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

合集下载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鉴定和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的感染。

其临床意义如下:
1. 确诊感染:血培养能够从患者的血液中培养出病原微生物,进而确定感染的种类和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指导药物选择:血培养可以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确定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3. 评估疗效:血培养能够检测感染的程度和控制感染的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培养,可以及时评估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4. 预测预后:某些病原微生物或感染性疾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血培养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接种疫苗:对于特定的病原体,通过血培养可以鉴定其感染的类型,从而指导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的执行。

综上所述,血培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血培养医学课件

血培养医学课件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向 临床医生报告血培养结果。
03
血培养阳性结果的解读与处理
阳性结果的解读
01
02
03
初步判断
根据血培养结果,初步判 断是否为阳性,即是否存 在细菌感染。
菌种鉴定
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 ,确定感染的具体细菌种 类。
药敏试验
对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 了解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 感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床诊断提供参考。
影响因素
阴性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样本采集时机、培养技术
等。
阴性结果的处理流程
确认结果
在收到阴性结果后,应再次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误判。
评估病情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评估患者 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阴性结果和病情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临床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临床应用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方法, 通过培养血液中的微生物,帮助确定 感染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培养的检测 方法不断改进,如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血培 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血培养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新的抗感染药物,以及探索血培养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
运输
使用专门的运输设备,保持低温(2-8℃)运输,避免剧烈震 动和摇晃。
实验室检测流程
培养基接种
将血液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中, 进行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以指导临床用药。
接收标本

血培养采集最低要求

血培养采集最低要求

血培养采集最低要求
血液培养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操作,为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有一些最低要求需要遵守:
1.洁净度:采集前需要充分洗手,并采用无菌消毒布对采集部位进行彻底清洁,以减少细菌的污
染。

2.采血部位:一般采用静脉采血,通常在患者的前臂内侧或手背部位进行采集。

采血前需用消毒
棉球进行皮肤消毒。

3.采血量:根据检验要求,一般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确保足够的血样进行培养。

4.采血容器:采血时需要使用无菌的采血针和抗凝管,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不受外界污染。

5.标本传递:采集后将血液样本放入适当的培养瓶中,并尽快送到临床检验室进行培养分析。

以上是血培养采集的基本要求,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因为血液培养采集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一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用于从患者体内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培养基的培养瓶或培养管中,以培养和鉴定可能存在于患者血液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菌血症(Bacteremia)或真菌菌血症(Fungemia)的金标准,即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血培养的主要目的包括:
1. 证实感染性病原体的存在。

2. 鉴定病原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血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从患者的静脉抽取血液,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 接种培养:将采集的血液分别注入到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氧气环境下生长。

- 培养和监测: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监测培养瓶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结果分析:如果培养出微生物,需要进一步鉴定其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抗生素。

血培养对于诊断和治疗严重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执行血培养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血培养操作方法

血培养操作方法

进行血液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一般的血液培养操作方法:
1.准备培养基和试剂:选择适用于血液培养的富营养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
基。

确保培养基未受污染并符合要求。

另外,准备好其他必要的试剂和器具。

2.采集样本:从患者的静脉血液中采集样本。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外界细菌
的污染。

3.接种: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接种在含有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或直接加入到
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

4.培养:将接种后的琼脂平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
37°C 下培养24-48 小时。

5.观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形成的典型菌落。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特征初步判断细菌或真菌的种类。

6.进一步鉴定:对初步检测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可以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
测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7.结果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进
一步检查。

注意:血液培养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判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外部细菌的干扰。

血培养 综述

血培养 综述

血培养综述引言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

它起到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解读以及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

原理血培养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并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感染。

方法1.严格消毒: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对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降低采集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2.采集适量样本:使用无菌针头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一般建议采集两次血液样本,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培养基选择:根据需要检测的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如肉汤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4.培养条件:将血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后,将培养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通常在37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5.培养时间:一般培养时间为24小时,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6.鉴定分离:若培养基上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需进行鉴定分离,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结果解读1.阳性结果: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说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感染。

进一步的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阴性结果:若培养基上未观察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说明患者的血液中暂时没有感染。

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需要综合其他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应用1.诊断感染:血培养是诊断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感染监测:血培养可以用于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医院感染控制:通过血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内存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感染的扩散。

注意事项1.血培养前应严格消毒,避免污染。

2.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掌握适量,避免太多或太少的样本。

3.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临床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病原体类型。

