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合集下载

高二4月质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二4月质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金乡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4月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

据此判断“宋”姓源于( )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2.有“天子驾六”的说法。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口口。

”材料中的“口口”是指( ) A.郡县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 ) A.分封制B.君主专制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度6.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权威B.汉族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8.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9.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10.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

【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荀子·礼制》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荀子的这一观点 A .强调了礼的宗旨是满足人的欲望 B .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C .顺应了春秋战国变革的时代潮流D .背离了儒家民本思想2.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 A .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 B .有利于国富兵强 C .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 D .易助长奢靡之风3.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 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 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试卷第2页,总10页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4.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

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

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 A .适应了门阀势族的政治需要 B .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 C .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 D .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5.有学者认为,北魏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使鲜卑族“消灭雄武之风”。

吕思勉则认为,“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扫描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扫描版)新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19.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这说明A. 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C. 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D.牛顿真实的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20.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B.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D.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社会发展规律25.“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视礼义教化B.强调严刑峻法C.提倡顺应自然D.主张礼法并用26.“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7.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

”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B. 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C.书法艺术家修养的提高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28.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其中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共通之处是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以人为本,强调信仰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9.下面图片中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和《人间喜剧》A.都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B. 都是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C.都揭露批判了资本带来的罪恶D. 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30.科技的发展影响着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

山东省济宁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山东省济宁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夏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B、夏朝的建立者是禹;C、夏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D、夏朝的统治时间约为公元前2070年。

2、以下关于商朝的历史事件,哪项是错误的?A、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B、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商纣王;C、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最著名的是从河南安阳迁至河南郑州;D、商朝时期,周文王在岐山地区建立了周国。

3、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以下哪一项改革措施是戊戌变法期间提出的?A. 实行君主立宪制B. 废除科举制度C. 发展近代工业D. 推翻清朝统治4、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长征D. 抗日战争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B.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重要影响C.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传播更加广泛D. 纸张的发明,使得书写更加方便,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 丝绸之路以我国古代长安为起点,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D.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收入大幅增加7、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B. 林则徐虎门销烟C. 鸦片战争D. 洋务运动8、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人物被称为“俄国农奴制的解放者”?A. 列宁B.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C. 契诃夫D. 斯大林9、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11、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展示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水平D.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3、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对华北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学期期末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籍号等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玉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

2.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答案】C【解析】【详解】《国语》记载了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的言论,《战国策》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崛起,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的变动,故C正确;《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书体例的创新,《战国策》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已经不能算是创新了,故A错误;两本书不是法家思想家著作,不能体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故B错误;两本书主要记载的是言语而不是各国历史风貌,故D错误。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新高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 A2. D3. B4. C5. B6. C7. A8. D9. B 10. C 11. A 12. D 13. A 14. B 15. B16. AC17. BC 18. AC 19. AD20.( 1)原因:国家趋于稳定,对儒学理论的需要迫切;统治者对儒学复兴的支持;“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理学家们的思考和探索;科举制度的发展;私人教学风气浓厚。

(6分,答出三点即可)(2)特征:立足程朱又质疑程朱;延续“和会朱陆”的思潮;心性论成为研究的重心;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在“心”上下功夫。

(6分,答出三点即可)(3)认识:理学思想因时而变。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1.( 1)说明:宋代在战国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用于航行的指南”;宋代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在此基础上,宋代发明了火药武器并广泛用于军事。

(3分)影响:指南针促进了欧洲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

(3分)(2)变化:明代仍有部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进入清代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2分)原因: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阻碍了科技发展;自然经济的保守、封闭限制了生产力发展;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 ;科者注重对科的 ; 的理学思想科 ;统治者行关锁国政策。

!分,答出三点即可)22.示例一看法:五四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五四运动诠释的多元性。

!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之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激进反传统运动,自然遭到文化保守主义派、有传统情结的人的批判和反对,认为它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裂,是中国的一场灾难;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而“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说法具有合理性。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十日谈》中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B.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D.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参考答案:D2.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的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故D项正确;C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的商业政策3. 汉初出于对抗项羽的需要,兴起了韩信等强力诸侯,如果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地位和权力,势必威胁汉朝的统治,因此不得不分封异姓王。

