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街区制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问题成为城市规划的一大挑战。
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不仅意味着对城市传统的尊重,更是维护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城市的活力。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进行评述,并总结出对当前和未来的启示。
在国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过去的简单保护到如今的保护与更新的并重,国内历史街区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保护方面,一方面是对历史建筑进行必要的修缮和保养,以保证建筑本身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如历史街道、庭院等。
在更新方面,不仅注重保持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和风格,更加注重功能的优化和服务的提升。
比如,将历史建筑转变成文创产业基地、艺术工作室等,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又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则更加成熟和多元化。
从欧洲的历史古镇到美国的老城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和实践方法。
在保护方面,注重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督和保护历史街区;在更新方面,更加注重利用历史街区的潜力,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
同时,国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也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众的意见反馈,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从国内外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首先,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需要多方合作。
政府、专业机构、居民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其次,保护和更新需遵循历史街区的特点和风格,尊重历史文化,不能简单复制和改变历史风貌。
第三,保护和更新需注重可持续发展。
保护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
更新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将历史街区变成城市的一个重要资源。
最后,保护和更新需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众参与。
居民和社会各界是历史街区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参与对于保护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国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社区管理。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就是 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非营利组织的成 立需要经过政府严格的审批程序。 英国 政府也把很多社区服务方面的事务转给 民间团体和私营机构。
(五)社区管理依法进行 政府具有管理社区的职能, 社区管 理有自身的规律性。 政府管理社区也要 依照这些规律来进行, 并依照根据这些 规律制定的法律来进行。 发达国家普遍 法律制度健全,社区管理依法进行,政府 和社区组织的权利和义务都从法律上做 了明确的划分。
是用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提高,累进 要征实;在维持现行间接税的同时,奢侈 消费税也可提高, 物业、 遗产等税要开 征。二是社会保障必须普及城乡,逐步加 码, 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不低于并争 取高于世界水平。 三是大力推行救济和 慈善事业,使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重病 人和因天灾、 人祸的不幸者得到适当的 帮助。 分配总有差距,再分配是补充,重 点不在劫富,却在辅贫,有利于避免和缩 小悬殊。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 社区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政府高度重视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 是城市的组成
- 14 -
2 0 1 0 年 第 1 0 期上 总第 3 0 4 期
单元,没有社区就没有城市,发达国家政 府基于这样的认识, 对社区管理给予高 度的重视。 无论是在高度自治的美国模 式里,还是在混合的日本模式里,政府都 高度重视社区管理。在美国,市政府里有 社区服务局,负责引导、协调社区工作。 在日本,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规划、指导并 提供经费支持。
各个国家因为具体情况不同, 社区 管理模式差别很大。 在众多的管理模式 中, 较为突出的有以新加坡为代表的行 政主导型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和模 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三 种模式反映着政府和社区行为的紧密或 松散程度。相对来说,欧美国家政府和社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理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
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价值,并采取了一些初步的保护措施。
例如,法国在 1840 年设立了“历史建筑管理局”,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登记和保护。
20 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大规模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和社会组织开始呼吁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1933 年,《雅典宪章》提出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概念,强调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
20 世纪60 年代,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
同时,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历史街区的适应性再利用,通过功能更新和改造,使历史街区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二、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1、整体性保护理论整体性保护强调对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内涵等进行全面保护,不仅保护单个的历史建筑,还注重保护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
2、动态保护理论动态保护认为历史街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要允许一定程度的合理变化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强调当地居民在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增强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社区的认同感。
在保护方法方面,国外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立法保护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国外小城镇的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CONTEMPORARYECONOMICS【摘要】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了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模式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重视规划、凸显文化、政企合作、完善税收等方面提出了的意见。