血培养方法学

血培养方法学

血培养方法学
血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诊断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存在的细菌感染。

下面是血培养的一般方法学步骤:
1. 血液采集:首先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通常使用无菌针和无菌试管采集静脉血。

采集前要进行消毒。

2. 原液处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倒入无菌试管中,一般是
10~20毫升。

如果血液样本较稀,可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
水稀释。

3. 培养基选择:将血液样本接种于适合培养细菌的含有富营养物的培养基内。

常用的培养基有肉汤、布鲁菌培养基和三联培养基等。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

一般常温培养或体温培养,有些特定细菌需要氧气气氛,有些则需要无氧气氛。

5. 培养时间:通常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但也可能需要更长
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细菌如真菌。

6. 结果判断: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如果有细菌生长,会形成菌落或者液体浑浊。

接着要进行细菌鉴定,通过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反应等方法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7.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进行抗生素敏感
性测试,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总的来说,血培养方法学是一种基于培养细菌的技术,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检测血液中存在的细菌感染,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感染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一、血液培养采集顺序血液培养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在进行血液培养时,采集样本的顺序非常重要,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1.准备工作:清洁双手,穿戴好无菌手套,并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械和培养瓶。

2.先采集静脉血液:首先应采集静脉血液,因为在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这些病原体往往会进入血液循环。

3.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在采集静脉血液后,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其他不同部位的血液,如动脉血液或毛细血管血液。

4.分批次采集:如果需要采集多个培养瓶,应将血液分批次采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5.标记标本:在采集完血液后,应及时标记标本,注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等信息,以免混淆。

二、血液培养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培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无菌操作:血液培养是一项无菌操作,采集前要做好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无菌手套,避免细菌的污染。

2.适当的培养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瓶,如常规培养瓶、革兰氏阳性菌培养瓶或革兰氏阴性菌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培养瓶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菌。

3.采集血量:采集血液时要确保足够的血量,以保证培养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成人采集的血量应在10-20ml之间,儿童和新生儿的血量相应减少。

4.避免污染:在采集血液时,要避免污染,如避免血液与皮肤或其他物体接触,避免血液喷溅等。

5.及时送检:采集完血液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检验科,以避免血液中细菌或真菌的繁殖。

6.记录采样时间:记录采样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确定感染的来源和感染的进展情况。

通过正确的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常规
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血培养采集时,有一些顺序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样本并防止交叉污染。

首先,要确保采集血液样本前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包括洗手
和戴手套。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污染。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通常情况下,采集血液样本的常用部位是静脉,可以在患者的
前臂、手背或手臂内侧寻找适合的静脉进行采集。

在进行采集时,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清洁采集部位,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其次,等待酒精干燥后再进行采集,
确保不会将酒精残留物带入采集的血液样本中;接着,使用一次性
无菌注射器或采血针进行采集,确保采集器具是无菌的;最后,将
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注入到不同的血培养瓶中,按照标签上的顺序
进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过度抽血,以免引起贫血或
其他并发症;在采集后,要及时对采集部位进行包扎,避免出血或
感染;标注好采集的时间和采集部位,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总的来说,进行血培养采集时,要注意手部卫生、采集顺序和采集部位的选择,确保采集到的样本准确无误,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

血培养

血培养
5.如果血培养是通过静脉植入管采集的,不用弃去起始部分的血液,应同 时自外周静脉采集血液进行血培养,以协助判读血培养阳性结果。
6.在血培养瓶上贴标签时注意请勿遮住血培养瓶上的条码。
7.标本采集后,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立即送检,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LOGO
COMPANY NAME
谢谢
3 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 病死率
4.如何采集血培养
问题
123
采血 采血 采血 时机 流程 份量
5.采血时机
抗菌药物 使用前
尽可能
时机
尽可能
寒颤和发 热初起时
6.采血流程(一)
• 在每个血培养瓶上都 有表明液体容量的刻度 ,在溶剂刻度上标明采 集血液应该达到的页面 高度
采血流程(二)
用75%酒精消 毒培养瓶口,
2.血培养的适应症
1.发热或低温
2.寒颤
同时具备以下几种 表现,临床怀疑菌 血症时,应采血培

