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城有过塔优美散文
故乡的宝塔写景美文
故乡的宝塔写景美文故乡的宝塔写景美文宝塔就站在我老家的后山顶上。
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你一定会肃然起敬,这哪是塔啊,分明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传说,南宋末年,县令在全县征集能工巧匠,花了几天几夜,精心挑选了好几百名匠师,历时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建成了这座宝塔。
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项巨大工程,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走到塔前,你一定会被它的气势所征服。
一千多年风沙尘埃的雕琢,一千多年雨雾雪水的滋润,每一块石头都是那样的沧桑、古朴,又那样的精致、鲜活。
它们整齐地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密密地堆成塔身,直指苍穹。
塔身呈八边形,共七层,每层塔檐八个角上都有一头石狮,工匠们别具匠心,把石狮子的每一个部位,甚至细小到眼睛,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石狮立塔中,大有威震八方之感。
宝塔下面有一扇圆拱门。
走进去,石块中的水汽,夹杂着苔藓的芳香扑鼻而来,凉凉的、淡淡的,让人感觉清爽极了。
塔底足有十尺见方,很宽敞,抬头向上看,塔身由大变小,层层上举,壮观得很。
光线通过塔身,从中间的孔洞中斜射进来,在塔内交织成美妙的、变幻莫测的图案,顿时让人产生如人幻境般的错觉。
沿着几十级石梯攀上塔顶,你的'视野会豁然开朗起来:蓝天下,繁华的“小南京”(新市老街的别称),滔滔的汨罗江水尽收眼底。
儿时,宝塔就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园,我们的快乐时光大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有一次,听老人们说这个古塔下面埋了宝物,趁着大人出门的机会,我们哥儿几个拿了锄头,偷偷躲在塔里挖了起来。
挖了半天也不见宝物的踪影。
正挖得汗流浃背之际,我爷爷突然出现了。
平常连手指头都舍不得动我们的爷爷,那天破天荒开了“杀戒”,抓着我们每个人一顿好揍。
等我们一个个安静下来,爷爷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讲道理,说这宝塔有灵气,是村里人的神,乡人如敬畏神仙一般敬畏它,保护它。
谁动了它,谁就是要村里人的命!有一个故事,一直在村里人的心头保存着——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退兵时,一个受伤的年轻日本兵掉了队,躲藏在塔内。
家乡的文峰塔作文
家乡的文峰塔作文在我的家乡,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文峰塔。
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古老卫士,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点滴。
说起这座文峰塔,那可得好好讲讲我小时候与它的那些事儿。
那时候,我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文峰塔在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每次跟着大人去田里干活,我总会时不时地望向它。
记得有一个阳光特别好的周末,我和几个小伙伴决定一起去探索文峰塔。
我们沿着田间的小路奔跑着,一路上你追我赶,欢笑声在风中飘荡。
到了塔下,我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高大和威严。
塔的底座是用大块大块的青石砌成的,石头的表面已经被岁月打磨得有些光滑,还长着一些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古老。
我们绕着塔基转了一圈,发现有一扇小小的石门。
石门紧闭着,上面还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
我当时特别好奇门后面到底有什么,就趴在门缝上使劲往里瞧,可除了黑漆漆的一片,啥也看不到。
小伙伴们开始商量着怎么才能进去看看。
有人说要去找根棍子把锁撬开,有人说要从旁边的窗户爬进去。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放弃了这些冒险的想法,毕竟要是不小心弄坏了什么,那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我们开始绕着塔往上爬。
这塔的外面有一圈圈窄窄的台阶,有的地方还缺了几块石头,走起来可得小心翼翼的。
我紧紧地抓着旁边的扶手,一步一步地往上挪。
每上一层,风就更大一些,吹在脸上凉凉的,特别舒服。
当我们终于爬到塔顶的时候,眼前的景色简直让我惊呆了。
从那里可以看到整个村子,一片片的稻田像绿色的海洋,弯弯曲曲的小路像一条条丝带,还有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
我从来没有在这么高的地方看过我的家乡,那一刻,心里充满了惊喜和自豪。
我们在塔顶坐了好久,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聊着天。
小伙伴们说着自己的梦想,有的说要当飞行员,有的说要当老师,而我当时就想着,以后要经常来文峰塔看看,看看家乡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长大了,去文峰塔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但每次回家,只要远远地看到它的身影,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高考作文优美散文素材四篇
高考作文优美散文素材四篇导读:本文高考作文优美散文素材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易云武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
