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8种药剂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8种药剂对猕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8种药剂对獗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胡妍月\孙杨I郭明程S涂贵庆S赵尚高S黄水金1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2.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北京100125; 3.奉新县农业农村局,江西奉新330700 )
摘 要:为筛选出对獗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防治高效的药剂,在江西省奉新县通过大田药效试验对8种药剂防治獗猴桃灰霉病
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适宜在獄猴桃园推广使用。
关键词:扌弥猴桃;灰霉病;褐斑病;田间防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S436.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 ( 2021 ) 04-0082-04
Evaluation o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Eight Fungicides on Kiwifruit Gray Mold Disease and Brown Spot Disease
30%毗卩坐醞菌酯•戊卩坐醇SC 300 mg/kg, 20%毗卩坐醞菌酯•曝咲酰胺SC 200 mg/kg这7个处理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其防效
为76.09%〜81.57%; 10%苯醸甲环哇WDG 100 mg/kg和20%卩比卩坐醯菌酯•嗟咲酰胺SC 200 mg/kg对獗猴桃灰霉病和褐斑病均具
Fengxin County, Fengxin 330700, PRC)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fungicides for controlling kiwifruit gray mold disease and brown spot disease, the field efficacy of eight fungicides was evaluated in Fengxi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uxapyroxad-pyraclostrobin 42.4% SC (424 mg/kg), difenoconazole 10% WDG (100 mg/kg), tebuconazole-azoxystrobin 75% SC (750 mg/kg), pyraclostrobin-thifluzamide 20% SC (200 mg/kg), trifloxystrobin-tebuconazole 75% WDG (750 mg/kg), and picoxystrobin propiconazole 19% SC (750 and 1000 mg/ kg)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s on kiwifruit gray mold disease,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s were between 50.89% and 57.03%. For the control of kiwifruit brown spot disease, difenoconazole-azoxystrobin 32.5% SC (325 and 433 mg/kg), fluxapyroxad-pyraclostrobin 42.4% SC (424 mg/kg), difenoconazole 10% WDG (100 mg/kg), tebuconazole-azoxystrobin 75% SC (750 mg/kg), pyraclostrobin-tebuconazole 30% SC (300 mg/kg), and pyraclostrobin-thifluzamide 20% SC (200 mg/kg)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s,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s were between 76.09% and 81.57%. In conclution, difenoconazole 10% WDG (100 mg/kg) and pyraclostrobin-thifluzamide 20% SC (200 mg/kg) have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kiwifruit grey mold disease and brown spot disease, which are suitable for general use in kiwifruit orchards. Key words: kiwifmit; gray mold disease; brown spot disease; field efficacy; evaluation

猕猴桃黄腐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猕猴桃黄腐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绿色植保
现代园艺
2009 年第 10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猕猴桃黄腐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姜景魁 1
张绍升 2
(1 福建省建宁县猕猴桃实验站 354500;2 福建省农林大学植保学院)
猕猴桃黄腐病是猕猴桃产区近年来发生的 一种新的果实真菌性病害, 由于该病是在猕猴桃 近成熟至采后后熟过程和贮藏期才表现出症状, 因此,隐蔽性、危害性更大。 福建省建宁县猕猴桃 实验站和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合作开展了对该 病害的系统研究, 诊断出该病的病原为拟茎点霉 (P homops is s p.), 明确了该病害的侵染循环、发 生流行规律。 并开展了相应的药剂防治试验,现将 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表 2 2005 年不同时期药剂防治效果
处理 调查果数 发病果数 发病率% 病指 防效%
A
225
86
38.2 17.33 39.66
B
230
67
29.1 9.24 67.83
C
236
82
34.7 14.41 49.83
D
210
55
26.2 8.69 69.74
CK 215
123 57.2 28.72
用有效药剂,适期化学防治,以 50%异菌脲 1500 倍液和 10%世高 4000 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④ 幼果期结合喷药进行根外喷施 0.2%~0.3%的 Ca 肥 2~3 次,对降低病害的发病率效果明显。
从 2005、2006 年的综合防治结果来看(见表
(收 稿 :2 0 0 9 -0 6 -0 1 )
表 3 综合防治试验效果
调查 发病 发病
防效
年份 防治情况
病指
果数 果数 率%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作者:薛科科李映李朋钰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

[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

[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

[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关键词小檗碱;绿僵菌;桃褐腐病菌;相容性;防治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3-0178-04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compatibility of berberine (BBR) with 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hod] We investigated influences of BBR on spore germination,hyphal growth and sporulation of M.anisopliae,and examined the inhibition of BBRM.anisopliae complex on Monilinia fructicola,a major brown rot pathogen.[Result] The BB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nidial germination,spore number and mycelial growth of M.anisopliae.Furthermore,M.anisopliae wa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hen cocultured with M.fructicola,and M.fructicola failed to retard the growth of M.anisopliae.[Conclusion]M.fructicola could be totally inhibited by the “mixture” of BBR and M.anisopliae.Key words Berberine;Metarhizium anisopliae;Monilinia fructicola;Compatibility;Prevention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物农药安全环保,如何减少农药使用量是农药减量和食品安全的重点研究方向。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根据对桃多年的研究,特别是桃褐腐病的病状、病原以及发病规律,并总结出桃褐腐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桃;褐腐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是桃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全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尤其以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和江淮流域的桃区发生最重。

该病能为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

除为害桃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1 症状识别果实在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以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受害最重。

果实染病初于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肉变褐腐烂,病斑扩展迅速,数日即可波及整个果面,病斑表面产生黄白色或灰白色绒状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初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后布满全果。

后期病果全部腐烂,失水干缩而形成僵果,初为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即菌丝与果肉组织夹杂在一起形成的大型菌核。

僵果常悬挂于枝上经久不落,称“桃枭”。

花器染病,先侵染花瓣和柱头,初呈褐色水渍状斑点,渐蔓延到萼片和花柄上。

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

若天气干燥,则病花干枯萎缩,残留于枝上经久不落。

嫩叶染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渐扩展到叶柄,全叶枯萎,如同时遭受霜害,病叶残留于枝上经久不落。

