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哲的宗教,世人的天使──纪伯伦散文诗《美之歌》赏析

合集下载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原文及赏析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原文及赏析

纪伯伦经典散⽂诗原⽂及赏析1、声⾳⽆法带⾛赋予它翅翼的唇⾆,它只能独⾃寻找天空。

苍鹰不携巢⽲,才能独⾃飞跃太阳感想:⼀个⼈要想达到更⾼的境界,就必须舍弃⾝边不必要的牵绊,即便很舍不得。

2、只想再呼吸⼀⼝这宁静的⽓息,再回⾸投下深情的⼀瞥。

然后我就会加⼊到你们中间,宛如⽔⼿在⽔⼿中间。

感想:纪伯伦离开呆了⼗⼆年之久的奥法利斯城时,看到⼈们向⾃⼰涌来,喊着⾃⼰的名字,⼼中万般不舍,所以想在呼吸⼀⼝这⾥的空⽓,瞥⼀眼这座⼩城。

然后,和故乡的⽔⼿⼀起,划船到⾃⼰的故乡去。

3、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的深度。

感想:我们常说爱在离别时,有时候只有离开,才知道到底爱有多沉重!4、爱虽可以为你们加冕,也能将你们钉上⼗字架。

他虽可助你们成长,也能将你们削砍剪刈。

感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性,爱也是⼀样,爱可以让你⾼⾼在上,也可以让你低贱到尘埃⾥。

5、爱除了⾃⾝别⽆所予,除了⾃⾝别⽆所取。

感想:只有深爱过的⼈才知道,爱⼀个⼈不是要从他⾝上获得什么,⽽是要把⾃⼰的全部奉献给她。

6、爱别⽆他求,只求成全⾃⼰。

感想:爱是每时每刻都愿意为你化⾝成你想要的东西。

像夏季的清泉,像冬⽇⾥的炉⽕,像风像⾬,像云彩,也像赞美诗!7、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

让爱成为奔流于你们灵魂海岸间的⼤海。

感想: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我们彼此靠的太近,让爱没有了⾃由的空间,爱原本是⾃由的,是跳跃的。

8、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的思想。

感想:纪伯伦关于孩⼦的说法,是很多⽗母应该学习的,作为⽗母能给孩⼦的只有爱,其他的都给予不了,尤其是思想,别想把⾃⼰的思想强加在孩⼦⾝上,让孩⼦活成⾃⼰的影⼦。

9、有些⼈快乐地施与,这快乐就是他们的回报。

有些⼈痛苦地施与,这痛苦就是他们的洗礼。

感想:施与东西给别⼈,你的⼼态决定了你的回报,我们不能决定别⼈的快乐,但可以决定⾃⼰快不快乐。

10、你们⾟勤劳动,便是真正热爱⽣命。

散文诗:《美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散文诗:《美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散文诗:《美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美之歌》【黎巴嫩】纪伯伦薛非译
我是爱情的向导,精神的美酒,心灵的食粮。

我是早晨开放的玫瑰,姑娘们摘下我,吻我,然后把我缀在她们的胸前
我是幸福的宫殿,欢乐的源泉,安详的开端。

我是姑娘唇边那温柔的微笑,年轻人见了,就会忘掉沉重的负担,生活就会变成甜蜜的
梦一般的草原。

我为诗人触发灵感,我为艺术家指点方向,我是音乐家的热情教员。

我是婴儿天真的慧眼,温柔的母亲见了就会跪下祈祷,轻轻地把安拉歌唱。

我在亚当面前成了夏娃,并征服了他的心;我以女友的身份会见所罗门,把他变成智者
和诗人。

我对海伦莞尔一笑,特洛伊城就告失陷;我为克利奥佩特拉戴上皇冠,欢乐就降临尼罗
河畔。

我和命运一样;今天创造,明天就毁掉。

我是安拉,使万物生长,也让一切死亡。

我比紫罗兰的芳香还温柔,我比风暴更有力量。

人类啊,我是真理,我,就是真理啊,也是你们所能理解的最好形象!。

纪伯伦论美理解

纪伯伦论美理解

纪伯伦论美理解
纪伯伦(Khalil Gibran)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国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而闻名。

