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旅游策划 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 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旅游策划2。

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3。

课程编码:0810204。

学时:共40学时,其中讲授20学时,实训20学时;2学分。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二)课程性质旅游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策划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

《旅游策划》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旅游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旅游策划》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唤取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并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能使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把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过《旅游策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策划旅游程序,了解策划旅游的思维方法,学会市分析场营销环境,能比较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组合等方面的策划旅游,并能够独立地撰写策划旅游书。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项目的策划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项目策划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通过这些改革,使《旅游策划》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一门课程。

3。

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本课程是根据旅游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求而设置的。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休闲与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旅游学的入门学科。

该课程可以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休闲与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就是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就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从而为系统、全面地学习后续课程《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的基本概述、休闲伦理与心理、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等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休闲旅游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休闲与社会、休闲政策与教育、社会阶层与休闲、工作制与休闲、休闲的需求与供给等内容,2.掌握关于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休闲与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发并利用休闲旅游资源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3.具有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的特点;4.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指给予学生旅游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标准。

以下是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重要性。

2. 旅游目的地:学习各个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介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4. 旅游行业管理:讲解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5.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营销能力,学习如何设计和推广旅游产品。

6. 旅游文化交流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传播本国文化。

7. 旅游规划和策划:学习如何进行旅游规划和策划,包括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预算管理等。

8. 旅游教育与导游服务: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学习导游服务技巧、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9.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理:教授旅游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0. 旅游法律法规:介绍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管理技能,为未来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

《休闲学》课程标准

《休闲学》课程标准

《休闲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休闲学》课号:097J95X所属学院:旅游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课程类型:选修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休闲学》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的基本概述、休闲伦理与心理、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等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休闲学》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课程,其前修前课程为《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

1.2设计思路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休闲旅游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课程总学分2;总学时34。

2、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休闲的方式与内容、休闲的民族特色、休闲的作用和功能、休闲的历史走向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2.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休闲与社会、休闲政策与教育、社会阶层与休闲、工作制与休闲、休闲的需求与供给等内容,本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是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

2.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联系现实的阅读材料,并在练习、思考和作业等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并为学生在今后合理安排时间,积极生活、认真工作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4、课程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建议使用教材: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参考书:黄安民:《休闲与旅游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刘翠:《休闲文化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4.2教学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选修课程。

《休闲学概论》课程标准

《休闲学概论》课程标准

《休闲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休闲学概论》所属系部:社会服务系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休闲旅游方向)课程类型:必修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休闲学》就是休闲旅游专业学生得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得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得基本概述、休闲伦理与心理、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等领域。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及与其相关得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得现状研究,掌握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以及休闲旅游得实质,更为重要得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得重要作用。

《休闲学》就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得课程。

1.2设计思路目前传统得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得需求,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得重要内容,休闲旅游对社会就业与经济发展所做出得贡献越来越大,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得知识与能力目标,选择教材与编排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课程总学分2;总学时34。

2、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得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休闲得方式与内容、休闲得民族特色、休闲得作用与功能、休闲得历史走向等,通过对本课程得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2、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休闲与社会、休闲政策与教育、社会阶层与休闲、工作制与休闲、休闲得需求与供给等内容,本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得知识目标就是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资源得开发与利用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

2、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联系现实得阅读材料,并在练习、思考与作业等环节中提高学生得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2、3素质目标:具有一定得判断与分析能力,并为学生在今后合理安排时间,积极生活、认真工作上提供一定得参考价值。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4、1 教材编写建议使用教材: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参考书:黄安民:《休闲与旅游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刘翠:《休闲文化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4、2教学建议本课程就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得专业必修课程。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2.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旅游的产业链和旅游产品的分类,熟悉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和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

2.2能力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分析旅游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掌握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客户管理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旅游经营管理能力。

