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励志】中药药理学讲义3.4章
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最新
中药药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中药药理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的规律。
2、中药药效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提示中药药理作用的机理与物质基础。
3、中药药动学: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一个时期:(20年代—1949年)从本草学进入化学与药理研究阶段,标志:陈克恢等对麻黄进行研究,发现麻黄碱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
第二章中药药效学1(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
热性或温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
5种不同的药味。
③升降浮沉:药物性能在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与趋势。
④归经:是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归经所属脏腑与其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器基本一致。
)对中药四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去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寒凉药的抗感染作用寒凉药:中枢抑制作用。
、下降。
温热药:中枢兴奋作用。
2、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P94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广义的毒:指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其它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熟悉并熟悉例子副作用:中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麻黄——止咳平喘(药效)中枢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大黄通便(药效)月经量多(不良反应)附子止关节痛(药效)心慌胸闷(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危害,一般后果比较严重,有时较难恢复。
变态反应:少数人对某些中药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51.多效性化学药单一的化学物质与靶点.如阿斯匹林()与阿托品(M受体)中药多成分与多靶点.如人参含的皂苷与其他成分,作用多个系统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有关.一定范围有协同作用,超出范围有对抗作用3.双向调节性,指的是同一种中药,同时具有抑制亢进的机体功能又有兴奋低下的功能,调节完全相反的二种病理状态.如麝香–镇静安神(中枢抑制)、醒脑开窍(中枢兴奋)山楂消胀(收缩胃肠肌)、止泻止痛(松弛胃肠肌)机理与机体的功能状态和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有密切的关系如人参皂苷(镇静)、(兴奋)6掌握并举例1.与中药功效的相关性: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的药理作用一致.如解表药.活血药,芳香化湿药2.与中药功效存在差异性:传统功效没证实及新的药理作用.如葛根(解毒没证实、扩冠、强心、降压为新的作用)3.丰富对中药功效的认识。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药药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药理学(PTCM):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和中药毒理学。
20世纪初,陈克恢发现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3.当归龙荟丸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主要成分为青黛中的靛玉红。
第二章中药药性1、四气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趋势。
2、四气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寒证患者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温热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热证患者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寒凉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
(2)中药四气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3)中药四气与对内分泌系统功能(4)中药四气与能量代谢功能3、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辛味药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等作用相关。
(2)甘味药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能力。
(3)酸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要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
(4)苦味药化学成份: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其次为挥发油、黄酮、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
(5)咸味药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4、中药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适应范围的归纳,是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或影响。
5、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即在人体环境里药物作用的部位。
第四章中药药效学一、中药药效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针对中药的功能主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
药理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前言1.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药药理学》课程,考试前辅导。
2.《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和药理学的结合学科,中药学是基础,药理学是方法。
3.《中药药理学》就是通过《药理学》方法,用《药理学》药物作用的理论,对中药的传统功效作出现代的阐释,或发现中药新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两类知识:中药学、药理学。
对学习和理解中药药理学内容有很大帮助。
(一)课程内容:基本理论:第1单元: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各论:第2-19单元,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进行分类,每一单元包括:(1)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与本单元中药功效相关的一般药理作用(本单元中药共同的作用)。
(2)常用药物: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不良反应等。
《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大,原因在于内容多:成分、作用、实验、应用。
(二)如何有效地学习(复习):1.以药理作用为核心:药理作用重要,但是有时药理作用很多。
2.提出两个方法,供参考:1)注意与中药传统的功效结合与功效结合,有助于把众多的药理作用分类,从而易于记忆。
如:秦艽药理作用较多,功效主要两个:祛风湿、清湿热。
记忆时可以把药理作用,按照功效分两类:与“祛风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以上作用是祛风湿药共有的功效。
与“清湿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解热、镇静、抗菌、利尿。
2)注意通过比较,加强记忆。
横向:同一类药物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或者作用相同,机制不同。
要注意比较。
活血化瘀药:益母草→兴奋子宫;莪术→抗肿瘤等。
解表药:麻黄、桂枝均发汗,机制不同。
纵向:不同的药物分类中,有相同的药理作用。
酸枣仁、延胡索镇静催眠。
对药理作用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以上,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关于《中药药理学》考试的题型、考点,将结合各单元内容进行具体的介绍。
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370P)
什么是学科
一般是指在整 个科学体系中 学术相对独立 理论相对完整 的科学分支
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 称,又是教学科目设 置的基础
38
什么是重点学科
从纵导的、 发挥关键作用 的学科。
从横向看,重点 学科是在同一学 科中,条件占明 显优势,学术水 平在全国领先的 学科,其发展可 带动、推动相关 学科的发展。
50
临床: 热证、阴虚 寒证、阳虚 交感神经- β受体-cAMP系统↑
改善 寒凉药、 滋阴药
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温热药、 助阳药 滋阴药
动物实验:
+
T3、HCA注射→大鼠阴虚→脑、肾β-R 最大结合点位数↑;M-R ↓
甲硫氧嘧啶po→小鼠“甲减”阳虚→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 ↑ 温热药
改善
寒凉药 温热药
中枢受抑状态(表现)
单胺类神经递质 兴奋 抑制 NA DA 5-HT
大鼠痛阈值 和惊厥阈值
大鼠脑内 TH活性
温热药
热证模型 寒证模型
寒凉药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
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等)
48
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热证 寒证
32
二、三十年代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吴宪( H Wu ) 在生化和营养方面有出色的研究。他在哈佛留学期间 对血糖分析方法有重要改进,回国后研究蛋白质变性 达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妻子严彩韵和助手刘思聪等参 与这些工作。
