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应用新论——寻找方志与旅游的结合点
方 志 历 史 渊 源 和 新 方 志 的 作 用
【内容摘要】我国编修地方志延续了2000多年,据统计,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
从秦汉发轫以来,唐宋大体定型,至清而称极盛。
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编修地方志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新编地方志在更加开阔的领域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本文以山西为例探讨编修地方志的历史和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方志历史当代作用一编修和使用地方志历史悠久地方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它以丰富的资料和特殊的价值受到了中外学者的格外重视。
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视方志为“博物之书”。
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典籍,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称其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被誉为“一方之全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
古代的地方志,源于记载考察各地的历史、地理。
秦代以前偏重于历史,唐汉时期偏重于地理,宋以后史志合一。
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
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精神财富。
田智红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我国地方志发轫于秦汉,成型于唐宋,造极于元明,到清代中后期形成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期。
纵观古代编修地方志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
秦统一六国后虽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但仍下令各地官员上报地情资料。
汉魏六朝时编修地理志、郡书、都邑志已有较大的发展。
到隋唐,编修地方志成为官方的一项要务,强调“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书成为各级当政者必读的典籍。
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曾亲自过问修志、用志大事。
当时的统治者,视地方志为“资治之书”、“致用之书”。
以创新思维拓展方志文化应用领域
以创新思维拓展方志文化应用领域——以常德市为例周波翦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逐渐成为国家间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发挥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激励、凝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可以说,在我们身边的未来,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事实上,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力量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彰显民族文化张力,地方志有自己的担当和作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
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科技优势、营销手段,特别是背后的政治推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
中国是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西方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文化的发展正受到各种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绵延不息,长盛不衰。
这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方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长期以来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需要经过人工开采、冶炼,在承继与发扬中不断与时俱进。
从单纯的志书编纂到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把具有历史厚度的文化接续下来之后赋予新时代的新内容,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自信是首要前提。
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的文化好,把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变成世界普遍认知和欣赏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从“内生”到“外溢”,促进文化相互借鉴。
中国地方志的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
中国地方志的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作者:林鲲九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2期【摘要】地方志是地方文献中的大宗,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
本文即以中国地方志为研究对象,举出例证,以论述地方志的旅游价值和人文价值如何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志;旅游价值;人文价值;利用【中图分类号】K290 【文献标识码】A地方志肇始甚早,上溯至汉乐府时期,因汲取了民间或口头或书面的文化营养,《乐府诗集》成为蔚然一观。
当下,地方志仍不失于可精读、可细学、可大用的资源宝库。
在史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方志以记当代现状为主,是历史智慧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亲情的重要力量。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其存史、育人、资治功能日益彰显。
“存史资治千秋笔,鉴今求是万代书。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地方志也是“史”的一部分。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横陈百科,纵述史实。
地方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存历史,还在于经世致用。
