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府部门.

合集下载

第七章地方政府管理

第七章地方政府管理

以哈耶克和布坎南为代表的经济学者在批判凯恩斯主义和吸收 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推出了新保守主义(也称为 新自由主义)的治国理念。他们主张削减和最终放弃“福利政 策”,减少舵而不是划桨,实行有限政府,政府应该减少国有制、实行私 有化等等。
这些观点被撒切尔的英国政府和美国的里根政府所采纳,一场 持续至今的“改造政府”活动仍在进行之中。
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改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减少地方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压缩地方政府 的财政开支。 第二,适当削减地方政府的职能与相应的工作任务, 改变施政方式,尽量避免地方政府对公民和社会组织 (主要是各类企业)的行政干预,回归到“小政府、 大社会”的传统轨道上。
第三,重新划定或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 权范围,出现了联邦化和大区化的现象,这一点在欧 盟国家尤其突出。地方政府尤其基层政府的政务活动, 主要仍是公共(公用和公益)事业,其自由裁量权得 到加强。
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从 19世纪晚 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民族主义国家的地方政府管理,从组织 形式、管理内容到施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失灵。
原因:第一,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主义发展到垄断时期,两次 世界大战和其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性大萧条, 证明以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变 革。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新型地方政 府管理模式,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效,给西方国家地方 政府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和启发。第三,二战后世界经济、 政治发展的新格局,给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管理模式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其变革。
第七章 地方政府的管理
第一节 地方政府管理概述
一、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

第七章:政府绩效评估

第七章:政府绩效评估
• 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英国心理学家、统计学 家斯皮尔曼(Chades Spearman)于1904年发明的。他将多个变量通过线 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 分析。
• 主成分分析将各个测量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建立尽可能少的 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还能够尽可 能保持原有的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使分散而复杂的测量趋向整体和简 单化,同时便于掌握各个测量要素背后隐含的内在因素,从而找出各复 杂因子的主要成分,实现评估指标的简化和降维。
第七章 政府绩效评估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评估主体运用特定的指标、 采取特定的方法、依据规范的程序,对公共管理效益 高低和服务质量优劣进行评价,以期改善政府绩效的 活动。
• 要求: • 了解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主要类型 • 掌握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并能用来分析我国某一领域绩效
评估的现状。
• 掌握标杆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法和360度评估法的内涵,并理解如何 应用于政府绩效评估。
• 5.专家评估(第三方)
• 优点: • (1)客观性 • (2)权威性 • • • • 缺点: (1)临时性 (2)有限性 (3)从属性
•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省市进行了政 府绩效评估和管理方面的探索,一些地方还引入了公民参 与和第三方评估等全新模式。但从总体情况看,目前的政 府绩效评估依然摆脱不了“自我评价”的天然缺陷。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谁来评估? – 怎样评估? – 评估什么? – 如何实施?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 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
• 评估主体的选择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首要环节,只有评估主体选择适当,

20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20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 • “北方临时政府”:袁世凯修改退位诏书 • 由新旧而南北:南北临时政府统一问题
出台一项不介入战争的二十四点声明: • 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和领海,不准
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上交战; • 不能利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 • 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中国领土,将
依法扣留或没收。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最后通牒:要求德国限 期一个月内,“无条件并无偿地将胶州租借地 全部交给日本帝国政府,以便最后将其归还中 国”。(《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1卷)
• 德国无回应;中国初反对,并在山东集结军队, 但最后屈服。
• 日本要求把山东排除在“中立区”之外,9月2 日登陆山东半岛。
• 中日重启谈判,催生1915年5月“二十一条”。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际形势: • 英国希望中国参战,缓解压力; • 日本担心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反对
参战; • 其他各国重心亦在欧洲,不愿在中国的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民元的府院关系:内阁总理的更替 • 政党内阁与混合内阁的分歧 • 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政治。 • 1912年底至1913年春间,国民党赢得第一
届国会大选,取得优势地位。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祺瑞(日)的争斗。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行政组织理论第七章 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理论第七章  行政组织体制

第七章行政组织体制第一节行政组织体制概述一、行政组织体制的含义1、含义:体制是指一个组织的制度及运行方式,行政组织的体制指的是其制度化的权力分配关系,以及运行方式。

