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九年级上册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教案
粤教花城版九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粤教花城版初中九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华夏之音(之一)民族管弦乐
江南丝竹《紫竹调》
四川闹年铜锣中的铜罗经《九九归一》
苏南吹打《将军令》主题音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吹竖笛(之四)
第2单元长江两岸的歌
青海《送大哥》
青海★《四季歌》
云南《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四川四川民歌《船工号子》
湖北《龙船调》
湖南《洗菜心》
江西《打支山歌过横排》
安徽《凤阳花鼓》
江苏《茉莉花》
第3单元舞蹈音乐天地(之一)——三拍
子舞曲
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
歌曲《春天的芭蕾》
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
钢琴曲《bB大调玛祖卡舞曲》
《小杜鹃》
钢琴曲《bA大调波兰舞曲》。
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初三)音乐上册(简谱)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_课件1
• 科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
家,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之 一。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 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6岁开始学钢琴, 11岁试图创作音乐。1856年进海军士 官学校,这期间,他常去听音乐会及歌 剧。1860年他跟卡尼尔学习钢琴,并结 识了巴拉基列夫,得到他的赏识和帮助。 1862年10月他去海外巡航,1865年回 圣彼得堡,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响曲》 获得成功。1871年夏他应聘兼任圣彼得 堡音乐学院教授,后兼任海军军乐队督 察员和免费音乐学校校长,从此正式成 为专业音乐家。他从事教学工作30年, 有两百多位音乐家曾跟他学习过。 • 主要作品:歌剧《雪粮》《五月之 夜》《金鸡》《萨特阔》等十五部,组 曲《舍赫拉查达》《安塔尔》,《萨特 阔》和《西班牙随想曲》等交响音乐作 品;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 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 等。
第一乐章:“海和辛巴达的船”的音乐主题 “赫舍拉查达”的音乐主题 第三乐章:拉 查 达
第二主题充满了幻想的色彩,由小提琴独奏奏出, 刻画了舍赫拉查达温柔、美丽的形象。
第二个主题具有浓郁的东方舞蹈性格, 由单簧管奏出,刻画了公主娇美的形象。
结束语
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 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维克多·雨果
初中音乐花城版教案模板(共4篇) - 副本
5、难点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力求对音乐作品与实践紧密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新的了解。
一、导(课前导学)【音乐知识】
1、清唱剧:清唱剧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500——1450)后期欧洲的“礼拜仪式剧”,曾译“神剧”,是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多乐章大型宗教性声乐套曲。有较具体的戏剧情节,由许多种声乐曲组成,用管弦乐队伴奏。歌词内容多取自《圣经》,少数非宗教题材作品称为“世俗清唱剧”。声乐部分有咏叹调、宣叙调、各种重唱和合唱组成,管弦乐队除了主要用作伴奏外,尚有器乐曲段落,如:序曲、间奏曲等。因此无化妆、动作表演和布景而区别于歌剧。注意:“清唱剧”是中文的翻译,有时会引起误解,似乎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之下的演唱。但这里指的是,只有演唱而没有戏剧表演、无化装和布景,区别于唱演结合的歌剧。
2、关于巴罗克: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克愿意为“怪异的珍珠”或“荒谬的思想”,被18世纪末期的文艺理论家用来称为:17世纪以来的意大利那种外观辉煌华丽、内饰细致精巧、情调热烈生动的建筑风格,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巴洛克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旋律富有表现力,装饰性很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
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能唱主题的音乐片段。
2、过程与方法
强调聆听、感受、体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在鉴赏中融入“唱”的活动,获得能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和体验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乐于了解与这两个时期有关的音乐文化,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初中音乐花城版教案模板(共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请同学介绍曲作者。(二)《阳关三叠》: 1聆听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何为三叠?作品中两段插部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见学案) 2学唱第一叠主题。3小知识:合唱(三)《沃尔塔瓦河》: 1了解斯美塔那和民族乐派:见学案
初中音乐花城版教案模板(共4篇) - 副本
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
哈巴涅拉:又译作:阿伐奈拉。一种源于非洲,流行于古巴,并由古巴传入西班牙的舞曲体裁。速度中庸,二拍子,节奏采用第一拍带有附点,形成规律性弹性节奏,其典型节奏有探戈相同。【作曲家:比才】
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作品简介】
2、关于巴罗克: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克愿意为“怪异的珍珠”或“荒谬的思想”,被18世纪末期的文艺理论家用来称为:17世纪以来的意大利那种外观辉煌华丽、内饰细致精巧、情调热烈生动的建筑风格,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巴洛克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旋律富有表现力,装饰性很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
《哈巴涅拉》是第一幕中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整个唱段的伴奏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型上,通过连续下滑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调性的变换和顿挫有力的节奏,使音乐有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表现了卡门无拘无束、美丽诱人的形象。【导学过程】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天方夜谭》浅谈《天方夜谭》素材
浅谈《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它吸取了波斯、印度、希腊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
这部绮丽动人的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反映了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天方夜谭;冒险精神;勇于搏斗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又译《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作于1888年,管弦乐曲。
《天方夜谭》是世界各国人民熟知的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又名《一千零一夜》。
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
古时候,萨桑王国的国王山努亚因妻子背叛了他而万分仇恨女人,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
因此,他每晚娶一个女人过夜后便杀掉。
三年后,宰相的女儿大胆入宫,并每晚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在天亮时便停下来,第二天接着讲。
经过1001个夜晚,国王终于打消了杀女人的心思,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世界名著天方夜谭也由此诞生。