枝条染病,多系菌丝通过花梗、叶柄、果柄蔓延所致,产生边缘紫褐色,中央灰褐色,稍下陷的长圆形溃疡斑。

初期溃疡斑常发生流胶现象,最后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后,枝条以上即枯死。

2 病原鉴定病原菌有两种:2.1 Moniliniafructicola(wint.)Rehm.为链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阶段为丛梗孢菌Monilia,病部长出的霉丛,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大小为(10~27)μm×(7~17)μm,平均大小为15.9 μm×10 μm,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

分生孢子梗较短,分枝或不分枝。

病菌有性阶段形成子囊盘,一般情况下不常见。

小檗碱-壳聚糖复合膜在桃保鲜中对桃褐腐病菌的控制

小檗碱-壳聚糖复合膜在桃保鲜中对桃褐腐病菌的控制

小檗碱-壳聚糖复合膜在桃保鲜中对桃褐腐病菌的控制摘要—简介由真菌桃褐腐病菌引起的桃褐腐病是桃储存期间一种常见的疾病,导致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天然生物碱小檗碱对桃褐腐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材料方法: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小檗碱- 壳聚糖复合膜(BCCM)应用于桃的保鲜。

实验水果储存在4℃环境中,并做以下处理:(I)确保果实是没有外包装的;(ii)在取出果实后立即将其浸在预凝固的BCCM液中然后取出;(iii)果实的涂层用BCCM,或用壳聚糖膜(不含小檗碱);(iv)用PVC 作果实涂层。

结果和讨论:在储存40后,由于乙酸的细胞毒性,浸在BCCM溶液中的组显示出高感染率,但涂了BCCM涂层组只有10%的感染率。

此外,与涂有壳聚糖膜(无小檗碱)组比,BCCM涂层组能显著降低感染率,清楚地证明了小檗碱的抗菌活性。

因此,用BCCM薄膜包装桃果实并保存于4℃环境中,桃果实可以被很好地保存了40天,感染率很低。

结论:考虑到其安全性和低成本,小檗碱- 壳聚糖复合膜可以适用于在桃存储中疾病的控制。

1简介桃(Prunus persica L.)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深受人们的喜爱的水果。

由于它的收获期大约是在夏天和秋天温度较高时,果实很容易被真菌或细菌侵染,从而迅速腐烂。

在众多影响储存的因素中,由子囊真菌桃褐腐病菌引起的桃褐腐病是主要的疾病。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无数的化学试剂用来控制这种疾病[1, 2],但是由于化学杀菌剂的频繁应用使得桃褐腐菌产生了抗药性[1–5]。

显然,常规化学杀菌剂不仅对桃褐腐菌没有作用了,而且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使水果受到污染,进而造成对人类的威胁。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有必要从自然界寻求能替代的化合物。

近年来,天然药物杀菌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6, 7],.我们先前的研究报道小檗碱对桃褐腐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8],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用小檗碱控制褐腐病的兴趣。

除了小檗碱以外,壳聚糖,一种研究的较为透彻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性能,如抑菌性[9–11],,成膜性,和环境友好性等,而且这些特征已经在植物保护和水果蔬菜的贮存中得到证实[12, 13]。

4种药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

4种药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

科普惠农毁田间过早或过晚抽发的不整齐嫩梢,使夏、秋梢抽发整齐、健壮,以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喷药次数。

当嫩芽长到1~2c m 时,全株抹除零星抽发的夏梢或秋梢,5d 抹一次,连续抹数次,以刺激更多的芽抽发,使其抽发整齐。

放梢时间因气候和品种而异,应掌握在虫口密度低时放梢。

另外,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可减轻下年潜叶蛾的为害。

3.2生物防治新梢萌发期,在果园释放寄生蜂,以蜂控虫。

也可用苏云金杆菌进行叶面喷雾,以菌治虫,减少害虫的发生。

3.3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为新梢大量抽发、嫩叶长达0.5~3.0c m ,防治指标为嫩叶受害率在10%~20%时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10d 喷一次药,连喷2~3次。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0%潜克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等,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潜叶蛾产生抗药性。

K 【科普惠农植物保护与栽培Z H I WUB A OH UY UZ A I P E I 桃褐腐病又名果腐病,主要为害桃子的果实,在莱阳市桃产区均有发生。

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圆斑,病部果肉褐腐,几天内病斑即可扩散至整个果面,后期病果全部腐烂,造成大量落果。

该病侵染途径多,侵染期长,自幼果至成熟乃至采收后都能感染。

而以成熟期发病更多且流行最快,侵染和蔓延迅速,常造成严重损失。

为此,笔者选用4种药剂对桃褐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当地控制桃褐腐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莱阳市团旺镇东马家泊村万春光桃园进行。