2.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旅游概念、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旅游的历史和现状,旅游的产业链和分类,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和趋势,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客户管理的方法,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考核方式和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考核标准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和素质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学及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尤其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旅游者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的开发;能够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知识深入分析旅游资源实际应如何开发;能运用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系列影响分析如何引导旅游业实现有效可持续发展;能用旅游学基础知识分析某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明确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掌握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3.1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旅游产业的概况、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 掌握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理解旅游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研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的基本原理;- 掌握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的定义和范围;-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3.2 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的结构;-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消费者行为。

3.3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估方法;-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3.4 旅游目的地选择与规划-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原则;- 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 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与推广。

3.5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要素;- 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 旅游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管理。

4.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50%- 作业和实践项目:30%- 期末考试:20%5. 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罗伯特·威灵顿,《旅游业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张华,《旅游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李明,《旅游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王志刚,《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

以上是旅游基础课程的标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八、《旅游策划》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策划(Tourist Plotting)●课程学时:6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践教学学时32●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三学期(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要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标准知识》、《市场调查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SU)》和《旅游规划》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平行课程可包括《景点导游》、《服务接待礼仪(双语)》、《旅游服务心理》等,后续课程可包括《景区运营与管理实务》和《旅游经济学》等及相关岗位选修模块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景区营销策划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当前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项目任务的真实性原则、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原则、学生反思的主动性原则、教学主体的平等性原则、项目团队的协作性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课程进行中通过宋城演艺、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等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内实训基地,结合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式创造真实的项目情境,有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能力,推进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项目策划能力、旅游形象策划与旅游营销策划等核心技能的培养。

课程有效依托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智慧职教的职教云平台,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及旅游策划师等证书体系建设,力求使之成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品牌课程。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综合素质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和。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引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提升旅游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课程大纲
1.课程导论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旅游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的兴趣
2.国内旅游文化
–介绍中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
–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国际旅游文化
–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旅游管理与服务
–探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旅游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旅游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的案例
5.旅游创意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旅游策划和营销能力
–探索旅游产品和行程的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旅游创意
6.旅游文化教育实践
–安排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旅游文化经验
–开展旅游文化调研和报告撰写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题
•期末项目:设计旅游产品或行程方案
结论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旅游文化素养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从事旅游行业打下基础。

中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大纲

中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大纲

中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大纲
1. 课程简介,介绍课程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学生将会
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阐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主要目标和预
期成果。

3.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课程的各个模块或单元,包括康养、休
闲和旅游服务相关的主题和内容。

4. 教学方法,说明课程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授、
实践、案例分析、实习等。

5. 教材和参考书目,列出课程所需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以及其
他学习资源的使用说明。

6. 评价方式,说明学生将如何被评估和考核,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

7. 实习安排,如有实习环节,说明实习的安排、要求和指导。

8. 资源需求,列出开设该课程所需的师资、教学设备和场地等资源需求。

9. 其他要求,包括课程的先修知识、学分要求、学习建议等其他相关要求。

以上是一般中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大纲可能包含的内容,具体大纲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休闲旅游课程标准

休闲旅游课程标准

《休闲旅游》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休闲旅游英文名称:Leisure tourism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1 讲课学时:36 实训学时:15学分: 3适用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休闲旅游》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职业拓展课,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概述、休闲环境、休闲旅游的需求分析、休闲供给分析、休闲产品和服务设计及管理、休闲旅游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前景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旅游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旅游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旅游体验、休闲旅游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对休闲旅游产业有正确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休闲旅游项目与活动的经营管理有基本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任务驱动型教学结合多媒体展示。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休闲旅游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趋势,了解旅游者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感受旅游者通过情感的无拘无束的体验来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旅游行为与旅游感受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以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思想和知识基础。

