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祛风湿药与疏散外风剂

合集下载

中兽医方剂与记忆口诀

中兽医方剂与记忆口诀

中药方剂一、解表药及方剂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为主的药物,有发汗、解肌的作用,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证。

1.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药代表:细辛、紫苏、荆芥、桂枝、防风、生姜、麻黄、苍耳子(口诀:戏子精贵防生麻疮)①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口诀:干妈贵姓)②桂枝汤:功能发肌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恶风发热、汗出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口诀:大勺炒姜汁)③荆防败毒散: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肢体疼痛,用于风寒咳嗽1.2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药代表:葛根、桑叶、升麻、柴胡、薄荷(口诀:格桑生柴禾)①银翘散: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风热咳嗽,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剂②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本方为治伤寒之邪传入少阳的代表方。

二、清热药及方剂2.1清热泻火清热泻火药代表:石膏、知母、栀子、芦根①白虎汤: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脉洪大有力。

本方用于治疗阳明经证或气分实热证。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口诀:师母炒米)2.2 清热凉血清热凉血药代表:牡丹皮、地骨皮、生地、白头翁、玄参(口诀:牡丹地生白参)①犀角地黄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本方为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的重要方剂。

组成: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口诀:单脚扫地)2.3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药代表:黄柏、秦皮、黄连、黄芩(口诀:柏皮连琴)①白头翁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口诀:白翁练琴)②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常用于肝胆湿热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口诀:茵陈治黄)③郁金散:功能清热解毒、涉肠止泻,主治肠黄,常用于大肠湿热2.4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代表:板蓝根、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口诀:男仆瞧金子)①黄连解毒汤:功能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疡肿毒,本方为泻火解毒之要方。

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三)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
1
八、化湿药(一)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湿药的功效 1
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
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1
十一、理气药(一)概述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
2.理气药的功效 1
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
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
川楝子、乌药、香附的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
1
十二、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消食药的功效 1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03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
腿臂间作痛。
04 治风剂的临床应 用
中风及其后遗症
中风闭证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治宜开窍熄风,方用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等。
使用注意
辨明风病属内属外
治风剂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之分,使用时应根据风病属 内属外的不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的治风剂。
兼顾病邪的兼夹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病。治风剂虽以治风 为主,但也要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配伍祛寒、清热、祛湿 、化痰、活血等药物。
注意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
治风剂中的部分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宜研末冲服,不宜 入煎剂。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忌,如忌生冷、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内伤头痛
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头痛,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疼痛性质不一。治宜调 理脏腑功能为主,兼以祛风止痛,方 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风湿痹痛与关节疼痛
风湿痹痛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麻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 痛,方用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灼热、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 桂枝汤、宣痹汤等。
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对于风湿性关节 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缓解疼痛、肿胀等 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可以作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 物,能够减轻关节疼痛 、肿胀等症状,延缓病 情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答案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答案

第十三章治风剂答案一、填空题1.疏散外风平熄内风2.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3.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风邪初中经络证4.牵正散5.风疹湿疹当归生地胡麻仁6.桑叶菊花清热平肝7.怀牛膝引血下行8.头目眩晕弦长有力9.皮肤瘙痒疹出色红10.高热烦躁舌绛而干11.天麻钩藤饮肝阳偏亢肝风上扰12.瘈疭神倦舌绛少苔脉虚弱13.鸡子黄阿胶14.失眠舌红苔黄二、选择题(一)A1型题1.A。

答案分析:川芎茶调散具有疏风止痛之功,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

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之品于一方,故肝阳上亢、气虚、血虚以及瘀血头痛均不宜。

2.C。

答案分析:此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

川芎茶调散功能疏散风邪而止头痛是主治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

3.A。

答案分析:大秦艽汤以秦艽、细辛、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疏风散邪,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生血组方。

4.D。

答案分析:此证系风邪初中经络证。

大秦艽汤功能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是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

5.B。

答案分析:小活络丹由川鸟、草乌、天南星、地龙、乳香、没药组成,故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6.E。

答案分析:此证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的口眼喝斜。

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是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

7.D。

答案分析:小活络丹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是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的常用方。

8.B。

答案分析:川芎茶调散由川芎、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茶清组成。

9.A。

答案分析: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

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10.E。

答案分析:牵正散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尤善祛头面之风痰,是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喝斜的常用方。

