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汉墓群
盱眙东阳汉墓两件木胎漆器髹漆工艺探讨
荆 后 分立 吴 江 都 和 广 陵 国 土 地 肥 沃 物 产 丰 富 是
,
,
艺 最 有 用 的手 段 之
一
。
漆 膜 切 片 的 制作 方 法 可 以 参 李 映福先生 利用
,
汉代的
“ ,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诸 侯 国
。
。
后 记 《 汉 书》 载 着 :
”
见 张金 萍先 生 文 章
∞J
。
SEM
观察
15
~
东 阳 故 属 临淮
有 长 洲 泽 吴 王 濞 太 仓在 此
,
心 。
。
漆 膜 发 现 绵 阳 漆 器 木胎 上 涂 有 数 层 灰 地 厚 约
20
a r
m
,
汉 中 《 书》 没 有 汉 王 朝 在 广 陵设 立 漆 器 工 官 的 记 载 在广 陵国 旧 地 考 古 发 掘 出 的漆 器 上 也 未 见 与
1
) 髹 漆 灰 漆 灰 层 是 由生 漆 调 和 研 磨 成 细 粒 的 钠 长 石 矿 物 构 成 它 能 制 作 出 厚 度 约
,
~
.
0
、
.
2
u
a r
m
薄漆灰层
F
e
;
,
) 髹底漆 厚度约为 0 0 2
,
.
0
.
09
m
m
3 ;
) 彩 绘 红 色漆 膜 中 的颜 料 为 朱 砂 朱 砂 含 有 微 量 的
“
,
包括
c
a
、
si
、
c
u
和
F
等微 量 元 素
大云山汉墓讲座
室墓号 1 墓汉山云大
述概墓汉山云大
自而连牵件事反谋王南淮到受因但 �王都江称也地属的亲父了袭承建刘子之非刘 而。墓大起建力能有此因�年 72 位在又人本�强民富国�地属的濞刘王吴辖统 �后乱之国七破非刘。死年七十二位在。地之属所王吴故治�王都江为徙�破吴 �军将为命任�时乱叛国七楚吴年 451 前�王南汝为立年 551 前元公�非刘 。非刘王都江是就人主的墓汉山云大�定
图意示城古阳东
。物文级一家国多许等钩带玉形凫、图相星刻木代汉、权铜代秦、爰郢国楚 过土出曾�富丰物文下地以所�俗习葬厚有代汉为因�多居汉两以。地葬代时同不个两汉秦 至国战为分地葬其�米方平万十数达积面�等庄圩、山云小、山云大、新立、山虎老、房瓦 、 塘庙 、庄兰的县眙盱苏江和市长天徽安今属分 � 米 008 至 007 约南东址城于位地墓古城阳东 。位单护保物文级省为布公府政民人省苏江被址遗城阳东年 2891。产遗化文的富丰着存保 �盛繁化文济经�点汇交化文北南为�地此�降以汉西。史令阳东为曾婴陈�地在所县郡阳东 为�时汉秦�邑重镇古上�道古的要重北南�线隘道善是就阳东期时国战秋春自。郡海东隶 �县阳东建��年 122 前元公�年 62 皇始秦 。)载 记 有中》 家世 楚 • 记 史《 在� ”衅微梁卑“ 为称争战大起引件事 小由把上史历来后 �战 交而”叶桑采争“童 儿的里这因曾国两楚 吴 。壤接离钟的国楚与 �邑边的国吴是�”梁 卑“为称阳东 �时秋春 。级县为少至阳东明说�职一”夫大□阳东“有上章印国楚见今�都名汉两�镇重楚秦 。筑建的伟宏过有曾里这�看来瓦砖型大的土出从。里公方平 5.1 合折约积面总其�米 238 宽垣东。 �米 268 长城西、米 339 长城东中其�米 5971 计垣南城两西东。米 02 约宽城 �米厘 02 约层每层夯�同不显明土色灰深外内城与土色黄垣城。缺残已北西�整完较南东 �在尚部大础基的城。形方正似近别分�连相城西东城该。城县汉秦为�秦于建城阳东 。一之址城古的整完存保止为今迄省苏江是� �处界交市县三市长天省徽安�县 湖金、县眙盱省苏江�村阳东镇坝马的里公 03 东城盱县眙盱市安淮省苏江距城古阳东
中国史上十二大盗墓案
中国史上十二大盗墓案一、曹操设立“摸金校尉”——开启官方盗墓先河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曹操为筹集军饷,设立了“摸金校尉”一职,专门负责盗掘古墓,获取财物。
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官方盗墓的开端。
曹操领导的盗墓团队,成功盗掘了多处古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芒砀山汉墓,从中获取了巨额财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董卓盗掘汉武帝茂陵——破坏古代文化遗产东汉末年,权臣董卓为筹集军资,公然盗掘汉武帝茂陵。
此次盗墓活动导致大量珍贵文物被毁,对古代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
董卓盗墓团伙在茂陵中搜刮了大量财物,使得这座原本富丽堂皇的皇陵变得一片狼藉。
三、孙殿英盗掘清东陵——震惊中外的惊天大案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清东陵,包括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
此次盗墓案震惊中外,孙殿英团伙将陵墓中的珍宝洗劫一空,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造成了严重破坏。
四、长沙马王堆汉墓被盗——千年女尸遭遇不幸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被盗。
盗墓贼将墓中珍贵文物悉数盗走,其中包括被誉为“东方睡美人”的辛追夫人遗体。
此次盗墓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五、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被盗——团伙作案手段高超2009年,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被盗。
盗墓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成功避开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监控,将墓中珍贵文物一扫而空。
此次盗墓案再次暴露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
六、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盗——水下盗墓惊心动魄2016年,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盗。
盗墓贼潜入水下,将遗址中的大量珍贵文物盗走。
此次盗墓案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警方迅速破案,追回了一部分被盗文物。
七、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被盗——揭开古代陵墓防盗之谜1998年,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被盗,盗墓贼利用了墓室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成功进入墓室。