地方志在旅游价值与人文价值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地方志部门不但要做好志书编纂,同时要做好志书的开发利用,为现实服务。
一、地方志的价值体现中华文化中的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式之一。
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人的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建设。
地方志书作为地方的“百科全书”,应用价值非常高,把地方志资料当作资源来开发,用心研究,从中发现一些有借鉴意义的规律和内容,对推动当地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益。
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历代编修,延绵至今。
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地方志在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服务当代、利在千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地方志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是我国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被称为一方之全史。
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等诸多功能,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适应于不同年龄、阶层、行业的各种人群。
试论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发利用新方志
试论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发利用新方志试论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发利用新方志试论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发利用新方志2007-05-25计算机信息技术新方志资源的不断丰富,为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新方志。
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作为各地方文献收藏、服务的地、县级公共图书馆,理应成为地方志的收藏中心和开发利用中心。
本文试就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发利用新方志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开发利用新方志的重要性(一)开发利用新方志,是体现地区图书馆特色需要。
地方志不同于一般馆藏图书,它是自成一体的历史典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
新编地方志,是记录一个地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百科大书,也是一个地区的全史。
可为研究本地区历史变迁,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方志的独特功能是任何其它书籍,文献难以替代的。
当前,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任务,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本地的图书情报优势、人才优势、服务手段优势、读者群优势及系统网络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参与意识。
加快新方志的开发利用,就一定能够在新形势下,把图书馆办的更具特色。
(二)开发利用新方志,可有效地为科教兴国服务。
新方志中,对一个地方的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都有系统的记载。
应用这些史料,认真加以研究,找出规律性的结论,以史为鉴,刑发展地区科技、提高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以巴盟为例,新编《巴彦淖尔盟志》中,有关全盟的土地开发,农牧业发展,农牧业科技应用以及生态环境状况,都有记载。
对全面规划本地区农业开发,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应用新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牧业现代化建设,是十分宝贵的历史依据。
(三)开发利用新方志,对促进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地、县级公共图书馆,一般是一个地区馆藏丰富,史志门类齐全,人员素质良好,服务手段齐备,辐射面广的图书服务中心。
利用新方志。
可为地区领导和广大群众提供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料,可为工农牧等各行业提供详实可靠资料,同时,可使国内外人士了解本地区的投资开发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朋友来本地区经商办企业、办农业。
建立地方志旅游数据库 推动地方旅游文化-精品文档
建立地方志旅游数据库推动地方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除了考虑瑰丽的自然风光外,更多考虑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民族文化特色。
特别是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各地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更是成为了吸引游客眼球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地方特色旅游拉动的地方经济增长,也让人们看到了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的前景,然而说到地方特色,必定需要能证明这些“特色”的物证来丰富地方旅游的内涵,而地方志则正是这些“特色”的重要文献支撑。
以铜仁市为例,作为“中国西部名城”,铜仁市除了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诸如思南花灯、玉屏箫笛、傩戏等独特的民族风情也彰显出她浓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而地方志中所记载的曲谱、面具、图谱、建筑、史料等,则为铜仁市大力开发“傩戏之乡”、“箫笛之乡”、复原古城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
一、地方志在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作用1.铜仁市地方志目前收录情况。
铜仁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能够反映本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从目前收录的情况来看,仅铜仁学院图书馆就收录了铜仁市地方文献1 600余种,其中图书1 200余件,期刊46种,梵净山碑林原件294幅,物件20件,光盘39种,报纸43种,此外,铜仁市各县(区)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943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收录地方文献860种。
