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2外交关系的突破(2)教案 人民版必修1
5.2外交关系的突破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案例背景以我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主题,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结合时事热点,如我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等,让学生关注现实,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外交事业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分析我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具体表现,使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4.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如鼓励、表扬、建议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外交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5.对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我国外交事业面临的困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外交关系突破的重大事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成就。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1)国际力气:20世纪70年头,广阔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气。
(2)美国方面:美国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渐渐破产。
(3)中国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复原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复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1)它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成功。
(2)从今,中国作为联合国平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1.缘由(1)美国:20世纪70年头,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2)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裂开后,中国平安受到严峻威逼;考虑解决台湾问题。
2.过程(1)1971年4月,通过“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平安事务助理基辛格隐私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打算。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今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缘由(1)干脆缘由:中美关系的缓和干脆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舆论剧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日本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3)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主动推动。
2.过程(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接连签订一系列协定。
3.意义(1)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发展了两国的关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优秀教学案例
2.亮点二: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时事,将当前的国际形势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智慧,以及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了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的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2.掌握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过程及其意义;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外交突破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角色扮演:学生站在不同国家的立场上,分析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时事联系: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外交突破的原因和影响。例如,在讲述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中日关系正常化对我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中日关系正常化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过程,以及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外交突破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同时,我会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5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2)
第 2 课外交关系的打破【教课目的】1.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由、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认识中外国交获得的重要成就。
2.联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剖析中外国交获得打破的深层次原由,商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启迪,培育学生论从史出、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学生预先收集的有关资料,指引学生联合背景创建历史问题情境,商讨中外国交打破的现实意义及对国际关系影响,培育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经过剖析 70 年月中外国交获得的成就、原由及经历的波折历程,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的道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开放意识,培育学生踊跃进步人生态度、团联合作精神和经受挫折适应生计的能力。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难点:经过认识中外国交成就和经历波折历程,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拟订的重要依照,进一步增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踊跃进步人买卖识。
【教课过程】( 一) 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中美关系、中日建交图片、文字等资料;并对有关的初中教材内容进行预习。
( 二) 情形导入新课:老师:播放多媒体:《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豪迈的大笑》图片情境,导入新课。
(三)讲解新课第 2 课《外交关系的打破》(板书)一、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之一(板书)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亚非国家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数目增加的趋向图,联合课文知识,环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同学们能够分红四个小组睁开思虑。
老师:出示史料 ----1970年美国提出的“两重代表权”方案( 略) 。
(1)趋向图反应了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请制定适合的标题。
折线图反应了什么趋向?这类趋向说了然什么问题?(2)联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有了什么变化?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必需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内外要素协力的角度去思虑)(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恢复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何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只好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的提法?(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意义?学生: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表示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外国交事业的重要成功;学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大大地增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2外交关系的突破
势地位,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又因此推动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这更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课堂演练,学以致用: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五、教学板书。
高中历史 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本节知识结构中国地位的提高重返联合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中美关系解冻提高了国际地位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改变了国际形势四、教学设计:(一)扬眉吐气---重返联合国1、探究问题:①为什么是“扬眉吐气”?②我们“扬眉吐气”的阻力主要来自哪里?③我们为什么能够“扬眉吐气”?2、史料研读: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3、知识点归纳:(1)背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原因美国:中国:思考:根本原因是什么?(3)经过:时间、概况?思考: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对中国外交:(4)意义:对美国来说: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原因:(1)探究问题:①、“握手”前中美两国的关系如何?②、“握手”前中美两国是否有“握手”的意向?③、中美为什么会有“握手”的意向?(2)史料研读: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摘自尼克松1970年2月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为解决国共内战、社会经济建设等重要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和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和思想遗产,探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二. 教学内容1. 二外交的形成和解决代表问题1.二外交的形成2.代表问题的涵义及意义3.决策背景和过程2. “一边倒”外交的调整和新中国的成立1.“一边倒”外交的涵义和特点2.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国际地位3.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3.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1.中苏友好关系的形成和发展2.中苏两党的分歧与纷争3.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影响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二外交形成的影响和意义2.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国际地位3.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2.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和思想遗产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需要掌握二外交形成以及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3.学生需要了解中苏两党的分歧与纷争以及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影响四. 教学过程1. 活动1: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及相关资料,了解二外交形成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活动2:课堂教学第一节课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素材,让学生快速进入课程主题,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和讲解(1)二外交的形成和解决代表问题(2)代表问题的涵义及意义(3)决策背景和过程第二节课1.导入进行回顾,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学习和讲解(1)“一边倒”外交的涵义和特点(2)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国际地位(3)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第三节课1.导入进行回顾,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学习和讲解(1)中苏友好关系的形成和发展(2)中苏两党的分歧与纷争(3)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影响3. 活动3:课后实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或者上网等途径,对本次课程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并撰写一份学习笔记或者读后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有关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突破的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与分析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核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突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协作与交流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引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突破的历史画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
"同学们,这幅画卷展示了一段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探索我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之路。”
2.提问引导: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的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我国与美国、日本建交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外交突破对我国国际地位有哪些影响?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一事件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有何意义?"