此次盗墓案揭示了古代陵墓防盗措施的局限性,同时也为考古学家提供了研究古代陵墓防盗技术的实物资料。
八、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被盗——文物走私触目惊心2011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被盗,盗墓团伙不仅盗取了墓中的金银珠宝,还将一批珍贵的汉代陶俑和青铜器走私出境。
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园考古发掘收获简介
千秋比肩——汉家公主故乡出土汉代文物展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海拔高程73.6米,西距盱眙县城30公里,南距汉代东阳城遗址1千米,西南与青墩山、小云山汉代贵族墓地相邻。
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
2009年2月至3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现场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钻探表明大云山山顶区域存在大型汉墓区。
由于现场不断受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揭示出一处完整的西汉江都王陵园,出土了大量铜器、金银器、玉器等精美文物,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
一号墓(M1)位于陵园东南部,发掘前地表留有大型封土堆,由于受近年来开山采石取土的破坏,封土形制已无法了解,但残留的封土直径至少在150米以上。
M1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包括外回廊、题凑、前室、内回廊、后室等部分。
尽管受到早期盗墓影响,但上下两层外回廊几乎未受盗扰影响,墓室内共出土了铜器、金银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等大量精美文物一万余件(套)。
二号墓平面呈“中”字形,与M1东西并列,相距13米,M2偏北5米,两墓封于同一个封土包内。
墓室结构由一棺一椁与头厢、足厢构成。
头厢主要陪葬漆笥、漆盒等漆器,足厢以随葬车马器为主。
尽管受到现代盗扰,但仍出土漆器、铜器、金银器、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套)。
其中,玉棺是二号墓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
陪葬墓均位于陵园北部,目前仅发掘了4座(编号M3—M6)。
4座墓均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平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陵园内共发现有车马坑2座(K2、K7),兵器坑2座(K3、K6)。
对陪葬坑的发掘均采用保护性发掘的原则,尽量保存现场遗迹。
从墓葬的形制、规格、墓室结构(黄肠题凑)、玉棺玉衣制度、高等级随葬品等诸多方面可以确定一号墓的墓主人身份为西汉诸侯王。
再从西汉时期墓葬所属地先后分封的诸侯国看,大云山先后属于刘贾荆国、刘濞吴国、刘非刘建江都国。
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研究兼论楚系漆纱冠
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研究兼论楚系漆纱冠通过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残片的科学分析,可以得知该漆纱残片内部的使用材料为桑蚕丝,其外再髹大漆;编织结构为典型经编纂组结构;其表面可装饰红色朱砂矿物颜料。
楚、汉这一类漆纱冠情况概基本如此。
同时,结合以往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测漆纱冠这一形制,或起源于楚国,并沿用至汉及后世。
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是一座西汉早中期的诸侯王墓葬,墓主人为江都王刘非,陵园由主墓、陪葬墓、车马坑、兵器坑及城墙、司马道等部分组成,规模宏大,建制完整,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出土的大量精美珍贵文物,更是令学界叹为观止。
在诸侯王主墓回廊上发现陪葬有铁质髹漆铠甲多套,是不可多得的保存完整、形制高级的汉代甲胄遗存,在送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实验室考古过程中,在其中一套铠甲的铁质甲胄位置清理出一小块漆纱遗存。
工作人员对其提取检测并进行了一系列综合研究。
一、基本情况漆纱残片遗存,出土时折叠成一团,与泥土混杂一处。
经小心清理揭展后,得到漆纱遗存面积约20平方厘米(图一)。
图一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残片及细照漆纱整体呈亮黑色,质较硬,局部表面粘有红色物质。
孔洞呈方形或菱形,编制规整,均匀精巧。
编织线投影宽度较均匀,约为0.28~0.42 毫米,经纬向密度均约为10根/厘米。
二、分析检测1、组织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见,漆纱内为编织物外部髹漆,其编织组织结构为经编织物的组带形式(或可称纂组结构)。
具体为,两组编织经线约呈垂直方向编织(为方便理解暂称为经向编织线和纬向编织线)每根编织线均由2 股线合股组成,其经纬向线相互交穿绞合,即在此组织点2股经向编织线捻合合股后夹于2股分股的纬向编织线中,之后经纬向编织线2股间分别相绞,于下一个组织点则呈现为2股捻合合股的纬向线夹于2股分股的经向线中,由此往复循环(图二)。
这种编织方式的优点为网格的可形变基数大,便于后续整形。
大云山汉墓墓志人身份探微
大云山汉墓墓主人今天看了探索发现的几集节目,是关于大云山汉墓的介绍,其中对于墓主人的身份的讨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涉及了考古学中的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此简要整理一下。
一、大云山汉墓简介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的大云山顶上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龙塘”的水塘下面。
