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项痹病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

项痹病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

项痹病诊疗方案 2011—2012年目录2011年 (3)诊断 (3)治疗 (3)难点及解决措施 (5)中医药特色 (5)分析评估 (6)疗效评价 (6)2012年 (8)诊断 (8)治疗 (8)难点及解决措施 (11)中医药特色 (11)分析评估 (12)疗效评价 (12)项痹病诊疗方案2011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侯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体针(1)风寒痹阻证治则: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秉风、曲池、外关、列缺、合谷(2)血瘀气滞证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肩井、秉风、手三里、外关、列缺、合谷、三阴交(3)痰湿阻络证治则: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取穴: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太阳、内关、中脘、丰隆、头维、阴陵泉(4)肝肾不足证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2013项痹病

2013项痹病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度)一、中西病名1、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2、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临床诊断与分型(一)、临床诊断本病诊断参照1990年出版的《国家中医病症诊疗标准》进行诊断。

1、主要症状:(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

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2、体征:(1)、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臵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2)、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

神经根型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3)、椎间孔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

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4)、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5)、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6)、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

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项痹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病诊疗方案20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xx年项痹病诊疗方案项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在中年以后发病。

本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

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进行诊断。

二.治疗(一)中医药辨证论治1.风寒袭络气虚寒凝症状:上肢串痛及麻木,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祛风散寒,益气,通络止痛。

方用根痛饮(本院协定处方)处方:黄芪30g 当归10g 党参15g 葛根15g 地龙10g 川芎8 g 秦艽10g 防风10g 赤芍12g 桂枝6g 穿山甲6g 甘草6g 寒甚,肢体麻木明显者加用细辛3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2.痰湿阻络型可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除湿化痰,蠲痹通络。

方用温胆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处方:竹茹12g 枳实6g 半夏6g 桔红6g 甘草3g 生姜6g茯苓1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3.肝肾不足型可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治宜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每次8g,每天3次,每次8丸,用法:口服,每次8丸,每天3次,14~21日1个疗程。

4.气滞血瘀症状:感颈部疼痛不能活动,向四肢放射,疼痛难忍,咳嗽时症状加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处方:羌活6g 防风3g 荆芥3g 独活6g 当归10g 续断10g 青皮6g 牛膝10g 五加皮6g 杜仲12g 红花6g 枳壳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线片上 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 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椎动脉型: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 颈试验阳性。③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 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 脉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 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椎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 ()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 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分钟,可反复 次。
• .整复类手法
• ()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 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 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 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 机,用力要快而稳。
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 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 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 (四)证候诊断
•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 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 薄白,脉弦紧。
穴、相应颈夹脊、列缺、人迎。颈夹脊穴要向颈 椎方向斜刺给予一定的提插捻转刺激。其余诸穴 用补法、也可加用电针、艾柱,每日一次,天位 一疗程。 • .灸法: 阿是穴、大椎、大杼、悬钟、太溪。每次 选用穴用艾条雀灼灸,每次次,每穴分钟,次为 一次。 • .耳穴疗法 • 取穴:颈椎、颈、神门、肾上腺、肾。

项痹病

项痹病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013年优化诊疗方案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

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

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

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病(颈椎病)(ICD编码:M¥—。

221+G55。

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股长头腱炎等)所致的疼痛。

2、临床表现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有些患者还有肩部有肩胛骨侧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

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发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藻。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晚期可发出现肌肉萎缩。

4、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阴。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刺突、刺突旁、肩胛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子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定位诊断。

3、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颈椎病(神经根型)属于项痹的范围。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或外伤,刺激或压迫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及椎周软组织,并由此产生的颈、肩、上肢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属中医“项痹、眩晕”范畴。

一、诊断1、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史。

(2)多发于30岁以上青年人,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多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长期看电视、使用电脑者,往往是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者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5)X线正位片: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数字颈椎,CT及MRI对定性,定位有诊断意义。

3、证候分型(1)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苔薄白,脉弦等。

(2)气滞血瘀型:颈、肩、上肢刺痛,痛有定处。

伴肢体麻木,舌暗,苔薄,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苔少,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气虚血瘀型:颈部酸痛,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倦怠乏力,遇劳则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7)气虚湿盛型:颈项酸痛,上肢沉重麻木,酒后加剧,以重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淡,苔厚,脉弦滑。

