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测定(烘干法)1、称样品(>1mm风干土)10克左右,置于已知重量的称皿中;2、放入烘箱,在105-110℃(温度过高,有机质易碳化散逸)温度下烘至恒重(约8 小时);3、取出放干燥器(干燥器中的干燥剂氯化钙或变色硅酸要常更换)中冷却约20 分钟,立即称重;4、同上2、3重复烘三小时,取出放干燥器中,冷却,立即再称重(二次重复之差,不大于 3 毫克);5、结果计算:(1)以风干土为基数的水分百分数(通常用于化学分析计算)WCF%=(W2-W3)/(W2-W1)×100(2)以烘干土为基数的水分百分数WCH%=(W2-W3)/(W3-W1)×100式中:W-含水率(%);W1-称皿重(克)W2-称皿+风干土重(克);W3-称皿+烘干土重(克)容重一般用常用的是环刀法,计算的公式是d=g•100/[V•(100+W)] 式中:d—土壤容重(g/cm3) g—环刀内湿土重(g) V—环刀容积(cm3) W—样品含水量(%) 可以直接用容重(d)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土壤总孔度(Pt%)。
Pt%=93.947-32.995d 含水量用105±2℃的烘箱烘干土壤,测量烘干前后的重量变化,减少的质量就是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water content of soil)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
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是农业生产中一重要参数,其主要方法有称重法,张力计法,电阻法,中子法,r-射线法,驻波比法,时域反射击法及光学法等。
土壤中水分含量称之为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是由土壤三相体(固相骨架、水或水溶液、空气)中水分所占的相对比例表示的,通常采用重量含水率(θg)和体积含水率(θv)两种表示方法。
重量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的重量与相应固相物质重量的比值,体积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占有的体积和土壤总体积的比值。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种方法:
1. 烘干法:又称重量测定法,即取土样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
这是一种快速测定法,如红外法、酒精燃烧法和烤炉法。
2. 中子仪法:将中子源埋入待测土壤中,中子源不断发射快中子,快中子进入土壤介质与各种原子离子相碰撞,快中子损失能量,从而使其慢化。
3. γ射线法:与中子仪类似,γ射线透射法利用放射源137Cs放射出γ线,用探头接收γ射线透过土体后的能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换算得到。
4. 土壤水分传感器法:目前采用的传感器多种多样,有陶瓷水分传感器,电解质水分传感器、高分子传感器、压阻水分传感器、光敏水分传感器、微波法水分传感器、电容式水分传感器等等。
5. 时域反射法:即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法,它是依据电磁波在土壤介质中传播时,其传导常数如速度的衰减取决于土壤的性质,特别是取决于土壤中含水量和电导率。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壤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壤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篇⼀:⼟壤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壤含⽔量的测定(烘⼲法与酒精燃烧法)⼀、⽬的意义进⾏⼟壤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的:⼀是为了解⽥间⼟壤的实际含⽔情况,以便及时进⾏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肥条件。
⼆是风⼲⼟样⽔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壤含⽔量的测定⽅法很多,如烘⼲法、酒精燃烧法和中⼦测量法等,其中烘⼲法是⽬前国际上⼟壤⽔分测定的标准⽅法,虽然需要采集⼟样,并且⼲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较准确,且便于⼤批测定,故为常⽤的⽅法。
⼆、⼟壤⾃然含⽔量的测定⼟壤⾃然含⽔量是指⽥间⼟壤中实际的含⽔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个常数。
⼟壤⾃然含⽔量测定的⽅法,介绍烘⼲法和酒精燃烧法。
(⼀)烘⼲法1.⽅法原理将⼟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恒重,求出⼟壤失⽔重量占烘⼲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粒表⾯从空⽓中吸取活动⼒强的⽔汽分⼦⽽成的⼀种⽔分)在内的所有⽔分烘掉,⽽⼀般⼟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间取有代表性的⼟样(0~20cm)20g 左右,迅速装⼊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的铝盒(盖⼦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平放在盒下),放⼈105℃±2℃的恒温箱中烘6~8⼩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50℃左右时,盖好盖⼦,置铝盒于⼲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室温,称重(C ),如⽆⼲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盘中,待⾄不烫⼿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时,冷却后称重,⼀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C )。
3.结果计算⼟壤含⽔量(%)=100ACC B ?--式中:A —铝盒重(g ) B —铝盒加湿⼟重(g ) C —铝盒加烘⼲⼟重(g )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烘干法(失重法):这是一种标准方法,用来测定土壤质量含水量。
通常将从野外取来的原状土柱中称出已知重量的潮湿土壤样品,放在温度105℃的烘箱中烘干后再称重。
加热而失去的水分代表潮湿样品中的土壤水分。
2. 电阻法: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质(如石膏、尼龙、玻璃纤维等)的电阻和它们的含水量有关系这一事实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当这些嵌有电极的块状组件放置在潮湿的土壤中时,它们吸收土壤水分一直达到平衡状态。
块状组件的电阻由它们的含水量决定,并依次由附近土壤水分张力或吸力所决定。
电阻读数和土壤水分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标定方法(calibration)来确定。