以傩文化为例,在铜仁市现已由各地图书馆收录的地方文献中,其中以“傩”作为题名的地方志就拥有38种(德江县图书馆4种,江口县图书馆1种,思南县图书馆1种,铜仁市图书馆8种,职院图书馆4种,学院图书馆20种),而拥有傩文化记录的地方志则更多,而作为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傩文化专业博物馆——东山傩文化博物馆则更是拥有1 000余件展品。
2.铜仁市地方志对铜仁市旅游发展的价值。
近几年,铜仁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出台了《铜仁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一五”规划》,并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作为铜仁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大打“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铜仁古城、大明边城、思南县思塘镇古建筑群等,并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堂戏、思南土家花灯、铜仁赛龙舟等,并专门开辟以特色文化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景区——德江乌江傩文化风景名胜区、玉屏北侗箫笛之乡风景名胜区、万山夜郎谷风景名胜区等,促使铜仁市旅游经济利益得到了迅猛发展。
略论地方志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的可 开发 利用 的资 源信 息 。如《 山东 省 志} 0 中 , 9卷 除 《 旅游 志 》 , 外 至少 还 有《 文物 志》 《 、 民俗 志 》 《 L 、孑 子故
( ) 方 志蕴 藏 着丰 富的旅 游 文化信 息 二 地 地 方 志 由于 涉 及疆 域 山 川 、天 文 地 理 、名 胜 古
消 遣上 做文 章 。
一
、
旅 游 业可 持续 发展 与 地方 志 的关 系
有 关 部 门还 可 以根 据 志 书 资料 编 写 与 当地 有 关 的历 史 、 物 、 人 风俗 、 民情 以及 资 源 优 势 和 发 展 潜 力 的书 籍 ,为社 会 和群 众 提 供更 加 丰 富 的旅 游 资源 信 息 。如 观光 大 全 、 优特 产 、 游 指 南 、 资 指南 、 名 旅 投 饮 食指南 、 园林 名 胜 、 民居 、 建 筑 、 寺 名塔 、 山 古 古 名 名 名水 、 文化 艺术 、 物 、 文 地方 概 况 、 民间 故 事 与传说 等
走 可持 续 发 展 的道 路 与旅 游 业 相 结合 ,可 在 文化 与
园林 、 墓 遗 址 、 陵 庙宇 寺 院 、 台 楼 阁 、 桥 牌 坊 、 亭 塔 壁 画石刻 、 联题咏 、 楹 文化 艺 术 珍 品 、 命 历 史 纪 念地 革 以及 民情 风俗 、 传统 节会 、 闻典 故 、 轶 土特 名 产 、 游 旅 设 施 等 等 。将丰 富 的地方 志 资料 运用 到旅 游业 , 够 能 满 足 当今 旅 游 者受 教 育 、 知识 、 略异 域 他 乡情 趣 获 领 的 一种 高 层 次 的文 化 活动 需 求 , 不 是单 纯 的度 假 、 而
如 山水 志 、 庙 志 、 寺 名胜 志 、 览 志 、 屿 志 、 游 岛 风物 志
地方志旅游价值开发与利用
地方志旅游价值开发与利用地方志是一种集历史、地理、民俗、文化、人物于一体的地方性著作,是地方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地方志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其包含的丰富信息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旅游景点的重要参考资料。
因此,地方志旅游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关注。
一、地方志旅游的价值地方志是对当地文化遗产和地理环境的详细描述,其中有很多与当地景点和旅游文化相关的信息,如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
这些信息不仅提供了旅游者前往当地游览的必要资料,还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此外,地方志还记录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为游客提供了窥探当地民风的机会。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都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地方志旅游的价值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价值地方志是反映当地历史遗产的重要载体,提供了对于历史变迁和发展的详尽记录。
通过地方志,游客不仅能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还可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建筑、文物、风俗、传统小吃等都是旅游者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2. 地理价值地方志对于当地自然环境也有详尽的描述,记录了当地的地理条件、自然景观、地区特色等,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详尽的地理参考。
同时,也为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景区的参观路线、交通方式、住宿和美食等事项提供指导。
3. 人文价值地方志中也包含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如当地的节日、习俗、传统工艺、方言等。
这些人文元素为旅游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使旅游者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此外,当地人的待客之道、风土人情等还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更亲近和融入当地的感受。
二、地方志旅游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地方志旅游的价值,既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又能增加旅游收益,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些地方志旅游价值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 编纂和出版地方志大力编纂和出版地方志,提供更全面和详尽的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等信息资料。
辽西地方志与地方旅游
辽西地方志与地方旅游作者:张晓芳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辽西地方志(旧志)为研究对象,旨在挖掘辽西地区古文献中的旅游文献资料,探讨辽西地方志对地方旅游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为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文献依据。
[关键词]辽西地区地方志旅游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特定区域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献。
