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教学提纲
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能力的扩大过程,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的实现离不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推动力。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提高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可以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技术进步,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2. 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新的技术和产业的出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潜力。
新兴的产业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技术进步,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挑战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1. 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
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萎缩和淘汰的风险,而新兴产业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规划和引导。
2. 劳动力市场变革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也会带来重要的变革。
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某些传统岗位面临替代和消失的风险,增加了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会创造新的岗位和就业机会,需要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 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进步需要创新能力的提升来支持。
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在技术进步中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发展。
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在实践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展经济学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 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 —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 K/Y也保持不变。
2020/10/14
2020/10/14
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
三.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
广义的技术是指科学知识和生产相结合的物 化形态以及知识形态的总称。
2020/10/14
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技术革新——渐进式的技术进步(量变) 当技术革新进展到一定程度,技术或技术体系发 生质的飞跃性变革时,这就是技术革命(质变)
2020/10/14
二. 技术进步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经济学家将技术进步 分为不同的类型。
它是指在生产实践中,工人、管理者通过 不断的积累经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技术 进步的过程来看,相当数量的技术创新和技术 改进都是产生于“干中学”。
2020/10/14
4.通过人力资本投资。 这是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来源。 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显著
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020/10/14
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 因此OP、OP’都是呈递减趋势的曲线。
2020/10/14
希克斯的技术分类
技术进步后,等产量线I向原点内移,表 示相同的产量仅需较少的资本和劳动。
2020/10/14
(二)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
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概念在经济增长 分析中应用也比较广泛。他的分析是把技术 进步前和发生技术进步后的两个生产函数中 具有相同的利润率的两个点进行对比。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
二、科学技术与创新活动
(一)创新活动的概念
创新活动,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建立新的生 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的过程。
创新主要应该是一个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创新 是将新技术、新生产方法、新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创造 性地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增加产出效益的过程。有 了技术发明,没有应用到生产中去,不能叫做创新
4
发展经济学
第一节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增长理论的创新意义
——揭示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1)新增长理论提出:对持续经济增长有决定意义的是知识的积累和 人力资本的积累。
(2)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源泉不仅自身 能够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要素投入也产 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保证了经济的长 期增长。
6
发展经济学
第二节 知识经济
一、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工业经济的特点:
1 工业经济注重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一种物 质产品经济。任何一种生产其实都是价值生产和物质 产品生产的统一,都是资本的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的 统一。
2 工业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所利用最多的办法 就是标准化、规模化,从而能够生产出价格最低廉的 产品。 4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工业经济的技术发展特点 是一种渐进式的技术变化,是均衡的发展。
7
发展经济学
第二节 知识经济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知 识就是资本,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重要的特征)
2、知识经济中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知识。 3、在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创造价值活动是知识的生产或技术的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发展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决定论:
认为经济增长的惟一瓶颈就是资本,所以经济增长 的关键是迅速的资本积累。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 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率,即资本积
累的高低(哈罗德—多马)
技术决定论:
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不是资本积累的速度和规 模,而是技术进步的程度。特别强调扩大的劳动分工 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索洛)
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理论
希克斯(J.R.Hicks,1904-1989 ) 在《工资理
论》(1932年)中,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的
影响程度的差异,将技术进步分为:劳动节约型技 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型技术进步。 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 本—劳动比率即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
性是农业,而农产品的需求特性
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 度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
别很大。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技
术的进步比工业困难得多,因此对 农业的投资会出现“报酬递减”。 而工业的技术进步相对迅速很多, 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 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加 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 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
二、技术与技术进步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技术?
什么是科技进步?
