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
人文精神的标准
人文精神的标准
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以下是人文精神的标准:
1.人类智慧的尊重与弘扬
人文精神注重对人类智慧的尊重和弘扬,倡导对知识、文化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领域,并通过学习和思考,提升自我认知和人文素养。
2.人性的自由与平等
人文精神强调人性的自由和平等,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它呼吁社会应当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让每个人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3.人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人文精神追求人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倡导公平、正义、包容和合作的价值观念。
它呼吁社会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消除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人文精神注重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鼓励人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5.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创造
人文精神强调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认为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价值所在。
它鼓励人们积极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通过美的力量来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的标准包括人类智慧的尊重与弘扬、人性的自由与平等、人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等方面。
这些标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人文修养的核心内容
人文修养的核心内容
人文修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人文知识:这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具体涵盖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
其中,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哲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宗教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向善,培养他们的品德;美学知识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2. 人文精神:这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以及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人文精神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是他们教育实践的动力和源泉。
总的来说,人文修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和深层的价值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知识包括内容
人文知识包括内容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文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一般来说,人文知识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国家的概况(地理,历史,现状,文化.传统等等);(2)国家的文学(主要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和作品);(3)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这个层次比较难,一般都是对这个国家语言方面的分析,专业性较强)人文基础知识人文的定义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
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
人文的分类人文的分类,是一个简单而又繁琐的事情。
说它简单,是因为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这个事物的出现跟“人”的活动有关,就可以作为一类罗列出来。
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仅有区域的限制,还有时间上的不同。
这就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不同。
因此,其产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求同存异,是我使用的分类方法。
具体概括为,寻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人们活动的共同点,保留有争议的地方。
因此,我把人文分为以下几大类:服饰文化:跟“衣”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跟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比如服装、首饰、鞋帽等。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内容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内容引言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精髓,涵盖了广泛的思想、道德、伦理、美学等方面。
它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独特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人文精神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 和谐与和平中华人文精神强调和谐与和平的价值观念。
这一价值观根植于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中华人文精神中,追求社会稳定、家庭幸福以及个体内心宁静都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这种追求和平与和谐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并成为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石。
2. 仁爱与道德仁爱与道德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公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行为被视为个体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文精神倡导个体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与道德。
3. 尊重与包容尊重与包容是中华人文精神对待多元文化和不同观点的态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因此尊重和包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华人文精神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利和尊严,承认每个群体和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 学问与智慧学问与智慧是中华人文精神对知识追求和智慧思考的关注。
中国古代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个体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通过学问与智慧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在中华人文精神中,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崇尚智慧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
5. 美与艺术美与艺术是中华人文精神对美学追求和艺术创造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境界,艺术则是表达美的媒介。
中华人文精神倡导个体要欣赏美、创造美,并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
人文精神对个人的意义
人文精神对个人的意义摘要:1.引言:人文精神的定义和重要性2.人文精神对个人成长的意义3.人文精神对个人人际关系的意义4.人文精神对个人心灵成长的意义5.人文精神对个人人生观的意义6.结论:践行人文精神,成就美好人生正文:在我们的生活中,人文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它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人文精神对个人有着深刻的意义,它既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也是我们心灵的营养。