“天方”是从前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
故事,多是阿拉伯地区国家的传说。
公元9世纪时,是阿拉伯帝国的全盛时期,它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有着独特而辉煌的文化。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地区的古代民间传说。
从9世纪开始,经过搜集整理,至16世纪结成集子。
到了18世纪,传播至欧洲、亚洲许多国家。
全书共有两百多个故事,这里所选的是其中最著名的几个。
它们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瑰丽色彩,神秘、奇异、幻想丰富、语言优美。
它们把神奇的想像和当时阿拉伯的现实结合起来,读故事便可了解那个时期阿拉伯人的生活风貌。
同情贫苦大众的遭遇又称赞他们的智慧;歌颂冒险精神,特别是航海者的勇敢,因为那时候许多国家都是由于海上贸易而发达起来的。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从山鲁佐德王后对国王讲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挑出四个故事来作四个乐章的标题,每个乐章中都有柔美的小提琴独奏来代表山鲁佐德王后作主题的“叙述”。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系统、全面、科学地认识祖国的音乐文化.
2、了解民族音乐知之甚少的现状.
3、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2学情分析
这首管弦乐曲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新制定的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受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学生中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系统、全面、科学地认识祖国的音乐文化宝藏是十分重要的。
3重点难点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春江花月夜
一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课件演示】
课前晨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量音乐.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嚣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师的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目标.做好欣赏与学习准备.
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嚣演奏的非常着名的古典乐曲<睿
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探究心理.
向学生晨示配有背量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置的。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天方夜谭》《天方夜谭》背景素材-教学文档
《天方夜谭》背景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帝国创建后阿拉伯民族精神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产物。
穆罕默德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之后阿拉伯帝国不断向四周扩张,井四处弘扬伊斯兰教义。
《天方夜谭》有三个故事来源:一是波斯故事集《赫左儿·艾夫萨乃》,二是伊拉克即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三是埃及支马立克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
这本身就显示了阿拉伯民族极强的开放使和包容性,然质经过加工整理,让这些故事中融入阿拉伯民族精神,汇进阿拉伯精神文化体系。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出了阿拉伯民族的扩张的野心。
从《天方夜谭》中一次次对遥远的中国的描述,许多商人不畏艰险的从事商业贸易活动,也可以看出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极具探险精神的民族,他们在故事中热情的识歌和赞扬了那些勇敢,机敏,敢于探险的人们。
成型过程
主要来源于波斯、印度;另一部分来源于伊拉克阿拔斯王朝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来源于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的故事。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近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天方夜谭》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天方夜谭》的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
《天方夜谭》的故事一经产生,便广为流传。
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就传到了欧洲。
第 1 页。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天方夜谭》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素材-精选教学文档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1844年3月18日生于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1908年6月21日卒于卢加附近的柳边斯克庄园。代表性的有《普斯科夫的姑娘》(又名《可怕的伊万》)、《五月之夜》、《雪姑娘》、《圣诞之夜》、《莫扎特与萨列里》、《萨德科》、《沙皇的新娘》、《萨尔坦沙皇的童话》、《不死的卡谢》、《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金鸡》等。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天方夜谭》舍赫拉查德素材 花城版
风暴的搏斗,音乐由呈示部的主题自 由发展而成。
再现部由两小节的引子引入,其 主题是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结合。
尾声是“海的主题”的变形,长
笛和双簧管吹出,旋律抒情,音响低 弱,暗示辛巴达的航船驶向远方……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 单元《天方夜谭》舍 赫拉查德素材 花城版
《舍赫拉查德》(1888年 作),是俄罗斯标题交响音 乐的杰作之一前,组曲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以后,指 一组器乐乐章,往往取自戏剧配乐和芭蕾舞剧。如果由若干乐章组成的管 弦乐套曲,而且其中各乐章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则称为“交响组曲”。17 世纪初,一些德国作曲家创作成套的四首或更多首的器乐舞曲,并且组曲 中的几首舞曲若在主题上相互有关,便是所谓的“变奏组曲”。18世纪初, 巴赫曾写了著名的钢琴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18世纪中叶的嬉游 曲中常有舞曲乐章,同时小步舞曲成为奏鸣曲的一个乐章,但是“组曲” 直到19世纪晚期才恢复使用。组曲的意义也更加广泛,如比才的戏剧配乐 《阿莱城姑娘》;格里格为易卜生戏剧演出所作的配乐,后改编成两首交 响组曲《培尔·金特》;普罗科菲耶夫为电影《基日中尉》的配乐,后改编 成一首五乐章交响组曲《基日中尉》;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埃》和斯 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芭蕾舞剧组曲等。
第
一
乐
结 构 。
章 采 用 奏
鸣
曲
式
引子:e小调,是苏丹王主题,低 沉而威 严,由全部弦乐和单簧管、大 管、长号、大号奏出。
接着是木管组和弦延续,之后,
在竖琴的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 主人公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一个富有 浓郁东方色彩的美妙旋律。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海的主题)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天方夜谭》教案 花城版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1)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3)能够听辨乐曲中“王子的主题”和“公主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2)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这部组曲共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完整欣赏(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音乐知识(1)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
