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风池一穴锁头颅 内风外风一并除
养生保健六
九、养生保健穴1、百会:疏通脑络安神穴,醒神开窍提中气,安神宁志,醒神开窍,嗜睡、健忘,反应迟钝,脑卒中后。
疏通脑络,缓解头痛,头晕,昏涨、心悸、失眠。
升提中气,胃下垂,脱肛,降血压等。
2、印堂:鼻炎,前额痛,头晕,失眠,感冒、降压。
3、人中:醒神开窍掐人中,调水通经急救穴,苏厥醒神,缓解昏迷,晕厥,癔病、神不清。
4、风池:风池一穴锁头颅,内风外风一并除,健脑、防中风,驱除外风,平息内风,血压不稳,语言不利,升阳益智,失眠,健忘,精神不济,通络祛风,项背不适。
5、大椎:通阳泄热振阳气,清利头目不需等,振奋阳气,怕冷,头昏脑涨,增强免疫力,化痰。
6、膻中:宽胸理气调情志,心胃同治中丹田,宽胸理气,胸闷、喛气,胸胁胀痛,呼吸不畅,上焦经气不通。
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心悸。
7、劳宫:心绞痛,脑出血,鼻衄,手颤,手掌多汗,癔病。
有清心火,安神,失眠,神经衰弱,有强壮心脏作用。
8、合谷:活血止痛功效著,清热解表找合谷。
通治面部,活血止痛,一系列疼痛,温经通脉,闭经,月经量少,口眼斜,对心血管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9、内关:调整心率止呕吐,缓急止痛心畅宽,心动过速、过缓,心绞痛、胆绞痛、强壮肠胃。
血压高低调节。
10、曲池:偏瘫、高血压,皮肤搔痒,咽喉痛。
11、长寿穴:又叫养老穴,有目明、耳闭,手脚不能自如,对器官退化、衰老有改善的作用,如血压高、动脉硬化,颈椎病,老痴呆,胸闷,手指麻木。
12、中脘穴:温中健胃助消化,后天之本是中脘,降逆和胃,滋养胃阴。
13、神阙:固表涩精保下元,强身延年理三焦,强身延年,虚劳,神经衰弱,通调三焦,改善小便不利,腹水,水肿。
通经止痛,关节疼痛,手足麻木。
健运脾胃,缓解胃痛,痞满、反胃、呕吐、呃逆,腹泻。
14、关元:交通阴阳抗衰老,补虚健体调水液,调节任脉,月经不调、带下,遗精,交通阴阳,失眠、高血压、抑郁。
养颜美容,改善皱纹,色斑,肤色暗沉,调节水液,遗尿,尿频。
15、心俞:安神定志通心脉,逐淤散结。
中医养生经典七个经络穴位让你焕发容光
中医养生经典七个经络穴位让你焕发容光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协调,使之达到健康的状态。
经络穴位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经典的七个经络穴位,帮助您焕发容光。
1. 风池穴风池穴位位于颈部后方的凹陷处,具有疏风解表、舒展经络的功效。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部疲劳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肤色。
按摩时,用指尖轻揉风池穴,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每次持续5-10分钟。
2.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头与鬓角的交界处,是中医中治疗头痛和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部不适,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肌肤的光泽。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太阳穴,每次持续3-5分钟。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胸部侧面的第四肋间隙前方,曲池穴是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胸部肌肤的紧实度。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揉动曲池穴,每次持续5-8分钟。
4.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耳后,耳廓和后颈交界处的凹陷处,是中医中调节心脑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神门穴可以改善面部肌肤的营养供应,预防面部皮肤的衰老和松弛。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神门穴,每次持续3-5分钟。
5. 次髎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乳头下方,是中医中调节肝胆和情绪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次髎穴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身体内部的平衡。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揉动次髎穴,每次持续5-8分钟。