首先,人文精神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我们丰富了内心世界,提高了自身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精神激发了我们不断向前追求更好自己的动力。
其次,人文精神对个人人际关系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关键。
人文精神教会我们如何换位思考,懂得关爱他人,这使得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和谐融洽。
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往往更受欢迎,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此外,人文精神还对个人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容易迷失自我。
而人文精神则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心灵的满足。
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变得更加丰富和坚强。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更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
最后,人文精神对个人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会更加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他们不忘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这种人生观使得他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遵循内心的声音。
总之,人文精神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我们的成长,改善了人际关系,丰富了我们的心灵,还引导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举例说明人文精神
举例说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内在的价值观与精神追求,包括对爱、友善、仁爱、创造力、智慧、自由、平等和道德原则的关注和追求。
以下是一些人文精神的例子:
1. 共情与友善:人文精神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关怀和帮助。
例如,工作中的人文精神可以体现在员工之间的支持和团队协作上,朋友之间的互助与照顾,或者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友善。
2. 爱与关怀:人文精神鼓励人们对他人的爱和关怀,不仅是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也包括对陌生人的关注和帮助。
例如,志愿者活动、慈善事业等都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3. 自由与平等:人文精神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
这包括在社会上坚持平等对待、反对歧视,以及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尊严。
4. 创造力与智慧:人文精神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的发展,以及对艺术、文学、科学和知识的追求。
这可以体现在创新的思维、艺术的创作、科学研究等方面。
5. 品德与道德:人文精神强调道德和品德的培养与实践。
这包括尊重诚实、正直、勇敢、宽容、谦虚和谨慎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总之,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类共同价值与尊严的精神追求,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人文素养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的一种综合性素养,包括对人生、自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人文领域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要求之一。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人文素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1. 多元文化意识多元文化意识是指个体具备对不同文化、民族、宗教、语言和传统的认知和尊重能力。
这种意识包括对异质文化的包容和欣赏,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通性,避免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
2. 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是指个体对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品味、情感共鸣和内在意义的理解,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滋养。
3. 社会关怀和公民责任社会关怀和公民责任是指个体对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参与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和追求,能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变革。
4. 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是指个体具备从人文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人性、人道、文明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具备宽容、严谨、批判和创新的思维品质,能够运用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5.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是指个体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6. 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具备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发展潜能。
这种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能力,能够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发挥个性特长,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1. 教育培训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包括提供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开展人文教育和人文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儒家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人一直处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密切相关。
自然调和,事物互相呼应,这种自然万物之间的协调,被称为“天人合一”。
这一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自然主义思想,是一种源远流长、内核深邃的文化传承,是塑造中国人民与世界相互关系的重要精神基础。
二、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儒家的伦理道德观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重视个人修养,关注人的内心精神层面的事务,把人看作是伦理道德的观念和实践的主体。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中,“仁爱”、“孝”、“义”、“礼”等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孝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亦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基石。
孝的概念包含了“孝顺父母”、“孝敬先祖”等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观的重要基础。
三、儒家的教育理念儒家的教育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的教育理念主张“以仁治国”,强调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素质,而不是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