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野蜂飞舞》等。
(2)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组合成的器乐套曲。
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若干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创作的、独立的标题性组曲。
4.分段欣赏(1)聆听“海和辛巴达的的船主题”,教师提问: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 威严、冷酷)②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③主奏乐器是什么? ( 长号、大号)(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3)聆听“公主的主题”,教师提问: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公主怎样的形象? ( 善良、美丽)②主奏乐器是什么? ( 小提琴)③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王子与公主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④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初中音乐花城版教案模板(共4篇) - 副本
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作品简介】
哈巴涅拉
巩固练习:连线题贝多芬清唱剧之父莫扎特乐圣巴赫钢琴之王李斯特音乐神童亨德尔西方音乐之父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
四、小结与作业
收集一首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音乐作品的音像资料并欣赏,结合本科所学的内容,写一篇音乐随笔(感想、分析、见解、体会等皆可)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中音乐花城版教案模板(共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请同学介绍曲作者。(二)《阳关三叠》: 1聆听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何为三叠?作品中两段插部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见学案) 2学唱第一叠主题。3小知识:合唱(三)《沃尔塔瓦河》: 1了解斯美塔那和民族乐派:见学案
2视频了解《沃尔塔瓦河》创作背景以及留经的地区.3聆听乐曲片段选择相应图片及不同的乐器:山涧小溪长笛单簧宽广的河舞会单簧小提暮色中的河小提单簧峡谷激流铜管打击奔流的河单簧小提
渔夫的故事 《天方夜谭》 优秀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赏析性格。
2.体会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理清结构:二、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肖像:“瓶中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巍峨高耸地站立在渔夫面前――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
”这一系列的比喻,形象而具体地勾勒出了魔鬼的模样,仿佛触摸得到。
语言(人物对话):简洁而有个性,并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这也是本篇引人入胜的奥秘之一。
心理: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
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
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
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三、把握重点:(1)课文简说《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与渔夫的弱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2)故事情节①完整:开端:捕鱼捞瓶;发展:放魔出瓶;高潮:诱魔入瓶;结局:投瓶入海。
②跌宕起伏独具匠心。
故事的发展跌宕多姿,波澜起伏:渔夫网到铜瓶,从“喜笑颜开”到“愣着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骤变,魔鬼从对天求饶到恩将仇报的情绪发展,以及从魔鬼口中说出的那个编造的故事,环环相扣,使我们无不为面临着生死抉择命运的渔夫担忧,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共鸣。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2 花城版
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聆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夜晚、月光、优美、安静、湖水、江面等)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些画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首古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活动2【讲授】新课内容二、乐器陈列室:说起乐曲《春江花月夜》我们会提到一样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乐器?今天老师就把这件乐器带来了。
(出示琵琶)1、介绍琵琶: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秦时期,结构:半梨形音箱,四根弦,相和品的位置,音色:颗粒性、透亮。
2、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引子和第一段。
三、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最早见于清朝晚期。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组曲的定义和特点;2.能够听辨《天方夜谭》乐曲中的不同乐器演奏;3.听懂《天方夜谭》的节奏、旋律,并能说出其曲式结构;4.能够唱出歌曲的主旋律;5.了解乐曲《天方夜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2.《天方夜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教学方法1.音乐欣赏;2.讲解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1.欣赏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2.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不同乐器演奏;3.学生认识《天方夜谭》的节奏、旋律,并能说出其曲式结构;4.学生演唱歌曲的主旋律。
2. 讲解和讨论1.讲解《天方夜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生分组,分析故事情节,并讨论表演方式和表达方法;3.学生进行演唱表演。
四、教学设计1. 前置知识九年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能够较好地听懂乐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曲式结构。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播放音频,展示幻灯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步骤1.介绍交响组曲的定义和特点;2.播放《天方夜谭》音频,让学生感受交响组曲的风格;3.将乐曲分段进行解析,说明每个部分的特点和乐器演奏情况;4.鼓励学生认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器演奏;5.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天方夜谭》的节奏、旋律,并在黑板上画出其曲式结构;6.学生模仿乐曲演唱主旋律;7.讲解《天方夜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8.学生分组,分析故事情节,并讨论表演方式和表达方法;9.学生进行演唱表演。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1.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3.同伴互评。
2. 评价标准1.能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器演奏;2.能够认识《天方夜谭》的节奏、旋律,并说出其曲式结构;3.演唱主旋律时音调准确,情感饱满;4.能够对《天方夜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进行自主分析,并有独到的表达方法;5.演唱表演时声音清晰,情感真实。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2 花城版