11.B。

答案分析:消风散由祛风的荆芥、牛蒡子、防风、蝉蜕,配伍苦参、苍术、木通、石膏、知母、生地、当归、胡麻等祛湿、清热、养血活血之品组方。

功能祛风除湿,清热养血。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180克)、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66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现代用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大蜜丸。

每丸重3克。

口服,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三、歌括1.小活络丹小活络丹用胆星,二乌乳没地龙并;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2.大活络丹大活络丹药味丰,四君四物减川芎;白乌两蛇蚕竭蔻,麻辛附葛羌防风;乳没灵仙芩连贯,草乌首乌丁地龙;南星青皮骨碎补,木香沉香官桂同;天麻台乌息香茯,虎龟犀麝玄牛从;两头尖外又松脂,大黄香附竭冰共;瘫痪痿痹悉可疗,蜜丸箔衣陈酒送。

四、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五、主治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之证。

肢体筋脉挛痛,关节伸屈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死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六、方解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以致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故见肢体痛,关节伸屈不利等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留者攻之”,“逸者行之。

”治宜祛风湿与化痰、活血三者兼顾。

方中川乌、草乌均为辛热之品,功能祛风除湿、温通经络,且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是为君药。

天南星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痰湿,亦有止痛之效,用为臣药。

佐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以化络中之瘀血,使气血流畅。

地龙为入络之良品,功能通经活络,并加用陈酒以助药势,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

合而用之,则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均能祛除,使经络得通,诸证可愈。

本方药力颇峻,宜于体实气壮者,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

七、附方及方论大活络丹(录自《兰台轨范》):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板、麻黄、贯众、甘草、羌活、官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木香、沉香用心,各二两(各60克)、细辛、赤芍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一两(各30克)、防风二两五钱(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一两五钱(各45克)、血竭七钱(21克)、地龙、犀角、麝香、松脂各五钱(各15克)、牛黄、冰片各一钱五分(各4.5克)、人参三两(90克)、以上四十九味,合和研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

中药练习题库

中药练习题库

中药练习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中药:指在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2、相使:两药合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3、活血化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4、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

6、中药学:主要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药物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药物“七情”。

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8、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9、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

10、化痰药:凡能化痰或消痰治疗痰证的药物称化痰药.11、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称配伍。

12、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13、温里药:凡以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14、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

15、补血药:凡能补血,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称之。

16、中药性能:中药的多种性质以及由这些性质所产生的相应功能。

17、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18、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理气药。

19、止咳平喘药:凡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20、补阳药:凡能补助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阳药.21、四气: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22、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23、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24、消食药: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消食药。

《方剂学》第十三章,治风剂

《方剂学》第十三章,治风剂

▪ 3,配伍特点: ▪ 重用镇潜诸药, ▪ 配伍滋阴之品, ▪ 镇潜以治标, ▪ 滋阴以治本, ▪ 标本兼顾, ▪ 以治本为主。
▪ 4,加减法: ▪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栀子。 ▪ 痰多,加——胆星,竹沥。 ▪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 ▪ 中风后遗证,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
▪ 臣: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源自▪木通——渗利湿热

知母,石膏——清热泻火
▪ 佐: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
▪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风毒与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
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疹,湿疹的常 用方。
▪ [功用] 滋阴熄风
▪ [主治] 阴虚风动证。
▪ [方解]
▪ 君: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柔润熄风
▪ 臣:干地黄,生白芍,麦冬——滋阴柔肝,滋水 涵木
▪ 佐:生龟板,鳖甲,生牡蛎——滋阴潜阳,重镇 熄风

麻仁——滋阴润燥,补虚

五味子——收敛真阴
▪ 使:炙甘草——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 因温病热邪久羁,邪热灼烁真 阴,或因误下妄攻,重伤阴液,导致真阴 大亏,虚风内动。
第十三章,治风剂
▪ 第十三章,治风剂
▪ 一,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 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 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 二,分类:
▪ 1,疏散外风:具有疏散祛风除邪的作用, 治外风证。即由外界风邪侵袭人体的肌腠, 经络,肌肉,关节,筋骨等部位,而引起 的各种病证。
镇肝熄风汤(1)
▪ [组成] 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