他是在2009年警方破获一起盗墓犯罪行为之后才被正式发现的,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年底开始经过近1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原来这是一处极为壮观的陵园式诸侯王级别的西汉古墓群,墓园内发现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
大云山汉墓正南方2公里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城遗址”,它与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连,山顶海拔73.6米,是洪泽湖东部地区的唯一山地。
二、大云山汉墓墓主人的猜测关于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在一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一般人的正常反应,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一般人对于墓主人是谁都有着强烈的好奇感。
大云山汉墓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在西汉时期是属于吴楚之地,关于他的墓主人的推测有五个诸侯王。
第一位就是荆王刘贾,他是和刘邦同族的,最终在英布叛乱中身死国除;吴国只有一代王,即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吴国之后被废除而江都国继承了他的地方,而江都王也只有两位,也就是刘非和刘建父子,刘非是汉景帝的儿子,刘建由于谋反而畏罪自杀,国除;此外棠邑侯陈婴,他是秦末的起义军之一,后来也葬在了附近,因而成为可能的人物。
三、谁是墓主人猜测毕竟是猜测,在没有具体的文物出土作为证明的时候一切的猜测都只是空谈。
让我们看看这里出土的文物吧,大云山汉墓这座墓葬中发现了虽然经过了古今盗墓贼的“光顾”,但是仍保留有大量的精美文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冠、暗花纹铜铍、金缕玉衣、玉棺、编钟,而墓葬本身也是黄肠题凑的葬式和双墓道的规制,这一切都将墓主人的身份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档次。
金缕玉衣是汉代帝王和重要诸侯王的典型葬具,也是当时的最高葬具,根据史籍记载只要帝王和经过帝王批准的诸侯王才能够使用金缕玉衣,一般诸侯王既没有权利也没有财力使用它,因而成为最有价值的判断墓主人身份的标志,起源大概在汉景帝时期,现在发现的比较完整的金缕玉衣不过十套而已,因而棠邑侯陈婴因为级别比较低不可能拥有金缕玉衣;汉代初年经济凋敝,金缕玉衣在此时还没有形成,因而汉初的荆王刘贾也不可能。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作者:王栋来源:《华人时刊》2021年第11期大云山,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境内,大别山余脉,海拔73.6米,不高且坡缓无峰,但因与周边的小云山、青墩山相连,形如“北斗”,古时又有禹王河、衡阳河等水系环绕,且紧邻秦汉重要城邑———东阳城,因此成为了诸多皇家贵族身后必争的“风水宝地”。
2009年初,大云山因发生盗墓案件,因此启动了考古调查勘探,但随着调查勘探的深入,一座大型西汉诸侯王陵遗址逐步显露出来。
同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盱眙县人民政府和南京博物院组成聯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经过近4年的考古工作,截止2013年,共清理遗址面积约25万余平方米,陵园总体平面近似正方形,陵园内共发现主墓三座、陪葬墓十四座、祭祀坑3座、车马坑遗址4座、兵器坑遗址2座、建筑基址2处以及司马道遗址。
其中,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内南部,陪葬墓分布于陵园北部,车马坑位于陵园南部,兵器坑分部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建筑基址位于陵园中部,陵园整体布局排列有序、规范严谨。
遗址内共出土了金银铜器、玉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万余件,其中金缕玉衣、玉棺、编钟等珍贵文物,国内罕见,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极为重大。
2011年大云山汉墓群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首批“大遗址”和“江苏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被中科院和国家文物局先后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云山汉墓群遗址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它的发掘对了解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进一步分析江都国的地域范围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大云山汉墓群遗址墓主身份自考古勘探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考古队员,初期勘探仅显示出是一处大型西汉诸侯王陵。
根据勘探中搜集到的瓦片均有“东阳”字样铭文这一现象,考古队员检索史料,发现了6位可能的墓主候选人,分别是:汉高祖刘邦的堂兄,荆王刘贾;挑起吴楚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江都王刘非、刘建父子;刘邦的兄长,郃阳侯刘仲;堂邑侯陈婴。
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汉墓群
-一I_ ~ ■…~ 一— — … 一一
霜 豳醢幽一 一 脯
, — 一 一一 一
…、 …
.
M288一 椁 双棺 土坑 墓
l
、
M278随 葬规 矩镜
K1随 葬陶 足和 陶 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鼎、盒等成组器物 。为研究该地区战汉 时期 的丧 葬> --j俗提 供了一批重要 资料 ,同时为研究东阳城遗址的墓葬分布 、与大云 山王 陵 的 关 系等 内容 增 添 了 新 的 内 容 。(薛 玲 玲 胡 兵 )
图 片 来 源 :淮 安市 博 物 馆 项 目负 责 人 : 胡 兵
1 5
露,_ -一一
霜 l 翳 _l 一
… ~ 、
一
。
鋈..
·
.
一}一
嚣 ≯
.
·
…
蠹豢 、 ≥
‘
目 .
.
一,一一 一 —'■■_ :
。 .‘
l
。
.
,
‘ 警..
