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教材分析:本知识点位于本书最后一章的问题探究,从内容上说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及实践会影响到人地的关系的协调发展。

学情分析:该问题研究相对简单而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相关问题,同学对本问题探究会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习目标1.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

2.掌握绿色食品的标志,懂得怎样鉴别绿色食品。

3.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

4.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增强信息吸收与处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法,小组教学法等教学难点:绿色食品的内涵和标志教学重点:绿色食品的标志课时安排:一课时新课导入:由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引入。

新授课:一、绿色食品1.什么叫绿色食品?阅读课本P105资料1:对绿色食品含义、标志的了解(1)该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如何?(2)如果要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应该怎么做?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的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证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

绿色食品需要具备的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2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导学案学习目标:2.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以及地形特征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能力目标:会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这种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所影响。

回顾: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和特征是什么?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

范围:包括了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和_________北部。

1.找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的主要分布地区。

2.根据图请找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3.为什么新疆的西北部年降水量较多?层层阻隔的地形:1.请找到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山脉:A 大兴安岭 B ___________ C 阿尔金山 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 F 阿尔泰山 G_________高原:①__________ 平原:②_________ ③ 河套平原 盆地: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2.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是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主。

干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一、干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提示1: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 提示2:如何影响了这些地理要素?1.河流河流的特征包括哪些?本地区的河流有何特征?2.植被本地区植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3.地貌本地区以什么地貌为主? 为什么?探究二、干旱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课堂训练A B C D EF① G ② ③ ④⑤西北地区地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所在的地区是()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2.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3.图中自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草原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随月份变化图。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迭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图6.1朝拜太阳神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三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

图6.2弋射、收获进入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在这一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进行迁移,以此逃避自然的惩罚。

尽管当时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近代以前,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层,重点在于描述和记录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学逐渐形成并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围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探讨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早期人地关系的认知早期人类认知地理环境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体验和直观感受上。

在远古时期,人们选择居住地的标准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源等基本要素。

在无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

这种认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生存需求和传承文化的范围,欠缺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人地关系的理论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成立了人地关系的理论。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无论在西方世界还是中国,人地关系学说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其中,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了人地关系学说,被誉为现代人地关系学的奠基人。

他强调了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并探讨了其影响范围和机制。

三、现代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性现代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人地关系研究为我们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指导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只有正确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才能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2. 对于人类行为与地球变化关系的研究:人地关系研究不仅关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考察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通过研究人类行为与地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提供科学依据。

3.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人地关系研究关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地理基础和影响因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从树栖、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农耕、畜牧、工业化生产,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

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

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在本章中,我们将研讨如下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哪些态度和责任?
逻辑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7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72

区域农业发展——以台山农业发展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评价某一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和农业布局。

2、了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台山农业发展情况资料,掌握分析、评价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树立勤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教具:多媒体平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由学生拍摄的自家的农业生产与台山乡村农业发展有关的照片。

台山市是我们的家乡,这里农业发达,主要的农业为水稻种植业,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台山,在农业发展方面,具备哪些条件。

一、区位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介绍台山市地理条件概况台山市的地理位置与台山地形图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地理位置优越。

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台山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北面有北峰山,其主峰狮子头海拔高度982米,为台山第一高峰。

东南部的都斛镇东南面有南峰山,台山西北面多丘陵。

最大的平原是广海平原。

在这平原上的,有冲蒌、斗山、都斛、端芬、广海和赤溪的西北角,拥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万亩。

第二个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海宴镇和汶村镇。

在北部和西南部有多个盆地,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联安盆地、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山的气候特征:台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台山气温与降雨量图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课堂思考1:结合台山的气候与地形条件,分析台山种植水稻的区位条件。

课堂思考2:资料一:台山出口鳗鱼养殖业是地方特色支柱性产业,以端芬镇龙舟滩为中心的万亩鳗鱼产业园,总养殖面积4.4万亩,出口产值约40亿元人民币,养殖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C.很多城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D.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解析】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的资源短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使我国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这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2017·山东青岛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农场生态农业循环图”,完成2~3题。

2.该农场最可能位于( B )A.黄土高原B.华南地区C.辽东半岛D.华北平原3.下列最能体现该农业模式特点的是( D )①循环型②高消耗③生态化④可持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2题,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第3题,图示生态农业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化,可持续的特点。

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该造纸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环境污染5.造纸产业链条( D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植被遭更大规模的破坏D.将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解析】第4题,沙柳属于旱生植物,该造纸厂所在地以沙柳为原料,故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应为土地荒漠化。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造纸产业链条把种植沙柳(第一产业)和造纸(第二产业)纳入了有机循环之中。

