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导学案 新人教版

22.《隆中对》导学案导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long3)倾颓(tui2)猖蹶(chang1jue2)存恤(xu4)夷越(yi2)胄(Zhou4)殆(dai4)沔(mian3)诣(yi4)2、文学常识。

(1)《三国志》及陈寿简介《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

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对”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X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

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2)背景介绍公元207 年,X备屡败,只好投靠X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

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被X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

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X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X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X备,X备很器重他,徐庶对X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X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X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X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X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老师课程教学的整体设想。

制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同学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篇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篇2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了解本文陈寿和《三国志》。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4、引导同学熟悉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理想、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育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过程与方法:1、指导同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文的解释,借助有关的工具书通读课文。

2、进行朗读教学,重点讲解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自尊自重、谨慎持重和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学习他们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2、体会课文重的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难点:1、理解本文是怎样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

2、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千多年来,诸葛亮的故事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充分展现了一代名相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 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 民起义一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 的大小武装力量,为 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 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 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 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 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 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 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 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他思贤若渴, “三 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 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 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三、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语音,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 沛。 2.请学生翻译第 1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 [好]喜欢。[每]常常。 [时]当时。[莫之许 ]就是“莫许之”。许,承认。 [友善]友好。 [信然]确实这样。 3.请学生翻译第 2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 [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4.请学生翻译第 3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 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人 [信]通“伸”,伸张。 [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已]停止,罢休。 [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5.请学生翻译第 4 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临…,抑亦]不仅……而且 【谋】筹划(得当) [挟]挟持,控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 军阀。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23《隆中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导入:《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提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教师参考资料: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清朝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投影:学习目标1.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及卓越才能。

2 . 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3 . 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4 . 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二、交流相关资料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在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

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

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

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在当时算不上割据势力。

他很有才略,然而志不得伸,曹操说他是“人中之龙”,而生平“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

开始他投靠中郎将公孙瓒,后来又相继投靠陶谦和曹操,一度领豫州刺史。

建安四年(199),他起兵攻打曹操,失败后又去依附袁绍。

第二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他又逃到荆洲去依附刘表,当时刘表集团内部为继承人问题曾展开激烈斗争,刘备受该集团中外戚势力排挤,被派到新野这个偏僻小县去屯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

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

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

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

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4、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用原文回答)
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曹操: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孙权:
刘表、刘璋荆益二州:
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C)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C)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 不可谋取他。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堂类型:新授课
学生姓名:检查情况: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隆中对》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时代背景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诸葛亮的形象。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语。

教具准备:PPT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导入新课介绍《隆中对》写作背景及作者板书课题并解题二、初读文言文,解决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找出难认字璋箪戎陇亩倾颓胄殆夷越存恤猖獗2、教师指导难认、难读的字3、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读并了解文言文三、粗读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1、学生默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工具书、参考注释,扫除文字障碍2、找学生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3、翻译课文(重点)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表示时间)古今异义字抑亦人谋也(古:而且,今:压抑抑制)时人莫之许也(古:承认同意,今:赞许)孤不度德量力(古:衡量,今:度过)由是先主遂诣亮(古:拜访,今:造诣)词类活用先主器之(器,名词作动词,器重重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大概了解了课文,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那么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来探究这篇课文。

五、作业翻译第一、二自然段六、板书设计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板书到黑板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隆中对》,熟读并了解课文。

知识点并不是很多,所以在讲解与理解上并不难。

学生们大多可以掌握,但是个别一词多义与古今异义词落实不到位,今后要多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册22《隆中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册22《隆中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解释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 2.先主器之
3.凡三往 4.因屏人曰
5.度德量力6.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探究一、二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认真、活动热烈,针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2.积极回答,积极展示。
3.教师注重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规则与评价:
1.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答案,给予积极评价
2.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
教师设计意图:
1.使学生充分预习课内知识。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
1.XXX
2.XXX。
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
●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预习问题】(时间5分钟)
1.文学常识:
《隆中对》节选自《 》,标题是后人加的。陈寿,字,朝人,史学家,所著《 》
2.反思教法情况: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 深化和完善。
3.学法指导工作情况: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是否到位,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
问题反思
1.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失误,有哪些不足。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意外提问时或学生做小动作时甚至无法预料的事件,你是如何机智处理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学案 新人教版

22、《隆中对》(自读)【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

2、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3、抓住三个问题揣摩文章: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

2、抓住三个问题揣摩文章: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敬业精神。

【教学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课前预习】(一)(课后练习三)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与课文参照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课后练习二)阅读课文,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注意划线字的读音和意思。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

度,估价。

遂,于是、就。

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挟,挟持、控制。

诚,的确。

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就,接近。

枉,委屈。

顾,看望。

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箪,名词用做动词,用竹筐装着。

壶,名词用做动词,用水壶盛着水酒。

【课堂学习】A、自主学习:(一)全文大致分四部分,请概括其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其余无关的细节则一概略去。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件事本来也有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作者只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一事,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2019-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

《隆中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等【教材及学情分析】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出师表》。

试试能不能背诵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学生背诵之后,提问:这一段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的是哪一件事?学生很容易回答:三顾茅庐。

