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本生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一)树立榜样,目标远大我们应该向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梁强、李素丽、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力争向先进的人物学习。

把他们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同时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拨正人生正确的航向,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力争上游。

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力争学习模范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好各科的科学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科学文化知识让我们自身强大起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李岚清同志在高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一门重点课,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3.1有助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科学文化的生命,是推动科学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1,有助于弘扬"主旋律":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今天的文化要处理好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文化具有超越性功能.不是趴下,不是社会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干,而是要昂起来,要给社会扬起理想的风帆.要追求真善美,所以我觉得科学不等于技术,文学艺术不等于商品,道德不等于等价交换,体育不登于金钱关系,卫生也不等于金钱关系.教育不能完全产业化,我们过去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2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仅与科学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而且与思想道德建设也密切相关,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1,人文精神包括崇高的道德精神环境是什么就像过去毛泽东讲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这是一种纯粹的东西,这叫人文精神.有了这种高的境界以后人的内心世界都变了.我们现在荣辱观如果不接触到这个深层的东西,荣辱观是很难讲的.不触及心灵只是外在的准则,强加给我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内心世界有这个火光的时候,你自己就起来了.2,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拿最现实的来说你身上追求什么人生无非追求对个人来讲年轻,漂亮,健康,长寿——这不是人生四大要素么 !如果你要保证这四样,最大的是人文问题.为什么好多大家那么长寿西方英国哲学家罗素活到98岁,文采飞扬,中国也有,冰心老人活到98岁,巴金是101岁,苏步清100岁.为什么这批人这么长寿人文精神.人一旦心灵到了那个地方去了,他就净化了,好像生活到云里去了,你说有什么烦恼和郁闷不可解决么 !3,一切崇高的文化精神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有强烈的辐射作用如果你们有这种状态的话,你们家庭有一个这样的话,所有的人都发光,一个学校如果有这样的精神状态的话,这个学校朝气蓬勃.一个社会如果崇尚这个的话,这个社会完全不同4政治思想教育可以而且应当与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如果有这个精神状态,你看人都是活生生的,工作都是生龙活虎的.3.3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以弥补传统的人文精神之不足.我们的现代化需要科学的竞争,因为我们的传统科学精神不足.你们别以为我们现在强调科学精神,我们民族自古以来从骨子里对科学是看不起的,雕虫小技.那个时候只讲就道德思想.所以对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特别要强调科学精神.3.4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意思不是让你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又是工程师,不是这个概念,就是你的思想道德素质,你的科学文化素质,你的身体,心理素质,你的审美艺术素质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人性全方位的发展,丰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①促进科学发展;②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项体制的确立,改革和完善,离不开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 我们有时候不够理性,你看交通规则老不遵守,法律老不遵守,为什么不遵守理性不够.为什么理性不够科学精神不够.这同发达国家是个差距.因为他们从心里头受科学的熏陶比较多,所以他们规则性意识很强.2,弘扬人文精神的重大性然后我们也要注意弘扬人文精神,这个人文精神我们不要把它看作空而无意义的东西.我们过去认为人文知识等于"非经济因素",错了.这个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加高文化时代了,高技术的背后就是科学,高文化背后就是人文.。

架起沟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桥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架起沟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桥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架起沟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桥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科学技术史教育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结合的最佳桥梁,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文素质科学精神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何使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有机结合,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的内涵追根究底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怀,是对人性的完善,和谐和全面是它的目标,唯美、良知、自由、平等、公平、和谐是它的最高理想。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通过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和熏陶,使其内化为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他们臻达自我,弥补专业人才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缺陷。

科学象征着理想与秩序,它的终极目标是对世界寻求合理的规律性解释。

科学精神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事实求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

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科学与人文的精神价值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

科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而科学活动的领域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人文世界。

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她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她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一个科学精神尚不能深入人心的社会,不能指望有发达的科技。

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通过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既通晓“科学”又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学科分工的精细,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科分化严重,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的职业分工拉大,文不学理,理不习文。

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这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一个辩题,在网上看完这场比赛的录制视频后,对于辩手们的某些论点深有感触,也另有一些我的个人看法,在此略作叙述。

首先来明确两个概念。

书上说,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滴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其本质和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性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人民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那么实际上,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说,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都很重要。

但是,并行不悖并不意味着等量齐观、无所偏重。

尽管人文精神总是要表现为一些具体的人文规范,因而它就必然要受到一个时代和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显得复杂而多元。

但是人文精神以人的平等、自由、幸福,与社会的民主、和谐、进步为起点和归宿,体现在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人与科学的终极关怀。

就连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认识和追求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为科学精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更倾向于,大学不但要沐浴科学精神的雨露,更应普照人文精神的光芒。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来传承文明、振兴国家、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服务社会才是大学价值之真谛。

放眼世界,伴随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的本领越来越大。

以至于手指轻轻一按便可改变世界甚至人类的命运,因此当我们在为自己的力量沾沾自喜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好拥有那个手指的人,让人文精神铸就他们的灵魂。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