(2018·青岛模拟)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

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A.原料丰富B.科技发达C.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7.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B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解析】笫6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4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45
《必修二第六章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
1、模仿教材中的资料,设计绿色食品普及程度的调查问卷;(地理实践力——涉及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2、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绿色食品现状,发现绿色食品面临的实际问题,预测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消费组同学对“超市”中的众多食品进行分类:①垃圾食品②绿色食品③有机食品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实物摆在眼前可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与学习兴趣;给学生制造关于对绿色食品认识的矛盾,利于下一步深入学习。
引导学生对比课前在超市中购买的绿色食品标志与课件中是否一致。
质检组同学为全班同学介绍绿色食品标志及分类。
增强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识,从中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
对每一组的展示回答做出点评、并板书记录。
生产组学生首先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对其进行补充。
【随堂练习】
高考题练习
启发学生答高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生先独立后组内交流完成后展示
本节课为问题研究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高考习题的强化旨在引导和暗示学生高考试题与生活实际练习紧密。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本节课我们在了解了绿色食品含义与标志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绿色食品发展前景,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入手来分析问题。
思考调查结果与教材或者往届调查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将学生参与调查的活动结果展示在课堂上,可以增强学生问题研究的参与感。思考调查结果的差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认识并鉴别绿色食品
引导学生找出绿色食品含义
阅读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3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35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作为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教材每章后面有一个板块——“问题研究”,这是人教版教材的特有的创新。

教材每章后面的问题研究和本章节的前面学习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解决该研究主题的必不可少的知识背景,而该研究主题则是本章节知识内容的应用,他们在达成教学知识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技能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上更具实用价值,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绿色食品知多少”是《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内容,通过此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的习惯。

4.增强信息吸收与处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5.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

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懂得怎样鉴别绿色食品。

过程与方法1.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

2.学会做问卷调查,分析讨论,培养科学的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8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84

《第七章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部门的分类以及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3.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并归纳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的分布。

2.通过视频、课件、图片的直观表现,能够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通过材料或案例分析说明某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分析问题时要树立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三、教学难点:分析并归纳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等。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课件展示: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上海红烧肉》视频,让我们一起去“品味”美食吧!2.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尝尝”,走进中国的农业。

第二环节——知识点讲述一、农业的分类1.广义:农(种植业)、林、牧、副、渔等2.狭义:种植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1.东部和西部的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东北地区: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品质优良。

同时,这里还是有名的甜菜基地。

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小麦、玉米的种植很普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8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83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等图表,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3.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2. 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活动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区域农业发展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2. 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与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

三、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等图表,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四、教学方法:读图启发、讨论探究、比较、讲练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五、教具准备:课本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教师讲述: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东北原来是“北大荒”,而今却变成“北大仓”。

是什么原因使东北的农业发展如此迅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东北地区为例,来分析区域农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那对于一个区域的农业进行研究,我们因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学生阅读]思考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关系图)【过渡】东北地区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来发展农业的,如今的东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2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22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域导教案学习目标:西北地域的主要地形以及地形特色西北地域的天气特色及其成因能力目标:会剖析地区内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干旱是西北地域最主要的自然特色。

这类特色的形成主假如受西北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所影响。

回首:西北地域主假如什么天气种类?成因和特色是什么?深居内地的地理地点:西北地域位于________以西,一线以北。

范围:包含了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和_________北部。

1.找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的主要散布地域以及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的主要散布地域。

依据图请找出西北地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为何新疆的西北部年降水量许多?层层隔断的地形:F⑤A E④①③D CG②B西北地区地形图请找到西北地域主要的地形区山脉:A大兴安岭B___________C阿尔金山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F阿尔泰山G_________高原:①__________平原:②_________③河套平原盆地: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2.西北地域的地形特色是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主。

干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研究一、干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提示1: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因素构成?提示2:如何影响了这些地理因素?河流河流的特色包含哪些?当地域的河流有何特色?植被当地域植被体现出如何的变化?为何?地貌当地域以什么地貌为主?为何?研究二、干旱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讲堂训练读以下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甲所在的地域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2.图中①→②→③降水量渐渐减少,造成这类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3.图中自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概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草原→草原C.丛林→荒漠→草原D.草原→丛林→荒漠以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随月份变化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5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教课方案教课模式介绍主题研究式讲堂教课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牢牢抓住问题把学生思想引向深处,指引学生进入研究式学习程序,创建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用引起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讲堂教课的结果。

