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5扁鹊见蔡桓公》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自我反省的品质。

3.2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2.2分析蔡桓公由讳疾忌医到病入膏肓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1.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吗?他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查阅词典了解其含义。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4.2分析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造句。

5.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

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2.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4.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练习时间较短。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积累语言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教学视频3.成语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扁鹊”与“蔡桓公”,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

2.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堂讨论1.分析扁鹊的医术高明,以及他对待病人的态度。

2.分析蔡桓公的病症及其对扁鹊的态度。

第二课时(一)成语学习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跟读并理解成语意思。

2.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课堂讨论1.讨论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分析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医患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医患关系。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进行积累。

第三课时(一)成语复习1.学生回顾所学的成语,进行复习。

2.教师挑选几个成语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二)课文回顾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漫画。

2.写一篇关于扁鹊与蔡桓公故事的读后感。

第四课时(一)成语运用1.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三)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2.成语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扁鹊”、“蔡桓公”、“病入膏肓”等词语的意思。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知识。

(3)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运用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课文中长句子的翻译。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课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5. 翻译练习:学生动手翻译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4. 搜集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4. 资料分享评估:评估学生在资料搜集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背景的深入了解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示例一_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示例一_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示例一重点:疏通理解文章,理解文章内容,进行诵读指导。

难点复述与诵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用“赛华佗”“赛扁鹊”来称赞高明的医生。

华佗是东汉末期人,曾给曹操看过病,后借故辞去,累召不还……遂被害,扁鹊,原是黄帝时的一位名医危,但只是传说而已。

事迹无可考,后来就成春番秋末期名医秦越人的代称;秦越人后来到了秦国,秦太医令嫉妒他的才能.派人将他刺死。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秦越人治病的故事。

文章选自《韩非子》,作者是战国末期韩公子韩非,这个书名相当于今“韩非文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可其中却有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都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我们在小学就学过一些,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矛和盾》《守株待兔》)说明:题注中有些词语较深(如“刑名”,即刑律法令,又作“形名”)不必作解释。

蔡桓公又作“齐桓公”可以放到总结全课时去讲。

二、诵读准备 1.教师范读。

范读前要提示学生:这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很明显,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文章的层次该怎样划分。

在范读过程中,无妨插进简要的注释:①“立有间”,站了一会儿,干什么呢?观察蔡桓公。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指扁鹊,“不病”指自己,讽刺扁鹊卖弄本领。

③“居”,过。

④“益深”,更重。

⑤“还走”,转身跑了。

⑥“汤熨之所及也”,用热水捂,用热药敷敷就好。

⑦“司命”句:生死要由神来决定,无药可治。

2.正音、划分层次、试读。

正音略划分层次:先分四小层(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合为两大层:第一层(开头至第二个“桓候又不悦”)叙述扁鹊前三次见蔡桓公,发现桓公病情逐步恶化,但桓公始终不以为然。

第二层(第三个“居十日”至结尾)叙述扁鹊第四次见恒公,发现桓公已“病在骨髓”,赶紧离开;五日后桓公的病恶性发作,终于死去。

说明:学生了解大意即可,无须记笔记。

试读: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如“君有疾/在腠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二要注意语气,如“不治将恐深”是揣度语气,“不治将益深”是决断语气。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主人公扁鹊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到了解身体的重要性,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背景及文化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扁鹊及其职业精神。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扁鹊的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2)教师选取一些类似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该故事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记忆的准确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故事情节;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相关的文言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领会文章寓意;学会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做一个明智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故事情节;3. 学习相关的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 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工具书;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讲解相关的文言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懂得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或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人物性格分析技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2. 积累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词语;3. 分析课文中的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 学生能够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词语,进行简单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4.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如何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3、汇报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质疑、释疑文言知识点。
预设问题:重点虚词的解释:于、以等。
(二)熟读成诵
1、指导背诵:根据现代文背诵古文,3分钟内快速背诵第一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背的快,正确率高。
2、背诵展示:(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预设问题:通假字:还、汤、齐
古今异义:立有间、居十日、将益深、索扁鹊、故使人问之、望桓侯而还走
(2)复述展示、评价(可不同形式复述)
三、整体概括(15分钟)
1、技巧复习与指导精读
(1)技巧复习:问答快速辨析记叙文结构的技巧。
(2)指导自学:首先,个人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辨析技巧划分段落结构、概括段意,然后在组内交流,3分钟后小组代表汇报。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
3、结合技巧汇报交流(以中下层为主,兵教兵为主,教师点拨)
(三)简析课文
1、指导分析:结合归纳段意、提炼中心的理解技巧,梳理文章结构、总结写作特色。
2、小组展示,兵教兵, 点拨。
3、引导小结(中心、特点、文言知识点)
五、达标检测(13分钟)
(一)、指导达标:独立、快速,时间8分钟。
(二)、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巡视。
(三)、互批、订正。
(一)填空:
1.课文中扁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表明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4、课堂小结
三个地方、一条线索、四个事例。
三、堂清小测(15分钟)
(一)、指导达标:独立、快速、工整答卷,时间4分钟。
(二)、学生答卷,教师巡视。(三)、互批、订正。
试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芦huì_____nì______名托cí________绯红______不逊______诘责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