六种药剂对湘西地区猕猴桃褐斑病的

六种药剂对湘西地区猕猴桃褐斑病的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2):51G53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G2767.2023.02.0051崔丽红,宋金秋,黄蔚.六种药剂对湘西地区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2):51G53.六种药剂对湘西地区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崔丽红,宋金秋,黄㊀蔚(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为筛选出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高效药剂,特对6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0%苯甲 咪鲜胺水乳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每隔7d 施1次,连施3次后的相对防治效果为81.05%,其病情指数仅为13.24,极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同时,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8%,比对照高19 0%;其产量也最高,为855.7k g(667m 2)-1,比对照高21.4%.栽培上可将此杀菌剂作为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理想药剂.关键词:杀菌剂;猕猴桃褐斑病;防治效果收稿日期:2022G12G16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 科教联合基金项目 (2020J J 7008,2019J J 70042).第一作者:崔丽红(1979-),女,硕士,教授,从事园艺作物栽培与病害防治研究.E Gm i a l :c u i l i h o n g h u a n g @163.c o m .通信作者:宋金秋(1982-),女,硕士,副教授,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E Gm i a l :64190208@q q.c o m .㊀㊀猕猴桃属于藤本果树,因其果实味道可口,维C 含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近些年我国许多省份将猕猴桃作为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国内学者对猕猴桃褐斑病致病菌鉴定的结果各有不同,有链格孢(A l t e r n a r i a s p.)㊁小球腔菌(L e p t o s p h a e r i a s p .)㊁茎点霉菌(p h yl l o s t i c t a s p .)㊁细极链格孢菌(A l t e r n a r i a t e n u i s s i m a )[1G4],但该病均高发于每年的7月-8月,致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可以发生于果实上,严重时可以引起果园叶片大面积提早脱落,后期病害由叶片转向枝干,造成落果及枝干枯死,对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5G6].湘西种植猕猴桃的历史久远,在湘西地区因地制宜㊁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猕猴桃产业写入湘西政府 十三五 规划以来,该产业在湘西地区快速发展,也使得该地区猕猴桃发生的病害日益严重,但是湘西受地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果农的栽培技术相比发达地区还很落后,针对该区域猕猴桃褐斑病药剂防治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很多果农大多参考以往别的地区的猕猴桃施药方法,这种做法不仅没有针对性,而且防治效果较差,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猕猴桃的品质及产量.为此,本研究开展了针对湘西地区的猕猴桃褐斑病药效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针对该区域的高效㊁安全的化学药剂,为该地区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使得该地区的猕猴桃产业能持续健康发展.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1.1.1㊀供试品种㊀试验选用的猕猴桃品种为东红,由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提供.1.1.2㊀供试药剂㊀选用生产上常用的6种药剂,具体见表1.1.2㊀方法1.2.1㊀试验设计㊀试验设在湘西职院科技园内,土壤为黄壤土,微酸性,肥力一般.2017年12月23日定植,行距为3m ,株距2m ,每667m2栽110株.试验共设6个不同药剂处理(表1),以喷施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处理(C K ).各处理设3小区,每小区3株,共选取105株长势相近,还未发病的植株.采用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喷药,而后按照表1的药剂和使用剂量进行试验.于猕猴桃果实膨大初期(2021年5月12日)开始第1次喷施药剂(所选植株长势一致,叶片无褐斑病侵染),叶片正反面均需喷药处理.以后每7d 喷施1次,连喷3次.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规.1.2.2㊀测定项目及方法㊀病情和防效调查:药效调查和计算方法参照G B /T17980.86-2004[7]进行.每次施药后7d 调查各处理的病情指数.调查时每株随机选10根枝条,每枝条随机取10片叶子,而后统计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然后按分级计数法统计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4].病情分级按以下标准(以叶片为单位).㊀㊀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ɤ5%;3级:病斑面积6%~25%;5级:病斑面积26%~50%;7级:病斑面积51%~75%;9级:病斑面积ȡ76%.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2期表1㊀供试药剂来源及用量处理药剂名称供货厂家折合用量/(gh m -2)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750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25340%苯甲 咪鲜胺水乳剂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70443%氟菌 肟菌酯悬浮剂德国拜耳股份公司120540%异菌脲腐霉利悬浮剂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606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200㊀㊀药效计算方法:分别按公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情指数=ð(各级病叶数ˑ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ˑ9(1)相对防效(%)=对照病情指数C K -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C K æèçöø÷ˑ100(2)产量和品质调查:于9月2日结果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个果实,7个处理(含对照)共计210个果实,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株果重,并折算产量.1.2.3㊀数据分析㊀采用E x c e l 2007和S P S S 16.0进行方差分析.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表现及施药后对植株的安全性㊀㊀试验期间,试验组猕猴桃生长正常,没有出现因施药不当而引起植株叶片褪绿㊁卷缩㊁发焦㊁落叶㊁果实脱落等药害现象,表明各组药剂对猕猴桃生长安全.图1为施用3次40%苯甲 咪鲜胺水乳剂后叶片的表现症状.2.2㊀不同药剂处理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效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处理3(40%苯甲 咪鲜胺水乳剂)效果最好.前2次施药后第7天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98%和75.26%,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3次为81.05%,病情指数仅为13.24;其次为处理5(40%异菌脲腐霉利悬浮剂),3次施药后第7天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7.58%㊁73 90%和79 45%,且最后1次施药后的病情指数仅为14 36,除第2次的相对防效显著低于处理3以外,其他2次均与处理3无显著性差异.处理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效方面表现最差,其中施药3次后的相对防效仅为45.53%,病情指数为38.06,极显著低于处理3和处理5.这表明,处理3和处理5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效最好,在猕猴桃生产区可选用这两种药剂作为褐斑病的有效防治药剂.图1㊀猕猴桃褐斑病叶片表现2.3㊀不同药剂对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的影响㊀㊀从图2㊁图3可以看出,不同药剂处理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不同.其中,处理3和处理5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3.8%和13.6%,比对照分别高19.0%和17.2%(图2).二者产量也最高,分别为855.7和830.5k g(667m 2)-1,比对照分别高21.4%和19.0%(图3).这主要是因为受褐斑病的危害,猕猕桃植株长势和叶片光合作用减弱,进而影响了果实营养的吸收和糖分积累,导致果实品质和产量降低.表2㊀各药剂处理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处理第1次第2次第3次病情指数相对防效/%病情指数相对防效/%病情指数相对防效/%15.27ʃ0.04c C 64.84c C 12.55ʃ1.07c B C 63.77c B C 34.98ʃ0.82c C 49.94d C 25.96ʃ0.09b B 60.24d D 13.75ʃ0.46b B 60.31d C 38.06ʃ0.60b B 45.53e D34.35ʃ0.18f F70.98a A 8.57ʃ0.31e D75.26a A 13.24ʃ0.25f F81.05a A 45.07ʃ0.09c d C D 66.18a b B C 9.86ʃ0.25d D71.54b c A 15.63ʃ0.40e E 77.63b c A 54.86ʃ0.11e E 67.58a b A B9.04ʃ0.16d e D73.90b c A14.36ʃ0.47e f E F 79.45b c A65.10ʃ0.15c d C D65.98c B C 11.92ʃ0.17c C65.59c B 29.70ʃ0.85d D 57.49c BC K (清水)14.99ʃ0.24a A 34.64ʃ1.07a A69.87ʃ1.43a A㊀㊀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㊁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P <0.01和P <0.05水平差异显著.2期㊀㊀崔丽红等:六种药剂对湘西地区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不同药剂处理对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注: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在P <0.01或P <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图3㊀不同药剂处理对猕猴桃产量的影响3㊀讨论目前,针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多采用化学药剂,市面上的有效杀菌剂有代森锰锌㊁福美双㊁甲基硫菌灵等,但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易使猕猴桃植株对此类杀菌剂产生耐药性.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特别控制施药次数和施药量.冉飞等[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6种杀菌剂(咪鲜胺㊁苯醚甲环唑㊁戊唑醇㊁异菌脲㊁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猕猴桃褐斑病的实验室抑菌效果,其中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 C 50分别为0.0084和0.0553m gL -1.刘欣[9]认为0 5%小檗碱水剂可以有效防治猕猴桃褐斑病,其推荐用量为12.5m g k g -1.白伟等[10]发现60%吡唑醚菌酯 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猕猴桃褐斑病较为安全㊁有效的化学药剂,施药时间为叶片发病初期,其施药量应控制在400~600m g k g -1,并建议每隔10~15d 喷雾防治,连续使用2次左右.