【关键词】国外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一、英国小城镇的建设早在1898年,英国建筑规划大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就率先提出了“小城镇”概念:小城镇将为城里的居民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有足够的空间为市民提供阳光、空气和优雅的生活;城镇周围被绿化带环绕,不仅能为城镇人口提供农产品,而且能为他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许多个这样的小城镇彼此分开,但同时又通过快速便捷的交通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能满足几十万人口全部需要的“社会化城市”。
1、法律保障。
专门的法律条文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保障。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住宅、城镇规划条例》。
二战之后,于1947年颁布实施了《城镇和乡村规划法》,第一次在法律上将城乡纳入一体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
这部法律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合当时情况的规划体制,对土地占用的补偿及其产生的矛盾形成一个综合的解决办法,从而给合理的规划提供可能;为地方政府执行规划而购置土地提供财政补贴。
该法对英国小城镇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现在一些著名的英国小城镇,就是当时获得重点支持的对象。
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英国对该法做过多次修改和完善,2004年新修订的《城乡规划法》将原来的指导性地区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范,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立法体系。
2、宏观调控。
与立法同步的是英国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英国十分注重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并努力创造条件发挥每个小城镇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战后期,政府指派专人负责处理战后伦敦和其他大城市的规划和重建问题,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并于1943年成立了城镇和乡村规划部。
二战结束后,随着成千上万的军队人员不断返回家中,住房严重紧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决定将小城镇建设确立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项目。
现代西方街区规划思想对我国开放式街区建设的启示
现代西方街区规划思想对我国开放式街区建设的启示*The Enlightenments of Modern Western Block Design Theory on Planning of Chinese Open Blocks贾梦圆1 臧鑫宇2 陈 天3Jia Mengyuan Zang Xinyu Chen Tian摘要 街区是组成城市实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城市建设历程中对城市街区的空间形态、交通与功能组织、社会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文章从4个发展阶段剖析自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街区规划理论发展历程,并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街区建设特征与问题,从4方面提出我国推广街区制的经验借鉴:发展集约紧凑的街区形态,营造活力安全的街道空间,延续传统特征的街区文脉,构建绿色生态的街区环境。
关键词 城市街区;西方街区规划理论;开放式街区;西方经验借鉴AbstrAct Block is the basic element to form the physical spac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a cit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estern countries have large amounts of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on the space morphology,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value of urban blocks during their urban developments. In this paper, theories on western block planning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i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block planning in Chinese cities are further analysed. It concludes with four block planning principles: developing compact block forms, building vital and safe streets, continuing historical neighborhood context and creating ecological block environment.Key Words urban block; western planning theory of urban block; open blocks; western experienc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物理环境模拟的中高密度绿色住区规划原理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578366;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寒冷地区高密度街区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XSC-0127。
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国家也 曾遇到过。 因此 ,批判性地借 鉴发 达 国家大都 市 区治理 的经验 ,不失为 突破 我 国大都 市 区治理 困境的一种 理论视 角和行 动方略 。当然 ,我 国 国情 与发 达 国家存在 一 定的差 异 ,所 以, 我 们在借鉴 国外经验 的基础上 ,也要积极探 索适合我 国国情的大都市区治理模 式。 关键词 :大都 市区;治理模式 ;治理瓶颈
中 图分 类 号 :F 9 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6 2 1 ) 8 14 5 0 01 X( 00 0 - 1 - 7 0 0
大都 市 区是 城 市 化 发 展 到 较 高 阶段 的新 形 式 ,其 形成 和 发 展 是 现 代 城 市 化 进 程 的重 要 标 志 ,也 是 2 l世 纪 世 界 城 市 化 发 展 的主 导 趋 势 。 大都 市 区治理便 成 为重要 课题 。
第 8 ( 31 期 总第 2 期) 21年 8 00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c on Fi nc a s ar h na i land Ec om i s u s on c Is e
N m e 8( ee l eaN.2 ) u br Gnr rl o31 aS i
轻视管理的 “ 软件” ( 人文 环境 和人 的素 质) 。 ( ) “ 建轻管 ”会 导致 投资 效益 低 下 ,建设 项 1 重
目无法发挥作用 ,城市功能难 以充分体现,其具 际上 ,政 府是惟 一 的管理 主体 ,相对 于其他 主体 体表现为 :①城市管理投入与建设投资增长的比 在治理 权利 享有上 的匮乏状 态 ,政 府 的权 力处 于 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②因管治滞后导致建设好 种过 度饱 和 的状 态 ,所 以 ,政府 官员就 可能 出 的城市 公共设 施 得 不 到 很好 地 维 护。 ( ) 管 治 现权 力 的 “ 2 寻租 ” 。此外 ,缺 失 区域 协 调 治理 主 理念的 “ 单一化” ,主要 表现为 :① 把 “ 发展 ” 体之下的各行政区域分片分块、各 自为政的管理 单纯地 理解 为 经济 增 长 和 物质 性 扩 张 ;② 把 模式 ,在 很大 程度 上 也 阻 碍 了资 源 的 自由流 通 , “ 治” 理 解为政 府 单 一 主体 的行 为 ,并 以行政 遏制 了大都 市 区发展 的动力 。 管 性行为为主导 。“ J 重建轻管”和 “ 单一式” 的 3 .行政 管理 制度 障碍 管治理 念 ,已远远 不适应 国家 、市 场 、政 府 之间 在 我 国 ,地 区间条块 分割严 重 ,各 级行 政 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值 以及其 实现所面 临的机遇 与挑 战,譬如产业价值 ;还有学