技 术
狭义: 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
的物质改造能力、劳动经验、知识和操作的技 巧。 指科学知识和生产相结合的物化形态及知识形 广义: 态的总称。
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 狭义:
技 术 进 步
七个技术领域十几个主要项目作为重点研发目标。
3.缩小知识差距
(1)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迫切性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高科技产品的产值在制造业 产品增加值中比重不断增大,发展中国家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发展上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14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吕家麟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
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
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授课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2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 3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4 4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 √ 4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3 3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3 √ 3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3 3 第十章农村发展 4 4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化 4 √ 4第十二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3 3第十三章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4 4 第十四章增长与分配战略 3 3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3 3 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 3 √ 3 合计56 56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主要参考书目: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4.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5.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杰拉尔德·迈耶、达德利·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7.〔美〕M·托达罗.第3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美〕威廉·刘易斯.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10.〔美〕吉利斯、波金斯、罗默等著.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11.〔瑞〕马茨·伦达尔等著. 发展经济学新方向.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2.〔智〕亚历克斯.E.费尔南德斯希尔贝尔托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13.〔巴〕阿赫塔尔霍赛恩等著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4.〔荷〕尼尔斯·赫米斯等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15.〔美〕W.W.罗斯托著经济增长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6.考核方式:必修课,考试方式为闭卷;选修课,考试方式为开卷。
教学大纲-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发展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观点带有探讨的性质。
一些理论及经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采用案例教学对本课程具有可行性,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发展经济学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农业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本问题及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等问题。
学会运用理论及经济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能分析发展中国家政策措施出台的意义,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图形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3. 能运用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分析工具。
4. 能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经济学理论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其它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因而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线。
该课程涉及的经济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学知识以及金融学有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学等专业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案例分析课,以使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作业的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发展经济学_马春文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还改变了产业结构、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
一、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同时,技术创新也促进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出市场,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拉动了经济增长。
二、技术进步改变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不仅推动经济增长,还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格局和结构。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行业正在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比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样,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例如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
这些新兴产业不仅给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技术进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并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许多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新兴行业的兴起不仅给年轻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也为老年人和特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催生了许多新型职业,如网络安全专家、大数据分析师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四、技术进步影响生活方式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的品质和便利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智能家居的应用使得居民生活更加智能化。
此外,技术进步还带来了更多便利的交通方式和医疗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加速。
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和前景。
首先,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不断涌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减少了成本,使企业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
此外,互联网的兴起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因此,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其次,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岗位逐渐被机器取代,这给一部分劳动者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和困境。
然而,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岗位和就业机会。
技术进步需要有更多的技术人才来支撑,因此,IT行业、互联网行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为无数劳动者提供了工作机会。
虽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技术进步还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技术革新的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提质增效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产业正逐渐被清洁能源取代,这对能源产业的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技术进步也促使经济向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转变,提升了整体经济的附加值。
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会,同时也为整个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技术进步使得一些人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那些缺乏技术能力或者无法适应技术变革的人可能会面对失业和贫困的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培训机会和转岗服务,帮助那些受到影响的人重新融入就业市场。
发展经济学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2.2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
2.2.1 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变化
A’ X
A
D’
C’
D
C
Y
B
B’
技术进步产生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技术进步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和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 化,从而使总产出的产品组合发生改变(以技术进步与 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为例,X工业品,Y农产品)
2.2.2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
1.1.3 什么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 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技 术进步是指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 产中得到推广运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 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它通常 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 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 知识进展等方面。
➢ 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少走弯路, 比如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
➢ 先进国家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压力导致向后进国家转移相 对先进国家落后的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机遇
日本技术引进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二战后,日本采取“收获型”科技发展战略, 重点引进实用技术,并在引进后,结合实际加以改 造,形成日本自己的技术特色。如日本引进美国的 半导体技术制成电子表、傻瓜相机,与瑞士和德国 竞争。这种战略使日本只用了20年时间,就赶上了 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第8讲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Ch8 技术进步引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进的。
西方经济学中,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并不足以解释全部经济增长事实;技术进步也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技术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正统经济学家重视,索洛通过研究1909-1949年美国经济增长中87.5%并不能用劳动和资本等因素的增长来解释,从此对技术的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