后来通过一些手段逐一剪除了这些异姓王,同时大肆分封同姓王。

这一变化A.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埋下伏笔B.基本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C.表明汉初分封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完全恢复了西周时的分封制度参考答案:A【详解】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剪除异姓王,大封同姓王。

虽然后来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但当时的刘邦不得不分封异姓王。

后来通过一些手段逐一剪除了这些异姓王,同时大肆分封同姓王,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

山东省兖州市教研室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历史)

山东省兖州市教研室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历史)

绝密★启用前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题,45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相关背景是①社会处在大变革时代,思想非常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纷纷招揽人才③“学在官府”逐渐发展到“学在民间”④思想界各派逐渐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亦”,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才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朝三暮四”这一成语反映了庄子A."齐物”的观点B.“逍遥”的人生态度C.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D.对社会的不公平持鄙夷态度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制”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6.太学的创立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关键因素是A.太学是中央政府的官办学校B.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逐渐形成C.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7."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

其政治用心,正如时人所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上述材料反映清政府实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官吏来源B.束缚读书人的思想C.消磨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意志D.控制中外文化交流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A.国家处于分裂状态B.中央集权受到破坏C.佛教、道教的流行D.儒学思想趋于衰落9.程朱理学与汉代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10.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形成了A.经世致用思想B.工商皆本思想C.格物致知思想D.民主革命思想1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2019.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礼制》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荀子的这一观点A. 强调了礼的宗旨是满足人的欲望B. 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C. 顺应了春秋战国变革的时代潮流D. 背离了儒家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荀子看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

通过制定“礼”来调节人的欲望,可以避免纷争,保持社会安定,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观点顺应了变革的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

A项中的“满足人的欲望”不正确,荀子认为应该调节人的欲望,应排除。

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的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

荀子从人性本恶出发提出要建立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2.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A. 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B. 有利于国富兵强C. 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D. 易助长奢靡之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皆以避农战;……而兵焉得无弱也?!”可知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士兵的战斗力,故C项正确。

山东省兖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山东省兖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2、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道教③法家④儒家(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4、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年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年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小题,共分)..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重视礼义教化.强调严刑峻法.提倡顺应自然.主张礼法并用.“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都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 都是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马拉之死》.《自由引导人民》.《日出·印象》.《拿破仑加冕》二、非选择题(小题,共分,题分,题分).()分阅读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材料: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同。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太和九年(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租)粟二石。

……其麻布之乡,一夫一妇布一匹,……”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分)二、非选择题(分).(分)()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若干年徭役);(分)孝()(分。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二(上)质检历史试卷(9月份)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二(上)质检历史试卷(9月份)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二(上)质检历史试卷(9月份)试题数:27,满分:1001.(单选题,2分)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察举制D.郡县制2.(单选题,2分)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

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3.(单选题,2分)“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三省六部制4.(单选题,2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D.君主专制被推翻5.(单选题,2分)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6.(单选题,2分)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7.(单选题,2分)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山东省兖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兖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 2011、1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满分45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B、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C、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D“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4、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A.木兰从军 B.梁祝化蝶C.“至圣”孔子 D.商鞅变法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6.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7、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礼制》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荀子的这一观点A. 强调了礼的宗旨是满足人的欲望B. 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C. 顺应了春秋战国变革的时代潮流D. 背离了儒家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荀子看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

通过制定“礼”来调节人的欲望,可以避免纷争,保持社会安定,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观点顺应了变革的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

A项中的“满足人的欲望”不正确,荀子认为应该调节人的欲望,应排除。

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的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

荀子从人性本恶出发提出要建立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2.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A. 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B. 有利于国富兵强C. 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D. 易助长奢靡之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皆以避农战;……而兵焉得无弱也?!”可知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士兵的战斗力,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的发展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富兵强,故B项错误。

奢靡之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之前统治者推崇的是黄老之学,并未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从而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没有体现官员的选拔,故C项错误;汉代统治者并未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故D项错误。

4.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

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

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A. 适应了门阀势族的政治需要B. 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C. 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D. 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出现危机,何晏、王弼提出的“以无为本”的思想是适应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政治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思潮,故A项正确。