2、类型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划分: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按决策权的归属来划分: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按层级制与部门的关系来划分:完整制、分离制按新出现的城市首长的权力关系来划分:名誉市长制、市经理制二、行政组织体制的地位与作用1、行政组织体制与行政组织结构的关系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的载体,而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则是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整个行政组织运行的动力。

没有权力的分配,也就没有结构的分工;没有权力中服从与被服从、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行政组织就无法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

2、行政组织体制科学与否的重要性行政权力分配科学与否,关系着行政组织阶级职能和社会职能完成的好坏,关系到行政组织效率的高低,因此,必须加紧研究行政组织体制,以促进行政权力分配的科学化。

第二节、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一、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根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划分)1、集权制(1)定义:指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级行政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的指挥、监督之权力,地方行政组织接受中央行政组织命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2)优点1.政令统一,统筹全局,防止政出多门;2.层级节制,指挥灵便,令行禁止,有利于提高效率。

3.集中力量办大事,防止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

(3)缺点1.事事听从中央安排,不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

2.容易导致中央机关专制和个人独裁。

3.层次繁多,不能及时果断地处理政务。

4.下级对上级过分依赖,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5.无法满足差异性需求,妨碍创新。

2、分权制(1)定义:是指地方行政组织对其管辖地区内的地方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2)优点1.政府能够因地制宜、更加灵活机动地处理本地事务。

第七章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PPT课件

第七章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PPT课件
6
三、信息公开的实现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原则:
以公开为准则,保密为例外(Freedom of information is now the rule and secrecy the exception)。
民众可以向政府申请公开信息。 政府若拒绝提供信息应承担举证责任。 对信息公开争议提供司法救济。 政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不对有权获得信息的主体做限制。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 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 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 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 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 确定。
开并行。 从政府任意决定公开或不公开到建立监督和救济机制。
存在的问题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法定例外过于宽泛。 申请公开需要条件。
9
全国首例公民状告政府信 息公开的行政诉讼: 2008年黄友健诉汝城县 政府案
(《新京报》孙旭阳摄) 10
第二节 国家秘密
11
一、国家秘密
15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1、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保密审查制度
第六条 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制度。 第七条 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 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涉及国家 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 单位审定。
16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14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保密制度
《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七条 报刊、图书、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 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 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 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 规定。

政府部门工作规章制度

政府部门工作规章制度

政府部门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程,旨在规范政府部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具有约束力。

凡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三条政府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做到依法治理,廉洁从政,公正执行,服务为民。

第四条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规规矩矩,严格执行政策法规。

第五条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政府部门应当根据职能需要,设立相应的机构设置,并明确工作职责。

第七条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明确工作分工,负责推动工作的落实。

第八条政府部门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机构,负责监督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十条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工作报告等。

第十一条政府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应当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或延误。

第十二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工作协调,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三条政府部门应当做到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四章责任制度第十四条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懈怠或私心为害。

第十五条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优秀,处罚不端。

第十六条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的自查和自律。

第十八条政府部门应当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

第十九条政府部门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审计部门对其工作进行审计检查。

第六章处罚和奖励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行为,政府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保障公民权益。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七章府际关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七章府际关系
三、新中国的府际关系抉择
新中国之所以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是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 问题密切关联的。如何有效促进国家整合化, 成为当时中国政治 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如果没有统一的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架 构和统一的法律政令,如果没有中央高度集权,就无法建立统一 的军队和现代官僚体制,甚至无法巩固新政权自身。
一、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和问题
1.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央与省之间增设了大行政区建制 ,实行“大区—省—县—乡”四级制;1952年11月,中央决定将各大区政府 改为行政委员会,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关;1954年6月,撤销了六个大行 政区行政委员会,扩省建直辖市;1979年后,在省与县间设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代中期以后,准行政层次区公所逐渐取消。
1998年中央银行制度改 革,废除了按行政区域 设置省级分行的制度强 化了中央政府通过中央 银行对全国经济的宏观 调控能力。
第二节 构建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
一、中国府际关系的现实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分权化改革, 传统的中央全面集权体制有 所松动,地方政府获得了较 大的自主权力空间,但府际 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一、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和问题
1.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在现代管理技术迅速发展的 情况下,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强地方政府的回应性, 为了推进区域经济一 体化,适当地减少地方政府层级设置,已经成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 容之一。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府际关系存在着“讨价还价”“互相攀比”的问题;地方 政府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状态,一些本该归属中央政府 垄断行使的国家权力,在实际执行中却遭到了地方政 府的侵蚀和抵制,具体表现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九上政治第7课知识点总结