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

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

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当前世界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不论是从教育观念的革新,还是从教育设施的配备都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在大家的眼中,教育塑造人类的灵魂,是神圣而不容亵渎的,而高等教育更是其中的支柱,吸引着一大批的莘莘学子为之奋斗。

在社会中,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不过针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需要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主体性的社会意识。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其实质是人生意义和人的文化价值属性的肯定。

人文精神的精髓集中于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

而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信念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其认识成果的精神升华,是对科学这一特殊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其内在要求则是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

拥有科学精神的人,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决不轻信盲从;拥有科学精神的人,凡事都会讲究真确,决不随波逐流。

大学生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解

大学生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解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科学的方法,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真理尺度,真理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真理尺度,真理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真理尺度,真理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

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

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

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论述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论述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论述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姓名范静专业汉语言学号2012410231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科学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融合,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世界全球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而,一个国家必须重视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当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十分必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科学,人文,困境引言:就我国现在教育现状来看,国家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但历来以久的应试教育已根深蒂固,想要一举破除,并非易事。

而在这这种教育状况下,显而易见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被极大地忽视了,由此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探索精神和文化素养也有待探究。

当务之急,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和人文修养。

一、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先理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定义。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再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联系融合,体现一个个体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灯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2]但是,他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才会去思考与探索,才会对社会有所作用,经济才会有所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意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意义

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赣南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开学考试试卷附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3分),附加题单独2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3分。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5、50、6、51、7、52、8、53、()、()。

2、按顺序填数。

(1)、()、()、35、36、()、38、()、()。

(2)、()、80、()、60、()、40、()、20()。

3、看图填数。

4、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5、35再添上()就和40同样多。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5-5= 6+10= 7+6= 0+0=8+1-4= 13-3-2= 6+4-9= 7+2+3=( )+4=10 ( )-5=5 2+3=()-2 8+( )=6+62、看图写算式。

3、算一算,把结果一样的连一连。

4、原来有18个苹果,红红吃了一些,还剩下9个,小红吃了几个苹果?答:小红吃了()个苹果。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比一比,画一画。

1、哪把枪长,在长的下面画“√”。

2、哪辆汽车长,在长的下面画“√”。

2、我会比较(在○里填上“﹥”、“﹤”或“=”)1厘米○1米 4米○98厘米2米○150厘米 5米+2米○7厘米100厘米○10米 17米-7米○10米300厘米○3米 35厘米+6厘米○40厘米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选一选。

在合适答案下面的□里打“√”。

2.第一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

这些学生坐一辆汽车去动物园,坐哪一辆车比较合适?2、把能把在水里游的动物上面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探讨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方面。

而人文精神则是指人类在追求自我完善、关注人类命运、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人文关怀、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方面。

这两种精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有效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他们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当代大学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他们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是新材料等领域,都活跃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的创新成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论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ZHANG i rig Jau n —
( c o l fIf r t nEn ie rn S h o no mai gn eig-W u a iest fTe h oo y o o h n Unv ri o c n lg ,Wu a 。Hu e 3 0 0 hn ) y hn b i 0 7 .C ia 4
o ce tfc s ii nd hu ans i pii 。t r ndso gh re c ton r f m nd t lia i t d nt fs in ii p rta m itc s rt he te fhi e du a i eor a hecu tv ton ofs u e s’s rtofi o — pii nn va
c ons r c r o ou a pu . t u ta ha m ni s c m s Ke y wor s: ce ii p rt;hu a s i p rt;sg fc nc d s intfc s ii m nitc s ii iniia e;un v r iy s u n s i e st t de t
Ab t a t B s d o e c ito ft e c n o a i n fs in i c s i ta d h ma itc s ii。t i p p r ds u s s t e n c s i sr c : a e n a d s rp i n o h o n t t so ce t i p r n u n si prt h s a e ic s e h e e st o f i y o o i a i n o ce tf p rt t u n s i s ii te p u d h r a i nfc n eo u tv tn ce t i s ii a d h — fc mb n t fs in ii s ii wi h ma i t p rt x o n st eg e t g i a c f l a i g s in i c p rt n u o c h c .I s i c i f ma it p rto nv r i t d n sfo t e p r p c ie f h t t s q o o n v r iy s u e t ’t o g t h o il u c i n n s i s i fu i e st s u e t r m h e s e t so e s a u u fu ie st t d n s h u h -t e s ca n t c i y v t f o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

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因此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历史必然性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不论方还是西方都一向重视人文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是把“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的教育也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人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

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

在西方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博雅教育”的概念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发展理性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七艺”教育虽然渗透着宗教精神但仍是以博雅教育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冲破了宗教的束缚要求以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遗产来铸造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发展个性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可以说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西方的高等教育一直被博雅教育的思想和办学模式所统治大学为学生提供的是“心智训练”培养的是能够从事任何职业的“有教养的人”。