6. 焦梁穴焦梁穴位于颈部后方的突起处,是中医中调理眼部和头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焦梁穴可以缓解眼部的疲劳和干涩,改善眼神无神和黑眼圈的问题。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焦梁穴,每次持续3-5分钟。
7. 丰隆穴丰隆穴位于手臂内侧的肘窝处,是中医中调节胃肠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胃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使皮肤更加有光泽。
按摩时,用拇指轻柔地按压丰隆穴,每次持续5-8分钟。
中医针灸治疗学记忆歌诀
中医针灸治疗学记忆歌诀中医学考研必然是枯燥的,如何利用有效有趣的方法将知识掌握也是一门学问,下面给带来的是关于中医考研针灸学的口诀,希望对大家有用。
针灸治疗歌诀(一)恶寒发热风寒证,大椎曲池合谷并,能清里热兼解表,暑湿外邪亦参用,头项强痛若明显,风池风府穴不忘,热盛心烦兼尿黄,内关两穴效非常,谵语便秘胃家实,足三里配丰隆治,胁痛呕吐少阳症,支沟阳陵泉共用,气逆而致咳嗽喘,鱼际穴再加少商,倘若过敏荨麻疹,合谷去掉三里增。
大椎、曲池、合谷相配,一切风寒暑湿邪可祛,能清里达表。
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二)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能升且能散,二穴同为手阳明,上焦风热能清散,头面诸窍若有病,选配各穴效更专,风池头维头晕痛,睛明丝竹目翳生,迎香素髎鼻渊痔,听会翳风耳鸣聋,支沟劳宫治口臭,鱼际可医咽肿痛,龈肿齿痛下关穴,口眼歪斜地(仓)颊(车)针。
曲池、合谷为清热散风之要穴。
二穴属大肠经,曲池行气;合谷升而能散,使轻清之气上浮。
人之头为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皆禀清阳上升之气,故和清窍。
合谷配曲池能起清散作用,扫荡一切邪秽。
(三)环跳阳陵调气血,搜风祛湿通经络,二穴俱属足少阳,性能舒筋利关节,诸痹不仁及不遂,腰腿疼痛及痿躄。
环跳、阳陵泉通经络,调气血,搜风祛湿。
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可舒筋利节。
环跳搜经络之风及四肢风邪,主治中风偏瘫以及诸痹不仁、瘈疭筋挛、腰腿疼痛,环跳合阳陵泉,二穴相应,功效相得益彰。
(四)曲池在肘阳陵膝,具在四肢关节地,清肺走表行气血,舒筋利节能泻里,肝肺气郁胸胁痛,热结肠胃俱可医。
为半身不遂,历节诸痹主方。
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
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
一句话说明人体36个重要穴位的特点(附穴位图)
⼀句话说明⼈体36个重要⽳位的特点(附⽳位图)2017-12-18 国际⾮药物疗法点击上⽅“蓝⾊字”免费订阅【1、百会⽳】—— ⼀提⼆暖三安神,百病须向百会寻【2、太阳⽳】—— 太阳⾼悬令⽬明,去除头疾亦能⾏【3、风池⽳】—— 内风外风⼀并除,风池⼀⽳锁头颅【4、⼤椎⽳】—— 通阳泄热解表证,⼤椎通络不需等【5、檀中⽳】—— 膻中调志理⽓兼,⼼胃同治中丹⽥【6、中脘⽳】—— 调胃⽌吐功能全,后天之本是中脘【7、⽓海⽳】—— 腹疾加之男⼥科,补⽓妙⽳⽓海得【8、关元⽳】—— 关元交通先后天,灸摩延年不遥远【9、天枢⽳】—— 腑通便调积聚⽆,⼈⾝运转靠天枢【10、带脉⽳】—— 约束诸经胁肋外,妇科百病寻带脉【11、合⾕⽳】—— 活⾎清热功效著,⾯⼝诸病⽤合⾕【12、肺俞⽳】—— 喘咳热汗皆能除,肺脏诸病⽤肺俞【13、⼼俞⽳】—— ⼼病还需⼼俞医,神志病症亦能敌【14、肝俞⽳】—— ⼼情舒畅眼睛亮,肝病风动肝俞攘【15、脾俞⽳】—— 健脾化湿胃⼝开,脾俞统⾎⽌经带【16、肾俞⽳】—— 坚⾻益智头发乌,阴阳同调⽤肾俞【17、⼤肠俞】—— 调整肠腑⼤肠俞,通络调⽔皆能主【18、⼋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四个的合称)】—— 妇科圣⽳是⼋髎,腰背疼痛保轻松【19、⾜三⾥】—— 养⽣保健⾜三⾥,调理脾胃⽆⼈⽐【20、太冲⽳】—— 平肝降⽕⽤太冲,清窍助眠治眼红【21、涌泉⽳】—— 祛湿通络治失眠,引⽕归元⽤涌泉【22、神阙⽳】——神阙固精保下元,通经调⽔寿延年【23、内关⽳】——内关调胃⽌呕吐,呃逆⼼悸亦能主【24、三阴交】——三阴交通肾脾肝,活⾎通经效不单【25、委中⽳】——腰背问题求委中,清热泻⽕去肿痛【26、四⽩⽳】—— 通络明⽬⽤四⽩,美⽩肌肤不需待【27、⾄阳⽳】—— ⾄阳通治胃⼼脑,引阴⼊阳没烦恼【28、命门⽳】—— 命门深处藏⽣机,温补肾阳精神提【29、腰阳关】—— 通络⽌痛腰阳关,全⾝重量⼀⽳端【30、太溪⽳】—— 滋补肾阴⽤太溪,镇静安眠堪称奇【31、⾎海⽳】—— ⾎海活⾎去疹风,养⾎调经温肢冷【32、丰隆⽳】—— 丰隆化痰第⼀⽳,通络开窍是⼀绝【33、阳陵泉】—— 健运脾胃利⽔湿,阴陵亦去妇科疾【34、列缺】—— 头项疾患寻列缺,疏风⽌咳解表邪【35、梁丘】—— 健胃消⾷⽤梁丘,脾胃急病此⽳救【36、⼈中(⽔沟⽳别称)】—— 醒神开窍掐⼈中,调⽔通经治急痛注:本⽂来源于国际⾮药物疗法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妙用36大穴保健康
