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

合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⑯曰:“有复( 禀报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 举一羽;明( 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整车的柴火 )。’则王许( 相信 )之乎?”
⑰曰:“否。” ⑱“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偏偏,却 )何与?然 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 表示被动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 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不为也,非不能也。” 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表现 )何以( 怎么,用什么 )异 ( 区分 )?”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缺少对“悌”的解说。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四、文言翻译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我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 当然的啊。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答案: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就要宰杀牲口,取其血涂钟行祭。
D.觳觫,原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后常用来借指牛。如唐朝诗人皎然
《送顾处士歌》中的诗句“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解析:A项,“及其弟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 族的统称。 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 意为前者。 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 学相对。后泛指学校。 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 父母为孝。
⑬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⑭曰:“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 厨房 )也。”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 体突然就有了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 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含解析)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含解析)

专题二 考题突破——整体把握,细心比对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

虽说读起来有肯定难度,但是,假如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画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要做好阅读前的预备。

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示意,要张弛有度,克服紧急心理,集中留意力。

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

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消灭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愿思。

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

③论点与论据。

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

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

④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月时间(多次消灭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凡是、全部、都、全、几乎等),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最、格外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假如、可能、肯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

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阅读示例: 中国历代正史皆必▲ ▲记“礼乐”史。

有心争辩中国音乐史▲ ▲ ▲的人须▲进入正史的音乐史▲ ▲ ▲中寻宝。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

画线句子点明白正史的音乐史在争辩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

“音乐史”消灭两次,表明论述对象。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1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1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任务二整体读文一、小说的常见类型依据类型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小说等按风格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二、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1.情节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实践发展演化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2.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创建出来的,它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肯定的时空位置(即肯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在揭示人物种种困难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4.主旨小说的主旨是指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因此,观赏小说必需找寻小说的主旨。

找小说的主旨时,须要通读小说,全方面思索,不能局限于一段或几句话来分析,也不能局限于题目,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主旨。

合理利用“四步法” 解读小说更简单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小说命题,题目都是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设置,因此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必需有意识、有方法地围绕这四个方面绽开。

详细来说可以用以下“四步法”来解读文本。

第一步:切分层次,初识情节。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 ( 活得长久而且孳长茂盛。孳,繁殖 )也,能顺木之天( 指自然生长规律 ), 以致( 使达到 )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 根。既然( 这样 )已,勿动勿虑,去( 离开 )不复顾 ( 照看 )。其莳( 栽种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 妨碍 )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 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之也;
病且怠( 困苦又疲倦。病,困苦;怠,疲倦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 ( 相似 )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 ( 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术。”传( 记载 )其
事以为官戒( 鉴戒 )也。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实 ①早实以蕃( 果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 )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果实 ) ③其实害之( 实际 ) (2)若 ①其置也若弃( 像 ) ②若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 ) ③故不我若也( 如,及,比得上 ) (3)故 ①其土欲故( 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 ②故不我若也( 所以 )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做官治民。理,治 ),可乎?”驼 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 做官的 ) 好烦( 繁多 )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到头来因此害了他们 )。旦暮 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 勉励 )尔植,督( 督促 )尔获,早 缫( 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而绪( 你们的丝头 ),早织而缕( 线 ), 字( 养育 )而幼孩,遂( 成,养好 )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 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 )以劳吏者,且不得 暇,又何以蕃吾生( 繁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 )而安吾性耶?故
种树郭橐驼传
一、解释加点词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一)理解实词,初通文意
读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子为寡人谋( 谋划 ) ②重为之约车百乘( 郑重地 ) ③以其西为赵蔽也( 屏障 ) ④吾岁不熟二年矣(年成不好,收成不好 ) ⑤臣效便计于王( 献上好的计策 ) ⑥魏王折节割地( 屈服于别人 ) ⑦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 运输,运送 ) ⑧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敏疾,快 )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①断句②课内外实词意义比较③内容 概述④翻译
选材特点 2022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自《战国策》《说苑》两部常见史书, 但《东观汉记》则不为中学生视野所及。所选文字,《战国策》传主 都是在战国“大变局”中施展合纵连横的名人;《东观汉记》选取了 忠君爱国、功绩显赫的东汉名将吴汉。所选《说苑》文本则通过书中 历史人物的言论事例来阐述儒家选贤尊贤的治国理念,提供另一种角 度来观察历史人物的不同丰采。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
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
作兵力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
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 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 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 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 魏国后,魏王倾尽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 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国是跋涉几千里去援助他人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敌军好?那么对 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 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 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 “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 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3讲山川风雨中草蛇留灰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3讲山川风雨中草蛇留灰