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先知》(The Prophet),这本书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纪伯伦的作品通常涉及人类存在、爱、友谊、自由、宗教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的理念在于探索人类情感、精神和内心的深度,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论及美这个话题,纪伯伦的观点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美的本质:纪伯伦认为美是一种普世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
面面。

它不仅存在于艺术、自然和外在事物中,也体现在内心、灵魂和情感的丰富性上。

●美的主体性:他强调个人内心的美和灵魂的纯洁,认为美不仅仅是外
貌或物质上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精神状态的反映。

●美的永恒性:纪伯伦认为美是永恒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认为美是永恒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它的痕迹。

●美的启示作用:纪伯伦相信美能够启发人们,激发他们内在的智慧和
潜能。

美是一种力量,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活、爱和创造力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纪伯伦对美的理解不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或表面,更关注美的内在意义和力量。

他认为美是超越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一种与人类内心和灵魂紧密相关的体验。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摘要:
1.美之歌的概述
2.纪伯伦的简介
3.美之歌的主题和意义
4.美之歌的艺术特点
5.美之歌的影响和评价
正文:
美之歌是纪伯伦的一部代表作,描绘了美的本质和内涵。

纪伯伦是20 世纪初期的黎巴嫩诗人、作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风格独特,富有哲理。

美之歌的主题是探讨美的本质和存在方式,通过对美的赞美,揭示了美的永恒和无限。

纪伯伦认为,美是一种精神和力量,它可以通过艺术、自然和人类的创造来体现。

美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为了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境界和精神追求。

美之歌的艺术特点是采用了富有象征和隐喻的语言,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形式优美,意境深远。

纪伯伦的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反复和对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深沉和神秘的氛围,令人陶醉。

美之歌的影响和评价非常高。

这首诗歌被誉为20 世纪最美丽的诗歌之一,不仅在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也在西方国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美之歌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也启迪了人们对生活和艺术
的思考和探索。

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

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

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第一篇: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良师的推荐,故选读了《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

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髓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

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生活、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

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独》、《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个人解读,如果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时的自然流露。

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髓。

我认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

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性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纪伯伦《雨之歌》原文及赏析

纪伯伦《雨之歌》原文及赏析

纪伯伦《雨之歌》原文及赏析纪伯伦《雨之歌》原文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纪伯伦《雨之歌》赏析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纪伯伦散文诗七篇》原文及赏析

《纪伯伦散文诗七篇》原文及赏析

《纪伯伦散⽂诗七篇》原⽂及赏析 隐⼠和野兽 从前,在苍翠⼭岭间住着⼀个隐⼠。

他是个精神纯洁和良⼼纯⽩的⼈。

⼤地上的⼀切⾛兽和天空⾥的⼀切飞禽都成双捉对地来到他的⾯前,他就对它们讲话。

它们⼼悦诚服地听他讲话,它们围了拢来,不到天⿊不愿离开;天⿊时他就送它们⾛了,以他的祝福,把它们委托给风和森林。

有⼀天晚上,当隐⼠讲到爱情的时候,⼀头豹抬起脑袋对隐⼠说道:“你给我们讲到恋爱。

先⽣,请告诉我们,你的伴侣在哪⼉呢?” 隐⼠说:“我没有伴侣。

” 于是在飞禽⾛兽群⾥腾起了⼤为诧异的喧哗之声,它们开始嘁嘁喳喳地互相议论,“他⾃⼰对此⼀⽆所知,怎么能给我们讲恋爱和结婚呢?”它们悄悄地鄙夷地⾛掉了,剩下隐⼠孤零零⼀个⼈。