者认 为历史街 区应该根据 自己的传统特 色,结合特定 的产业 类型来 实现 自身价值 ,应该 从产 业集群 所带来 的集 聚经济
对 历 史 街 区价 值 进 行 提 升 、 扩 展 ( F o r d e,1 9 9 7; J o h n ,
定 影响的项 目或决策 ,如历史街 区的土地产权 归属 、地段功 能区置换 等 ,中央政府对历史街 区保护仍然发挥着 宏观调控 作 用 ,决定着街区 的发展 方向。 因此 ,不 少学 者认 为政府在 促使 历史街区保护 内容 的转变、立法程序 的确定 以及街 区的
复兴 中 的作 用 是 无 法 替 代 的。 二 、 历史 街 区 的价 值 评 估 研 究 确 定 了历 史 街 区是 遗 产 保 护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后 ,不 少 学
性 , 同 时也 说 明要 解 决 历 史 街 区价 值 评 价 问题 还 应 该 具 备 国 际视 角。 ( 二) 价 值 评 价 方法 研 究
在历 史街 区的价值体 系中 ,文化价值 占其 价值体 系中
方也要针对所在 区域 的情况 ,制定详 细的保 护区规划方案 ,
明确 保护区 内建筑 的利用 方式。例如 ,英 国的历史街 区保护 规 划 管理 主 要 是 由地 方政 府 的规 划 管 理 部 门 负 责 :美 国 各 个 州也都具有地 方对历史街 区规划 的控 制权 力。伴随着保护思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导言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传统文化的窗口。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往往受到破坏和改造,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被忽视。
为了保护历史街区,许多国内外城市制定了保护规划与实践方案。
本文将通过评述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总结其中的启示。
一、国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1. 成功案例:北京胡同保护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一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胡同被拆除或被改造,使得北京胡同文化与历史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北京的胡同,政府出台了胡同保护政策,同时采取了合理的保护更新措施。
这一政策的成功在于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还兼顾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2. 面临的问题:复旦大学历史建筑问题尽管一些国内城市在历史街区保护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复旦大学为例,该校拥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但受到了产权问题和拆迁风险的困扰。
这一问题提示我们,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中,应兼顾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并加强法律保障。
二、国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1. 成功案例:法国巴黎蒙马特区巴黎蒙马特区是法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之一,其明显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旅游者的热门景点。
为了保护这一区域的独特魅力,巴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拆除过度新建的建筑、修复古老建筑以及加强历史街区管理等。
这些举措成功地保护了蒙马特区的历史和文化。
2. 面临的问题:意大利威尼斯历史街区威尼斯作为意大利的著名历史城市,其历史街区规划与实践面临着一些困难。
由于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特殊,其建筑面临水上侵蚀等问题,加之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历史街区存在过度商业化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一情况提醒我们,历史街区保护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
三、启示与建议1. 加强法律保护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应加强法律保护,明确产权界限,保护历史建筑免受拆迁威胁。
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实践及启示
某历史街区位于城市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城市的发 展,这个街区的活力逐渐消失,许多建筑物处于闲置状态,公共空间也变得拥挤 不堪。为了保护和复兴这个历史街区,当地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公共空间改造。
二、改造方案
1、设计理念
本次改造秉持“尊重历史、体现文化、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保留历史建筑和景观的原有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增加现代元素,提升 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成功案例很多,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南京的老门东等。 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既保留了历史街区的原生风貌和格局,又进行了合理的 商业开发和旅游资源利用。也注重了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征集,以及专业规划和设 计的重要性。
总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议题。在改 造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历史街区的价值和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 和方法进行改造。也需要我们当前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强重视程度, 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街区焕发 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服务现代城市生活。
然而,改造历史街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商业 利益,导致历史风貌的破坏;有的地方缺乏长期规划,导致街区发展不平衡。这 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以确保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历史街区改造的意义和价值重大,既能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又能促进旅游业和城市更新。通过国内外实践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历史街区改造的成功关键在于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合理融入现代元素, 强化规划与管理的协调以及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效益。我们也要警惕问题和不足 的出现,确保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次演示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 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
标题: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 理