妙用36大穴保健康百会穴∶(一提二暖三安神,百病须白百会寻)太阳穴∶(泻火醒脑祛头疾,太阳高悬令目明)四白穴∶(通络明目用四白,皮肤美白代谢快)水沟穴∶(提神开窍调经脉,昏厥脑卒中急救)风池穴∶(风池一穴锁头颅,内风外风一并除)列缺穴∶(头项疾患寻列缺,通窍利咽袪风邪)合谷穴∶(活血止痛功效著,面口疾病找合谷)内关穴∶(消除疲劳护心脏,缓急止痛壮肠胃)大椎穴∶(通阳泄热解表证,大椎通络不需等)膻中穴∶(理气宽胸振心阳,宁心护神调情志)中脘穴∶(健胃止吐功能全,后天之本是中脘)气海穴∶(调节任脉男女科,改善腹疾气海得)神阙穴∶(固表涩精保下元,通调三焦寿延年)关元穴∶(固本培元抗衰老,补虚健体美容颜)天枢穴∶(调腑通便健肠胃,中焦运转靠天枢)带脉穴∶(通调气血补肝肾,妇科百病寻带脉)肺俞穴∶(止咳平喘袪肺热,肺脏诸病靠肺俞)心俞穴∶(逐瘀散结补心阳,安神定志找心俞)脾俞穴∶(健脾和胃化水湿,经脉阻滞靠脾俞)肝俞穴∶(心情舒畅眼睛亮,肝病风动肝俞消)肾俞穴∶(补肾强腰利水湿,阴阳双调益发肤)大肠俞穴∶(调整肠腑大肠俞,通络调水皆能主)八髎穴∶(温经暖宫逐瘀血,腰背疼痛保轻松)腰阳关穴∶(温中补阳祛宫寒,通络止痛效果显)命门穴∶(命门深处藏生机,温补肾阳精神提)至阳穴∶(至阳通治胃心脑,引阴入阳没烦恼)足三里穴∶(调理脾胃足三里,补气壮阳无人比)阴陵泉穴∶(健运脾胃利水湿,阴陵亦祛妇科病)血海穴∶(养血调经温肢冷,补益通络袪疹风)委中穴∶(舒筋通络寻委中,清热活血疗效好)梁丘穴∶(健胃消食止痉挛,脾胃疾病用梁丘)丰隆穴∶(清热化痰止咳嗽,消食健胃是一绝)三阴交穴∶(调补肝肾助睡眠,温经养颜抗衰老)太溪穴∶(滋阴壮阳补肾虚,通经活络真奇妙)太冲穴∶(疏肝解郁不生气,燥湿生风助睡眠)涌泉穴∶(除湿温阳肾之源,防衰强身用涌泉)通络艾贴的正常反应贴出水泡:说明体内湿气较重无色水泡:说明是寒湿黄色水泡:说明有郁热的表现血样水泡:说明体内湿毒盛行出水:说明身体湿气太重发热:说明正在疏通经络火辣:说明此部位寒气重好痒:说明此部位风邪重发红:说明此部位血燥热好麻:说明你身体有痛症反痛:就是刚开始贴有效果,多贴几次反而痛,其实这也是中医讲的【瞑眩反应】,是好转的现象,本来的痛点在疏通经脉和淤堵时出现的反痛,只要坚持按疗程贴,经脉畅通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风池穴
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风池穴
风池穴属胆经,穴位的位置在颈后枕骨下,和督脉的穴位风府穴是相平的,于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风池穴是中医调理包括内风、外风在内的各种“风疾”的要穴,具有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的作用。
象头痛、眩晕、耳聋、耳鸣这些问题,都可以刺激风池穴来解决。
此外因穴位位处于颈部,对于颈僵硬也可以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
刺激风池穴时,可以用拇指按压,或者用指腹上下推压穴位,每次3-5分钟即可。
此外,艾灸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刺激风池穴,我们可以选择用艾条悬灸穴位,每次20分钟左右即可,每周灸治2-3次。
大家都在看(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这个部位长青筋,一定要小心!
2.立秋后!“少食2瓜,多吃3白”,做好这4件事,秋冬少生病!
3.这里不通,你全身的健康都会垮掉
4.长期高血压,这个地方就长茧!每天刮5分钟,血压奇迹般降下来!
5.你的腋下、颈部有鼓包吗?。
风为百病之长,治风三要穴:翳风、风池、风府
风为百病之长,治风三要穴:翳风、风池、风府风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一年四季都有风,甚至每天都会刮风。
在中国传统医学看来,自然界的风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沙尘暴,它还会由自然界吹入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身体因为风的入侵而患病。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然界的风对人都是没有害处的。
但是,如果人的体质比较弱,或者突然遭受猛烈的风的吹袭的话,人就会因为风而得病。
中医将这种能够让人患病的风称之为'风邪'或'贼风'。
'风'穴挡风的羽扇护城的河编辑|凉弘摄影、设计|王学民栏目题字|钟耳(著名书法家)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特别注意保养的人,虽然年过五十,但看起来十分年轻,加上穿着打扮十分讲究,看起来就像四十岁的人一样,以至于他去弟弟的单位时,别人一直以为他是弟弟。
深秋的一天,天气突然变冷了,还有点小风,我们约在一个咖啡厅见面,只见平素着装入时的他显眼地围了一件大围脖儿。
我就问他:'你怎么裹得这么严实啊,是感冒了吗?''哪里,今天不是变天了吗,天冷了,还有点小风,咱这把年纪可不如你啊,得小心,不能让风吹着了。
'他感叹着自己的年龄。
我说:'你这下可做对啦,中医里有句话叫'风为百病之长',你护住的部位正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啊!'颈项部是风口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颈项就是阳位,易受风侵袭。