那天夜间,隐⼠脸孔朝下倒在席⼦上,接着就捶胸痛哭。

珍珠 ⼀只蚌跟它附近的另⼀只蚌说,“我⾝体⾥边有个极⼤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 另⼀只蚌怀着骄傲⾃满情绪答道,“赞美上天也赞美⼤海,我⾝体⾥边毫⽆痛苦,我⾥⾥外外都很健全。

” 这时有⼀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外外都很健全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 梦 有个⼈做了个梦,他醒来后便去请教他的预⾔家,要求他解释清楚这梦预兆什么。

预⾔家便对这⼈说道,“你带着你清醒时看到的梦境来问我,我⼀定把梦境的意义告诉你。

然⽽,你睡熟时做的梦,却既不属于我的智⼒的范围,⼜不属于你的想象⼒的范围。

” 疯⼦ 我在疯⼈院的花园⾥遇到了⼀个青年,脸容苍⽩、秀丽,可⼜充满诧异的神⾊。

我坐在长凳上他的⾝边,我开⼝道,“你为什么在这⼉?” 他惊讶地瞧着我,然后说道,“这是个不礼貌的问题,不过我还是要回答你。

我的⽗亲要我成为同他⼀模⼀样的⼈,我叔⽗也指望我同他⼀个模样。

我的母亲但愿我活像她那⼤名⿍⿍的⽗亲。

我的姐姐以为她那航海的丈夫是个⼗全⼗美的榜样,要我亦步亦趋地学他。

我的哥哥认为我应该像他⼀样当个运动员。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诗》二首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诗》二首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 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
美读欣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 一篇、一段或几句,自选角度(如人称、修辞、 谴词用语等),品析课文语言特点的话。
语言特点: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 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文言词增加文采。
预习检测,解释词语: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赠送(礼品)。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镶嵌: 酷似。 酷肖: 海誓山盟: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 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 盛气凌人: 纹丝不动:
我是音乐家的创作源泉,因为有我,才有像贝多 芬一样以心灵去感知音乐神奇魅力的恒心的成功者。 我唤起诗人的灵感,因为有我,才有超凡脱俗 的桃花源与庄周梦蝶的浪漫。 我是汗水后的清凉,我是欢乐者的支持者,我 是十年寒窗后的精神支柱,我是成功者的奋斗力量。
我是一棵小草,生长在草原大众的草群中,在蓝 天、白云下,尽情畅想着未来,在阳光的沐浴下,我 茁壮成长。但是,我是那么的渺小,我不伤心,因为 我比人们多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 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这对于世界来说微不足道的一 个生命;我感谢万物生灵,因为我能有一席之地供我 生活,阳光、雨水、白云、蓝天,他们都滋润着我, 哺育着我;我感谢我的兄弟姐妹,他们处处为我着想 ,当然这些小帮助对于人间的每一个人来说,简直无 需说起,但我还要感谢他们,因为我拥有一颗感恩的 心!没有了感恩,活着等于死去。
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傲慢的气势逼人。 一点儿也不动。

美之歌的阅读答案

美之歌的阅读答案
【预习导学】
朗读课文,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执拗()憔悴()()馈赠()璀璨()镶嵌()天穹()翱翔()酷肖()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浪之歌》
1、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
3、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后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4、前半句是说我们尘世之人都是很现实的很物质的,无论咋样好多人都会屈服在了物质的裙摆之下,而后半句是说不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5、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美之歌的阅读答案
【篇一:《组歌》导学案答案】
>备课:徐春红课型:阅读课备课时间:2015、4、22
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段大意的能力。第⑥段先介绍了教育产业的形成过程和教育产业的包括的内容,让读者大致了解教育产业,便于读者在下文中理解“语言产业”与“教育产业”的相互关系。答题区主要在第⑥段“由于所有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产业的发展”。答题时要分点作答,简要概括。第一点是所有教育活动以语言为基础或是说语言和语言产业是教育和教育产业的基础。第二点是语言教育产业是教育产业的一部分。第三点是语言产业的业态支撑点是教育。第四点是语言产业尤其是语言教育产业的发展以及语言产业链的延伸离不开教育产业的发展。