2、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3、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四疹法:望、闻、问、切。

二、检查预习。

读课文。

注停顿和读音。

三、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 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倾听和接受不同的意见。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不盲目跟从他人。

二、教学重点2.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学生能够掌握《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修辞手法: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3.1 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2 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扁鹊见蔡桓公》文本4.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等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扁鹊见蔡桓公》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可能涉及的寓意和道理。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扁鹊见蔡桓公》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或完成练习,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5.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5.4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扁鹊见蔡桓公》进行讲解和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5.5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或完成练习,将故事中的知识和道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扁鹊见蔡桓公》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初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教案例如一.教学目标〔-〕学问教学点1.字词〔l〕辨形注音蔡桓公腠理骨髓遂死〔2〕辨析多音字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汤〔同“烫〞〕熨还〔同“旋〞〕走火齐〔同“剂〞〕2.了解结构根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挨次,以蔡桓公病情的开展逐层深化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力量训练点连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依据解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根底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行救药,使同学生疏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行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判挂念。

〔四〕美育渗透点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同学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1.这那么故事是用文言写的。

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育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

然后对比解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殊是课文中消灭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消灭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根底上,再认真阅读全文,深化钻研课文。

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挨次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说明白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化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同学多读,在读中领悟句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导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同学娴熟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超群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依据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精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接受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1〕布置同学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解释大体理解文意。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精选12篇)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精选12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精选12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加深对寓言的熟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培育同学对阅读文言文的爱好。

2、过程与方法: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学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预备收集韩非子以及扁鹊状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肯定能行﹗”师:同学们,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

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

(老师板书:“我能行﹗我肯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

)今日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盼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乐观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信任大家肯定行﹗二、活动一:“我会说”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3、老师归纳整理。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闻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活动二:“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同学听老师范读,进一步订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纳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协作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

读完后绽开自评与互评。

四、活动三:“我会译”1、明确目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精选15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1学习要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立有间()腠理()还走()汤熨()火齐()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选自《》,《》是家重要著作。

韩非,时期重要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检查导入: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长于推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

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有间:腠理:将恐:居十日:益:不应:还走:故使人: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无请:索:遂死:(2)翻译下列句子: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扁鹊”、“蔡桓公”、“医术高明”等。

(3)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深入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扁鹊的医学成就和蔡桓公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医学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古代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资料:扁鹊的医学成就、蔡桓公的历史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拓展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扁鹊的医学成就,强调其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扁鹊的医术高明和蔡桓公的故事。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选择一位中国古代医学家,深入了解其成就,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医学知识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举例:重点句子揭示了医者的职业道德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
举例:通过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例句讲解、翻译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适当引入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4.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寓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体验故事情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寓言的基本概念。《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它通过虚构的情节反映现实问题,传达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言,三十多个译本。获1989年度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年被美国文学
艺术学院选举为该院院士。是一位当代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二、理清本文结构层次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
有什幺特殊含义?
明确: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大。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
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
映。她的《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得
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译为十多种语
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研读第二部分、总结写作特点、课内作业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吃过野菜吗?你们懂得饥饿的感觉吗?听过你们的爷爷奶奶
讲过旧社会的苦难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挖荠菜》就是与这些有关的文
章。荠菜,一种野菜。〗
二、作者简介。(可写成投影片展示)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Hale Waihona Puke 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扶养长
个数字在文中分别有什幺特殊含义?)
【教学目标】
1.体会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课文中对比、夹叙夹议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1.目标1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此为贯穿教学的线索,旁及其他。
2.以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提问、讨论为主要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鄂教版

《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32.难点:目标2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1)同义有别疾:小病病:大病(2)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二三B:默写本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3.练笔。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课前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另一优生表演,以激起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学习方法: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抽查二位学生归纳:按时间顺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3 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3 鄂教版

25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目的一、对照注释和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读音及含义。

例如:扁、桓、腠、应、还、汤、齐、索、是以等。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弄懂每句话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三、弄懂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四、背诵课文。

五、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想一、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重点。

二、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和文章的中心意思。

指点背诵方法,如按叙事线索记住内容等。

三、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指导学生以直译为主的方法翻译全文。

五、教学时间:安排一教时。

作业如在课堂上完成不了,可置于课后处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它就出自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二、题解。

引导学生看注释①,指名学生读一遍。

教师作如下补充:①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与李斯同学于荀子,韩非为人口吃,不善言辞,但善于著书立说,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文章逻辑严密。

说理清楚,又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很有说服力,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②“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手于它细微的时候)这一观点的。

