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教学案 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考查内容看,全国新课标卷近五年对本专题知识点的考查不太集中,按次数看,对河流特征和水循环考查较多。
(2)从命题形式看,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以区域图或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或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要素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选择题、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考查难度较大。
(3)从能力要求看,多以某一闭合流域或某一小流域为载体,借助相关文字或图表资料,通过对流域的水文特征及现象的分析,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以某一沿海区域或岛屿周围流域为背景或以热点事件为命题情境,考查考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核心素养。
2019年高考复习要注意:①除准确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外,还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②区域性发展问题与河流、湖泊环境密切相关,应强化河流、湖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意义。
③海洋环境是目前人类发展所关注的热点。
海洋资源开发、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气候、生物与洋流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地区,需要多加注意。
01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征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 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地区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所示:考向1▶结合统计图考查对河流补给形式的判断(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教学案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以水循环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及其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河流流量变化图或区域流域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网络构建】一、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考向一水循环和河流补给【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河流补给类型和判断。
2.命题规律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阅读材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例1】(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9~11题表19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9.B 10.B 11.D10.第5次降水历时2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①,降水量90.7mm,强度居第一(第3次是5天降水100.1mm),条件②正确。
经过前4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雨水下渗量少,第5次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河流径流量,条件③正确。
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4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④。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地球运动规律教学案
专题01 地球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四季、五带形成的关系,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判定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如下: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如下图所示:实际操作方法: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
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
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日期的区分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另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如下图所示: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特别提醒】特殊时间的确定(1)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00;(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00(24:00);(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4)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5)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6)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0(24:00)。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水的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水的运动规律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7~9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7、【答案】B【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
试题难易度: 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
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
B选项是正确的。
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
A选项是错误的。
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
C选项是错误的。
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D选项是错误的。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答案】8.C【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影响。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C选项是正确的。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答案】9.C【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
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C选项是正确的。
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
A选项是错误的。
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B、D选项是错误的。
(2013高考题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
高考地理命题猜想 专题03 水体运动规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03 水体运动规律【考向解读】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陆地水体及其相互作用。
3.洋流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命题热点突破一】水循环1.三类水循环图示的比较图32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有利影响:在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加大蒸发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保护湿地资源、植树造林、保护草原等,可带来有利的影响。
(2)不利影响: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湖泊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地面硬化度高,减少了绿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内涝;等等。
例1、[2015·海南卷]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C.降水 D.径流(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变式探究】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 400)计算。
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储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米3/秒计。
平均深度=储水量/面积。
下表所列为我国某时期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湖名面积(km2) 储水量W(108 m3) 年平均入湖流量Q(m3/s)洞庭湖2820 173 10 353太湖2420 44 195滇池(昆明) 297 12 29青海湖4853 742 39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B.储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C.太湖水循环最活跃D.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2.对青海湖和洞庭湖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储水量大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年平均入湖流量小C.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D.洞庭湖年平均入湖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小【答案】D 【解析】题干中湖泊换水周期的计算公式显示:湖泊的换水周期与湖泊的储水量呈正相关,与年平均入湖流量呈负相关。
2019广东各地高考地理最新重点分类篇:专项03水体运动(师版)
2019广东各地高考地理最新重点分类篇:专项03水体运动(师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2018韶关市二模】兰州水车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图中箭头表示水车旋转方向。
根据资料完成2~3题。
2.当连接水车的输水道将水输往西南面的农田时,此河段的水流方向是()A、自西向东流B、自东向西流C、自西北向东南流D、自东南向西北流3.一年中,当河水位低于水车轮时,水车不能够发挥提水作用。
此时,也是该地A、水土流失严重的时候B、沙尘灾害严重的时候()C、粮食收获的时候D、经常烧土炕取暖的时候【答案】2.C3.D【解析】2.水车是依靠水流的自然冲击力将输往田间,因此此河段的水流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3.一年中,当河水位低于水车轮时,说明此时河流处于枯水期,为当地冬季,因此选D。
【2018佛山市二模】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
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8年1月1日在南美三国举行。
读图回答4-5题。
4、选手沿途遇到的最多“险境”,可能是〔〕A、繁密雨林B、干热荒漠C、泥泞沼泽D、冰天雪地5、关于图中西海岸洋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流向由低纬到高纬B、增加了沿海湿、冷程度C、该洋流属于寒流性质D、加剧了沿岸地区水循环【答案】4.B5.C【解析】4.达喀尔拉力赛经过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沿途多为热带沙漠气候〔秘鲁和智利境内〕。
5.图中西侧有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热点难点(含答案)
专题03 水体运动规律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修建了水广场。
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
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
据此完成第1~3题。
1.水广场( )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B.增大地表径流总量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2.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A.泄洪效果显著B.建设成本较高C.服务功能更多D.占地面积较小3.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A.排涝设施较缺乏B.河流径流变化大C.鹿特丹地势低洼D.全年降水较均匀【答案】1.D 2.C 3.C下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C.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D.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答案】4.C 5.D下图为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
读图,完成第6~8题。
6.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发展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7.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8.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
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跨流域调水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D.上游修建水库【答案】6.A 7.C 8.A【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9年至1994年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地下水水位在下降,再联系北京的背景,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导致用水量增加,所以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水体的运动规律教学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以水循环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及其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河流流量变化图或区域流域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网络构建】一、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方法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学案
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考查内容看,全国新课标卷近五年对本专题知识点的考查不太集中,按次数看,对河流特征和水循环考查较多。
(2)从命题形式看,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以区域图或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或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要素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选择题、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考查难度较大。
(3)从能力要求看,多以某一闭合流域或某一小流域为载体,借助相关文字或图表资料,通过对流域的水文特征及现象的分析,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以某一沿海区域或岛屿周围流域为背景或以热点事件为命题情境,考查考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核心素养。
2019年高考复习要注意:①除准确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外,还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②区域性发展问题与河流、湖泊环境密切相关,应强化河流、湖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意义。
③海洋环境是目前人类发展所关注的热点。
海洋资源开发、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气候、生物与洋流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地区,需要多加注意。
01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征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尤其以2.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所示:(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教学案
专题03 水体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的地理意义【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环节2.水循环中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及特点(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大气降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2)河水的补给河水是人类利用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研究河水的补给特点,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总结如下:①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