标题: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解说系统在提升游客体验、传递文化及历史信息方 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提 供更完善、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
一、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
1、明确解说目标
1、明确解说目标
在规划旅游解说系统时,首先需要明确解说的目标。这可能涉及传播知识、 提高游客对景点的认识,或者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历史的理解。明确目标有助 于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解说内容和方法。
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
3、维护成本高昂: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如修缮古建筑、 改善基础设施等。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很多历史街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 护,导致损坏严重。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 区保护的启示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
1、加强法规建设:中国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标准和 具体措施。同时,对于破坏历史街区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以保障历史街区的 可持续发展。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
4、促进文化传承:历史街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保护的基础 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和演出,让更多 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
总之,日本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应该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历史资源和促进文化传承等 方面入手,加强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 贡献。
3、实践案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外步行街及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1)
国外步行街及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一、现代步行街的产生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移动方式。
步行街,从城市发展史看,是城市最早的街道。
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系统。
它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公共活动场所。
道路,一般是以交通功能为主,而街道则更多地与市民日常生活以及步行活动方式相关。
街道是市民生活环境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城市最初出现的街道就是步行街。
古代城市,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
在没有车辆的年代,街道是属于人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愉寻乐,完成“逛街”所需的所有活动。
但是,到了马车年代,特别是汽车时代以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街道性质就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由于人车混行,加之,街道狭窄拥挤,人们不得不冒着风险外出,而且还得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
这时,人们再也享受不到过去那种“逛街”的乐趣。
步行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共存及和平共处的局面也就难以为继了。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性街道与交通性街道(道路)就不得不分离开来。
在街道和道路的设计上,必须处理好人、车交通的关系,既方便汽车通行,又不对行人产生干扰;处理好步行道、车行道、绿带、停车带、街道交结点、人行横道等各部分的关系。
在城市的许多地段,尤其是中心区、商业区、游览观光的重要地段,要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创造和培育人们交流的场所。
从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是现代步行街最早的雏形。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步行街在许多发达国家逐渐发展。
仅美国就已有200多个城市在城市中心区把主要街道改建成成步行街。
鼓励步行方式并在城市设计中贯彻步行优先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步道连接系统,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中心区复兴和旧城更新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功经验。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副本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更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城市更新项目,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着重介绍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分析其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第一部分:城市更新的意义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城区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不仅有利于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的提升,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绿道建设等。
然而,我国城市更新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来源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
第二部分:国外城市更新案例分析纽约的高线公园纽约的高线公园是由一条长达2.4公里的铁路线改造而成的。
高线公园不仅仅是一条通常意义上的公园,更是一个休闲、文化和社交的空间。
高线公园的推广,使得周边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一系列商业设施也得到了迅速的开发。
高线公园的成功示范了在城市更新中,作为公共空间的场所不单单是一个集闲逸于一身的高端设施而已,更重要的是需要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生活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巴塞罗那的超级岛巴塞罗那曾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后来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加和道路的拓宽,原本宽阔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城市文化的特有魅力也消失殆尽。
为了恢复这个城市的生机,巴塞罗那市政府开启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的“超级岛”项目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该项目将原本为交通功能的3个小岛,改造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绿化空间。
这里草木葱茏,鲜花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超级岛的成功,彰显了城市更新的最大价值,使得城市更加繁荣、充满活力。