从穴位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了,比如颈部有穴位天窗、天牖(牖也是窗户的意思),这都指的是人体体表开的小窗户,穴也位居颈侧,最易受风。
然而,这还不是最易受风的穴位。
要知道脖子的前半圈称为'颈',后半圈称为'项',天窗和天牖,虽易受伤,但因位居颈部,处头之下,就像在屋檐下似的,受不了多大风,受了风问题也不严重。
可是,项部有几个穴位无遮无拦,千万不能被冷风吹了,不然轻则面瘫,重则中风的危险。
风池祛风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风池祛风的原理及临床应用风池祛风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其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穴位理论。
风池位于人体的颈部,是人体上部分的重要穴位,也是引起头颈部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的重要部位。
风池祛风的原理是通过刺激风池穴,调节气血,促进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消除风邪、祛除风邪的目的。
风池穴主要作用是散风、清热、利咽、开窍,具有镇静、镇痛、祛风、解毒等功效,因此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卒中、中风、癫痫、咽喉肿痛、鼻塞、鼻窦炎等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风是一种致病因素,它可以是外感风邪,也可以是内生风邪。
外感风邪主要是指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寒、风热,内生风邪主要是指肝阳上亢、肾虚风动等因素引起的风邪。
无论是外感风邪还是内生风邪,都会引起气血不畅,导致头痛、眩晕、鼻塞、咽喉肿痛等症状。
而风池穴是可以祛除风邪的重要穴位,通过刺激风池穴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消除风邪,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风池祛风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风池祛风可以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眩晕等头颈部疼痛和不适症状。
由于风池穴位于颈部,刺激风池穴可以舒筋活络,消散风邪,缓解颈椎病、颈肩痛等疾病,同时还可以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其次,风池祛风还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鼻窦炎等症状。
刺激风池穴可以清热散寒,通阳利窍,从而改善鼻腔循环,缓解鼻塞、鼻窦炎等症状。
此外,风池祛风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通过刺激风池穴,可以清热利咽,消散风邪,缓解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之外,风池祛风还可以治疗中风、癫痫等疾病。
中风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损伤。
刺激风池穴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活血化瘀,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康复。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风池祛风可以平肝潜阳,熄风平痫,有助于缓解癫痫发作,减轻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风池祛风通常是结合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的。
风池穴:治风要穴,明目醒脑、缓解晕车晕船
风池穴:治风要穴,明目醒脑、缓解晕车晕船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
“风”指风邪,“池”是较浅的容器,风池穴意为人身体里一个藏风邪的地方,但藏的又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易祛除。
中医风邪的含义很广,"受了风寒,头痛头晕,中医称之为头风";身体抽搐痉挛,称为羊角风”;突然起了疹子,俗称风疙瘩。
卒中习惯称为中风等。
但凡病的名字里面带了风字,多与风邪有关,也就与风池穴有关。
常常揉风池穴,能预防和调治许多由风邪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头痛、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