8.1 技术与技术进步1.技术经济学的解释: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服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
——张培刚2.技术进步狭义:硬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包括技术进化(变革)和技术革命。
技术进化(变革)是一种渐进或局部的演变过程,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或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
集中于某一生产程序或某一行业(相关行业)。
比如,液晶电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生产线相结合改造为自动化生产线。
当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化,全局的变化,就称为技术革命。
涉及整个社会经济体系。
如第二次科技革命电能的利用。
技术革命的结果往往使原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产生新的产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的提高。
广义:(经济学角度的解释)全要素生产率。
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的因素后,所有其他产生作用的因素之和,全要素生产率。
广义内涵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生产要素的提高、知识进步、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和管理水平。
本章主要研究广义的进步进步。
技术进步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给定同样的投入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即生产率的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的改进;生产出全新的产品。
8.2 技术的外生因素与内生因素之争上图中横轴代表劳动投入量,纵轴代表资本投入量。
曲线Ⅰ表示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一定的产量可以由资本与劳动各种组合生产出来;技术进步发生后,产量不变,但两种投入都减少了,结果,等产量曲线Ⅰ向原点移到Ⅱ。
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论述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会导致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和生产力和飞速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特别在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今天,进一步明确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
高科技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般世界性潮流。
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只有走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方式的新路,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是发展经济的惟一选择。
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相结合的关键,是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主要体现。
只有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另外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还是知识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来支撑、来促进、来提高,必须依赖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因为技术创新就其行动内容看是由一系列的技术活动组成,但就其价值取向看则有明确的商业赢利目标。
一种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形态,都需要通过源源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去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中,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
因为,当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的优化特别是比较效益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第-克拉克定理 指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
第一产业劳动者比重不断减少, 而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
2020/9/20
从需求方面来看 技术进步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生活
需求,从而推动满足这些新需求的行业的发 展。
2020/9/20
技术进步对需求结构的改变:
首先,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 需求随之 变化。
其次,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使 可替代资源增加,这样就改变生产需求结构。
第三,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
2020/9/20
需求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反作用: 需求迫切的产业部门较容易技术投资、
技术人员等各种技术进步的条件,可以说, 需求决定着技术进步的方向。
2020/9/20
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 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 —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 K/Y也保持不变。
2020/9/20
2020/9/20
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
三.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
希克斯(Hicks,J.) 《工资理论》(1932年) 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的影响程
度的差异,将技术进步分为: 劳动节约型 资本节约型 中性型技术进步
2020/9/20
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 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 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
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 因此OP、OP’都是呈递减趋势的曲线。
2020/9/20
两者的相互作用
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两者互相制约、相 互促进,共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 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技术进 步的作用必须与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其他 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如经济体制、资 源条件、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等等。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技术引进
2020/9/20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 技术进步的含义 二. 技术进步的类型 三.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四. 技术进步的途径
2020/9/20
一. 技术进步的含义 技术的含义:
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 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物质改造能力劳动经验、知 识和操作的技巧;
广义的技术是指科学知识和生产相结合的物 化形态以及知识形态的总称。
2020/9/20
广义的技术进步
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 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它因素作用的总和, 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 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 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 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
2020/9/20
新增长理论
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认为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存在着相互 影响的关系。罗默提出了一个具有外溢性知 识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罗默假设技 术进步是通过投资的外在性来实现的,由于 知识的这种中间产品性质,使技术具有了外 部性,因而整个经济中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
2020/9/20
(二)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从供给方面看
首先,技术进步能够创造出新的产业,也能
够使资本和劳动在产业间发生转移; 原有的产业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会发生分化, 分离出的某些生产阶段能够形成新的产业; 原有的产业部门进行改造,产业结构就不断 得到改善。
2020/9/20
其次,技术进步能够使资本和劳动在产业 间发生转移,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2020/9/20
卢卡斯则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积累因素(主 要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性与人力资本生产中的正 反馈)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2020/9/20
丹尼森的实证分析
丹尼森对美国从1929—1969年国民收人增 长率的分析得出结论知识进展的作用在明显增强, 资本等其他因素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但要素总投 入所起的作用趋于下降。
2020/9/20
库兹涅茨等人的横向比较分析
根据对7个较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下半叶到 20世纪上半叶一百多年统计资料进行的分析, 发现在这个期间,可再生资本增量和产量之比, 可再生资本与国民产值之比都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土地和自然资源随经济增长和 工业化的发展在总投入中的比例显著下降,使 得要素总投人在国民收人增长中的贡献率下降, 而要素生产率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明显上 升。
2020/9/20
希克斯的技术分类
技术进步后,等产量线I向原点内移,表 示相同的产量仅需较少的资本和劳动。
2020/9/20
(二)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
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概念在经济增长 分析中应用也比较广泛。他的分析是把技术 进步前和发生技术进步后的两个生产函数中 具有相同的利润率的两个点进行对比。
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2020/9/20
早期发展经济学观点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并没有认识到技术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资本才是经济 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仅仅 用资本是难以解释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逐渐把经 济增长的重心转移到技术进步上来。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9/20
2020/9/20
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技术革新——渐进式的技术进步(量变) 当技术革新进展到一定程度,技术或技术体系发 生质的飞跃性变革时,这就是技术革命(质变)
2020/9/20
二. 技术进步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经济学家将技术进步 分为不同的类型。
希克斯
哈罗德
2020/9/20
(一)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
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首先把技术引入了模型中,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即 技术并不受经济系统中变量的影响,只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代表性理论是索洛——斯 旺模型,其中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在平衡增长 的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的 变化率。
2020/9/20
依据新古典增长理论,采用相同技术的 国家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会趋于一致,但 是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发展 却与该结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