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8 文言文九上《隆中对》(讲练)-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课课通(原卷版)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隆中对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一、知识积累1、作品《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音zuo),是晋朝人,史学家,所著本书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2、写作背景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各据一方,互相兼并,形成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刘备因为实力不够,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和刘表。

刘备自汝南被曹操打败(公元201)后,即投奔荆州,依靠刘表,等待时机,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已经六年。

长期寄人篱下,没有出头的机会,非常需要有才能的人协助他。

这时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亲自访问诸葛亮三次,最后才得相见。

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3、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第二部分(第2段):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段):刘备往见诸葛亮。

第四部分(第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4、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好为《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6、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音,义(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通,音,义7、选择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2、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3、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8文言文九上《隆中对》(测试)(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8文言文九上《隆中对》(测试)(含解析)

九上—《隆中对》分值:30分时间:30分钟一.(2015届四川乐山中考)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6分)①,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②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③,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④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⑤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⑥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2分,每小题2分,错一个字不给分)①江山代有才人出,②老木沧波无限悲,③闲来垂钓碧溪上,④眉眼盈盈处,⑤猿鸣三声泪沾裳,⑥泉香而酒洌。

【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14分)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注】①刊落:削除,删去。

②衔:怨恨。

③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⑪监司大骇,延.之校书()⑫益.两使促之()⑬使者恚.,欲收悦()⑭使者下阶谢,乃已.()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1分)()例句:预刊落以.试悦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⑪悦不迎,岂有恙乎?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16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2016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23 隆中对【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势推断与战略方针。

3、学习文章突出重点裁剪材料的笔法。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____,____朝______家。

【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1)亮躬.耕陇亩( ) ( ) (2)时人莫之许.也( )(3)谓.为信然..( )( ) (4)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 (6)将军宜枉驾顾...之( )( ) (7)因.屏人曰( ) (8)欲信.大义于天下( )(9)遂用猖蹶..( ) (10)然志犹未已.( )(11)自董卓已.来( ) (12)则名微而众寡..(.) (13)抑亦人谋也( ) (14)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15)利尽..南海( )( ) (1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18)总揽.英雄( )(19)保其岩阻..( ) (20)内修政理.( ) (21)诚.如就是( ) (2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23) 于就是...与亮情好日.密( )( )(2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1)为:①好为.“梁父吟”( ) ②谓为.信然( )③以弱为强( )④贤能为之用( )(2)之:①时人莫之.许也( )②先主器之.(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④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划分句子节奏】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1)时人莫之许也。

(2)将军宜枉驾顾之(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翻译句子】5、翻译下列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由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老师课程教学的整体设想。

制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同学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篇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篇2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了解本文陈寿和《三国志》。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4、引导同学熟悉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理想、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育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过程与方法:1、指导同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文的解释,借助有关的工具书通读课文。

2、进行朗读教学,重点讲解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自尊自重、谨慎持重和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学习他们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2、体会课文重的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难点:1、理解本文是怎样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

2、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千多年来,诸葛亮的故事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充分展现了一代名相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按必然按次说理论事的方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经过朗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1、诸葛亮怎样提出本人的策略?2、全文次要运用了甚么写法?三、教学步骤:(一)导入。

1、先生交流本人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抽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

2、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

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没法与群雄抗衡。

为完成一致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

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

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毕竟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3、解题。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说话。

“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成绩作出的回答。

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点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经过自读,基本熟习文章的内容。

(三)朗读,考虑成绩。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情势的,他怎样一步步经过说理提出策略的?天下情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

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一致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甚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令人物抽象丰满。

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的“文眼”是甚么?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

4、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阐明了甚么?这一比喻抽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隆中对》课堂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隆中对》课堂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3《隆中对》1、文学知识。

(5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是朝人,家,所著一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8分)(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通读全文,回答问题(共7分)参考答案1、《三国志》,陈寿晋史学家,《三国志》,六十五,魏、蜀、吴。

回答,应对。

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

(3)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

(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4、(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传记的写法。

(2)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隆中对》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隆中对》ppt课件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01
02
03
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 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 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 不断。
军阀割据
各地豪强地主纷纷拥兵自 重,形成了袁绍、曹操、 孙策、刘备等军阀割据的 局面。
三分天下
经过连年的征战,最终形 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 的局面,史称“三国时期 ”。
诸葛亮生平与成就
早年经历
政治成就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 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他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 后,他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 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 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 ,于是诸葛亮便成了刘备的军师。建 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法正请 刘备入川赴宴,保护益州安全。诸葛 亮便留关羽守荆州,自己同刘备入川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 ,刘备占领益州,诸葛亮任军师将军 ,署左将军府事。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第课《隆中对》
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13
REPORTING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 • 思考探究与课堂互动 • 德育渗透与情感态度培养 • 课后作业与巩固提高
PART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历三世;而刘备虽寄居刘表篱下,却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
03
创作目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
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篇对策不仅为刘备指明了
方向,也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PART 02

