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一 质心算法一、实验目的掌握合并质心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质心算法;学会利用数学计算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不需要直接测量距离和角度信息。

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不过可以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 i = (x i ,y i )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为: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x 1, y 1),(x 2, y 2), (x 3, y 3) 和(x 4,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这种方法的计算与实现都非常简单,根据网络的连通性确定出目标节点周围的信标参考节点,直接求解信标参考节点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

锚点周期性地向临近节点广播分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锚点的标识和位置。

当未知结点接收到来自不同锚点的分组信息数量超过某一门限或在一定接收时间之后,就可以计算这些锚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作为确定出自身位置.由于质心算法完全基于网络连通性,无需锚点和未知结点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式通信协调,因而易于实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该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无线传感器中的质心算法的实现。

在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信标节点(锚点)为90个,随机生成50个网络节点。

节点的通信距离为30米.需完成:分别画出不同通信半径,不同未知节点数目下的误差图,并讨论得到的结果所用到的函数:1. M = min(A)返回A 最小的元素.如果A 是一个向量,然后min (A )返回A 的最小元素。

如果A 是一个矩阵,然后min (A)是一个包含每一列的最小值的行向量。

2。

rand()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X = rand返回一个单一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区间 (0,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苏明霞)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苏明霞)

⽆线传感器⽹络技术实验指导书(苏明霞)实验⼀外部中断实验1.实验环境硬件:ZigBee(CC2530)模块,ZigBee下载调试板,USB仿真器,PC机。

软件: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CS-512.实验⽬的阅读 ZigBee2530开发套件 ZigBee 模块硬件部分⽂档,熟悉 ZigBee 模块按键接⼝中断使⽤⽅式。

使⽤ IAR 开发环境设计程序,利⽤ CC2530 的电源管理控制寄存器控制系统⼯作状态。

3.实验原理3.1硬件接⼝原理按键接⼝,如图3.1.1所⽰。

图3.1.1CC2530开发板有三个按键,⼀个复位按键。

其余两个按键可以通过编程进⾏控制。

当按键按下时,相应的管脚输出低电平。

在此我们采⽤下降沿触发中断的⽅式来检测是否有按键按下。

ZigBee(CC2530)模块 LED 硬件接⼝图 3.1.2 LED 硬件接⼝ CC2530 相关寄存器图3.1.2 P1寄存器图3.1.3 P1SEL寄存器图3.1.4 P1DIR寄存器图3.1.5 P1INP 寄存器图3.1.6 P2INP 寄存器图3.1.7 PICTL寄存器图3.1.8 P1IEN 寄存器图3.1.9 IEN2 寄存器4、实验内容按键按下⼀次,led1亮,led2灭。

按键按下2次,led1灭,led2亮。

按键按下3次,都亮。

按键按下4次,都灭。

下降沿触发中断。

5、注意事项1、实验前,请正确安装RF2530模块,注意其丝印⽅向应与底板丝印⽅向⼀致,严禁反接;2、实验过程中,严禁带电插拨器件,防⽌损坏电路;3、实验过程中,严禁⽤⼿触摸裸露的器件特别是芯⽚,防⽌造成短路或损坏芯⽚;4、所有模块出⼚前均已调试完毕,除⾮有特别说明,否则不建议⾃⾏对电路中可调部分进⾏调节。

6、实验步骤1、将⼀个RF2530模块插⼊到WSN通⽤底板的相应位置。

2、zigbee多功能仿真器的⼀端通过10 pin下载线接到WSN通⽤底板的JTAG 接⼝上,另⼀端通过USB线接到PC机上,并通过SmartRF Flash Programmer软件正确下载⾃⼰编写的实验源码。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章: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分布在被监测区域的小型、低成本感知节点组成的网络。

WSN中的感知节点负责收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给基站或其他处理节点。

随着无线通信、微电子学和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WSN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

本章将介绍WSN的研究背景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2.1 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感知模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能量模块组成。

感知模块负责采集环境中的信息,如温度、湿度、光强等;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信模块与其他节点或基站进行数据传输;能量模块为节点提供电力供应。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WSN中的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蓝牙(Bluetooth)和ZigBee等。