这些素质包括道德信仰、人格修养、人际关系、场景应对等方面。
在儒家的教育理念中,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素养,而不是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这一思想给中华民族社会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以五言、七言诗为主,并以咏史抒情为主题。
通过诗歌,中华民族展现了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诗歌的道德意义、哲学思想、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都体现着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独特魅力。
总之,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涵盖了很多方面,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儒家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繁荣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如何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如何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在大学阶段,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样的人文课程来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人文课程包含了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源头和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好奇心和热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教材,帮助学生建立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活动来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交圈,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和组织,比如文学社、历史研究团队等,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分享,加深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加一些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亲身感受人文艺术之美,进一步激发对人文知识的热爱。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阅读是获取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选择各种与人文相关的图书、期刊、文章等进行阅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写作是对人文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大学生可以利用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热爱,可以选择写一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走进社会,亲身感受人文之美来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迹等,亲身感受人文之美和文明的伟大之处,从而激发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培养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社会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推动人文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对文化、思想、道德、知识、文学、美术、宗教等领域的深入探索,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释。
它是每一个具有文化素养的人都应该拥有和主张的思想。
一、对知识的求索
人文精神指的是对人类学问的不懈探索。
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知识,通过教育、学习和思考,教师、学者和读者都在不断地发现、探索、阐释和体会文化、历史、宗教、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为个人和社会服务。
二、对思想的审视
人文精神意味着人们要审视自己所接受和宣扬的思想,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跟从他人的思想。
人们应从历史出发,审视和反思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
三、对文化的品头论足
人文精神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既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又要尊重他人的文化。
人们要从新的视角认识自己的文化,并与他人进行关系性的对话,以增进理解和沟通,共同探索多元文化的精髓。
四、对道德的革新
人文精神涉及人们对道德价值的审视,要不断推动道德的进步,把道德的重心放在人的尊严和尊重上。
人文精神发扬了真理、光明、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以及关怀他人、以人为本的态度,追求美好的
生活。
什么是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所具有的人性化情感、思维和行为
品质,体现出对人类文明、人类尊严和人类尊重的追求。
人文精神是
一种高尚的情感和理性思考,是人类为了探求真理、美好和善良而发
扬的一种品质。
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类文明的进步离
不开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人文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和表达。
通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人文精神赋予了人们内心的力量和情感共鸣。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和尊严。
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
人类在追求自身价值和人类命运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和权利。
人文精神体现了一种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强调人类共同体的
价值和人类群体的尊严。
人文精神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对自然
的敬畏和探求、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等等。
在
人文精神的引领下,人类不断超越自我,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推
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是人类精神追求的
高度和境界。
只有充分发扬人文精神,才能实现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
和进步。
愿我们永远怀抱人文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社会中对于人的关怀、人的尊严和人的
自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1. 尊重和关怀:人文精神强调对每个人的平等尊重和关怀,无论其种族、性别、阶级、宗教、性取向等各种身份和特
征都应受到尊重和关注。
2. 自由和个人权利:人文精神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
实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应保障每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3. 理性和思辨:人文精神注重理性思考和思辨,并提倡对
知识、经验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4. 美学和文化:人文精神认为美和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欣赏和推崇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美。
5. 教育和智慧: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智慧,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独立、自主和有思想的个体。
6. 共享和合作:人文精神倡导共享和合作的价值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个体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总的来说,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尊严、自由、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合作和共享,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护理人文修养名词解释