2.汇报分享:鼓励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语文.doc
教学课题: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所用教材:教材名称:人民版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五专题第二节,第1课时自用参考书:人民版人民版必修课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课型:讲授新课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及意义;⑵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⑴结合图片,通过讲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⑵通过搜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⑵通过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及中美建交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⑴中国重返联合国及其影响;⑵中美关系解冻原因、经过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教学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图文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展示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同学们对当时历史的理性认识,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初期我们奉行了什么样的的外交方针?生:“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师:新中国初期我们遵循了什么样的的外交原则?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师:很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际上就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了。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经过,分析其背景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组不同时代外交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简述中国在七十年代外交关系取得三个重大突破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解读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比历史图片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电子白板呈现三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70年代中国取得三大外交突破的原因,培训学生通过多元史料分析历史背景(原因)的能力。
(3)通过三组文字史料,引导学生分析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影响,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认知历史评价和掌握分析历史影响的能力。
(4)通过两组图片进行拓展,结合今天的中美、中日关系的热点,来探讨影响当今中美及中日关系的一些因素,同时引导学生得出一些认知国际关系的规律性因素,提升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理解意识,形成全球史观;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准绳。
(2)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2学情分析1.学生在上节中已学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知识准备状态较好;2.高三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的储备,具备基本的历史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
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这时起步阶段,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非常重要,配合一定的历史逻辑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重点: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难点: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了解60、70年代世界局势(围绕中、美、苏三个国家)了解中日之间的过往历史结合世界局势分析决定国家之间外交策略的影响因素全方位的认识中美关系改善后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探究环节锻炼分析国家与国家的外交的利弊,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会收集相关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因素,能够认清国际局势,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到祖国在不断的强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导入:图片一:漫画(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封锁、外交孤立)图片二:朝鲜战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教学过程: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突破。
突破一:重返联大问题设计:1) 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生了什么?答: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取代台湾长期占据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依据导学案上的材料回答)答: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历史意义?答: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突破二:中美关系解冻合作探究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2高一历史外交关系的突破公开课教案授课班级:高一(6)班授课课题: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高中历史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人民版 必修1
高中历史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人民版必修11、重返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中美关系解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3、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的过程)案例三:《外交关系的突破》集体备课时,老师们认为,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为此,教师把整堂课设计为带领学生参观“外交关系的突破和发展”展览馆的形式,非常新颖。
教学就从三个展厅入手。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历史照片《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时间是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点。
当时,西方媒体称乔冠华之笑“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图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辉煌的瞬间。
展厅1——70年代外交成果回顾厅: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在介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投影介绍两幅图片。
(图片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亚非国家代表一片欢呼,西方国家代表却愁眉苦脸)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大会就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
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从此鲜艳的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就一直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图片2)。
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是中国在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果之一,再来看看,还有哪些外交成果?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在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图片: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基辛格:“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
乔冠华:“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
基辛格:“估计明年还差不多。待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
乔冠华:“我看不见得吧?”
5.日本人抢在美国人之前和中国建交以后,在1978年12月,中美关系有了什么进展?《建交公报》的发表为建交提供了法律依据。1979年1月1日,我们才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为什么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9年中美建交,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这就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关。我们通过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和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中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做一个对比。美国在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和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在台湾问题上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展示内容)
因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
1.尼克松在1970年说过:“如果我死之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去。”可见他访华的决心如此坚定。
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问: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梳理过程。(展示表格)
2.首先打开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是尼克松本人吗?那是谁?
四、教学重点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五、教学难点
知道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展示图片(《时代周刊》封面)同学们,你们认识本期刊吗?