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课文及教案设计优秀7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课文及教案设计优秀7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课文及教案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作者整理了7篇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课文及教案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隆中对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课文及教案设计篇一即刻反思、调整。

下午在七班上课时,去掉文本解析环节,插入与课文相关的《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突出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视频中的人物对白与课本基本吻合,学生借助画面加深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朗读效果较好。

拓展训练的题目是:质疑诸葛亮:“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何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男生对此话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参与者情绪高涨。

教训:授课内容宁精毋滥。

与其水过地皮湿,不若拣起一粒芝麻。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译文篇二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隆中对》教案篇三教学立意和要求:秉五柳先生“不求甚解”和诸葛亮自己“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总体感悟和把握诸葛亮垄亩隐居却全知天下的青年政治家的胸襟韬略,获得年少奋发可为的人生启迪。

深入钻研,理解和领会本传节选部分详言略事的特点与严整的行文结构。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训练测试题5河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训练测试题5河大版
河大版九年级上语文 《隆中对》 训练测试题 5
综合能力训练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 1— 4 题
亮 少有 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未扰乱,
随叔父玄 避难 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
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
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
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 敬重 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
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力求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
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于是外连东吴, 内平南越, 立法施度, 整理戎旅, 工械技巧, 物究其极, 科教严明,
,没有取得成功
D.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和他对战的敌手,有时是杰出人物,加上众
寡不等。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1.A 2 .D 3 .B 4 .D
C.权既宿服仰备(之) ,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兵三万人以助备——派三万兵作好战斗准备
B.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没有与魏晋抗衡的人
C.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所以连年兴兵(攻打吴国)
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才,英霸之器
B.随父玄 避难 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8文言文九上《隆中对》(讲练)(含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8文言文九上《隆中对》(讲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上—《隆中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作者陈寿,晋朝安汉人,史学家。

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为:唱许:承认、同意信然:确实这样器:器重、重视就见:到那里拜访顾:拜访诣:拜访凡:总共屏:屏退猖蹶:失败已:止谓:认为安:怎么克:战胜非惟:不只是抑亦:而且也挟:挟持令:号令诚:确实援:外援图:夺取、谋取殆:大概资资助、给予暗弱:昏庸懦弱存恤:爱抚、爱惜胄:后代著:闻名_身:亲自信:通伸,伸张已:已通以【一词多义】信谓为信然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伸张见此人可就见拜见凡三往,乃见见面_ 因因屏人曰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于欲信大义于天下向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到之将军宜枉驾顾之他孤之有孔明结构助词_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的辍耕之垄上到、往【词类活用】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

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古今异义】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内:对外外:对内,名词作状语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用箪盛饭壶:用壶盛浆,名词动用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重点问题】1、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给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答:①曹操占据北方,“此诚不可与争锋”;②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③, 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2、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答: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哪两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策略?答:(1)人谋(2)恤民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谋。

【浙江新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篇 课内知识训练 九上 3.隆中对课件 新人教版

【浙江新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篇 课内知识训练 九上 3.隆中对课件 新人教版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此诚 不可与争锋 . “真诚”“诚实”等义 (2)遂用猖蹶 .. 古义:失败;今义:常表示“凶猛 而放肆” (3)此可以 为援 .. 于肯定的回答 (4)将军宜枉驾顾 之 . “回顾”“照顾”义 古义:拜访;今义:常用于 古义:可以把(他 );今义:常用 古义:确实;今义:常用于
(3)将军身 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 形容词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
6.特殊句式 (1)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判断句, “……者, …… 也”表判断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也”表判断 (3)莫之许也 倒装句,即“莫许之也” (4)信义著于四海 倒装句,即“信义于四海著” 判断句,“……
(5)将军岂有意 乎 .. 用于“故意”义
古义:有某种打算;今义:常 古义:爱抚,爱惜;今
(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 恤 .
义:常用于“存在”“蓄积”“保留”义
5.词类活用 (1)宜枉驾 顾之 . 动词作名词,指车、马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名词作状语,亲身 (2)于是与亮情好日 密 . (4)因屏 人曰 . (5)思贤 若渴 . 人
谢谢观看
葛亮胸怀大志,不同于芸芸众生。
(2) 品析“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句的表达作 用。 该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尽了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之 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 能。
4.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记述了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政治对策, 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塑造了一位古代政治家、 军事战略家的光辉形象。
2.成语积累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 长的贤人。 思贤如渴:也作“求贤如渴”,像口渴思饮一样 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急迫。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 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 思去指挥别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训练测试题3河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训练测试题3河大版