除此之外,此穴还有清热发散、清脑安神、聪耳明目、利五官七窍、舒筋通络之功效,为外感风邪、肝火上炎、肝风上扰所致的头、脑、眼、耳等疾病的常用穴。
取穴位置摸后脑时,会摸到头发边缘有一个凹窝,挺大的,很明显,如果往里一推,就会触到脖子后面的两根硬筋,往上面就是枕骨,用大拇指往里一顶,便会摸到风池穴,点按时闭眼效果更佳。
一般按此穴一分钟,会明显感到眼睛明亮,神清气爽。
另外,此穴还是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的终止穴,阳跷脉起于足跟,主管下肢运动,所以也可用来调理足跟痛。
功效主治晕车晕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晕车,晕船,晕飞机这些症状全是肝风上扰引起的,风池穴虽是膀胱经穴,但它是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位,肝胆互为表里,所以风池穴能制肝风,风池穴能搜全身的风,所以针灸、按摩风池穴是全效的。
明目醒脑风池穴是明目醒脑第一穴位。
中医认为,“头目风池主”,这是因为头部的风池穴能够治疗很多种疾病。
风池穴经常和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穴位配合,能够用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偏头痛突发偏头痛时,可以用自己的两个中指重力按压双侧风池穴,一边按一边揉,连续按压3分钟,再配合按压患侧的太阳穴3分钟、合谷穴1分钟,偏头痛的症状即可缓解。
眩晕颈动脉供血不足常会导致头晕头涨、恶心欲吐、耳如蝉鸣、不敢睁眼等,头部侧转活动时症状更为严重。
风池穴详解
风池穴详解《灵枢·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定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别名:热府穴。
名解:(1)风池。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
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
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
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
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
府,府宅也。
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
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标准定位: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法: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穴位解剖:风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皮肤由颈丛的枕小神经分布。
项筋膜包绕项部浅、深层肌。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项筋膜浅层,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入浅层的头夹肌,继进深层竖脊肌中的头最长肌和头半棘肌。
项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第二颈神经后支可分为内外侧支。
外侧支参与支配项肌,内侧支为皮支,称枕大神经。
该神经由枕动、静脉伴行,在项筋膜的深面上行,约于上项线水平处,穿斜方肌附着点及项筋膜浅层,分支至颅后部的皮肤。
特异性: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穴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用:壮阳益气,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风寒感冒,取风门与风池穴,能立马使症状得到改善
风寒感冒,取风门与风池穴,能立马使症状得到改善
风寒感冒的症状为畏冷怕风、鼻流清涕、痰稀、小便清白、大便稀烂等。
可合用风门和风池两个穴位使症状得以改善。
1、风门穴。
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能解表泻热。
主治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咳嗽痰吐、咯血、流鼻血及一切鼻中诸病,亦为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肺炎、支气管炎、气喘、扁桃体炎、痈疽及预防感冒之要穴。
定位: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由脊椎向左右旁开1.5寸(约患者二横指宽),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以中指或拇指按压本穴30秒,连续5次以上;或以手掌搓热本穴数分钟;或握空拳,以拳头下缘肌肉轻轻敲打本穴数分钟。