《旅行与休闲》课程教学大纲

《旅行与休闲》课程教学大纲

《旅行与休闲》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行与休闲课程编号ScBA1203英文名称Travel and Leisure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2 预修课程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旅游与休闲的含义、重要意义以及产生的基础条件,及如何体验享受旅游休闲,之后又分专题介绍了自然区域和国家公园的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和乡村休闲旅游,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各种旅游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几种主要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和审美鉴赏方法,会对学生今后的旅行与休闲活动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休闲娱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深刻理解旅游、消遣娱乐与休闲之间的本质关系,了解自然区域和国家公园的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休闲旅游、海滨与海洋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乡村休闲旅游和国际旅游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掌握几种主要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和审美鉴赏方法,同时对旅游、休闲娱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个人的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宽,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旅游与休闲概述66第二章体验、享受旅游休闲66第三章自然区域的旅游休闲66第四章历史文化旅游休闲66第五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44第六章乡村旅游休闲44合计3232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旅游与休闲概述第一节旅游与休闲的含义第二节旅游与休闲的重要意义第三节旅游与休闲的基础条件习题要点:1.旅游与休闲产生的基础条件有哪些?2.旅游与休闲有什么重要意义?3.试述旅游的动机有哪些。

本章重点:旅游与休闲的含义及其基础条件本章难点:认识休闲的重要意义本章教学要求:1.了解旅游休闲的重要意义,旅游休闲产生的基础条件2.深刻理解旅游、消遣娱乐与休闲之间的本质关系3.掌握旅游与休闲的含义第二章体验、享受旅游休闲第一节旅游休闲主体第二节旅游休闲客体第三节旅游方式第四节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习题要点:1.从主体角度看,影响旅游休闲质量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旅游休闲体验的因素有哪些?3.试述旅游景观审美方法。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引言旅游文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观景点、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参与传统活动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旅游文化课程旨在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文化教育,使其在旅行中不仅能欣赏自然风景,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课程目标旅游文化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培养旅游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3.提供实际的旅游文化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

课程内容1. 地理和历史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让学生对目的地的地理条件有基本了解。

•地形地貌: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让学生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有基本了解。

•历史背景: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目的地的历史有基本了解。

2. 传统文化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民俗风情、艺术表演等。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传统习俗: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节日、民俗习俗,让学生了解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

•民俗风情: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民间文艺、民间音乐和舞蹈等表演形式,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当地的艺术演出,如京剧、民族舞蹈等,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当地的艺术表演形式。

3. 文化遗产保护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相关政策。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古迹、文物等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工作: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相关政策,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中国旅游景点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国旅游景点》课程的标准,帮助学校或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并确保课程的质量和内容符合教育要求。

目标通过研究《中国旅游景点》课程,学生应能够:- 了解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掌握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特色和旅游资源;- 理解旅游景点的保护与管理;- 培养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 掌握综合素质提升,如团队合作、交流技巧和创新思维。

内容《中国旅游景点》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 首都北京:北京故宫、长城等;- 上海:外滩、南京路等;- 西安:兵马俑、华清池等;- 成都:大熊猫基地、宽窄巷子等;- 广州:珠江夜游、广州塔等。

2. 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介绍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相关故事;- 引导学生对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3. 景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研究各个景点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了解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探究不同景点的特色,如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民俗风情等。

4. 旅游景点的保护与管理- 研究旅游景点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探讨景点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 讨论景点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5. 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倡导文明旅游行为;-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6. 综合素质提升-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鼓励创新思维和自主研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报告、小组展示等形式。

参考资料- 《中国旅游景点大全》- 中国旅游局官方网站- 中国旅游杂志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仅为课程标准的概述,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扩展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而旅游文化课程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具备掌握和应用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课程。

为了确保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标准。

一、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内容1、旅游文化概述:介绍旅游的基本定义、特点、功能、影响等;2、旅游文化资源:涵盖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特点、开发与保护等;3、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涵盖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影响等;4、旅游文化历史:介绍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变、影响等;5、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介绍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对象、措施等;6、旅游文化文艺:涵盖旅游文化文艺的类型、特点、表现形式、影响等;7、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介绍旅游文化的交流方式、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方法、合作形式等。

