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分析

合集下载

联系我国政府实践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基本理论

联系我国政府实践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基本理论

财政政策包含不同的目标,在实践中它们互相重叠,要同时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是存在实际困难的。

这样,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就要协调好不同职能目标的关系。

一个职能目标的实现往往会牺牲另一个职能目标,它们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客观执行结果的冲突。

一般说来,政府对自愿配置要比对收入分配具有更大的兴趣,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的注意力会转向经济稳定,而减少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重视。

如果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反复出现,表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存在缺陷。

如何权衡利弊,协调运用、充分实施财政职能,统筹考虑各职能目标的相互作用,使之同时满足配置、分配和稳定发展目标,是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问题,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财政的职能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协调得好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失当则会相悖相克。

财政职能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是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起作用,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资源配置职能是各职能的前提。

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职能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继续。

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既是前两种职能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构成实现前两种职能的前提条件。

但这些职能在实现中又会经常处于矛盾状态。

财政宏观调控以财政职能作为目标,有时会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削弱政策效果。

调控收入的分配,即通过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均稳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公共财政的框架建设及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支出,一般说来不再投资国有企业或用于生产性建设。

(2)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应从过去直接的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3)对国有资产应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代表分级分类监督、企业自主经营的方法,促使其保值和增值。

(4)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应进一步下放权限,减少事务性管理,规范并充分调动地方的理财积极性。

(5)各级财政都应公开办事规则,规范办事程序,克服随意性,增强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内容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然后结合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了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希望对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共财政,职能一、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公共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公共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一般来讲,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收入都是财政最基本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可以把公共财政职能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1]P.15。

我们知道,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1]P.8,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支出内容的财政分配模式。

其职能的发挥也是通过收(税收等)和支(购买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等)实现的。

二、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的演变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是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到高度分权,再到中央集中与地方适度分权的演变过程。

其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统收统支”阶段(1950~1979年)、“财政包干”阶段(1980~1993年)、“分税制”阶段(1994年至今) [2]P.17。

其中,改革开放前的“统收统支”阶段对应了我国当时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其财政的职能也是包干一切,远远超过了现代公共财政的作用范围,不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是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直接参与了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的过程。

由于财政的公共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政的收入大多都投入了再生产,加上计划经济时代,财政体制在产权边界不清、激励与约束缺乏的统收统支的“大锅饭”形式下运作,财力的可能与需要之间存在的巨大缺口,造成制度性普遍短缺、资源配置低效率,形成长期的财政压力,导致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普遍欠缺。

公共财政相关问题总结

公共财政相关问题总结

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在我国农村哪些属于公共物品?举例说明,公共物品该如何提供。

答: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简言之,排他性是指一件商品我用了别人就不能再用,我吃了一口苹果别人就不可能再吃我吃的这口;竞争性是指我用了一件商品别人就会少用一件,我吃了一个苹果其他人可以吃的苹果就少了一个。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公共物品的特性: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公共物品的这一性质,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

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

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财政职能是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种重要⼿段!为了让⼤家更清楚的了解财政职能⽅⾯的知识!下⾯店铺整理了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供各位阅读! 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 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

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校正,⽽对市场提供不⾜的产品和服务进⾏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 ⼀、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地⽅封锁和地⽅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等⽅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产能⼒,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标。

如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项⽬的资⾦和技术“门槛”⾼,政府就可通过产业政策指导和集中性资⾦⽀持,防⽌规模不经济的产⽣。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利⽤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向,以及补贴等⽅式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三、市场⽆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政府⼀般以税收等形式筹措资⾦,以不损害市场机制和秩序为原则,提供公共商品。

收⼊分配 财政的收⼊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在各种不同的财政⼿段中,实现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段有: ⼀、税收转移⽀付,即对⾼收⼊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家庭给予补助⼆者相结合的⽅法; ⼆、⽤累进所得税的收⼊,为使低收⼊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

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在于多领域中存在失效问题,所以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就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而财政职能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纠正市场失灵,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财政职能是一个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人们对财政职能的认识随历史的进程不断深化,财政职能的范围也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及体制的变革而不断调整的。

一、财政职能的发展由于政治家们决策的需要,从古代开始就推动了对财政事务的研究。

无论是十六世纪的广大学者,还是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乃至后来的官方经济学派和重农主义的“单一税”理论,都把财政问题作为自己学派的重点研究对象。

从英国的配第、洛克、休谟的早期论述,到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基本完成了对这个领域的首次‘现代’陈述。

在财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李嘉图、穆勒、边际主义者、马歇尔、帕累托以及庇古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尤其是凯恩斯《通论》的出版,他不仅成就了宏观经济的基本分析框架和路径,而且进一步提升了财政理论在经济科学中的特殊地位。

