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
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任务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109
21810
24565
26955
28844
31195
33616
36396
15000 10000
5000
5919
6997
7917
9430
10489
11422
12363
关键词:新形势新特征;创新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 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 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 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打造共建共治共 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首先需要明确社会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我国社会治理 领域存在的需求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和创 新社会治理。
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
1.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 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4亿 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3%,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在 “十三五”后期明显加快。“十四五”时期老龄化 程度将迅速加深,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 破3亿,2040年将突破4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4.7亿 左右。届时全世界老龄人口约为20亿人,我国老龄 人口将占其1/4。超高龄老年人口、失能半失能老年 人口、失智老年人口,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 规模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增加, 数量巨大。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断加深是我国需要长 期面对的基本国情。 2.城镇化速度放缓
42 Ⅰ2018/05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而后城镇化 速度逐渐放缓,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8.5%。当前由 于城乡产权制度改革尚不完善,区域政策不均衡等 问题,造成农民工城镇化意愿不强,进一步阻碍了 城镇化率提升速度,特别是户籍城镇化率的提升。 城镇化水平的不稳定,这加大了城市管理和服务预 期的不确定性。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那么,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理念的转变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前提。
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往往侧重于管理和控制,而现代社会治理则更加强调服务、合作与参与。
从“管”到“治”,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治理理念的巨大转变。
这种转变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多元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只有当治理理念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管理模式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转变时,社会治理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技术的进步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加便捷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城市管理可以实现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
可以说,技术的进步不仅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也为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制度的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保障。
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稳定的框架和规范,保障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治理行为;另一方面,要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协同治理的合力。
例如,推行“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对社会行为的约束和激励。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因素。
高素质的社会治理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加强对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自发参与,以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的一系列综合性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以期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社会治理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治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个健全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于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些关键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一)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协调机制社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和协调。
因此,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协调机制是关键的一步。
这包括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跨部门的联席会议或工作机制,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行动。
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各方参与社会管理的协调和决策过程,以确保社会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是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确保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并与社会治理实践相契合。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涉及社会组织的注册和管理、社会服务的标准和监管、社会治安和秩序的维护等方面,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三)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社会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化、高素质的社会管理队伍。
因此,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这需要加强对社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从业人员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管理工作,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机会。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1. 引言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组织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前,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民生问题、社会矛盾的增加以及公共服务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提高社会治理的效力和水平。
2. 社会治理问题之一:民生问题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依然突出,包括教育不公平、医疗资源不均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加强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效能。
需要优化资源分配,确保教育和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对策一: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提供优质便捷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对策二: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为解决资源不均和社会不公问题,需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建立健全的收入分配机制,减少贫富差距,提高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社会平等的意识和公正感。
3. 社会治理问题之二: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和冲突也逐渐增加。
这些矛盾来自于经济、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
对策一:加强社会矛盾预警与调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矛盾预警与调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的调处和化解,通过有效沟通和协商解决争议,防止局部矛盾扩大化,确保社会稳定。
对策二: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和创新力。
倡导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建立起信用记录和评价制度,对违法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社会治理问题之三:公共服务不完善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公共服务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要点(最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要点x年,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x党委x次全会、市委x届x 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聚合基层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群众维权保障联动服务机制,实施社会治理品牌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两个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全面优化城乡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着力构建信息共享、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全区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推进“两个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维权服务能力1.深化民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改进公共服务趋向,进一步推动职能部门公共服务事项下移、事权下放,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服务共享。
进一步简化“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民生服务方式,严格落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双休日值班服务制度,方便群众办事。
窗口受理率和服务事项按期办结率实现100%,着力打造“质量效益型”的便民利民服务平台。
2.深化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维权服务能力。