通信协议的选择取决于应用场景和网络要求,如数据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能耗等。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之间的协作在大规模的WSN中,节点之间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复杂的任务。

协作包括数据传输、路由选择和网络拓扑控制等方面。

协作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第三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领域3.1 环境监测WSN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自然灾害预警等。

感知节点可以分布在被监测区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基站进行分析和处理。

3.2 智能交通WSN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可以被用于交通流量监测、智能信号灯控制和车辆跟踪等。

通过感知节点的部署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交通拥堵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3.3 医疗健康WSN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设备等。

通过在人体上植入或佩戴感知节点,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和诊断。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郑晖编广州大学 2011年目录1实验一、处理器基础实验 (4)1.1 实验目的 (4)1.2 参考资料 (4)1.3 实验内容及步骤 (4)1.3.1开发环境搭建 (4)1.3.2了解开发环境的使用 (4)1.3.3基本I/O读写 (6)1.3.4简单A/D转换 (7)1.3.5基本定时 (8)1.3.6PWM输出 (8)2实验二、点到点无线通信实验 (9)2.1 实验目的 (9)2.2 参考资料 (9)2.3 实验内容及步骤 (9)2.3.1发送模块代码分析 (9)2.3.2接收模块代码分析 (9)2.3.3运行示例项目 (9)2.3.4应用设计 (10)3实验三、无线传感器组网实验 (11)3.1 实验目的 (11)3.2 参考资料 (11)3.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1)3.3.1协调器模块代码分析 (11)3.3.2路由器模块代码分析 (12)3.3.3终端模块代码分析 (12)3.3.4运行示例项目 (14)3.3.5修改示例项目 (14)4大作业 (15)4.1 目的 (15)4.2 任务 (15)4.2.1题目1:LED跑马灯控制 (15)4.2.2题目2:超声波测距 (15)4.2.3题目3:语音通信 (15)4.2.4题目4:其它经老师同意的题目 (15)实验课时安排建议实验名称 课时实验一处理器基础实验 2实验二点到点无线通信实验 24实验三无线传感器组网实验1 实验一、处理器基础实验实验目的1.11. 掌握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2. 掌握基本调试步骤及方法;3. 掌握基本I/O、定时器、A/D的编程方法;1.2 参考资料1. IAR安装步骤说明:“C51RF-CC2530系统使用说明书\ IAR安装与使用.pdf”;2. 无线龙CC2530模块说明书:“C51RF-CC2530-PK使用说明书\C51RF-CC2530-PK使用说明书V1.01.pdf”;3. IAR开发环境使用方法:“C51RF-CC2530系统使用说明书\ IAR IDE用户手册.pdf”;4. CC2530芯片说明书:“C51RF-CC2530数据手册\CC253x.pdf”;5. 本实验指导书所附例程;“C51RF-CC2530-PK使用说明书\CC25306. 无线龙CC2530模块基础实验说明:基础实验V1.00.pdf”;7. 无线龙CC2530模块基础实验例程:“C51RF-CC2530演示程序\CC2530单片机基础实验”;1.3 实验内容及步骤1.3.1 开发环境搭建按照参考资料[1]、[2]的指导,安装IAR软件,安装仿真器驱动程序。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将所感知到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基站或其他节点。

WSN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广泛且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WSN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今后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方式和通信协议;3.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实验设备1. 无线传感器节点:本实验使用了10个无线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都具备感知和通信功能;2. 基站: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3. 电脑:用于控制和监控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将10个传感器节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保证它们之间的通信范围有重叠部分;2. 配置传感器节点参数:通过电脑连接到基站,对每个传感器节点进行参数配置,包括通信频率、传输功率等;3. 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节点开始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基站;4. 数据处理与展示:基站接收到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展示在电脑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并进行了数据采集和传输。

我们发现,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地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并将数据可靠地传输给基站。

基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展示了环境中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目前物联网专业的一门新兴课程,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对于实验教学有较高的要求。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实验平台、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践证明,该方案有效提高了课程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实验改革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3-0166-020 引言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连接,将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集于一体,实现了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融合。

[1] 随着高校物联网专业的成立,《WSN技术》课程逐渐被重视。

本文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进行分析,从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平台搭建以及实验方案建立几方面对《WSN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 课程特点WSN是由大量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构成的一种网络应用系统。