33
药理学家陈克恢(K K Chen)于1923到 1925 年在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短期工作。他从 中药麻黄中提取和研究麻黄素,其中对麻黄素 的药理作用是他成名世界药理学界的工作。他 的发现是中国药学家对世界的一个贡献:一般 西方现在日常用的感冒药里都有他研究的药物 成分。 1925 年后他再到美国学医而获医学博 士学位。以后,成为美国大药厂礼莱药厂的研 究部主任和美国药理毒理学会理事长,而他最 34 有名的工作是他在协和做的。
中药药理学全章节讲义教word
前言中药药理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开设《中药药理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操做①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的内容和目前概貌。
②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③使医药工作者进一步认识中药防病治病的道理(中药作用原理)以及药物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
总论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2、熟悉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本课程任务;3、了解其发展及成就。
【教学方法与时数】讲座式、启发式、计论式教学;3学时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何谓《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解释:中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
2.分析定义:1)与基础药理学进行比较导入语提问: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根本区别点?启发:《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作用原理;从表面上可以看出其与《中药药理学》明显不同是研究对象:化学合成药(药理学)与中药单味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药理学),这是两者区别点之一;但《中药药理学》最大的特点应该还在于它的指导思想来源于中医理论,这是两者区别的根本点。
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相似点:均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一样)不同点:①研究对象不同:中药药理学→中药(中药单味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药理学))基础药理学→西药(化学合成药)②研究指导方针不同:中药药理学→在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下--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阴阳、脏腑、归经、病因等)基础药理学→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下--以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为基础。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2 层次分析方法
介绍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层 次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生物 学和网络药理学。
3 个性化中药疗法
展望个性化中药疗法的发展趋势,以及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前 景。
中药药理学课程总结
总结中药药理学课程的重点和要点,以及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展望与启示。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学习中药药理学概述,了解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中药的现状。
中药药理学概述
深入讨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基本药理特点,解析中药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
1
复杂药理机制
探讨中药的复杂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
活性成分鉴定
2
关系,以及它们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机 制。
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
了解中药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个 性化应用,以及中药与西药的结 合治疗。
调节免疫系统
探讨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 独特作用,以及对免疫相关疾病 的应用。
中医治疗原则
介绍中医理论中的治疗原则,以 及中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 些原则。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前沿与展望
1 现代技术应用
介绍中药中常见的活性化合物的鉴定方
法,包括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
3
药性解析
探索不同中药药性的形成原因,包括寒 热温凉等特性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中药的质量管理和安管理的标准制 定过程,包括药材的选择、 贮存、加工和质量控制。
毒性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中药中毒性成分的评价 和安全性分析,确保中药的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 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指纹 图谱的应用。
中药药理学
归 经 理 关于归经的现代论 研究主要从与药物的研 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的究 关系进行研究。 现 状
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无毒
1. 急性毒性反应
2. 长期毒性反应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2.3. 2322.3. 23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8:1 9:4218: 19:4218 :193/2 3/2022 6:19:4。 22.3.23 18:19:4 218:19 Mar-22 23-Mar-22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Wednesday, March 23, 2022
23-Mar-2222.3.23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2.3.2318:19:4223 March 202218:19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2.3. 2322.3. 23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2年3 月下午6 时19分 22.3.23 18:19 March 23, 2022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2年3 月23日 星期三6 时19分 42秒18 :19:422 3 March 2022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一、中药的定义与分类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基础,通过药用部分的提取、加工和制备,运用中医药理论来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
按照药材的不同特征和性能,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等几大类别。
二、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要点1.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产生的主要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学科,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 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中药的安全应用十分重要。
三、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1. 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大鼠和猴子等动物进行实验观察,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
2. 细胞实验:通过对细胞进行实验观察,了解中药对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 体外药效学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药物成分,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四、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1. 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发现中药对多种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中药的作用机制。
2.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确保中药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应用中药。
五、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1. 中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应用: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中药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
3. 中药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进一步发挥中药的优势和特点。
六、总结中药药理学是对中药药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等进行研究的学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药,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中药药理学.