③“寓言”,一词出于《庄子》。

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

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

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七年级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三维目标:1、运用多种朗读方法领会故事的寓意,能联系生活懂得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寓意。

2、了解本文用对话发展清洁,用白描手法展示人物情态的特点。

3、掌握基本饿文言实词,背诵课文。

教程:●一、导语设计: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一块写字板,拿回家给母亲,母亲没有批评他,反而夸奖了他。

第二次,他偷回了一件大衣,母亲有夸奖了他。

长大后,他偷了更大更多的东西,被抓判了死罪。

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小偷要求和母亲贴耳说话,却咬下了耳朵,使母亲残疾。

母亲大哭,觉得儿子不孝,但儿子却说:“我初偷石板,你若打我一顿,就不至于有今天的悲剧”。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别有深意的文章《扁鹊见蔡桓公》,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究错;2、点读究错;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疏通文意:师指出重要句子翻译,生接力翻译课文,师生共评。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有人在研究本文时,发现了一组有趣的数字:35、5、4、3、2、1,你能结合课文揭开这些数字的奥秘吗?2、扁鹊与蔡桓公见面的额情景是怎样的?:●四、美读课文,走进人物。

1-一代神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不足白字,然而人物情态、心理却跃然纸上!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吗?2、你能用传神的朗读再现心理吗?(要求:默读课文,圈点批注,交流朗读。

)●五、探究寓意:1、你认为蔡桓公死得可惜吗?要求以课文为依据表观点。

2、你喜欢蔡桓公吗?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如果桓侯临死写下一封遗书,他会写下怎样的遗言呢?●六、拓展:1、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你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富有哲理的话。

2、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正视自己缺点的人?●七、板书:遗言要虚心听取意见,勿“讳疾忌医”。

要防微杜渐,勿任其发展。

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1.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语文高中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医药及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叙事文学的鉴赏能力。

该教学内容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主要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医学发展历程以及古代政治环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

2. 教学目标1.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了解古代医学发展的历程以及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3.掌握叙事文学的基本写作技巧和阅读方法;4.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医学发展背景与扁鹊的医术;•难点:理解古代政治环境对古代医学发展的影响。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教师引入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整理学生对古代医学的认知和了解现代西医的发展历程。

4.2 学习过程4.2.1 阅读理解1.教师让学生阅读《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并进行简要讲解;2.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出故事主要情节。

4.2.2 文学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技巧,比如描写、语言运用等;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巧是如何起到表现和体现作者意图的作用的。

4.2.3 医学探究1.教师开设医学课堂,对古代医学进行简要介绍;2.让学生谈谈对古代医学的理解,比如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

4.2.4 文学创作1.让学生小组或单独完成文学创作作业,要求学生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主题,采用叙事文学的写作形式,运用教授的文学技巧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交流和评价。

4.3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医学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5. 示范教学教师展示文学创作的模板,并对文学技巧进行进一步解释和阐述,以便学生掌握。

6. 反义词辨析•治愈:让病人恢复健康;•医治:指医生通过各种手段治疗病症。

7. 思考题1.你认为,古代医学在现代有哪些继承和发扬?2.对于医生而言,仁心和医术,哪一个更为重要?为什么?3.扁鹊可以被称为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的突出之处在哪里?8. 课后作业1.阅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了解中医论治等方面的知识;2.以《扁鹊见蔡桓公》为基础,撰写一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
设计理念
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的观点。

2.《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拟采用“主体参与式”语文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

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

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能做”。

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

(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
(以激励性语句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动一:“我会说”(时间:5分钟)
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三、活动二:“我能读”(时间:10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

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活动三:“我会译”(时间:15分钟)
1.明确目标。

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

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

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五、活动四:“我会析”(时间:20分钟)
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一)如下:
论题一: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填写下表:
见面次数及时间


蔡桓

第一次
第二次(居
十日)
第三次(居
十日)
第四次(居
五日)
结果(居五
日)
论题二: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论题三: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论题四: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合作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材料上。

3.各小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集体评议总结。

答案参考如下:论题一答案略。

论题二: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

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论题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论题三: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明确古人运用故事意在说理的写作目的,在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六、活动五:“我会演”(25分钟)
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

即兴表演。

各组推选代表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及旁白到讲台前表演。

集体评议,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

予以表彰。

(课本剧从改编到排练,在到演出到评价,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组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体现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改编剧本时可鼓励学生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创新。


七、活动六:“我会背”(时间:15分钟)
准备:各小组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各组开展背诵比赛。

集体评议,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指点背诵方法,如可按照叙事层次来背,可抓住关键词语的变化来背等等。


八、活动七:“我会做”(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练习二,然后相互评改。

教学后记:
为了打破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采用了“主体参与式”活动设计,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只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中的伙伴,学生才是主动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是创造过程及创造乐趣的享受者,是发展的主体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