WSN由具备记忆能力的存储器、处理器、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电池等硬件组成。

一个典型的WSN体系结构应包括传感器节点、任务管理节点和汇聚节点。

《WSN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实验课程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之前学过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为后续的数据融合、无线定位技术、路由开发等课程奠定基础。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才需 求 越 来 越 大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WS N,wi r e l e s s s e n — s o y n e t wo r k s ) 是 物联 网关 键 技 术 之 一 , 广 泛 应 用 于 当 今 社
《 WS N 技术 》 实验 教 学改 革 进 行 了探 索 。
关键词 :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技 术 ; 实验 教 学 ; 实验 改革
DOI : 1 0 . 1 1 9 0 7 / r j d k . 1 5 1 1 1 3
中 图分 类 号 : G4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0 0 ( 2 0 1 5 ) 0 0 3 — 0 1 6 6 一 O 2
( 责任编辑 : 杜能钢)
要加强 自身修 养 , 改 变传 统 教 育 观念 , 提 高 教 学 设 计 能
力 】 , 将 理 论 与 实 践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只 有 这 样 , 教 学 才 能 更科 学 , 更 加具 有 可持 续 性 。
作者简介 : 孙玉昕( 1 9 7 7 一) , 女, 湖北武i Y  ̄ A . , 武 汉 工 程 大 学计 算 机 与 科 学 学 院 讲 师 , 研 究方向 为多媒体 与计算机 技 术、 计 算机 应 用
储器 、 处理器 、 传感器 、 无 线 通 讯 和 电池 等 硬 件 组 成 。一 个
典 型 的 WS N体 系结 构 应 包 括 传 感 器 节 点 、 任 务 管 理 节 点
和汇聚节点。
世界 、 计 算 世 界 以及 人 类 社 会 三 元 世 界 的 连 接 , 将 信 息 采 室 。该 聊 天 室 包 括讨 论 区 、 编辑 区和在线 用户显 示 区, 学 习者 登 录进 入 该 窗 口后 , 可 以 与其 他 学 习 者 同 步 交 流 一 些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西大学学报( 然科学版) 09(14-5 . 自 , 0, ) 9 6 2 z:
李泽, 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 的研究与实 等.
育,0O( ) 2 1,O. 1
践——创新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定位和人才培养方 践—— 创新 教育基 地人才模块化培养方案 的设计[ . J 中国电力教 】 [】 2李泽, 电气工程类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 等.
无 线传感 器 网络 作 为物 联 网 领域 中的关 键 技术 ,2 世 纪 初 也是 挑 战 。 l
以来—直是各国研 究机构的热点研 究领域。《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
技 术 发 展 规 划 (0 6 2 2 2 0 - 0 0年 ) 和 “ 一 代 宽 带 移 动 无 线 通 线通讯 、传感 器应用和嵌入式设备 等诸多课程综合在一起的交 》 新 …作为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单纯的课堂教学 信 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 重点研 究领域。为了培养学 叉 眭学 科。
物联 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 , 方 式 将 所感 知信 息传 送 到 用户 终端 ,在 军 事 国 防、工 农 业 控 制 、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 互动的物体或过程, 采集其声、 、 城市管理 、卫生医疗、环 境监测、抢 险救 灾、反恐、危险区域 光 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 等各种 需要的信息 ,通过各 远程 控制等领 域有潜在 的应用前景,能够真正实现 “ 处不在 无 类可能的网络接人 ,实现物与物、物 与人的泛在链 接,实现对 的计算”理念。美国 《 商业周刊》将无线传感器 网络列为 2 世 l 物品和过程 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 技 纪最有影响的 2 项技术之一 ,Ⅸ T技术评论 将其列于十种 l MI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姓名:日期:实验一 ZigBee网络设备类型设置基础实验及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的设置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IAR软件的安装。

2、学习和掌握ZigBee协议栈在IAR软件开发环境中的应用。

3、学习和掌握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的实质。

二、实验设备(1)硬件设备PC机一台;CC2530-DEBUG仿真器一台;ZigBee通信模块(插接在传感器模块的ZigBee通信模块);ZigBee协调器(插接在嵌入式网关或PC机上的ZigBee通信模块)。

