识及独立完成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l)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图纸,复习有关课程知识;准备设计所需的工具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2)机构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各种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研究运动形式的变换与联接,并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比较,绘制出传动系统示意图.(3)机构运动设计对所选定的机构方案进行运动综合,要求既满足机械的用途,功能和工艺要求,又满足机构原动计运动规律及机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要求,并将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图和加速度图以及相应的运动线图画在图纸上.(4)机构动力设计在机构的运动设计基础上,根据各构件的质量及转动惯量确定机构的惯性力,惯性力偶矩,各位置的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原动件上的平衡力矩,绘制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线图,以便清楚地了解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情况.(5)整理说明书将课程设计的有关内容和设计体会以文字形式编写成说明书.●建议教材及参考书[1] 邹惠君张青.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卢凤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罗洪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004年印)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讲授、实验、实践、讲座、自修等)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可采用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但时间均为二周。

机械原理缝纫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缝纫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缝纫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缝纫机的基本机械原理,包括传动系统、缝合原理及辅助装置的工作机制。

2. 学生能够描述缝纫机各部件的功能,并解释其如何协同工作完成缝纫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识别常见缝纫机故障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展示缝纫机的内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缝纫机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穿线、调节线张力、更换针和压脚等。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维修方案,解决基本的缝纫机故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缝纫机技术发展的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机械技术的尊重和认识,提升其职业自豪感和技能价值观念。

3.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设计针对初中年级或高中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机械原理知识,而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缝纫机发展历史简介:使学生了解缝纫机技术进步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缝纫机基本构造与功能:详细介绍缝纫机的各个部件及其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缝纫机的基本构造3. 缝纫机工作原理:讲解传动系统、缝合原理及辅助装置的工作机制。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缝纫机的工作原理4. 缝纫机操作与使用:教授正确使用缝纫机的方法,包括穿线、调节线张力、更换针和压脚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缝纫机的操作与使用5. 缝纫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分析常见故障原因,教授简单的维修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缝纫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缝纫机的基本机械原理,包括传动系统、缝合机制和操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分析缝纫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解释缝纫机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其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缝纫机模型,展示传动和缝合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缝纫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穿线、调节线迹和缝纫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并解决缝纫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机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合作完成缝纫机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任务,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 学生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实践应用课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缝纫机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机械原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程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缝纫机概述- 了解缝纫机的发明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发展史2. 缝纫机基本结构与原理- 学习缝纫机的传动系统、缝合机制、操控系统等基本结构。

- 掌握缝纫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传动原理;第三章 缝纫机结构与原理3. 缝纫机操作与使用- 学习缝纫机的穿线、调节线迹、缝纫技巧等基本操作方法。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的机械设备,用于缝制各种织物和纺织品。

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关键部件和机械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包括供给线的过程、针和线的相互作用、运动传动机构以及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一、供给线的过程1.1 上线轮和下线轮缝纫机的上线轮和下线轮是供给线的关键部件。

上线轮通过与下线轮的磨擦力将线从线轴上拉出,并将其传送到针脚处。

下线轮则通过与织物的磨擦力将线坚固地固定在织物上。

1.2 引导装置引导装置位于上线轮和下线轮之间,用于引导线的路径。

它通常由一组小孔组成,线通过这些小孔顺利地从上线轮传送到下线轮。

1.3 线的张力控制缝纫机还配备了线的张力控制装置。

通过调整张力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线的张力,确保线在缝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紧绷度,以避免线的松弛或者断裂。