第三部分: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城市更新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改造,更应着重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WorldAgriculture 2013.10(总414)作者简介:王纯礼(1967—),男,重庆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研究,E-mail:wangchunli1967@ 。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国外4种主要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和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镇产业发展,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加快城镇体系发展,以期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小城镇;模式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笮王纯礼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趋势快速发展,2002—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上升1.3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
2012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所以中国城镇化发展既面临挑战又是重要历史机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化水平较低,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约30个百分点。
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城镇化发展同国外普遍认同的城市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城镇化更是一种低级形式的城市化反映,中国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仍然有很大比例的城镇人口为非城市户口,城乡二元格局的户籍制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较大。
所以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出发,总结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世界上城镇化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存在4种模式。
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有放任式的城镇化;第二种,是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第三种,是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第四种,是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
一、4种城镇化模式(一)美国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期。
欧洲城市街区形态演化对我国街区更新的启示
欧洲城市街区形态演化对我国街区更新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European City Block Form Development to Chinese Block Renewal陈帅I Chen Shuai倪阳I Ni Yang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4-0023-05收稿日期2020-01-15摘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关联性的演化过程,城市街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构成单元,往往维系着彼此间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内在关系与外部形式。
从城市街区的历史演化的视角,藉由街区空间中社会活动形态及其所涉社交模式的探究,深入分析不同时代城市街道形态、尺度、结构及其功能特质,通过比较不同街区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初步反思并揭示影响城市形态发展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从而以此作为现今城市街区更新的基本立足点。
换言之,面向中国新时代城市及其街区更新这一重大现实议题,从城市史与比较建筑学的角度同时探讨中欧城市街区发展的异同,在充分考量中国语境和全球趋势的过程中探索并形成切实有效的“适应性”策略,以期为未来街区的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城市街区欧洲城市形态演化更新策略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i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relevance.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ituent unit,urban blocks often maintain unique and relatively stabl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external for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urban block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orms of social activities in the block space and the social patterns involved,we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form,scale,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treets in different era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block forms.Then we preliminarily reflect and reveal the deep-level logic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rphology,and use this as the basic foothold for the renewal of urban blocks.In other words,facing the major practical issue of the renewal of cities and their neighborhoods in the new era of China,the sim订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neighborhoods in China and Europe will b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architecture,and forme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adaptability"strategies wh订e fully considering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global trends,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feasible methods for the future block renewal practice.Keywords Urban blocks,European cities,Morphological evolution,Renewal strategy随着城市规划体系的不断更迭,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设计转而聚焦城市街区而非仅限于某一建筑的范畴,而这也成为了城市空间遗产保护的有力手段。