杨恩兰等[11]以田间试验为研究,比较了不同比例的氟菌 肟菌酯悬浮剂㊁戊唑 多菌灵悬浮剂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猕猴桃褐斑病防控的差异性,认为以43%氟菌 肟菌酯悬浮剂用量为64.5g h m -2的防治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咪鲜胺为D M I 类毒性较低的广谱杀菌剂,通过切断或阻止致病菌麦角甾醇合成,从而导致病原菌细胞膜功能受损,从而阻断孢子的产生,对植物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2G13],本试验也确定了咪鲜胺对棒孢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目前猕猴桃褐斑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盲目用药㊁农药残留量超标㊁土壤破坏率高等[14],因此加强猕猴桃褐斑病发病规律㊁病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15].选育针对猕猴桃褐斑病的抗病品种也是预防猕猴桃褐斑病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市面上还没有发现有针对猕猴桃抗褐斑病品种选育的研究.猕猴桃褐斑病具有传播迅速㊁易耐药的特点,种植过程中应遵循 合理用药 防大于治 的原则,避免造成农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6G18].4㊀结论㊀本试验研究表明,40%苯甲 咪鲜胺水乳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每隔7d 喷施1次,连施3次后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1.05%,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施药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也最高,分别为13.8%和855.7k g(667m 2)-1,比对照清水处理分别高19.1%和21.4%.因此,栽培上可将40%苯甲 咪鲜胺杀菌剂作为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理想药剂.参考文献:[1]㊀赵金梅,高贵田,谷留杰,等.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2013(23):4916G4925.[2]㊀吴德义,陈振旺.猕猴桃褐斑病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0(2):31G31.[3]㊀王明召,阳廷密,张素英,等.几种杀菌剂对猕猴桃真菌性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中国南方果树,2014,43(3):116G117.[4]㊀潘慧,李黎,胡秋舲,等.六盘水市猕猴桃周年主要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C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泰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㊀冷云星,吴文能,王瑞.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9):56G59.[6]㊀吴晓枝.猕猴桃褐斑病化学防治试验[J ].现代园艺,2018(15):45G46.[7]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86部分: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G B /T17980.86-200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8]㊀冉飞,张荣全,袁腾,等. 红阳 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毒力测定[J ].中国果树,2021(6):27G32,111.[9]㊀刘欣.0.5%小檗碱水剂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2020(1):26G27.[10]㊀白伟,姜军侠,朱岁层,等.60%吡唑醚菌酯 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40(2):4.[11]㊀杨恩兰,王林,苟铁丞,等.3种杀菌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效果[J ].农技服务,2021,38(1):74G76.[12]㊀韩永超,向发云,曾祥国,等.湖北省草莓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测定[J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3):525G526.[13]㊀郭耀辉,刘强,何鹏.我国猕猴桃产业现状㊁问题及对策建议[J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7):69G73.[14]㊀杨恩兰,龙彪,苟铁丞,等.猕猴桃褐斑病与灰斑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30G31.[15]㊀潘辉,黄重,王冉.猕猴桃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20,66(6):103G104.[16]㊀苏文文,李苇洁,李良良,等.猕猴桃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农技服务,2020,37(5):84G85.[17]㊀黄秀兰.猕猴桃抗褐斑病机理初步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9.[18]㊀马红叶,黄伟,万明长,等.贵州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环节与对策分析[J ].北方园艺,2019(14):140G145.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2):54G58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h l j n y k x.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G2767.2023.02.0054刘悦,李青超,兰英,等.血凝素诱发内质网应激反应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2):54G58.血凝素诱发内质网应激反应初探刘㊀悦,李青超,兰㊀英,赵秀梅,刘㊀洋,王立达,韩业辉,徐㊀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为促进药物结构优化和改造,利用293T细胞进行转染及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研究病毒血凝素(HA)在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糖基化位点HA蛋白差异性表达明显,HA蛋白可诱发内质网应激反应,且不同的HA蛋白样中C H O P的表达量不同,从而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所导致的细胞凋亡也不同.关键词:流感病毒;HA蛋白;内质网应激反应㊀㊀近年来,禽流感病毒传播的趋势明显增强,使养禽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流感病毒对我们的伤害,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血凝素(H e m a g g l u t i n i n,H A)的结构㊁功能和表达,因为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和抗原性与其H A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H A在病毒表面,属于一种主要的刺突成分,H A1和H A2连接成H A单体,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可以介导禽流感病毒吸附,同时发挥致病作用(靠穿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帮助宿主来抵抗禽流感,以此认为H A也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抗原.流感病毒的毒力会受流感病毒H A上糖基化位点的增减影响[1].研究表明,H A茎部的糖基化位点一般高收稿日期:2022G10G26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 D A28130504).第一作者:刘悦(1995-),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从事微生物与病毒研究.EGm a i l:2563522180@q q.c o m.度保守,这些位点可能是功能性H A形成和保持所必需的;而头部的糖基化位点随毒株不同其结构和数量都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导致病毒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G3].在病毒感染力和宿主细胞免疫反应中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证实,尤其是蛋白酶对H A的裂解作用会受到H A裂解位点附件的糖基化位点的影响,这一现象会引起病毒毒力的变化[4].细胞凋亡属于是一种生理性㊁主动的细胞死亡.目前,细胞凋亡的通路主要有:死亡受体活化(外源性途径)㊁线粒体损伤途径(内源性途径)和内质网应激启动的凋亡途径[5].内质网应激是一种亚细胞器病理的过程,该过程会在某种条件改变下,导致细胞内质网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紊乱现象,如蛋白质不能正确折叠.同时,可以诱发内质网应激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内质网内钙流失或钙超负荷,蛋白质糖基化形成障碍或蛋白质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s o f S i xF u n g i c i d e s o nK i w i f r u i tB r o w nS p o t i n W e s t e r nH u n a nC U IL i h o n g,S O N GJ i n q i u,H U A N G W e i(X i a n g X i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J i s h o u416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t os c r e e no u th i g hGe f f i c i e n c y f u n g i c i d e sf o rt h ec o n t r o lo fk i w i f r u i tb r o w ns p o t,t h ef i e l d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so fs i xf u n g i c i d e s w e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e v a l u a t e d.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 40%b e n z o p h e n o n e p r o c h l o r a zw a t e re m u l s i o nh a db e s t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so nk i w i f r u i tb r o w ns p o td i s e a s e.T h e r e l a t i v e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w a s81.05%a f t e r t h r e e c o n s e c u t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a n d i t s d i s e a s e i n d e xw a s o n l y13.24, w h i c h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b e s t t h a n o t h e r a g e n t s.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t h e s o l u b l e s o l i d c o n t e n tw a s13.8%,w h i c h w a s19.0%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T h e e q u i v a l e n t y i e l dw a s a l s o t h e h i g h e s t,w h i c hw a s855.7k g (667m2)-1r e s p e c t i v e l y,24.4%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I n c o n c l u s i o n40%b e n z o p h e n o n e p r o c h l o r a zw a t e r e m u l s i o n c a n b eu s e da s a n i d e a l f u n g i c i d e t o c o n t r o l k i w i f r u i t b r o w n s p o t i n c u l t i v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f u n g i c i d e s;k i w i f r u i t b r o w n s p o t;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五种药剂防治桃软腐病效果试验