: 菱
置 l 豢≥ ’ 。
、 .
! ;
. ~ _l| 舅豁舞龋 誊 {l ≥ ’ 、
、
汉 代 墓 葬 70座 , 另 有 少 量 六 朝 、 明 清 墓 葬 。 主 要 为 竖 穴 土 坑 墓 , 单 棺 、 一 椁 一 棺 、 一椁 双 棺 等 棺 椁 形 制 均 有 。 初 步 统 计 出土 器 物 600余 件 ,主 要 为 陶 器 、釉 陶 器 、铜 镜 、铁 器 、玉 器 等 。 陶器 组 合 主 要 为 鼎 、盒 、杯 、豆 、勺 、盘 等 ,釉 陶器 主 要 为 壶 、瓿
江苏盱眙大云山明代碗墓
江苏盱眙大云山明代碗墓文 图/薛玲玲大云山景区连接线位于江苏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东阳城遗址外东北部,由东阳立交西侧跨金马高速桥梁最北端连接至大云山汉王陵遗址区南陵墙,考古调查勘探了解到连接线范围内遍布古代墓葬。
2017年12月,淮安市博物馆和盱眙县大云山汉王陵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此清理了3座明代墓葬,其中一座明代墓葬较为特别,使用青瓷碗作为葬具,这种特殊的碗墓在淮安地区属于首次发现。
瓷碗堆叠的墓葬碗墓(M1)位于大云山南坡近顶部,海拔约70米。
发掘时墓葬上部已被早年的采石场取土破坏,仅剩底部填满碎石子。
墓葬为长方形,残长2.94米,宽1.3米,残深0.24米。
墓室北端用灰砖砌成封门状,残存3块灰砖横向立砌,间以2块灰砖纵向立砌。
完整的灰砖长30厘米,宽20厘米,厚7厘米。
墓坑东西两边残存青瓷碗上下堆叠成两排,东部放置13件(组),西部放置16件(组),局部明代碗墓(M1)有2件青瓷碗上下堆叠,总长2.35米。
青瓷碗大小基本相同,碗内全部灌满石灰,坚硬致密,青瓷碗之间的缝隙里也用石灰相互胶结,形成“碗椁”状。
两排青瓷碗围成的空间内残留零星棺木,部分木板紧贴青瓷碗,木板上有较多的铁棺钉,棺内仅随葬一枚铜镜。
布方清理表土的过程中出土了较多青瓷残片,提取青瓷碗37件,造型相同,大小相近。
敞口,尖圆唇或唇部略方,斜直腹,个别腹部略弧,圈足内有挖足的“鸡心底”,足跟内外向斜削。
内外壁施青黄色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圈足及内壁底部也不施釉。
其中3件青瓷碗内底书写有文字,均为器物烧制好以后再写上去的,如墨书“仲”字、朱书“岐”字。
灰砖『封门』随葬一件明仿汉乳钉虺龙纹铜镜,锈蚀严重,但纹饰较汉代铜镜简化很多,体小壁薄,符合明代仿古铜镜的特点。
淮安地区的明代墓葬多为土坑竖穴木棺墓,也有少量砖室墓和浇浆墓,碗墓属于首次发现。
碗墓研究碗墓,又称碗葬墓、碗室墓、碗椁墓、碗圹墓等,主要特征是在葬具或者墓室青瓷碗及碗内底书写的文字M1出土铜镜营建过程中用大量瓷碗代替传统的棺椁,以青瓷碗和青花瓷碗为常见,多见于明清时期的长江以南地区。
大云山汉墓精品展
大云山汉墓精品展
2009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发现一座规模宏大的汉代陵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经过近1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确定此为规格极高的夫妻同冢异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刘非。
2011年南京博物院首次对其中发掘的部分精品进行了展出
铜铺首衔环
鎏金铜鹿灯
鎏金铜虎镇
错金银铜虎镇
错金银嵌宝石铜虎镇
鎏金铜虎
鎏金铜说唱俑镇
鎏金铜说唱俑镇
玉瑟枘
金带扣
钺车仪仗
编磬架虡兽座(局部)编磬架虡兽座
编磬架虡兽座
铜祖
错金银鸠饰
水晶带钩
贝形玛瑙珠饰
蛤蟆座五枝灯
蛤蟆座五枝灯(局部)人面纹玉带钩
牛首玉带钩
双龙首玉璜
鎏金铜车马件
银璧(翻拍照片) 鎏金承弓器
暗花纹铜戈
玉戈
鸡鸣戟
西亚裂瓣纹银盘鎏金铜象
鎏金铜象
驯象奴
驯犀奴
鎏金铜犀牛
东南亚萌宠。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再考及墓主身份推定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王陵,自2009年被发现以来,经 南京博物院大云山考古队3年多的艰苦工作,揭示出该陵园 为西汉早期一座大型诸侯王陵遗址,遗址区虽遭破坏,但 也是现今能见到的保存最好的汉诸侯王陵。同时陵园墓坑 排列有序,是研究汉代葬制难得的样本,对大云山汉王陵 的研究由于《大云山考古报告》一直未能发表,导致研究 滞后。本文研究主要参考南京博物院大云山考古队在《东 南文化》发表的《考古简报》,研究动机主要是试图解开 大云山汉王陵一些难解之谜,以揭示出各个墓坑可能的主 人,让后人更好地认识江都国历史,以史为鉴。
⑤从葬制情况看。M1与M2有自己的陪葬坑K2、K7, M8有K5、K6陪葬坑,M9有陪葬坑K8,M10有陪葬坑 K9。所以看出它们葬制都是属主墓加陪葬坑的葬制,而其 北侧的M3、M4、M5、M6、M11、M12、M13、M14都 是独立的墓坑,它们排列整齐,同时无其他附属陪葬坑。
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M9、M10也同M1、M2、M8 一样,属于陵园中的主墓性的墓葬,但墓主人的身份还有 待进一步分析。同时,M9出土了大量石块,进一步说明了
②M2墓坑选址突兀。大云山汉王陵从考古发掘现场
