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里夫人:“我们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 后用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艰苦卓绝的探求,来把这
个梦变成现实。”
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人文文化是指人对人自身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
文化形态表现出来而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和人文知识的总和。 这种思考包括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反省,对生命意义的关怀, 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终极归宿的追问,从而形成了“以 人为本”,崇尚人性的人文精神。人文文化主要通过哲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什么是科学特性?
科学专家和技术专家的必备品质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 创新精神 人格品质
创新精神
探索精神 实证精神 怀疑和批判精神
“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波普尔:“科学是人类心灵的壮丽探险”。
艺术、宗教、
伦理、历史等文化形态来表现。在客观理性的科学研究中,情感的冲 动和愉悦以及对人终极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一种与科学主义根本对立的主张。人本主义泛指承认人的
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从人自身出发来研究人与自 然、人与人关系的理论。
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工具理性,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来规范和改造科学,
“人类真正的进步的取得,依赖于发明创造的并不多,而更
多地依赖于像布兰代斯这样的良知良能。”
“我们切莫忘记 , 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 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 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爱因斯坦)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
科学与人文的历史互动
什么是科学?
科学主义、工具理性的泛滥带来的人的异化
科学与人文的历史动态关系
三个发百度文库阶段。
1、古希腊时期
2、近代
3、工业革命以来
分裂的表现:东方的“科玄论战”
西方“两种文化”(斯诺)
广义的科学:是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及其发展规
律的知识体系;
狭义的科学:对自然界规律的知识体系。
础与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
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
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地受人宰割;而没有民族
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 愿受人奴役。”(中科院院士 杨叔子)
与科学主义根本对立,抹杀了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地位,将现在存在的 许多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归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片面地夸大了当今
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从而开展了对科学的激烈批判,因此带有反科
学主义的色彩。
( 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对科学专家、技术专家的极度蔑视)
人文精神特征
人文社科专家具备的品质
情感性 批判性 主观性(价值性)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从雾霾说起
彭 红 丽
《穹顶之下》
——空气污染深度调查
唐代兴教授认为,雾霾是一种极端环境灾害形式,造成极
端环境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是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社会运 动,其最终的伦理根源是人与自然的分离、发展对生存的 傲慢、物化主义对生境幸福的蹂躏。对雾霾的自救之道是 以生境伦理为导向,重建生境制度,重建“未来引导现在”
的理性精神和“生存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存在原则
哈雷彗星带来的思考?
中国科技教育史的“三大疑问”
1、“李约瑟难题” ; 2、“零诺贝尔奖现象”;
3、“钱学森之问”
诺贝尔奖诞生100多年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却从来没有获得过除文学 之外的科学、技术、经济学奖项。
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最多国家人数统计
14位科学家获奖 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为什么我们经济发 展了、教育发达了、 社会进步了,这么一 个物质极大繁荣的时 代,却没有大师了呢?
作为世界工厂能力迅速崛起
学科技的留学生多数选择留在国外
2014年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世界第19位
人
事实世界 价值世界
中国的问题:未能摆脱古代科学精神
缺乏的传统,却又面临人文精神失落 的窘境。
核心问题:科学和人文两种话语如
何建构现代文化(现代文明)?
“科学”一词的起源
西方:科学 中国古代:格物致知、福泽谕吉、康有为、严复 “科学家”(1833年 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议上) 独立科学传统的形成
科学从产生之初有两个传统:哲学传统和工匠传统
科学与人文的长期分裂
强烈的批判意识、重建意识 深沉的人性关怀 对自然科学的持续关注
关注“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爱因斯坦内心深处就有这种“火光”,他
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 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 美和真”。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 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
求 真(是什么?为什么) 理性、客观、准确
科学发展与现代生活
科学主义
“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一种信念。”(《牛津
英语词典》)
“科学主义的悲剧就在于:它毁灭了一个宗教神化,而创
造了一个科学神化;它否定了一个万能的上帝 , 又塑造了一 个万能的科学”(白春阳)
矛盾的社会存在现状是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例证
的心灵。科学的善恶问题本来是不存在的,但科 学一旦被应用于人间的功利,就不得不置于道德
天平。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生动而深刻地说:
“ 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 ,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
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技术使人低矮化,对功利趋 附冷淡了思辨和生命的真正价值(海德格尔) “一座座雄伟的山峰失去了灵性,成为一堆堆等 待着技术来开采、冶炼的矿石(持存物)的堆积 场;一条条风光秀丽的河流失去了诗性,成了一 条条等待技术去控制、筑坝和落差发电的水利资 源(持存物)。”(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
不够的,关心人们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
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们 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 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 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爱因 斯坦于 1931 年 2 月 16 日对美国加利福尼亚 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科学可以为善,可以为恶,对此作出取舍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