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
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
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
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
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
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
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
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
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
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
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
《家乡古塔之景》
《家乡古塔之景》
我的家乡有一座古塔,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那塔就在村子边上的小山坡上,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总喜欢去那儿玩耍。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群孩子相约去探索那座神秘的古塔。
“走,咱们去瞧瞧那古塔里到底有啥!”调皮的二狗子扯着嗓子喊。
“好呀好呀,说不定有宝藏呢!”我兴奋地应和着。
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古塔进发。
那塔看起来有些破旧,塔身的石头都有些斑驳了。
“哎呀,这门咋关着的呀?”三妞儿着急地跺着脚。
“咱们找找有没有别的入口。
”小明说着就开始围着塔转圈圈。
还真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窗口,大家你推我搡地争着往里看。
“啥也看不见呀!”大牛抱怨着。
“我来我来!”我挤到前面,眯着眼使劲瞧,“好像有一些佛像,模模糊糊的。
”
我们最终也没能进去,但那次的经历却让我难以忘怀。
如今,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去看看那座古塔。
它依然静静地立在那儿,仿佛在等着我们这些曾经的孩子归来。
它见证了我们的童年,也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古塔,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
故乡的铁塔散文
故乡的铁塔散文故乡的铁塔散文散文一:故乡的铁塔人但凡到一定的年龄,不免会从心底生发出最唯美的实物来,这是怀旧征兆。
既是怀旧征兆,就掺和着回忆的成份,既是回忆,就是曾经美好的事物对现在缺失的一种映衬。
一种诉说。
而我想要诉说的是故乡的铁塔。
故乡的铁塔是我儿时和同村伙伴们下学后游乐玩耍的场所,也是我小时的乐园之一,更是我记忆犹深的地方。
所以故乡的铁塔一直存放在我脑海里,不曾遗忘。
故乡的铁踏竖立在辽阔中原的一个小村子里,贴近村子东边的位置。
从我记事起,这座高高的铁塔就屹立在树木环绕,农户围居的中央。
远远望去,成为村子里的至高点。
铁塔高约三十米之余。
分十二层左右,顶层盖有“清朝大臣帽子”似的塔冠。
白天时候,蓝天白云的天空下远远望去,十分好看。
小时候已到放学,就同小伙伴们来这个地方,玩捉迷藏,当打仗。
还可以顺着流沙沟做滑梯动作。
这些还不过瘾。
最来劲的莫过于爬塔。
其初对于爬到塔顶,我心是很胆怯的。
三十多米高的铁塔对于当时孩提时的我,莫过是一种尝试和挑战,又莫过思想的一次飞越。
看别的小伙伴们顺着铁梯子宛如毛毛虫似的身子一躬一伸的向上爬,而且是一鼓作气的爬到踏顶,在塔顶上面用脚“咣咣”的跺铁板,片片震颤与呐喊,好似是在炫耀胜利的喜悦。
我也不甘示弱,也想着能爬到踏顶,一观顶层之美。
于是,在我决意思想下,也学着胆大的小伙伴们身子一倾一斜小心翼翼的攀爬,手抓紧每一梯杆,爬半岔,累了就稍息下,此时最好不要向下望,以便受视觉影响引起心悸。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爬到塔顶之时,四处眺望,整个村子的容貌都呈现在我眼前了,极目远所及,村外的农田树木清晰可见。
可谓是“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觉,视野广阔无边。
塔顶的突出特点是脚踩铁板的中间凸起一个三根铁棍连接起的大凳子,木质凳面,凳高约一米八左右,足一成年人高的个头,那时我们都很小,所以没做上那高高的凳子,直到现在也只是遗憾。
也不知道高高的凳子是作何用途,这座不算是名胜古迹的铁塔,岁月一久,听老一辈人说,是抗战时用的眺望台。
我的家乡应县木塔作文
我的家乡应县木塔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木塔,它叫应县木塔。
它就站在我们县城里,离我家很近,每隔一天晚上放学时都能一眼就看到它。
它高高地矗立着,像个巨人,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很多很多。
每次下午放学,我都会跑到它跟前去看它,它就像一个熟悉我、不惊恐不安的小鸟,隔一段时间都静静地站在原地,盯着我,像一个慈祥的老人。
它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衣服,上面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也显得格外沉着稳重。
有时候,阳光会洒在它身上,让它看起来好像银灿灿的,像个威严的国王。
我最喜欢站在塔下,仰望它,总觉得它无比高大、壮丽,它仿佛在告诉我,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家乡的沧桑变化。
我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到塔顶,站在塔尖上,俯瞰整个县城,那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鸟,可以飞到任何地方。