地方志蕴含了丰富详实的地情资料,内容包括建置、疆域、山川、名胜、古迹、风俗、物产、城池、里社、户口、田赋、职官、公署、学校、科第、庙宇、祠墓、人物、艺文等门类,是研究某一区域社会、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献价值十分丰富。
所以江泽民同志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使地方志能够古为今用,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之目的所在。
本文以辽西地方志(旧志)为研究对象,旨在挖掘辽西地区古文献中的旅游文献资料,探讨辽西古文献的旅游学价值,从而为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文献依据。
一、辽西地方志现存状况辽西地区是指位于辽宁辽河平原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含了锦州、朝阳、葫芦岛、阜新、盘锦五市所辖地区。
通过笔者的调查与研究,目前保存下来的辽西地方志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图书馆、锦州市图书馆、各市(县)史志办、国家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地,最早的地方志是清朝乾隆三十八年修的《塔子沟纪略》,其他大部分是民国年间所修。
这些地方志由于其历史相对久远,保存价值较高,所以一般读者想要阅读也不太容易。
但为弘扬地方文化,发挥地方文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辽宁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号召下,各地方对所属旧方志进行了重新的影印、翻版、发行,使旧志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如2003年《辽宁旧方志•盘锦卷》、《辽宁旧方志•葫芦岛卷》、《辽宁旧方志•阜新卷》整理出版完成,之后锦州市也开始旧方志的整理工作。
武威地方志中旅游文献的开发利用
基于浙江地方志的旅游开发空间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沧桑
页码: 221-22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旅游开发 地方志 浙江 资源意识 二轮修志 旅游部门 文章
摘要:何王芳、张勤、莫艳梅在《浙江方志》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二轮修志以来,地方志与旅游关系的研究文章和专著屈指可数。
而研究浙江方志与浙江旅游的关系,研讨浙江方志在浙江旅游开发中的作用与应用,提高地方志部门的旅游开发意识,以及旅游部门的方志资源意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探讨浙江方志与浙江旅游的关系。
浙江方志与浙江旅游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历史上浙江方志最有名、数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浙江旅游最盛誉、最兴旺的时期。
可以说,浙江旅游的发展推动了浙江方志的编纂,而卷帙浩繁的浙江方志记载和见证了浙江旅游的发展与繁荣。
文章对基于浙江方志的旅游可开发空间进行研究。
地方志旅游价值开发与利用.docx
地方志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出一个时期城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历代学者对方志功能都有充分认识,尤其注重地方志的资政、存史、教化三方面功能。
地方志与当今城市旅游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从旅游文化价值角度认识、研究地方志,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对推动和发展现代城市旅游经济有重要意义。
本文仅从荆州地方志的旅游价值及其利用作些探讨。
一、明清时期荆州地方志文献荆州地方志有悠久的编纂历史。
《尚书? 禹贡》实际上为地方志,其中记载了荆州山川、人口、工矿、手工业生产及农业、畜牧业等情况,不仅是古今地理志之祖,更可作为荆州地方志之祖。
春秋时有《梼杌》作为当时荆州地区的史志专著。
至汉末荆州学派的兴起,为荆州地方志的编撰创造了丰富的学术文化条件。
至两晋南北朝时期,荆州学人大量撰写荆州史志,清代学人陈运溶注意到荆州地方志的特殊性,在其《麓山精舍丛书》中录荆湘地记二十九种、荆湖图记三十六种①,其中以盛宏之的《荆州记》最具代表性。
另外,还有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专门记载了荆楚民俗。
唐宋时期,佚名的《江陵风土志》、《江陵旧志》、宋周应合的江陵志》等,都是关于江陵府的著名志书明清时期是荆州地方志发展的咼峰时期,现有大量地方志文献传世。
从全国地方志统计来看,现存全国地方志的八千一百余种之中,清代修的方志约有五千六百种,占总数百分之七十[1]2 4。
受清代学术影响,方志编纂严谨,大多资料可靠,志书与正史互为参证。
修志有二便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章学诚《修志十议》,可补正史之不足。
现存荆州地方志,大多为明清纂修,所存有如下几种]2]114 1 .嘉靖《荆州府志》。
十二卷图一卷。
明孙存、王宠怀纂修,明嘉靖十一年刊。
湖北省图书馆所藏民国间抄本即据此本。
孙存,安徽人,进士,嘉靖荆州知府。
2.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六为荆州府地方志,收《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
3.康熙《荆州卫志》。
清王斌纂修,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
王斌,安徽泾县人,武进士,康熙荆州卫守备4.康熙《荆州右卫志》。
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
2021年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Feb.,2021第39卷第1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39 No.1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郑益兵(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 要]旧方志是我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学价值,明代滁州方志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这些旧方志中旅游资源的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本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阐述,同时就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明代;滁州方志;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K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21)01-0172-03 “由于方志内容的广泛性,决定着地方志与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1]在浩瀚的文献典籍中,寻觅旅游资源,首推地方志。