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完整版

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完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二)阴阳五行学说【知识目标】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知识目标】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四)气血津液【知识目标】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五)经络【知识目标】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六)病因【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病机【知识目标】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八)防治原则【知识目标】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一)诊法【知识目标】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4.能够运用问诊采集病史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二)辨证【知识目标】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2.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三、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知识目标】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2.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使用【知识目标】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2.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三)常用中药【知识目标】1.掌握 80 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2.了解 50 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 80 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2.初步学会 50 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附: 130 味中药(80 味代表性中药、 50 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1.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 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耳子白芷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5.化湿药藿香厚朴苍术砂仁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车前草) 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7.温里药附子干姜(炮姜) 肉桂陈皮(橘核) 木香香附槟榔枳实9.消食药山查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10.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艾叶蒲黄大蓟(小蓟) 地榆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南星) 旋覆花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止咳平喘药:杏仁枇杷叶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桔梗13.安神药酸枣仁龙骨远志1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钩藤天麻牡蛎代赭石地龙15.补虚药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阳药:杜仲续断菟丝子益智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天冬玉竹石斛16.收涩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肉豆蔻浮小麦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 20%的调整,并适当增加本地地产药材。

执业药师中药二

执业药师中药二

执业药师中药二中药(一)解表药:入肺和膀胱经;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

(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辛温味苦入肺和大肠经,重在宣肺,配桂枝:发汗力强;配杏仁:宣肺降气平喘;配石膏:清肺平喘泄热。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痰饮蓄水,寒凝血滞诸痛)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表虚有汗宜用。

XXX: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之毒、安胎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止痛治风通用药)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细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少阴头痛)汤剂:1-3g入丸:0.5-1g姜辛味: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白芷:解表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XXX眉棱骨牙痛)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夏月麻黄,阴暑证)藁本:解表散寒、除湿止痛(颠顶头痛似羌活:解表、祛风湿、止痛)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湿止痛(前额鼻内胀痛)(鼻渊头痛要药)XXX:散风寒、通鼻窍(无痛)(包煎,鼻渊苍耳子散加辛夷细辛)西河柳:揭晓透疹、祛风除湿(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后下,辛散耗气,虚人多汗禁用)牛蒡子:分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气虚便溏慎用)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开音)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配菊花:风热初起;配黑芝麻:滋补肝肾明目兼便燥尤宜)菊花:分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枸杞补肝肾明目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清肝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煨)(项背强痛)配连芩:清热燥湿;升阳止泻:湿热泻痢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宜醋制)+升阳举陷(柴胡截肝阴)配黄芩:泻少阳郁热。

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升麻:解表透疹、(生)清热解毒、(炙)升阳举陷(齿痛口疮,XXX热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贼眉鼠目)(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生泻煅敛,先煎)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忌乌头、肌注流产)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降压、瘰疬瘿瘤、乳痈)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胃火、心火小肠火)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不宜久煎)XXX: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谷精草:分散风热+明目退翳青箱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炒用)(肺热咳嗽、高热)XXX: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痢疾、善清心经之火)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骨蒸劳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1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虚热骨蒸消渴秘、脾虚湿滞便溏禁)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白喉,上部肿痛)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治无汗骨蒸要药,有汗用地骨皮。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1、解表药、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2.3.1 温热病用药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2.3.2 主治咽肿痛药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中医治疗风证的经验良方

中医治疗风证的经验良方

中医治疗风证的经验良方风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风证的,它的用药、组方配伍有何规律?本文主要讨论风证的常用证候及其处方用药规律。

一、概述1.风证的病机、证型及临床特征风证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概言之,有外风与内风两类。

外风是由六淫之首的风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由于风邪有在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之异,以及兼挟病邪之不同,所以有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寒湿痹、鼻渊、风疹、湿疹等多种外风病证。

内风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外感温热病热极动风,杂病阴虚阳亢、肝阳化风,温病后期阴血虚亏、虚风内动等,均是常见的内风病证。

当然,外风与内风有时又相互诱发或兼挟为病,如外风引动内风,内风新感外风等错综复杂的病证即是。

2.风证的常用治法风证的治疗方法是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治疗风证的方剂称为治风剂,是用祛风药或熄风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

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与平熄内风两类。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