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一致。
③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全年相对稳定。
3.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缺水的原因及措施如下:【特别提醒】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性质2.洋流名称、流向的判定(1)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属于副热带海区还是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环流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判定洋流具体名称或可能名称。
如上图中A为南赤道暖流,B可能为北大西洋暖流或阿拉斯加暖流。
(2)根据纬度、经度确定如上图中图甲、图乙分别为南赤道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定如下面两图中a、b、①、②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提醒】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冬季为逆时针。
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
其判读方法如下: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地壳运动规律教学案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本讲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内、外力作用以及地质构造,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理论等。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理论二、内力作用与地貌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三、外力作用与地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裸岩荒漠【特别提醒】1.河流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弯曲,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2.风向的判定3.河流流向判定四、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图)(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图)(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名师精编押题专练)(解析版)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解析版)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东南流向西北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2.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A.河流流速增大B.河流含沙量减少C.湖泊沉积增多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答案】1.A 2.C 3.D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下图为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A.永昌B.民勤C.天祝D.凉州【答案】4.B 5.C下图左图为在澳大利亚北部金伯利高原航拍的颇似树木结构的河流水系图,图片呈现出澳大利亚地貌的艺术之美。
右图为金伯利高原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左图所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湖泊和沼泽水7.图中左图所示河流主要的水文特点是()A.径流量丰富,含沙量大B.落差大,多激流瀑布C.径流量变化明显,季节性强D.泥沙淤积严重,曲流发育【答案】6.B7.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
冰退则相反。
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8~9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地球运动规律教学案
专题01 地球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四季、五带形成的关系,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判定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如下: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如下图所示:实际操作方法: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
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
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日期的区分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另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如下图所示: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特别提醒】特殊时间的确定(1)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00;(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00(24:00);(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4)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5)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6)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0(24:00)。
水体运动规律循环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适用)含解析
专题03 水体运动规律【高考命题考向解读】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陆地水体及其相互作用。
3.洋流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命题热点突破一】水循环1.三类水循环图示的比较图32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有利影响:在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加大蒸发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保护湿地资源、植树造林、保护草原等,可带来有利的影响。
(2)不利影响: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湖泊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地面硬化度高,减少了绿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内涝;等等。
例1、【2017全国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
近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最新整理)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备考指导本专题的复习,除理解掌握水循环示意图外,还应重点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区域判读,在熟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渔场等方面的影响。
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K错误!(2018·全国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
1无明显洪峰4273。
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
4洪峰流量1750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B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解析】B对、D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
A、C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B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②③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水强度大。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地球运动规律教学案 含答案解析
专题01 地球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考点解读考纲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地球仪、纬线网、球面距离、方位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根据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判断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区域定位2.画地形剖面图、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和计算等3.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4.野外方位探究、测算经纬度等探究性问题等5.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6.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7.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8.知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0.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
11.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及其表现。
12.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风向判断、洋流方向、河岸侵蚀或泥沙沉积等的联系。
13.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4.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15.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四季、五带形成的关系,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
【重点、难点剖析】一、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判定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如下: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水体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考点解读考纲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河流水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知道水循环的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3.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4.阅读材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对水循环的影响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地理意义1.知道洋流的类型2.阅读图片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模式3.阅读有关资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4.结合大洋科考路线、海上石油运输线、主要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运输线考查洋流分布,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污染物、渔场分布及航运的影响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重点、难点剖析】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环节2.水循环中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及特点(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大气降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2)河水的补给河水是人类利用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研究河水的补给特点,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总结如下:①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
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一致。
③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全年相对稳定。
3.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缺水的原因及措施如下:原因措施自然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性质2.洋流名称、流向的判定(1)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属于副热带海区还是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环流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判定洋流具体名称或可能名称。
如上图中A为南赤道暖流,B可能为北大西洋暖流或阿拉斯加暖流。
(2)根据纬度、经度确定如上图中图甲、图乙分别为南赤道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定如下面两图中a、b、①、②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提醒】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冬季为逆时针。
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
其判读方法如下: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
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
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
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高考题型示例】题型一、水循环例1、(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3)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答案】(1)A (2)C (3)D【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1)B (2)C (3)D【举一反三】(2015·新课标Ⅰ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1)D (2)B (3)C【特别提醒】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
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
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变式探究】(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3.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答案】2.A 3.C题型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2、(2017·全国卷Ⅲ,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
第(2)题,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大,故选C。
第(3)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水温和光照都较低,故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径流量减少,河流携沙能力减弱,使营养盐类丰富区位置偏西,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答案】(1)D (2)C (3)A【变式探究】【2017江苏地理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
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
(3分)(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
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
(5分)(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
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
(2分)【答案】(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解析】(2)北大西洋中高纬的西侧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低,东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高,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根据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分布密集程度,可知西部密集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和纬度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方法技巧】洋流相关问题的分析技巧(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