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精品资料)
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精品课件)
活动探究
归纳概括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经历了读统计图、 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 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 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 题并解决问题;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达和交 流。
运用巩固 1. 文化路小学开展为山区小学捐书活动。四 (3)班各组捐书情况如下:
(1)试着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运用巩固 (1)试着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运用巩固
2. 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 课外书的情况。
感悟延伸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第一学期已经对统计 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 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学生会用条形统计图 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 题,并解决问题。
40+47+35+40+58=220(人)
活动探究
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活动探究 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220÷ 5=44(人)
活动探究
星期五比星期三多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活动探究 星期五比星期三多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58-35=23(人)
活动探究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的统计图。
总结启迪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经历了读统计图、 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认 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 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读图的过程中,感 受到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 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统计 图来表达和交流。课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 说当数据较大时采用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的方法。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实用指南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实用指南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类、整理和推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定一份实用的教案指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提供一份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实用指南。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概念。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排序方法。
3. 学会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作出合理推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2. 学具:图表、卡片、统计表等。
3. 教具:投影仪、计算器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现象,例如人数、重量、长度等,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
- 提出问题,例如“你们班级总共有多少学生?最多的是男生还是女生?”,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找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数据现象,如家庭成员的年龄、身高等。
然后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换信息并整理数据。
- 整理数据:引导学生使用表格、图表或卡片等方式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3. 数据的排序与表示:- 数据的排序:教学介绍数据的排序方法,例如升序、降序。
引导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排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排序能力。
- 数据的表示: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
通过示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技巧。
4. 数据的分析与推理:- 数据的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例如找出最大值、最小值、众数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 数据的推理:鼓励学生根据所给数据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拓展应用:- 综合应用: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统计-读统计图教学设计.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读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 107 页。
教学目标: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统计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不同的统计图来解决。
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通过生是否明白我国4 个直4 个直辖市,以及每师: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中大家已经知道我国辖市人口问题,引出 4 个直辖市人口统计图。
个市有多少人,还记得吗?有的学生能说出,多数学生说不出。
二、读统计图 11.让学生读四个直辖市人口统计图,交106师:有的同学不记得了,没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读一读流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并发现统计图的特征:从 0 开始,第一个格表示1000 万人,其它格页上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从图上你们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表示 400 万人。
然后教师说明这种统计图的实用价值。
学生可能会说:●每个城市的人口数。
●重庆人口最多,天津人口最少。
●统计图从0 开始。
●第一个格表示1000 万人,其它格表示400 万人。
如果统计图的特征学生未发现,教师可适当引导。
师:在实际应用中,用统计图表示一些大数时,通常采取这种方法,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时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三、读统计图 2 师:请你根据统计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学生可能会提出:●四个城市一共多少人?(7147 万人)●上海比北京多多少万人?(292 万人)●天津比重庆少多少万人?(2089 万人)1.通过四个直辖市人口引出“五一” 期间五座名山旅游人数问题。
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 4 个直辖市的人口数,了解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哪个同学能举出一个体现我国人口的众多的事情呢?学生全都会说出自己熟悉的例子。
如果说到旅游的人多的问题,师可适时说:在“五一”、“十一”期间各旅游区的人数会特别多,有人用一幅特殊的统计图把 2004 年“五一” 期间五座名山的游客人数表示出来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建议 冀教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建议: ◆体会平均数1、出示例1的笔筒图,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个笔筒中有几支铅笔,再提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个笔筒放3支,然后分别放进去。
2、教师按照大家同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完成操作。
然后说明: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个3叫做平均数。
◆认识平均数1、教师口述例2投球比赛的事情,并出示两个组同学的投球成绩。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组有几人,每个人投中几个球。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观点供学生讨论,并达成共识。
3、提出蓝灵鼠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4、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求平均数1、让学生读例3的文字和统计表,了解亮亮家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情况。
2、提出兔博士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读题并解答。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出的平均体重是什么意思,并用语言描述两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
答案:第五组:42(千克) 第六组:40(千克) 第2题,让学生先完成第(1)题,算出平均每天售出20箱饮料。
再讨论第(2)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展示方法。
3.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拓展思维。
教学重点1.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展示方法。
2.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调查和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今天要讲的内容。
2.预测本节课的目标,并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概念讲解(15分钟)1.介绍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讲解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展示方法,帮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
具体操作(30分钟)1.给学生举例讲解调查和统计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实际应用方法。
2.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进行一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分类和展示。
3.对小组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升统计能力。
练习巩固(20分钟)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或习题课,让他们再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精练实践。
2.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结回顾(10分钟)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2.引导学生总结调查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方法,重点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老师观察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数据整理、分类和展示能力。
2.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评和指导,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调查和数据的应用场景,发现并总结问题。
2.结合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 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图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课件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3、认识统计图(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师:怎么看出来的呢?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生:……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四、自主练习:五、总结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优课导学案_4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统计图复习统计图(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