外风诸病,是指风邪外袭,侵入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鼻塞不闻香臭、口眼㖞斜、猝然倒仆而半身不遂等症。

常用辛散祛风的药物,如麻黄、防风、川芎、白芷、荆芥、薄荷、乌头等为主组成方剂。

配伍用药有如下几种方法:①配清热药,如黄芩、生地黄、石膏、知母等;②配祛风痰药,如天南星、白附子等;③配活血药,如地龙、乳香、没药等;④配养血药,如当归、熟地黄、白芍、胡麻仁等。

平熄内风剂,适用于内风病证。

内风的临床表现,常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症。

内风有虚实之分,治法与处方配伍用药自亦有异。

热极动风和肝阳化风,属于内风之实证,治宜平肝熄风,常用钩藤、羚羊角、天麻、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平肝熄风药为主组方,配伍方法有如下几方面:①配清热药,如栀子、黄芩、石膏、寒水石、滑石等;②配滋阴养血药,如生地黄、白芍、玄参、龟板等;③配安神药,如茯神、夜交藤等;温病后期,阴血亏虚,虚风内动,属于内风之虚证,治宜滋养熄风,常用阿胶、鸡子黄、白芍、生地黄、麦冬等滋补阴血药为主组方。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一、概念:祛——祛除、消散外风—治宜疏散在卫分—解表(药)风在经络、肌腠等—祛风湿(药)湿——湿邪、湿证祛风湿药——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二、药性特点:辛-发散外邪性苦-燥湿味温-散寒寒-清热主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归经次入脾—脾主四肢、肌肉★★★三、分类与功用:(1)祛风湿散寒药——味多辛苦,性均温——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属寒者(2)祛风湿清热药——味多辛苦,性均寒——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3)祛风湿强筋骨药——多苦甘温——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亦治肾虚腰痛或中风半身不遂等。

痹证:风寒湿热痹↓人体(肌肉、经络、关节)气血不畅行痹痛痹热痹着痹顽痹四、常用配伍:行痹:+活血养血药,如..病邪寒痹:+温经通阳如桂附偏重着痹:+健脾运湿如苍术热痹:+清热燥湿药,如黄柏、苦参病在表在上-解表药:防风羌活、白芷位在里-活血通经,配当归、川芎、地龙等夹邪痰浊阻络:+涤痰药,如白附子、白芥子、地龙不同瘀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气血不足:+补气血之品,黄芪病当归、鸡血藤等因肝肾不足:补肝肾药,杜仲、续断、牛膝等五、使用注意:1.痹证多属慢性病,可制成丸剂、酒剂.片剂、膏剂常服。

2.多辛温苦燥者,易耗伤阴血,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六、药理:1.抗炎:如独活、防己、秦艽、寻骨风、雷公藤、豨莶草、木瓜、虎骨2.镇静,镇痛:如独活、秦艽、威灵仙、徐长卿、海桐皮、白花蛇、五加皮、臭梧桐、虎骨、雷公藤、乌头3.肌松和解痉:乌头、蕲蛇等4.解热:秦艽、防己、豨莶草等5.抗菌抗病毒:川乌、秦艽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共性:1.性味:多辛苦温2.归经:多肝经3.功用:祛风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痛或兼舒筋通络——用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或疼痛独活(干燥根茎) 威灵仙(根及根茎)形似当归,味香浓。

陶弘景:“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名独摇草”《本草纲日》载“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一、共性:1.辛温2.祛风湿止痹痛:治风湿痹痛之常品,每相须为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之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之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考点复习

第十八节 治风剂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芎菊上清丸清热解表,散风止痛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正天丸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平肝息风剂天麻钩藤颗粒平肝息风,清热安神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脑立清丸平肝潜阳,醒脑安神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松龄血脉康胶囊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最佳选择题】 某女,50岁。

患高血压病5年,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医师处以脑立清丸。

此成药的功能是 A.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B.平肝潜阳,止痉安神 C.平肝潜阳,清心安神 D.平肝息风,化痰开窍 E.平肝息风,养血安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脑立清丸平肝潜阳,醒脑安神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配伍选择题】 A.芎菊上清丸 B.川芎茶调散 C.脑立清丸 D.牛黄至宝丸 E.正天丸 1.某女,38岁,有头痛病史,前日不慎受风,头痛遂作,伴鼻塞、恶风。