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按照“职能应进必进、人员必须稳定、事项必须统一、流程必须规范”的建设标准,完善群众初信初访受理、法律服务、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
健全矛盾纠纷“一门受理、各方联动、联席研判、多元化解”服务机制,构建以综治服务中心为枢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协调、有效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规范运行管理,严格落实“周例会、月研判、季总结、年考核”的运行管理制度,建立乡镇(街道)综治、信访和司法所人员常驻服务与各法律职能部门等驻点值班协同服务机制,推进综治服务力量融合。
基层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以上,着力打造“联动服务型”的综合治理平台。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何为治理(governance)?“其最广泛的含义是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因此,政府可以被视为包括在治理中的组织形式之一。
”(《政治学核心概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治理的重心在于协调社会生活,治理水平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治理更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专业术语。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这一总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建设方面,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领域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从西方现代化的历程看,生产力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都曾引起广泛而深刻的政治社会变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没有出现大震荡的情况下,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局面,但同时,社会结构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处于深刻变动之中,诸多社会矛盾问题此起彼伏。
当代中国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市场经济能够富民强国、激发个体潜能,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众妙之门”。
但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市场经济的后院需要形成一个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
那么,良好的社会秩序如何形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并明确要求,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从社会管理体制到社会治理体制,这一语词变化体现出我们党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已经形成了越来越沉着的执政理性,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充分的制度自信。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
与此相适应,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迁的客观实际,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在改善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仍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空前急剧变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在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分化和重组的同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变。
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加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异质性和多样性对同质性和单一性的取代。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取代了“一大二公三纯”的旧式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带来了职业群体结构的变化;改革前社会阶层结构高度均质化的状况已大为改变,并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社会分化几乎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导致原先简单的社会结构复杂化了,使同质的社会不断异质化了,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调现象、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了。
在快速激变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社会整合力量趋向弱化,而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又不健全,特别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官本位依然大行其道,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社会整体整合力量特别是国家行政整合能力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治理结构尚未得到调整和优化,共建共治和谐社会的合力不强。
社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确立治理主体、客体、行为准则、治理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
良好的社会治理机构,需要各治理主体既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能够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
但从现状来看,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在我国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够强,各级官员新的治理观念还未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与行政能力不强等等。
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分析
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分析作者:王艳祯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8期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可以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服务于人民群众需求的具体表现,也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一、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1.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不强。
有的对社会治理工作没有热情,有的对社会治理工作不够熟悉,还有的局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没有把党组织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二是部分党员参与热情不高。
三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现在普遍存在着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不够丰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和任务,面对着最直接的问题和困难,但与承担任务重相对应的却是目前社区普遍存在资金少、人员少、场地少等问题。
社区治理服务设施不足,居民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社区电子化环境建设程度不一,仍有待加强,且不同社区间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
3.基层社会居民自治水平不高目前居民自治在开展工作时,大家参与的积极度不高,参与社区活动的往往是老人小孩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人。
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居民有着社区事情都是社区工作人员解决的思想,一旦有问题出现都依赖社区来解决。
再加上前开展居民自治也缺乏相应的人才资源,各种因素交叉在一起导致工作不能有效展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高。
4.基层社会组织发育不够成熟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可以帮助政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还可以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设置社区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实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政策
实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政策社会治理创新是指通过在社会管理中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解决新问题的需要。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成为我们应对各种社会风险挑战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实施社会治理创新,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实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政策展开论述。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施社会治理创新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重要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政策落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重优化制度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功能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方面,政府应积极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治保障,减少其办事成本和运营障碍;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协作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进程。
只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推进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政府应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和精准治理。
数字化治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理效率,也可以增强治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就必须推动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
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鼓励各方面共同制定和执行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形成多方力量合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格局。
五、强化法治保障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社会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新时代下,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治理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调、管理和解决的过程。
社会治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必要性在新时代下,社会治理创新变得越来越必要。
首先,社会的日益复杂化需要我们对社会治理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其次,人们对于社会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既需要满足社会稳定与安全的要求,还需要满足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要求。
