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诗句出处及鉴赏
《新嫁娘词三首》唐诗赏析
《新嫁娘词三首》唐诗赏析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作者】: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
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赏析】:
此作表现了古代新婚媳妇的干练聪慧与谨小慎微,写得细腻真实,惟妙惟肖。
也可看作一首讽喻诗,写新入仕途者因未谐上司的习性,而就教于同僚。
唐诗中孝文化婆媳情之新嫁娘译文【王建】
新嫁娘
王健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手开始做羹汤。不熟 悉婆婆的饮食口味,先送给小姑品尝品尝。
1
《新嫁娘》赏析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 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诗人描写了一位新嫁娘 为了使婆婆满意,善于寻找办法的故事,她为 了摸清婆婆的口味,请小姑先品尝,因为小姑 最能代表婆婆,诗人对新嫁娘的聪明是欣赏的。 这首诗具有故事性,充满了情趣与诗意,耐人 寻味。
2
唐诗:五言绝句《新嫁娘词》
唐诗:五言绝句《新嫁娘词》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鉴赏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
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
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
“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
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
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
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
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
“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
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
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
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
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
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
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
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
姑嫂之间,嫂是尊长。
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
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
古诗新嫁娘三首翻译赏析
古诗新嫁娘三首翻译赏析《新嫁娘词三首》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
古诗全文如下: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前言】《新嫁娘词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写的是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感受,描写了当时社会新媳妇难当的社会现实。
其中第三首诗通过寥寥几笔,就把新娘子欲讨好婆婆却又唯恐得罪婆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历来广为传诵。
【注释】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⑶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⑷“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⑸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翻译】新娘婚后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手亲自制作羹汤。
还未熟悉婆婆的口味,先请小姑品尝。
【赏析】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
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
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
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
“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
“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
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
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新嫁娘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新嫁娘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味。
韵译新娘三朝下厨房,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尝一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赏析:【评析】: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
第一次烧饭菜。
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
语虽浅白。
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
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
“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
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可。
〔刘建勋〕【简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
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方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开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象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
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可以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按照风俗要下厨房做菜。
“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
“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场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干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欢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
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
因此,细心、聪明的媳妇,考虑就深化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遗小姑尝。
”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
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象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
新嫁娘词原文及翻译,新嫁娘词赏析
新嫁娘词原文及翻译,新嫁娘词赏析新嫁娘词原文作者:王建〔唐代〕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鉴赏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
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
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
“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
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
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
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
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
“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
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
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
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
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
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
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
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
姑嫂之间,嫂是尊长。
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
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
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
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
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诗词鉴赏-五言绝句王建《新嫁娘词》 精品
五言绝句:王建《新嫁娘词》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
全篇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特色。
下面是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赏析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推崇。
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
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
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
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
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
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
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
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诗句出处及鉴赏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诗句出处及鉴赏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诗句出处及鉴赏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诗句出处及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出处】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其三》。
【意思】三日:是指新嫁。
新嫁娘刚到婆家,第三天就开始下厨房动手作饭菜的情形,由于人地生疏,因此心情异常的戒慎、紧张。
【全诗】《新嫁娘词三首·其三》.[唐].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释】①洗手:表明新媳妇郑重其事,对婆婆恭敬。
羹汤:泛指各种菜、汤。
②谙:熟悉。
小姑:丈夫的妹妹,因为她最了解婆婆的口味。
【鉴赏】“三日”之妇,可见初为人妇;“洗手”突出新妇初次在婆家开始家务劳动。
又与“三日”呼应,写出妇人所处环境,为下文设伏;“作羹汤”由“入厨下”承来,又可引出下文。
“未谙”说明新妇不知公婆的口味,“尝”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解决矛盾的关键人物则是“小姑”。
小姑与公婆同处,当然了解其食性,她尝便等于公婆尝。
这位新妇是多么聪明、细心。
“新妇”“小姑”同为女性,以后又要亲和相处,借此机会拉近关系,即便羹汤有不如意,小姑可能还会帮助遮掩。
新妇极聪明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日入厨”“作羹汤”,“先遣小姑尝”和人物身份十分符合,和环境、场所紧紧环扣,用字用词自然贴切,耐人寻味。
这首诗在描绘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的同时,也向人们阐述一个道理:有些事这条路行不通,换一种办法试试可能会相当容易。
诗句用字浅显,叙事连贯自然,创设意境明快轻松,塑造人物生动活泼,读来如行云流水;而短短诗句寓寄道理却很深刻,真是句短理深。
五言绝句(二十八首)剖析
海棠夕诵携诗入梦新嫁娘词朝代:唐代作者:王建原文: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1.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2.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3.“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4.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鹿柴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问刘十九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
能否共饮一杯?朋友!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注释①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唐诗三百首】新嫁娘词 王建 原文赏析