五种药剂防治桃软腐病效果试验

桃软腐病是由接合菌门真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成熟期的桃果,导致果实软化腐烂,果实受侵染后发病迅速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影响桃果产量和品质,阻碍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目前,化学防治是控制桃软腐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目前对桃软腐病的研究较少,可用于防治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多,容易出现田间防效不佳、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问题。

近年来,桃软腐病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发生比较普遍,给果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成熟度较高的桃果,软腐病发生率较高。

为了有效防治桃软腐病,保证桃果品质,笔者结合前期的研究结果,选择咯菌腈、苯醚甲环唑、腐霉利、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为张家港市桃软腐病的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凤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园,试验地块平整,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中等偏上,栽培条件与当地其他果园相仿。

试验地种植的桃树为8年生湖景蜜露,主干直径为12~15cm ,树高3m 左右,株行距3m×5m ,树形为四主枝开心形,管理水平较好。

所有供试桃树树龄、栽培条件一致,符合科学试验的条件。

1.2试验药剂试验药剂有25g·L -1咯菌腈悬浮剂(先正达)、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住友)、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先正达)、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上海惠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巴斯夫)。

1.3试验设计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25g·L -1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收稿日期:2024-02-22基金项目:姑苏乡土人才资助项目(苏州市农人﹝2021﹞4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0-3-02)。

作者简介:李家荟(1999—),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桃树真菌病害防治。

*为通信作者,E-mail :***************。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技术与应用

桃褐腐病抗性鉴定技术与应用

作为桃树上常见的重要病害,桃褐腐病从果实幼果至成熟期间均有可能发生,其对果实的危害最为严重。

成熟期和贮藏期的果实受害最为严重,此外贮藏期烂果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选取杀菌剂防治果树褐腐病在果树生产中是最高效的方法,因其低毒害、高效率的特点而得到大众认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其作用的机制专一,长期使用杀菌剂会使田间植物的病原菌产生抗性,并且对田间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筛选抗褐腐病桃种质、培育抗褐腐病桃新品种是桃育种过程中的重要突破点。

1987年,巴西最早开始人工接种并筛选抗性种质,Bolinha[1]为第一个筛选出具有桃褐腐病抗性的品种。

之后巴西利用具有褐腐病抗性来源的Con-serva672、Bolinha等材料作为亲本培育了3个杂交组合,筛选了12株对褐腐病抗性表现较强的单株[2]。

2022年,沈志军等[3]利用616份桃资源进行褐腐病抗性鉴定,筛选出10份抗侵染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

用抗性材料作为育种亲本是培育抗褐腐病品种的有效办法。

笔者在本研究中针对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郑州桃圃的优势菌株,参考前人鉴定流程并作出修改,形成桃种质资源的鉴定技术,有效推进桃褐腐病抗性育种的进程。

1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1.1材料于国家桃种质资源库郑州桃圃采集具有桃褐腐病典型特征的病果。

1.2褐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1.2.1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在桃园中寻找带有褐腐病特征的桃样品,放置在取样袋中,带到分子实验室做病原菌的分离工作。

方法如下:从褐腐病病果中挑取霉菌孢子,选取单孢分离法[4]分离病原菌。

使用灭过菌的针头从果实发病部位边缘挑取较新鲜的分生孢子堆,并将其接种于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5~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值。

培养基灭菌条件为121℃3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上,于22℃全黑暗霉菌培养箱倒置培养。

