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甘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甘肃生态环境与法治建设的讨论
新形势下甘肃生态环境与法治建设的讨论摘要:西部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地区。
本文以甘肃省为例,通过讨论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试图提出合理的法律建议,以保护西部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谐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黄河上游,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黄金路段,它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矿产资源丰富,可谓地大物博,但它地表贫瘠,植被稀少,且有些动植物正面临灭绝,也因开发、滥垦使的西部植被退化,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一个地大物稀难以适应人类居住之地。
一、剖析甘肃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一)水环境污染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离开了水将难以生存。
而甘肃不仅是一个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而且也是一个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为了使西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国家决定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转移到西部,确立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企业迅速崛起,带动了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但水污染也有迅速加剧的趋势,尽管各级环保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成效并不明显。
综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差,特别是一些依靠成本收益差来获得利益的企业,他们宁愿支付环境污染税费,而不愿在处理废水、废物中投入资金。
这些企业就这样运用自己的资金和政府政策把环境的恶果转嫁给了社会,特别是生活在企业周边的人们遭殃甚重,从而避免了对环境责任的承担。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西部经济、政策的支持,甘肃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们大量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更加集中,从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包括人们浴室、厕所、洗涤房和厨房排出各种污水的混合液。
这些混合液也是加剧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的供应量受到更大的挑战,为使粮食得到丰收,科技工作者研究了各种各样的化肥农药,虽然这些化肥和农药会被农作物吸收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农作物只能吸收少量,大部分都渗入到地表水形成水污染。
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摘要:从甘肃自然现状着眼,分析了造成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通过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深入探讨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原则、重点和措施。
关键词:林业;环境;生态;治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地处西部的甘肃省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号召,这是进军西部,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战斗号角,也是西部大开发紧迫的任务,更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治理很及时,也很必要,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甘肃省的自然现状甘肃省地处祖国西北部,总面积45万km2,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全省地形复杂,约70%为山地丘陵,海拔高度一般多在1 500~3 000m,全省境内,六盘山、陇山纵贯于东,叠山、潘家山、岷山横亘于南,祁连山、合黎山、龙首山分踞河西走廊南北,由于四周高山大岭屏障,加之远离大海,以及北部存在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影响大气环境,因此气候干旱。
气温受纬度与海拔之影响,冬寒夏凉,局部差异悬殊,冬季各地月平均温度除陇南地区及天水外,均低于0 ℃,大致乌鞘岭以东各地月平均温度低于零度长达2~3个月有余,以西则为3~4月余。
夏季月平均气温除敦煌外,各地均低于25 ℃,无霜期一般150~200d,农作物大都一年一熟。
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陇南地区康县及文县东南860mm,局部达到1 000mm以上,天水降雨量在600mm左右,兰州即减至300mm 左右,酒泉递减为80mm上下,而敦煌则有40mm。
地形地貌不仅以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生产,而且通过水肥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对地球表面林木分布的临界有着极为密切的影响。
我省的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沙漠、戈壁相互交织,组成了各种生态环境,制约着土地利用和林业生产的发展,本省深居内陆,受大气环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且处于季风的边缘区,暖湿气流不易到达,于是形成多样性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春季长于秋季,陇南南部河谷为亚热带湿润区,北部为暖温带湿润区,中部黄土高原为温带半干旱区;祁连山地,甘南高原为高寒湿润区。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甘肃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甘肃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乡村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乡村建设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生态乡村建设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生态乡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增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力。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甘肃生态乡村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现状,如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素质不高等问题。
为了有效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开展示范项目,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的绿色发展。
完。
2. 正文2.1 生态乡村建设的意义生态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生态乡村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传统农村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通过生态乡村建设,可以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为居民提供更加优美、清洁的生活环境。
生态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引入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新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乡村建设还能够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生态乡村建设有助于传承乡村文化和保护乡村传统。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传统建筑和手工艺,传承乡土文化,加强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播,使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生态乡村建设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应该高度重视生态乡村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乡村建设朝着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发展。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甘肃农村生态环境
入、 提高农 民素质 、 转换农 村经 济产业 结构 等 问题 上 加大 力度 , 还要考虑环境 要素 的承受 力 , 否则必 然会造 成 经济 与环境的逆反发展 , 出现“ 竭泽 而渔 ” 、 “ 焚林而 猎” 的短视 经济行为 , 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 由于生态 环境恶 化而 引发 的 自然灾 害频 发 , 造成新农 村建设 的环境成本 陡增 。以甘肃气 象灾害 为例 , 每年因干旱、 沙尘暴 、 冰雹 、 泥石流等灾 害造成的直接 经济 损失都在 2 O亿元 以上 , 平均 每年造成 农业 受灾 面积 1 7 0 0 万亩。2 0 1 0年 , 甘肃农业受灾面积高达 l 3 0 4 . 1千公 顷 , 仅
济作 物损失 1 2亿 元 , 造成直 接经 济损 失 2 9 亿 元。此外 ,
治理 环境所需 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 出。
甘肃农业生产条 件差 , 产业 结构 单 一 , 导 致农 业产 出
低下 , 农 民收入不高 , 对新农 村建 设所需 的经 济支 持 力度
很弱 。以农业 总产 值 为例 , 2 0 1 0年甘 肃省农 业 总 产值 为
省总面积的近一半 。以甘肃省 河西地 区为例 , 近l 4 . 2 9万 平 方公 里 土地 已形成 荒 漠化, 占 全 省 总 国 土 面 积 的
3 1 . 8 % 。在河西 的荒漠 化 土地 中, 有近 7 0 0 0万亩 的草 原
已 经 或 正 在 逐 年 向荒 漠 化 、 半 荒 漠 化 发 展 。 而 其 中 民 勤 县
与生态 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有很大关系。 4 . 农村人 为污染加剧。近年来 , 甘肃省农村人为污染
三、 甘肃 新 农 村 建 设 中优 化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的 对 策