01
题型一 概括环境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特点概括题解题“三步骤”
【链接教材】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
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 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 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 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 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 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 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 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 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 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 跑近前看去。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 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 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 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 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 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 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子 红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 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 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 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 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 殿。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 起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上 ( 向上 )食埃土,下( 往下 )饮黄泉,用心一( 专一 )也。蟹六 跪而( 表并列,可不译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它心思浮躁的缘故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 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 子”一词有了德性。 B.古代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唐代改“里长”为“里正”,杜甫 有“去时里正与裹头”的诗句。 C.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两次为“跬”,举足一次为“步”,故半步称 “跬步”。 D.刺史原为巡察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 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 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 锲而不舍 ”。
6.《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进行说理的句子 是“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7.《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 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活动一 借助教材,理解语境词义
温习教材《故都的秋》,思考下面问题: 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 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 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 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 程上,是不合适的。(《故都的秋》)
大水缸里的水是从村北的甜水井里挑来的,去得早水就更清洌,在 干旱的日子里,井里水位低,易浑浊,或者是农忙时赶着要出工,这 时候,她常常是天不亮就挑满了一缸的水。只有一早把水缸装满,母 亲的心才踏实。父亲在外上班,一家人过日子的谱气都在母亲的水桶 里、水缸里。
有时候,水缸里还有半缸水,母亲也还是抄起担杖去挑水,她说, 今天天气好,指不定明天下不下雨,要是吃空了水缸,还得踩着雨雪 去挑水,这也会没谱气,她还说:“穷灶门,富水缸。”就是说灶门 前的柴火要少,水缸里的水要满。烧火做饭时,母亲总是把灶前剩余 的草拿出去,然后将那些碎草连同土渣扫在一起,用小锹板推到灶口 里烧掉。我学烧火,免不了有火蹿出来燃着灶前柴草的时候,在我惊 叫时,母亲抄起水瓢,只需一瓢水就把火熄灭了。
⑪我总觉得不管有多少天文学家,尽管人类登陆了月球,我们对天 空的了解都还是浅薄无知的,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多少天空的事物, 而是它给了我们心灵什么样的启示。
⑫从很年幼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坐着看天空,并借着天空冥想。一直 到现在,我出门时第一眼都要看看天色,这或许是看天吃饭的农家子 弟本性,然而这种本性也使我在大旱的时候想着渴望雨水的禾苗;在 连日豪雨之际思念着农田里还未收割、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在巨 风狂吼之时忧心着那些出海捕鱼的渔夫。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 有你说“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 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 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两去宣州, 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 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 烈回应,隔山唱和。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你几乎一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1)见木知林的整体感知。题来自文,做题之前,须以文知题,不论 时间多么紧,都必须了解文本写了什么,结尾写了什么,扣小说要素, 扣记叙文体的六大要素,甚至就抓人物、事件两个主要因素,快速明 晓小说写了什么,结尾又写了什么。
(2)扣住结尾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和效果。有的是自然结尾,有的是奇 峰突起,有的是戛然而止,有的是神来之笔……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 的作用和效果。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答准答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章节总结学案——提升情节分析能力
精读这一篇,学通这一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送米
孟宪歧
傍晚,老林来了。老林是党的地下交通站站长。柳溪归老林直接领 导。跟老林来的一个人挑来两袋粮食。老林说:“清凉洞的伤员没粮 了,你把这100斤小米送过去。”柳溪点点头。
老林又说:“今晚就走,越快越好。” 老林走后,柳溪把两袋小米打开,他把双手伸进小米里抚摸着,那 种感觉真好! 他家断顿了,他已经吃了两天野菜团了。 10岁的儿子见到小米,高兴地问:“爹爹,这回咱家可以吃小米干 饭了吧?”
在老婆幽怨的目光里,在儿子祈求的眼神里,柳溪果断地挑起了两
袋米,隐进夜色中。 柳溪家距清凉洞约70里,过了乔家镇全是山路,树木参天,荆棘丛
生。柳溪挑着米,困苦可想而知。 天亮后,柳溪来到乔家镇。 多半夜的奔波,柳溪已经没有力气了,他摸摸怀里的菜团,舍不得
吃。 他知道,进了山里,才更累,这菜团可是他的救命粮啊。 柳溪把米袋放在一家面馆前,进门跟掌柜说:“赏我一碗热水吧!” 掌柜看看门口的两袋米问:“啥呀?” 柳溪答:“给东家还的米。” 掌柜嘿嘿笑:“你这人真傻,拿着金碗要饭吃。这样吧,你拿小米
题目6 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用“喝了一顿香喷喷的小米粥”突出了柳溪不辱使命后的愉悦心情,更好地 塑造了人物形象。 ②用语虽然十分简洁,但照应题目“送米”,并交代了故事结局,使故事情节 更为完整。 ③故事由“送米”开始,由“喝粥”结束,既平淡朴素,又耐人寻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必备知识学习】
物象特征概括三角度 (1)把握物象特征 (2)了解物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分析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 学会思维,追求满分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 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 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 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 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 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 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 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 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 佑我们的苍天。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蚯蚓 汤正启
位卑而低级的蚯蚓,好像总在睡觉,以静止和沉默来对付世上的一 切动乱——蚯蚓总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古老的土地是它们的荫庇。 以泥土为食,蚯蚓真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智者。你想想,世界上的 哪一种生命不是终身都在为嘴而忙?战争、弱肉强食,都是为一个肚 子啊。泥土是它的食物,也是它的粪便;泥土穿过了蚯蚓的身体,蚯 蚓也穿越了泥土。与大地浑然一体,这是蚯蚓的土性吗?
安排方面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物象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思考。 的作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答案:D
解析:D项,科举时代,不论什么年龄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都叫 “童生”。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织:又名蟋蟀、蛐蛐。传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 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B.里正: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明代改名里长,主 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 C.东曦:通常指初升的太阳。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 祝融,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中驰骋。 D.兰若:即阿兰若,佛教名词,原意是森林,引申为躲避人间热闹 处之地,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答案:C
解析:C项,太阳神的名字叫羲和、东君。“祝融”是火神的名字。
四、文言翻译 (1)展玩不可晓。
答案:翻来覆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
(2)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答案: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珍贵。
(3)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答案: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3)靡 ①靡计不施,迄无计( 无,没有 ) 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败退 ) (4)发 ①窥父不在,窃发盆( 打开 ) ②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 挖开 ) ③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丝毫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B.《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00多篇。“聊 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C.《聊斋志异》内容极为丰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 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 D.童子,即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中未能考取生员(秀才)的年轻读书人, 被称为童生或儒童。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5讲天上千年艳人间九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5讲天上千年艳人间九
2.明确人物关系和官职变动情况,梳理全文行文脉络。用不 同符号勾画标注不同人物姓名和官职变动等词语,明确人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是上下级、同事,还是亲属。官职和地点的变化,交代 了人物的活动轨迹和主要事迹,便于厘清全文脉络。
3.分析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 明确事件的前后逻辑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发展趋 势,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和结构特点。
品质、性格心理特点等。 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
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 传主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 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 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
典例2 (2021·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
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 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 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 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 “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 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 一变。
2.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 但大多是某几个相关语段。
3.题干中“概括”“特点”(“内容”“原因”)等的要求, 显示了作答是要评价性地总结人物行为的特征或与人物行为相关的 人、事的特征。
类型一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主要是围绕传主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高三总复习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高三总复习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高三总复习考点4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