护理人文修养名词解释1人文修养: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思想、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
2人文概念:人文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我族心是失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3人文精神:人类对人世的探求和对人生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
4人际关系: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首因效应:是指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在第一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外在表现观察后,进行判断所形成的最初印象。
6护患关系:护士与患者通过特定的护理服务于接受护理服务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的主题,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
7人际沟通: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并适应对方的一种活动过程。
8语言沟通:是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是一种运用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
9非语言沟通:指沟通双方通过除语言沟通方式以外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沟通方式,它伴随语言沟通且借助于非语言行为实现,在人际沟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护士审美素养:护士审美素养护士审美素养是指护士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在护理实践活动中自觉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培养、自我陶治所得到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品质的过程。
11护理礼仪:护士在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护士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素质、修养、气质的综合反映。
12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13首问责任:指当患者对治疗有疑问或者对病情渴望了解的时候,无论问到哪位护士都不应推脱,或者让患者去找其他人解决。
14职业道德: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准则15护理道德:指社会一般道德在护理实践领域中的特殊体现,是护士在护理领域内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16慎审:指人们在行为之前的周密思考与行为过程中的小心谨慎。
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
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特点,以下是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
1.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人文精神强调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享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人文精神鼓励人们关爱他人、互助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繁荣。
2.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倡导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需要,并积极采取行动来减轻他们的苦难。
它强调同情、宽容、慈善和助人为乐,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3. 探索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人文精神鼓励思考、探索和创新。
它尊重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并在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4. 强调历史传承和文化多样性
人文精神认识到历史和文化对于塑造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它尊重各种文化的多样性,鼓励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以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5. 倡导和平与公正
人文精神主张和平和公正,反对战争、暴力和任何形式的歧视。
它鼓励人们通过对话、理解和合作来解决冲突,以建立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
6. 推崇自由和个人发展
人文精神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它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尊重个人的选择和多样性。
7. 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文精神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它鼓励人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并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
以上是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石,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当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想要在二十一世纪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必须尽快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
然而,如何提高呢?除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开展全民教育外,我想从其他方面谈谈提高全民素质的一点粗浅想法。
所谓“素质”,是一个综合考量的概念,它具体体现在人们日常思想言行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
而“素质”的提高,则应当是全面的提高,套句老生常谈的话说:应当是德智体全面提高。
其中,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当前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人文精神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十世纪是高新科技获得空前发展的一个世纪,它在天道(物理)探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的所有世纪,这是值得人类为之骄傲的。
然而,二十世纪人类在人道(伦理)的探求和建设方面是否也取得了可以与科技成就相提并论的成就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本世纪上半个世纪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当时它引起了世界上许多思想家的反思。
许多思想家对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取向一度发生了疑问,出现了一股新人文主义的思潮,出现了一批向往东方文化人文精神的思想家。
但是,在本世纪的下半个世纪,随着高新科技的高速发展,物对人的引诱力和支配力是越来越强大了,注重人伦道德的人文精神被追逐物欲的浪潮所淹没,人文学科也由此而受到冷落。
二十世纪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仍然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是对科技的崇拜。
在当今新知识层出不穷、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如果在科技文化知识方面不能不断提高和更新的话,则必将为时代所淘汰。
但是,在人们不断提高和更新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高、新、精、尖的科技知识,在迅速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是否有利于改善人类的整体生存环境,是否有助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提升?许多有见识的人们发现,人类创造的现代高科技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不单纯是一种征服自然的力量,反过来也会成为控制和支配人类自身的一种强大的力量。