最近我更加喜欢应县木塔,是因为它不单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也是家乡的守护神。
它像一位长者,一直守护着我们,让我们不用担心,让我们只管快乐。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木塔,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之后也要像木塔一样,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守护家乡,守护人们。
美丽的福塔家乡的美景作文300字
美丽的福塔家乡的美景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楚雄,是一个风景秀丽,风光秀丽的小城市。
在这
个小城的东山之巅,建有一座塔,它就是福塔,我美丽家乡的一个亮点。
远观福塔,它是一座八角九层楼阁,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像极
了托塔李天王手中的金宝塔。
每当夜幕降临,福塔的灯光非常引了注目,流光溢彩、夺目苍穹,福塔就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走近福塔,那款看清楚看到的是一块竖立着的石碑,上面刻着一
个金色的福字,象征着“福气”。
绕过石碑,就是一尊笑容满面的弥
勒佛,他挺着个大肚子,左手拿着一串佛珠,看上去十分的和蔼可亲,是“福”的象征。
进入福塔,每层都体现一个“福”的主题,如:一层是财源茂盛;
三层是学绩长进;九层是延年益寿。
塔内,各体福字、各种精美图案数
不胜数。
上东山,行福道,登塔赏景;进福门,览福苑,入塔品福。
这就是
美丽福塔给家乡人民的福祉。
描写塔的小学优秀作文
描写塔的小学优秀作文篇一《家乡的塔》我的家乡有一座塔,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这座塔没有什么名气,可在我心里呀,它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那塔的样子有点奇特,塔身是由灰色的砖石砌成的。
从远处看,它像是一个圆锥体,但是走近了,就能看到它那笔直的线条和一格一格的小窗口,就像塔穿上了带格子的衬衫一样。
塔的底部比较宽大,周围还长了一些野草。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野草大概是把塔当成自己的保护神了吧,不管风吹雨打,都紧紧地挨着塔基。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决定爬到塔顶去看看。
那塔里面啊,灯光有点儿昏暗,楼梯也是绕着塔一圈一圈往上的,走起来感觉像在转圈圈,害得我走着走着就有点头晕目眩了。
不过这可不能让小伙伴们看出来呀,我就咬咬牙,一步一步地往上挪。
当我们好不容易爬到塔顶的时候,那景色可真是绝了。
整个家乡的模样都尽收眼底。
农田就像一块一块的绿格子布,而那些房子就像散落在地上的小盒子。
我们在塔顶上大声呼喊,声音好像被放大了一样,传出去好远好远。
我这时候又仔细看了看塔的结构,发现有些砖石上还有一些雕刻,虽然不是很精美,但却有一种古朴的味道。
那刻痕里有的地方生了青苔,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就是家乡的塔,一座不太起眼却装满我童年回忆的塔。
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次和小伙伴们爬上塔顶的经历,心里乐滋滋的。
篇二《古塔的秘密》在我住的小镇上,有一座古塔。
这座古塔总是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吸引着我一探究竟。
古塔看起来年纪可不小了,塔壁上的砖有的都开始剥落了,露出里面黑乎乎的泥土部分。
顶部的塔尖似乎也有些倾斜,就像一个老人微微弯着腰。
古塔周围是一片不大的空地,空地上铺满了松动的石板,我每次走在上面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石板在悄悄给我说古塔的秘密。
有一天,我正在古塔旁边玩耍,突然发现古塔底部有个小小的洞。
这个洞平常很隐蔽,要不是那天我把球不小心踢到塔根处,弯下腰去捡,还真发现不了呢。
我好奇极了,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洞,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乌塔白塔作文
乌塔白塔作文在我生活的这座小城里,有两座塔,一座乌塔,一座白塔。
这两座塔,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和情感。
先说这乌塔吧,它矗立在城市的西边。
那塔身通体乌黑,仿佛是被岁月的烟火熏染过,透着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气息。
小时候,每次路过乌塔,我都会好奇地盯着它看上好久。
那时候的我觉得,这座塔一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目的地恰好就在乌塔附近的公园。
那天阳光特别好,蓝天白云下,乌塔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我们一群孩子像脱缰的野马,在公园里疯跑着、欢笑着。
而我,时不时地会把目光投向乌塔。
我看到塔身上那些斑驳的痕迹,像是岁月留下的皱纹,每一道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悄悄离开了小伙伴们,慢慢地靠近乌塔。
脚下的草地软绵绵的,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我的鞋子。
靠近塔基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小小的石缝,里面居然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这座古老的塔展示着生命的顽强。
我绕着塔走了一圈,用手轻轻触摸着那冰凉的塔身。
指尖传来的触感,粗糙而又坚实,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沉淀。
塔身上有一些模糊的浮雕,我努力辨认着,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们精心雕琢的身影。