九上政治第7课知识点总结

九上政治第7课知识点总结一、政府的概念和作用政府是指具有国家主权的组织机构,是行使国家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的机构。

政府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政府要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负责,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2. 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政府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民的福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 统一领导和协调社会事务:政府要统一领导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事务,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政府的组成和职能中国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中央政府主要包括国家机构和国务院,地方政府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

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

2. 行政: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推动社会发展,保障国民福祉。

3. 司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处理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

4. 代表:代表国家和人民,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利益。

5. 管理:管理国家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务,推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政府的运作机制政府的运作机制是指政府内部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主要包括政府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

1. 组织结构:政府的组织结构包括各级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2. 管理制度:政府的管理制度包括财政、人事、行政审批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保障政府管理的规范和有效。

3. 决策程序:政府的决策程序包括政府决策的程序和程序,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四、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是指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政府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人民的福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政府应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3. 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应当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七章政府预算绩效评价37页PPT

第七章政府预算绩效评价37页PPT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七点 五十四分。
一、绩效预算的流程
1、进行广泛的调研,形成预算基本指导框架,建立绩 效预算的总体控制体系。
2、确定预算的具体项目计划,拟定预算的预期绩效目标。 各部门根据预算指导框架制定本财政年度的详细支出计划, 按一定准则详列支出项目及预期目标。
3、制定预算的绩效指标及相应的衡量标准,建立绩效预算评 价体系。引进权责制会计制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七点 五十四分。
零基预算的要点
1.划分和确定基层预算单位 2.编制本单位的费用预算方案 3.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 4.审核分配资金 5.编制并执行预算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七点 五十四分。
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预算管理模式
政府首先制定各部门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 程项目,并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与绩效 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要的支出 费用,然后再来编制预算。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七点 五十四分。
三、绩效预算的手段
1、信息管理手段——建设高效率信息综合系统 2、责任控制手段——签订绩效协议或绩效合同 3、过程监控手段——提交月度、季度和年度绩效报
告 4、宏观调控手段——形成多年期预算框架 5、绩效审核手段——开展“产出评价”和“价格复
审”
“产出评价”着重考虑预算项目所提供的产出具有 什么样的效果,以及它是否与部门目标一致。给 部门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理解现在、规划未来 的结构性程序。 “价格复审”主要着眼于政府为特定的产出所支付 具体价格的合理性审查,以此来促使政府关注财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政 二:资七金 点 的 五十“四货分币。 价值”
2001年,湖北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部安排,开始在行政 事业单位进行评价试点。

07第七章预算

07第七章预算
另外,国家预算与政府预算是既有联络又 有区别旳两个概念。
▪ 政府预算是一种出现时间不太长旳财政范 围。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争 夺国家财政权旳产物,最早于17世纪在英 国诞生,体现了财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 旳要求。进入20世纪后,几乎各个国家都 建立了政府预算制度。
▪ 1689年3月,英国国会经过了《权利法案》, 要求今后旳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必须按 照国会旳意志行事,而且只有在下院同意旳情况 下,才干征收新税及招募常备军。
▪ 国家预算按收支管理范围分
1、财政总预算 2、部门预算 3、单位预算
总预算
是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 旳预算,由汇总旳本级国 家预算和下一级总预算汇 编而成。
部门预算
反应各本级部门本 系统内各级单位全部收 支旳预算,由本部门所 属各单位预算构成。
单位预算
指列入部门预算旳 行政事业单位等旳 收支预算,它以资 金形式反应预算单 位旳多种活动。
▪ 绩效预算旳改善强调“3E”:经济性 (economy)、效率性 (efficiency)和有效性 (effectiveness).
第二节 政府预算旳编制、执行及决算
▪ 一、预算编制
▪ “两上两下”旳部门预算编制程序
“一上”,由部门编制预算提议数上报财政部。单位提 出概算。行政单位根据预算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任务 和收支增减原因,提出涉及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 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和各项支出构成旳收支概算, 逐层汇总后由主管部门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一下”,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旳部门审核部门 预算提议数后下达预算控制数或预算指标。财政部门 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意旳财政预算及本级政府同 意旳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参照行政单位编报旳 收支概算,按照预算编报审批原则测算、分配下达单 位预算指标,涉及财政预算拨款指标和预算外资金核 拨数额。行政单位应该按照要求程序逐层报送主管预 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5
三、决策目标
由上级政府确定的明确的政策目标
上级政府下达的模糊性的政策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制定政策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
明 确 性
一 致 性
合 理 性
调 适 性
6
四、决策内容
政治性决策
经济性决策
社会文化决策
7
五、决策形式
地方政府的全体会议
地方政府的常务会议
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办公会议