二、针和线的相互作用2.1 针的运动缝纫机中的针通过上下运动来穿透织物,并形成缝线。

针的上下运动是由缝纫机的驱动装置控制的,通常是通过驱动轮和传动杆实现的。

2.2 线的穿透当针从上方向下方穿透织物时,线从线轴上被拉出,并通过针眼穿过织物。

针在穿透织物的过程中,线被坚固地固定在织物上。

2.3 线的锁定在针穿透织物后,线通过缝纫机的锁线装置进行锁定。

锁线装置通过将线环绕在织物的背面,形成一个结子的锁定点,确保线不会轻易松脱。

三、运动传动机构3.1 主动轮和从动轮缝纫机的运动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

主动轮由机电驱动,通过传动带或者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

从动轮通过传动杆和其他连接件将动力传递给针和其他工作部件。

3.2 运动传递主动轮的旋转动力被传递给从动轮,从而使针和其他工作部件进行相应的运动。

运动传递机构通常采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等方式,确保运动的平稳和准确。

3.3 运动控制缝纫机的运动传动机构还配备了运动控制装置,通过调整运动控制装置,可以控制针的速度、行程和运动方式,以满足不同缝制需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缝纫机导针与紧线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缝纫机导针与紧线机构

一、设计要求 1.1 设计题目缝纫机导针及紧线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1.2 机构示意图该机构由O 1轴上齿轮1驱动齿轮2,O 2轴上还固接有曲柄O 2A 和O 2C 。

曲柄滑块机构O 2AB 的滑块为缝纫机针杆,曲柄摇杆机构O 2O 3DC 的连杆上点E 为紧线头,针杆与紧线头协调动作,完成协调和紧线过程。

1.3 原始数据N1=200rmp ,n2=270rpm ,模数m=1.5 mm ,L=40mm ,针杆冲程H=38mm ,1β=30,2β=120,3β=150,1α=10,2α=75 ,O 2O 3=36mm ,O 3D=28mm ,DE/DC=1.35,O 2A/AB=0.3。

齿轮参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

杆O 3D 摆角范围:1α≤α≤2α二 机构设计与分析2.1齿轮机构传动设计 关于齿数选择的分析1ω=2πn 1/60=20.94 rad/s2ω=2πn 2/60=28.27 rad/s假设这对齿轮标准啮合,就有0.5m*(Z 1+Z 2)=O 1O 2且1ω*Z 1=2ω*Z 2。

但解得Z 1=41.36,Z 2=30.64均不是整数,所以重新考虑,设啮合角k ,COSk=0.5m(Z 1+Z 2)COS α/ O 1O 2由上式可以得到Z1/Z2=27/20,而齿数必须是整数,先假设Z1=27,Z2=20,可以解得COSk=0.6134,k=52.16。

如果Z 1,Z 2更大,就只能有Z 1=54,Z 2=40,两者之和成倍增长,COSk 将大于1,所以就只能有Z 1=27,Z 2=20。

但是这样会造成啮合角过大,已经超过了50°,渐开线函数表都查不到其inv 值,所以只能在20到40的范围内找一个合适的Z 2值,使得Z1/Z2在误差范围内尽可能趋近于27/20=1.35。

取Z 2=20,21,22……,最终可以发现Z 1=31,Z 2=23;Z 1=50,Z 2=37两组数据误差最小,但后一组数据的COSk 值超过了1,所以取Z 1=31,Z 2=23为佳,对应的k=45°11′20.68″设变位系数X 1,X 2,由tan iiX inv inv Zk αα=+∑∑可以解得X 1+X 2=15.06,这显然比较不合常理,综合考虑变位比较常理化以及齿数之比标准化,果然Z 2应该在30.64周围选取,发现当Z 1=39,Z 2=29(k=27°26′27″)或Z 1=42,Z 2=31(k=17°41′4″)比较合适,误差不大,分别解得变位系数和2.375和-0.4727,显然取后者更合适,所以得到齿数的最终方案Z 1=42,Z 2=31。