甘肃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HUANJINGYUFAZHAN59甘肃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建议纪潞(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甘肃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西部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特殊位置,在加强重点区域环境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广大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关键词:八个着力;环境;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9-0059-02DOI:10.16647/15-1369/X.2017.09.036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village environment in Gansu ProvinceJi Lu(CPC Lanzhou Municipal Party School,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Abstract: Gansu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to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ccupie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key regions, Gansu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Key words: Eight efforts;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并作出了“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八个着力”针对甘肃实际、直指甘肃问题,是指导甘肃贯彻落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纲领,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甘肃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甘肃农村生态环境摘要: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甘肃作为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省份,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针对目前甘肃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甘肃;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对策一、甘肃省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
甘肃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有72%的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0mm,58%的地区年降水量少于300mm。
根据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现有耕地8115万亩,其中早地6081万亩,占总耕地的74.94%。
仅2011年,甘肃农业受旱面积高达970万亩,重旱368万亩,造成71万人、65万牲畜存在程度不同的饮水困难。
2.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日趋严重。
甘肃水土流失十分突出。
截至2011年年底,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3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66%,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近6亿吨。
另外,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一半。
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近14.29万平方公里土地已形成荒漠化,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31.8%。
在河西的荒漠化土地中,有近7000万亩的草原已经或正在逐年向荒漠化、半荒漠化发展。
而其中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正在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加剧发展,民勤县的荒漠化成为甘肃荒漠化的缩影。
3.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着农牧业发展,而且导致了地震、滑坡、洪涝、冰雹、鼠害、雪灾、春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2010年,甘肃河西地区遭遇了一场近9年来最强沙尘暴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9.37亿元。
同年,“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高达4.9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自然灾害的频发,究其原因均与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有很大关系。
甘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与对策
甘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与对策甘肃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其农村人口比例较高。
然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一直是甘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问题,探讨甘肃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改善方向和对策。
一、甘肃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甘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
许多农村地区房屋老旧、居住条件较差,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此外,农村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另外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农村地区的垃圾堆积。
由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尚未得到合理的解决,在不少地区垃圾多年积压,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更容易造成污染。
二、甘肃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成因甘肃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在甘肃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农村地区仍无法通电通水。
其次是农村居民的意识问题。
由于许多农村居民忽视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垃圾积压问题也因此恶化。
“扔了就不是我的问题”的想法已经深刻影响了许多人的态度。
此外还有贫困问题。
在甘肃,由于经济落后,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都比较困难,这使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成本更加高昂。
三、甘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当下,甘肃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政府在修建一些人居环境设施、清理垃圾积压等方面进行了投入。
但是,对于甘肃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能局限于政府部门的单方面努力。
首要之义是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提供相关知识等途径,努力改变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态度,强化环保意识。
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推行现代化的垃圾处理体系,并保证相关设施建设能够得到投入和完善。
其次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政府部门的倡导之外,企业、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快对于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最后,甘肃需要聚焦农业和乡村振兴,加速发展当地的农村经济。
由此,可以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为其进行有关环保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投入提供了预算来源,最终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长期的改善。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甘肃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经济,是当前甘肃省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生态规划、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构建甘肃生态乡村。
一、生态规划在构建生态乡村的过程中,生态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生态乡村建设中,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生态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1.严格生态保护区划在生态规划中,应当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好甘肃省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生态保护区应当禁止砍伐、盗采和破坏植被,保护好野生生物的栖息地,保护好水源涵养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
2.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保障农产品可持续生产。
在农业规划中,要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促进农工业融合发展生态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促进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打造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规划中,要注重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乡村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是核心问题之一。