证属外感风邪,宜选用的成药是 2.某男,48岁,患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证属肝阳上亢,宜选用的成药是『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脑立清丸平肝潜阳,醒脑安神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第十九节 祛湿剂清利消肿剂肾炎四味片清热利尿,补气健脾湿热内蕴兼气虚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乏力、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肾炎康复片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清解余毒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体虚浮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通腑降浊剂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所致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见上述证候者温化水湿剂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萆薢分清丸分清化浊,温肾利湿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致的白浊、小便频数利尿通淋剂八正合剂清热,利尿,通淋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三金片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急频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下注证排石颗粒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利尿通淋剂癃清片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

中药多选题

中药多选题

1.属性为阳的味有(cde)A酸B苦C甘D辛E淡2.具有止痛功效的补虚药物有哪些(bd)A当归B白芍C紫河车D甘草E南沙参3.青蒿常用治(bcde)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B疟疾寒热C阴虚发热,劳热骨蒸D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E温邪伤阴,夜热早凉4.以下哪些不属于山茱萸的功效(abde)A补脾益气B敛肺止咳C涩肠止泻D温中散寒E养心安神5.与甘草相反的药物是(abde)A甘遂B大戟C巴豆D芫花E海藻6.能固表止汗的药物有(ce)A党参B西洋参C黄芪D山药E白术7.下列哪些病证不宜使用收涩药(abcde)A表邪未解B郁热正盛C湿滞内停D血热出血E咳喘初期8.具有利湿退黄作用的药物是(abc)A虎杖B金钱草C茵陈蒿D滑石E地肤子9.功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有(abd)A川乌B独活C桃仁D防己E红花10.龙骨的功效是(ace)A镇心安神B平肝潜阳C收敛固涩D生肌敛疮E强筋健骨11.薄荷常用治(abd)A风热感冒B麻疹不透C肝阳上亢D肝气郁结E肺热咳嗽12.功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e)A麻黄B桂枝C紫苏D生姜E香薷13.蝉蜕的功效是(abce)A疏散风热B息风止痉C透疹止痒D疏肝解郁E明目退翳14.下列哪几项属于生地黄的功效(acd)A凉血B活血C生津D养阴E解毒15.黄芩除能清热燥湿外,又能(bce)A清胃止呕B除热安胎C泻火解毒D退热除蒸E凉血止血16.均能止呕的药物有(abc)A藿香B砂仁C白豆蔻D厚朴E佩兰17.功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有(abc)A海金沙B滑石C车前子D五加皮E独活18.用治脾湿不运的药物有(abc)A苍术B茯苓C薏苡仁D木瓜E独活19.药性理论包括(abcd)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七情20.兼能明目的药物是(abc)A石决明B枸杞子C苍术D藿香E酸枣仁21.与乌头相反的药是(abcd)A贝母B瓜萎C半夏D白及E芍药22.芒硝的功效是哪些(ace)A泻下B解毒C软坚D化痰E清热23.清热药药性寒凉,具有以下哪几种功效(abcde)A清退虚热B清热凉血C清热燥湿D清热解毒E清热泻火24.苍术的主治证是(abc)A风湿痹症B湿滞中焦证C外感风寒夹湿表证D气滞妊娠恶阻证E脾胃虚寒腹痛证25.山茱萸的功效是(ae)A补益肝肾D敛肺止咳C涩肠止泻D温中散寒E收敛固涩26.下列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有哪些(abcde)A茯苓B龙骨C五味子D柏子仁E人参27.下列发散风热药中,既能发表,又能升阳的药物有(cde)A薄荷D蝉蜕C柴胡D升麻E葛根28.山药的功效包括(ace)A益气养阴B养血安神C补肺脾肾D祛痰止咳E固精止带29.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的药物有(bcd)A独活B茯苓C猪苓D泽泻E木瓜30.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有哪些(abd)A五味子B龙骨C龙胆D柏子仁E郁李仁31.栀子的功效是(cde)A消肿止痛B生津止渴C清热利湿D泻火除烦E凉血解毒32.属于驱虫药类的药物是(bce)A莱菔子B使君子C榧子D蛇床子E南瓜子33.浮小麦主治的病证是(acd)A自汗D脏燥病C盗汗D骨蒸劳热E食积不化34.