左右穴都做。
2、风池穴。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
顾名思义,风池穴就是风寒的汇集之池,故针刺或指压可治疗一切风寒、头风、中风、头痛、脑疾、
高血压、目疾、鼻病、耳症诸疾,以及各种肺受风寒与其所引起之偏正头痛。
定位: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间的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
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以拇指按压本穴30秒,连续5次以上;或以指尖肌肉敲打本穴数分钟。
左右穴都做。
人体四个风穴是什么
人体四个风穴是什么
人体四个风穴是什么
人体四个风穴是什么风府、风门、风池、风市,分别介绍如下:
一风府具有祛风的作用,故名风府。
位置:位于后发际中央直上一横指处。
主治:发热、鼻塞、中风不语、咽喉肿痛、后头痛、半身不遂、项强、目眩。
二风门出入之处我“门”,为风邪浸入的门户,故名风门。
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之。
主治:咳嗽、气喘、感冒发热、头痛。
三风池“池”指浅的凹陷处,该穴为风邪窝积之处,故名风池。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凹陷处。
主治:高血压、头项强痛、目赤痛、近视、感冒、鼻塞等。
四风市“市”有集市,集结的意思;“风市”是指风气集结之处,是祛风的要穴,故名风市。
位置:位于大腿外侧正中,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到达的地方。
主治:全身搔痒、风疹、半身不遂、下肢麻木、荨麻疹等。
风池的位置功能主治
风池的位置功能主治1. 风池的位置风池是人体经络穴位之一,位于头部后颈部的凹陷处。
具体而言,风池穴位于头骨和第一颈椎之间的肌肉凹陷区域。
使用中指和食指,向下对着颈椎第一椎骨两侧跟头上肌肉凹陷处揉捏就可以找到该穴位。
2. 风池的功能风池是人体经络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较为广泛的功能作用。
以下是风池的主要功能:•散风除邪:风池穴有祛风散寒、除邪驱邪的作用。
按揉风池穴可以帮助消散头部的疲劳,舒缓头痛、眩晕等症状。
风池穴还可以帮助缓解风热感冒、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
•开窍醒脑:风池穴位于头部后颈部,按摩风池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脑部供血,有助于提高脑功能和注意力。
经常按摩风池穴还可以改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缓解颈椎病:风池穴位于头部后颈部,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风池穴按摩可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颈椎周围的肌肉痉挛,减轻颈椎的压力。
•改善耳鸣眩晕:风池穴位于头部后颈部,按摩风池穴可以改善耳鸣、眩晕等症状。
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供血,缓解耳鸣和眩晕。
•缓解失眠:风池穴按摩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促进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3. 风池的主治疾病风池穴的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以下疾病的作用:•头痛:风池穴是治疗头痛的主要穴位之一。
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头痛的症状,提高疼痛的耐受能力。
•风热感冒:风池穴位于头部后颈部,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散寒,有助于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颈椎病:风池穴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颈椎的疼痛。
•耳鸣眩晕:风池穴按摩可以改善耳鸣、眩晕等症状。
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供血,缓解耳鸣和眩晕。
•失眠: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促进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风池穴的功能主治
风池穴的功能主治1. 简介风池穴,又称大椎穴,是人体颈部背侧的一个穴位,位于颈椎下凹后正中线,有着重要的功能主治。
下面是关于风池穴的详细介绍。
2. 穴位位置风池穴位于颈椎下凹后正中线,具体位置稍稍举头时可触摸到的脊椎突起之下,即第一颈椎后方凹陷处。