在后来的财政理论发展中,则一直集中精力于把公共财政理论作为福利经济学的延伸,中心问题是如何表述存在公共产品的经济体系中资源的最佳或高效率的配置。

由此形成了政府和市场、公共财货均衡、公共政策等一系列需要回规范化和实证化研究的现实问题。

然而在这些所有的问题中,建立在稳定的或者是变革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安排,如何促进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均衡性,始终是现代财政理论没有很好的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多年。

不管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之后的转型时期,财政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财政改革始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性。

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三统一”到80年代初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财政始终是牵动所有经济领域的牛鼻子;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利改税”到90年代的政府预算体制改革和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财政职能始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财政的概述

公共财政的概述

公共财政的概述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

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

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

而公共财政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

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

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揽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2.公平性。

公共财政政策要一视同仁。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体现在财政上就是必须实行一视同仁的财政政策,为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财政条件。

不管其经济成分,不管其性别、种族、职业、出身、信仰、文化程度乃至国籍,只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政府就不能歧视,财政政策上也不应区别对待。

不能针对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个人以及不同的经济成分,制定不同的财税法律和制度。

3.非市场营利性,又称公益性。

公共财政只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追求公益目标,一般不直接从事市场活动和追逐利润。

我国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

我国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

我国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
公共财政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国家财政资源的过程和方法,它的职能是为了实现政府的公共政策目标和公共福利,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包括:
1. 收入管理:公共财政通过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方式管理和调节国家财政收入,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2. 支出管理:公共财政通过进行公共支出预算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共事业的投资和运作,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

3. 资源调配:公共财政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对经济资源进行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4. 债务管理:公共财政可以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国内外债务管理,以支持公共投资和发展需求。

5. 财政监督与评估:公共财政进行财政预算的监督、管理和评估,确保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公共财政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福利,并通过其财政职能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公共财政也具有平衡经济、调控社会和促进公共福利的功能,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工具,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简述财政的各项职能

简述财政的各项职能

简述财政的各项职能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职责和功能。

具体来说,财政的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通过有效调整资源权利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等手段,广泛调节社会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采取切实可行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发展职能。

财政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学 第二章 财政职能

财政学 第二章 财政职能
5.政府补贴。主要是用来矫正正外部性,着眼于边际私 人收益的调整。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财政介入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 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 合理运用财政收支政策,调节市场机制 4. 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
• 收入分配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 个人等多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分割,以及由此形成的收入流量的分 配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四、财政职能的总体考察
矛盾性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的矛盾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侧重于“削高补低”区别对待的再 分配效应,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则侧重于公共性、基础性、 规模性的公共产品供给。
2.资源配置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矛盾
财政资源配置的顺周期需求与财政调节经济稳定与发展 的逆周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否可分割 竞争性 排他性
公共品 不可分割 不具有 不具有
私人品 可分割 具有 具有
• 2.公共产品的分类 • (1)纯公共品与准公共产品 • 按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有无和程度差异,可以划分为
纯公共品
准公共品
公共资源 俱乐部产品 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
• 公共资源:具备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森林、空气、江河湖海等都是公共资源的例子
第二章 公共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第二节 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 一、市场有效性 (一)市场与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 作用,通过价格机制,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上相互发生作用, 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实现了最 优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特征及职能层次