机械原理论文

机械原理论文

贵州民族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论文(设计)《缝纫机主要机构》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班级09 电子姓名刘玲学号************指导教师葛一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缝纫机机头的传动结构及缝纫机机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缝纫机原理结构首先:缝纫机机头的传动结构1.缝纫机机头结构简图如下:(1)上轮(2)上轴(3)挑线凸轮(4)挑线杆(5)小连杆(6)针杆(7)送布凸轮(8)牙叉(9)牙叉滑块(10)针距座(11)送布曲柄(12)送布轴(13)牙架(14)送布牙(15)抬牙曲柄(16)抬牙轴(17)摆轴偏心凸轮(18)摆轴(19)大连杆(20)摆轴滑块(21)下轴曲柄(22)下轴(23)摆梭托,摆梭引线机构:(1),(2),(3),(5),(6)挑线机构:(1),(2),(3),(4)钩线机构:(1),(2),(19),(18),(20),(21),(22),(23)送布机构:(1),(2),(7),(8),(9),(10),(11),(12),(13),(14),(15),(16),(17),(18)图上未画的压紧杆部分也属于送布机构还有自成一体的第五大机构:绕线机构。

由于它是辅助机构,故未在图上画出②.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从上图中看他的交合情况,要使两根线交合必须把面线绕在布线上面的线团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环,绕过轮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间组成一个交合点,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下面通过梭摆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缝下方运动,此时摆梭逆时针旋转也到极限位置,在这期间挑线杆是向下运动的,以松驰面线,供机针向下引线用,接着机针开始回升,由于机针短曹一侧的缝料对面线的阻力作用,此段面线滞留在缝料之下,加上梭床盖对机针长槽一侧面线的阻拦作用,结果就在机针短槽一侧形成了一个梨行的线环,在线环形成最佳状态时,挑线杆暂停向下运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状,这时送布牙在针板之下向原来位置退回,所以对线环和缝料均无影响。

【精品毕设】机械原理缝纫机课程设计

【精品毕设】机械原理缝纫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学分3.5,学时56)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开发创新的能力。

同时为学习机械性质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在培养机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 了解机械原理科学发展。

第二章平面机构结构分析3学时1.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与目的、运动副及其分类。

2. 了解运动链、机构和机构运动简图。

3. 掌握机构自由度、高副低代。

4. 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三章平面机构运动分析5学时1.了解机构结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2. 掌握速度瞬心法与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 掌握用解析法(杆组法)对二级机构运动分析和编程计算。

第四章平面机构力分析3学时1. 了解平面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 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质量代换法。

3. 掌握用解析法(拆杆组法)做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第五章机械中的摩擦及机械效率4学时1.了解机械中的摩擦及机械效率分析的目的。

2.掌握移动副摩擦、转动副摩擦、螺旋副摩擦。

3.了解机械的效率。

4.掌握简单机械的自锁及其结构。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2学时1. 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与方法。

2.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平衡原理。

第七章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 学时1.掌握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等效构件、等效力和等效力矩,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及运动方程式。

2.了解力为位置函数的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课程编号:428014实验指导书主撰人:聂时君审核人:朱连池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3. 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预习实验报告验证 1 2实验二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三预习实验报告设计 1 2实验四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五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3 24. 实验环境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

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缝纫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缝纫机的基本机械原理,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各部件功能。

2. 学生能描述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包括传动系统、缝纫机制和送布系统的工作方式。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缝纫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进行缝纫机简单部件的拆装和组装。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缝纫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完成基础缝纫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缝纫机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机械设备工作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对传统工艺和现代机械技术结合的认识,提高对技术创新的尊重和重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机械原理应用课程,结合实际机械设备进行分析和操作。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动手能力较强,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缝纫机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缝纫机概述- 缝纫机的发展历史- 缝纫机的分类及特点2. 缝纫机结构与原理- 缝纫机的结构组成:机头、机架、电机、控制系统等- 缝纫机的工作原理:传动系统、缝纫机制、送布系统3. 缝纫机操作与使用- 缝纫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缝纫技巧及实际应用4. 缝纫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缝纫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5. 实践活动- 模型拆装与组装:缝纫机简单部件的拆装和组装实践- 实际操作练习:缝纫机操作技巧训练及缝制作品制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缝纫机概述,了解缝纫机的发展历史和分类特点第二课时:缝纫机结构与原理,学习缝纫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缝纫机操作与使用,掌握缝纫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缝纫技巧第四课时:缝纫机维护与故障排除,学习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课时:实践活动,进行模型拆装、实际操作练习和作品制作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机械原理及其应用”章节相关,涉及缝纫机的基本原理、结构与操作,结合实践活动中所用的教材和工具,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缝纫机课程设计