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现场办公会议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1
知 识 要 点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概述 地方政府决策体制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体制 社会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更高要求
2
7.1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概述
一、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是指地方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的设置、地位、职责、 1、含义:是指地方行政区域内组织机构的设置、地位、职责、内部权 责关系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情况。 责关系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情况。 行政组织机构 职能结构 行政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特点:多样性、统一性、灵活性、历史性、 2、特点:多样性、统一性、灵活性、历史性、适应性 3、作用 巩固和发展国家政权体系 推进地方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推动地方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3
7.2 地方政府决策体制
一、决策环境
外部环境 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利益集团的压力 内部环境 行政领导体制 决策主体的素质 决策手段 信息的处理
4
二、决策主体
地方公共决策机构 执政党领导机关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政治团体
地方公共决策人员 公共决策的决定者 决定者 公共决策的参议者 公共决策的参与者
日常例行事务处理 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 发布政府指令, 发布政府指令,颁布规定

第七章:服务型政府建设之实践模式

第七章:服务型政府建设之实践模式

第七章:服务型政府建设之实践模式与中国大多数改革一样,服务型政府建设也是在地方政府政策选择试验的基础上上升为国家选择,并在全国推广。

我国最早开始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适于上海市,该市于2001年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服务型政府”①,此后南京、石家庄、成都、重庆、大连等地都开始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此后,全国各级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政策、规范、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本章将在选取几个地方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介绍基础上,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建议。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北京市海淀区、成都市、深圳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是地方政府改革的自觉性目标选择。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相继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践行这一愿景,并初步形成了基本原则一致基础上的特色化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之路,比如,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站式办公”、成都市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圳市的行政体制改革等②。

(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站式办公”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0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59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同比增长22.6%,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④。

多年来海淀区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一站式办公”的服务模式,有力推动了园区的发展。

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政府预算PPT教学课件

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政府预算PPT教学课件

(8.3)
P2C2 P2 (Q2 T2 ) (1 i)B1 M1
(8.4)
将(8.3)式和(8.4)式结合起来得:
P1C1
P2C2 1 i
P1 (Q1
T1
I1)
P2 (Q2 T2 ) 1 i
iM1 1 i
该式两边同除以P1:
C1
P2C2 (1 i)P1
(Q1
T1
I1)
P2 (Q2 T2 ) (1 i)P1
Yd Q rB1 T
(其中B1用实际量度量)
实际私人储蓄为 S P Yd C
名义可支配收入为
PYd PQ iB1 PT
(其中B1用名义量度量)
名义私人储蓄为 PS P PYd PC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定义: 实际利率: 现在增加一单位产出去购买金融资产在下期所能多消 费的产出数量。 名义利率: 现在增加一单位货币去购买金融资产在下期所能多获 的货币数量。
•货币的职能
(i)交易媒介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避免物物交易所要求的需求的双重 偶合,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ii)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可简化相对价格的决定,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iii)储藏手段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被赋予对资源的支配权,从而可以廉价地 充当财富储藏手段。
•货币的度量
(i)货币层次的划分 =>划分的依据: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在其价值没有任何损失的条件下迅速 兑换为现金的能力。
•政府支出暂时增加的政策效应
=>政策 令某政府初始时对两时期所制定的财政政策是平衡预算政策,即
DEF1和DEF2 均为零,现设政府拟通过税收融资来暂时增加G,且该财 政计划满足:

第七章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

第七章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

四、产出预算
产出预算的重点由投入转向产出,通过将 管理和运作财政资源的权力下放给各部门和支 出单位来提高运作效率。 相对于投入预算而言,产出预算有三个基本特 征: 首先,以产出指标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其次,对各支出部门的预算拨款以特定产出的 成本费用为基础; 第三,各部门负责人在议会批准的拨款限额内 可以自由地分配财力。
五、新绩效预算
借助于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进 步,绩效预算又重新开始为世界各国所 重视。不论是早期的绩效预算,还是现 代的以产出预算为代表的新绩效预算, 都将预算与绩效相联系,实际上是一种 以绩效为预算对象和拨款依据的预算方 法。
第三节 西方国家预算绩效评价 的内容
一、 美国
(一)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二)评价的实施方式 (三)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 评价的实施方式 • 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四、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绩效 评价工作开展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绩效评价工作,促进绩效 评价工作的发展
(二)正确确定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定位 (三)确定绩效的领导、组织实施主体 (四)尽快建立绩效评价的有关指标体系 (五)确定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方式 (六)确定评价结果得以应用的机制
绩预算效?从管人转向管事更贴近市场经济要求?从收支核算到成本核算更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绩效预算更好地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以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代替传统的业绩考核民主化理念体现的更为完整区别一实现从手段到目的的转变实现公共预算的政策目的二改变支出机构的动机达到控制支出总额的目的三鼓励管理者进行创新与节约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四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必要性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效率不高?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以领导的偏好代替普通老百姓的共同偏好二现行预算制度缺乏绩效信息?预算中缺乏绩效信息?严格的分项预算不利于节约资金?用基数法编制预算不科学三绩效预算已成为世界性的财政改革潮流19491949年胡佛委员会提出项目预算programbudgeting1954年菲律宾政府开始绩效预算编制试验1956年十二家政府部门采用了绩效预算模型ppbs第二次大规模的预算改革是60年代美国兴起的规划项目预算系统systemofplanningprogrammingandbudgeting简称ppbs

第七章 中央政府行政制度

第七章  中央政府行政制度

半总统制的形成

法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共和制政体和君主 制政体交替出现的局面,戴高乐所制定的 第五共和国宪法在保留内阁制的前提下, 增强了总统的实权,从而确立了半总统制 的全新政府体制。
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类型(the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内阁制 政府(cabinet system of government)、总统制政 府(presidential government)、委员制政府 (collegial system of government)和半总统制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政府,内阁制政 府以英、日、德三国为典型,总统制政府以美国 为典型,委员制政府以瑞士为典型;半总统制政 府则以法国和俄罗斯为典型。
日本现任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
日本政府机构

日本内阁政府主要设有两类组织机构:一 是内阁辅助机构(cabinet auxiliary organ), 包括内阁官房(Cabinet Office)、内阁法制 局(Cabinet Legal Affairs Bureau)和人事院 (Personnel Bureau)等;二是12个行政省厅 (administrative ministry)。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内阁(Cabinet) 行政各部(Department) 独立机构(Independent regulatory agency)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白宫)
去年年底,普京在俄罗斯白宫内召开会议

行政管理第七章行政改革

行政管理第七章行政改革

第七章行政改革一、行政改革的含义和内容行政改革,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则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以及重大原则等方面进行的变革。

1. 行政职能的转变行政职能的转变主要通过对行政职能的改变、转变、丰富和扩大而进行。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2. 行政体制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指行政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1)行政权力体制改革: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行政组织体制改革(3)行政人事制度改革(4)行政监督制度改革:制度、法制的完善的完善与创新3. 行政机制的再造是指通过改革旧的行政机制或引进新的行政机制的方式,来提高行政管理的运行效率。

(1)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2)行政程序的再设计(3)行政方法和技术的引进4. 行政文化的更新是指通过与现代行政管理相适应的科学、民主、效率、服务等现代精神的弘扬,来使行政人员的主观倾向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第二节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2008年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