《之歌》的诗歌鉴赏

《之歌》的诗歌鉴赏

《*之歌》的诗歌鉴赏
《*之歌》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诗。

它通过船夫号子和码头工人之歌,描绘了纤夫和码头工人艰*的劳动,苦难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劳动*的不幸处境的深切同情。

这篇散文是诗,又是画;形象逼真的劳动画面,悲壮动人的劳动号子,令人如亲睹其状,如亲闻其声,催人泪下。

第一幅画面是纤夫拉纤的情景。

此时,在我们眼前很自然地浮现出了一幅著名的油画:俄国列宾画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群衣衫褴褛、面*黝黑的纤夫,弓腰曲背,拼命地拉着一条逆水船,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

与此同时,我们的耳际又响起了《伏尔加船夫曲》,哎哟嗬,哎哟嗬,“拉完一把又一把,踏着世界的不平路……”那歌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在这歌声中,既体现了劳动*“绷紧的心弦”,也表现了他们的力量,“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正是这种力量和精神,使他们征服了急流险滩。

作品中的第二幅画面,是码头工人劳动的情景。

“他们赤着脚,光着背,汗水不断地从脸上流下”,扛着沉重的大包,沿着陡峭的石阶,像蜗牛似地爬行不止。

他们的劳动歌声更加低沉而哀怨,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它唱出了黑暗的旧*劳动*的心声:搬哪,搬哪,什么时候才能搬掉压在身上的重重苦难?这歌声,也是全世界劳苦大众“灵魂的无尽悲戚中的呼喊”。

在描绘了这两幅画面后,全文只用两句话收尾,总结*地点出了这*上歌声的内蕴,它是劳动*“最后绝望的*”。

当然,在新*,在现代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国家里,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都已被机器所取代。

但是,这画面,这歌声,仍是全世界劳动*苦难的象征*的写照,因此,当我们掩卷之后,那由近而远的*上歌声,仿佛仍在耳际回荡,余音缭绕……。

最美的英文经典:纪伯伦散文诗

最美的英文经典:纪伯伦散文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最美的英文经典:纪伯伦散文诗篇一:纪伯伦经典哲理散文诗:ATearandAsmile眼泪与微笑ATearandAsmile眼泪和微笑byKhalilgibran纪伯伦著长风译IwouldnotexchangethesorrowsofmyheartForthejoysofthemultitude.AndIwouldnothavethetearsthatsadnessmakesToflowfrommyeverypartturnintolaughter.Iwouldthatmyliferemainatearandasmile.我不愿用世俗的欢娱来换取内心的悲戚;也不愿让我忧伤的眼泪变成浅薄的嬉笑。

我宁愿生活里有眼泪也有微笑。

Ateartopurifymyheartandgivemeunderstanding.oflifessecretsandhiddenthings.AsmiletodrawmenightothesonsofmykindandTobeasymbolofmyglorificationofthegods.眼泪纯净内心,让我明白生活的奥秘;微笑带来良友,是我荣耀上帝的印记。

Ateartounitemewiththoseofbrokenheart;Asmiletobeasignofmyjoyinexistence.眼泪使我体会心碎之人的忧伤;微笑是我快乐生活的模样。

IwouldratherthatIdiedinyearningandlongingthanthatIl ivewearyanddespairing.与其在绝望和挣扎中苟活,不如在希翼和盼望中死亡。

IwantthehungerforloveandbeautytobeintheDepthsofmyspirit,forIhaveseenthosewhoaresatisfiedthemostwretchedofpeople.IhaveheardthesighofthoseinyearningandLonging,anditi ssweeterthanthesweetestmelody.我渴慕爱情,崇尚完美,因为邪恶使人肮脏污秽。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摘要被称为“天才作家”和“黎巴嫩文坛骄子”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在华丽鲜艳的语言外衣和自由洒脱的形式外表风格之下隐藏着无数深刻的哲理内涵。