硫黄的功效包括(abd)A解毒杀虫疗疮B补火助阳C和中D通便E开窍醒神35.配伍关系包括(bcde)A单行B相须C相使D相恶E相反36.下列哪些是熟地黄的功效(abcd)A补血B滋阴C益精D填髓E益气37.下列哪些药物具有清解暑热作用(abc)A金银花B青蒿C滑石D藿香E香薷38.地龙具有的作用是哪些(abcd)A清肝热B息肝风C通经络D平喘息E通血脉39.理气药具有的功效是(abcde)A理气健脾B疏肝解郁C理气宽胸D行气止痛E破气散结40.功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eA麻黄B桂枝C紫苏D生姜E香薷41.属于安神药的药物有哪些bdA白术B龙骨C龙胆草D柏子仁E郁李仁42.栀子的功效是cdeA消肿止痛B生津止渴C清热利湿D泻火除烦E凉血解毒43.均能止呕的药物有abcA藿香B砂仁C白豆蔻D厚朴E佩兰44.用治脾湿不运的药物有abcA苍术B茯苓C薏苡仁D木瓜E独活45.山茱萸的功效是acA补益肝肾D敛肺止咳C涩肠止泻D温中散寒E收敛固涩46.中药的性状包括bcdA性味B颜色C质地D形状E毒性47.与甘草相反的药是adeA甘遂B牵牛子C巴豆D芫花E海藻48.下列善于治疗行痹药物有abeA秦艽B蕲蛇C木瓜D防己E威灵仙49.与甘草相反的药物有adeA甘遂B牵牛子C巴豆D芫花E海藻50.功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有acdA海金沙B五加皮C车前子D滑石E苍术51.薄荷的功效是abcdA疏散风热B清利头目C透疹利咽D疏肝解郁E清肝明目52.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adeA鹿茸B蛤蚧C益智仁D五加皮E杜仲53.属于安神药的药物有哪些bdA龙眼肉B龙骨C龙胆草D柏子仁E郁李仁54.配伍关系包括bcdeA单行B相须C相使D相恶E相反55.甘味表示的作用有bcdeA坚阴B缓急止痛C和中D补虚E调和药性56.用治脾湿不运的药物有abcA苍术B茯苓C薏苡仁D木瓜E独活57.均能止呕的药物有abcA藿香B砂仁C白豆蔻D厚朴E佩兰58.山茱萸的功效是beA补益肝肾B敛肺止咳C涩肠止泻D温中散寒E收敛固涩59.瓜蒂的功效是哪些aeA涌吐痰食B降逆止呕C和胃化湿D温中行气E祛湿退黄60.夏枯草的功效是beA解热毒B散郁结C生津液D润肺燥E清肝火61.属于驱虫药类的药物是bceA莱菔子B使君子C榧子D蛇床子E南瓜子62.配伍关系包括bcdeA单行B相须C相使D相恶E相反63.其属性为阴的味是abcA酸B苦C咸D淡E甘64.中药的性状不包括ceA形状B颜色C性味D质地轻重E毒性65.善于破血逐瘀消症积的药物为哪些abdA三棱B莪术C丹参D水蛭E乳香66.能养阴清心,,除烦安神的药物是哪些abA百合B麦冬C北沙参D石斛E玉竹67.蟾酥的功效是abdA开窍B辟秽C杀虫D解毒E止痛68.地龙具有哪些作用abcdA清肝热B息肝风C通经络D平喘息E通血脉69.下列含有罂粟壳不得过量或久服的非处方中成药是[ABCD]A.强力枇杷露B.止咳丸C.止咳宁口服液D.克咳胶囊E.止咳宁嗽胶囊70.下列非处方中成药中适用于风寒感冒的是[BDE]A.感冒舒颗粒B.感冒清热颗粒C.双黄连口服液D.正柴胡饮颗粒E.荆防颗粒71.清热解毒颗粒下列哪些人忌用[BCDE]A.脾胃虚寒B.孕妇C.风寒感冒D.风寒感冒兼脏腑虚寒E.虚热证72.下列哪些人不宜自己选用咳喘类非处方药[ABCDE]A.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B.肺炎C.咳嗽型哮喘D.咳嗽急性发作期E.儿童73咳嗽可分为[CE]A.急性发作期B.缓解期C.外感型D.慢性期E.内伤型74.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BC]A.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B.连续追踪已上市新药C.合理使用药物D.陆续追踪已上市的药物E.收集已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75.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ABCDE]A.个体差异B.管理不善C.配伍失常D.辨证不准E.质量欠佳76.下列含有马钱子的中成药有[ACD]A.九分散B.三七伤药片C.山药丸D.舒筋丸E.附子理中丸77.执业药师的作用有[ABCDE]A.指导合理用药B.密切与医护人员合作c.进行药学信息咨询服务D.审查处方是否合理E.向患者宣讲相关用药知识78.属于传统罐具的是[ABC]A.竹罐B.陶瓷罐C.玻璃罐D.挤压排气罐E.抽气罐79、双子叶植物特征:ABEA放射状结构木部明显B形成层环大多明显C皮部较木部占横切面大D外表有表皮E中心常无髓80、四气的临床意义ABCDE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C.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81.指出下列错误的BCDEA.单行,如独参汤补气固脱B.相使,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C.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D.相畏,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E.相反,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82.平肝明目,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宜选CEA.白芷B.荆芥C.桑叶D.葛根E.菊花83.人心经清心火宜选ABCA.淡竹叶B.黄连C.栀子D.黄芩E.青蒿84.巴豆可治疗ACDEA.寒积便秘B.胃肠湿热积滞C.寒实结胸D.恶疮烂肉E.喉痹痰阻85.祛风湿,治疗风寒湿痹宜选BCDEA.防已B.苍术C.独活D.威灵仙E.香加皮86.指出下列正确的是ABCA.甘草性平味甘,益气补中,又缓急止痛、缓和药性B.黄芪善补肺气、固卫表。