就在我沉浸在对乌塔的遐想中时,小伙伴们的呼喊声把我拉回了现实。
“哎呀,你跑这儿来啦,快过来一起玩!”我应了一声,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乌塔,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它。
而白塔呢,则在城市的东边。
与乌塔的深沉乌黑不同,白塔洁白如雪,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纯洁的仙子亭亭玉立。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白塔下乘凉。
那时候,傍晚的微风轻轻吹着,带来了一丝丝凉爽。
白塔周围的空地上,有好多人,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打太极,还有的在悠闲地散步。
我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我抬头仰望着白塔。
在夕阳的余晖中,白塔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色,美得让人陶醉。
我看着塔尖,心想,这塔尖上是不是也站着一个守护天使,在默默守护着我们这座小城呢?爸爸给我讲起了白塔的历史,说它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
榆社文峰塔的作文
榆社文峰塔的作文在我的家乡榆社,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文峰塔。
这座塔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文峰塔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远远望去,它高耸入云,挺拔而庄严。
塔身由青砖砌成,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跟着父母去看文峰塔,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那时候,通往文峰塔的路还不是很好走,坑坑洼洼的,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文峰塔的样子。
当它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被它的雄伟震撼到了。
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慢慢靠近它。
塔的底部有一圈石栏杆,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龙飞凤舞,有的是花鸟虫鱼,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磨损,但仍然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用心。
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那些雕刻,凉凉的,糙糙的,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走进塔内,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塔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狭窄的窗口透进来。
墙壁上有一些模糊的字迹,也许是古人留下的诗句或者感慨。
我努力辨认着,却只能看懂只言片语。
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踩空。
楼梯是木质的,走起来嘎吱嘎吱响,感觉随时都会断掉。
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爬到了塔顶,眼前的景象让我忘记了所有的恐惧。
从这里望去,整个榆社城尽收眼底。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大地的脊梁;脚下的房屋错落有致,像一个个小小的积木;街道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像忙碌的小蚂蚁。
微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也带来了远处田野的芬芳。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一刻的宁静和美好。
后来,我又去了很多次文峰塔。
有时候是和朋友一起,在塔下嬉戏玩耍;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塔边,思考着未来。
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
春天的时候,文峰塔周围的树木吐出了嫩绿的新芽,草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像是给文峰塔穿上了一件花衣裳。
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让整个地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夏天,烈日炎炎,文峰塔却给人们提供了一片阴凉。
乌塔白塔作文
乌塔白塔作文在我生活的这座小城里,有两座塔,一座乌塔,一座白塔。
它们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老朋友,静静地陪伴着我们,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先说这乌塔吧,它浑身乌黑,像个历经沧桑的老者。
乌塔矗立在城市的一角,周围是老旧的居民区。
那塔身的黑色,可不是一般的黑,像是被岁月的烟熏火燎过,又像是被无数的故事浸染而成。
每次我经过它,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心里琢磨着它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