它们或分散在字里行间的不同处,或隐藏在类似寓言故事的演绎背后。

但是无论这些哲理内涵以何种方式显现,我们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和魅力。

所以本文尝试从现象与本质、斗争性与同一性、原因与结果三个哲学命题的角度来具体阐述纪伯伦散文诗中哲理内涵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由三章构成。

绪论部分首先从纪伯伦的生平和他的文学创作及他散文诗的哲理倾向的形成三方面简单介绍了纪伯伦的情况,其次梳理了关于纪伯伦的研究述,最后提到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撰写视角。

第一章从“壳”与“核”的本质及其二元对立的实质出发概括了纪伯伦散文诗对现象与本质的哲学命题所做的具体的阐释。

第二章从纪伯伦散文诗中选取五组意思相反的意象来说明诗人对斗争性与同一性这一抽象的哲理命题的形象化解释。

第三章从人们不自觉的行为当中对原因与结果这一命题的利用和错误的引用将会导致的结果两个方面来总结纪伯伦散文诗对这一命题所做的解答。

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纪伯伦散文诗;哲理内涵;现象与本质;斗争性与同一性;因果关系绪论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著名诗人和作家,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旅美派”的领袖,“笔会”主席,也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诗的奠基者之一。

是20 世纪与泰戈尔同样伟大的东方诗人。

一、纪伯伦生平与文学创作状况纪伯伦于1883 年 1 月6 日出生在黎巴嫩一个名叫贝什里的小村庄,这里有能轻易就让人陶醉的大自然的瑰丽之景,有成林的傲然挺立的参天的雪松,有绵延起伏几千里的群峰,家乡因为无比优美的自然风景而让它在纪伯伦的心中有着崇高的位置,并没有因为贫穷和落后而显得一无是处,在纪伯伦以后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曾专门地呈现过家乡的美景和表达出对家的无限眷恋之情。

诗歌——美之歌

诗歌——美之歌

美之歌纪伯伦读————卷开锦水霞光灿名作涵咏:引读:“美不应当只美在天然上,还应该美在灵魂上。

”——契河夫美之歌纪伯伦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

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握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戴上了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园,是欢乐的源泉,是舒适的开端。

我是姑娘樱唇上的嫣然一笑,小伙子见到我,霎时把疲劳和苦恼抛到九霄云外,而是自己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梦想的舞台。

我给世人以灵魂,给画家以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爱的母亲一见,不禁顶礼膜拜,赞美上帝,感谢苍天。

我借夏娃的躯体,显现在亚当面前,并使他变得好似我的奴仆一半;我在所罗门王面前,幻化成佳丽使之倾心,从而使阿成了贤哲和诗人。

我向海伦莞尔一笑,于是特洛伊成了废墟一片;我为克娄巴特拉女王戴上王冠,于是尼罗河畔变得处处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存死我由我主宰。

我温柔时,胜过紫罗兰的馥郁;我粗暴时,赛过狂风骤雨。

人们啊,我是真理。

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握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美是什么?诗人用了连续的比喻,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注意比喻使用的虚实结合的优美性。

请把它组合成整句。

美是什么?诗人又用了一串的比喻,夺人灵魂,动人神魄。

注意比喻使用的请把它组合成整句。

诗人以优美的文笔尽情铺排出美的价值,既丰富了内涵又琅琅上口。

卒章显其志,美就是真理!悟————熟读深思子自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过,究竟什么叫美?评价美的标准又是什么?这首诗告诉我们,美不仅有自然的属性,更有社会的属性。

追求美,就会走入瑰丽辉煌的幸福的殿堂,就会获得深化的欢乐与人生的宁静。

素材萃取:关于美的文章或警句很多,请注意积累。

比如: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培根)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摘要:1.引言:介绍纪伯伦的《美之歌》2.文章主题:对美的探讨和赞美3.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美的不同面向4.第一部分:美是永恒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第二部分:美是自然的,与人类的创造无关6.第三部分:美是和谐的,体现在万物的秩序和相互关系中7.结论:总结对美的赞美,强调美的永恒价值正文:纪伯伦的《美之歌》是一首赞美美的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美的本质和价值。