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

2.分析文本。

即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形象特征的体现。

3.指明作用。

即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寄寓的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①[南宋]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②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

②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缓慢。

③尝面:品尝新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其“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表现出了盎然意趣。

C.“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上的景象: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农桑丰收在望。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2.读题,明确题干要点和要求 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 得清楚,明晰,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这里需要注意有 一个“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 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会从文章主旨的角 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
4.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特点 散文交汇着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形”的铺展往往是“神” 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联系或链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 在于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在于记叙、描述中灌注的主体的思想、 感情(虚)。 5.探究散文句段的丰富意蕴 意蕴是散文的灵魂,一般指散文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 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探究意蕴可以讲 “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 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简答题型 × 8.鉴赏词语效果(6分) 8.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细节描写(6分)
从新高考卷来看,散文类文本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考查采用主、客观题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型为主,选文类型 和题型有所创新。2021年新高考Ⅱ卷分别节选了废名的散文《放猖》和 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选择题型分别对两个文本进行 考查。 2.散文阅读的考查点主要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 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 的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 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2.理解“形”“神”之间的关系 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 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 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 散文的“神”是集中的、凝聚的。要重视散文散的“形”和不散的 “神”的和谐统一,它们都从属于“思想”,是经过“思想”的选择并 能积极能动地反映“思想”的;许多材料看似很散,但它们都按照“思 想”的“线”组织在一起,它们的排列有着紧密的联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3)征 ①生事,征利,拒谏( 求 )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召 )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显示 ) (4)于 ①于反覆不宜卤莽( 介词,在 ) 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介词,从 ) ③以授之于有司( 介词,给 ) ④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介词,对,对于 ) ⑤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介词,向 )
(5)以 ①故今具道所以( 理由 ) ②以致天下怨谤也( 连词,同“而”,表示结果 ) ③以授之于有司(连词,同“而”,表顺承 ) ④以兴利除弊( 连词,同“而”,表目的,相当于“来,以便” ) ⑤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介词,把 ) 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介词,拿,用,凭借 ) 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以为,认为 )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 明白,清楚 ) 矣。今君实所以( 用以,用来 )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 求 ) 利、拒谏,以致( 招引,招致 )天下怨谤( 怨恨和诽谤 )也。某则以谓受 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 ( 施行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 利;辟( 批驳 )邪说,难( 排斥 )壬人( 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 预先 )知其如此也。
答案:B
解析:B项,“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不是字,王安石字“介甫”。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书信,本文正文开头称“某启”,“启”表写信人向对方表 白启告。 B.“上报”在文中指“向上级汇报”,“故略上报”意思是“所以 只简单地向您汇报一下工作”。 C.“所以”在古文中往往指原因,“具道所以”意为“详细地说出 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是书信结尾表示敬重之意的常 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