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份和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100Wf d -f ⨯鲜重干重鲜重W W %100d d -f ⨯W W W 干重干重鲜重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了解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区别3.掌握植物组织鲜重干重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气孔状况,光合功能及作物产量。
在环境胁迫情况下,植物组织的含水量也是反映植物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所以,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来表示。
其中相对含水量可作为比较植物保水能力及推算需水程度的指标。
分别测量植物组织的鲜重Wf ,干重Wd ,饱和鲜重Wt ,依据以下公式可以分别算出植物组织的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以及相对含水量。
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100Wf -Wt d-f ⨯鲜重饱和鲜重干重鲜重W W【实验材料】 蜀葵花瓣 【实验步骤】1.将新采的蜀葵花瓣,称取6 份 0.5 g (Wf ) ,迅速剪成小块。
2.3份分别于120℃烘箱中烘考1~1.5 h ,然后称此时的干重(Wd )。
3.3份分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70 min ,当达到恒重时称此时的重量(Wt )利用所得到的数据:Wf ,Wd ,Wt 分别计算出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注意事项:1.测量干重时,先测出称量瓶的重量W ,在测出称量瓶与花瓣重量的总和Wf 与Wd 。
放入瓶中以后,花瓣不再取出。
烘烤一个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量,再放入烘箱中烘烤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重量恒重。
2.放入蒸馏水浸泡的花瓣,可以用吸水纸将其覆盖在水中。
另取两片花瓣同样的方式浸泡在水中。
70min 后称量两片对照物花瓣,其恒重可作为实验材料也恒重的标志。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定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植物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强度、水分状况、营养状况等,从而为植物生长调控、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光合作用测定、水分状况测定和营养状况测定三个方面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进行详细介绍。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植物蓄积养分和能量的主要途径。
常用的光合作用测定指标有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光抑制。
净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净光合产物的量,可以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气释放量来计算。
光饱和点是指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来得出。
光补偿点是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来确定。
光抑制是指过高或过低的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测定光强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来评价。
水分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状况测定指标有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对含水量是指植物组织中的相对含水量与干重的比值,可以通过称量植物组织的湿重和干重来计算。
蒸腾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水分蒸腾的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量和叶面积来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单位干物质产量所需要的水分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干物质产量和水分消耗量来计算。
营养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的基础。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指标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
叶绿素含量是评价植物叶绿素合成和叶绿素降解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评价光能利用效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仪来测定。
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中不同营养元素含量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土壤饱和含水量 标准

土壤饱和含水量介绍土壤饱和含水量是指土壤中完全饱和状态下所含的水分量。
它是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不同土壤类型的饱和含水量会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透过性。
因此,了解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农田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方法土壤饱和含水量可以通过多种测量方法来获得,常用的方法包括盆栽法、剖面采样法和土壤特性曲线法。
盆栽法盆栽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的植物。
它的原理是将一定重量的土壤填充到盆中,在输入一定量的水后,待土壤完全饱和后,再称量盆中的土壤与水的总重量。
剖面采样法剖面采样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测量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土壤剖面中设置不同深度的采样点,在采样点取得土壤样品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加热或离心处理,以获取土壤样品中的水分。
土壤特性曲线法土壤特性曲线法基于土壤孔隙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通过测量土壤样品在不同土壤水势下的含水量,得到土壤特性曲线。
进而可以推算出土壤的饱和含水量。
影响因素土壤饱和含水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排水条件等。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饱和含水量存在差异。
例如,沙质土壤的饱和含水量较低,而粘土质地的土壤则具有较高的饱和含水量。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饱和含水量的影响是由其颗粒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细砂和粉砂等颗粒较小、组织较松散的土壤具有较高的饱和含水量,而含有较多粘粒和碎屑的土壤则具有较低的饱和含水量。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所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液体滞留能力。
土壤孔隙度越大,饱和含水量就越高。
排水条件排水条件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较大。
排水条件好的土壤,饱和含水量相对较低,水分容易排出土壤;而排水条件差的土壤,饱和含水量相对较高,土壤容易积水。
在农田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土壤饱和含水量是农田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管理有重要影响。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土壤的含水率,从而了解土壤的水分含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土壤的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的计算公式为:含水率(%)=(土壤湿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记录其湿重;2. 将土壤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质量不再变化,记录土壤的干重;3.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四、实验数据。