在诗中,纪伯伦通过对美的深入探讨和赞美,向我们展示了美的三个面向:永恒、自然和和谐。

首先,美是永恒的。

在诗中,纪伯伦写道:“美是永恒的,她既不被时间带走,也不被空间限制。

”这一句话揭示了美的第一个特性,那就是永恒。

无论时间如何流转,无论空间如何变化,美都是存在的,而且是永恒的。

这是因为美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中,更存在于万物的本质中。

其次,美是自然的。

纪伯伦写道:“美不是人类的创造,她是自然的。

”这一句话揭示了美的第二个特性,那就是自然。

美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自然本身的属性。

人类可以欣赏美,可以感受美,但无法创造美。

因为美是自然的,是万物本质的一部分。

再次,美是和谐的。

纪伯伦写道:“美是和谐的,她体现在万物的秩序和相互关系中。

”这一句话揭示了美的第三个特性,那就是和谐。

美不仅仅存在于个体,更存在于万物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美。

在诗的结尾,纪伯伦总结了对美的赞美,强调了美的永恒价值。

他写道:“美是永恒的,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她是自然的,她体现在万物的秩序和相互关系中。

”这一句话不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我们生活的启示。

我们应该欣赏美,保护美,更应该追求美。

美与哀愁:《纪伯伦诗选》的诗歌审美

美与哀愁:《纪伯伦诗选》的诗歌审美

美与哀愁:《纪伯伦诗选》的诗歌审美引言《纪伯伦诗选》是著名黎巴嫩裔美国作家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而其所展现出来的审美观念更是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纪伯伦诗选》中诗歌所传达的美与哀愁,并研究其中涉及的主题和形式。

美的表达自然美在《纪伯伦诗选》中,自然经常成为纪伯伦描绘美丽场景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大自然景色如山脉、湖泊、花朵等细致描写,他展示了自然界特有的宏大壮丽以及温柔柔和之美。

同时,在描述自然时常兼具悲剧性,营造出强烈感受和深沉情感。

爱情之美爱情是《纪伯伦诗选》中常见主题之一。

通过温馨细腻的文字描写,纪伯伦将爱情视为人类最高尚、最美好、最慰藉的情感。

他描绘了爱人之间的欢乐和痛苦,以及相伴相守的温暖和支持。

人性之美纪伯伦通过深入观察人性,呈现出人类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展示了关于努力奋斗、勇气与坚韧、友情亲情等主题的诗歌,并赞美了这些品质所体现出来的美丽与伟大。

哀愁的表达失去与离别在《纪伯伦诗选》中,离别和失去是常见的哀愁主题。

纪伯伦通过描写死别、远方分离以及时间消逝等情境,刻画了失去所带来的痛苦和哀伤。

他用草木花果枯萎凋零、夕阳西下等意象来衬托出离别时无尽的忧郁。

孤独与彷徨孤独是困扰人类内心深处最常见也最沉重的问题之一。

《纪伯仑诗选》中多首诗歌探索了孤独所带来的痛苦和彷徨,描述了人类对于寂寞与无助的感受。

这些诗歌揭示了孤独内心的井喷式探索,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

生命与终结生老病死是人类共同经历的过程,而纪伯伦在《纪伯伦诗选》中也涉及了有关生命和终结的主题。

他通过诗歌展现出生命脆弱而短暂的一面,同时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无可奈何的情感。

结论《纪伯伦诗选》中所传达的美与哀愁展示了作家对于人性、自然和爱情等方面深入思考的成果。

书中充满了对现实世界以及内心感受细致而深厚的描述,带给读者丰盛而真挚的阅读体验。

通过理解纪伯伦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美与哀愁,我们能够更好地品味人生,并思索存在意义。