缝纫机课程设计

缝纫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缝纫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缝纫机操作的基本步骤。

2. 学生能掌握缝纫机常用的缝制技巧,如直线缝、曲线缝、锁边等,并了解不同技巧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缝纫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在服装制作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使用缝纫机进行基本操作,展示出安全、熟练的缝纫技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手工艺品或服装部件的制作。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缝纫机课程,培养对手工艺品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

2. 学生能认识到动手制作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创造力和实践欲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手工技艺类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他们在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资源,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课堂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缝纫机基础知识:- 缝纫机结构认知:介绍缝纫机的各部件名称及功能。

- 缝纫机工作原理:讲解缝纫机的工作流程和原理。

2. 缝纫机基本操作:- 缝纫机使用方法:教授如何正确安装线、调整针距、选择缝纫线等基本操作。

- 缝纫技巧训练:直线缝、曲线缝、锁边、倒缝等技巧的练习。

3. 实践操作:- 制作手工艺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完成一件简单的手工艺品,如小布袋、抱枕等。

- 服装部件制作:教授如何制作基本的服装部件,如袖子、口袋等。

4. 安全知识与实践:- 安全意识培养: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伤害。

工业缝纫机课程设计

工业缝纫机课程设计

工业缝纫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工业缝纫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缝纫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缝纫机的操作流程,了解不同缝纫技巧及其适用场合。

3. 学生能够了解工业缝纫机在服装制造业中的应用,认识到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工业缝纫机,完成基本缝纫任务,如直线缝、曲线缝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调整缝纫机速度、线张力等。

3. 学生能够运用工业缝纫机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服装或布艺作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缝纫机课程,培养对服装制作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缝纫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或高中年级的学生,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缝纫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缝纫机的基本结构:缝纫机各部件名称、功能及相互关系,包括针杆、送布牙、挑线杆、梭子、压脚等。

2. 工业缝纫机的工作原理:讲解缝纫机的工作流程,如线迹形成、缝纫速度与线张力的控制等。

3. 工业缝纫机的操作技巧:直线缝、曲线缝、倒缝、锁眼等基本缝纫技巧,以及不同面料、线材的适用方法。

4. 缝纫机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日常保养方法,常见故障的识别与解决方法。

5. 实践操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服装或布艺作品,如手帕、购物袋等,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工业缝纫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二课时:直线缝、曲线缝等基本缝纫技巧第三课时:不同面料、线材的适用方法及缝纫机操作注意事项第四课时:缝纫机维护与故障排除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服装或布艺作品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工业缝纫机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完整word版)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导针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导针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1设计任务 (2)1-1设计题目 (2)1-2机构简介 (2)1.3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 (3)2设计方案及过程 (4)2.1设计选定数据 (4)2.2机构各构件尺寸确定 (6)2.3机构两个位置的运动简图 (6)2.4对两个位置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6)2.5 B点的运动轨迹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10)3设计总结 (12)4心得体会 (12)参考文献 (12)1.设计任务1.1 设计题目缝纫机导针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1.2 机构简介机构示意图:该机构由G轴上齿轮1驱动齿轮2, 0:轴上还固接有曲柄0:A和0:C,曲柄滑块机构0:AB的滑块为缝纫针杆,曲柄摇杆机构OODC的连杆上点E为紧线头,针杆与紧线头协调动作,完成缝纫和紧线过程。