动物实验:
大鼠痛阈值 和惊厥阈值
大鼠脑内 TH活性
温热药
热证模型 寒证模型
寒凉药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
中药药理学
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等)
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热证 寒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改善
寒凉药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药理作用 △药动学
中药药理学
1.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泻下 止血 ---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 --- 入肝经--- 肝藏血
止咳、祛痰、平喘 --- 如肺经 --- 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 2. 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 同位素示踪技术 --- 有效成分 --- 体内过程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总论
解表药 泻下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芳香化湿药 温里药 消食药 活血化瘀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收涩药 外用药 中药药理学
各论
清热药 祛风湿药 利水渗湿药 理气药 止血药 化痰止咳药 平肝息风药 补虚药 驱虫药
总论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不同动物模型
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中药药理学
4. 基础代谢
临床:
热证、阴虚
寒证、阳虚
基础代谢率偏高
基础代谢率偏低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寒凉药、温热药
血清T3、T4 ↓ 血清T3、T4 ↓ ↓
动物实验:
“甲亢”阴虚或“甲低”阳虚动物 模型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学总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对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 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医药基本理论 概念: 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安全性评价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第二节 中学药总药理论学发展简史
• 20年代初20~40年代,主要进行了单味药的初 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经 费短缺,研究条件差,人员少,且很少结合中 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
• 50~60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推动 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 70年代复方药理研究蓬勃发展。 • 80年代后,国家对中药药理学不断重并将其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一 药物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二 机体因素
• 生理状况 • 病理状况 •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三 环境因素
• 地理条件 • 气候寒暖 • 饮食起居 • 家庭条件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9
8
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对于有毒性或副作用的中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有效,可经过炮制而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中含 有多种生物碱,以双酯型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 碱毒性最强,口服0,2mg纯晶乌头碱即可致人中毒,34nag可致人死亡。经炮制后,乌头碱水解生成苯甲酰单 酯型乌头碱或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 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1/4000。又如水飞雄黄 可除去很大一部婶剧毒的三氧化二砷。还有砂炒马钱子 使其所含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减少,被转化的异士的宁和 异马钱子碱毒性降低,且保留或强化了某些生物活性。
产地不同对药物质量的影响也很大。中药大多来源
于天然的植物和动物,各自生长分布的区域性很强。不
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差
异,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
土壤对植物药内在成分的影响更大。《本草蒙筌》言:
“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
常。”同一味中药产地不同,质量就有差异。如金银花
2020/9/9
2
第一节 药物因素 1 .品种与产地. 2 .采收与贮藏 3.炮制
4.制剂与煎煮方法
5 .配伍和禁忌
202中药品种繁多,至今已达12000余种,常用药500余 种,以植物药为主。其中有很多药同名异物,也有很多 药同物异名。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比较突出,如市售的 大青叶和板蓝
可见,中药的保管和贮藏,是影响中药质量、药理作用
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0/9/9
7
3.炮制