组歌节选课文赏析

组歌节选课文赏析

组歌节选课文赏析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

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的东端,这也许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诗里如此亲切的原由。

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往复拍打着岸边,歌唱复如叹息的大海的梦幻般的图景,一定是这首散文诗诗思的缘起,而这,是仅仅在地图上遥想大海,而未曾在海边久久流连的人所不能写出的。

2.雨之歌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涵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就这首《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诗相同的是,它主要采用的也是拟人化的手法,但是它并不以得出某种哲理、教谕为目标,它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化约为简单的道理的形象。

纪伯伦写的花之歌

纪伯伦写的花之歌

纪伯伦写的花之歌纪伯伦的《花之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散文诗。

以下是2000字的赏析,希望您能够满意:《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它以花为题材,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

这首诗通过花的自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一、主题思想《花之歌》的主题思想是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诗人通过花的美丽、芬芳和短暂的生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追求。

他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呼吁人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二、艺术特色1.独特的叙述角度《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花的视角出发,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诗人通过花的自述,展示了花的美好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这种独特的叙述角度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浪漫的笔触《花之歌》的笔触非常浪漫,诗人用华丽的词汇和优美的修辞手法,描述了花的美丽和芬芳。

他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这种浪漫的笔触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3.深刻的哲理《花之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同时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呼吁人们要珍惜每一个瞬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深刻的哲理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思想深度和人生启示。

三、精彩段落解析1.“我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又悄悄地凋谢。

”这一段描绘了花的生命过程,既展示了花的美丽和芬芳,又表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述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为后面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2.“我向着太阳生长,吸收着它的光芒,向它学习。

”这一段表现了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通过向太阳生长的描绘,展示了花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

这种表述方式也暗示了人们应该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3.“我与风共舞,随着它的节奏摇曳生姿。

”这一段表现了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

美之歌纪伯伦原文(最新版)目录1.纪伯伦的《美之歌》概述2.美的定义与特点3.美的表现形式4.人与美的关系5.美的重要性及启示正文纪伯伦的《美之歌》是一首赞美美的诗歌,通过诗歌向我们展示了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人与美的关系,并强调了美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纪伯伦在诗中阐述了美的定义。

他认为美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会因为人们的喜好而改变。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同时,纪伯伦还指出,美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它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其次,纪伯伦描述了美的特点。

他认为美是和谐的,是多样性的统一。

美不是单调的,而是在多样性中寻求和谐与平衡。

此外,美还是真实的,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内在的品质和精神。

接着,纪伯伦通过诗歌向我们展示了美的表现形式。

他认为,美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还是大自然的山水、花草、动物,甚至是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都可以是美的表现形式。

在诗中,纪伯伦还探讨了人与美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人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应该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让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纪伯伦强调了美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美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美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和活跃。

美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的来说,纪伯伦的《美之歌》通过对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人与美的关系的阐述,向我们展示了美的魅力和重要性。

爱与美的赞歌--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解读

爱与美的赞歌--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解读

爱与美的赞歌--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解读
马国彦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卷),期】2006(000)004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马国彦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曲英雄赞歌——解读考琳·麦卡洛的小说《特洛伊之歌》 [J], 刘惠玲;张骁;赵燕燕
2.一曲热烈的爱之歌——纪伯伦《浪之歌》赏析 [J], 钱历萍
3.阐读者之思维,道一语之玄机——《雨之歌》疑难句子解读 [J], 徐赛儿
4.清冽涟漪下的生命赞歌——林怀民《流浪者之歌》解读 [J], 高青
5.清冽涟漪下的生命赞歌——林怀民《流浪者之歌》解读 [J], 高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贤哲的宗教,世人的天使──纪伯伦散文诗《美之歌》赏析
纪伯伦是近代黎巴嫩的一位杰出诗人,也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和东方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虽然只活了48个春秋,但他一生著述甚丰,总计有20多部著作问世。

