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文分析和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文分析和练习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文分析和练习新人教版

20 《庄子故事两则》一、解释加框的字词和翻译划线的句子。

《惠子相梁》谓惠子曰:“庄子来,欲鹓鸱得腐鼠,鹓鶵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也。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课文理解和分析、练习。

《惠子相梁》【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②于夫鹓鶵发于南海:起飞、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③于是于是惠子恐:表转折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④之仰而视之:代指鹓鶵子之梁国:结构助词“的”2、通假字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邪,通“ 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3、特殊句式(1)省略句原句:惠子相梁改:惠子相于梁译:惠子在梁国做宰相(2)倒装句原句:夫鹓雏发于南海状语后置改:夫鹓鶵于南海发译:鹓鶵从南海出发(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相:做宰相(4)古今异义①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②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庄子(约前三六九年—前二八六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初三语文的学习,同学们肯定要多花时间和功夫,一点一滴积存,牢固把握所学的学问点,让自己不断进步,语文成果更上一个XX阶。

下面是整理的初三语文课文的学习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抽时间温习稳固,语文成果肯定会不断提升。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yun雏,子知之乎?夫yun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yun 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XX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故事两则》译文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探望他。

有人告知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特别可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蜜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这是鱼的欢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欢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欢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原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欢乐,是可以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九年级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件

九年级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件
无为而治的思想
通过纪渻子驯养斗鸡的故事,阐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 治”的理念,即顺应自然、不加干预地让事物按照自身规 律发展是最好的治理方式。
追求内在品质而非外在表现
斗鸡最终呆若木鸡却能战无不胜,这告诉人们真正的强大 来源于内在的修养和品质,而非外在的表现和炫耀。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重点字词解释和用法举例
填空题
选取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挖空部分词汇,要求学生 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词 语或短语。
简答题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简要 回答,考查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答案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选择题答案解析
给出每个选项的详细解析,指出 正确选项的依据和错误选项的误 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
九年级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 两则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 练习题设计与答案解析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庄子生平与思想体系
生平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 并称“老庄”。
01
02
03
提问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在 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问
如何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 为和决策?
提问
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对现 代社会有何启示?
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并分 享各自的观点。
角色扮演
邀请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 过表演形式呈现故事情节,加深对人 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跨文化交流中的寓言故事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寓言故事在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与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种交流不仅丰富 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

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

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古诗文的目标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古诗文的教学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

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学情分析】根据活动建构论“以学定教”主张,分析学情如下:1.学生知道了什么:通过七、八年级文言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且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能自主的翻译部分简易的文言词句。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20《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20《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

《庄子》亦称《南华经》, 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 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说理,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寓意深远;语 言灵动,气势壮阔;又不乏幽默与诙谐,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
往:去 或:有人
止:栖息 醴泉:甘泉 于:在 hè 鸱:猫头鹰
chī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吓:拟声词,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以:用
吓:作动词,吓唬
鹓鶵
梧桐 练实 醴泉 高洁的志趣 腐鼠
比 喻
自已 鸱 惠子
讽刺辛辣 尖锐深刻 巧妙贴切 余味不尽
功名利禄
惠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
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垩:石灰 斲:削,清除。 斤:斧头 宋元君:宋国国君。
慢:通“墁”,涂抹。 运:挥动。 听:任凭。 质:对手。
庄子心境旷达, 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 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 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 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 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 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 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 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 矣。王巾笥而 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 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 “往矣!吾将 曳尾于涂中。” ——《庄子· 秋水》

人教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3)

人教语文九下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3)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教学步骤:一、趣读课文。

读课文,突出重音和语气语调的变化。

读出快慢节奏变化,读出蕴涵的情调。

重点体味下面两个句子: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反问中充满狡黠)②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得极妙,要读出夸张的语气,显示庄子轻松中带有讽刺,亦庄亦谐。