3.白细胞增多
8.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适应 症
4.皮肤黏膜出血
7.C反应蛋白升高
5.昏迷,多器官衰竭
6.血压降低, 呼吸加快
3.血培养的重要意义
1 明确诊断是何种病原菌感染


2 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如果血量少,
垂直放置
先接种需氧瓶
3
,剩余血量再 接种厌氧瓶中 4
持针器套于培养瓶
颈部,将另一头穿
刺针刺入培养瓶
0
请在
1

采集流程(五)
血培养 瓶颠倒摇匀Fra bibliotek标注 病人 信息
血培养采集——血量
8-10ML 成人

血培养医学课件

血培养医学课件

发展趋势
未来血培养技术将更加注重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通过改进培养基和检测方法,提高病原体检出率和降低假阳性率。
研究方向
针对不同病原体,研究其对不同培养基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制定更加科学的血培养方案;同时,研究新型的血培养技术,如免疫磁珠富集、纳米技术等,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血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血培养的局限性
血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样、运输、培养方法、检测时间等,因此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假阳性或假阴性。
血培养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在血流感染患者中,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一般为40%-60%,不同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不同。
血培养阳性患者检出率
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病情、采样时间、培养方法等。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血培养试剂和耗材。
使用方法
采血针和注射器的使用需进行消毒处理,采血过程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器内的血液应注入血培养瓶中,同时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血培养试剂及耗材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04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规范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规范概述
血培养操作流程包括标本采集、运输、检测、鉴定和报告等环节。
规范的血培养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培养是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并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处理规范
通常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采集,不同部位感染的采集时间有区别
标本采集时间
标本采集部位
标本采集量
标本处理
通常从患者静脉采集,一般不采集骨髓
根据不同感染类型需要采集不同量的血液,一般为1~5ml
临床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与预防

血培养作用

血培养作用

血培养作用
血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体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常见实验方法。

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细菌或真菌感染:血培养可以提供迅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 确定病原体类型:通过血培养可以分离、鉴定和培养出感染源的病原体,从而确定具体的细菌株或真菌种类。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感染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3. 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血培养可以提供有关感染的信息,如菌落计数和感染程度。

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4.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进行连续的血培养,医生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

如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血培养结果会呈现阴性或菌量明显减少。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总结起来,血培养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病原体类型、评估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从而指导合理的治疗措施。

何时做血培养?

何时做血培养?

何时做血培养?在病原菌检测中,血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在临床上,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那么,应什么时间做血培养?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血培养简单来说,血培养是将新鲜的血液标本接种在营养培养基上,设置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促进细菌生长繁殖,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具体病原菌。

目前,针对菌血症、败血症、真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结果是重要依据。

临床上大多数的菌血症,均能在48小时内检测出来;针对难培养的病原体,自动化血培养监测系统可在5-7天内检测出来。

2.血培养的应用价值和指征(1)价值。

血培养是诊断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的金标准,能为抗生素的选用提供依据。

在发热患者中,约5%-15%血培养结果呈阳性。

在菌血症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是:泌尿生殖道25%,呼吸道20%,脓肿10%,外科伤口5%,胆道感染5%,其他已知部位为10%,未知部位为25%。

(2)指征。

危重患者入院后,在抗生素治疗之前,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具体指征包括:①高烧≥38℃,或低烧≤36℃;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特别是带状白细胞增多;④粒细胞减少,多核白细胞少于1×109/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或粘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功能衰竭;⑨血压明显降低;⑩呼吸频率加快。

3.血培养时的最佳采血时间患者进行血培养时,最佳采血时间是:①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min;或在寒战、发烧后60min。

②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如果已经使用抗菌药物,就要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

③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是持续性的菌血症,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4.血培养的操作程序和要求(1)采集流程。

血培养操作的流程是:①按照标准洗手法洗手,保持手部卫生;②对培养瓶的瓶塞消毒,等待表面干燥;③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处理,等待皮肤干燥;④戴无菌手套,必要时对穿刺部位触诊;⑤采血,使用无菌注射器、真空采血器等,刺入静脉抽血,直至达到刻度线;⑥止血,拔除针头,颠倒培养瓶,避免血液凝固;⑦标记信息,包括抽血部位、日期、准确时间等;⑧在对侧采血,操作方法相同,获取第2套血培养标本;⑨标本送检。