2.能够根据调查的数据选择最适合的统计图,并绘制统计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出示课本对应的主题图(投影出示)1.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统计图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四个国家获得金牌的数量。
3.某地1996~1999年年降水量统计图二、新知探究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提问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生成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2.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三、当堂测评学校新建图书馆,需要购买一些新书籍,学生们将根据全校师生喜欢的图书类型购买适当数量的书籍。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统计图特点及其不同,学生们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分析数据罗列出师生喜欢的书籍,并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报告来展示全校综合数据,分析得出最喜爱的图书统计表,学校最终确定购买书籍目录,购置新书。
四、教学总结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要求,本单元教材删除了实验版教材本单元中关于众数的认识;另外,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认识平均数的内容编排在本单元第1课时学习。
整体上看,既降低了学生对统计量学习的难度,也有助于学生连贯、深入地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突出对平均数这个重要统计量的学习。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人们用来描述和表达数据信息常用的重要手段。
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在注意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问题情境时,把读图、读表、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贯穿到统计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如,第91页,读统计图,了解光明小学阅览室每天读书的人数,发现统计图的特征:一格表示5个人,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把过去“讲统计图”和“教作图”变为学生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了统计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突出的特点是:1、强调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课程标准》4至6年级学段“概率与统计”领域的目标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平平均数也叫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描述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的大小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本单元首先通过两个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的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2、把读统计表、统计图贯穿于统计学习全过程。
现在信息社会中,统计图、统计表已成为人们用来描述、表达信息的一种普遍的工具和手段,读懂统计表、统计图也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3、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优课导学案_0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具:表格、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
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
2、思考:(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3、教学例3(1)出示例3 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2)出示条形统计图。
在书上完成。
并回答问题。
(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
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
4、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早餐的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5、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3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一是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如图表示简单数据,二是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教材上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读图,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交流,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有关求“平均数”的问题或直接求出了平均数,教师要因势利导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数量如下。
二、新知探索1.读上面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张红云收集了19枚,是最多的。
议一议,上面两种表述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明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
2.求平均数,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让学生用上节课求平均数方法计算。
3.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材上呈现了三种算法。
对于“移多补少”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
先求一共收集了多少枚,再除以总人数议一议: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三、巩固练习课后练一练第1、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条形统计图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
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类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_《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建议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读统计图1、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出例5的统计表,让学生了解表中的数据信息。
2、参考兔博士的话介绍并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个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统计图用一格表示1枚旧电池,用绿色的条形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据。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使学生了解: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明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
◆求平均数1、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让学生用上节课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结果,并把每个人收集的数量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观察统计图上表示数据的绿色条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以16为标准,张红云多出的3个格和王小娟多出的2个格相加,正好等于李强少的5个格。
进而介绍“移多补少”的方法。
3、教师说明:“移多补少”的方法,是找一个中间的数为标准,把多的补给少的。
启发提问:想一想,如果以李强收集的11枚作标准,怎样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呢?学生讨论并得出计算方法:先求出超过11枚的总数,计算出超过的平均数,再加11。
教师板书出算式。
4、提问:如果以10作为标准,怎样求平均数?鼓励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读统计图,了解其中的信息,讨论:一格表示几个人?是怎样知道的?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平均数。
交流时,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
第2题,让学生读统计表,了解调查的结果,再观察要求完成的统计图,了解一格表示2个人。
接着讨论一下:喜欢橙色的有7人,在统计图上怎样表示?然后鼓励学生画出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观念。
3. 通过对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统计的概念和意义2. 统计方法的运用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统计图的绘制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能够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模板2. 学具:调查表、数据收集表、统计图绘制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统计现象,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统计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体验统计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统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统计图的绘制(10分钟)1. 教师讲解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技巧。
2. 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展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板书设计:1. 统计的概念和意义2. 统计方法的运用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作业设计:1. 设计一份调查表,对班级同学进行某一方面的调查。
2. 运用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绘制统计图,展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冀教版数学四上《统计》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四上《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实数据的理性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勤奋钻研、科学求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和技巧;2.了解平均数、众数和范围的概念,并会求解;3.掌握统计图的制作和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概念并运用;2.相对复杂的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一、引入(15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统计是什么吗?统计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
3.教师简要介绍统计的概念和作用,并强调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和训练(60分钟)1.讲解和练习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班级同学的身高,家庭电费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计算平均数。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平均数,并互相核对。
2.讲解和练习众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众数的概念,如班级同学的成绩,家庭的月收入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找出众数。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找出众数,并互相核对。