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特征及职能层次
自然 经济 机制 ( 主要 在农 村 ,农 产 品 的广 义商 品率不 超 过 3 %) 7 ,这 只应 被看 作 是 一 段历 史 的小 插
曲。 市场 经济 是不 可逾 越 的 ,在 我 国 ,它 终 将 并 正 在 迅 速 地 摧 毁 并 取 代 自然 经 济 体 制 ;计 划 ( 政 府 )机 制 正在 被 改革 ,把 本 属于 “ 不 见 的手 ”操 作 的领 域还 给 市场 。 我们 远 比过 去更 深 入地 理解 看 并 懂 得尊重 经 济规 律 ,改 革 就是 这样 的 实践 。从经 济 体制 改革 基本 成 功 之 日起 ,政 府 ( 划 )机 制 计 和 市场 机制 将各 就 其位 ,各得 其 所 。
我 国公 共 财 政 的 职 能 特 征及 职 能层 次 *
课 题 组
( 江 财 经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浙 3 0 1) 10 2
摘 要 :本 文从 经 济 史和 对财政 职 能 比较 分 析 的 角度 阐述 了建 立我 国公 共财 政基 本 框
架的 历 史必 然性 ,以及 我 国公 共财政 职 能的特 殊 内涵 。 阐释 了作 者 首 次提 出的 市场 配置 力
概 念 及 其 对 我 国公 共 财 政 职 能 的 决 定 性 影 响 。 最 后 对 我 国公 共 财 政 职 能 作 了 层 次 划 分 并 简 要 分析 了这种 划 分的 客观 依据 。
关 键 词 : 市 场 配 置 力 ; 公 共 财 政 ; 公 共 财 政 职 能 ;公 共 财 政 职 能 层 次
制度 的 推动 。但 市 场经 济 是 自然 经 济 的 对 立 面 ,市场 经 济从 自然 经 济 中孕 育 、产 生 并 取 代 自然 经
济 。作 为一 种 主体 性 资源 配置 方 式 ,它 是 经济 史 的产物 ,不可 能逆 转 而重 新 为 自然 经 济取 代 。可 以 说 ,这 正是 我 国市 场取 向的改 革不 可 能 逆转 的客 观依 据 所在 。人 类 的经 济 史告 诉 我 们 ,经 济社 会运 行 总存 在互 相分 工 和互 补 的两 大机 制 ,要 么 是 自然经 济 机制 同公共 配置 机 制 ( 在进 入 阶级 社 会 以 这 后 便 理所 当然地 成 为政 府机 制 ) ,要 么是 市场 机 制 与公 共 配 置 机 制 。我 国改革 开 放前 实 行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政 府机 制几 乎 主 宰所 有现 代 产业 部 门 ,但 同时 还存 在 被计 划 经济 机 制压 抑 着却 总 压不 跨 的市 场 机 制 ;在我 国这 样 一个 市场经 济 不发 达 、历 史 悠久 的东 方 大 国 ,还 存 在着 尚未 被市 场经 济 取代 的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
又是转变财政职能的 内在需要 ,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财政 改革与发展 的 目标取 向。
[ 关键词 ] 公共财政 、 公平、 率、 效 公共财政 管理 【 中图分 类号 ]9 【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5 39 (06 1 一 18 0 1o — 42 20 )1 o5 — 2 作者简介 : 丁斐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1 期 1 总第 18期 5
兰 州 学 刊
m l U x ek r zO u aI l
N .1 2O o 1 0 6 Ge e a. o 1 8 n r1 N . 5

管理学研究 ・
我 国公共财政管理探析
论哪一种项目 公共支出, 的 都必须依据既有的 制度安排, 不允许 有不受 监督、 游离于公共预算之外的 公共收 从这一点上看, 支,
由国 家职能和政府事权所决定的财政行为和财政活动也就具有
了法治性。
综上所述,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 通过政府的收支活 动, 一部分社会资 用于 集中 源, 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的经济活动, 具有公共性、 调控性、 非营利性和法治性等特征。 但是公 共财政并没有一种固 定的模式, 它是由 市场经济的类型、 所处历 史文化背 景以 济发展阶 及经 段决定的。中国的市场经济 并非西方国家那 样是 逐步 发展起来的, 而是脱胎于 计划经济, 需
丁 斐
( 中国人 民大学 商学院 , 北京 10பைடு நூலகம்7 ) 0 82
[ 摘耍]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 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 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 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 济活动 。它具有公共性、 调控性 、 非盈利性及 法治性等特征。建立健全公共 财政框 架, 既是建 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客观要 求,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义务教育真正免费了
自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

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

这样一来,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由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的现象终于解决了,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国家买单。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义务教育实现了国家买单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导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远行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机会公平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公平都有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人平等的起点,更是现代化社会公平基本人权的体现。

教育公平还是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最终手段。

没有教育公平,公民就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社会就无法创造出强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和谐社会也将推动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保障。

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的作为,教育公平理当是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最终目标。

过去由于我们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的不均衡性。

由于我们教育的供给与需求长时间存在严重的缺口。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公共财政为更有效更均衡的配置资源,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免费。

公共财政职能及其之间的矛盾和在其影响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财政职能及其之间的矛盾和在其影响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财政职能及其之间的矛盾和在其影响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中文摘要: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与政府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进行公共财政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已势在必行,是促进经济和谐、快速发展的需要。

:财政职能矛盾协调配合政府职能转变一、财政三大职能简述按照现代西方财政学,市场化国家的财政职能一般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

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

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

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尽管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活动主要是由市场来完成的,但财政作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主要手段,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以及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可以引导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向。

如对某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在市场机制难以引导资金投入时,财政可通过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与特征众所周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以亚当·斯密创立的公共财政理论为代表。

亚当·斯密虽然没有给公共财政下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公债,与现代公共财政的内容基本一致。

但就公共财政的范围或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限于“夜警国家”较窄的活动领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