1.3压力角a = 20°,齿顶高系数h;=l f顶隙系数c* = 0.25 o 杆0』摆角范围:仗乂“ °2.设计方案及过程2.1 设计选定数据齿轮设计由传动比公式. / / 200212 — nx / m — Zz ! Z\ —---------- 二0. 8333240得:可取zl二42 z2=35 贝ij:⑴标准中心距m (z4+z7 ) 1.5 <42+35〉d= ------------- = --------------- =57. 75 mm2 2⑵齿轮正确啮合时的床力角d・cos a =d‘ e cosad cos a 54xcos20°即:6=arccos—: ------ arccos ------------- 二20. 6<d/ 55⑶分度圆直径di=mzi=l. 5 x 32 =63 mmd2=mz2=l. 5 x 40 =52. 5 mm⑷基IM1直径dbi=d】cos a =63 x cos20c =59. 20064 mmdb2二&cos u =52. 5x cos20° =49. 33386 mm⑸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正传动⑹齿顶高h a i= h a m=l. 5x1 =1. 5 mm*ha2=h a m =1. 5x1 =1. 5 mm⑺齿根高hfi= (ha+c ) m = 1. 5 x (1+0.25) =1. 875 mmh;2= (ha +c ) m = 1. 5 x (1+0. 25) =1. 875 mm⑻齿顶圆直径dai= (zi+2 ha ) m=di+ 2h a =63+2=65 mmda2=(z?+2 h a)m=d:+ 2h a =52. 5+2=54. 5 nrn⑼齿根圆直径d*i= (Zi+2h a*_2c*) m = (46-2x1-2x0. 25) xl. 5=59. 3081 mmdf:= (z?+2ha-2c ) m = (35-2x1-2x0. 25) xl. 5=49. 2 mmQO)齿距P= n m =3. 14 x 1. 5 =4. 71 mm(ID基圆齿距(法向齿距)Pb二p・cos a =4. 17 x cos20° =4. 426 mm(12)齿厚S= n m/2 =3. 14 x 1. 5 x 0. 5 =2. 355 mm(13)齿槽宽e= n m/2 =3. 14 x 1. 5 x 0. 5 =2. 355 mm(14)顶隙c= c m =0. 25 x 1. 5 =0. 375 mm杆长计算对于杆AB:H 360:A = — = — =18 mm2 2由杆长O2A/AB=O. 35,得18AB =—-二51. 43 mm0.352.2 机构各构件尺寸确定齿轮参数列表如下:由上述计算可得到齿轮啮合传动的重合的大于1,满足连续传动要求, 齿厚大于0.4m(m=1.5),所以也满足要求,所以设计的齿轮参数正确。

缝纫机课程设计

缝纫机课程设计

缝纫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缝纫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缝纫机的操作步骤和安全使用方法;3. 学生能了解不同针法及其在缝纫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操作缝纫机,进行基本缝纫;2. 学生能运用不同针法完成简单的缝纫作品;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分享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缝纫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备一定的手工制作基础和观察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缝纫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缝纫机的各部件名称及功能- 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2. 缝纫机操作技能- 缝纫机的安装与使用- 缝纫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缝纫机的保养与维护3. 针法技巧与应用- 平缝、链缝、重叠缝等基本针法- 不同针法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 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环保购物袋、围裙等)- 创意设计,运用所学针法进行创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缝纫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学习第二课时:缝纫机操作技能训练第三课时:针法技巧学习与应用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完成简单手工艺品制作教材章节关联:《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章“缝纫技术”部分,涵盖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料。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缝纫技能,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缝纫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安全操作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工具,用于缝制和修补各种织物。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针和线的运动来完成缝合任务。

本文将详细阐述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包括针线运动、线张力调节、针板和压脚的作用、缝纫机的驱动和控制系统。