这些块状组件在一段时间内用来测定田间选定位置的含水量。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称重法、张力计法、中子法、r-射线法、驻波比法、时域反射法、高频振荡法(FDR)及光学法等也可以用来测定土壤含水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土壤水分的书籍或者咨询农业专家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汇总

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哪些土壤水分是指由地面向下至地下水面(浅水面)以上的土壤层中的水分,它能够供给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种植中,对土壤水分进行有效的监测,有利于及时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加强土壤环境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用于监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烘干法:又称重量测定法,即取土样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
此时土壤水分中自由态水以蒸汽形式全部散失掉,再称重量从而获得土壤水分含量。
烘干法还有红外法、酒精燃烧法和烤炉法等一些快速测定法。
(2)中子仪法:将中子源埋入待测土壤中,中子源不断发射快中子,快中子进入土壤介质与各种原子离子相碰撞,快中子损失能量,从而使其慢化。
当快中子与氢原子碰撞时,损失能量最大,更易于慢化,土壤中水分含量越高,氢原子就越多,从而慢中子云密度就越大。
中子仪测定水分就是通过测定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γ射线法:与中子仪类似,γ射线透射法利用放射源137Cs放射出γ线,用探头接收γ射线透过土体后的能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换算得到。
(4)土壤水分传感器法:目前采用的传感器多种多样,有陶瓷水分传感器,电解质水分传感器、高分子传感器、压阻水分传感器、光敏水分传感器、微波法水分传感器、电容式水分传感器等等。
(5)时域反射法:即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法,它是依据电磁波在土壤介质中传播时,其传导常数如速度的衰减取决于土壤的性质,特别是取决于土壤中含水量和电导率。
(6)频域反射法:即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法,该系统是通过测量电解质常量的变化量测量土壤的水分体积含量,这些变化转变为与土壤湿度成比例的毫伏信号。
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

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 1 )称重法(Gravimetric)也称烘干法,这是唯一可以直接测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方法。
用土钻采取土样,用0.1g 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的重量,记作土样的湿重 M,在 105℃的烘箱内将土样烘 6~8 小时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记作土样的干重 Ms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 2 )张力计法(Tensiometer)也称负压计法,它测量的是土壤水吸力测量原理如下:当陶土头插入被测土壤后,管内自由水通过多孔陶土壁与土壤水接触,经过交换后达到水势平衡,此时,从张力计读到的数值就是土壤水(陶土头处)的吸力值,也即为忽略重力势后的基质势的值,然后根据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之间的关系(土壤水特征曲线)就可以确定出土壤的含水率( 3 ) 电阻法(Electricalresistance)多孔介质的导电能力是同它的含水量以及介电常数有关的,如果忽略含盐的影响,水分含量和其电阻间是有确定关系的电阻法是将两个电极埋入土壤中,然后测出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电极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有可能比土壤的电阻大得多。
因此采用将电极嵌入多孔渗水介质(石膏、尼龙、玻璃纤维等)中形成电阻块以解决这个问题( 4 ) 中子法(Neutronscattering)中子法就是用中子仪测定土壤含水率中子仪的组成主要包括:一个快中子源,一个慢中子检测器,监测土壤散射的慢中子通量的计数器及屏蔽匣,测试用硬管等。
快中子源在土壤中不断地放射出穿透力很强的快中子,当它和氢原子核碰撞时,损失能量最大,转化为慢中子(热中子),热中子在介质中扩散的同时被介质吸收,所以在探头周围,很快的形成了持常密度的慢中子云( 5 ) r-射线法(Gamma-rayattenuation)γ-射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同位素(现常用的是137Cs,241Am)发射的γ-射线法穿透土壤时,其衰减度随土壤湿容重的增大而提高。
(完整版)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以便及时进行灌溉、保墒或排水,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或联系苗情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为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前一种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量测定,目前测定的方法很多,所用仪器也不同,在土壤物理分析中有详细介绍,这里指的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
风干土中水分含量受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影响。
它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包括水分。
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
分析时一般都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下面引用国家标准《土壤水分测定法》。
2.3.1适用范围本标准用于测定除石膏性土壤和有机土(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以外的各类土壤的水分含量。
2.3.2方法原理土壤样品在105±2℃烘至恒重时的失重,即为土壤样品所含水分的质量。