(2)软件工具IAR Embedded Workbench Evaluation for 8051 版;PL2303-USB转串口驱动程序;串口调试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1)仿真器的连接在设置ZigBee的设备前应将仿真器与被设置的设备及PC机正确连接。

仿真器有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是USB接口,另一个是仿真接口。

仿真器配有一条USB连线和一条仿真器连线,USB连线的一端插在仿真器上的USB接口上,另一端插在计算机的任一USB口上,该仿真器由计算机的USB口供电。

仿真器连线的一端插入仿真器的仿真接口,另一端插入需要使用的ZigBee通信模块的仿真器接口上,本实验箱的协调器的仿真接口在自身的电路板上,实验箱内的其它应用电路的ZigBee通信模块的仿真器接口在应用电路的电路板上,如传感器右侧的仿真接口即为插接在该传感器上的通信模块的仿真接口。

(2)协调器的设置将仿真器的仿真线的一端插入仿真器,另一端插入协调器模块的仿真口;将仿真器USB 连线的一端插入仿真器,另一端插入电脑的USB口;将协调器插接在计算机的任意一个USB 口上,协调器模块由计算机的USB口供电,协调器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

具体步骤如下:1)协调器模块的连接;2)打开 IAR Embdded Workbench 软件;3)打开工程文件;4)选择协调器设备模块;5)设置协调器模块的预编译选项;6)设置协调器预编译文件;7)、添加协调器预编译文件的路径(识别设备类型的关键部分);8)设置协调器连接库文件路径;9)协调器编译下载并使用串口调试程序测试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本科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文总结了WSN课程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了本科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教学反应良好。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0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Ad hoc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

它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监测区域信息,已成为物联网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4-5]。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融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等,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6-7]。

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需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等理论知识,并能够具备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开发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此,对当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地教学效果。

1 课程存在问题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与学之间信息单向流通。

主要表现在:首先,课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师生缺乏互动,即使具有互动也是浅层次的,未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的。

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讲授过多,学生主动发言太少,课堂气氛沉闷。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教授内容丰富,原理抽象,理论性较强,基础要求较高,教师通过语言、板书结合PPT,使教师讲授时间过多,课堂有效时间减少,而传递课程信息量较大,使学生疲于接受信息,来不及对接受的信息进行思考,导致信息传输简单化。

《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63•本文结合我校无线传感网课程教学工作,研究无线传感网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继承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无线传感网分层体系结构讲述相关技术,为保持教学内容与产业界发展紧密结合,将新技术、新平台融入教学过程。

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实训项目为主线,项目实战为载体,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完成实训项目,逐步有序地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习与工作平稳过渡。

1 引言物联网作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很多领域。

无线传感网是物联网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Whitmore A ,Agarwal A ,Xu LD.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 of topics and trend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5),是区别其他网络的最独特部分,作为物联网的基础,能够赋予物体“生命”,让物体“开口说话”并且物体之间能够进行交互。

我国也在2000年左右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工作,2009年,前国家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科院物联网感知中心,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李双,潘毅,尤越,秦宏,面向应用型高校的无线传感网课程实验平台的设计: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无线传感网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讲述了WSN 的体系架构、网络协议以及同步、定位、跟踪等支撑技术。

作为一门面向物联网应用、联系物联网理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专业课程,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无线传感网络软硬件设计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潘勇,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4)。

从课程重要性角度来看,无线传感网络课程必须得到重视。

2 现状分析目前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宏观且侧重于算《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世钊法,而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实践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实践

[摘要]2020年春季学期高校线上教学全面展开,本研究尝试无线传感器网络专业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实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课程特点,把课程中的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展专业技术解决热点问题的教学方法,融入爱国思想教育,让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完美结合。

本次线上课思政教学的实施,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在线教育;课程思政;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2(2020)40-0040-02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实践①张恩展,张霞(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3C 技术:Communication ,Computer ,Control )高度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如大规模传染病、洪涝灾害等导致的线下教学中断)利用3C 技术在2020年把线上教育教学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在极短的时间内,线上教学快速地覆盖全国的所有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是第一次[1]。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线上专业思政教育,如何利用好时政热点社会素材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实施专业课思政教育是我们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实践入手,在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课程特点,把课程知识技术理论与突发事件防控应用相结合,开展专业技术针对突发事件防控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融入爱国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等,做好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门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2]。