研究式教课的课程环节:一、创建情境,激发自主研究欲念二、开放讲堂,挖掘自主研究潜能。

四、达成目标,形成能力设计思路说明讲堂教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及活动研究,小组沟通看法,组间怀疑,教师实时给出各样事例,合时点拨指引,使学生议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各小组派代表总结议论生成的主要看法,教师关于学生的各组赐予评论,关于正确的方面赐予一定和夸奖,关于错误的问题实时纠正并赐予鼓舞。

讲堂最后教师体现形成性评论试题,查验目标能否达成。

教材剖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采纳了先总后分的编写方法,第三节为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和特色,与第二节《以栽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是并列关系。

本节主要表达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产品、影响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以及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散布的地区等。

而大牧场放牧业中,教材要点剖析了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乳畜业则要点剖析了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由。

希望经过这两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剖析一个地区区位条件的方法,已达到贯通融会的成效。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区种类及其散布。

2.经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剖析农业区位要素,训练读图剖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色。

4.认识西欧乳畜业的形成要素。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要素的剖析,学会概括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区种类形成的条件,人类须尊敬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8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8

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都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作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绿色食品知多少”是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活化。

通过对本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解,领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同时,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并不断地在生活中宣传、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认知活动,了解绿色食品的含义、标志、生产条件,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相关知识。

实践活动,过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大众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加强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树立科学的实践精神,增强信息吸收与处理的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不断地在生活中宣传、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健康生活。

情感养成,加深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解,领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初步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加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及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上的“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食品”市场鱼龙混珠,学生对“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认识仍较模糊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中个人的态度和责任,采用问卷调查、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与展示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等相关知识,理解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理念,理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关系。

难点:在调查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分析,学会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落实课标理念,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对绿色食品的调查、学习活动过程中,认知绿色食品,综合思考、分析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并形成要地协调观,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2

重新认识工业集聚Part1:工业集聚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集聚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的益处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备、廉价的能源等)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带来竞争,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取得规模效益。

Part2:高考真题例1:(2016全国一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

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6分)例2:(2012全国一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_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培养和发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3.培养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的习惯4.增强信息吸收与处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5.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6.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懂得怎样鉴别绿色食品过程与方法:1.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2.对本地食品作一次问卷调查,然后分析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2.学会做问卷调查,分析讨论,培养科学的实践精神2学情分析从下发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基本了解绿色食品,但是不清楚具体内容例如绿色食品的标志、特点、等级。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绿色食品的含义、标志、特点难点:学会调查分析结果,掌握绿色食品发展的意义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常有发生,使人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PPT展示图片“东鞋、西毒、南地、北钙”齐聚一堂,三鹿奶粉让大家认识了三聚氰胺,用破皮鞋制作工业明胶加入食品和药品生产中,地沟油事件也频有发生。

那我们如何选择放心食品呢?自从我有了宝宝之后,这也是我特别关注的问题。

除了我们购买的普通安全食品,在食品袋上还会看到这些标签,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食品、无公害食品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绿色食品。

活动2【活动】二思考绿色食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绿色食品活动3【讲授】明确绿色食品的含义、特点、标志播放绿色食品宣传片,从中认识到绿色食品的标志、含义、特点,并学会判断绿色食品的等级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一,通过阅读21中学500名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1,通过表1、表2、表3分析该校学生对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如何?2,通过表4分析该校学生是否接受绿色食品?3,通过表4、表5分析不考虑购买绿色食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阅读学案中的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绿色食品的有什么意义?2,发展绿色食品面临哪些困难?3,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才会更广阔活动5【活动】展示请同学为绿色食品设计一个宣传短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
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长和加工过程必须是采用一种生态的和对环境友善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出现在世入面前,并由此引发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

那么,人们是如何看待这种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绿色食品”的呢?作为一种新兴的导向性产品.是否已经得到人们的肯定.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呢?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人员在当地以抽样的方法对100个行人作了调查。

我们一起来分析调查结果。

知识拓展
资料1对绿色食品含义、标志的了解
表1
表2
表3
【资料分析】
1.该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如何?
2.如果要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应该怎么做?
资料2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选择
表4
表5
【资料分析】
1.该地居民是否接受绿色食品?
2.39%的居民可能因为价格原因不购买绿色食品,这说明了什么?
资料3发展“绿色食品”面临的困难
“绿色食品”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有利于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于把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目前为什么“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难成气候呢?首先是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扶持与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很大差距。

“绿色食品”对环境、生长过程、加工过程以及包装运输等过程有很严格的要求,能达到这些条件的地区不多,很多环境相对优良的地区都是边远落后地区,如不能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即便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由于生产成本高,市场发展前景也很暗淡。

【资料分析】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才会更广阔?
执行任务
对当地绿色食品市场情况作调查并初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