我国古代的教育也以人教育为主。

以儒家教育文化为代表强调通过“正心、诚意、修身”以加强道德修养通过“格物、致知”以把握真理和规律通学习“六艺”以求得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引向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这次从人文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的变革首先肇始于英国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英国皇家委员会提出教育应以升学和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在实践中坚持发展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在实践中坚持发展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真理是实践的前提,也就是说运用价值决定了实践的必要,是实践的辨证统一,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样重要,是构成社会重要的因素.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失的。

针对现在大中专学生科学精神相对缺乏的现状,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而政治课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

因为,科学精神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且也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政治课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创新和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改变目前学生科学精神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那么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有助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弘扬“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我们现在总在讲文化两个字,文化的评论现在越来越高了。

为什么要讲文化。

第一,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可能是文化。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导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需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本文旨在分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并思考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推动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关怀与尊重。

它包括人的尊严、普世价值观、人情关怀、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 丰富内在世界: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内在追求、情感表达、思考和创造力,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人文关怀、哲学思辨和美学创作,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拓宽人生视野。

2. 增进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大学生的人情关怀、同情心和善良品质,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着眼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动力,塑造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4. 提升综合素养:人文精神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学会问问题、思辨和创造,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大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1. 设计富有人文关怀的课程:大学课程应重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共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引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艺术欣赏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回应能力。

2. 丰富的社团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文化艺术、公益慈善、传统文化等相关的社团活动,提供个人成长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同时,加强社团指导,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培养领导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学教师应具备广阔的学科视野和深厚的人文修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能够在课堂上把学科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摘要】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

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功能各异,但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整体的两翼人类的行为既要合目的性又要合规律性,人文为其合目的性提供基础,而科学则为其合规律性提供基础,两者互补才是行为合理性的保证。

然而,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许多道德、伦理、贫富、环境等问题。

于是,历史上的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以形而上学的态度各执一端,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

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的这种局限性,虽然历经批判在理论上呈衰微趋势,但事实上的分离不仅是存在的,而且呈扩大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分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对GDP 的贡献率,社会对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经久不衰,而培养劳动者的高等乃至中等、高中教育又分为文、理等学科,学生们为了就业谋生往往又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功利化倾向。

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对智力开发、专业知识的灌输趋之若鹜,而对于诗书礼乐、传统经典、人文关怀、如何做人之类的人文教育实际上不够重视,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不仅人文类必修课程开得少、不系统,即便是不得不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上也常常打折扣。

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全面的。

造成这种人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状况的根源是文化教育中的科学和人文两者长期的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实质上分离的现象还有理论支撑而加剧分离倾向。

实践证明,这种“互相包含、难分彼此”的统一论,更加剧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边缘化。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遵守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守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

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大学生正文:一、科学精神江泽民同志屡屡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

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

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

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

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

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一篇: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因此实践是我们通向未知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于实际那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得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弘扬,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我们应该明白实践的成功意味着价值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先确定合理的价值目标,确定合理的价值目标有赖于掌握真理,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需求,即我们身体的和心理的需求,这要求我们掌握身体变化发展和心理变化发展规律,其次我们的需求的实现要借助外物,借助自然力,所以我们必须掌握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

由此说明,不管是价值目标的确定还是价值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真理的掌握。

坚持真理尺度,就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坚持价值尺度就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人文精神。

因而,实践、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在实践中应该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下面就从我们大学方面来谈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和视角,它们都是认识与观察世界不可或缺的。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但是在大学的发展历史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张扬不是并驾齐驱的,人们总是或者偏颇于人文精神,或者偏执于科学精神,由此造成了大学精神的偏颇和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教育模式。

如理工科教育环境偏于单一,文化陶冶偏弱,作为大学最基本的综合性、学术性、人文性要求得不到必要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思想底蕴;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学生在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中缺乏训练有素的科学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和科学的方法、手段。

由此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全面、良好的总体科学与人文素质。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应并重。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作文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作文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作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个词听起来好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精神是指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是指关注人类的情感、价值和意义的精神。

如果我们能够让这两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互照耀,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和美好。

让我们来谈谈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认知极限。

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放弃,而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去寻找答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进步。

仅有科学精神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人文精神来补充我们的内心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类情感、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去关注别人的感受,去尊重别人的权利和尊严。

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要轻易地批评或者指责别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精神。

只有让这两种精神相互照耀,我们才能够拥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一、论文摘要
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

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关键字
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

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

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
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

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

“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

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辩证统一的前提。

我们通过实践去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现实的实现有赖于相对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发现的状况。

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衬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状况。

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促使着真理的发展。

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下载的热情。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认识和改造的活动中,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实事求是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惟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下载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活动。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发展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

要求我们时刻以符
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全理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知自已身上担负的重任,坚持科学精神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排除险阻的一大利器。

三、参考文献
1、杜也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年10期
2、臧宏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宫丽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赵杨群;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缺失与教育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李玲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