课程内容主要讲述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理论和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广泛,横跨多个领域,实际应用价值巨大。

因此,在2020年的时政热点事件背景下,本门课程的教学把课程的各个技术部分与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应用相结合,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解决人员体温检测联网、重要物资定位与追踪、重点人员身份识别与跟踪等教学单元。

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

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

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随着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学习计划中。

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的相关内容。

一、现状分析目前,许多学校的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阶段,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未来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需求。

由于无线传感网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教师教学水平和资源配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亟待改革。

二、教学改革方向1. 强化实践教学在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中,应该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增加实验课程的时间和数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提供先进的无线传感网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2.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的设置和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开展科研项目,参加相关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教学改革实践针对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实践探索。

某高校在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中开设了系列实验课程,内容涵盖了无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信协议、数据处理与存储等方面。

2021年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2021年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验汇报(第1版)20 14–第2学期赵成编著院系: 电子通信工程姓名:专业: 物联网工程学号:电子通信工程系6月制试验一WSNs开发环境建立一、试验目了解基于TI CC2431/CC2530WSNs基础知识, 熟悉WSNs开发环境, 掌握Cygwin、TinyOS、SDCC、SmartRF Studio 7等软件安装方法。

二、试验内容1.认识并观察WSNs节点模块电路板;2.WSNs开发环境建立:(1)Cygwin仿真软件安装;(2)TinyOS 2.x操作系统安装;(3)SDCC小型设备C编译器安装;(4)SmartRF Studio 7编程软件安装;三、预备知识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概念; 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及开发环境建立。

四、试验设备1. 硬件环境配置计算机: 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内存: 1GB及以上;试验设备: CC243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模块;2. 软件环境配置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7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1;WSNs开发环境: Cygwin、TinyOS、SDCC、SmartRF Studio 7。

五、试验分析1.安装Cygwin仿真软件时选择□Install from Internet还是√□Install from Local Directory。

(在正确前面打勾)2.在安装Cygwin时, 需要选择安装包, 以下图所表示, 在箭头所指向位置, 表示对全部(All)包操作, 点击循环按钮, 观察四种安装方法格式什么?写在下面。

图1 Cygwin Setup – Select Package安装方法: Default 、Install 、Reinstall 、Uninstall 。

3.安装TinyOS 2.x操作系统时采取了shell脚本自动安装, 请在下面写出实施shell脚本指令。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姓名:日期:2016.05.07实验一 ZigBee网络设备类型设置基础实验及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的设置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IAR软件的安装。

2、学习和掌握ZigBee协议栈在IAR软件开发环境中的应用。

3、学习和掌握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的实质。

二、实验设备(1)硬件设备PC机一台;CC2530-DEBUG仿真器一台;ZigBee通信模块(插接在传感器模块的ZigBee通信模块);ZigBee协调器(插接在嵌入式网关或PC机上的ZigBee通信模块)。

(2)软件工具IAR Embedded Workbench Evaluation for 8051 8.10版;PL2303-USB转串口驱动程序;串口调试软件4.5。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1)仿真器的连接在设置ZigBee的设备前应将仿真器与被设置的设备及PC机正确连接。

仿真器有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是USB接口,另一个是仿真接口。

仿真器配有一条USB连线和一条仿真器连线,USB连线的一端插在仿真器上的USB接口上,另一端插在计算机的任一USB口上,该仿真器由计算机的USB口供电。

仿真器连线的一端插入仿真器的仿真接口,另一端插入需要使用的ZigBee通信模块的仿真器接口上,本实验箱的协调器的仿真接口在自身的电路板上,实验箱内的其它应用电路的ZigBee通信模块的仿真器接口在应用电路的电路板上,如传感器右侧的仿真接口即为插接在该传感器上的通信模块的仿真接口。

(2)协调器的设置将仿真器的仿真线的一端插入仿真器,另一端插入协调器模块的仿真口;将仿真器USB 连线的一端插入仿真器,另一端插入电脑的USB口;将协调器插接在计算机的任意一个USB 口上,协调器模块由计算机的USB口供电,协调器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