血培养01

血培养01

血培养接收标准
• 实验室收到血培养后,应按以下步骤操作: • l.检查培养瓶确保它们被安全地放置。 • 2.用肉眼观查微生物生长的情况,注意血液层上面是否有
絮状沉淀、均匀的或表面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混浊、溶血、液体培养基凝 固、有一层表面薄膜、产生气体、血层表面或深层有白色 颗粒等,如有上述情况产生提示有微生物生长。 • 3.检查瓶子上的标签,确认资料是否齐全,与申请单上的 患者资料是否一致。 • 4.保证获得适量的血液。 • 5.检查血液是否超过要求的基线。

三、公司的血培养系统
• 公司的血培养系统是属于采用光电原理监
测的血培养系统。由血培养瓶及血培养仪 联合才能使用。 • 原理:本培养瓶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物质和传感器,当培养瓶内有微生物生长 时,产生代谢气体CO2,作用于传感器,全 自动血培养系统通过检测传感器并根据比 色法制定培养瓶的阴阳性结果。
血培养
一、什么是血培养 二、血培养发展及方法 三、公司的血培养瓶 四、血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血培养
• 血培养是把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
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 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如大肠 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 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正常人的血液中是不存在以上微生物;
二血培养的发展
• 2、半自动放射性系统:半自动化血培养系统,由于是半

自动而且带放射性所以它不再广泛用于常规血培养,但它 仍然普遍用于分枝杆菌的培养和监测 3、自动化血培养系统:70年代开始美、法等国就应用了 自动化培养系统,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发展到现在也分三种: 1)检测培养基导电性和电压为基础的血培养系统;2)应 用感压原理的血培养系统;3)采用光电原理监测的血培 养系统;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血培养中 的关键指标1)操作简单,减少污染;2)结果报告时间缩 短; 3)提高阳性检出率。

血培养注意事项

血培养注意事项

血培养注意事项一、抽血时间:①病人寒颤或高热前一小时或后一小时。

②用抗生素前。

二、抽血1、抽血前准备:①查血培养瓶的外观:是否破损,是否过期,瓶底是否明显变黄。

如有这些情况,不能使用。

②病人的名字、科别、床位号、抽血时间在瓶子标签上指定的位子处用笔注明,请不要盖住瓶签上的条码。

③去掉瓶子的顶盖,用消毒棉球将对内塞消毒,接种前风干一分钟。

2、抽血中:①严格的对病人抽血部位进行消毒(十分重要)◆用 70% 的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至少30 秒钟。

◆用碘溶液(1-2%的碘酊30秒)从穿刺部位由里向外涂圆圈擦拭,圆圈直径为1-2 英寸。

对于碘液敏感的病人,用酒精脱碘 60 秒。

◆穿刺前让采集部位风干;不能再触摸穿刺处静脉。

②抽血:血与瓶中培养液应在适当的比例,血量不宜少于或多于建议的量。

◆用空针(推荐):先打入厌氧瓶,再打入需养瓶。

◆用蝶形针等真空采血针(不建议使用,因不好把握血量):先抽需养瓶,再抽厌氧瓶。

保证每瓶成人8-10ml、儿童1-4ml静脉血,如血量不足,请先保证需养瓶的血量,抽血量不宜过多。

③再用消毒后的棉球和胶布封住培养瓶上打入血液处的针孔。

三、送检①抽好的血培养标本,请立即送到检验科微生物室。

②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请将标本保存在常温(不能放入冰箱和孵育箱中保存)。

送到检验科时请注明是延迟瓶(离抽血时间已超过两个小时)。

四、注意事项①从检验科取来的血培养试剂瓶储存在常温,无需储存在冰箱中,如储存在冰箱中的话,在抽血前,一定要将试剂瓶恢复到常温方可使用,切记。

②请抽双瓶:成人:一瓶成人需养培养瓶(蓝色瓶SA),一瓶成人厌氧培养瓶(紫色瓶SN)或者一瓶中和抗生素成人需养培养瓶(绿色瓶FA),一瓶中和抗生素成人厌养培养瓶(橙色FN)儿童:二瓶中和抗生素儿童培养瓶(黄色瓶PF)③请在标记病人信息时,不要将条形码遮挡、划花、损坏。

血培养抽了那么多,真的抽对了吗?

血培养抽了那么多,真的抽对了吗?