4、病理分型: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六种类型。

(1)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为“疼痛”,如头痛、偏头痛、枕部痛,颈部痛、指端麻木等症状。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项痹:西医称为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此外。

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

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娱乐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症候分类;(1) 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质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局部热敷,避免颈部多活动与受凉。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开展颈椎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2、针灸:针刺风池、翳明、翳风、大柕、外关、合谷等穴。

3、牵引:颌枕带牵引,每日数次,每次半小时,本法不适宜脊髓型。

4、推拿按摩:手法宜轻、稳,忌用暴力,具体手法包括准备手法(点穴法、揉捻法、滚法)、治疗手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善后手法(劈法、提捏法,散法)。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1000字项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病因主要是颈部椎关节和肌肉组织受损引起,临床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肩胛部疼痛等症状。

对于项痹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常常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下面就是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项痹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总体来说以通络、活血、祛风为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症状和证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进行治疗。

(一)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葛根、黄芩、茯苓、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活血,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热所致的病人。

(二)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成分:桂枝、芍药、知母、生薏苡仁。

功效:调和营卫,祛风解表,适用于项痹病因为风寒所致的病人。

(三)清热解毒汤主要成分:连翘、枇杷叶、葛根。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适用于项痹病因为湿热所致的病人。

二、针灸治疗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多用于疼痛缓解和痉挛、僵硬的放松。

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大椎、肩井、天窗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释放紧张、疼痛的肌肉,达到舒缓疼痛,缓解痉挛的效果。

三、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又称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运用手指、手掌、拳头等手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韧带等组织,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松弛肌肉、消除痉挛和僵硬等功效。

对于颈椎病和项痹的治疗中,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通常通过捏、揉、拍、推等手法,配合适当的中药外敷或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椎间隙、减轻肌肉紧张和生理反射性调节功能失调等病因,达到舒缓疼痛、恢复局部组织功能的目的。

总之,应根据不同病情综合采取针、药、按摩、物理治疗等手段,达到从病后遗症的来源上治疗的目的,方法多样,单一的局部理疗效果有限。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项痹(颈椎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项痹(颈椎病),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254例,完成254例,平均治疗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25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1.9%,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9%),针灸治疗135例(87.6%),推拿治疗121例(78.5%),中,其他疗法46例(29.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项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为肩颈、背部、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项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理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调理身体恢复活动能力。

中医诊断项痹的准确性主要依靠病史询问、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使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病灶进行局部透热、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缓解疼痛。

2.祛湿方:使用独活、白芷、羌活等祛湿药物,改善湿性疼痛,同时搭配益气补肾的药物,以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3.理气通络方:使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理气药物,促进气机通畅,以减轻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巅日、风门、至阳、风池、颊车、光明、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经络,缓解疼痛。

2.针刺方法:可选用毫针、略长针,进行温针、热针、回旋针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3.针灸配合理疗:可通过推拿、拔罐、火罐等疗法,加强局部气血的流通,促进康复。

三、推拿按摩:1.按揉梁丘穴:从头端向下,先梁压按揉,后推拿梁丘,以舒缓颈部的痉挛和疼痛。

2.按压肩井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肩井穴,以缓解肩部酸痛、僵硬等不适。

3.摩擦背部经络:用手掌摩擦背部的膀胱经、肺经等经络,以活血化瘀、通经络。

四、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核桃等,以温养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3.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有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针对项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经络、祛湿痹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前往中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2)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①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②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③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5)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阻络证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一、定义项痹病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1、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1.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1.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1.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1.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肿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1.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证候分类与分型本病属中医学“项筋急”、“项肩痛”、“痹证”、“眩晕”等范畴,根据中医的征候表现可分为四类;从西医的病理解剖方面的表现又可分为六型。

2.1中医证候分类:2.1.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1.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2.1.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2.1.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2 . 1 . 5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2.2病理分型2.2.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项痹诊疗方案样本

项痹诊疗方案样本

项痹(颈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方案项痹(颈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方案一、概述项痹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突出、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变化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宗合征。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间盘突出二、诊断(一)西医诊断根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患者,有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史。