具体步骤如下:1)协调器模块的连接;2)打开 IAR Embdded Workbench 软件;3)打开工程文件;4)选择协调器设备模块;5)设置协调器模块的预编译选项;6)设置协调器预编译文件;7)、添加协调器预编译文件的路径(识别设备类型的关键部分);8)设置协调器连接库文件路径;9)协调器编译下载并使用串口调试程序测试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选修的专业基础课,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涉及到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

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无线网络的基本传输技术、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网、ad hoc网、移动网络、传感器网络等网络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一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分析、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通讯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以及与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1)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析设计方法;(2)掌握与团队中其他成员良好沟通合作能力,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表1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2 毕业要求与课程对应关系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包括: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无线网络的兴起;全面介绍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参考模型和网络相关的标准化组织。

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

该部分的内容包括:无线传输媒体、天线和传播方式,直线传输系统中的损伤、移动环境中的衰退、多普勒效应、信号编码技术、扩频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

第三章无线局域网。

该部分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服务、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IEEE 802.11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以及其他IEEE 802.11标准和Wi-Fi保护接入参考文献。

无线局域网的实践教学和编程实现。

第四章无线个域网。

该部分内容包括:IEEE 802.15.4标准,zigbee技术、蓝牙无线电规范、蓝牙基带规范、蓝牙链路管理器规范、蓝牙逻辑链路控制和自适应协议、蓝牙服务发现协议。

该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多节点无线个域网的组网和实现。

第五章无线城域网。

该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无线城域网的概念、802.16协议体系802.16的物理层和MAC层、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802.16系统的QoS架构和移动性,以及WiMAX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许多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以自动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网络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农村等。

为了培养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对传感器网络实验课程进行改革。

实验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教学内容应该以这些应用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实验课程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注重实践操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验课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施传感器网络的配置、部署和数据采集等工作。

实验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往往由众多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在实验课程中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课程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课程评价中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实验成果展示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并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李燕君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杭州留和路288号 310023*************.cn摘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特点实施了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通过布置难度循序渐进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由教师从实验任务中提炼知识点,共同建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任务驱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教学1 引言物联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备受国内外关注。

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掀起一次新的信息产业革命[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被称为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它涉及微传感器、无线通信、嵌入式计算等主要技术,在过去十多年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系统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2]。

我国教育部审时度势,在2011版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列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据统计,全国至今已有超过700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公认的主干课程。

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胜任传感网和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工作[3]。

因此,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如何进行实验教学的探讨十分重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具有层次性强、开放度大和对实践要求高等特点[4]。

传统的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或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5]都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就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教学而言,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学生就会感到陌生和抽象,难以消化所学知识。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早在2011年就开设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并于2012年新增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实验教学,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取理论知识点,经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自主或合作学习,共同建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知识体系[5-6]。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课程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7]。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它强调该过程中学习者的经验和背景非常重要,这是因为知识来源于每个人的经验和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知识和教师的指导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同时构筑了自己的知识框架。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自我完善,要求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尊重学生们的意愿和情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地位的主体性,主张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按照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7]:①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②任务确定: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③自主/协作学习:布置好任务后,学生开始搜集、获取和加工相应的资料,并且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任务,从而获取知识。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以及从何处获取有关信息资料等,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④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给出当前任务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3 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案例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特点,我们实施了“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通过布置难度循序渐进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或协作学习,鼓励围绕实验内容的开放式讨论和研究,由教师从实验任务中提炼知识点,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8]。

下面详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3.1 情境创设我们以教师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和借鉴,创设了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相关的、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

例如,我们创设的一个情境是:学校为保证计算中心机房的安全正常工作,要对计算中心的机房环境进行实时远程监测,监测的对象包括机房的温、湿度、光照等参数。

管理员需要在自己的监控终端看到各个监测点的温、湿度和光照的变化曲线;如果某个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需要向负责人的手机发送警示短信。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学习过的有关网络原理、网络规划、图形界面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对该情境进行分析和任务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选型、部署、路由协议、时间同步、数据融合等相关的问题,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2 任务确定基于创设的情境,我们设计了若干递进式任务,难度循序渐进,每个任务的背后都隐含了相应的知识点。