记得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要近距离感受一下乌塔的魅力。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子,朝着乌塔的方向走去。
巷子两旁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偶尔还有几株顽强的小草从石缝里钻出来,像是在跟这古老的巷子比谁更有生命力。
终于走到了乌塔脚下,我抬头仰望,那高耸的塔身仿佛直插云霄。
塔身上的砖石有的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斑驳的痕迹,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绕着塔走了一圈,发现塔基的部分有一些精美的浮雕,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依稀看出当年的精美工艺。
我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着周围的声音。
微风吹过,塔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不远处,传来了老人们下棋的争吵声,还有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乌塔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塔,而是这座城市鲜活历史的一部分。
而白塔呢,则与乌塔截然不同。
它洁白如雪,屹立在城市的另一边,周围是繁华的商业区。
白塔的白,是那种一尘不染的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位高贵的公主。
有一回傍晚,我路过白塔。
天边的晚霞将整个天空染成了橙红色,白塔在这片霞光中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我站在远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在白塔前驻足拍照,还有情侣们手牵着手在塔下许愿。
那一刻,白塔仿佛成了人们心中美好的象征。
我走近白塔,仔细观察着它的塔身。
那洁白的砖石光滑细腻,没有一丝瑕疵。
塔身上的窗户造型别致,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塔下的花坛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与洁白的白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描写高塔的作文
描写高塔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家乡的一座高塔。
那座高塔虽然不高,但它却是我们村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塔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一片广阔的平台,第二层有两个很小很小的门,第三层就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塔尖了。
这座塔屹立在我们村中央,每天都吸引了许多人来观看。
尤其是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来这里观赏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但却没有一次出现过拥挤和踩踏事故。
这座塔不仅使我们村有了生气,还让我们村在众多村庄中显得与众不同。
那座高塔与其他高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很高。
它有十几层楼高,而且从下往上看是由四个尖尖组成的一个塔尖。
所以这座塔在我们村里非常突出。
不管谁一看到这座塔就会说:“哇,真高啊!”
那座高塔还象征着我们村幸福美满的生活和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 1 —1 —。
家乡最美是黄梅的古塔五百字抒发感情
家乡最美是黄梅的古塔五百字抒发感情家乡最美是黄梅的古塔。
星期日的清晨,气温在昨夜雨水的洗礼下凉爽了许多,我信步地来到古塔之下,抬眼望去,只见塔若孤峰突起,屹立在东西大街防疫站正门旁边,棱角分明的塔身,耸立于空阔的街道中,抒发感情在朝霞的映衬下显得异样地巍峨、清丽、浑厚。
远远望去宛如山春笔笋,又恰似龙泉宝剑,耀眼夺目,绽放着熠熠的光辉。
家乡最美是黄梅的古塔。
来到塔的跟前,仔细地端详着它伟岸挺拔的雄姿。
虽然事隔多年不见,抒发感情它的美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也不因环境的变迁而衰老。
抒发感情它仍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宽厚的臂膀呵护着黄梅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听一听他雄浑的脉搏,摸一摸他结实的躯体,仍然感到他的慈祥、和善与温馨。
家乡最美是黄梅的古塔。
高塔寺塔,颐世千年,人们都说它为黄梅带来了希翼,带来了安宁,带来了欢乐。
抒发感情它让黄梅这方热土上的人们视为骄傲。
所以“古塔饭店”、“古塔路”、“古塔牌蚊香”、“古塔商店”等品名也就应运而生。
它是黄梅县的人文标志,是游子梦魂萦绕故土的象征。
如今的古塔已列为黄梅县十二景之一。
毫无疑问,古塔是黄梅之家珍,智慧之结晶,文物之精品。
走近它,令人情愫顿溢;谈起它,令人浮想联篇,肃然起敬!。
叶延滨的故乡小城的散文
《故乡小城》是叶延滨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该散文的全文: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一座城市,像我的故乡小城这样,有一条江从城中穿过。
这条江叫金沙江,故乡的小城叫攀枝花。
故乡小城里的人,把金沙江叫大河。
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流来,在云南丽江石鼓,突然掉头向北,切开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上最深最窄的峡谷。
大河在这个峡谷里左冲右突,撞开大山的阻拦,浩浩荡荡地流进了我的故乡小城。
然后,大河在故乡小城里优雅地划了一个弧,又掉头向东,冲进了另外一座峡谷,最后流进了长江。