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聆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夜晚、月光、优美、安静、湖水、江面等)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些画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首古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活动2【讲授】新课内容二、乐器陈列室:说起乐曲《春江花月夜》我们会提到一样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乐器?今天老师就把这件乐器带来了。
(出示琵琶)1、介绍琵琶: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秦时期,结构:半梨形音箱,四根弦,相和品的位置,音色:颗粒性、透亮。
2、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引子和第一段。
三、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最早见于清朝晚期。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江花月夜》教案2 花城版
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聆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夜晚、月光、优美、安静、湖水、江面等)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些画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首古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活动2【讲授】新课内容二、乐器陈列室:说起乐曲《春江花月夜》我们会提到一样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乐器?今天老师就把这件乐器带来了。
(出示琵琶)1、介绍琵琶: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秦时期,结构:半梨形音箱,四根弦,相和品的位置,音色:颗粒性、透亮。
2、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引子和第一段。
三、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最早见于清朝晚期。
【教育专用】九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2花城版
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聆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夜晚、月光、优美、安静、湖水、江面等)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些画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首古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活动2【讲授】新课内容二、乐器陈列室:说起乐曲《春江花月夜》我们会提到一样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乐器?今天老师就把这件乐器带来了。
(出示琵琶)1、介绍琵琶: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秦时期,结构:半梨形音箱,四根弦,相和品的位置,音色:颗粒性、透亮。
2、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引子和第一段。
三、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最早见于清朝晚期。
花城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教案(精品、经典)
花城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学理念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审美性,以欣赏音乐为主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而对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关注中九个主题音乐小标题的的立意美、“江楼钟鼓”带来情景美、“欸乃归舟”带来的配器美、“月上东山”旋律的曲调美等。
通过演唱与律动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体验与印象,培养学生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听赏《春江花月夜》,体会音乐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般的景色,在聆听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对我国民族管弦乐的自豪感与热爱,培养他们对民族管弦乐曲的审美情感,通过感悟、交流拓展学生的音乐情感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三个主题音乐,让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参与演唱、律动等教学实践手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乐曲的整体意境。
②能通过学唱“月上东山”主题音乐让学生感受体验其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③了解鱼咬尾与换头合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三、教学分析《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构思非常巧妙,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配器巧妙细腻,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全曲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全曲分为九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江花月夜》教案1 花城版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2、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
3、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教材内容:《春江花月夜》是教材中“中国民族音乐”“古代音乐”部分的必听曲目。
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
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节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3)能够听辨乐曲中“王子的主题”和“公主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
(2)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这部组曲共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完整欣赏
(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
(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音乐知识
(1)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
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野蜂飞舞》等。
(2)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组合成的器乐套曲。
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若干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创作的、独立的标
题性组曲。
4.分段欣赏
(1)聆听“海和辛巴达的的船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威严、冷酷)
②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
③主奏乐器是什么?( 长号、大号)
(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3)聆听“公主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公主怎样的形象?( 善良、美丽)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 小提琴)
③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王子与公主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
④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运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变化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5.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完整播放乐曲,运用对比的方式聆听、分析两个主题,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