因此,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治理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体现社会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理思维的创新。
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需要发展出适应新时代的治理思维,包括核心价值观、智慧型治理等新理念,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2. 治理模式的创新。
在新时代下,需要寻求新的治理模式,包括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以人为本的新模式,来适应人们对社会治理的多方面需求。
3. 治理机制的创新。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以适应新时代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诸如民主参与、诉讼等机制,已被广泛应用。
三、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开放化和人性化。
市场化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对社会治理的市场化需求。
社会治理市场化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放化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倾向于进行开放合作,以便利于社会治理的顺畅进行。
人性化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们具体的需求开展治理工作,以满足人们对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
四、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于政策的实施和治理机制的建设,以及在治理的具体操作中协调、部门之间、行政与民间之间、公权与私权之间的不断调和。
五、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治理的创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什么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什么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
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不断打牢和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政策:
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将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管好、管到位。
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运用法治方式和现代科技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当前,要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国际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第一章:国际社会治理体系简介国际社会治理体系是指国际社会为解决共同的全球性问题,通过联合国、国际组织、国际法等方式建立的一系列协调、规范、合作机制的总称。
其核心在于通过成立、发展和完善一系列国际机构来体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达成多边合作和治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社会治理体系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变。
2015年,联合国成员国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进一步强调了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解决,引领了国际社会治理体系发展方向。
然而,当前国际体系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成为了需要改革和创新的关键领域。
第二章:国际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1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的加剧近年来,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倾向,危及国际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和协调。
同时,针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质疑和反对声音也不断增加,影响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和治理效果。
2.2 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国际社会中依然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差距仍然存在。
针对这些差距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亟待改革和完善。
2.3 尚未达成的全球性协议对于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保问题等,国际社会尚未达成有效的全球性协议。
这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有效治理和合作。
第三章:创新和改革方案3.1 推进多边主义和合作实现多边主义和强化国际合作是解决国际社会面临问题的关键。
国际社会需要秉持共赢理念,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落实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所有国家应该平等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国际关系的平等发展。
3.2 优化和完善国际机构国际机构是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手段。
应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推进机构改革,提高决策效率和责任履行能力。
这需要各国联合推进,加强治理、管理和监督体系,促进国际机构的有效运转。
3.3 加强国际法的建设国际法是国际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
关键在什么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
关键在什么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
题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创新,核心是人。
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A.体制
B.形式
C.手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关键在于体制创新,核心是人。
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前提,具有完善的企业制度创新机制,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效进行。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
体制创新发展环境:
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
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法规,改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硬件建设,拓展市场运作领域,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须关注两大核心议题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须关注两大核心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同时科学阐述社会治理创新的出发点和任务目标,即“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国即将迎来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的历史时期。
笔者认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关注两个核心议题。
其一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顶层设计议题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主要解决社会治理格局、体制、具体机制和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社会治理格局及体制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也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难点。
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厘清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形成何种关系格局更能满足现阶段国家治理需要,起到更优的治理效果。
受特殊的政治和社会历史关系的惯性影响,我国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育滞后于经济发展。
因此,在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时,需要在这个现实基础上循序渐进、有序地引导社会发育。
在表述我国政府角色时,人们通常用“强政府”一词。
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并不准确,用“缺位、越位和错位”来表述更为贴切,即政府在该强势出场的领域治理力度不足,在不该其涉入太深的领域干预过多。
所以,应重新审视何为“强有力”的政府,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机制、监督机制,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分化背景下的社会均衡机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配和递送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等。
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治理实现路径。
在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过渡期,基于我国社会发育水平参差不齐的复杂现状,不仅要从制度建设上突出社会发育与社会参与,更要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上为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要警惕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推进中国社会治理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治理创新从源头上、根本上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
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那么社会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简单讲就是政府做减法,社会做加法。
政府要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管理到服务的重大转变;政府要瘦身,从大政府变成小政府。
而社会要做加法,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第一,理念问题。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到底处在什么地位?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是个社会组织极为发达的社会。
党和政府是治理的主体,社会组织和平民百姓同样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应当平等对待。
第二,大力发展,大力培育。
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数量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
2012年我国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是3.8个,法国是110个,日本是97个,发展中国家平均10个以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里的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却如此不发达,只能说明政府力量太强大,社会力量太弱小。
第三,要规范和科学引导。
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
这是一个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问题,需要用创新的精神去创新,用改革的精神去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