明代滁州地区修志事业发达,但大部分志书已经流失,目前能见到者仅3部,分别是万历《滁阳志》、泰昌《全椒县志》、天启《来安县志》。
这3部方志中,有诸多关于旅游资源的记载。
本文主要探讨这些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并就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一、明代滁州方志中的旅游资源明代滁州方志诸多门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一)明代滁州方志中的自然旅游资源明代滁州方志中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山川”“山岗”“河湖”“古迹”等门目中。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和水文两大类。
1.地文类自然旅游资源明代滁州方志中地文类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很多,包括山、洞两类。
志书不仅收录了山、洞的名称,而且对一些名山、幽洞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首先看志书关于山的记载。
如万历《滁阳志》卷三《山川》记载丰山,引宋代梅执礼《庙记》云:“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
凡雨泽至,必有云豫发山椒,若巾帽然。
”又如该卷记载花山云:“在丰山西二十里,上故多牡丹,花时如锦。
方志调研报告
方志调研报告方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介绍方志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性文献之一,它是对某一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详细的记载和研究的专门著作。
方志调研工作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方志调研的意义、方法、步骤,并通过实地调研,对方志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和步骤本次方志调研采用了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方志调研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
其次,团队成员深入到调研地区,实地走访地方档案馆、博物馆、古镇等地,与地方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当前方志调研的进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最后,团队成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三、方志调研的意义方志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地方历史、人文、地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方志调研可以搜集和整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依据。
方志调研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深人们对于自身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方志调研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挖掘地方资源和特色文化,促进地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四、方志调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方志调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方志调研的时间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方志调研的范围广泛,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地方档案馆和相关机构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对方志调研的支持力度不足。
此外,一些方志调研工作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调研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不高。
五、对方志调研的建议和展望针对方志调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对方志调研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档案馆和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方志调研工作。
其次,建立并完善方志调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调研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方志调研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及其利用
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及其利用作者:李文革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4期地方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我国存在的年代较为久远,早在古代的时候,我国历史上一些地理方面的大家就对我国各地方的一些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记载。
在我国的典籍中,有关于地方志的典籍占了总典籍的十分之一,其数量之多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地方志的重要性。
每个历史时期对地方志进行记载的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大多都比较重视地方志的资政功能、存史功能和教化功能。
地方志在我国从产生到现在最少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地方志对现代研究古代的一些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分析其利用的价值。
一、地方志的特点(一)较强的地域性地方志,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对一个地方的一些文化或者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的一些记载,所以地方志的地域性比较强。
地方志主要对本地区的一些经济、政治等文化进行了记载,和与其他地区的一些比较。
每个地方的地方志都是对其自身地区的一些独特的文化进行的一些记载,所以在地方志的文化内容中,较为相似的内容其实是很少见的。
地方志这类典籍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帮助现在人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些状况和特点。