1. 土壤样品质量,100g。
2. 土壤湿重,150g。
3. 土壤干重,120g。
五、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土壤的含水率为:(150g-120g)/120g×100% = 25%。
六、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土壤的含水率为25%。
这表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水分对土壤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的含水率会影响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保水性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肥性和保水性。
因此,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率,是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实验方法,并对土壤的含水率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壤的含水率,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八、参考文献。
1. 《土壤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土壤学导论》,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就是本次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水分等测定

植物水分、干物质和粗灰分的测定植物水分、干物质和粗灰分的测定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植物体由水和干物质两部分组成。
含水量多少是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和成熟度的一个指标,含水量过高,植株易徒长倒伏;而过低又易调萎。
植物需要有适宜的含水量才能生长健壮。
在研究土壤、施肥、栽培和气候等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和光合利用率等问题时,一般要测定植株的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状况。
新鲜植物体一般含水量为70~95%,叶片含水量较高,又以幼叶为最高;茎秆含水量较少,种子含水量更少,一般为5~15%。
新鲜植物体除去水分的剩余部分即为于物质,它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两部分。
其中有机质占植物干物质的90~95%,矿物质为5~10%。
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在植物成分分析中,都是以全干样品为基础来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因为新鲜样品的含水量变化很大,风干样品的含水量也会受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只有用全干样作计算(干基),各成分含量的数值才比较稳定。
水分的测定方法测定植物水分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植物样品成分的性质、对分析精度的要求和实验室设备条件等情况适当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常压恒温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蒸馏法,其中用得最多的常压恒温干燥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不含易热解和易挥发成分的样品,被认为是测定水分的标准方法;但对于幼嫩植物组织和含糖、干性油或挥发性油的样品则不适用。
减压干燥法,运用于含易热解成分的样品;但含有挥发性油的样品也不适用,蒸馏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油和干性油的样品,更适用于含水较多的样品,如水果和蔬菜等。
其他如红外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微波衰减法、中子法、卡尔·费休法等都要有特定仪器设备,不易推广使用。
常压恒温干燥法方法原理将植物样品置于100~105°C烘箱中烘干,由样品的烘干失重(即为水分重)计算水分的含量。
此法适用于不含有易热解和易挥发成分的植物样品。
植物样品在高温烘干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易焦化、分解和挥发的成分损失而使水分测定产生正误差;也有可能因水分未完全驱除(或在冷却、称量时吸湿)或有部分油脂等被氧化增重而产生负误差。
植物的生理生化研究实验

准备实验材料,设置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 植物的生长情况。
数据分析
对比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植物生长数据,分析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及机制。
05
植物矿质营养与代谢实验
测定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矿质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 择性好、精密度高等优点。
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可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例如,通过了解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 适应机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的制定;同时,对于植物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也 可为植物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深入研究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功能
质壁分离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形 态,了解细胞壁的弹性和原生质体的 收缩情况。
分析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长距离运输
通过测定植物不同部位的水势和含水量,分析水分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途 径和机制。
短距离运输
利用显微技术观察植物细胞间的水分移动,了解水分在细胞间的短距离运输方 式和过程。
信号传导机制探讨
深入研究激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导过程,揭示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 育的分子机制。
03
激素互作分析
研究不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协同或
拮抗作用。
07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生理生 化指标等,并进行分类整理。
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
研究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前言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分八个章节,包括: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操作、维护与田间标定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既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设备生产、安装、维护、标校等提出具体要求,又规范台站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仪器在标校过程中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取土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安装在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顺利投入业务化运行,为农业气象干旱监测服务,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频域反射法(FDR:Frequancy Domain Reflection)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参与了编写工作。