1892年英国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他认为“财政是关于公共权力机关的收入和支出并使其相适应的事务”。

其基本主张仍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产生至今。

公共财政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的维持费用”,而是扩大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以及扩大到直接介入市场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

例如: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财政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不仅包括其理财活动,而且包括其与资源利用水平、配置以及在消费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全部关系”。

可见,公共财政的定义及其范围是随着市场化国家政府职能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公共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它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共性。

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是由“公共产品”理论决定的。

其本质特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能干的,政府就不应去干;而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应当去干。

这对于市场经济下财政来说,也是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具体来看,什么是市场不能干的呢?就是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即“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类政府活动领域是难以通过市场提供的。

反过来,由于政府活动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的,因而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只能由政府来解决。

政府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直接弥补着“市场失灵”领域。

在现实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需要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进行弥补。

因此,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就是“市场能干的,政府和财政就不要去干;市场不能干的,但市场又需要弥补的,政府和财政就应当去干”。

实际上这也是区分政府公共财政活动与私人活动范围的基本准则。

2.非盈利性。

盈利性是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唯一动力,但作为政府及其公共财政,就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追逐盈利,而只能以社会利益作为活动目的,只能从事非盈利活动,这就使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特征。

尽管企业和个人活动于市场有效领域内,而政府活动于市场失效领域内,这是划分两者活动范围的基本准则。

然而,现实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介入和承担的。

为此,非赢利性就提供了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两者在共同活动中的各自参与程度。

当某些行业的活动为社会公众所需要,并且可以有一定的市场收入,但又达不到市场平均赢利水平之时,政府和企业是可以共同承担这类活动的。

这就是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的投资或补贴等,使得投入到该行业的企业具有获得平均利润率的能力,从而政府通过自身的无偿投入,支持了该行业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的利益服务;与此同时,企业由于可以获得平均利润率,而承担起了部分的乃至主要的投资任务,从而大大减轻了财政的支出负担。

这样,财政的非赢利性活动,就直接与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相联系了。

3.调控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我们知道,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等。

政府各项调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手段的支持。

这些手段包括税收、规费、支出、预算、补贴、国债、赤字等。

对财政政策的调控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

首先,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分配性、调节性、再分配性财政政策。

分配性财政政策涉及到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部分个人、团体、企业和社区。

如农产品价格补贴,只对生产特定农产品的农民进行补贴。

调节性财政政策则与限制和规定某些个人、企业或团体的行为有关,如税收的奖限政策就是为了鼓励或限制那些受调节者的某些经济行为,实现政府某一经济目标。

再分配政策指政府在社会各阶层中针对财富、收入、财产等所进行的转移性分配。

政府从公平和效率权衡的角度,采用累进个人所得税、转移性支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其次,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为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

通常政府借助税收和支出的自动稳定性,达到调节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目的。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变动情况,通过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进行的、使社会供需总量达到短期平衡的财政操作。

再次,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通过减税、增支或财政赤字和扩大国债发行来增加刺激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供需总量的平衡。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通过增税、减支或财政盈余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扩张,也不收缩。

通过上述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财政政策调节,达到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社会供需总量的平衡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调控性”。

4.法治性。

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

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财政的法治化,意味着社会公众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和相应的法律程序,决定、约束、规范和监督政府的财政行为,从而使得财政体现出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建立在法规规范化基础上的财政。

如税收是依据税法征收的,没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和授权,有关税法和税收条例是无法确立的。

如政府预算也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和批准,否则政府是一分一毫也无权随意使用的。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按照现代西方财政学,市场化国家的财政职能一般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中国正处于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中,确立我国的财政职能,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的有益成份,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考虑。

具体分析,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

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

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尽管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活动主要是由市场来完成的,但财政作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主要手段,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以及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可以引导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向。

如对某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在市场机制难以引导资金投入时,财政可通过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原则上讲,属于市场分配的企业职工工资、利润、租金和股息收入等,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财政分配的范围是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

二是规范工资制度。

主要是由财政供给的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货币化,取消变相的实物工资等等。

三是加强税收调节。

比如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差距之内,实现社会基本公正;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不同企业的利润水平;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配等等。

四是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调控经济职能。

财政的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财政调控经济职能的实施方式有四种:一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当经济下滑的时候,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这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同时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缓解失业现象;当经济膨胀的时候,社会总需求过度,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同时增加税收,以便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二是通过发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稳定经济活动。

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税收在经济萧条时趋于下降,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在通货膨胀时期趋于上升,从而有利于经济的降温,这是保证经济健康运行、减轻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业救济金制度也有这样的功能。

三是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等,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态保护以及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监督管理职能。

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的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