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评优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身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方向、大小难点:重力的方向【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观察分析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蹦极运动视频,展示教材图7.3-1两幅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后总是向下落?为什么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为什么向空中撒开的鱼网,要飘落到水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新授课】(一)重力分析视频或图片中的人、水、鱼网的运动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是谁给了他们向下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附近的物体是否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重力的概念和符号。
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重力的大小让学生体验搬起不同的重物,为什么所用力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重力的大小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对照,是否有较大偏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改进?
(7)除了质量外,重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
关?
3、重力的方向
1)演示重垂线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
2)应用实例:(课本图7.3-4)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其原理就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
3)阅读课本P11“想想议议”内容,认真思考:图7.3-5中“下”在哪里?
答:
4、重心
1)重心是指。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中心即是物体的重心。
2)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请画出下面几个外形规则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五、分组合作展示提升
1、一容器质量为1kg,内盛10dm3液体.现将该容器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88.2N.求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如图1所示,斜面上物体的质量是5 kg,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3、从前,一个商人在荷兰向渔民买了重为4.9×107N的青鱼,装上船运往靠近赤道的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到了那里,用弹簧测力计一称,青鱼竟少了2.94×105N.轮船沿途没有靠过岸,装卸中损耗也阅读教
材回答
问题
从对力
的基本
描述理
解重力
注重科
学方法
教育,提
高动手
能力
问题导
学训练
思维
图1。
八年级物理下册(7.3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环节】
引
入
新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实验:
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1.学生观察。
2.引导提问:
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
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让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2.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
1. 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其质量有关?可能与体积有关?
2. 引导学生做实验,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设计步骤:
i.增加质量,看重力的变化情况。
ii.表格记录数据,要求能表现出质量与重力的对应关系。
iii.根据数据做图,用图线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动手实验:
iv.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
4.学生可分组议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播放动画“万有引力”。
5.引入课题:重力,特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明确学习内容:重力,包括研究其大小,方向,作用点。
播放动画“重力”。
重
力
的
大
小
1. 探究活动:在地面上拿大小两个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一个重一个轻,为什么呢?什么是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呢?
《7.3 重力》
【课题】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格
学生观看教师实验,认真记录数据,讨论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明白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9.8牛/千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环
节
三
重力的方向
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让学生观察;指导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解
读
教
材
内容标准
本课时主要落实课标“重力的由来”;“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解读方法
导
入
演示日常生活中重力现象
1、手中的粉笔,离开手后垂直下落;联想瀑布、蹦极等现象。
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展开讨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环
节
一
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
学生阅读课本中“重力的概念”思考并讨论问题
学生认识概念,知道原因
环
节
板
书
设
计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
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教来自学反思
1、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重力”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第二节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指导思想为: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重力的方向2、设计理念(1)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再现历史上的研究情景,将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从而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动态真实环境中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3、教材分析本节是在第一节“弹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力——重力。
新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安排,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比如:教材通过“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和“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总会下落”三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重力的大小的因素”,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学情分析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上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水往低处流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规律。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生活现象的了解便于走向物理规律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所提出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下册 7_3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重力章节(课题)名称重力学时1总课时4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特征分析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引入新课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
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
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引入“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
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提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重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应用。
4.知道重力的作用点。
自主探究学点一:重力思考讨论:(1)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
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2)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归纳总结: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是。
学点二:重力的大小提出问题:(1)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2)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们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验设计:(1)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2)注意观察什么,记录哪些物理量?(3)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4)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观察得到的图象思考: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2.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g取,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在粗略计算时,g 可以取。
学点三:重力的方向活动:用一细线把钩码悬挂起来,观察钩码静止时细线的方向是怎样的?问题: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为什么不能说成“垂直向下”?应用:在细线下系一个重物就做成铅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门、窗是否竖直,利用的是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
若把铅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O点,如图所示,就成了一个水平器,当铅垂线与水平器上的刻线垂直时,它所在的平面就是水平的。
归纳总结:1.重力的方向。
2.用一根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细线下垂的方向跟的方向一致,这样的线叫做。
3.铅垂线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2);(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提问学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作用点教师提问:“重力在物体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重力的方向教师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重力的大小教师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重力的大小还与地球表面的纬度有关。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实验探究6.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3. 方向:竖直向下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地球表面纬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哪个位置?3. 重力的方向是什么?4.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启动课堂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导学生做图12-1-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尤有引力。
学生看书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学生阅读、思考通过实验、讨论,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让学生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7.3 重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1、让学生看课文第42页图12.1-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2、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为什么吊灯会把悬绳拉紧、台灯会压着桌面?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3、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4、教师: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学生看课本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师生一起概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不且之重力大小不同。
把钩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物理量 1 2 3 4 5 6学生观学生以单位设现学g mG(3)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
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或G=mg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 ――重力――牛顿(N ) m ――质量――千克(kg ) g=9.8N/kg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4)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什么是重力导入(由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引出重力的概念,学生感觉自然熟悉,易于理解接受)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
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考。
教师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
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学生的可能回答:①运动员跳进水里;②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③苹果掉到地上;④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了地面,并且静止了;等等。