也的前期用阿拉伯文写作,后期旅居美国则用英文写作,其中以散文诗的成就最高,出版的散文诗集有14部(包括几部散文诗与小诗的合集)。

1923年出版的散文诗集《先知》是纪伯伦散文诗的代表作。

“爱与美”曾被认为是纪伯伦散文诗的基本主题,并把纪伯伦看作是“爱与美的诗人”。

其实这是不完全的。

他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对腐败权力的揭露,对宗教偏见的鞭笞,对传统和民族性中的消极面的挞伐,也是非常凌厉而深刻的,“爱与美”只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

关于“美”,在纪伯伦的散文诗中有很多篇,如《先知》中的《美》、《泪与笑》中的《美》和《在美神的宝座前》等。

纪伯伦认为,“美是智者哲人登上真理宝座的阶梯”,因为,他对美是他对人生对哲理的深沉思考。

他以激越的感情、丰
富的想象、富有启发性的比喻以及新颖的意象和象征来表达对一个抽象事物的认识,能为人们提供出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新视角,并表达出他对和谐完美理想境界的向往。

《美之歌》选自1913年出版的散文诗集《泪与笑》。

本集中有一组散文诗总题为《组歌》,如《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等,共5首,《美之歌》是其中的第4首。

1911年,纪伯伦虽然已正式迁居纽约,并宣布“我生命中的一个时代已经结束──结束了赞颂、倾诉和哀恸哭泣”,但是他此时并没有完全由绚丽型转向力量型、由激情型转向哲理型,他还在积极寻找通向心灵和人性完美的道路,他仍然满怀激情地歌颂爱、歌颂美,认为爱与美是世间万物完美的象征,是理智的成果,是人世的好的归宿和结局。

因此,他将爱与美当作宗教来崇拜。

在《美之歌》里,诗人把美当成上帝、真理。

她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其力量也非常神奇,可以主宰生死存亡,可以令你获得爱情、灵感,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美丽,净化人的心灵,使社会变得崇高起来。

同时,她也可以“赛过狂风暴雨”,摧毁一切。

诗人在这里不是在演绎哲理命题,而是
用艺术的散文诗形式和优美语言,形象地阐述美的作用与意义。

在纪伯伦前期人生哲学观里,美,有着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如他认为,“美是一种威严可怕的力量”,是一种“神力”,“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只有在美中才有光明”,“美可以使你们的灵魂归真反璞至大自然──那儿本是你们生
命的起源”等。

在《美之歌》中,也具有这种神秘主义因素,如“我(即“真”)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等。

美成了超然之物,成了主宰生灵万物的神。

在纪伯伦后期人生哲学观里,美,开始逐渐褪减神秘主义色彩,而强调人们自己对“美”实践的重要。

如他说:“你们到处追求美,除了她自己做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到她呢?”这里强调了要你自己去“找”,又说:“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

但你们就是永恒,你们也是明镜。

”“美在情人的心中,真在耕者的臂里。

”“世上只有两个元素,美和真。

”这就是说,美并不是一切,世上除了美之外,还有真。

美不是虚无飘渺的,它是现实的、实践的,
创造的,是掌握在人们自己手里的。

不过《美之歌》的“美”,还没有进入到他后期这种境界。

《美之歌》这首散文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人以充沛的激情,运用众多而生活的比喻,并把许多经典典故通俗化故事化,把个十分抽象的理念(美)演绎得具体形象,令人神往并引发人们对哲学的深沉思考。

再加上新颖的意象和象征,以及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有如一气呵成,行文华丽、流畅而富有音乐性,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这不仅是《美之歌》这首散文诗的艺术特色,也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艺术特色,被称之为“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散文诗创作的数量多,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叙述型,抒情型、议论型、故事型、寓言型、戏剧型、单纯对话型、书信型、分行诗歌型、长篇、短篇,以及小诗、格言等等,各种体式都有。

他为世界散文诗宝库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