日本步行街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现阶段,我国 城市消费占到居民消费的70%以上,随着城镇化进 程的加快,城市消费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步行街作 为城市商业的发源地,也是各种商业资源的集聚区, 集中了大大小小的店铺、多种多样的业态,既是本 地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国内外游客光顾的热 点.在满足居民生活、丰富城市功能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日本的步行街发展是促进国际旅游消费 、建 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成功典范。2011年以来,外国游 客在日消费呈现逐年增加态势,2018年首次突破4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73亿元),外国游客特别 是中国游客赴日本的旅游购物,对于低迷的日本经 济和日本政府推行“安倍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提 振作用。日本银座、新宿、涩谷等已成为世界知名 的步行街区和购物天堂,每年吸引全世界各国游客 前往消费。近年来,我国步行街发展逐步得到国家 和各级政府重视,各地积极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工 作并取得积极成效。但我国步行街还不同程度地存 在环境不够好、档次不够高、功能不完善、特色不 突出等问题,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
中国经贸
日本步行街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王岩
董超
路红艳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 ,在步行街的整体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方面 取得巨大进步,但由于缺乏特色、购物环境不佳、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仍存在吸引力不足,不能满足消费 者需求等现实问题。日本是步行街成功发展的典范,在观光立国战略的背景下,日本步行街发展强调为外来 旅游者和本地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服务,注重特色化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硬件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的塑 造,是其吸引国内外游客消费,成为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深入研究和学习日本步行街发展特 征和经验后,提出我国步行街发展应在加强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 ,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步行街消费环境, 凸显文化特色差异化发展,推动步行街业态创新,逐步将步行街打造成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有效载 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平台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国外街区制实践应用及对我国居住区建设的启示
国外街区制实践应用及对我国居住区建设的启示作者:王晓颖张令兮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32期摘要:农业社会时期街区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强调民主思想及生长的“有机性”。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对街区制的广泛应用。
在英国,功能混合、标准尺寸的街区迅速扩张。
而后美国将街区制发扬光大,在中心区及郊区建设了适宜当时开发需求的街区,并建立了完善的法规制度。
国外街区制的实践在规划思想、方法路径方面,为我国居住区由封闭式小区向开放的街区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ighborhoods in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period is the emphasis on the "organicity" of democratic thought and growth.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led to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the block system. In the UK, functionally mixed, standard-sized neighborhoods are expanding rapidly. Then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ed the block system, built blocks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needs in the central area and suburbs, and established a sound legal system. The practice of foreign block system provides effectiv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from closed communities to open block systems in terms of planning ideas and method paths,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关键词:街区制;美国;实践经验;居住区Key words: block system;the United States;practical experience;residential area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272-021 街区的产生与发展1.1 街区的概念街区一般指的是矩形的城市空间,是被街道围绕并有建筑占据或未建造建筑提供的区域。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开发的借鉴意义(大全5篇)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开发的借鉴意义(大全5篇)第一篇: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开发的借鉴意义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开发的借鉴意义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开发早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发展与更新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国外对其较为成熟的一些保护性开发模式,我国的大量历史街区处于较为馗尬的生存现状之中。
文章希望能够通过分类介绍及综合分析国外历史街区一些较为成功的保护与开发实例,对我国的类似问题的解决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再开发;模式1概述城市历史街区的地域性人文特色,包括建筑、文化标识、商业形态以及体现其独特文化氛围的社会与文化活动等,已经成为城市吸引、发展旅游业及商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的很多历史街区由于保护资金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认识不足,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
在国外,不少城市早已认识到历史街区的重要意义,纷纷将其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开发,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并将之作为推动老城复兴的重要手段。
例如,遍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已被伦敦、悉尼、温哥华以及横滨等城市开发为重要的旅游点(图1),而我国城市中的民族特色和氛围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日益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所以及时总结国外城市对其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2国外实例国外城市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开发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基本上可以归结到环境、经济及社会这三个层面。