血培养抽了那么多,真的抽对了吗?血液可以到达身体内的各个地方,如果出现血液感染会造成全身疾病,病情进展快并且复杂多变,严重的会引起凝血、休克和器官衰竭,致死率非常高。

作为诊断血液感染的一种手段,血培养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医护人员抽了患者的很多血液,这么做真的对吗?什么是血培养?血培养是人工进行血液培养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培养基上接种新鲜血液标本,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的条件下,让对营养要求非常高的细菌能够快速地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了病原菌的感染。

血培养一般出检查报告需要3天时间,也有的需要5天到7天,甚至有的真菌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人的血液中是不会存在任何病原菌的,但如果通过血培养的方法发现患者的血液中有病原菌的存在,那么就说明患者有可能受到了病原菌的感染。

血培养常常用于败血症、脑膜炎、菌血症、腹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肺炎、脓毒败血症、真菌感染、心内膜炎、肾脏感染等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上。

它还可以用于患者在发生休克、发热等严重病情但原因不明晰的病因辅助查找上;有的医院还可以通过血培养来进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从而筛选出那些对病原菌有针对作用的抗生素。

血培养是诊断真菌血症和细菌血症的金标准,对于医生的诊断帮助非常大,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家血培养的检出率却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抗生素滥用的影响、血液中所含抗菌物质的影响、血流中的含菌量较低的影响以及工作人员在采集血液时不够规范所致,特别是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液时的血量、套数和时机的不对都会直接影响到血培养的结果。

1.血培养采集的指征血培养并不是随意为之,只有当患者出现以下指征时,医生会对患者采集血液进行血培养。

当患者发热超过38.5℃或者低温低于36℃,有间歇驰张,受到大肠埃希菌感染出现双峰热;患者出现寒战表现;白细胞明显增多,血小板和粒细胞减少;黏膜或者皮肤出血,伤寒患者在第四天到第十天有玫瑰疹出现,斑疹患者在第四天到第六天有斑丘血疹出现;肾盂肾炎、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手术后受到严重的感染;患者血压降低,多器官出现衰竭,有昏迷等情况发生;患者呼吸加快,关节疼痛,脾脏肿大以及降钙素原、内毒素、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时,一般都要进行血培养。

血培养医学课件

血培养医学课件

联合培养
同时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提高培 养阳性率。
血培养的临床应用
发热患者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应尽早采集血样 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以确定病原体。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 血流感染,血培养可用于检测病原体。
血液疾病患者
其他感染症状患者
血液疾病患者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血流 感染,血培养可检测病原体。
血培养医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血培养概述 • 血培养检测方法 • 血培养阳性结果判断 • 血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规范 • 血培养临床应用中注意事项
01
血培养概述
血培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培养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增殖、 鉴别病原体的一种诊断方法。
菌血症的诊断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重 要手段之一,能够检测血 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情监测
通过血培养可以监测菌血 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 治疗效果和预后。
指导用药
根据血培养的结果,可以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和 耐药性的产生。
血培养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有感染症状的患者,如败血症等,血培 养可检测病原体,指导治疗。
02
血培养检测方法
常规血培养方法
肉眼观察
通过肉眼观察培养液的颜色和 是否有细菌生长,通常需要一
定时间。
显微镜检查
将培养液进行涂片染色后,用显 微镜观察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分支杆菌培养
将培养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进行 分支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在一些感染性疾病中,血培养 可以提供病原微生物的信息,