【唐诗三百首】新嫁娘词王建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新嫁娘词王建原文赏析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刷牙并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赏析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
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
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诗赋其事,同时也交代出来成婚的特定程序。
“刷牙”本就是操作方式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下出就存有整体表现新妇谨慎小心的功效――认为她就是十分内行,却分野存有几分犹豫。
原因很直观:“未谙姑(婆婆)食性”。
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细致。
同样一道羹汤,说不定存有说道咸,存有说道浓。
这里不仅有个客观优劣标准,除了个主观褒贬标准。
“知己无人知晓彼”,就是无法稳操胜券的。
她须要参谋长,还要考量谁去参谋长。
夫婿么,十个男儿九贪玩,他在提问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比不上对“画眉厚薄”的问题比起那么叫做人安心。
而女儿才就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源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
所以新嫁娘选准“小姑”。
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辩得出结论,翻来覆去反问而只须恳请“闻”。
小姑大至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
她也许心想闻汤而末敢于僭先的,所以崭新嫂子必须“遣”而闻之。
姑嫂之间,嫂就是庶出。
对夫婿必须低声问,对小姑则可以“遣”矣。
情事</s>,均应当顺从于规定情景。
这两句贴近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下得柔和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
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
新嫁娘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新嫁娘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新嫁娘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gēng)汤。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ān)姑食性,先遣(qiǎn)小姑尝。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赏析: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
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
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
“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
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
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
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
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
“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
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
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
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
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
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
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全诗的意思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全诗的意思“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新嫁娘》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释】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⑶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⑷“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⑸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翻译】新娘婚后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手亲自制作羹汤。
还未熟悉婆婆的口味,先请小姑品尝。
【赏析】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
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
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
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
“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
“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
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
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
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新嫁娘词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新嫁娘词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
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第 1 页共1 页。
唐诗三百首之《新嫁娘》
唐诗之《新嫁娘》
唐诗三百首之《新嫁娘》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解】:
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韵译】: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评】:
诗描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
第一次烧饭菜。
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
语虽浅白。
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
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
“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
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可。
《新嫁娘》王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新嫁娘》王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新嫁娘词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写的是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感受,描写了当时社会新媳妇难当的社会现实。
其中第三首诗通过寥寥几笔,就把新娘子欲讨好婆婆却又唯恐得罪婆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历来广为传诵,最受推崇。
作品原文:新嫁娘词三首其一邻家人未识⑴,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其二锦幛两边横⑵,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⑶。
其三三日入厨下⑷,洗手作羹汤⑸。
未谙姑食性⑹,先遣小姑尝⑺。
词句注释: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锦幛:色彩鲜明的华丽的幛子。
⑶亲情:亲戚。
⑷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⑸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⑹“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⑺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白话译文(其三):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作品鉴赏: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
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
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
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
“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
“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
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
《新嫁娘词》全诗赏析
《新嫁娘词三首》全诗赏析《新嫁娘词三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王建所著,王建字仲初,他一生写出了大量反应当时人民生活疾苦的优秀乐府诗。
《新嫁娘词三首》描写了当时社会新媳妇难当的社会现实。
【年代】:唐【作者】:王建——《新嫁娘词三首》(其三)【内容】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诗词解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
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象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
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
“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
“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
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
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
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象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
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
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
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
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组诗原文」
《新嫁娘词》其一
邻家人未识⑴,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新嫁娘词》其二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新嫁娘词》其三
三日入厨下⑵,洗手作羹汤⑶。
未谙姑食性⑷,先遣小姑尝⑸。
「注释」
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⑶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⑷“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⑸遣:让。
小姑:一作“小娘”。
丈夫的妹妹。
也称小姑子。
「赏析」
《新嫁娘词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共三首,这组诗写的是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感受,描写了当时社会新媳妇难当的社会现实。
其中第三首诗(“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通过寥寥几笔,就把新娘子欲讨好婆婆却又唯恐得罪婆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历来广为传诵。
中唐诗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
朱庆余《闺意上张
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诗句出处及鉴赏 【诗句】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出处】 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其三》。
【意思】 三日: 是指新嫁。
新嫁娘刚到婆家,第三天就开始下厨房动手作饭菜的情 形,由于人地生疏,因此心情异常的戒慎、紧张。
【全诗】 《新嫁娘词三首·其三》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释】 ①洗手:表明新媳妇郑重其事,对婆婆恭敬。
羹汤:泛指各种菜、汤。
② 谙:熟悉。
小姑:丈夫的妹妹,因为她最了解婆婆的口味。
【鉴赏】 “三日”之妇, 可见初为人妇;“洗手”突出新妇初次在婆家开始家务劳动。
又与“三日”呼应,写出妇人所处环境,为下文设伏;“作羹汤”由“入厨下” 承来,又可引出下文。
“未谙”说明新妇不知公婆的口味,“尝”是解决矛盾的 办法, 而解决矛盾的关键人物则是“小姑”。
小姑与公婆同处, 当然了解其食性, 她尝便等于公婆尝。
这位新妇是多么聪明、细心。
“新妇”“小姑”同为女性, 以后又要亲和相处,借此机会拉近关系,即便羹汤有不如意,小姑可能还会帮助 遮掩。
新妇极聪明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日入厨”“作羹汤”,“先遣 小姑尝”和人物身份十分符合,和环境、场所紧紧环扣,用字用词自然贴切,耐 人寻味。
这首诗在描绘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的同时, 也向人们阐述一个道理: 有些事 这条路行不通,换一种办法试试可能会相当容易。
诗句用字浅显,叙事连贯自然,创设意境明快轻松,塑造人物生动活泼,读 来如行云流水;而短短诗句寓寄道理却很深刻,真是句短理深。
1/5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