同时也可以通过地方志的一些记载,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除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之外,还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到如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段历史下的地方志,都记载了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发展和变化。
每个地方志都是以一段时间内,本地区的一些基本的现实发展情况做为记录的资料。
所以所反应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地方志,来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和文化特点。
地方志鲜明的时代性,也是区分不同时代地方志的有效方式。
(三)广博的内涵性地方志在内容的记载上较为繁杂,所以这也成就了地方志拥有广博的内涵性。
方志《旅游资源》撰写如何“注入情感”
方志《旅游资源》撰写如何“注入情感”志书要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文风,但并不排斥语言的生动,不排斥鲜明真挚的情感。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宋代欧阳修曾提出过“事信言文”的主张,即是说所写的事情是可信的,语言要有文采。
这对我们今天编纂方志的人物、风物等内容也是适用的。
新方志不能仅仅起一个资料作用,成为枯燥无味的辞典,它还应当成为供人们阅读的文化读物和乡土教材,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来激发读者爱国、爱乡、爱党、爱人民的感情,应该使人愿意读,越读越有兴趣。
作者都没有情感怎能感动读者?下面,笔者谨以《宾县志》“旅游资源”撰写为例就如何注入情感,略陈一、二。
一、通过描写抒情描写景物抒情,就是寓情于景,属于间接抒情,《宾县志》《旅游资源》章就是用如下两种方法写景抒情:1、白描所谓白描,就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修饰地把人物或景物的形象勾勒出来。
运用白描要求文字简洁,不用繁复的形容词和少用修辞格,但更加重要的是抓住最能反映本质的特征来写。
例如:《宾县志》的《旅游》篇中《旅游资源》章之《旅游景区景观》节中的段落:“二龙山风景区群山环绕湖水,水秀山青,白石主峰座落湖南,为群峰之首。
登上白石山,湖岛峰林尽收眼底,大龙山、小龙山红石嶙峋绿树成荫;望龙山、飞龙山林木繁茂,单碧芳菲;灵龙山、叠翠山,蜂峦叠障,郁郁葱葱;大珍珠岛、小珍珠岛如芙蓉出水,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
”和“巴掌地和鹿鸣石在背阴山北坡的悬崖绝壁之中,有一块一分地大小的平地,人称巴掌地。
巴掌地正面、左面、右面都是万仗深渊,背后则是立陡的石崖,没有爬山的本领的人是很难到达这块地方的。
这块巴掌地四四方方,土质肥沃,上面长满了奇花异草,又有百年的左藤,藤条相互缠绕。
穿过无数的藤条在石崖上有一块穿孔石,夜风吹来,穿孔石会发出‘鸣鸣’的声响,象鹿叫,因此称石头为鹿鸣石。
”这些都是用了白描技法。
2、设喻和比拟描写为使表达更丰富更精细,在描写时,要使用比喻和比拟。
例如:《宾县志》的《旅游》篇中《旅游资源》章之《旅游景区景观》节中的段落:“二龙戏珠大龙山、小龙山由西北向东南相并而立,山势起伏,如巨龙腾云驾雾,摇头摆尾奔向水中的珍珠岛……”;“九道弯位于莲花、黑鱼二湖北部,上下游均与松花江相连,总长5200米,宽500米,是松花江水系的一个支流,形如玉帝的腰带,随风飘摆,湾湾九曲,温而文雅般穿过碧绿的草原和柳林,站在猴石山顶远眺,犹如银龙起舞,动静间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畅游”方志馆
“畅游”方志馆钱慧敏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孙老师和唐老师带领着我们班六名同学一起常州方志馆“畅游”。
走进方志馆的大门,就能看见一块木板,上面写着方志馆是一九五零年四月被评为国家省级保护单位,在二零一四年又被改造,在明朝被称为探花第,在清朝则被称为锡福堂。
上面还写着常州是方志之乡。
方志还被称为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地方,志:记也。
走到方志馆一个中心处可以看到一张微型地图,上面标有了常州,无锡等地方。
走进里面的屋子,就能知道至清朝以来,达到方志界公认的方志学家共有五名,他们分别是全盛、洪亮吉、孙星衍和李兆洛。
再看走廊,从走廊的墙上可以了解到从东周,到秦漠,到晋朝,到南朝,到隋朝,到唐朝,到宋朝,到元朝,再到明朝,然后到清朝,接着到民国时期,最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十一个时代的脱变,终于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再走里面一点,还能看到一位国家知名书法家专门为方志馆题的字:中吴要辅八邑名都。
方志馆内不仅还有有关于金融业的介绍,还有木业、豆业和米业以及丝绸业的介绍,我还知道了一九零六年常州的第一家纺织厂和银行被制造出来。
一九一三年,开启了第一家机械企业和电力企业。
一九一六则开启了第一家动力纺织。
一九三零年,常州了第一家纺织染有限公司八年就发展到四个厂。
最后一间房子的路上还架起了木桥,旁边有个不大不小的水池,雪白的墙壁上还挂了一幅画,看起来富有诗意,十分复古。
在另一面墙上还有一个木制手印,上面写着江南文眼,六个同学争先恐后地摁了下去,顿时荷花池上弥漫着一缕水雾,美不胜收。
走进屋子里,发现四周都是放满了书的书架,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书。
方志馆一游,真令人流连忘返啊!“畅游”方志馆本文关键词:畅游,方志。
地方志在内蒙古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展现
The Value of Local Chronicles for Inner Mongolia Ethnic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 秦兆祥
作者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0-8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内蒙古;地方志;民族旅游;价值
摘要:地方志是地情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旅游学史料。
内蒙古地区方志出现较晚,但数量和种类浩繁,旅游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巨大。
其中大多数内蒙古地方志中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交通舆图、游艺娱乐等信息,为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素材。
另外,内蒙古地方志在旅游读物编撰、游记创作、旅游指导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内蒙古民族旅游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作用,以方志记载理顺文脉,孵化产品,催生创意。
方志史学的价值_刘莹
人 文 论 坛172INTELLIGENCE方志史学的价值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刘 莹摘 要: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方志史学的价值,即方志史学是史学微观化的研究、方志史学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方志史学促进地方文化建设。
关键词:方志史学 史学微观化 推动经济 促进文化方志起源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