看,M1、M8墓型等级高、工程量大,应是陵园营造时计 划内的2个主墓坑,墓坑地表南北开口都超过90米,深度达 19米,可以说M1与M8是有规划同时开工建造的,营造时 间都非常长。但M2离M1十分近,约15米。其位于M1的 东北侧,墓型也不太大,因其古代未曾被盗扰,从出土玉 棺、金缕玉衣等文物上看,必是王一级别。但从整个墓体 看,十分粗糙,而且是北墓道高悬墓室10米以上,而南墓 道坡度达40度以上,人无法正常站立,形成事实上甲字形 墓坑,应该说M2不在规划之中。
第三,M8与M1封土结构迥异。M8封土塌陷后,坑 中生长了一棵银杏树,树龄超千年,树围需十人以上手拉 手才能围一圈,1942年被砍倒后,又生长出一丛杂树,坑 底树木生长一直很旺盛同时从来不积水,土壤透水性特别 好,从墓坑发掘看没有发现青膏泥。而M1封土塌陷后, 由于墓坑有青膏泥,导致塌陷坑形成1000平方米左右的水 塘,人称“龙塘”,周遭水草与灌木特别茂盛。
江都王陵M1_的防腐防潮措施与材料
文 图/金山 梁定龙西汉早期江都国第一代王刘非的陵墓,位于江苏盱眙马坝镇东约6公里、秦汉东阳城遗址北约1公里的大云山顶部。
江都王陵平面呈正方形,陵墙边长约490米,东部地面尚存部分陵墙。
刘非所葬的主墓M1是两汉时期典型的竖穴岩坑木椁墓,平面呈“中”字形,坐北朝南,位于陵园的南部偏东,汉亡后历经多次揭顶式盗扰,墓室主体损毁严重。
2009年初再次发生被盗事件,盱眙县政府与南京博物院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展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今已建成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木质主墓室采取了一定的防腐防潮措施,很有研究价值,“先在墓室底基岩面用垫土找平,其上铺设一层木炭,再安放棺椁等木质葬具,在上面及周边铺设一层木炭封护(积碳),其上再用青、白膏泥层层往上夯筑”(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编著:《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1号墓发掘报告(一)》, 文物出版社,2020年,第22页),科学规范的田野考古工作完整展现了汉代王陵的防腐防潮措施与材料。
墓室的防水措施凿山为陵大云山周遭皆为平原,海拔约73.6米。
M1开凿于大云山顶部山体之中,依靠人力竖直向下开挖出葬坑,墓室营造在深度约19米的基岩之上。
《吕氏春秋》载:“葬不可不藏也……故江都王陵M1的防腐防潮措施与材料大云山江都王陵全貌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
此则善矣。
”墓坑地下水问题是古人从山顶开凿营造墓室的原因之一。
防排水措施排水沟 排水沟是江都王陵地表主要的排水设施,利用山体自然坡度,按照里高外低的方式形成排水系统,及时将陵墙内的地表雨水排出,避免陵内积水向下渗透。
最初在考古调查时,我们便在M1东侧发现石砌排水暗沟一条,其开口叠压于陵墙之下。
另外,在M1墓室正东陵墙外发现一条道路,自陵园东墙顺山麓夯筑至山脚,长约800米,应为陵墙东司马道,其护坡南北各修筑约宽25米的排水道(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广新局:《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考古》2013年第10期),在其中部夯土下面发现一处石构排水沟。
盱眙附近的景点
盱眙附近的景点
1.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啊!想象一下,你走在幽静的小路上,耳边是鸟儿的欢叫声,就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一样。
我上次去的时候,简直都不想离开了呢!
2. 第一山,哇哦,那景色太美啦!站在山顶,俯瞰整个盱眙,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是个巨人在俯瞰自己的领地,超酷的呀!
3. 明祖陵,真的很值得一去呀!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仿佛能穿越时空,和古人来一场对话,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4. 天泉湖的美简直让人惊艳!湖水清澈得像一面大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在里面,这不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吗,你能不心动?
5. 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这里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走进去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你不想去了解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吗?
6. 都梁公园也很不错哟!在那里散散步,看看花,心情都会变得格外舒畅呢,你还不赶紧去享受享受?
7. 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很特别哦!那些奇特的矿石,就像是大自然的杰作,让人惊叹不已,你不打算去一探究竟吗?
8. 盱眙大云山汉王陵,气势恢宏啊!很难想象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有多厉害,你难道不好奇去看看?