要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需要从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科技、农业投入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3.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发展还需要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甘肃乡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甘肃乡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一、整治范围甘肃乡村环境整治的范围主要包括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目标任务1. 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农村污水排放达标;2.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建立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机制;3. 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工作,提高农村环境整体品质;4.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三、措施方法1. 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已建成的设施进行加强改造,对尚未建成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2.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推广分类垃圾桶,并建立分类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3. 在农村地区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改善农村环境;4. 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对乡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建立甘肃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保障;2. 加强对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整治工作的落实和效果;3. 加大与乡村环境整治相关的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整治氛围;4. 加强对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优化政策法规,修订并完善农村环境整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整治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六、预期效果1.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后,农村污水排放达标率将明显提高,村庄周边的水体质量将得到改善,降低环境污染风险;2.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将有效减少农村垃圾的总量,并且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 农村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将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有益于农民的身心健康;4. 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七、总结上述实施方案将有力推动甘肃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点话题。
而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被列为国家战略,各地也在不断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以打造更美好的乡村环境。
甘肃作为中国的西部省份之一,其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乡村发展的诸多挑战。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就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强化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是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首要任务。
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要构建甘肃生态乡村,首先要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好甘肃的生态环境,让乡村的自然风貌得以保持和延续。
也要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打造宜居乡村,改善生活环境乡村的宜居环境是构建生态乡村的关键。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环境污染、垃圾乱堆等问题,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构建甘肃生态乡村,需要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建设宜居的乡村社区和生活设施,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还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设整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三、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对于构建生态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特色产业,如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但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市场信息不畅等因素,一些农村产业发展落后,无法满足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要构建甘肃生态乡村,需要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引导农民从传统种植业转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甘肃的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设施不完善、供水不足、道路狭窄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生活。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关键信息项:1、甘肃环境现状概述生态系统状况污染情况资源利用情况2、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政策执行的困难公众环保意识3、环境保护的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4、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生态修复与保护11 甘肃环境现状概述111 生态系统状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多样但较为脆弱。
其拥有广袤的草原、森林以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以及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
112 污染情况在大气污染方面,工业排放、冬季采暖以及交通运输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不佳,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工业城市。
水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部分河流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土壤污染方面,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113 资源利用情况水资源短缺是甘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这一状况。
同时,能源结构以传统的煤炭为主,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对不足。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如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等。
12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121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艰难抉择。
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贡献,但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122 政策执行的困难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排放污染物,而相关部门的处罚力度和监管手段有待加强。
123 公众环保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环保意识的淡薄使得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
同时,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产品和绿色消费的选择也不够积极。
对甘肃省农村环境污染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分析
对甘肃省农村环境污染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分析近年来,随着甘肃省高产高效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秸秆、废弃农膜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随着农村能源电器、燃气、煤炭化,农村劳动力减少,秸秆作为农村能源的用途已一去不复返,除一部分优质秸秆饲料化以外,多数堆积在民居周围形成垃圾、腐烂,有的甚至焚烧在田间地头,对大气环境形成污染;农用地膜与农药、化肥一样,为发展高产农业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又是破坏农村环境的白色垃圾。
人居造成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又一污染源。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倾倒,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或村周边水塘、农田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污染水源。
未及时清运的垃圾,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加剧了地表水的污染。
随着甘肃省旱作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经济条件的提升,农业生产污染和农村人居污染趋于严重化,加之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淡薄,农村卫生环境呈下滑趋势,农村柴草乱堆乱垛现象抬头,村道两侧重现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综合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但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对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障碍。