待褐腐病原菌菌落生长出菌丝,于菌丝外缘位置取少量,接种至新的培养基。

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

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

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葛喜珍;李可意;刘学尧;裴庆慧;张亚娟;田平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杀菌剂作用机制选择β-微管蛋白抑制剂多菌灵、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腈苯唑和苯醌外部抑制剂(QoIs)嘧菌酯作为阳性对照,研究了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不同稀释倍数(5000、4 000、3 000、1 500、800倍)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4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防治效果达70%以上;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剂量范围内对桃树安全.[结论]为小蘖碱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总页数】2页(P124-125)【作者】葛喜珍;李可意;刘学尧;裴庆慧;张亚娟;田平芳【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馥稷生物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900;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21.1【相关文献】1.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J], 薛科科;李映;李朋钰;韩永萍;田平芳;葛喜珍2.甲基硫菌灵对季节性栽培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J], 张怡;钱忠海;刘琴;王林贵;沈迎春3.25%啶菌恶唑对桃褐腐病的抑菌率与田间防效 [J], 刘永春;刘洪艳;苏晓萌4.6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J], 王向前5.6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J], 王向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桃褐腐病防治及抗药性研究新进展

桃褐腐病防治及抗药性研究新进展

桃褐腐病防治及抗药性研究新进展裴庆慧;田平芳;葛喜珍【摘要】介绍了用于防治桃褐腐病菌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微生物防治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等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阐述了化学农药β梁微管蛋白抑制剂(BZIs)、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笨醌外部抑制剂(QoIs)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的抗菌机制及桃褐腐病菌的抗药性机理,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5页(P117-121)【关键词】桃褐腐病菌;抗菌机制;抗药性;防治【作者】裴庆慧;田平芳;葛喜珍【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21.1+3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 (Winter.) Honey.]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侵染李属植物的桃褐腐病菌主要有3种:Monilinia fructigena (Aderhold & Ruhland) Honey、Monilinia fructicola(G. Winter) Honey和Monilinia laxa (Aderhold & Ruhland) Honey,在我国广泛流行的桃褐腐菌有M. fructicola、M.mumecola和M. yunnanensis sp. nov[1]。

桃褐腐病菌主要危害桃树的花、叶、枝及果实,果实受害最重,果实成熟前后、储藏期均可发病。

笔者综述了用于防治桃褐腐病菌的化学杀菌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等方法,以期为桃褐腐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防治桃褐腐病的常用化学杀菌剂主要包括BZIs、DMIs、QoIs、DCFs和SDHIs,使用化学杀菌剂虽然降低了桃褐腐病的发生,但由于作用靶点单一,桃褐腐病菌易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

不同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陆彦;龚卫良;殷茵;潘斌;沈迎春【摘要】为筛选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进行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不同浓度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后,药后7、14、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80%、79.25%、78.66%;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分别为70.96%、73.43%、68.88%;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6.85%、71.33%、69.6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能较好地控制桃褐腐病的为害.【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桃褐腐病;杀菌剂;田间防效;安全性【作者】陆彦;龚卫良;殷茵;潘斌;沈迎春【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张家港215600;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张家港215600;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张家港215600;张家港市凤凰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14;江苏省农药总站,江苏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S481+.9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除危害花和果实外,还危害叶、枝梢。

在江苏张家港地区,由于水蜜桃品种花期前后遇阴雨天气较多,适宜褐腐病菌侵染,因此花后幼果发病较重。

常年产量损失20~30%,严重年份达50%以上。

本地果农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等常规农药防治桃褐腐病,易引起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效下降。

笔者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2%腈菌唑乳油四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各药剂对桃褐腐病的防效、持效期及使用剂量,筛选应用效果理想的替代药剂,为张家港地区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保障水蜜桃生产及质量安全。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宜兴兴农化工制品有限公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12%腈菌唑乳油(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

小檗碱与多种成分复配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与多种成分复配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与多种成分复配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李朋钰;李映;杨涛;田平芳;田国英;葛喜珍【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共毒因子法,测定小檗碱与山豆根、炉甘石、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檗碱(0.280mg/mL)与10%山豆根(2.257 mg/mL)、小檗碱(0.1555 mg/mL)与炉甘石(0.0625 mg/mL)复配使用对灰霉病菌抑制效果较佳,小檗碱与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复配能促进灰霉菌生长.电镜观察发现,经小檗碱和山豆根、炉甘石复配处理的灰霉病菌菌丝扭曲、干瘪.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对灰霉病菌的防效为71.7%,小檗碱与山豆根、炉甘石、复硝酚钠、芸薹素内酯合用均能增加小檗碱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由此可知,小檗碱可与山豆根、炉甘石、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复配用于番茄灰霉病防治.【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01【总页数】6页(P56-60,110)【关键词】小檗碱;复配剂;灰霉病;抑菌活性【作者】李朋钰;李映;杨涛;田平芳;田国英;葛喜珍【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29;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石家庄 050000;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所致的真菌性植物病害,引起番茄、黄瓜、葡萄等果蔬叶子和果实的腐烂,继而造成果蔬的腐烂枯死,严重影响这些经济作物的产量[1,2]。

目前防治灰霉病以三唑类、吡咯类、嘧啶胺类、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等化学药剂为主[3]。

化学药物不仅作用靶点单一,且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巨大的危害[4,5]。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薛科科;李映;李朋钰;韩永萍;田平芳;葛喜珍【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compatibility of berberine (BBR) with 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hod] We investigated in-fluences of BBR on spore germination,hyphal growth and sporulation ofM.anisopliae,and examined the inhibition of BBR-M.anisopliae complex on Monilinia fructicola,a major brown rot pathogen.[ Result] The BB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nidial germination,spore number and myce-lial growth of M.anisopliae.Furthermore,M.anisopliae wa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hen cocultured with M.fructicola,and M.fructicola failed to retard the growth of M.anisopliae.[Conclusion]M.fructicola could be totally inhibited by the "mixture" of BBR and M.anisopliae.%[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3【总页数】4页(P178-181)【关键词】小檗碱;绿僵菌;桃褐腐病菌;相容性;防治【作者】薛科科;李映;李朋钰;韩永萍;田平芳;葛喜珍【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物农药安全环保,如何减少农药使用量是农药减量和食品安全的重点研究方向。