9. 戚大山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的,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在那里呼吸着新鲜空气,别提多惬意啦,你还等什么?
我觉得盱眙附近的这些景点都各有特色,非常值得大家去游玩,好好感受一下盱眙的魅力。
西汉诸侯王陵墓中所见柱洞的初步研究
许鑫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摘要:西汉诸侯王墓的墓道、墓圹周围时常见有柱洞,其性质与功用较为特殊。
墓道周围的柱洞,有的应是为送葬人员搭建临时建筑的遗迹;有的应与墓道建筑有关。
墓圹周围的柱洞,应是为防止墓葬被破坏而建的修陵防护设施遗迹,可看作预作寿陵的证据。
总之,要根据柱洞位置、分布特点、层位关系作具体分析。
今后的发掘工作也应更加关注此类现象。
关键词:西汉;诸侯王墓;柱洞;临时建筑;预作寿陵西汉诸侯王墓考古发掘时在墓道、墓圹周围常发现有柱洞,这些柱洞的性质和功用较为特殊。
已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如段清波认为,这些大型墓葬的主墓道上曾经建有立柱结构的建筑物,后来被人为拆解;[1]刘瑞认为,对这些柱洞现象,需留待今后资料丰富时再开展讨论。
[2]学者们对这些柱洞性质与功用的分析极为有限。
笔者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从陵墓形制和丧葬仪式全面考察此类现象,望学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西汉诸侯王墓柱洞的发现概况“根据已公布的相关资料,目前被发掘的西汉诸侯王墓有余座。
”[3]而有关柱洞现象的报道非常有限且较为零散。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是一座“中”字形竖穴土坑墓,发掘者推测墓主应为西汉早期受封于吕国的第一代诸侯王吕台。
在东墓道南北两侧发现一些“夯土”遗迹,南北成排分布,相距非常有规律。
这些遗迹面积大小不一,小的有平方厘米,大的有平方米,共同特点是开口于原地表,表面平整,有明显的夯打、平整痕迹,经解剖其下为柱洞(图一)。
东西通长米,东部呈坡状,最深处米。
主柱洞为先挖一直径、深米的大圆形深穴,然后在中心立柱,柱洞直径为米,应为原柱子的直径。
此坑表面经过夯打处理。
发掘者认为,“这些柱洞是在建筑物用完后,拔走柱子,重新回填的。
这里的建筑物是在修墓或入葬时为举行某种仪式而特意修建的,待墓葬回填后,便把这些建筑拆除,并将柱洞重新回填夯平。
”[4]位于河北献县万村的,是西汉早期偏晚的一座甲字形大墓,墓主人有可能是西汉早期河间国王后或王妃。
东阳城遗址大云山 小云山
秦代实行郡县制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东阳郡即属其中一郡,东阳古城的位置大约在今天的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社区与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北岗村交界处,特别是紧靠东阳古城的大云山、小云山一带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东阳善道隘线上的古镇重邑,秦汉时,为东阳郡所在地,陈婴曾为东阳令史。
西汉时,这里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今,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大云山是整个东阳社区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社区。
当地居民称,这里就是俗称的“风水宝地”。
正是因为在秦汉时代有着显赫的历史,东阳社区东南直至北岗村一带,约有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古代葬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曾经出土过楚国郢爰、秦代铜权、汉代木刻星象图、凫形玉带钩等国家级文物,有人曾将大云山一带比喻为第二个马王堆。
由于地下文物丰富,吸引了众多的“摸金校尉”(古时对盗窃古墓者的别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就盗墓成风,邻近的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北岗村有个小村庄,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人因为盗挖古墓葬而坐过牢,最重的被判处死缓。
历史记载经历八百年有过辉煌的郡府东阳城,紧紧地依偎在大云山脚下,这是先祖们民智的一种块择,也许有它的奥秘,秦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婴就从这里点燃火种,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历史空前壮举。
传说,当年秦始皇,为了扩大地域,赶山塞海,拜倒在三公主石榴裙下,又被三公主偷换了神鞭,悔恨在大云山上,失效的鞭子不能赶山塞海,却把大云山打成两段:一是今天的青墩山,二是小云山。
而美丽动人的三公主从山下那条禹王河悄悄地回到东海龙宫。
从此山上山下,一片富饶的景象。
大云山有个仙人洞、瓢耳井、饮马池。
少年时期,我和一些风华正茂的少年,尽情地在山上目睹了这些景观。
尤其是仙人洞,十几米长,走进去后,洞里凉风扑面而来,仿佛是神仙在暗暗地散发着灵气。
唉!都怪那些不讲诚信的人,曾在这里借过金碗、金酒盅,贪婪地归己,失言不还,而使以后求神仙帮助的人们,再也得不到金光灿灿的宝贝。
盱眙大云山汉墓趣说
盱眙大云山汉墓趣说应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先生之邀,让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对盱眙大云山汉墓发掘中有关问题的采访活动。
我搜罗了一下报刊和网络上发布的有关资料,并检索了相关历史考古资料,觉得由则斌等同志挖掘的这座大墓甚为有趣。
从网上已经公布的材料看,人们有理由认为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其实已大体上可以确定。
盱眙大云山大型汉墓从2009年开始正式发掘,发掘工作迄今还在进行中。
墓地南距汉代东阳故城遗址约2000米,墓地所在的大云山顶区域实际是一个西汉时期的高级贵族墓园,墓园平面近似正方形,边长为500米左右,四面原先皆有夯土围墙,各墙中部开有门道,这种制度与西安发现的西汉帝陵墓园制度非常接近,只不过规模小了许多。
墓园出土了瓦和瓦当,表明当时墓园内有地面建筑。
在这一墓园内目前共发现3座大墓(分别编号为M1、M2、M8)、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陪葬墓13座。
3座大墓呈东西走向并列,1号墓规模最大。