中药须经加工炮制后人药,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 验的总结。炮制前后,中药的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药 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也随之而有差异。中药炮制可从以下 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
(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2)增强疗效 (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
开花蕊,气尚包藏。果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 药农的民谚: “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
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九月中旬采麻黄,十月山区 五味找。知母黄芪全年采,唯独春秋质量高。”说明按 季节采收药材的重要性。8月采收的人参,其人参皂苷 的含量为1月采收的人参皂苷含量的3倍以上。又如青蒿 所含抗疟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叶盛期含量最高达6 %,开花后含量下降;臭梧桐在5月开花前采摘,有效 成分含量高,降压作用强,开花后采集的叶,降压作用 减弱;薄荷在其开花盛期采收,挥发油含量最高,发汗、 解2热020作/9/9 用最佳。可见药物采收时间对药品的质量有6重要
2020/9/9
9
(2)增强疗效
延胡索镇痛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水煎溶出量很少, 经醋炮制后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溶于水的醋酸盐,水煎 液中,生物碱的溶出量增加近一倍,因此醋制能提高延 胡索的镇痛作用。苦杏仁镇咳、平喘的有效成分是苦杏 仁苷,而与苷共存的还有苦杏仁酶,当温度、湿度适宜 时,酶可促进苦杏仁苷分解,有效成分减少,镇咳平喘 作用也随之降低。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酶的活性, 苷分解减少。所以,相同的苦杏仁,炮制品的煎出率比 生品煎出率提高1.73倍
根,来源于5个不同的科属植物,而药典所载之正品应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ticaFort,的叶和根。金 钱草来源于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文献记载其品种有9 科 14 种 , 但 正 品 应 为 报 春 花 科 植 物 过 路 黄 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由于来源不同, 品种混淆,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很大差异。 又如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结合型蒽苷。掌叶大黄、唐 古特大黄等正品大黄中,结合型蒽苷含量高,泻下作用 明显。而其他混杂品种如华北、天山等大黄中结合型蒽 苷含量低,泻下作用差。从测定半数有效量(ED50)来看, 正品大黄的ED50为326—493mg/kg,而非正品大黄的 ED20s2o0/9为/9 3579-5000mg / kg 。 有 的 大 黄 甚 至 用 量 4大 于
的黄芪、党参,西藏的红花,吉林的人参等等,都是历
史悠202久0/9/、9 享有盛名的道地药材,质量高,疗效好。
5
2 .采收与贮藏
中药品质的优劣,与采收季节密切相关。植物的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株的生长和成熟期各不相 同,故中药材的釆收时节也就随人药部位的不同而异。 《千金要方》云:“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已歇。” 《本草蒙筌》指出: “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
贮藏保管对中药质量的优劣,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草蒙筌》云:“凡药贮藏,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
烘干未尽去湿,则虫蛀、霉垢、朽烂,不免为害。”可
见贮藏不当会造成中药材霉烂、虫蛀、走油等现象,从
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的发挥。中药贮藏保管
通常应以干燥、低温、避光为好。如在日照、高温
(40~(2-60~(2)、高湿(相对湿度在74%以上)的条件下贮
存6个月的刺五加,其所含有的丁香苷几乎完全损失。
供提取小檗碱的原料药三棵针,在见光和避光的条件下
存放3年后,其小檗碱的含量分别降低54.1%和39.83
%。苦杏仁中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具不稳定性,
在贮存过程中因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易被苦杏
仁酶等分解,苦杏仁苷的含量可降低10.5%-18.5%。
2020/9/9
中药药理学
user
1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有诸多方面。主要有三大
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包括 药物的基原、产地、采收季节、贮藏、炮制、剂型、制 剂、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机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精 神状态、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遗传状态等;环境因素 包括气候、时辰、地区、生活条件等。这些因素都会对 中药药理作用产生明显影响。
以所含绿原酸为指标,河南、山东一带道地产品的含量
为4%-7.59%,而其他非道地产品的含量大多在3%以
下。又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及朝鲜、日本的园
参,不但含人参总皂苷的总量不同,而且皂苷种类及含
量也不一样。许多名贵药材,都有特定的产地,故历史
上早已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如四川的贝母、附
子、黄,内蒙的甘草,云南的三七、茯苓、木香,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