环境层面:着力于对建筑物的修复,整体物质环境的改善以及与其他旅游景点的沟通连接等;经济层面:注重对其经济活力的培育,讲究营造有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营造商业氛围;社会层面:通过促进社区参与,借旅游的发展帮助解决街区衰退带来的种种内部问题,达到重建社区的目的。
三个层面的措施有机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同时启动三方效应,在此基础上加上成功的开发和宣传,促进形象更新和知名度提升,从而对整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针对于不同形态特征和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街区,政府和街区居住者以及使用者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保护与再开发模式。
国外的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办法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国外的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办法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摊贩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虽然城市流动摊贩的存在给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存在着影响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的问题。
因此,国外的一些城市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以规范流动摊贩的行为,保护公共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
这些管理办法对我国相关工作具有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美国的城市流动摊贩美国的城市流动摊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且影响力比较大。
在美国,流动摊贩需要获得相关的经营许可证,而这些许可证通常是由市政府负责发放和监管的。
美国的一些城市还会对流动摊贩进行一些具体的约束和规定,比如限制经营的时间和地点、禁止在某些区域经营、禁止在行人道上经营等。
美国的城市管理部门和流动摊贩之间都有明确的权责关系,这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的公共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香港的城市流动摊贩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也是流动摊贩管理方面的成功典范之一。
在香港,市政府会对流动摊贩经营的市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
此外,香港对流动摊贩的许可证也有着很具体的规定,比如摊贩必须有稳定的经营场所、必须遵守环保法规、必须遵守市场规则等。
总体来看,香港的流动摊贩管理非常严格,但是这也确保了摊贩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经营,同时也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从美国和香港的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办法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1.明确流动摊贩的权责关系。
流动摊贩在城市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政府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保障公共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流动摊贩也需要遵守法规,按照规定的标准经营,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
流动摊贩管理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不能过于苛刻,也不能过于宽松。
需要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公共利益。
3.加强监管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街区制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逐步开放封闭式小区。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的“单位制”城市管理与西方国家这种典型的街区生活大相径庭,因此“街区制”模式的成型历史与维持方法是值得中国参考与借鉴的。
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将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世界。
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商业和休闲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它又使得楼下的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加了老人和小孩的交通安全隐患,增大了居住区的近噪音干扰,会降低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开放式街区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在简·雅各布斯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这样提到,街区及其人行道,是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
欧美国家的街区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打开社区围墙、开放社区道路上,而是在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应对开放式住宅可能带来的挑战,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社区发展方式。
目前,街区式住宅在国外已成熟发展,遍布于世界各大繁华都市:美国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等都有享誉世界的BLOCK街区。
但在经历了过去的“辉煌之后”,街区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街区都面临着生意惨淡以及居民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诸多问题。
在探讨街区制度不安全因素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建议——若要消除街道不安全的隐患,就必须让街道具备“人气”,活跃的人群能够给街道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
英国则通过制定白纸黑字的法律来维护街区制度与安宁,这一制度发展也从单一的保护个体建筑发展成街区保护的概念。
1967年,英国政府制定《街区保护法》,这对英国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良好居住环境的维持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1971年,英国更是将街区保护法纳入到城乡规划法的体系之中,作为城乡规划的街区保护制度而存在至今并且一直维护着英国的街区安宁。
街区制目前在中国仍然处于一种萌芽状态,除了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规划与法律规定,将街区制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时还要保证各种后续的措施能够跟进,以满足曾经的小区住户们对私密性的要求。
鼓励公众参与管理与决策。
街区制项目在实地推广阶段要充分尊重居民意见,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开放小区;在规划阶段注重当地居民以及设计师、地产商、政府官员的多方参与,共同制定规划方案;在社区事务管理中实行居民自治等。
不可忽视的是,封闭式社区在强化社会分层的同时降低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服务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社区边界道德管理强度较低,如北美及欧洲国家。
如今逐步开放封闭社区,则势必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均等的的“公共住房”。
同时如何对原有社区住户的补偿也将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