正文内容:1. 针线运动1.1 上下运动缝纫机通过驱动机构使针具有上下运动能力。

当缝纫机工作时,针在上下往复运动中穿过织物。

上升运动时,针从下面穿过织物;下降运动时,针从上面穿过织物。

这种上下运动使得线穿过织物并形成针脚。

1.2 前后运动除了上下运动,缝纫机还具有前后运动的能力。

在每次上升和下降运动之间,缝纫机会将织物向前移动一定距离。

这种前后运动使得针线可以在织物上形成连续的线迹。

2. 线张力调节2.1 上线张力缝纫机上线张力的调节是通过张力调节器来实现的。

张力调节器可以调整线的张力,以确保线在缝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紧度。

较高的线张力可以防止线松弛,而较低的线张力可以避免线断裂。

2.2 下线张力缝纫机下线张力的调节是通过线张力弹簧来实现的。

线张力弹簧可以调整线的张力,以确保线在缝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紧度。

较高的线张力可以防止线松弛,而较低的线张力可以避免线断裂。

3. 针板和压脚的作用3.1 针板针板是缝纫机上的一个金属板,具有多个针眼。

它的作用是引导针在织物上穿行,并保持针脚的长度均匀。

针板还可以防止织物被针刺破。

3.2 压脚压脚是缝纫机上的一个金属脚,用于保持织物平稳并与针板接触。

压脚的作用是确保织物在缝制过程中保持平整,以便针线可以顺利穿过。

4. 缝纫机的驱动和控制系统4.1 驱动系统缝纫机的驱动系统通常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通过皮带或齿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缝纫机的各个部件,如针和织物进给机构。

4.2 控制系统缝纫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脚踏板或按钮控制。

脚踏板或按钮可以控制缝纫机的启动和停止,以及调整缝纫机的速度。

一些高级缝纫机还配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缝制需求进行各种设置。

缝纫机工作原理 (2)

缝纫机工作原理 (2)

缝纫机工作原理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的纺织设备,它通过将两块或多块织物材料连接在一起,实现缝合的功能。

缝纫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部件和机械原理的运作。

一、基本构造1. 主体结构:缝纫机的主体结构通常由机头、机床、工作台和电机等组成。

机头是缝纫机的核心部分,包含有线装置、针杆、针板和压脚等。

2. 线装置:线装置包括线轴、线轮、张力调节器和线眼等。

线轴用来放置线线轴,线轮通过带动机械装置将线从线轴上取下,经过张力调节器调整线的张力,最后通过线眼引导线进入针杆。

3. 针杆:针杆是缝纫机上下运动的部件,它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相连,使得针在上下运动的同时完成线的穿插和拉动。

4. 针板:针板是位于针杆下方的平面,上面有一些小孔,针在上下运动时,线通过这些小孔穿过织物,完成缝合。

5. 压脚:压脚是位于针板上方的部件,它通过弹簧装置使得压脚能够对织物进行压迫,保持织物的平整,同时也帮助针在织物上穿行。

二、工作过程缝纫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将线从线轴上取下,通过张力调节器调整线的张力,引导线进入针杆,针在上下运动时,线通过针板上的小孔穿过织物,同时压脚对织物进行压迫,完成缝合。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将织物放置在工作台上,调整好织物的位置和方向。

2. 线装置操作:将线轴上的线放入线轮中,通过线轮的带动,线会从线轴上取下。

通过张力调节器调整线的张力,使得线的张力适合缝合的织物。

3. 引导线进入针杆:将线引导到针杆上的线眼中,线眼是一个小孔,通过线眼引导线进入针杆。

4. 针的上下运动:通过电机的驱动,针杆会上下运动。

当针向下运动时,针尖穿过织物,将线从针板上的小孔中穿过,完成一次缝合。

5. 压脚的作用:在针下行的同时,压脚对织物进行压迫,保持织物的平整,同时也帮助针在织物上穿行。

6. 反复操作:通过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将织物的两块或多块材料连接在一起,完成缝合。