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文”一词在汉语里与“天文”相对,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关于“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在人的思维和言行中的信仰、理想、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尊严、审美情趣,即“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使人联想到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humanism)。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主要针对前现代的宗教、伦理、政治对于个体的压力,主张性格张扬、强调感官、此岸、现实、工具的重要性;主张从宗教的神灵的彼岸的王国,回归到世俗的感官的物质的生活。
人文主义认为前者是虚幻的;后者才是现实的,才是“人本身”。
人文主义是西方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社会的起点。
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都是对于外在于人的异化力量的否定,强调回到人本身,但两者指向相反。
人文精神针对的是现代进程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物质消费主义、技术工具主义,强调人文文化,自我实现和内心关怀,主张人的主体创造作用,主张民族自尊、自持、自决。
现代的科学技术、工业与资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现代科学学技术的运用,给许多人过于饱和的感官欲望满足。
可是物极必反,人们开始囿于现成知识、常规逻辑、传媒语言、官僚体制、技术规范里,目光越来越短钱,趣味越来越市侩,人情越来越淡薄,竞争越来越冷酷,二人对现实的依赖、顺从及惰性却在增加,想象力、创造力在减退,主体性在丧失,信仰、理想、道德、情操等构成人的灵魂,并规定人生意义的品质瓦解了。
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手段与目的的颠倒。
没有抽象的“人本身”,感官肉体是人的,灵魂、精神个是人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习俗等都是有关人的事物。
哪一个方面膨胀压抑了全面发展,都是人的异化和失落,都需要回到“人本身”。
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前者是指人肉体从天国回到人本身;后者是指人的精神从世俗回到人本身。
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学科
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学科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吕某某先生说,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很实在、很具体,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应当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学校教育既包含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也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塑造即人文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怎样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更是面临这样一种严峻形势。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今天的人文教育面临很多崭新课题。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_*“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追求目标,更需要我们以卓越的城市精神塑造新时代的XX人形象: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理想;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勇气。
诚信公正的操守,戒骄戒躁的品格。
浪漫时尚的气质,天人合一的情怀。
可以说人文精神展示的是一个民族健康的灵魂。
但是,教育界当前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让学生心中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知识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它是人生命以外的东西,通过灌输就可以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但精神的塑造是人性的,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是一种历史的积淀长期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只能通过引导、影响去激发、去塑造。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互动关系科学教育要求遵循规律,科学精神强调严谨;人文教育要求尊重人性,人文精神强调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当前,教育受质疑最多的是偏重于科学精神培养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能立2010-11-22一、辞海中有关“人文”词条的定义辞海中有关“人文”词条的定义如下【1】:“人文”:“1、旧指诗书礼乐。
<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2、指人事。
《后汉书.公孙瓒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
欧洲15、16世纪时开始使用这一名词。
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
后含义几经演变。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个方面的涵义:(1)指与中世纪神学不同的、以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
(2)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哲学观念,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教育”:亦称“人道主义教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
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等。
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中世纪封建的、经院主义教育,主张以“人”为中心,把人的思想情感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反对强迫纪律,残酷体罚和死记硬背,强调尊重儿童个性;主张扩大学科范围,在课程上要求着重学习古典语言(希腊文、拉丁文),重视体育和道德,也学习一些自然科学。
近代以来,其涵义发生了变化,或者追求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或者相对于科学主义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辞海有关人文词条及有关哲学、历史书籍的学习,笔者认为“人文”的内涵应该包含两个方面:1、人文精神;2、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泛指一切人文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
人文精神,泛指对自然(宇宙)和人的观点或看法。
因为人有民族和地域属性,故对人的看法包括对本地与外地、本民族与外民族、本国与外国的看法。
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沉淀,现代人文精神应该包括3个方面:求真;求美;求善。
1、求真求真,就是相信自然(宇宙)存在客观规律,对于这些客观规律,人类通过理性和良知,可以发现它们。
换句话说,人类认识客观规律,不需要上帝等超自然力量的指导。
2、求美求美,就是人类通过各类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影视作品,反映人类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
3、求善求善,就是任何人类的活动,都要有益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危害人类自身的发展。
作为个人而言,求善就是在追求包含利益在内的所有个人发展的同时,不仅不能损害他人相应的权利,而且还有道德义务来关注他人的发展,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还应帮助他人发展;这个“求善”的要求,对于民族和国家,同样成立。