故乡的小城就这样躺在大河的臂弯里。
大河的这一段叫攀枝花江。
因为有了大河,故乡的小城里有了大河一般雄性的名字——攀枝花。
攀枝花是一种树,木棉科,落叶大乔木。
此树老家在印度,上世纪 50 年代初来到中国,来到我的故乡小城。
因为这树浑身是刺,最初叫它“英雄树”。
因为这树高大挺拔,又开红花,故乡的人又叫它攀枝花。
从此,故乡的小城就叫攀枝花了。
大河从故乡小城中穿过,把城分成了南北两半。
大河上有两座桥,一座叫渡口大桥,一座叫炳草岗大桥。
大河从桥下流过,又把南北两半的城连接在一起。
大河的北岸叫炳草岗,大河的南岸叫渡口。
大河的水就从渡口注入金沙江。
其实,大河上有许多渡口,但是因为有了这座叫渡口的城,大河就有了许多传奇。
最初,这里只是一个金沙江畔的荒滩,只有七户人家和一棵攀枝花树。
上世纪 60 年代,这里成了大三线建设的龙头,成了中国钢铁钒钛工业的基地。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来了建设者,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在这块荒滩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座钢城在荒滩上崛起,大河上有了一座叫渡口的城市。
上世纪 80 年代,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因为有了大河,因为有了攀枝花树,因为有了这座叫攀枝花的城市,故乡的小城便有了许多雄性的故事。
大河的北岸是新城区,大河的南岸是老城区。
大河的水从新城区流进老城区,又从老城区流进新城区。
新城区是崭新的,老城区是陈旧的。
新城区是时尚的,老城区是古朴的。
乌镇高塔的作文
乌镇高塔的作文“哇,乌镇的高塔好高啊!”我兴奋地喊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乌镇。
一走进乌镇,我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吸引住了。
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走着,我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这儿瞅瞅,那儿看看。
“宝贝,看,前面就是高塔啦!”妈妈指着前方说。
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座高高的塔矗立在那儿,就像一个巨人。
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
来到塔下,我仰头看着,“哇,真的好高啊!”我惊叹道。
“这塔一定有很多故事吧。
”爸爸笑着说。
“那我们上去看看呗!”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就往塔里走。
塔里的楼梯有点陡,我小心翼翼地走着。
“哎呀,小心点,别摔着了。
”妈妈在后面叮嘱着。
“知道啦,妈妈。
”我一边回答着,一边继续往上爬。
终于爬到了塔顶,我趴在栏杆上,往外望去。
哇,整个乌镇的景色尽收眼底。
那些白墙黑瓦的房子,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远处的小河波光粼粼,河上还有几条小船在慢悠悠地飘荡着。
“太美了!”我忍不住赞叹道。
“是啊,宝贝,乌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呢。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
“那这座塔是不是也见证了很多事情呀?”我好奇地问。
“当然啦,它在这里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呢。
”妈妈也接口道。
我静静地看着远方,心里想着:这座塔就像一个时间的守护者,它见证了乌镇的变迁和发展。
那我呢,我也要好好守护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呀。
我转过头,看着爸爸妈妈,笑着说:“我爱你们,爸爸妈妈。
”他们也笑着回应我:“我们也爱你呀,宝贝。
”在高塔上待了一会儿,我们才慢慢走下塔。
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高塔,心里默默地说:乌镇高塔,我会记住你的。
这就是我和乌镇高塔的故事,它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我觉得,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成长。
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旅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惊喜!。
家乡的文峰塔(300字作文)
家乡的文峰塔_300字
家乡的文峰塔坐落在县城东面的山坡上。
今年夏天,我和妈妈到文峰塔游玩。
我们沿着山路爬到山顶,展现在我的眼前的是一座八层锥形的宝塔,它由六个角组成,每个角上都挂着一个风铃,风一吹,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像在诉说着它风华秋月的岁月。
听到风铃声,我的心好像顿时舒畅起来。
宝塔没上一层都比下一层小一点,塔身主要由石砖、木头、混泥土构建而成。
走进塔的底层,中央有一尊佛像。
顺着楼梯来到塔顶,放眼一看,怎个县城尽收眼里,真是站的高,看的远啊!
我们在那玩了一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了才依依不舍的下山。
来到山脚回头一瞧,文峰塔高高的耸立在山顶,在落日的余晖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就像一个勇士在保护我们全市人民。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小学三年级:金华。
家乡的文峰塔小学作文
家乡的文峰塔小学作文
我的家乡位于重庆北部的开州区,有着美丽的山山水水,但最重要的是那里有一座历史悠久且很雄壮的宝塔——文峰塔。
今天刚吃过午饭,我就急着来到城里的文峰塔游玩,文峰塔修在举子园内,一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些许古文化的气息,也许是这里古文化和古建筑熏陶的缘故吧!