血培养

血培养

体重k g
<=1
总血量 ml
50-9 9
第一套 取血量 ml (占全 身血量 %)
第二套 取血量 ml
1-2 0 (1-2)
总取血 量ml
1-2
1.1-2 100- 2(1- 2
4
200 2)
2.1-1 >200 4(1- 2
6
2.7
2)
12.8- >800 10 10 20
36.3
(1.2
5)
>=3 6.3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
– 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 36℃,可伴有寒战, 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①有人侵门户或迁徙病灶②有 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③有皮疹或出血点、肝 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 因可解释④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 超过40mmHg
>220 20-3 20-
0
0(1- 30
1.3)
40- 60
采集血培养时间的重要性
血培养采集时间及采血量时多少?
• 采血时间:一般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 采血
• 采血量: 成人每瓶8-10ml儿童每瓶2-5ml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 静脉采血 • 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除非怀疑
• 1、 75%的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秒以上。 • 2、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区域直径2-3㎝。 • 3、75%的酒精脱碘。 • 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5%酒精消毒60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
血。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 培养瓶的消毒程序: • 1.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瓶盖。 • 2.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60秒。 • 3.自然待干。 • 4.将标本注入培养瓶内。 • 5.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免血液凝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到2050年耐药细菌感染将导致全球每年1000万 人死亡,超过今天死于癌症的人数。损失达100万亿 美元,高于今天的全球GDP.其中中国每年将有100万 人因耐药细菌感染死亡,损失达20万亿美元。
国家对于血培养的重视
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 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 明确了遏制细菌耐药、促进合理用药,是关系人民 健康,维持国家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次对全省各家医院临床用药及微生物诊断现状的调研, 明确了目前临床的突出问题及工作重点:规范临床送检、 提升诊疗质量、提升耐药监测质量、精准防控耐药细菌。
咸阳市卫生局对于血培养的重视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 法》(卫生部2012年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问题一: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一、菌血症的指征 1.不明原因的发烧(>38.5℃)或体温低于36 ℃或寒战 2.WBC增多( >10X109/L)或粒细胞减少 3.休克、昏迷、多器官衰竭等全身感染症状体征 4.血压降低 5.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 腹部术后感染) 6.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等。 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 就应进行血培养。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刻进行血培养: (1) 医院获得性肺炎; (2)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 等血管导管大于 48 小时; (3) 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为什么药敏试验敏感,用在体内无 效果
由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关系以及病人体质关系 不同,药敏结果可能体外敏感,体内无效。也有可 能体外耐药,体内敏感。 但是如果体外耐药,体内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关于多重耐药的问题
根据院感要求,报B-内酰胺酶(大肠、肺克、奇异、 产酸克雷伯) 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 杆菌。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试验中,测试抗菌药物的品种 是如何选定的?
抗菌药有近200种,药敏试验中没必要也不可能 包括每种抗菌药。所测试的抗菌药纸片的种类是根 据各类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及临床可能选用的药 物而确定的,同类药物通常只选择1-2个代表品种。 CLSI对各种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宜测试的药物品种进 行了推荐,如测定葡萄球菌属的药敏试验应包括苯 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 恶唑(SMZ-TMP) 和万古霉素;此外可根据情况增 加其他品种如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 平和呋喃妥因等。
是否所有阳性培养均有临床意义?
②可能为应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特别是原为复数菌 感染时,针对优势菌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非优势上升为 优势菌,广谱抗菌药治疗后可能出现真菌感染,故使用 抗菌药时间较长的感染,疗程中需复查细菌培养。此外 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多,据报道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 疗效的符合率约为70%,因此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只 能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应根据患者用药后的治疗反应 和临床病情调整用药。
医院对于血培养的重视
各科室各部门: 现将《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规范临床送检 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 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奖惩办法:1、临床科室每送一份血培养,单套双瓶 奖励10元 ,两套四瓶奖励20元。 2、有血培养指征而未送检者,每发现一 例,扣100元。

1、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2、何时采血最佳 3、应该采集几套血培养 4、标本应隔多久采集 5、应该采集多少血液 6、血培养瓶应孵育多久
药敏结果的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中S、I、R 指的是什么? S(susceptibl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敏感,使用 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超过MIC 5倍以上,用常规 剂量通常有效;I(intermediat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 中度敏感,常规剂量时平均血浓度等于或略高于MIC, 需用高剂量或对体内药物浓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 R(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药物 对细菌的MIC 高于应用常规剂量时的血浓度,应用 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无效。