3墓平面皆呈“中”字形,为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有南北两条墓道,1982年我曾参加发掘的高邮神居山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墓也为这种形制。
武器坑在墓园东南角,陪葬墓在墓园北部。
可惜的是,考古发掘者判断1号墓早在东汉晚期即被盗挖,而2号墓于近年被盗,8号墓几乎遭到毁灭性盗掘。
发掘结果证实,1号墓作为主墓,使用的是“黄肠题凑”葬制,这是一种汉代帝王专用的葬具,或受天子特赐者方可享用,目前全国已经发现的十多座“黄肠题凑”墓,墓主人皆为王侯级别,这是江苏省继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黄肠题凑”墓发现之后的第3例,墓主人的身份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在保存状况尚可的2号墓中发现金缕玉衣、金镶玉漆棺(1号墓也使用金缕玉衣和金镶玉漆棺)等,这是全国迄今发现的第9例(?)金缕玉衣,第3例金镶玉漆棺,使用这类随葬品的皆为两汉时期封王级别,墓主人的身份委实惊人。
话说到这里,墓主人究竟是谁啊?据网上发表的消息,专家们说可能是西汉江都王刘非及王后墓。
庙山汉墓群究竟葬的谁?南博专家推测:或为吴王刘濞
庙⼭汉墓群究竟葬的谁?南博专家推测:或为吴王刘濞 长期以来,仪征庙⼭汉墓群墓主⼈到底是谁⼀直是个谜。
此前坊间⼀直盛传庙⼭是江都王刘⾮的安息之地,可随着盱眙⼤云⼭汉墓墓主确定为江都王刘⾮,庙⼭汉墓墓主再度成谜。
昨⽇,记者从相关⽅⾯获悉,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通过多种⾓度推测认为,庙⼭汉墓群墓主⼈或为吴王刘濞。
专家推测 庙⼭汉墓墓主或为吴王刘濞 “通过对庙⼭汉墓周边墓室出⼟的器⽫年代、时间和空间布局等的考证,可以⼤胆推测,庙⼭汉墓群或为吴王刘濞的王陵区。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说。
庙⼭汉墓群是以庙⼭为中⼼,包括团⼭、⾈⼭、郑家⼭、吴家⼭及周边赵庄、联营、下洼等汉墓群为整体的⼀⽚汉墓集中区域。
早在1990年6⽉,南京地震局专家地震遥感探测证明,庙⼭地下有⼀座南北长32⽶,东西宽18⽶,深约18⽶,有三座8×8⽶呈“品”字形排列的⼤型地下⽊结构建筑,为已发掘的⾼邮神居⼭(即天⼭汉墓)⼴陵王1号墓的4倍。
初步推断,庙⼭⼤墓应该是西汉早期诸侯王的陵墓,西北部的团⼭和东南部的⾈⼭应为诸侯王的妻妾和僚属的陪葬墓。
“此前⼀直认为此处是江都王刘⾮的王陵,现在既然否定了,能符合这⼀特征的⾮吴王刘濞莫属。
”李则斌介绍。
有何佐证? 周边出⼟陶器推出时代结论 “当然这是经过缜密的推测⽽来。
”李则斌介绍,在庙⼭汉墓群发现了团⼭墓群、赵庄汉墓、刘集联营汉墓、新集下洼墓群、杨庙“刘⽏智”墓等墓室,其中出⼟了不少陶器,通过出⼟陶器的时间对⽐可以推断墓室主⼈所处的时代。
“陶器是最能够代表器物变化的。
”李则斌介绍,扬州西汉墓中代表性的随葬器物组合是⾼温釉陶的⿍盒壶瓿组合,⼏乎每墓都出,⽽且是具有等级的,器形的变化⾮常明显。
“随意选出庙⼭及周围墓群的陶器组合与西汉有纪年的墓葬出⼟器物⽐较发现,所有的器物都可以划在西汉早期。
”对⽅介绍,刘⽏智墓、团⼭、联营、下洼墓群的⿍盒壶瓿组合,通过与前⾯的西汉时期陶器变化表对⽐,⽆⼀例外皆属于早期形态,也就是说墓主⼈肯定要早于江都王刘⾮。
盱眙东阳大云山西汉墓发掘简报
盱眙东阳大云山西汉墓发掘简报
王厚宇;王卫清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正>大云山位于盱眙县东35公里,东阳故城遗址正北2公里处,隶属盱眙县东阳乡。
它与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连,为秦汉东阳故城的屏障之一。
其山体由火山喷发岩系玄武岩组成,山顶海拔73.6米,是洪泽湖东部地区的唯一山地。
《太平寰宇记》称其为东阳山。
在山上发现古墓多座,出土陶器、锅器、漆器、铜镜等文物。
1992年9月,马坝乡山西村农民袁守和为开辟新石场,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铲除山顶处的封土。
淮阴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请当地政府和文物干部密切注意墓葬和文物。
至同年11月20日,大云山发现古墓的消息传来,淮阴市文化局王前琪副局长立即带领文物干部前去考察,决定由淮阴市博物馆进行抢救性发掘。
【总页数】5页(P154-158)
【作者】王厚宇;王卫清
【作者单位】淮阴市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夹纻胎漆器保护前期研究 [J], 陈潇俐
2.盱眙大云山汉墓填土剖面层的揭取与利用考古信息展示 [J], 余伟;
3.江苏盱眙东阳军庄汉墓群 [J],
4.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汉墓群 [J],
5.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再考及墓主身份推定 [J], 金山;王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汉墓出土—战汉古玉鉴赏
江苏汉墓出土—战汉古玉鉴赏12上图为连云港市海州区网疃庄汉墓出土的西汉圆雕和田黄玉猪,现收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为典型的汉八刀玉猪。
这一对西汉圆雕和田黄玉猪,是国内唯一发现的汉代和田黄玉猪,玉料为和田黄玉中的极品鸡油黄玉,当为汉代顶级玉猪。
考古出土的汉代玉猪里,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玉猪和扬州西汉广陵墓出土的玉猪都属极品,这对玉猪与之相比并不逊色。
上图为河北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玉猪,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材料为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玉质洁白明亮,温润细腻。
123上图为扬州博物馆收藏的西汉末期玉猪,材料为新疆和田白玉,典型的汉八刀工法。
1234567上图为扬州老虎墩墓出土的东汉飞熊玉砚滴,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砚滴。
12上图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出土的西汉玉剑格,玉质精良,沁色精美。
12345上图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出土的春秋双龙首玉璜,现收藏于扬州博物,为单面片雕,正面琢雕背向两龙,龙身饰浅浮雕卷云纹,纹样饱满。