我来到了文峰塔前,只见眼前树立着一幢壮丽雄伟且雕琢精细的宝塔——文峰塔。
文峰塔由文峰塔遗址(前世)与新建文峰塔(今生)组成。
文峰塔原为一塔一庙,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石木构造,塔高约33米,共9层,其建筑雄伟、构造别致、镌刻精细,曾为石塔之冠。
遗址内现存庙宇的残垣断壁、三通石碑及大量石构件,现尤为显眼的是三通并肩而立的碑刻,中间的石碑上留有“文峰塔”三个大字,两侧的碑刻上分别是碑文和碑序,所署日期均为“大清嘉庆十年……
新建的文峰塔每一层都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第一层为“文昌接引”,以文昌文化为主题,展示了文昌帝君壁画、阴鹫文及其故事;第二层为“魁星点斗”,主要展示了自隋以来的历代状元及生平事迹……我一直通过曲折向上的阶梯爬到了第九屋(顶层)的观光平台,上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高,给人一种悬浮空中的感觉,耳边时不时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风铃的碰撞声。
从上面眺望整个开州城区,大半个城区都能一一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错落有致的公园、宽广的汉丰湖湖泊、悠闲的小船……美极了!
我家乡的文峰塔真美,美的是环境,美的是雄壮,最美的是多样的历史文化,你不觉得吗?。
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振风塔
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振风塔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安庆市这一座秀丽的小城,在长江北岸有一座雄伟、壮
观的振风塔。
据说振风塔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明代以前,安庆文风凋弊,一些
星相学家觉得应建一座塔来重振文风,振风塔建成后果然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大书法家邓石如等。
振风塔共八角七层,各悬铜铃,风起时沙沙作响,像是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谣。
塔有三个特点:一大,二高,三妙。
传说抗日战争时期,安庆市一些资料
就放入振风塔的第三层,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拿出来时依然完损无缺。
塔呈圆
锥形,从外面看,像是龙宫里的定海神针,插入云霄。
里面层层都有门,168
级台阶盘旋而上。
我和爸爸登上了第一层,我欢快地叫着,向塔下的妈妈挥手,我又开始向
上登爬。
四岁的我一手抓住栏杆,一手紧紧地抓住台阶,爸爸在后面托着我。
到了第四层,我怎么也不敢再往上爬了,只是往塔下瞟了几眼,整个安庆城尽
收眼底,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
振风塔一年一年地看着家乡的变化。
我爱振风塔,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那座塔
家乡的那座塔文:刘智锋1家乡是什么?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家乡或许是一段记忆,是几个温暖的人,是一栋老宅、半壁青苔......对于我来说,家乡最难忘的就是一座矗立在田野中的古塔。
说句实话,一直以来,对家乡略微有点失望。
因为那里没有宏伟的遗址,甚至连一座小小的庙宇和道观都没有。
小时候听大人们谈论,也没听说先辈出过什么大人物。
家乡就是一个大山环抱的小村子,平凡得连自己清晰的面目都没有。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首流行歌是这样唱的: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我就认为这是专门为我家乡写的,因为歌里描写的情形和我生长的村子一模一样。
祖先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地方,靠着辛苦劳作一代代繁衍,除了每家每户厅堂上贴着的写着祖上三代谱系的小红纸外,无法再发现任何关于先祖的线索,关于祖先的一切就那样淹没在年复一年的时光流淌之中。
记得有一次,大人为了建新房在挖泥筑砖,我们一群小伙伴就在旁边玩耍。
一锄挖下去,听到一声异响,看见大人的神色突然凝重起来,我们就赶忙过来围观。