本文就农村环境污染成因、特点、处理等现状进行透析,着重就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和治理农业而源污染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甘肃省农业走上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1甘肃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透视1.1农村环境污染客观成因1.1.1农业生产污染也叫农业而源污染。
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种植业复种指数较高,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畜禽粪便、养殖场污水得不到彻底处理就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农村劳力逐步缺乏,部分地方焚烧秸秆或堆扔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变高。
农用残膜散落在田间地头、树枝、随风飘扬,秸秆、畜禽粪便堆放在房前屋后、路边,不但造成对土壤、水源等自然生态的污染,可能的细菌、微生物繁衍传播,影响城乡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丑化着农村整体形象。
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
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该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目前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本文将重点探讨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首先,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药和肥料的大量使用,土壤、水源和空气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
农村居民普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缺乏科学性和环保意识,习惯于过度使用和浪费资源,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其次,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加强宣传教育。
目前,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知识培训,向他们普及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
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环境监测,建立起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农药和肥料的监管,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激发其积极性。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力度。
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加强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环境污染和非法破坏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效应。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
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也直接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天水市政府和农村居民亟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和具体措施。
只有全社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让农村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1.2 问题意识而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深入了解,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合理的对策建议,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问题意识】2. 正文2.1 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水市的农村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
许多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如小麦和玉米,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乱排乱倒也给当地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天水市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健康风险。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
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天水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天水市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全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分析天水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天水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天水市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在种植、养殖等活动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长期以来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如乱倒垃圾、滥伐树木、滥捕野生动物等行为。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有限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天水市的一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开展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
整体上来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的成效相对较低,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污染问题,天水市应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
首先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的管理,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还需要加强对乱倒垃圾、滥伐树木、滥捕野生动物等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罚机制,形成严格的监管体系,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引导和改善。
天水市应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农民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要加大对农村生态公益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活动。
还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
要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乡村居民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还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要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步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规划,突出生态和环境保护,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业,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态。
同时要发展农村生态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居民有更多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创新。
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生态化、循环化和现代化发展,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要加强政府引导,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全面落实。
要完善生态乡村建设政策,加强生态乡村建设工作领导,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资金保障,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全面落实。
同时要发挥政府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全面落实。
在实施上述几点思考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甘肃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避免一味地推动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
只有在生态和经济之间保持平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甘肃生态乡村建设的目标。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甘肃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景观,但也存在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不合理和乡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实现甘肃生态乡村的构建需要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域。
要实现甘肃生态乡村的构建,必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计划;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型发展;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环境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甘肃生态乡村的构建,需要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整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优美宜居的田园风光线和平原特色乡村。