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5、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规则形物体或质地不均匀不规则形物体重心位置。
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10N/Kg。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你从例子中得出重力的方向是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它在日常生活
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
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标杆的动作,是因为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
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悬线法、支撑法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师实验演示。
阅读科学世界
中有哪些应用?1、
2、检验桌面是否水平的仪器(水平器)
学生举例,并体会规则形物体的重心位置。
学生观察实验并举例,体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并记忆。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实例,再上升到理论。再回到生活。
通过科学想象,来感悟知识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体会物体重心的位置。
了解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同学们提出猜想?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 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2)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mg G—重力—单位(N)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
B、教室里吊电灯的线总是竖直向下。
C、盖房时,必须盖成竖直向下的,才牢固。
2022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 》优秀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局部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
同学习力一样,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来认识重力。
同学习力一样,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同时,这又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稳固提高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了解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重力文献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四、教学手段实验、课件、归纳五、板书设计重力产生原因:地球吸引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G=mg作用点:重心施力物体:地球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课件:1.〔彩色动画〕无重力的猫提出问题:〔鼓励启发〕〔1〕在地球上小猫会出现这种情况吗?〔2〕你都知道在地球上小猫会怎样?〔3〕你能举出一些像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4〕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生活实例:〔图片展示〕〔1〕树上的苹果熟了落地;〔2〕小孩沿滑梯滑下地面;〔3〕美丽壮观的瀑布;〔4〕抛出的球落地;〔5〕树叶飘飘下落;〔6〕运发动高台跳水。
提出问题:〔深化知识〕〔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物体对地球有没有这种作用?观察动画: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重力的产生;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4.通过演示实验及航天资料片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情感目标1.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中考撷要:重力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力,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离不开重力.在中考试题中,本节内容不仅单独考查(考查范围为重力的概念、方向、计算及应用),还大量出现在综合题中.器材细线、橡皮、Flash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一、从月球为什1、指导学生做图12-1-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学生看书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学生阅读、思考通过实验、讨论,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让学生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7.3 重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1、让学生看课文第42页图12.1-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2、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为什么吊灯会把悬绳拉紧、台灯会压着桌面?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3、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7.3 重力课题§7.3 重力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3 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的学习目标知识目的1.知道重力的产生;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
才能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2.通过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4.通过演示实验及航天资料片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情感目的1.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获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根底上,通过努力探究与研究而获得的。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中考撷要:重力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力,对地面上的物体进展受力分析时,离不开重力.在中考试题中,本节内容不仅单独考察〔考察范围为重力的概念、方向、计算及应用〕,还大量出如今综合题中.器材细线、橡皮、Flash课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导学生做图12-1-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2、老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展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尤有引力。
学生看书学生实验考虑、讨论学生阅读、考虑通过实验、讨论,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才能让学生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获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根底上,通过努力探究与研究而获得的。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7.3《重力》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猜想: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
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
我们如何找出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呢?(二)探究活动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教师强调实验要点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强调:同学们在做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论证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0.3重力G/N 0.5 1 1.5 2 2.5 34、总结规律通过分析上面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 gg=9.8N/kg。
其物理意义: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学以致用:例题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完成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小组讨论,个别回答教师演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根据数据描点作出图像,积极思考分析动脑、动手完成尝试解释,分组讨论问题,个别回答通过探究,验证猜想,得出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规范做题格式(三)、想想议议: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应用: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四)猜想:我们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阅读课本p12页“重心”部分,回答问题:1、什么叫重心: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哪儿?如何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特别强调:为研究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如:学生思考举例并加以解释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任务。
积极踊跃发言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解释实际问题中,联系实际,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重力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注重启发的策略。当有一名学生说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时,我没有直接道出这种做法的缺点,而是给学生留足了时间,点拨其思维,引导学生们自行发现、自行完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又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7.3《重力》
课堂研究点
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并交流讨论寻找物理规律
教学内容
重力
教学对象
初二(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4、电子板书: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引导学生寻找重力方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尝试动手设计产品。
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讨论、改进,确定观察重力方向的最佳方案。
设计实验,探究发现“竖直”与“垂直”的差别。
通过充分的直观体验,发现“竖直”与“水平”的关系。
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和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1、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运动员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但要寻找客观的物理规律,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探究。只参与探究活动也是不充分的,还需要积极地交流讨论,借助实验数据和现象归纳物理规律,最后还要试着将物理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现象。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重力的认识。
4、电子板书: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关于重力的几点说明。
1、学生仔细观察短片,思考原因。
2、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
3、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从自然景观到人类行为,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引课。
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力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
演示:铁架台、细线、钩码、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剪刀、红墨水,大烧杯、重锤、激光水平仪、多媒体
分组: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红墨水、烧杯、三角尺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步骤
所
用
时
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如目的、预设效果等)
引
入
课
题
10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1、请大家一起欣赏有关瀑布、跳水的两个短片。提出问题:两个短片有什么共同点?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
6、注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从课一开始的构建探究情境,一直到最后的判断壁画竖直水平的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我始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协助者,在和谐愉快的气氛里,实现了教与学的共振。
合
作
探
究
20分钟
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1、根据学生测量钩码重力活动引导学生猜想。
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电子板书:重力的大小G=mg
单位说明。
4、补充说明:g的值还会随着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1、根据测量不同钩码重力的活动,猜想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分组实验,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发现规律:G=mg(g=9.8N/kg)
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同时,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兴趣。
合
作
探
究
12分钟
三、探究重力的方向
1、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去探究重力的方向。
①不经任何实验,仅凭印象和经验;
②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悬线下垂方向的关系。
③剪断细线,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小球下落方向的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竖直”“水平”的意义。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
深化对重力方向的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
课堂小结
(3分钟)
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重力的三要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
重力的作用点——悬挂法找重心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体,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