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对辞海有关人文词条及相关哲学、历史书籍的学习,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在通过对相关人文典籍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人类自身的理性和良知,对这些人文知识进行概括和抽象,从而形成一种对大自然(宇宙)和人的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观念。
对大自然(宇宙)和人的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观念,就构成了人文精神。
通过上述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眼下的中国,正如只有科学知识,而无科学精神一样,我们现在也是处于有人文知识,而无人文精神的年代。
三、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笔者在阐述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前,先要花费一点笔墨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客观规律的描述。
客观规律就像地底下的宝藏一样,即使人类不开采,宝藏依然还是在地底下埋藏着。
技术是人类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的一种手段,古人的技术与科学无关,因为那个时代,科学还没有诞生。
现代的技术与科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科学,就没有现代技术。
技术和科学不同,如果人类不发明技术,技术是不存在的。
例如,如果爱迪生不发明电灯,电灯就不存在,但有关电流的科学规律,例如安培电流、法拉利定律等依然还是存在的。
因此,科学只能说是发现,而技术只能说是发明。
“科技”这个词汇,对科学精神在中国传播,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作用。
笔者在此强烈呼吁,有志之士不要再用“科技”这个词汇,而用“科学和技术”来代替。
因为“科技”这个词汇,带来了一种“假象”,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也有科学。
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无科学,科学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
为了让读者能真正理解这一点,笔者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笔者来自农村,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做房子一般都是要去山上采石头。
当一块大石头,一个人或两个人都搬不动的时候,就会拿一根杠子来撬这块大石头。
这根杠子也因此而得名:撬杠。
知道撬杠撬石头就是技术,但是撬杠撬石头蕴藏的科学是什么呢?这就是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科学规律---杠杆原理!杠杆原理用文字表述是:杠杆两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用数学公式描述就是F1 * L1 = F2 * L2。
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后豪迈地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从理论上说,这是可能的。
因为从F1 * L1 = F2 * L2来看,F2 = F1 * L1 / L2,只要L2足够的长,那么所需要的力气F2就可以足够的小,于是地球就可以被阿基米德所撬动。
从这个例子可以得知,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杠杆技术,但就是没有能发现杠杆原理(科学),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祖先能应用杠杆技术撬动大石头,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是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我们祖先也不敢像阿基米德那样宣称:“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科学的内涵有2个方面:1、科学精神(详见:../kpzt/249222.shtml);2、科学知识。
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通过上千年,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与科学是互相影响和渗透,孤立地谈人文或者科学,都难以真正把握人文和科学的内涵。
首先,笔者谈谈人文对科学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主张的“人文主义”,为科学,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巨大进步,创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人文环境。
一方面,科学能有如今巨大的成就,得益于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另外一方面,这种“人文主义”在科学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个“烙印”就是科学伦理。
在科学伦理的约束下,科学的目的只能是有益于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而不能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其次,再谈谈科学对人文的影响。
在笔者前面论述的人文精神的第一个方面“求真”,就是科学对人文的影响。
在21世纪的今天,那种不承认客观规律,或将客观规律仍然归纳于上帝或诸神名下的人文,是“有毒”的人文,这种人文观是绝对要摈弃的。
笔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因为,持这种人文观念的人,没有理性思考过太阳这根“蜡烛”熄灭问题。
据科学家测算,太阳这根“蜡烛”已经燃烧了(../kpzt/250385.shtml)46亿年,估计还有50亿年后,太阳这根“蜡烛”就会熄灭。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与太阳相关,如果太阳这根“蜡烛”熄灭后,人类面临的选择是要么逃离地球,寻找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要么发射人造太阳,替代已经熄灭的太阳。
无论哪种选择,人类离开了理性和科学,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种不承认客观规律,或将客观规律仍然归纳于上帝或诸神名下的人文,其实就是在倡导人类被动“等死”,丝毫不能为解决太阳熄灭问题提供哪怕是一丁点智慧!故那种反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文,是在开历史倒车,如果这种人文成为人类的主流人文,那么人类将自行坠入万丈深渊!四、中西“人文”的区别从辞海有关“人文”词条的定义及相关历史书籍,我们不难得知,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产生的人文和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反对封建思想和中世纪野蛮愚昧宗教,倡导平等、自由、普爱精神,追求客观真理,为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
虽然,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张学习希腊哲学典籍,但是,希腊哲学典籍是理性的,是追求真理的。
我们再看看目前中国社会弥漫的人文,不难发现,很多所谓有学富五车的国学人士,其实只有人文知识(相当于google和百度),而无人文精神,或者说是错误的人文精神。
目前中国社会的人文,不仅不反对封建思想,反而还大力推崇封建思想;不仅不为科学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科学环境,反而大力反对科学,说什么“科学是双刃剑”;不仅不是以“人”为中心,反而是以自然为主宰,说什么“敬畏自然”。
笔者在此大声呼吁:我们老师和家长,为了我们孩子健康、聪慧成长,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联手抵制这种开历史倒车的人文!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综上所述,我们学习人文,不仅仅是广泛阅读人文典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求真、求美、求善”的人文精神。
每个人都受历史和空间限制,都受国家和民族的限制,正是这种限制,使得人文打上了民族的“烙印”。
现代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说,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一根藤上的“瓜”;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还告诉我们,太阳这根“蜡烛”肯定会熄灭,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终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故人文虽然受历史和地域的限制,被打上了国家和民族的“烙印”,但为了人类最终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一定要超越这种历史和地域的限制,一定要超越国家和民族的限制!“求真、求美、求善”,“自由、平等、普爱”的人文,才是人类人文的正道!才是我们及我们的后代需要信守和追求的人文!参考文献:1、《辞海》,p13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