河大版九年级上语文《隆中对》训练测试题3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汉室倾颓()不可胜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孤不度()德量力东连吴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奸臣窃命()此人可就见()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生遂诣亮()主上蒙尘()遂用猖獗()内修政理()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①好为《梁父吟》()②贤能为之用()③谓为信然()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4.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③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5.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略)2.每;常常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就;接近,趋向顾,拜访诣:去,到蒙尘: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奔猖獗:失败政理:政治日:一天天3.①唱②被③是④作为4.①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②跨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③然而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④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5.跨有荆、益“成霸业”“兴汉室”修明政治跟西、南方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跟孙权结为同盟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

15-16初三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隆中对》

15-16初三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隆中对》

15-16初三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隆中对》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 ) 戎( ) 箪(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国险而民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箪食壶浆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

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 。

3、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抚和争锋修B. 保和抚结好修C. 守和抚结好修D. 守抚和争锋修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①曹操:_________ ②孙权:_________③刘表、刘璋:_________ ④诸戎、夷越:_________7、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九年级语文上册 (隆中对)同步练习 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隆中对)同步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隆中对>同步练习一、根底识记1、为以下加点字注音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2、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HY( ) ④将HY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3、以下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 自董卓已来B 欲信大义于天下C 故患有所不辟也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HY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5、以下“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HY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那么命一上将将之HY以向宛洛。

6、〔1〕<隆中对>节选自< >,作者,字,朝史学家。

所著< >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2〕曹操比于袁绍,,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二、整体感悟1、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局部补充完整第一局部(第1段):诸葛亮。

第二局部(第2段):推荐诸葛亮。

第三局部(第段):刘备往见,诸葛亮。

第四局部(第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答复〕3、〔1〕诸葛亮为到达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HY方针?〔2〕根据是什么?〔用原文答复〕4、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及答案:隆中对.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及答案:隆中对.doc

《隆中对》习题精选基础知识:1.给黑体字注音。

① 陇亩()②倾颓()③ 乐毅()④ 殆天()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①先主器之(③欲信大义于天下()③ 因屏人曰())④将军既帝室之胄()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4.《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题目是后加的。

作者_______ , _______朝人, _______ 家,所著《 _______》记载三国时期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国的历史。

“对”的意思是_______。

课内阅读:亮答曰: " 自董卓已来,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5.解释下列黑体的字词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国险而民附 ( ) (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6.下列 " 以 " 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7.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①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上—《隆中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作者陈寿,晋朝安汉人,史学家。

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为:唱许:承认、同意信然:确实这样器:器重、重视就见:到那里拜访顾:拜访诣:拜访凡:总共屏:屏退猖蹶:失败已:止谓:认为安:怎么克:战胜非惟:不只是抑亦:而且也挟:挟持令:号令诚:确实援:外援图:夺取、谋取殆:大概资资助、给予暗弱:昏庸懦弱存恤:爱抚、爱惜胄:后代著:闻名_身:亲自信:通伸,伸张已:已通以【一词多义】信谓为信然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伸张见此人可就见拜见凡三往,乃见见面_ 因因屏人曰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于欲信大义于天下向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到之将军宜枉驾顾之他孤之有孔明结构助词_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的辍耕之垄上到、往【词类活用】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

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古今异义】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内:对外外:对内,名词作状语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用箪盛饭壶:用壶盛浆,名词动用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重点问题】1、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给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答:①曹操占据北方,“此诚不可与争锋”;②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③, 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2、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答: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哪两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策略?答:(1)人谋(2)恤民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谋。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成霸业”“兴汉室”。

(或: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四、阅读题典【题源】浙江海宁市初中第三教研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隆中对(节选)(7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将军宜枉驾顾.之()(2)欲信.大义于天下()(3)遂用.猖蹶()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五、牛刀小试【题源】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共9分,每小题3分)【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B.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10.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B.甲文中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外,还特别强调要爱民和用贤。

C.乙文中写诸葛亮“乃建奇策”,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结好孙权,内此伏彼起政理”。

D.乙文中孙权因为一向心服刘备同,又敬重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帮助刘备。

11.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12.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

(2分)【题源】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

”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

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

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

联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

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实③被:遍及④堪:胜任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B故.知君人者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2.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题源】【2014中考浙江省湖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8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谓.先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将军宜枉驾顾.之元芳入门不顾.C.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将军岂愿见之.乎辍耕之.垄上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18.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出两点即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