3. 功能主治风池穴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下面列出了常见的几个方面:•缓解颈肩疼痛:风池穴常用于缓解颈肩部疼痛和僵硬,使用按摩或刺激风池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
•缓解头痛:风池穴通过刺激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和眼部疼痛等症状。
大多数偏头痛和头痛是由于颈椎紧张、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炎症引起的,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这些症状。
•提高免疫力:风池穴的刺激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和感染。
通过舒缓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风池穴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调整情绪:刺激风池穴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平衡情绪。
风池穴位连接了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促进身心平衡,改善情绪。
•改善睡眠质量:风池穴的按摩可以缓解失眠和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
刺激风池穴可以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4. 操作方法按摩或刺激风池穴时需要注意以下方法:•使用指腹:将指腹轻轻按在风池穴上,以适度的力量进行按摩。
可以选择适量的按压和放松,持续几分钟。
•旋转按摩:也可以使用旋转方式进行按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按摩风池穴,每次持续几分钟。
•按摩梁尾:梁尾是风池穴的前延,位于颈部后方凹陷处,按摩梁尾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注意力度:在按摩或刺激风池穴时,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度用力,也不要用力过轻,以避免不适。
5. 注意事项在使用风池穴进行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如果存在严重的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不宜刺激风池穴。
•如果按摩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
【风池穴】抵挡风邪的头部卫士
【风池穴】抵挡风邪的头部卫士
专家教你简易找穴法
风池穴因空气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此处正好是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具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
正坐或俯伏,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当两条隆起的肌肉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此穴。
按揉风池,消除疲劳及疼痛
风池穴是头部要穴,具有抵御外邪及清热解毒的功用,而感冒头痛多由风邪入侵或湿热引起,因此,刺激风池穴可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此外,每天早晚按揉风池穴10次,还可以缓解颈部疼痛。
颈部疼痛多由疲劳引起,而风池在头颈之间,多条经脉从头部由此向下行,按揉风池可活血通络、缓解疲劳,从而减轻或消解疼痛。
按压风池,快速消灭颈性头晕
颈性头晕是由颈部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从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风池位于头、颈交接处,具有疏通经络及益气之功效,常常以适中力度按压此穴,可消除颈椎压力,恢复颈椎正常功能,以改善头部供血,消除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按压风池,预防感冒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多由外邪入侵引起,风池是头部抵御外邪的门户,具有预防风寒感冒的功效。
具体方法如下:以两手拇指在此穴上用力上下推压,每次推压不少于32下,且次数多多益善。
当出现感冒症状时,运用此法还有减缓病情之功效。
当前文章浏览量:7814次。
学位口诀