三、工作原理解析缝纫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机械原理的运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针的上下运动:缝纫机的针杆通过电机驱动,上下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缝纫机导针机构设计及
其运动分析
目录
目录 (1)
1.设计任务
1.1设计题目
缝纫机导针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1.2机构简介
机构示意图:该机构由O
1轴上齿轮1驱动齿轮2,O
2
轴上还固接有曲柄O
2
A
和O
2C,曲柄滑块机构O
2
AB的滑块为缝纫针杆,曲柄摇杆机构O
2
O
3
DC的连杆上点E为紧
线头,针杆与紧线头协调动作,完成缝纫和紧线过程。

1.3 原始数据
压力角︒=20α,齿顶高系数1*=a h ,顶隙系数25.0*=c 。

杆O 3D 摆角范围:。

2. 设计方案及过程
2.1 设计选定数据
齿轮设计 由传动比公式
8333.0240
200
//122112==
==Z Z n n i 得:可取z1=42 z2=35 则: ⑴标准中心距 d=
m (z 1+z 2)2
=
1.5(42+35)
2
=57.75 mm
⑵齿轮正确啮合时的压力角 d •cos α=d'•cosá 即:á=arccos d cos αd′
=arccos
54xcos20°
55
=20.67°
⑶分度圆直径
d 1=mz 1=1.5 x 32 =63 mm d 2=mz 2=1.5 x 40 =52.5 mm
⑷基圆直径
d b1=d 1cos α=63 x cos20°=59.20064 mm
d b2=d 2cos α=52.5x cos20°=49.33386 mm
⑸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 正传动 ⑹齿顶高
h a1= h a * m=1.5 x 1 =1.5 mm
h a2=h a * m =1.5 x 1 =1.5 mm ⑺齿根高
h f1=(h a *+c *)m = 1.5 x (1+0.25)=1.875 mm h f2=(h a *+c *)m = 1.5 x (1+0.25)=1.875 mm
⑻齿顶圆直径
d a1=(z1+2 h
a
*)m=d
1
+ 2h
a
*=63+2=65 mm
d a2=(z2+2 h
a
*)m=d
2
+ 2h
a
*=52.5+2=54.5 mm
⑼齿根圆直径
d f1=(z1+2h
a
*-2c*)m =(46-2x1-2x0.25)x1.5=59.3081 mm
d f2=(z2+2h
a
*-2c*)m =(35-2x1-2x0.25)x1.5=49.2 mm
⑽齿距
P=πm =3.14 x 1.5 =4.71 mm
⑾基圆齿距(法向齿距)
P
b
=p cosα=4.17 x cos20°=4.426 mm
⑿齿厚
S=πm/2 =3.14 x 1.5 x 0.5 =2.355 mm
⒀齿槽宽
e=πm/2 =3.14 x 1.5 x 0.5 =2.355 mm
⒁顶隙
c= c* m =0.25 x 1.5 =0.375 mm
杆长计算
对于杆AB:
O2A = H
2
=
36
2
=18 mm
由杆长O
2
A/AB=0.35,得
AB =
18
0.35
=51.43 mm
2.2机构各构件尺寸确定
齿轮参数列表如下:
由上述计算可得到齿轮啮合传动的重合的大于1,满足连续传动要求,齿厚大于0.4m (m=1.5),所以也满足要求,所以设计的齿轮参数正确。

2.3机构两个位置的运动简图
见A2图纸
2.4对两个位置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滑块B运动分析
由已知条件和相关数据得:
O 2A•COSψ= AB•Sin(3
2
π-θ)
即:
O
2
A•COSψ+ AB•COSθ= 0 对于B点:
y b =O
2
A•Sinψ- AB• COS(3
2
π-θ)= O
2
A•sinψ+ AB•Sinψ
COSθ= (O2A•cosψ)
AB
那么:
Sin θ=√1−[
((O 2A • cos ψ)2
AB ]
即:y b = O 2A •Sin ψ + AB •√1−[(O 2A×cos)2
AB 2
]
即 为B 点的位置纵坐标
针杆运动分析 1速度分析
因为取缝纫机针杆在下极限位置是对应的曲柄位置为起始位置 即 此时φ=110°
V B
→ = V A
→ + V BA