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

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

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符伟辉;葛喜珍;田平芳【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摘要】选用天然产物小檗碱和高效低毒的多菌灵进行复配,评价其对抑制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小檗碱和多菌灵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经过线性回归计算得知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8.314 μg/mL和0.012 μg/mL.在此基础上,基于等效线法中的相加作用,设置6等分点复配比,以共毒因子作为评价增效标准,考察了复配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当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浓度比为3657∶1时具有增效作用,即在小檗碱中加入微量多菌灵即能增强其抑菌效果.【总页数】4页(P89-92)【作者】符伟辉;葛喜珍;田平芳【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相关文献】1.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及其混配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 [J], 徐瑞富;张建华2.木醋液及其与恶霉灵复配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J], 韩如月;杨帆;李睿瑞;刘淑霞;张千丰;王丽艳;郭永霞3.桃树根部内生真菌ZJ-4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桃褐腐病的抑制效果 [J], 侯旭;关伟;胡晓;袁雪;张国庆;刘悦萍4.木醋液及其与恶霉灵复配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J], 韩如月[1];杨帆[1];李睿瑞[1];刘淑霞[2];张千丰[3];王丽艳[1];郭永霞[1]5.木醋液及其与恶霉灵复配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J], 韩如月;杨帆;李睿瑞;刘淑霞;张千丰;王丽艳;郭永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5%小檗碱水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简报

0.5%小檗碱水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简报

0.5%小檗碱水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简报
戴为光;周小军;凌士鹏;马赵江
【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为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进行了O.5%小檗碱水剂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0.5%小檗碱水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连续施药5次,400倍液剂量的防效可达70.8%,与对照药剂33.5%喹啉酮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效相当,并且O.5%小檗碱水剂属植物源杀菌剂,不污染果面,对环境友好,对葡萄生长安全。

【总页数】2页(P142-143)
【作者】戴为光;周小军;凌士鹏;马赵江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1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31.1
【相关文献】
1.小檗碱水剂防治南瓜白粉病的效果 [J], 周小军;凌士鹏;陈礼威;何锦豪
2.0.5%小檗碱水剂对大棚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J], 张珍;周小军;陈礼威;何锦豪
3.0.5%小檗碱水剂防治莴苣菌核病药效试验 [J], 马赵江;凌士鹏;周小军;董爱斌
4.0.5%小檗碱水剂防治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 [J], 陈秀玲;张珍;凌士鹏;周小军;董爱斌
5.0.5%小檗碱水剂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J], 刘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康琳【摘要】测定了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50倍液、100倍液、200倍液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种药液对叶部发病的防效分别为77.98%、74.11%、73.56%;对病果的防效分别为79.50%、75.75%、73.75%.对照组25%阿米西达悬浮剂(SC)2 500倍液和80%大生可湿性粉剂(WP)750倍液对叶部发病的防效分别为80%、61.38%,对病果防效分别78.34%、63.25%.供试药剂防效与25%阿米西达SC相近,明显优于80%大生WP.【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番茄晚疫病;防效【作者】康琳【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611130【正文语种】中文番茄晚疫病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致病疫霉为害马铃薯和番茄等多种作物[1],是寄生性较强的非专性寄生菌,主要以游动孢子形成的休止孢产生芽管,自气孔或表皮侵入植株。

叶片受害后形成水渍状、墨绿色、边缘不明显的大斑,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的霜状霉层。

不同地方、不同气侯条件下,晚疫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程度不同。

病害流行性强,年度间病情差异大,间或突然大发生,来势猛,易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病害[2]。

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纯天然的复方农药制剂。

其中的生物碱、黄酮类等能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力,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作物的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其对辣椒多种病毒及多种致病性真菌有很好的防效,而且无毒、无残留。

本试验旨在研究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0.3%苦·小檗碱·黄酮水剂(成都恩威化工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25%阿米西达悬浮剂(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和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盐酸小檗碱复混配方防治果树腐烂病初报

盐酸小檗碱复混配方防治果树腐烂病初报

盐酸小檗碱复混配方防治果树腐烂病初报董增贺;刘可杰;杨光;任旭;金玉坤;惠成章【期刊名称】《北方果树》【年(卷),期】2006(000)003【摘要】果树腐烂病,又称臭皮病、烂皮病,主要危害果树的主干和主枝,也危害小枝、幼树和果实,是苹果、梨等果树的多发性枝干病害之一,发病高峰期在春、秋两季。

据统计,山东、河北、辽宁三省苹果树面积达66.7万hm2以上,腐烂病大面积发生,部分地区发病株率几乎达100%。

目前对此病害的防治仍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技术措施,对土壤、水质和果品均构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盐酸小檗碱为生物碱,能被细菌同化而不污染环境。

借鉴“中药配伍”原则和农药复配机理,以盐酸小檗碱为主要成分,研制开发出新型、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文献报道,0.6%苦·小檗碱(苦参碱0.15%、小檗碱0.45%)杀菌水剂对苹果腐烂病、轮纹病、黄瓜霜霉病3种病原菌有理想的抑菌效果闭。

但以盐酸小檗碱为主要成分,配制防治果树腐烂病的杀菌剂还未见报道。

2004—2005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草牧业所,利用东北制药总厂提供的盐酸小檗碱,进行了复混配方防治果树腐烂病的田间试验。

【总页数】2页(P14-15)【作者】董增贺;刘可杰;杨光;任旭;金玉坤;惠成章【作者单位】东北制药总厂,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东北制药总厂,沈阳,110161;东北制药总厂,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46.8【相关文献】1.毒可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试验初报 [J], 李道亮2.臭氧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试验初报 [J], 杨芳;李东鸿;梅立新;杜忠海3.愈腐宝防治果树腐烂病试验初报 [J], 陈湖4.20%银泰乳油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药效试验初报 [J], 宫永铭;刘维胜;鲁志弘;蔡绍夫;林德志5.安索菌毒清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和梨黑星病试验初报 [J], 缪继成;李春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作者:葛喜珍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目的] 探讨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根据杀菌剂作用机制选择β微管蛋白抑制剂多菌灵、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腈苯唑和苯醌外部抑制剂(QoIs)嘧菌酯作为阳性对照,研究了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不同稀释倍数(5 000、4 000、3 000、1 500、800倍)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4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防治效果达70%以上;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剂量范围内对桃树安全。