仅流传下来的方志就有几千余部,数量众多,记载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方志史学的发展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本文试图探讨方志史学的价值,以期对方志史学的发展能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一、方志史学是史学微观化的研究,是建构宏观史学的支撑。
方志记载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经济建设、政治变革、风土人情、资源环境等资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微观的视角。
在古代,方志中的资料便受到重视。
顾炎武编纂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从上千部方志中辑录了丰富的资料。
近代以来,日本学者在利用方志进行微观历史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绩显著。
如加藤繁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一书中就引用了二百余种方志作为考证的依据。
此外,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与《明代田庄考》等论文中也引用了大量中国地方志做考证。
西方学者也开始注重方志中资料的运动。
著名学者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技史》中就大量引用了中国地方志中的资料。
施坚雅主编的《中国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就引用了几百种中国地方志书。
萧邦齐著《中国的名流和政治变迁——二十世纪早期的浙江省》中引用省志4种,府县志30种,乡镇志12种。
“方志显然是国外汉学家研究工作中最普遍利用的重要工具。
”近几年来,随着方志史学的发展,国内学者也更多地关注利用方志从微观角度研究史学。
如魏珂、刘正刚著《清代台湾疫灾及社会对策》一文中,利用清代台湾地区纂修的地方志分析清代台湾疫灾发生的原因并介绍了政府与民众的对策。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张俊峰在《明清时期山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分布于差异性分析》一文中,以明清时期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为依据,对明清时期山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分布及差异性进行了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方志休闲应用
论文摘要:二轮修志不能“为修志而修志”,要重视志书的应用研究。
方志具有旅游休闲利用功能,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方志馆可定位在旅游休闲利用中心,笔者初步分析了其实施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
1982年11月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经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三批99座,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有24座,即北京、大同、承德、南京、苏州、杭州、绍兴、泉州、延安、景德镇、扬州、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西安、昆明、大理和拉萨;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有38座,即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和喀什;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有37座,即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和同仁。
可以看出,这99座历史文化名城遍及我国大陆各个省区,他们大多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时代国家或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他也都是繁华的都会、商埠、文化古城、军事重镇和革命圣地,属人文旅游资源范畴,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选择。
曾几何时,我们身边悄然出现了“休闲”、“休闲文化”、“假日经济”等新鲜术语,从假日里博物馆、图书馆的人流,“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员爆满,可以感觉到公众在休闲时间对文化的需求。
这种需求既不是公务性的也不是学术研究性的,大多是带着某种好奇心为打发业余时间而消遣型的。
作为博物馆、文化馆同行的方志馆,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方志馆,应高度关注这一现象。
我们必须承认,当前人们对方志和方志馆是比较陌生的,有很多人势必会问:方志、方志馆和旅游休闲搭得上边吗?事实上,地方志与旅游之间,客观上存在一种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彼此依存、共同发展的良性关联。
因为地方志里记载的许多内容,都是可以用来为旅游服务的信息资料;而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事实,则又可以载诸地方志书,使地方志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展现出光彩的现代特色,鲜明地体现出地方志的存史功能。
①地方志有广泛的旅游信息,除了旅游卷篇记载外,其他卷篇里也多有记载,如“地理”(或“自然环境”)篇,有生动具体、秀丽奇美的自然风光的记述;“文物胜迹”篇,记载了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碑刻、革命纪念地和纪念物、各种艺术精绝的文物珍品等;“文化”篇,记载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和多彩的民俗文化、书画艺术、工艺作品;“经济”篇,除记载现代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设成就,可供参观访问的工厂、商场和名、优、特产品外,还有美味佳肴、风味小吃等饮食文化内容,②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地方志是旅游资料宝库,是旅游文化资源的载体。
方志的休闲利用功能是方志自身文化的潜在价值所决定的。
人们自觉主动地开发利用地方志的旅游文化资源,发掘其文化精华,将地方志“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③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这样就实现了方志的休闲利用功能,也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的夙愿。
1979年1月2日,邓小平同志同国家旅游总局负责人谈话时指示:“要开辟一些行业,...专门为旅游服务。
”④这是极有远见的卓识。
地方志与旅游的关系既是如此的紧密,那么,我们理所当然地在普遍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同时,也应认真地开发和利用现有古今地方志中的旅游资料,“专门为旅游服务”。
可喜