大小: ? ωO 2A ∗l O 2A ? 方向: B →A ⊥O 2A ⊥AB ωO 2A =
2πn 260=2∗3.14∗240
60
=25.12rad s ⁄ V A =ωO 2A *l O 2A =452.16 mm/s
取比例尺为μv =V
A

Pa =5
则 Pa =452.16/5=90.432
1.取一点p ,过p 点作pa 防线垂直于O 2A 向上
2.过a 作ab 方向垂直AB 向上 (见附纸图1-2)
得:V B
→ =μv ∗Pb V AB
→ =μv ∗ab ωAB =
V AB AB
=
μv ∗ab AB
解得:
V B =5*15=75 mm/s V AB =5*85=425 mm/s ωAB =425/51.43=8.26rad s ⁄ (2)加速度分析
a B
→ = a A
→ + a BA
τ→ + a BA
n
→ 大小: ? ωO 2
A 2∗l O 2A ? ωA
B 2
∗AB 方向: B →A A →O 2 ⊥AB B →A
代入已知得 a A =25.122*18=11358.25 mm/min 2
a BA n =8.262*51.43=3508.95 mm/min 2
取比例尺为μa =a
A

Pa =1000
则Pa A≈11.36 mm Pa BA≈n 3.5 mm
1.取一点p ,过p 作pa ,方向沿A 指向O 2
2.过a 作a ba τ,方向上垂直AB 向上
3.过a 作a ba n ,方向沿B 指向A
(见附纸图1-3)
则:a B =U a ∗l 14=1000*8.4=8400 mm/min 2 (1) 当针杆位于位置时
即 此时φ=295°
V B
→ = V A
→ + V BA

大小: ? ωO 2A ∗l O 2A ? 方向:B →O 2 ⊥O 2A ⊥AB ωO 2A
=2πn 2=2∗3.14∗240
=25.12rad s ⁄
V A =ωO 2A *l O 2A =452.16 mm/s
取比例尺为μv =V
A

Pa =5
则 Pa =452.16/5=90.432
1. 取一点p ,过p 点作pa 防线垂直于O 2A 向上
2. 过p 做直线l ,方向沿BO 2
3. 过点a 作直线交l 于b (见附纸图2-2)
得:V B
→ =μv ∗Pb V AB
→ =μv ∗ab ωAB =
V AB AB
=
μv ∗ab AB
由已知解得:
V B =5*47=235 mm/s V AB =5*73=365 mm/s ωAB =365/51.43=7.1rad s ⁄
(2)加速度分析
a B
→ = a A
→ + a BA
n → + a BA
τ
→ 大小: ? ωO 2A
2∗O 2A ωAB 2
∗AB ? 方向:B →A A →O 2 B →A ⊥AB
取比例尺为: μa =a
A

Pa =1000
代入已知得 a A =25.122*18=11358.25 mm/min 2
a BA n
=7.12*51.43=2592.59 mm/min 2
1.取一点p ,过p 作pa ,方向沿A 指向O 2
2.过a 作a ba τ
,方向上垂直AB 3.过a 作a ba n ,方向沿AB 方向
4.过p 做直线与a ba τ和a ba n 两线矢量和直线交于b
(见附纸图2-3) 则:a B
→ =U a ∗Pb
Pa A≈11.36 mm Pa BA≈n
2.6 mm
则:a B =U a ∗l 13=1000*8=8000 mm/min 2 2.5
B 点的运动轨迹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对应的速度曲线如下再对上式求导得
2
O
A
B
X Y
ϕ
θ
θ
对应的加速度曲线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