三、积极引导新型农民致富为了实现甘肃生态乡村的构建,还需要积极引导新型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技能和创业能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
四、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甘肃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要实现甘肃生态乡村的构建,必须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措施包括: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传统村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传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积极推广优秀文化作品和艺术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实现甘肃生态乡村的构建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乡村振兴、引导新型农民致富和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
构建甘肃生态乡村的几点思考【摘要】甘肃生态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加强生态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示范项目,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建设生态乡村不仅是为了环境保护,更是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理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等多方合力,实现生态乡村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乡村、甘肃、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重要性、发展方向、路径、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向城市集中,甘肃的乡村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构建甘肃生态乡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举措成为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的实施,更能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范例和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甘肃生态乡村,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为甘肃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如何构建甘肃生态乡村,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路径。
研究旨在寻找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之间取得平衡的策略,促进甘肃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统一。
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兰州市在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面临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生活方式落后等原因,兰州市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污染源头,如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兰州市可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等措施,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存在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缺乏等原因,兰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兰州市可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可以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还存在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资源禀赋差异、技术水平不均等原因,兰州市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存在差异性,一些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兰州市可以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技术指导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的均衡发展。
兰州市在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中面临环境污染、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发展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兰州市可以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相信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兰州市的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 ) 河 流 的 泥 沙 量 由记 载 的 3 7 / 上 升 到 目前 的 等 4 0 ta
3 80 t , 壤 侵 蚀 量 达 到 6 8 4 6 / 土 a 9 4 7万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问题 , 造成 了湿地面积 、 绿地面积 、 耕地 面积逐年 减少 , 而且
大部分 地区干旱少雨且蒸发量 大 , 均降水量 4 — 0 m, 平 0 80m 年均蒸发量却高达 1 0 — 0 i 降水 量总 的分 布趋 势 10 3 50 mt, l 由 东 南 向西 北 递 减 , 蒸 发 量 由 东 南 向西 北 增 大 , 之 水 低 而 加
地 高 , 用 难 度 大 , 均 资 源 量 相 当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的 利 人 12 耕 地 公 顷均 水 资 源 量 不 到 全 国平 均 水 平 的 13 全 省 可 /, /。 利用 水 资 源 整 体 匮 乏 。 以河 两 走廊 的祁 连 山为 例 , 自古 以来 ,
失总面积 中, 西部地 区占 8%。甘肃是西部水土流失最为严 0 重 的地 区之一 , 省土壤侵蚀面积 为 3 全 9万 k 占全 省总土 m,
地 面积 的 8 %,又如甘南 州全境 每年平 均降水量 减少 10 6 0
mm 左 右 , 土 流 失 输 入 黄 河 、 河 、 夏 河 、 水 洮 大 白龙 江 ( 河 三
( )有 限资源过度耗费 : 以说 人为因素是环 境恶化 的 3 可
主要 因素之一 , 出表现在 , 突 森林草地 资源被 当地居 民过度 开采 , 意掠夺。尤其是草原受到 的威胁前所未有 。 肆 其一 , 草 原 载 畜 量 严 重 超 标 。据不 完全 统 计 , 连 山 区 的牧 区 由2 祁 O世 纪5 O年代 的 7 0万 羊单位 发展到现在 的 202万羊单位 , 7. 超 载率达 3%, 肃南裕 同族 自治县 的载畜量就由 2 4 仅 0世纪 5 O 年代 的 7 余万头 ( )发展 到现在的 10 O 只 , 8 多万头 ( )增加 只 , 了 26 , .倍 冬春草场超载达 3%; 6 夏秋草场超载 3 .%。天祝 8 2 藏族 自治县天 然草 场实 际载畜量 比理 论载 畜量超 出3 %~ 6
曲县为例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当地人畜活动增加 ,
植被破坏 日益严重 , 湿地萎缩 、 水土流失 , 草场 大面积退化沙
化, 大量 河流沼泽干涸 , 在草原深处 , 还出现了近四五十处大
小不等 的沙化点 , 从而使 “ 亲河 ” 母 的水源 补充正在 一步步萎
缩。
( )水 土 流失 严重 : 全 国 3 0多 万 平方 公里 的 水 土 流 2 在 6
・
生态 工程 ・
促进 甘肃农村 生态环境建设 的对策探讨
叶红 芳
( 兰州 市委 党校 , 甘肃 兰州 700 ) 3 0 0
摘 要 : 护 生 态环 境 是 一 项 基 本 国策 , 别 是 西部 大 开 发 以来 , 肃 的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尤 其 是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取 得 保 特 甘
第 4 6卷 第 9 期
21 0 0年 9月
H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tu W a e n e v nc n dr p we c n l g r s t r Co s r a y a d Hy o o r Te h o o y
Vo. 146. 9 No. Se . 2 O p , Ol
引起相关 的次生地 质灾害。舟曲县 2 1 00年 8月 8日发生 的 特大泥石流灾害 , 就是 当地环境极端恶化的结果 。
源总量 为 3 7亿 m , 0 只占全 国水 资源总量 的 1 %, . 水资源相 1
对 贫 乏 , 时 空 分 布 极 不 均 , 分 地 区水 质 较 差 , 以利 用 。 且 部 难
18 93年 党 和 政 府 将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确 定 为 一 项 基 本 国 策 , 此 我 国进 入 了生 态 保 护 的 新 阶段 。特 别 是 自西 部 大 开 从
少 了对河流径流的补给 , 若再不加 以保护 , 后果不堪设 想。 再 以地处 九曲黄河之首 曲, 素有 “ 黄河蓄水池” 美称 的玛
了巨大成就 。针对 目前甘肃农村 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进行 了分析探讨 , 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提
关键 词 : 态环 境 ; 肃农 村 ; 生 甘 环境 现 状 ; 策 措 施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3 2 X 2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5 04 (0 00 — 0 2 0 2 9 — 14 2 1 )9 0 6— 2
发 1 来 , 0 a 甘肃和西部其他 省份一样 , 在生态环 境建 设尤其
是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方 面 取得 了 巨大 变 化 。退 耕 还 林 ” 陇 “ 使 原 大地 的 山 L水 水 重 新 披 上 了绿 装 ,新 农 村 ” 设 更 使 得 多 L I “ 建 少 个破 旧不 堪 的村 子 彻底 变 了样 。2 1 国 务 院 办公 厅 《 0 0年 关 于 进 一 步 支 持 H肃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若 干 意 见 》 篇 的 话 “ 开 甘 肃 是我 国西 北 地 区重 要 的 生态 屏 障 和 战略 通 道 , 全 国 发 展 在 稳 定大 局 中具 有 重 要 地位 。 ” 甘 肃 的 生 态 问题 上 升 到 r国 将 家 层 次 ,使 我 们 进 一 步 认 识 到 了 重 视 甘 肃 生 态 建 设 的重 要 性, 而农 村 生 态 环境 建 设 可 谓 重 中之 重 。 1 甘肃 农 村 生态 环 境 现 状 ( )水 资 源 紧缺 : 肃 地 处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气 候 区 , 拔 1 甘 海 高 程 5 0 50 f 森 林 、 原 、 壁 、 漠 等 自然 带 过 渡 明 5 ~ 88 r, l 草 戈 沙 显 。 省 虽 然 有 三 大流 域 1 水 系 , 省 多 年 平 均 自产 水 资 全 2个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