的是,很多地方具有开展这方面工作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如上述丽江、桂林、平遥等历史文化名城。
方志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收集、保存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地方志,供社会公众阅读利用的基地,是一定行政区域的地情资料研究、开发、利用中心,也是人们读志用志和开展方志文化研究的基础性设施。
目前,许多方志部门都在积极筹建方志馆。
方志馆无疑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东西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但“一张白纸好画世界上最美丽的图画”。
虽然从根本上来说,理论来自实践,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加强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发挥方志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方面工作要有新举措”⑤的要求。
把地方志与旅游联系到一起进行探索研究,对于地方志和旅游这两项事业贯彻落实这些要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所以,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方志馆具有休闲消遣功能,应该不是什么奇谈怪论。
我们可以套用英国著名档案学家迈克尔·库克的话,“整个社会应该把方志馆看作是它的一个文化机构,即使是贴上文化娱乐甚至消遣的标签也是无可厚非的。
虽然方志馆像博物馆和参考图书馆一样与纯娱乐性机构相比有更严肃的目的,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如果人们愿意、闲之无事时,就可以去这些由社会建立起来的机构,按照个人兴趣进行活动。
”我们甚至可以建议中国地方志协会将“方志馆在休闲社会中的作用”列入各类学术会议的议题。
笔者斗胆预测,方志和方志馆的休闲利用是21世纪大势所趋。
方志的休闲利用也反映了新时期方志思想(含方志编纂思想)或者说方志理念的巨大变化。
即根据“国家方志概念”建立起来的以司法――行政管理为基础的方志工作向建立在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和利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方志”的变化。
学者韩章训在《谈方志编纂思想变革趋势》一文中就指出“现阶段中国方志思想变革的基本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诸个转化上: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教化百姓到服务社会,从鉴古知今到彰往昭来”。
⑥方志是中国的国粹,但纵观中国的方志史,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方志产生和发展是与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是密切相关的”,“旧方志是以宣传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为主旋律的,是以“资政”、“教化”为基本社会功能的,是以各级施政长官为基本读者的”。
⑦修好志是为了用志,也贵在用志。
古代也有个别有识之士提出“经世致用”,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无法真正落实。
现代社会与几千年发展十分缓慢的旧时代完全不同了,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本”、“民本”社会。
第二轮修志必须考虑到现代社会用志需求特点,所编志书应多“考虑行政阶层以外的读者需要”,具备实用性、大众性、百科性、便捷性等特征。
要“以人为本”,跳出“官本位”的窠臼,不能“本末倒置”,因为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既是续志记述的主体,又是用志和检验志书效益的主体,是整个续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树立发展意识,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理念,不仅要重视回顾性研究,也要重视前瞻性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的需求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的。
富裕起来了的人们休闲需求强烈,而“百科全书”的志书在这方面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那就是地方志工作不仅要服务于国家行政管理工作,而且要更多地转向服务社会化方面(含服务于旅游休闲),转向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和利用上,这与“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也符合和遵循着方志事业的发展规律,即方志事业要“转轨变型”。
地方志服务社会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所取得的成绩,祖国大陆还远不够,相反,台湾地区甚至某些欧美国家如英、美却先走一步了。
在我国现存8000余种传统方志中,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收藏达5000余种之多。
一些著名汉学家常常利用地方志的文化资源,开展对中国区域历史、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和城市个案的研究。
他们坚信方志应当充分反映并反作用于产生它们的社会,即从一个国家的理论发展到一种全社会的理论,借用亚伯拉罕·林肯的名言表示,方志现在应当是“民治、民有、民享”,我们的“记忆宫殿”(志为信史)是为人民而不是为国王服务的。
有一个很有趣但又发人深思的现象,就是欧美发达国家最好的建筑不全是政府大楼,也有图书馆、博物馆等文
化设施;这些高雅文化殿堂不是门可罗雀,而是人们向往并常去的地方,这些陶醉其中的人除专业研究人员外,不乏一般参观者,他们仅仅带着旅游休闲观光目的。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方志工作要不断开拓新局面,就要找准新的利用对象或称新的市场立足点,转移利用大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志书的社会效益乃至经济效益,促成方志工作新的繁荣。
旅游行为本身即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资源概念进入几乎所有的领域也是社会发展趋势。
所以,可否将方志馆,尤其是一些旅游文化名城的方志馆,建设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景点,满足人们在休闲中的文化需求,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这将改变方志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公众的利用是最好的宣传,前述99座旅游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辐射力与影响力巨大,每年吸引的中外旅游者不计其数,如果将这些旅游者也吸引到名城所属的方志馆去,必将大大增强“社会方志意识”,方志馆自身的造血功能也会增强,吸引、留得住人才,从而促成方志事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