12祛风剂.

12祛风剂.
臣 桑叶 菊花 佐 辛凉疏泄,清热平肝息风
生地、白芍、甘草 —滋阴柔肝舒筋
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宁心安神,兼平肝清热 使 生甘草—调和诸药
1.本证病机为何?如何立法?
2.方中桑叶、菊花作用如何?
3.方中茯神木为何物?有何作用?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 面色如醉,脑中热痛 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当归、生地
胡麻仁 使 养血活血,滋阴润燥
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提要
1.治疗皮肤病常用方 2.使用指征:皮疹瘙痒、色红,抓破流水 3.理解方中当归、生地、胡麻仁的配伍意义
4.内服本方,配合药渣煎汤熏洗可提高疗效
5.本方中成药有“消风冲剂”
风热久羁,耗伤阴血 苦燥渗利之药亦易伤阴 血虚易感风邪 血虚瘙痒更甚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故配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和血
第二节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高热不退
肝 热 生 风 证
烦闷躁扰,甚则神昏
手足抽搐,发为痉厥 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 脉弦而数
肝 经 热 盛 热 极 动 风

羚角—清肝热、息肝风、止痉定搐
凉 肝 息 风 增 液 舒 筋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2、辨别病邪兼夹及虚实,进行适当配伍。 3、分清主次,全面照顾。 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可兼夹外风。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巅顶痛 偏头痛
偏正头痛
外 感 风 邪 头 痛
或巅顶作痛 目眩 恶寒发热 鼻塞 舌苔薄白,脉浮
风 邪 外 袭
循 经 上 犯 头 目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总论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原版方歌

原版方歌

精心整理解表剂?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5?67银翘散8?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再造散用黄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泻下剂?寒下剂?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泄热逐水效专长。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 温下剂?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润下剂??五仁丸?济川煎逐水剂?十枣汤?禹功散?黄龙汤?和解剂?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甘草,少阳百病此为宗。