12345上图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出土的西汉玉蝉,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典型的汉八刀工法。
材料为新疆和田玉,通体玻璃光。
123上图为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的西汉牛首玉带钩,在考古出土的玉带钩中造型比较少见。
12上图为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的西汉人面玉带钩,在考古出土的玉带钩中造型比较少见。
1234上图为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的西汉玉环,据考证,玉环多为皇帝或侍候过皇帝的人才拥有。
123456上图为徐州博物馆收藏的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西汉玉卮,材料为和田玉,青黄色半透明。
玉卮的盖和杯身有色差,应为两块玉料雕琢而成。
玉卮盖钮为五瓣柿菱形,盖面四周凸雕三枚柱状纽,卮盖与卮身以子母口相扣合,玉卮底部雕三兽形足,口沿及底边各有一卷云纹饰带,其间满饰勾连云纹。
12上图为徐州博物馆收藏的东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西汉晚期龙凤貘纹玉环,呈黄白色,通体透雕,以三条虺龙蟠绕而成,环身透雕有龙、凤、貘及卷云纹,并以阴线刻划细部,线条流畅自然。
参观大云山汉王博物馆有感
参观大云山汉王博物馆有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大云山汉王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为了纪念汉朝第二位皇帝刘盈而建立的,也是中国最大的汉墓博物馆之一。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博大精深。
一进入大云山汉王博物馆,我就被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场景所吸引。
整个博物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外围景区、地宫遗址和博物馆内部。
外围景区是一个仿古建筑群,以其气势恢宏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塑而闻名。
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回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和辉煌。
地宫遗址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也是我最期待的地方。
进入地宫,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地宫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考古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汉王陵墓和陪葬品。
汉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墓葬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墓葬,被誉为“中国地下宫殿”。
在陵墓内,我见到了汉王的陵室、墓穴和陪葬品,其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器物,如金银器、玉器、陶器和丝织品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汉朝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在博物馆内部,还有丰富多样的展览和介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王和汉朝的历史。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石刻和绘画,这些都是研究汉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同时,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示,让参观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了汉朝的风貌和人文景观。
参观大云山汉王博物馆,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也体验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汉王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
在大云山汉王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感悟。
汉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和弘扬汉王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大云山汉王博物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博大精深。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汉王和汉朝的历史,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汉墓群
作者:
来源:《大众考古》2018年第08期
大云山景区连接线汉墓群位于江苏淮安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范围内,东阳城遗址东北部,由东阳立交西侧跨金马高速桥梁最北端连接至大云山西汉王陵遗址区南陵墙的规划道路用地上。
2017年7—10月,淮安市博物馆在该道路用地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墓葬一百余座。
2017年11月—2018年6月共计发掘墓葬89座,陪葬坑1座。
其中戰国墓葬14座,汉代墓葬70座,另有少量六朝、明清墓葬。
主要为竖穴土坑墓,单棺、一椁一棺、一椁双棺等棺椁形制均有。
初步统计出土器物600余件,主要为陶器、釉陶器、铜镜、铁器、玉器等。
陶器组合主要为鼎、盒、杯、豆、勺、盘等,釉陶器主要为壶、瓿、鼎、盒等成组器物。
为研究该地区战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同时为研究东阳城遗址的墓葬分布、与大云山王陵的关系等内容增添了新的内容。
(薛玲玲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