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第2章观测的一般要求 (1)2.1 观测场地 (1)2.1.1观测地段 (1)2.1.2选址 (1)2.1.3场地建设 (2)2.1.4仪器布设 (2)2.1.5地段描述与记载 (2)2.1.6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测定 (3)2.2 时制、日界和对时 (3)2.3 计算项目 (3)2.4 仪器性能要求 (3)2.4.1总体要求 (3)2.4.2传感器性能要求 (3)第3章观测仪器 (4)3.1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3.1.1系统结构 (4)3.1.2工作原理 (4)3.2硬件 (4)3.2.1传感器 (4)3.2.2数据采集器 (5)3.2.3系统电源 (5)3.2.4通信接口与通讯模块 (6)3.2.5微机 (6)3.3软件 (6)3.3.1采集软件 (6)3.3.2业务软件 (6)3.4主要功能 (6)3.4.1初始化功能 (6)3.4.2数据采集功能 (6)3.4.3数据处理功能 (6)3.4.4数据存储功能 (7)3.4.5数据传输功能 (7)3.4.6系统管理功能 (7)3.5采样和算法 (7)3.5.1采样 (7)3.5.2算法 (7)第4章仪器安装与维护 (9)4.1基本要求 (9)4.2传感器的安装 (9)4.2.1探针式传感器 (9)4.2.2插管式传感器 (10)4.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12)4.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等的安装 (12)4.5防雷要求 (12)4.6软件安装 (13)第5章传感器标定 (13)5.1传感器标定 (13)5.1.1实验室标定 (13)5.1.2田间标定 (13)5.2业务化检验标准 (14)第6章日常工作、维护与仪器检定 (14)6.1日常工作 (15)6.2维护 (15)6.3值班日志填写 (15)6.4仪器检定 (15)第7章组网传输 (16)7.1组网方式 (16)7.2数据上传原则 (16)7.3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17)第8章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 (17)8.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17)8.2 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记录处理和编制 (17)8.2.1 土壤水分月记录的处理 (17)8.2.2 缺测处理 (17)8.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格式(纸质) (18)8.3.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18)8.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式样 (19)附录1 人工对比观测记录簿格式 (29)附录2 值班日志格式 (30)附录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33)附录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37)第1章总则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

其中:
ψw 为组织的水势,MPa;
R 为气体常数=0.0083L·MPa /mol.K T 为绝对温度,K, 即 273℃+t℃ I 为解离系数,NaCl 的 i 值是 1.8 C 为等渗溶液的摩尔浓度。
所以,ψw = -RTiC=-0.0083*(273+16)*1.8*0.3=-1.295MPa≈-1.3MPa
五、实验结果:
1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下沉。 现象:出现蓝色线条。 2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下沉。 现象:蓝色液滴下沉速度较 1 号慢。 3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基本静止。现象:基本不动,有下降趋势。 4 号小瓶中,蓝色液滴向上升。 现象:向上浮动,速率较 3 快,较 2 慢。 综上,取试验溶液的浓度=3 号对照溶液浓度。
题目:实验一 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 实验二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实验一 植物组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植物组织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方法。 2、学会电子天平和阿贝氏折射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 W:蔗糖溶液重量 C1:处理前蔗糖溶液浓度(%) C2:处理后蔗糖溶液浓度(%) Wy:植物组织鲜重
4、3,4 号瓶各加入蔗糖溶液 5mL,盖上瓶盖,称重,放在实验台上进行水分交换约 2~3 小时,
其间不时摇动,用阿贝氏折射仪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蔗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
5、将阿贝氏折射仪的进样旋钮打开,用吸管吸取待测蔗糖溶液 1~2 滴,加入到射仪进样棱镜 的磨沙表面上,将棱镜关闭,调节色散旋钮至色散消失,调节读数旋钮,将黑白分界线调 到望远镜筒的十字交叉点上,然后在读数镜筒中读出蔗糖的重量百分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植物中含水量与地域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如对生长情况差异不大的池杉的数据分析中看出二组的组织和土壤含水量均大于一组,但是一组所在地离湖的距离比二组的要少,最终造成了结果的差异。
4.含水量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一般来说蒸腾作用越强的植物其含水量也应该比蒸腾作用弱的植物要高,如池杉的组织含水量比高山榕的要高一些,而高山榕的叶子要比池杉的要大,蒸腾作用越强一些。
土壤水份和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植物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来学习和使用烘干法水分测定仪,掌握实验和实习的技巧,了解一定的实习的规则!
通过对实习数据的比较,以及结合自身的知识来分析土壤和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关系,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中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合生态学的知识来分析土壤和植物含水量受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5.由于本组实验的数据和采样的样本较少,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具体的因素对植物含水量的影响,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池杉一组57.5%的组织含水量与一组高山榕56%的含水量差异不大。
6.将采集的样本放入袋中本身也会导致一定的水分蒸发,而且所选取的样本没有严格的统一变量,如相同重量的土壤或则是叶子的面积大小相同等。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果:
图表分析
组织中含水量百分比
土壤中含水量百分比
一组
二组
一组
二组
高山榕
56%
53.5%
17.8%
11.9%
池杉
57.5%
61.5%
8.8%
11.5%
七.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
1.从表中的数据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是与其土壤含水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并且是成正比的关系。如高山榕中一组组织含水量56%大于二组53.5%,其土壤一组17.8%也大于二组11.9%。
水分量允许误差:±0.2%(样品≥2克)
水分含量测定可读性:0.01%
测量水分范围:0~100%
加热源:卤素灯(环型400W)
温控精度:±1℃
加热温度设定:室温~160℃(以1℃调整)
时间设定:0~180min(以1min调整)
测量方法:手动、自动
操作温度范围:10~30℃
电源及功耗:AC220V±22V 50Hz 420W
实验的步骤:
首先进行样本的采样,在学校的马路边分别进行不同生长情况高山榕叶子的取样,然后再树下进行土壤的取样。在昭阳湖旁不同地方生长情况相同的池杉的叶子和土壤的进行取样。
将取来的样品装入袋中,并做好标签。
预热烘干法测定仪后,将取来的样品放入烘干仪中保持5-8分钟,待屏幕中的数值稳定后进行数据的记录。
秤盘尺寸:¢100mm
外壳尺寸:360mm×250mm×270mm
净重:7kg
实验用剪刀、小袋子
实验原理:
首先对同一环境下的不同生长情况的高山榕进行水分的测定,记录数据并比较,然后对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株池杉进行水分的测定,在数据中得出结论。用烘干法测定仪进行含水量的测定,使用小塑料袋来装实验品以防止植物叶子和土壤水分的蒸发。
实验的主要内容:
记录实验地的周围环境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如温度,风向,湿度。
测量土壤和植物组织含水量值,在不同的环境下测量对比,同一环境下不同物种的值。
记录实验测量的数据值,分析得出结论。
实习的主要工具:
1.烘干法水分测定仪(LSH-100A型):
最大秤量:100g
实际标尺分度值:1mg
准确度级别: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