??蒿芩清胆汤?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调和肝脾剂?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调和寒热剂?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 清热剂?清气分热剂?白虎汤?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烦躁热渴舌生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芥、防风 — 疏风止痛
清茶 —清上降下,清利头目,制约温燥
使: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运用: 常加减用于感冒、慢性鼻炎、鼻窦炎所 致的头痛,以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 头痛等 。
独活寄生汤
【组成】
独活 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茯苓 川芎 当归
细辛
肉桂心 人参 芍药
秦艽
防风 甘草 干地黄 6g
· 独活寄生汤·
桑寄生 — 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止腰腿疼痛。 臣:细辛、肉桂心 — 辛散寒湿,温通经脉而止痛; 防风 — 祛风胜湿而止痛,透邪外出。 * 辛、防助独活祛风散寒去湿,止痹痛。 秦艽 — 搜筋肉之风湿,通经止痛; 杜仲、牛膝 — 益肝肾、强筋壮骨,止痹痛。 * 杜仲、牛膝助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 独活寄生汤·
威 灵 仙
威 灵 仙 性味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膀胱经 功 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 用: 1.风湿痹痛:常配伍羌活、独活、秦艽。
2.骨梗喉 :取本品30克,可单用或加砂糖、醋煎汤, 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哽消失。于半至一小时服 完。
3.跌打损伤所致瘀滞疼痛。 用法用量:6~9克,水煎服。• 治骨梗喉可用30克。
佐: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川芎
养血活血以治风、体现“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Hale Waihona Puke 人参、茯苓 — 益气健脾。 * 杜仲、牛膝与佐药相配,益肝肾,补气血,扶正
祛邪。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 独活寄生汤·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等属于风寒湿痹 日久而正气不足者。
返回
【主治】风寒湿痹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心悸气短,舌淡苔白, 脉细弱。
风寒湿邪内阻: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 肌肤麻木不仁,畏寒喜温。
【病机】风寒湿日久不愈,肝肾损伤,气血不足。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独活寄生汤·
【方解】
君:独活 — 善祛下肢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而通痹止痛。
上 篇
第八章
中药方剂
第二节 常用中药与方剂
二、祛风湿药与疏 散 外风剂
祛风湿药与疏散外风剂

(一)祛风湿药

(二)疏散外风剂
概论
一、定义:凡具有袪风除湿功效,主治风湿痹 证的药物,称为袪风湿药。 二、性能与适应症 性味:辛、苦,温/寒性。 归经:肝,肾,脾经。 作用:祛除风湿,并能舒筋、通络、止痛以 及强筋骨。 适应症——风寒湿痹证。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 效:袪风除湿,清热除蒸,清利湿热。
应 用: 1.风湿痹证:热痹----配防己、知母、忍冬藤伍; 寒痹------常配伍羌独活、桂枝、附子等。 2. 阴虚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常与青蒿、地骨皮、鳖 甲等配伍。 3. 湿热黄疸:与茵陈蒿等通用。
用法用量:3─10克,水煎服。
(二)疏散外风剂
概述
一、概念 凡以祛风湿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治 疗外风病证的方剂,统称疏散外风剂。 二、适应证 外风病-------风邪为主或兼夹寒、热、痰、湿 等邪气侵袭人体的头面、经络、肌肉、关节、 筋骨等所致的病证。

概述

三、临床表现

头痛,关节痹痛,口眼斜、风疹、湿疹等 为主要症状表现
教学要求

掌握:独活、秦艽、五加皮

熟悉:川乌、威灵仙、防己、桑寄生

活•

活•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 效: 袪风除湿,散寒止痛,解表。 应用: 1.风湿痹痛:尤宜于腰膝两足下部痹痛偏重者,无 论新久均可应用。常配伍桑寄生、秦艽、牛膝等, 如独活寄生汤。 2. 头痛 常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如独活细辛汤。 3.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5~15克。
川芎茶调散
【组成】
川芎 羌活
荆芥(去梗,各四两) 甘草(各二两)
白芷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用法】
· 川芎茶调散·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 下。常服清头目。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 川芎茶调散·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五 加 皮
五 加 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效:袪风除湿,强筋健骨,利水消肿。
应 用:
1.风湿痹证。可单用或配当归、牛膝、地榆等,如五
加皮酒;亦可与木瓜、松节同用,如五加皮散。
2. 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者,常与杜仲、牛膝等配伍;
小儿行迟,则与龟甲、牛膝等同用。
五 加 皮
3.水肿,脚气。每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 地骨皮配伍,如五皮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或酒浸、入丸散服。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痛无定处、游走性
外 感 风 邪 头 痛
特征 巅顶头痛
偏正头痛(头风)
伴见症:表证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祛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佐:细辛 —散寒止痛,并治少阴经头痛 薄荷 — 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