二、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资源地理及其环境、相关制度与政策和文艺表现形式等;2、技能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同感、爱好力、保护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三、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介绍旅游与文化的概念定义、相互作用、影响机理等,使学生认识旅游文化的重要性;2、旅游资源概述:介绍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开发利用、保护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3、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介绍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景点、气候、地形地貌等情况,以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4、旅游文化历史: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为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历史支撑;5、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介绍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对象、措施等,以及旅游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6、旅游文化表演:学习旅游文化各种表演形式,掌握旅游文化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7、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介绍旅游文化交流的规律和方式,加强与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的策略思考和实践操作等内容。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普通课程,该课程使同学在把握和堆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学问水平与综合文化素质,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办法训练,特殊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触,以及须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熟悉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盛的文化内涵,并且希翼同学在课余时光拓展学问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与社会活动,堆积阅历,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富强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1、办法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具备旅游文化学问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扬能力。

(2)培养同学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3)培养同学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观赏的能力;(4)培养同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5)培养同学对工作结果举行自我评估的能力;(6)培养学同学具备制定工作方案步骤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2)培养同学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3)培养同学的沟通与商议能力;(4)培养同学的批判与自我批判能力、纪律性;(5)培养同学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1)学问能力:使同学能将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系统学问应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导游服务、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工作中对旅游文化应用的要求。

详细包括:把握我国主要的历史、山岳、水域旅游文化;把握我国主要的建造、园林旅游文化;把握我国主要的饮食旅游文化;把握我国主要的民俗旅游文化。

(2)素养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娴熟讲解旅游文化相关学问;能识别和鉴赏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能分析探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中国旅游地理”培养同学对我国主要地理资源的赏析,为本课程文化的赏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课程学问结构体系的构建必需体现广而择重,博而求精,彰显中华,兼顾地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旅游》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休闲旅游
英文名称:Leisure tourism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1 讲课学时:36 实训学时:15
学分: 3
适用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休闲旅游》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职业拓展课,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概述、休闲环境、休闲旅游的需求分析、休闲供给分析、休闲产品和服务设计及管理、休闲旅游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前景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旅游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旅游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旅游体验、休闲旅游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对休闲旅游产业有正确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休闲旅游项目与活动的经营管理有基本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任务驱动型教学结合多媒体展示。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休闲旅游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趋势,了解旅游者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感受旅游者通过情感的无拘无束的体验来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旅游行为与旅游感受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以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思想和知识基础。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休闲旅游的成因,分析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2、能够根据现阶段休闲旅游的具体形式,分析休闲旅游市场,总结休闲旅游的需求和供给。

3、能够根据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特点,进行休闲旅游产品设计和管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案例讨论和分析。

2、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自信。

3、认真地参与课内、外实训和课程设计。

4、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5、能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获益。

6、培养学生认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3、培养学生为企业其他员工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热爱旅游行业。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在课程实施上要符合科学性、应用性和趣味性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评价建议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可将考试分为过程式考核、期末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过程考试就是按照教学考核大纲的要求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促进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期末综合性考试就是学生从独立知识点的考核递进到综合性考核,突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占40%)+期末总结性考核成绩(占60%).
1.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考核成绩中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和讨论各占10%;
2.期末总结性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定为120分钟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目前的使用教材为《休闲学概论》2013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维亚、汤澍主编。

该教材简要地介绍休闲的定义、分类、特征、休闲者分析、休闲环境、休闲产品设计与管理,课程内容简明扼要,难度适中,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学习。

教学参考书为《休闲管理》2009年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王婉飞著。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光盘等,以此类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外实训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旅游管理理念和方法,了解本课程前沿知识和新概念,充分利用并开发企业资源供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图书馆资源。

学校图书馆、系部图书资料室、各系网络机房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外图书馆,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智力资源。

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智力资源,如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人士为学生和教师讲课、就一些问题向专家请教、查阅相关教育的国内外资料。

第五部分附录(黑体,小3号)
正文为宋体,5号字。

课程标准制订人:(宋体,5号字)
审核:
制订日期:
注:(1)页面设置为纸型:A4;页边距:上3.5cm,下3.2cm,左2.3cm,右2.3cm。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样本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8磅。

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