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逐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也遗留下来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完全到位,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配置尚不科学,职责交叉、人员臃肿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成果: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逐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不足: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也遗留下来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完全到位,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配置尚不科学,职责交叉、人员臃肿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政府部门
一、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政府预算
•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
公共收入包括: (i)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直接税) (ii)支出税(间接税或直接税) (iii)财产税(直接税) (iv)国有企业利润 公共支出包括: (i)政府消费(G) g (ii)政府投资( I ) (iii) 转移支付(Tr) g (iv) 公债利息支付 (rD )
政策 令 某政府初始时对两时期所制定的财政政策是平衡预算政策,即 DEF 1和DEF 2均为零,现设政府拟通过税收融资持久性增加G, 且该 财政计划满足:
(i ) (ii )
r
,且 G1 G2 T1 T2。 G1 和G 2
S1 和S2 维持不变。
=>政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引入公共部门后的经常项目概念
=>概念之一:
[说明]:
CA ( S p I p ) DEF CA S I (S p S g ) ( I p I g ) (S p I p ) (S g I g ) ( S p I p ) DEF
=>概念之二: CA=Y-(C+G+I)
Y C G 所以 CA S - I Y - (C G I)
=>概念之三:
* CA Βιβλιοθήκη B rB 1且T B Q - (C I G)
二、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相互作用: 一次性总付税收的政策效应
1. 平衡预算下政府支出增加的政策效应 •基本假设
(i) 政府税收是一次性总付税收。 (ii)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即时期1和时期2。 (iii)政府在两个时期始终维持平衡预算。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家庭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所以随着一国人均收 入的增长,公共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将增长。
政府赤字预算与公债
=>命题1: 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净债务的变化量。
g B [说明]:令 为政府的净金融资产存量,T为扣除转移支付后的
一次性总付税收收入,
=>政策对家庭行为的影响
G1 T1
持久收入和第一阶段消 费没有多大改变。 私人储蓄S1p 在税收暂时增加使会下 降。 国民储蓄S1 S1p S1g 将下降。
=> 政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i) 小国开放经济 图解: r
S1p
S0p
S1
S0
结论:
p p G1 S 下降至S 0 1 S 0 下降至S1
则有:
g g g B g B rB T ( G I ) 1 1 g g D g B g 及 D B 1 1代入上式
再将
g g g D g D rD G I T 1 1

g g g D g D DEF ( rD G I ) T 1 1
[说明]:
对于私人部门而言: Yd Q rBp1 T
g * Bp1 D B 1 1
对于整个国家而言 ,
* Y Q rB 1
S p Yd C
S Sp Sg
p g S S S 基于上述等式得: g (Yd C ) (T rD 1 G) g (Q rBp1 T C ) (T rD 1 G) g Q r ( Bp1 D 1) C G * Q rB 1 C G
g 令 D [证] 在家庭生活于两时期框架下, 0 0, g g 则 D G I 1 1 1 T 1
g D2 D1g rD1g G2 I 2g T2
r0
I
CA
经常项目的恶化
S,I
(ii)资本控制经济 图解: r
S1p
S0p
结论:
S0
S1
G1 S 0p下降至S1p S 0下降至S1 r0上升至r1
r0
I
CA
r1
CA始终为零
S,I
(iii) 大国开放经济
S1
2.李嘉图等价
•李嘉图等价原理
只要政府税收的现值保持不变, 税收的时间路径对家庭预算 约束没有影响,从而也不会影响私人消费支出。
•李嘉图等价原理的推论:
G1和G 2, =>在家庭生活于两时期的框架下,给定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 g g D I1g 和I 2 投资支出 和第二期政府债务 2 ,则税收的时间路径对家 庭预算约束 没有影响。
图解: r
r 1
S0
r*
C*
D*
*
* S0
C
D
r0
A
B
I
A
B*
* I0
S, I
结论:
G1 私人储蓄下降 S 0 下降至S 1 世界利率从r 0上升至r 1
S *, I *
大国经常项目赤字由AB扩至CD,
* * * * A B C 国外经常项目盈余由 扩至 D 。
•政府支出持久性增加的政策效应
•政府支出暂时增加的政策效应
=>政策 令某政府初始时对两时期所制定的财政政策是平衡预算政策,即 DEF 1和DEF 2 均为零,现设政府拟通过税收融资来暂时增加G,且该财 政计划满足:
(i) G , 且G1 T1 (ii ) G2 T2 0
g (iii ) S 1维持不变 g (iv) S2 维持不变
g g
=>政策对家庭行为的影响
G1 和G2 T1 和T2 ,且T1 T2 。 G2 S1 保持不变 G 1 和 持久收入的下降。 对 S1、CA 或 r p p C1 下降,而S1 保持不变。 均无影响。 p g S1 S1 S1 保持不变。
(7.1)
=> 命题2: 政府预算赤字等于公共部门投资和储蓄的差额。 g ) [说明]:令 政府储蓄=总税收收入—政府经常性支出(G+Tr+ rD 1
g S g T rD 1 G
(7.2)
g g DEF I S 将 (7.2)式代入(7.1)式得:
政府为预算赤字融资的途径: (i) 向私人部门借债。 (ii)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来融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