只见一具已经腐烂的棺材从泥土中露了出来,散落的骸骨之间,有两个小小的陶器,就和寻常人家盛油盛盐的陶罐一样。
或许大人们还是怀着某种期待吧,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陶罐从泥土中刨出来,揭开盖子,却失望地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先人的陪葬物没有任何贵重的东西,只有两个盐油罐子,由此可见祖先们一直是在如何饥困交加着。
这就是我对家乡的大部分印象,长大后和人谈论起家乡这个话题的时候,经常因为谈资匮乏而保持沉默。
但家乡也有令人感到神秘的地方。
在村外一片叫“塔前陇”的田野正中,有一座颇具气势的青砖古塔,塔高有7层,塔顶造型圆润,塔尖笔直地刺向天空。
在塔身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仰山文塔”四个大字。
塔的大门奇怪地向着西南方向,正对着雄浑的罗霄山脉。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塔的周围游玩,顺着塔内的木梯爬到塔顶,有时候放牧的黄牛也会到塔里躲避暴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大革命,木塔扒掉了。原址上建了一座忠字塔,砖混,方形,四面对着四条路。每一面画上一幅毛主席像。那像画了有二十几天,只要上街,就能看到毛主席站在那儿。画像的几位老师,后来都熟悉了,其中的一位,还在一起工作了几年。可是在当年,这些人是我仰视的画匠。能把毛主席画得那么像,那是多大的本事呀。母亲说:手巧。
画上毛主席像的忠字塔,又安上了灯,夜晚灯光齐明,好看。小城也有了夜生活的一景了。就在那一年,我第一次做起了小买卖,到忠字塔下的台阶上卖瓜子。每天晚上,母亲给我炒一兜瓜子,兜子是上开口,有两个带拎着,草绿色,上面还印着飞机的那种。瓜子按杯卖,杯子是那种没有把,白瓷的水杯,喝酒人称之为洋灰礅子的那种,看着不小,可壁厚,装不了多少东西。一毛钱一杯,一个晚上,百十杯瓜子,可以赚到五元钱左右。那可不是个小数,我一年的学杂费,两元钱。只是有一次回家查钱,赚了十多元钱,母亲说是给人找错钱了,人家要是来找,就还给人家。可那人始终没来找我。那时卖瓜子都是在冬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季节不卖瓜子?
后来,我听说城标要扒掉,这让我震惊,好坏那也是个成物哇!再后来,城标还是被扒了。理由,说法不一。城标都扒了,就不去探寻那些个理由了。建有建的说法,扒有扒的说法。历史,就是个说法。
没了塔,没了城标,小城还是小城。只是偶尔的走过那个地方,记忆便会浮了上来,想起曾经有过的塔,有过的城标。
没了塔的小城,有一天突然要建一座城标,城标和塔的区别是什么呢?想了许久,没想明白。城标,要建在小城原来的北门十字路口上,全县征集样式。城标建成的那一天,开了一个大会,那天,我站得高,在城标东南角的一座楼上,照了许多的相。我想,这城标不能再像中苏友好纪念塔、忠字塔那样在记忆中模糊了。我要留下永恒,虽然当时我相信,城标会永恒的,我只是记录一下当时的场面。
塔,是唐朝时传入中国的。
记忆中,家乡的小城乾安镇,有塔,是纪念中苏友好时修的,那自然是共和国建立之后。塔,方形,木制,欧式。
那座中苏友好纪念塔,建在小城的中心街十字路口中心上,那也是小城最繁华的地方,进了城就能看到,是小城最高的建筑了。小城的街道,是厚厚的黄土修成的,晴天里,车马过后,黄尘漫卷,塔,便如在云雾之中一般。人们走一回中心街,便灰头土脸一回。只有那塔,在尘埃,在风霜雪雨中一站就是十几年。为了证明那段历史。
小城的冬日里,冷。太阳落山了,更冷。躲在塔的背风处,特别是那塔上的灯光,照在身上,总觉得比别的地方要暖和一些。后来我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总想起卖瓜子的时候。
木塔扒了,渐渐的也就忘记了,记不清那塔有什么明显的特殊,是什么颜色了。
忠字塔后来也扒了,记不得是什么时候扒的了,只觉得小城的道一下子宽了许多,眼前也亮了许多。可每当走到那里,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城标,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小城的城标,按设计者的思想,足以代表小城了。城标下面刻有《千字文》,这是小城最大的特点,按《千字文》排地名,这也是国内独有。记得有一年我陪一位台湾省来的记者,他最感兴趣的,也是小城的地名。为此他写了几篇介绍小城地名的稿子在台湾省、香港等地发表。
城标,我去过几次,一次,我认真地看了《千字文》,竟然发现了四五处错别字,我怕自己叫不准,查书,是错了,又问万江先生,也说是错了。可那字刻在了石头上,没办法。这让我叹息了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