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与材料中“曹魏年间”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以无为本”的思想是融合了儒道的宗教哲学,故C项错误。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不是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王弼“以无为本”思想的基本意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宇宙观意义:“无”是宇宙万物赖以化生和形成的根本;二是社会政治意义:“无”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支配力量和决定因素,人类社会的一切事功业绩皆靠“无”得以完成,一切个人皆以“无”得以安身立命。

5.有学者认为,北魏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使鲜卑族“消灭雄武之风”。

吕思勉则认为,“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争论表明A. 二者的认识悖离历史事实B. 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本质C. 历史解释具有较大随意性D. 研究历史的角度会影响历史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吕思勉则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由于这两种观点所占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可知研究历史的视角不同影响了研究的结论,故D 项正确。

二者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A项“悖离历史事实”说法错误,排除。

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历史解释应是以客观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C项“较大随意性”说法错误,排除。

6.下表是唐代一些文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文人都A. 尊崇儒学B. 崇尚无为C. 力促三教合流D. 对现实政治不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求我师于周孔”“大归儒首”“儒为德本”可知这些文人都尊崇儒学,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儒佛道三教合流的问题,而且力促三教合流与材料“兼忘聃释”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强调这些文人都尊崇儒学,没有涉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故D项错误。

7.下表是宋代文献中关于指南针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实证A. 宋代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B. 宋朝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C. 宋朝指南针应用于天文观测D. 宋代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阴晦观指南针”“惟以指南针为则”“惟凭指南针而行”反映了宋朝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也就说明了宋朝时科技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故C项错误,D项正确;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是在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选项B本身说法没问题,但材料中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故B项错误。

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结果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该事件表明康熙A. 意图引导民众学习西方B. 接受外来事物态度审慎C. 改变了闭关锁国的国策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帝是在经过中西方争辩、验证并得出结论之后才采用“西洋历法”,说明康熙接受外来事物态度审慎,故B项正确。

A项引导民众学习西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康熙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未改变,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不能得出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的结论,故D项错误。

9.明代儒家学者王艮说:“良知之体,与鸢鱼同一活泼泼地。

……自然天则,不着人力安排,”还说:“凡涉人为,便是作伪。

”由此可见王艮A. 认可日常自然“人欲”B. 否定“阳明心学”C. 意图摒弃儒家“天理”D. 追求“天赋人权”【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王艮认为“良知之体”就是人的天性的自然权利,不容人为干涉,要顺从人的自然本性,认可日常自然的“人欲”,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王艮的思想是对“阳明心学”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王艮主张顺从人欲,C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天赋人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王艮没有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王艮认为良知自然现成,它不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更是一种活动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它有体有用,其体即性、道、中,其用是思、是觉。

良知本体在内容上是天理,在表现形式上是自然、自在,良知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百姓日用即道”思想10.近代中国的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认为:“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本者何?纲纪、法度、人心、风俗是也。

无其本而言富强,只益侵耗而已。

”这反映出他A. 同洋务派思想如出一辙B. 突破了洋务派的思想藩篱C. 明确反对进行政治变革D. 有了明确的近代外交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纲纪、法度、人心、风俗是也”可知郭嵩焘认为西方的立国之本是“各种创制”“纲纪、法度、人心、风俗”,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是末。

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先进科技是末,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是本。

很明显,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故A项错误,B项正确。

郭嵩焘主张在中国进行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郭嵩焘的本末思想,没有涉及外交观念,故D项错误。

11.近代中国,“革命派与改良派同时以‘救亡图存’为自己出世后的第一声呐喊”。

但在随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中,“一方害怕革命引起列强干涉而召瓜分之祸,一方则以革命在于谋国家之独立可以避免列强干涉为辞。

”由此可见二者A. 都对帝国主义本质有清醒的认识B. 分歧主要源于阶级出身的不同C. 都体现出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D. 分歧主要源于直面的国情不同【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方害怕革命引起列强干涉而召瓜分之祸,一方则以革命在于谋国家之独立可以避免列强干涉为辞。

”可知革命派与改良派都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都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故A项错误,C项正确。

革命派与改良派都属于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

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派与改良派所直面的国情相同,故D 项错误。

【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12.有学者认为:“当面对横阻在历史前行面前的盘根错节的文化障碍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确实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形成一种巨大历史冲击力。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A. 批判传统文化表现出激进主义倾向B. 致力于将儒学与西方文化相结合C. 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结合中国国情D.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可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激进主义的倾向,故A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