3.讲解和练习范围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范围的概念,如班级同学的年龄,家庭成员的数量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计算范围。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范围,并互相核对。
4.讲解和练习统计图的制作和应用。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统计图的概念,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进行制作,并互相核对。
三、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分组小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图制作和简单分析,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 读统计图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读统计图教案冀教版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信息,并能读懂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同居图、统计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不同的统计图来解决。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师生谈话,通过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问题,引出四个直辖市人口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引出学习活动,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
)二、读统计图11、让学生读四个直辖市人口统计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并发现统计图的特征:从0开始,第一个格表示1000万人,其他格表示400万人。
然后教师说明这种统计图的使用价值。
(设计意图:学生能有意识的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感受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时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①哪个城市人口最多?哪个城市人口最少?②这四个城市一共有多少人?③平均每个城市有多少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读统计图21、通过四个直辖市人口引出“五一”期间五座名山旅游人数问题。
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我国人口众多的事例,引出我国五座名山旅游人数的统计图,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激发读图兴趣。
)2、交流了解到的信息,使学生理解“人”形图标表示的意义,然后交流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的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该统计图,说一说该统计图有什么特征?①用横向方式表示数量的多少。
②有一个“ ”表示1万人,1个相当于一个单位格。
(2)说一说从图上,你能了解那些信息,想到了那些问题。
要求学生了解以下问题。
①哪个旅游地人数最多?哪个最少?②这几个旅游区在“五一”期间一共有多少游客?③平均每个旅游地有多少人?④认识最多的比平均人数多多少人?人最少的比平均人数少多少人?(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能否读懂生活中特殊的统计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冀教版(最新整理)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建议:◆读统计图1、师生谈话,教师由多读书的好处引出例6的事例,并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读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据信息.2、提问: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使学生知道: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人。
3、教师总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经常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重点关注求平均数的问题以及解答方法。
◆做统计图1、让学生读“试一试”的统计表,谈一谈对老年人参加这些活动的认识和感受.2、提出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要求,提示学生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先了解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几个人,再完成统计图。
3、交流、欣赏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怎样处理的等。
选择正确、美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练一练第1题,提示学生先读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数据信息和统计图的特点,再完成统计图.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的数据是怎样画图表示的。
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如,把自己读的书分类,记录每本书的名称、页码、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等,并要求学生课下认真记录,为下节课作准备。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统计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生可能会提出:
●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共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平均数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教师可作为参与者提出,让学生解答。
四、尝试应用
1.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读一读,谈一谈感受。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某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数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师:仔细观察书上的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中教师可进行启发性指导。
生: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5人,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多,有58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种情况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进行启发性对话,师:星期一到阅览室读书的有多少人?
生:40人。
师:图上从0到40一共是几个格。提一提每一个格表示几个人呢?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景
师生谈话引出阅览室阅读的事情,让学生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光明小学的学生也和你们一样喜欢看书。学校图书馆老师是一位非常喜欢数学的老师,她把星期一到星期五读书人数进行了统计,并制成条形统计图。同学请看教材第103页的统计图。
二、认识统计图
交流从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要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使学生发现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人,与以前学过的不一样,最后,教师说明,用条形统计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8 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教案与反思
⏹教学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巧设问题:“如何在统计图里描述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描述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课中,学生通过把收集最多的、最少的分别与平均数进行直观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得到的一虚拟数。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
法一:98-18=80
(98+80)÷2=89
法二:18÷2=9
98-9=89
练习:甲数是48,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0)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功课。语文成绩公布之前,三科平均分是90分,语文成绩公布后,平均成绩下降了2分,小明语文成绩是多少分?
90×4-88×3=96(分)
练习:小红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英语成绩公布后,要想使平均成绩是95分,小红英语至少考几分?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如果没有总数,就先求总数再代公式
75-50=25(个)
练习:学校开展捐书活动,活动一共进行5天,平均每天捐78本,求一共捐了多少本?前四天一共捐了283本,第五天捐了多少本?
(3)小红,小丽,小明平均有25个苹果,小花有5个,那么他们四人平均每人有几个苹果?
(25×3+5)÷4=20(个)
练习:同学们给校园的树木浇水,四年级(1)(2)(3)(4)班平均每个班浇了29棵,(5)班浇了17棵棵。平均每个班浇多少棵树?
83×3-75×2=99(个)
练习:有四个数,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1 ,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 ,那么最后一个数是多少?
(6)小红,小丽,小明,前两个人的平均数是95 ,后两个人的平均数是87 ,中间数是9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95×2+87×2-97)÷3=89(个)
练习:有三个数,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11 ,后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24 ,中间一个数是1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8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教案与反思金品
⏹教学反思
⏹
在教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时,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而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
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建议:
◆读统计图
1、师生谈话,教师由
多读书的好处引出例6的
事例,并出示统计图,让
学生自己读图,说一说从
图中了解到哪些数据信
息。
2、提问:这个统计图
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
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有
不同的表述,只要意思
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使学生知道:这个统计图
一格表示5个人。
3、教师总结:用条形
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
比较大的时候,经常用一
格表示多个单位。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
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
解答。
重点关注求平均数的问题以及解答方法。
◆做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试一试”的统计表,谈一谈对老年人参加这些活动的认识和感受。
2、提出用统计图表示
数据的要求,提示学生观察
不完整的统计图,先了解这
个统计图一格表示几个人,
再完成统计图。
3、交流、欣赏学生完
成的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做的,不够整格
时怎样想的,怎样处理的
等。
选择正确、美观的统计
图进行展示。
◆练一练
第1题,提示学生先读
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数据
信息和统计图的特点,再完
成统计图。
交流时,重点说
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的数据
是怎样画图表示的。
然后,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
解答。
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
如,把自己读的书分类,记录每本书的名称、页码、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等,并要求学生课下认真记录,为下节课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