应根据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的抗菌作 用及药动学特点选择抗菌药 抑菌圈的大小
是否所有阳性培养均有临床意义?
并非所有阳性培养都是真正的病原菌,原因可能有: ① 所报告细菌为污染菌,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 大小与所取标本有关,如为关节液、胸腔积液等无 菌标本则临床意义较大,但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可能 为污染菌,据报道单次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阳性,污染可能性分别为85%、 52%、22%。某些标本易受污染如痰标本易于受咽喉 部携带菌的污染,尿培养易受下尿道、尿道口寄居 菌污染。
(2) 不保留导管:在外周静脉采集 2 套血培养标 本。同时,通过无菌操作剪取已拔出的导管尖端 5cm,放到带红色尿杯里,送到检验科。或在血平板 上交叉滚动 4 次进行送检。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 养培养出同种同源细菌,且导管尖端血平皿的菌落 计数超过 15CFU 有意义。
问题五:应该采集多少血液
管理,遏制细菌耐药,整体提升全市医疗机构的细
菌耐药监测、防控水平,降低临床耐药细菌感染的 发生率。
咸阳市卫生局对于血培养的重视 工作目标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用药 前病原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 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同 时监测掌握各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精准防控耐药细菌。 1.持续提升血培养送检率,减少无指征痰标本的送检,争 取无菌标本送检占总送检标本的50%以上,微生物标本构 成趋向合理。 2.持续提升血培养正确送检率,医疗机构可按具体情况出 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临床每次双侧双套采血,尤 其是急危重症感染患者,争取两套四瓶的送检人次,占 血培养送检人次的比例三级医院超过60%、二级医院超过 40%。段。
2.规范留取血培养是提高阳性率的重要途径。
3.减少并鉴别污染菌的重要性。
1.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的因素。
2.成人一份标本两个培养瓶(需氧+厌氧),每瓶8-10ml。
3.儿童一般只需采集需氧瓶,每瓶2-5ml。
4.如果采血量不足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90%以 上的感染为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每增加1ml血液,阳性率提高3%-5%
问题六:血培养瓶应孵育多久
血培养的常见问题
检验科 2017年8月2日
主讲内容
1.血培养的重要性; 2. 国内血培养的现状; 3.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4.血培养的六大问题; 5.三级报告制度; 6.小结;
全球对于血培养的重视原因
细菌耐药是中国临床治疗和医院管理面临的一
个重大问题。WHO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
1.成人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需氧、厌氧各一瓶为一套)。先注 入需氧瓶,然后剩余的注入厌氧瓶内。 2.婴幼儿在不同部位采集2套血培养,(只需做需氧培养,特殊情况才做厌 氧培养。 注意:一次穿刺采血算一套,采集第二套应从另外的穿刺点获取。
问题四:标本应隔多久采集
1.菌血症:几分钟之内采集2-3套血培养。
三级报告制度
概念:三级报告制度是临床微生物室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 结果周期较长而制定的一项实验结果分级报告制度,目的 是及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初级报告(报阳第一天):通过口头报告完成。主要包括 患者姓名、报阳日期、时间、革兰染色特性。 中级报告(报阳第二天):根据阳性血培养转种后生长的 菌落形态和染色及氧化酶和触酶的结果,初步鉴定细菌的 种属,同时报告初步药敏结果,给临床提供参考用药标准。 正式报告(报阳第三天):书面报告鉴定细菌的种属结果 和药敏结果。
2. 感染性心内膜炎 (1) 建议在经验用药前 30 分钟内 在不同部位采集 2-3 套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 如果 24 小时内 3 套血 培养标本均为阴性,建议再采集 3 套血培养标本送 检。 (2) 怀疑左心心内膜炎时,采集动脉血提高血培养 阳性率。
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保留导管和不保留导管 两种情况。 (1) 保留导管: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取 1 套血培养标本,在培养瓶上标注采集部位,送往微 生物实验室,同时进行上机培养。2 套血培养检出同 种细菌,且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标本报阳时间比来自 外周的血培养标本报阳时间早 2 小时以上,可诊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CLSI推荐全自动系统只需孵育5天。 2.90%的阳性标本可在12h内被检出,36h内可检测出 99%的阳性标本。3-5天后阳性者多为污染菌。即便致 病菌和污染菌在培养时间上存在差异,但专家建议, 血培养阳性时间不应作为鉴别污染菌和致病菌的标准。 3.与孵育7天相比,只有0.3%的阳性血培养在5天内不能 被检出。设定5天为孵育周期是最具有性价比的。
问题一: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血液作为无菌标本,血液培养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检测可以为临床 进行血流感染和其它部位感染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快 速、准确的血培养检测结果,对临床的治疗和患者的预 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怀疑患者存在菌血症、败血症等血流感染时送检血培养, 主要指征有:
问题二:何时采血最佳
尽可能在患者寒颤或发热初期采血在患者使用抗生素 前采血
问题二:何时采血最佳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 30-60 分钟 内采血。 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如 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 采血培养
问题三:应该采集几套血培养
陕西省对于血培养的重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2012年第84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 卫办医发〔2015〕43号),陕西省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各医院领导对细菌耐药防控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