由于颈部寻常活动频繁,活动度大,易受外伤、颈椎退行性病变。

2、长期低头工作会计、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或习长期使用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削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椎间孔挤压实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核对定性定位诊断故意义。

(二)临床体现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其病变好发于颈5-6之间椎间盘,另一方面是颈6-7、颈4-5之间椎间盘。

颈椎病按其受压部位不同,普通可分为是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等。

开始常以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为重要体现,后来逐渐浮现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功能或构造上损害,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三)诊断要点1、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肩、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长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2013项痹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 副本

2013项痹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 副本

2013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项痹(颈椎病)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4.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牵引疗法3. 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蜡疗、超短波等新近技术。

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分析、总结及优化:近1年来共收治病例总有效率可达89%以上。

其中病症、体格检查、影像学全部相符的颈椎病患者,效果最佳。

【VIP专享】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VIP专享】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优化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根据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1)发病特点: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一侧颈项不适等先兆。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诱因:病发多有诱因,每因劳倦、感寒而诱发。

(3)临床表现特点:以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等为主症。

(4)病因病机特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项痹。

其病表实为多见,急症期以风、寒、湿等标实症状突出。

(5)实验室检查:X片、CT征象或磁共振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影像学改变。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0.302。

(1)诊断依据: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职业、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

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③患侧常有颈部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2)诊断原则: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④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⑤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根据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1)发病特点: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一侧颈项不适等先兆。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诱因:病发多有诱因,每因劳倦、感寒而诱发。

(3)临床表现特点:以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等为主症。

(4)病因病机特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项痹。

其病表实为多见,急症期以风、寒、湿等标实症状突出。

(5)实验室检查:X片、CT征象或磁共振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影像学改变。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0.302。

(1)诊断依据:
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职业、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

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③患侧常有颈部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2)诊断原则:
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④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⑤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1.针刺法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2)取穴:以颈夹脊和颈三针为主穴配阿是穴,可根据病情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法,10天一疗程。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等。

3、本科特色治疗
名老中医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运用:
(1)经穴刺法: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穴。

操作:风池直刺1.5寸;完骨、天柱均直刺1寸,三穴均施捻转补法1分钟;颈椎夹脊穴,斜刺进针0.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各穴均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2次,20天为一个疗程。

(2)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醒脑开窍针刺法调神,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操作:先刺双刺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印堂横刺0.3寸,施雀啄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1分钟;四神聪直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0.5分钟。

(二)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舒经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l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背俞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颇,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患者坐位,拿颈项及肩井3-5遍。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

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2)定位旋转扳法:以向右旋转为例。

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
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颌部。

嘱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去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阻力时,医生顺势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轻微的位移感。

(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曲屈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变,将颈椎屈曲30-45度,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

嘱患者头部向下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作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

注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应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三)牵引疗法
酌情选择颈椎牵引,时间20-30分钟,患者坐位,头部略前倾15°左右,牵引的重量起始位3-5公斤,可逐步加重,以舒适为度。

(四)其他疗法:
选用中药塌渍、灸法、拔罐、刮痧、火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局部熏洗、外贴止痛类膏药(如中国灸、云南白药等)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等。

4.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六)调护
项痹与感受风寒之邪以及年老及长期伏案工作有关。

因此注意避风,调整劳逸时间及养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患者的调护重点。

三、中医治疗难点
1.项痹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传统推拿手法虽然能明显缓解颈肌紧张、痉挛等症状,椎体复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存在推拿医生复位时用力过猛,而导致椎体错位、神经根水肿,甚者严重挤压脊髓导致截瘫。

2.目前中医治疗项痹病多采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而未能将中药很好的配合使用,虽然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易于复发,远期疗效不佳。

3.项痹病是慢性劳损中最常见的病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不便,“有病求医”在人们的心里扎根,“未病先防”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导致项痹病的发病率、复发率不断上升。

四、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1.针对项痹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我们先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放松颈部肌肉,做到“稳、准、轻、巧”,忌用暴力,定期对临床医生进行推拿手法规范化培训;椎体不稳的患者不适宜或禁用颈椎牵引,否则会加重临床症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重针重推的同时,我们同样注重中药饮片的使用,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方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提醒患者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睡姿,合理用枕、加强颈部锻炼等,切实做到未病先防。

同时在科室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颈椎操功能训练。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