递进式任务可将教学难点分解、细化,使学生从简单的模块演习到复杂的系统搭建,层层深入,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挫败,另一方面使学生一直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促进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索和创新。

任务大纲和相应的知识点提炼如表1所示。

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Telosb[8]节点作为传感节点,Telosb节点上集成了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可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

表1 任务大纲和知识点提炼序号任务内容知识点提炼1 LED灯控制:①使节点上的三盏LED灯分别按照1s、500ms和250ms间隔闪烁;②使LED1按照自然数的顺序进行亮灯(第一次闪烁1下,间隔1s后,闪烁2下,间隔1s后,闪烁3下,以此类推)。

初步了解Telosb节点、TinyOS操作系统[9]和nesC程序结构及语法,对无线传感器节点有一个直观认识。

2 节点与节点的通信:①一对Telosb节点相互通信,即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发送成功LED1灯亮,成功接收LED2亮;②一组Telosb节点轮流广播Hello数据包,进行邻居发现和管理。

认识无线射频通信基本原理、学习MAC协议,讨论MAC协议的设计要点。

3 节点与PC的通信:①PC从网络中收集数据;②PC向网络中的节点发送指令。

认识基站的作用。

4 链路质量评估:通过一对Telosb节点的通信,统计链路收包率随时间、距离、发射功率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用曲线描述。

认识低功耗无线通信的不可靠性,讨论链路模型。

5 路由协议:在节点上移植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组建小规模多跳网络,测量可靠性、延迟等性能。

学习路由协议,讨论路由协议的不同评价指标,重点讨论基于任务4的可靠性路由。

6 感知数据获取:读取节点感知到的温、湿度和光照数据,作为消息的负载,将消息通过任务5的路由协议传送到基站并将温湿度和光照曲线实时显示在用户终端。

认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温习路由协议。

7 时间同步:利用TPSN时间同步协议使得一对节点的LED1灯同步闪烁。

掌握时间同步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8 数据融合:基于任务5的路由协议,由基站查询网络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比较采用数据融合和不采用数据融合情况下的通信量和延迟。

了解数据融合等支撑技术,分析数据融合对能耗。

延迟等性能的影响。

9 机房环境远程监测:在机房区域布置传感器节点,通过多跳将环境参数传输到基站,基站可进一步接入因特网,用户可以远程查询机房环境信息。

掌握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一般流程。

表1中的任务1~8层层递进,可提炼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各个层次,包括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关键技术,以及时间同步、数据融合等支撑技术。

并且新任务大多以旧任务为基础,在旧任务之上拓展新的知识点,学生每次做任务时都可温故知新、触类旁通。

任务1~8是任务9的基础,任务9实际就是情境创设的终极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实验先行的方法,学生可以先认识表象,产生直观理解同时心存疑惑,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最后教师凝练理论知识点,使得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3 自主/协作学习学生组成3~4人的团队,按照表1的递进式任务进行分工协作。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任务问题的有关线索,如提供参考教材、TinyOS与nesC编程指南[9]、Telosb节点和关键芯片(MSP430、CC2420等)的参数手册[8],撰写研究报告可以查阅的数据库等。

尤其倡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深入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从旁给予一定的点评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总结经验教训。

3.4 效果评价课程以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自主及协作学习效果和期末笔试成绩为多重指标进行考核。

笔试成绩和任务完成评分各占50%。

任务由3~4人的团队共同完成,每个团队需完成9次任务的实验报告和2份基于任务的研究报告,最终在课堂上进行10~15分钟答辩,接受教师和学生的提问。

任务的评分由团队分和个人贡献分共同组成,团队分数由教师按照团队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研究报告及现场答辩的情况给出,个人贡献分由团队负责人按照组内成员的不同贡献给出。

4 经验总结与未来计划经过两年多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实验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例如,不同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在任务的分工上,教师应适当干预,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轮岗,避免出现某一位成员包揽所有任务,其他成员蒙混过关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对任务的冷漠茫然,此时教师应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情感激励,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表扬以树立学生的信心,避免学生在一开始遭遇挫败后对后续任务也提不起兴趣。

未来,我们计划扩展更多类型的传感器,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如对移动机器人的定位跟踪,对人体动作的识别等,吸引更多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利用科研反哺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