穴位口诀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风池穴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风池穴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风池穴简介风池穴又称风府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颈部。
具体位置是在颈椎第一和第二椎体之间,即头颈交接处的凹陷处。
2. 风池穴的作用风池穴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穴位,经络穴位中的风府穴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关键。
风池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缓解头痛和眼疲劳•减轻颈椎病症状•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调整颈部肌肉紧张状态•改善颈肩部疼痛和僵硬3. 风池穴的功能主治风池穴的功能主治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3.1 缓解头痛和眼疲劳风池穴有镇痛舒筋的作用,可缓解头部不适引起的头痛和眼部疲劳。
轻轻按摩或按压风池穴可减轻头部压力,舒缓眼部肌肉。
3.2 减轻颈椎病症状风池穴位于颈椎的凹陷处,对缓解颈部疼痛、僵硬和麻痹有显著效果,可以帮助改善颈椎病症状。
3.3 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风池穴的按摩可以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头皮和脑部的氧气供应,缓解头晕和头昏的症状。
3.4 调整颈部肌肉紧张状态长时间的坐姿和工作压力导致颈部肌肉紧张,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舒缓颈肩部压力。
3.5 改善颈肩部疼痛和僵硬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对颈肩部疼痛和僵硬的缓解效果显著。
适当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颈肩部的不适感,减轻疼痛和僵硬。
3.6 缓解情绪紧张和焦虑风池穴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和焦虑,通过按摩风池穴放松身心,有助于平衡情绪,缓解压力。
3.7 改善睡眠质量风池穴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适当按摩风池穴有助于入睡和提高睡眠深度。
4. 使用风池穴的注意事项•按摩风池穴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导致不适。
•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应谨慎按摩风池穴。
•如果有不适感或持续疼痛,请及时就医。
风池穴作为一个重要的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多种疾病和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但在应用风池穴时,仍需注意使用的适度和小心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风池穴风池一穴锁头颅内风外风一并除
作者:崔晓丽
来源:《中老年健康》2015年第11期
风池穴名字出处
风池这个穴是风邪进入人脑的关卡,也是头部与身体交接处的大穴。
风池中的“池”原意是指水的汇集,这里是指风汇聚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穴是人体中的风汇聚的地方。
而这里的“风”包含了外来的风邪和身体内产生的内风。
风池穴位置
归经:足少阳胆经。
解剖结构: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止点的凹陷中,它的深层是头夹肌,并且有枕动脉、枕静脉及枕小神经分布。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与风府相平。
快速取穴法:后正中线上1寸和耳垂后凹陷连线的中点(右图)。
风池穴功效
按摩风池的作用
驱除外风:按摩风池可以有效缓解感受外邪导致的感冒、头痛、头部昏重等疾病。
平息内风:按摩风池可以有效缓解内风引起的血压不稳、头胀、语言不利等问题。
通络醒神:按摩风池对于头晕、嗜睡等与颈项和头部关系密切的一系列症状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艾灸风池的作用
升阳益智:艾灸风池对头部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健忘、精神不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通络祛风:艾灸风池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由于外感风寒而导致的项背部不适、感冒、后头痛等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