2.这本期刊是创建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如今是在全球都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它的封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以这是一本具有历史印记的新闻期刊。我这里挑选了两张不同时期的封面,从这两张封面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第一张:1950年12月11日和1950年2月6日封面)第一张封面名为“红色中国的毛泽东”。封面上有什么?红色寓意社会主义政权的红色中国,蝗虫与毛泽东头像放在一起表明了当时美国人对中国怎样的态度?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中历史《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关系及成就。
它前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后承“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成就”。
课标的要求是“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好本课内容对于形成对新中国外交的整体认知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教材史实清晰,图文并茂,教学设计时可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这一“关键”入题展开具体内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主要史实之间的历史联系,从宏观上把握与理解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学情分析】有关新中国外交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对于本课涉及的主要史实已有所了解,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另外,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相对比初中重视。
但是,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储备大都比较有限,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对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和事件之间联系的理解也有待加强。
【重点难点】重点: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从中美苏三国关系考察70年代的中国外交;理解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含义【学习目标】1.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的主要史实,结合史料从中美苏三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学会从世界角度考察外交的方法。
2.说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标志。
3.知道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4.概括70年代外交关系突破的表现,理解“突破”的含义与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基辛格访华》视频片段【导入新课】师:1971年7月9日凌晨4点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查克拉拉机场在机场的军用区域内,停着一架印有民航标志的波音707飞机。
飞机上,中国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目不转睛的盯着窗外的空地,几分钟后两辆军车开了过来,从第一辆军车上下来一个身材微胖的男子,穿着一身黑色衣服,带了一个大沿帽,三更半夜的还一副墨镜,很明显这个人是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但是章文晋一眼就认了出来,这就是他这次要接的特殊客人——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案:5.2外交关系的突破(2)《外交关系的突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课。
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20世界7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第三世界崛起,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随之出现重大调整,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即在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的同时,大力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涉及到未来国际格局的走向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因而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就成为贯穿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全局性课题。
本节教材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70年代中国外交经历曲折历程和成就,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精神和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课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有接触,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等事件有一定了解,搜集资料、回答问题等都十分踊跃,,上课兴趣浓厚,气氛热烈,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较为顺利的基础。
但学生对如何历史地分析这一时期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与世界格局变动的原因、影响和关系存在一定难度,少数同学的历史概念含糊不清,特别是结合背景材料及当今现状阐释、探讨中国外交突破的现实意义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方面,能力还显得较薄弱。
三、设计思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重新整合。
为此,我们把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和补充:(一)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三大突破(识记层次);(二)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理解、初步运用层次);(三)中国外交突破的启示(能力层次)。
通过上述内容的调整,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适应学生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通过利用图片、影视片断和相关史料进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史料、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事先收集有关中美、中日关系解冻等材料,亲手设计表格,进一步感悟历史,理解历史的真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认识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事先搜集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探讨中国外交突破的现实意义及对国际关系影响,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原因及经历的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精神和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外交成就和经历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积极进取人生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中美关系、中日建交图片、文字等资料;并对相关的初中教材内容进行预习。
(二)情景导入新课:老师:播放多媒体:《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豪放的大笑》图片情境,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板书)一、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突破之一(板书)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亚非国家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数量增长的趋势图,结合课文知识,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探究,同学们可以分成四个小组展开思考。
(1)趋势图反映了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请拟定合适的标题。
折线图反映了什么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有了什么变化?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必要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从内外因素合力的角度去思考)(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只能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的提法?(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意义?学生: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学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大大地增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教师小结):同学们能依据课文本身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分析探究,既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基本上做到史论结合,整体探究过程较为成功。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恢复”和“加入”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对亚非国家为何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阐述不够充分。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按国际法惯例,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如“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和导弹的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制造的核威胁和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成功制造万吨水电压机,在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二是中国政府制定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方针、政策,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广泛支持。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亚非国家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众所周知,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给予亚非国家许多道义上、经济上、军事上支持,如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质援助,帮助越南人民抗美斗争取得胜利,在非洲帮助修建坦赞铁路等,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也才有了联合国中众多友好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席位。
这就是国家间的互惠互利,所以同学们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应当互帮互助,形成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师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中国外交发展的艰难历程,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观察当今国际事务相互间的作用及影响,进一步认识只有靠自己的真正实力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过渡:(多媒体展示图片: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二、中美关系的解冻——突破之二(板书)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回顾(板书)(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扶持国民党政权,阻挠中国统一;图谋制造“两个中国”阴谋)2.中美关系的解冻(板书)活动1:同学讲述“乒乓外交”、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等有关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过程中的小故事。
活动2: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完成《走向正常化过程中两国经历的重大事件表》表格完成后,学生围绕中心问题“中美关系为何能从敌视走向正常化?学生自行展开探究:老师:播放影视片断:《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老师:请第二小组同学展示搜集到的史料《尼克松回忆录》片断,其它小组同学认真思考提出的问题:“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
……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问题1:日内瓦会议中,为什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学生:尼克松是个识时务的政治家,他从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高度考虑握手对美方有利。
问题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学生:从美国方面说,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宣告失败;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与中国改善关系,可牵制苏联,减轻苏联对西欧的压力;③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学生:从中国方面说,①为扩大国际交往,寻找国际关系力量平衡的支点;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多次策动中国边民外逃;1969年发生过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苏联多次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等,因此,中国同样面临新的战略抉择。
③为了捍卫我国安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维护国家的切身利益。
问题3:中美关系的突破(缓和)对中美双方和国际格局有何影响?学生: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学生:是中国对外关系关键性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转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终于打破了外交的僵局。
学生: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和中国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讲述的故事和动手制作的大事年表中,我们不难看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的外交调整契机,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需要和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明智努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条件成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过渡:(多媒体展示图片:毛泽东主席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三、中日邦交正常化——突破之三(板书)1.历史上中日关系回顾(板书)(古代:友好交往近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灾难)2.中日邦交正常化(板书)老师: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相关资料。
材料1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材料2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两国)同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两国任何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老师:其它小组同学认真阅读展示的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探讨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问题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中国方面的建交动力何在?学生: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