2.3.3仪器设备①土钻;②土壤筛:孔径1mm;③铝盒:小型直径约40mm,高约20mm;大型直径约55mm,高约28mm;④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g和0.01g;⑤小型电热恒温烘箱;⑥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2.3.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2.3.4.1风干土样选取有代表性的风干土壤样品,压碎,通过1mm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2.3.4.2新鲜土样在田间用土钻取有代表性的新鲜土样,刮去土钻中的上部浮土,将土钻中部所需深度处的土壤约20g,捏碎后迅速装入已知准确质量的大型铝盒内,盖紧,装入木箱或其他容器,带回室内,将铝盒外表擦拭干净,立即称重,尽早测定水分。
2.3.5测定步骤2.3.5.1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将铝盒在105℃恒温箱中烘烤约2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准确到至0.001g。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一、目的意义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
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土壤含水量(%)=100A C C B ⨯--式中:A — 铝盒重(g )B — 铝盒加湿土重(g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
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以便及时进行灌溉、保墒或排水,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或联系苗情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为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前一种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量测定,目前测定的方法很多,所用仪器也不同,在土壤物理分析中有详细介绍,这里指的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
风干土中水分含量受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影响。
它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包括水分。
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
分析时一般都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下面引用国家标准《土壤水分测定法》。
2.3.1适用范围
本标准用于测定除石膏性土壤和有机土(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以外的各类土壤的水分含量。
2.3.2方法原理
土壤样品在105±2℃烘至恒重时的失重,即为土壤样品所含水分的质量。
2.3.3仪器设备
①土钻;②土壤筛:
xx1mm;③铝盒:
小型直径约40mm,高约20mm;大型直径约55mm,高约28mm;④分析天平:
感量为
0.001g和
0.01g;⑤小型电热恒温烘箱;⑥干燥器:
xx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2.3.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2.3.
4.1风干土样选取有代表性的风干土壤样品,压碎,通过1mm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2.3.
4.2新鲜土样在田间用土钻取有代表性的新鲜土样,刮去土钻中的上部浮土,将土钻中部所需深度处的土壤约20g,捏碎后迅速装入已知准确质量的大型铝盒内,盖紧,装入木箱或其他容器,带回室内,将铝盒外表擦拭干净,立即称重,尽早测定水分。
2.3.5测定步骤
2.3.
5.1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将铝盒在105℃恒温箱中烘烤约2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准确到至
0.001g。
用角勺将风干土样拌匀,舀取约5g,均匀地平铺在铝盒中,盖好,称重,准确至
0.001g。
将铝盒盖揭开,放在盒底下,置于已预热至105±2℃的烘箱中烘烤6h。
取出,盖好,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需20min),立即称重。
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应做两份平行测定。
5.2新鲜土样水分的测定将盛有新鲜土样的大型铝盒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准确至
0.01g。
揭开盒盖,放在盒底下,置于已预热至105±2℃的烘箱中烘烤
12h。
取出,盖好,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需30min),立即称重。
新鲜土样水分的测定应做三份平行测定。
*注:
烘烤规定时间后1次称重,即达“恒重”。
2.3.6结果的计算
2.3.
6.1计算公式:
水分(分析基),%=
水分(干基),%=m1-m2
100
m1-m0
m1-m2
100
m1-m0
式中:m0——烘干空铝盒质量(g);m1——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g);m2——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g)。
2.3.
6.2平行测定的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后一位。
6.3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差,水分小于5%的风干土样不得超过
0.2%,水分为5%~25%的潮湿土样不得超过
0.3%,水分大于15%的大粒(粒径约10mm)粘重潮湿土样不得超过
0.7%(相当于相对相差不大于5%)。
2.3.
6.4在粘粒或有机质多的土壤中,烘箱中的水分散失量随烘箱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烘箱温度必须保持在100℃~110℃范围内。
烘干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采样会干扰田间土壤水的连续性,甚至会切断作物的某些根并影响土壤水的运动。
烘干法的另一个缺点是代表性差。
田间取样的变异系数为10%或更大,造成这么大的变异,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在田间分布的不均匀所造成的,影响土壤水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的因素有土壤质地、结构、以及不同作物根系的吸水作用和根冠对降雨的截留等。
尽管如此,烘干法还是被看成测定土壤水含量的标准方法,避免取样误差和少受采样的变异影响的最好方法是按土壤基质特征如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分层取样,而不是按固定间隔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