[结论]为小蘖碱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桃褐腐病;小檗碱;安全性;田间防效中图分类号S436.6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24-02Abstract[Objective]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and safety of berberine compounds on peach brown rot were evaluated. [Method] In view of antifungal mechanisms of fungicides, carbendazim,fenbu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which respectively represent βtubulin inhibitor, sterol demethylation inhibitor, and benzoquinone external inhibitor, were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 10% berberine wettable powder (diluted to 5 000, 4 000, 3 000, 1 500, 800fold) acted as the tested groups. [Result] 10% berberine with 4 000fold dilution was shown to be suitable for controlling peach brown rot fungus (Monilinia fructicola), and the control rates of berberine reached up to 70%.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tested and the positive control. Hence, 10% berberine with 4 000fold dilution was shown to be safe in peach produc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berberine in crop disease control.Key wordsPeach brown rot; Berberine; Safety; Field control effect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严重危害果树,不但侵染桃类,也侵染其他核果如杏、李等,造成花、叶和果实腐烂,即褐腐病,在多雨年份可造成毁灭性损失。

目前该病害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1],但农药残留可导致人体伤害。

植物源农药因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而成为农药研发的主要方向。

侯东耀等针对桃褐腐病从30多种植物中筛选抗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发现小檗碱复方对褐腐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3],并制备了以小檗碱为主要成分的小檗碱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4]。

笔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小檗碱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4%腈苯唑悬乳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25%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小檗碱为主要成分的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实验室自制。

1.2方法1.2.1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试验桃园在北京平谷地区,品种为黄桃、久保,树龄9年。

用PB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每667 m2用水量180~200 kg。

腈苯唑悬乳剂2 500倍稀释液喷雾;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喷雾;嘧菌酯悬浮剂1 250倍稀释液喷雾;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以5 000、4 000、3 000、1 500、800倍稀释液喷雾。

每个浓度重复10棵树,随机区组排列,设置喷施等量自来水为对照。

花前2 d第1次施药,以后每10~15 d施药一次,共施药5次。

末次施药前20 d、施药后10 d调查,每棵树分东、南、西、北取样,取果80~110个,统计病果率,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对照病果率-处理病果率)/对照病果率×100%1.2.2小檗碱复方对桃树安全性试验。

选8年生桃树,分别用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5 000、4 000、3 000、1 500、800倍稀释液对桃树进行常量喷雾处理。

每处理剂量选用10棵树,每棵固定东、南、西、北各一树枝,每枝调查20片桃叶、5个果实,作为药害评价对象,每处理3次重复,另设清水对照。

5月15日施药,喷药前观察叶片和果实生长情况。

喷药后1、7、14和21 d观察叶片和果实生长情况,并观察供试作物有无急性和慢性药害。

同时,于喷药前调查座果数,果树成熟期再次调查座果数。

座果率=成熟期座果数/喷药前座果数×100%2结果与分析2.1小檗碱复方对桃褐腐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供试药剂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的病果率和防治效果与腈苯唑悬乳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嘧菌酯悬浮剂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说明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明显,与供试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

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5 000倍稀释液在黄桃和久保桃上的防治效果稍差(70%以下),而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4 000、3 000、1 500、8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较佳(70%以上),且这些稀释倍数之间无显著差异。

2.2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对桃树的安全性评价施用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5 000、4 000、3 000、1 500、800倍稀释液,喷药后1、7、14和21 d观察,各浓度处理的黄桃植株叶片生长正常,均未发现有明显急性和慢性药害产生,5个剂量处理桃树叶片均未出现变色、坏死、萎蔫症状,果实未出现畸形等症状,施药后,作物无明显药害症状。

系统考察各生物型桃树苗期结果亦表明各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清水对照的植株叶片和果实亦无明显差异。

施药后5 000、4 000、3 000、1 500、800倍稀释液的座果率分别为95.98%、95.56%、94.45%、93.23%和96.10%,与清水对照无明显差异。

表明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5 000、4 000、3 000、1 500、800倍稀释液对桃叶、果实、座果率安全。

3讨论褐腐病菌严重危害核果,目前用于防治桃褐腐病的杀菌剂较少,腈苯唑是中国农药信息网公示的唯一用于防治该病的农药。

植物源农药环境友好,对人体相对安全。

笔者的前期工作首先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连、黄芩、黄柏、苦参、川楝子、青蒿、雷公藤等30种微波乙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桃褐腐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等12种致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黄连、黄芩提取物抑菌效果极佳[2-3]。

之后对黄连、黄芩提取物主要成分小檗碱在桃等病害的专属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发现以小檗碱为主成分的复方对桃褐腐菌具有专一抑制效果[5-6],并制备了可湿性粉剂、微乳剂等剂型[4]。

该研究针对杀菌作用机制选择β微管蛋白抑制剂多菌灵、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腈苯唑和苯醌外部抑制剂嘧菌酯作为阳性对照,探讨小檗碱复方的田间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稀释5 000倍防治效果较阳性对照药稍低,当稀释倍数达到4 000倍时其防治效果与阳性药无显著差异,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3 000、1 500、800倍)各组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考虑成本与防效,大田施药推荐稀释4 000倍。

小檗碱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中药黄连、黄柏等的主要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线虫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7]。

有报道以黄柏、苦楝、大黄等活性植物醇提液命名的0.5%小檗碱水剂对南瓜白粉病、辣椒疫病、莴苣菌核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8]。

小檗碱在作物病害防治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陈春利,王绍敏.70%代森联DF对桃褐腐病防治效果[J].北方园艺,2010(14):164-165.[2] HOU D Y,YAN C Q,GE X Z,et al.Berberine as a natural compound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brown rot fungus Monilinia fructicola[J].Crop Protection,2010,29:979-984.[3] 侯东耀,田平芳,谭天伟.小檗碱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抗病原真菌活性测定[J].过程工程学报,2008,8(5):962-966.[4] 葛喜珍,郑来丽,田平芳.一种杀灭桃褐腐菌的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CN101695301B[P].2013-06-05.[5] 符伟辉,葛喜珍,田平芳.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1):89-92.[6] 麻莹,责祎旦·加帕尔,葛喜珍,等.桃褐腐病菌角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2):61-64.[7] 孙红武,欧阳五庆.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54-57.[8] 凌士鹏,周小军,吾建祥,等.小檗碱混配剂的研制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2):309-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