教师接着明确:对,这是诸葛亮自己深情回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有所了解。

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史书《三国志》。

【评价】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

所以,如果有必要,导语的设计可以稍长一些。

(二)简介背景及题目: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

22课《隆中对》的导学案

22课《隆中对》的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22.《隆中对》
班级:姓名:座号:组别:组长: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难点句子。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重点)
3.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势推断和战略方针,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

(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了解《三国志》及作者;“隆中对”中的“对”的意思,作者写作此文背景,为《出师表》的内容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完成在抄写本上)。

(预习中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并自查工具书解决。

抄写课下注释一遍)。

3.三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他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找原文句子)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3、本文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请从文中找出正面和侧面描写诸葛亮的例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诸葛亮形象。

三、【拓展延伸】
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与课文参照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并思考:为什么《隆中对》不像《三国演义》那样详细地描述三顾茅庐的过程呢?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2、完成校本作业。

五、【教(学)反思】。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步:课前预习 探新知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课堂要求】
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二、解释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 2.先主器之
3.凡三往 4.因屏人曰
5.度德量力6.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探究一、二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认真、活动热烈,针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2.积极回答,积极展示。
3.教师注重多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答案,给予积极评价
2.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
1.XXX
2.XXX。
第三步:巩固拓展 提能力
具体活动安排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中的相关内容。
1.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哪几个题体现对重点、难点的考查。
2.练习设计可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3课《隆中对》教
计划学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三股频频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的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式,同时展现了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庐但乾坤已定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的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依据的理论
文中展现了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庐但乾坤已定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教师以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词汇理解全文,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的提问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反馈和强化,问题引导的理论为本课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支持,生字的学习主要通过“从做中学”来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回答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通过吟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关注的目光逐步引到隆中和隆中对上。
结合文学和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文史结合,了解关于作品的基本文学知识
9分钟
老师介绍《三国志》、作者及历史背景(多媒体展示)
学生了解文学历史基本知识
通过文史结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知识面
学习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欣赏水平和文学常识,自我意识更加强烈。
教学目标
教学标准:
1、体会“记言”的史传写法。
2、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
3、学习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流利的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全文的字词,熟悉句意,了解字词使用特点;

2019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隆中对》(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隆中对》(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隆中对
导学目标
11、进一步积累有关文言知识,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

22、掌握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任务的方法。

33、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张鲁: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孙:
刘表、刘璋、张鲁(荆益二州):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4、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

请再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例
子。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训练案“拓展延伸部分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3《隆中对》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3《隆中对》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doc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3)点名学生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和停顿。
(4)集体朗读,要求读得响亮流畅。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句,具体做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先自主翻译,勾画出有问题的地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师友或小组合作解决,也可提出直接问老师。
(2)在学生自主翻译时,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应特别注意的词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三、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遂诣亮 屏人倾颓
度德量力信大义猖獗吴会殆
存恤民殷国富帝室之胄诸戎
箪食壶浆乐毅汉沔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正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内容。
四、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句:
1、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教师强调字音和停顿。
难点
积累重点字词,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课型
教读课
教法
2+2师友 合作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3).曹操 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 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隆中对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题目是后加的,这部书共_______卷,记载了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三国的历史,这是一部_______体史书.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__________家.〝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陇亩()颍川()枉驾()屏人()度德()胄()挟天子()沔()吴会()3.对照课下注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4.正确朗读文章,对照课下注解翻译文章.(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要做好标记.)(二)初读感知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合作探究(一)文言积累1.通假字.(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仓鹰击于殿上(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多义字.(1)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曰()(3)国国险而民附()此用武之国()(4)信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4)已自董卓已来()然志犹未已()3.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二)研读赏析1.文章的第1.2段是怎样介绍诸葛亮这个人的?2.开头为什么没有直接写隆中对策,而是从诸葛亮年轻时的事情说起?3.在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4.诸葛亮的主要策略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5.文章中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三)展示交流心得随笔:三.自我检测阅读〝亮答曰:‘自董卓已来,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国险而民附(2)非惟天时(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2.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1)曹操:(2)孙权:(3)刘表.刘璋:(4)诸戎.夷越:4.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由此可想到孟子作战要素的哪句话?5.面对诸葛亮的〝两路进兵〞,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思考.四.自助迁移(一)课外链接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岁叔父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乃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世,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力求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奸,人怀自吏,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索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中原涉.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显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躬耕于野__________(2)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________(3)身使孙权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亮少有逸群之才(年轻)B.躬耕于野,不求闻达(名声显达)C.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就)D.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已经)3.第一段文字中,哪几句是写隆中对的过程?它的写法与课文有何不同?4.从第一段文字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怎样实现的?(二)实践运用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课下收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名言.诗句.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2《隆中对》课上导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 学习本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 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查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亮形象。

3. 有关背景及《三国志》介绍。

三、初读,感知课文。

1. 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 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 师生同读。

四、细读,思考问题
1. 第一段为什么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2. 第二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3. 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
4. 第四段写隆中对策,诸葛亮为什么认为刘备能够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思想?
五、品读,探究交流
1. 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自主发现、自主交流。

2.当时的天下形势是怎样的?
3.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4. 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5. 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6.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7. 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1. 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2. 欣赏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对联。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水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七、作业布置
在网上或通过书籍多多了解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