)二、趣说故事分别讲述两则故事,要求生动活泼。

分为两个步骤。

1.对照注解口头翻译课文。

2.着重讲解故事趣味点。

①第一则故事:趣在朋友来看望,主人却以为是另有所图;趣在主人到处搜捕,客人却主动找到面前;趣在庄子新奇的比喻,明是讲故事,暗是变着法子讥讽嘲弄人。

②第二则故事:趣在语言的悠闲自然,巧妙答对;趣在两个人物的不同认识观产生出的有趣的事物认识;趣在两个反问句以及人物的陈述貌似文字游戏,表现了人物喜欢抬杆、追究事理的特点。

3.结合下面的理解讲解故事。

第一则故事: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

要求讲出故事意外的转折,人物绵里藏针的讥讽意味。

第二则故事: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貌似诡辩的语言游戏中,表现两个人的不同认识观和思维方式。

语气自然,平和。

三、趣解人物思考:1.第一则故事,你看出人物的性格有哪些截然不同?①利欲熏心、薄情寡义,贪图高官厚位而又好猜疑的惠子②面对追捕却从容自投,淡看名利又借机讽喻的庄子2.《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

你是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可以结合有关庄子与惠子的资料辨证理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课件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课件新人教版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
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
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
尾于涂中。” ----《庄
子·秋水》
第十五页,共31页。
•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wěipài)的
二位
• 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
• 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
第一页,共31页。
• 庄子 • (约前369—前
286)名周,宋国 蒙(今河南商丘 东北)人。战国 时哲学家,道家 学派(xuépài)主 要代表人物。与 老子并称为道学 之祖。
第二页,共31页。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
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 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 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 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 它独特的作用。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你认为(rènwéi)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
既你说已‘知你吾哪知儿之知而道问鱼我快,乐我’知的之话濠,上也。”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
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之:它,指代鱼之乐
第二十页,共31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 ”的鱼儿很快乐,表现 (biǎoxiàn)了他怎样的心 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 他愉悦心境(xīnjìng)的投射 与外化。

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案1新人教版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课题《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方法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备注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庄子故事两则》一、解释加框的字词和翻译划线的句子。

《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课文理解和分析、练习。

《惠子相梁》【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②于夫鹓鶵发于南海:起飞、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③于是于是惠子恐:表转折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④之仰而视之:代指鹓鶵子之梁国:结构助词“的”2、通假字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邪,通“ 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3、特殊句式(1)省略句原句:惠子相梁改:惠子相于梁译:惠子在梁国做宰相(2)倒装句原句:夫鹓雏发于南海状语后置改:夫鹓鶵于南海发译:鹓鶵从南海出发(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相:做宰相(4)古今异义①非梧桐不止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②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庄子(约前三六九年—前二八六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道德经》或《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

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

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

气氛骤然紧张。

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

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

他远远地从奇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的故事是在骂他。

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

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

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

刘凤苞说:“一赫(即“吓”)字,且护且拒。

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

结句径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

孰为腐鼠?孰为?可想见其胸中寄托。

惠子非真有此事,特庄子寓言以醒世耳。

”(《南华雪心编》)《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任务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

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

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二)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

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喻意义: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作为寓言,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14分)《庄周家贫》(又名《庄周借粮》《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②。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③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⑤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⑥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⑦!’”注释:①贷粟:借粮。

②监河侯:监河的官。

③鲋鱼:鲫鱼。

④波臣:水中的小百姓。

此为鲋鱼自称。

⑤激:阻止水流。

此处为“阻断水流引向······地方”的意思。

⑥然:乃,就。

⑦枯鱼之肆:干鱼市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4分)(1) 庄周愤然作色曰( )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3) 周顾视车辙(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与“有中道而呼者”中“而”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呼尔而与之 B.而吾蛇尚存 C.报先帝而忠陛下 D.再而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译文和答案翻译: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

河监侯答应说:“行。

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

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

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

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

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答案:【小题1】(1)脸色 (2)将要 (3)转头,转头看 (4)使……活 (4分)【小题2】A (2分)【小题3】(1)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2分,得分点为“乃”“曾”“索”“于”)(2)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