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电荷的单位:库仑;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转移或重新分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单位和守恒定律,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性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气球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塑料尺吸引纸片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电荷的定义、性质、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电荷的单位;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5.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电荷的单位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性质?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电荷的单位是什么?请简述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2. 在讲解电荷的性质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 对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练习;5. 拓展延伸:电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定律,它指出: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转移或重新分配。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总结:电荷可以沿金属棒。
阅读课本中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并完成下面问题:
常见的导体有,常见的绝缘体有,各种金属导电靠得是。
当堂训练:
1、电荷:物体有了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
3、正电荷的规定: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的电荷叫负电荷。
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5、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原理:。
合作探究:
●摩擦起电
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问题9: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
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电荷量的单位是。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完成课本100页中电荷定向移动的实验:
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
交流讨论:解释观察到的现象,A、B验电器上的电荷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 两种电荷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15.1 两种电荷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15.1 两种电荷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
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
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新课学习】1。
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 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 ,符号 .4。
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33页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2)验电器的用途是(3)验电器的构造有二、原子及其结构:1. 原子的结构(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2)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是 , 带正电,带负电.(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5、元电荷: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
6、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课后评价与反思
备注
1、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大地、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各种金属等
2、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陶瓷、干木棒、纯净水、酸、碱、盐,塑料、玻璃、橡胶制品等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15.1 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电荷】
教师:电荷是由摩擦而产生的,那么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探究活动:
结论:1、电荷的种类有两种:正电荷、 负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 荷规定为正电荷.正电荷用“+”号表 示.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负电荷用“一”号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四、介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灰尘经常被吸附在衣服表面。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碎纸屑。
教师: 这些神奇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活动二:学生探究活动,并观察现象
1.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玻璃棒、橡胶棒或塑料棒上几下,然后把棒靠近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5.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电磁污染的危害,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简单电路、电流、电压等电学知识,为学习电荷概念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对电荷的微观本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电荷相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3.通过学习电荷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总结反馈,巩固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创新评价,激发兴趣: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调研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8.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爱环境的意识。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较为抽象的电荷概念。
在情感态度方面,九年级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对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荷和摩擦起电,学习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学习电流的测量,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章共分5节:1.第1节“两种电荷”,主要讲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学生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知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2.第2节“电流和电路”,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3.第3节“串联和并联”,本节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4.第4节“电流的测量”,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第二,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三,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的使用.5.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节主要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②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③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④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⑤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⑥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③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④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10课时.第1节两种电荷………………………………………………………1.5课时第2节电流和电路……………………………………………………1.5课时第3节串联和并联……………………………………………………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2课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第4节电流的测量……………………………………………………1.5课时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课时第1课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2课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章复习和总结1.5课时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知道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教学难点】1.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的性质,并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理解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细线、铁架台、纸屑、毛皮、丝绸、验电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空易拉罐、梳子、气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引导学生注意动画中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师下面老师将演示“怒发冲冠”给你们看.教师请2位长头发的女生上台,当空气干燥时,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师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为什么头发会“飞舞”,这是因为“摩擦起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教师将“摩擦”过的气球“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在黑板上.生1:是不是因为黑板和气球具有磁性,所以它们可以互相吸引.生2:气球怎么可能具有磁性,这是因为老师刚“摩擦”了气球,使气球带电了,所以才会吸在黑板上.教师不需着急解答,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实验:实验1:教师用“未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未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未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无法吸引)实验2:教师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可以吸引)师请同学们说说两组实验中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有什么不同?生: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没有经过摩擦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引出摩擦起电的概念,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生1:摩擦过的小塑料尺能吸引头发.生2:电风扇的“叶子”易招灰尘.生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肤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例题.例题1 (多媒体展示)把一张干燥的报纸紧贴在竖直墙壁上,松手后报纸会自行脱落.如果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就会“贴”在墙壁上.这是报纸和铅笔摩擦后,报纸与墙壁相互吸引的缘故.此时报纸相对于墙壁是的.解析:报纸与铅笔摩擦后带了电荷,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将报纸靠近墙壁时,与墙壁表面相互吸引,所以报纸能粘在墙壁上,此时报纸与墙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相对静止.答案:起电(带电或带了电荷)静止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个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解说).实验3: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实验4: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实验5: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现象:互相吸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3个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生1: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互相排斥;两根橡胶棒都是用毛皮摩擦的,它们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也互相排斥,由此可知,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生2:既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说明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以用“+”表示.(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以用“-”表示.(3)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例题2(多媒体展示)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若C带负电,则()A.B可能带负电B.A、B一定都带正电C.B可能不带电D.A一定带负电解析:由图可知,A、B相互排斥,说明A、B带电且带同种电荷;B、C相互吸引,说明B、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其中一个不带电,另一个带电.题目已知C带电,分析第一幅图可知B带电,即B、C都带电,且C带负电,所以B带正电,A带正电,故选B.答案:B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验电器1.认识电荷量师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荷量.板书:(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3)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C.2.认识验电器教师出示两种不同型号的验电器,并介绍其结构.(如图甲、乙)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师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用不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②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③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④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⑤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更大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这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没有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生2: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的张角更大,所以,验电器不光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还可以检验出带电量的多少.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呢?学生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3 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及其结构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构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原子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原子的结构”,并讲解.原子的结构(多媒体课件)(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外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如图甲所示).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2)原子很小,直径为10-10m,如果将原子比作一座大楼,原子核就如乒乓球那么大,可见原子核非常小.但是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而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夸克(如图乙所示).关于原子核结构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只需了解,不作深入探究,这些内容我们以后再学.甲:原子结构乙:原子核结构(3)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1个正电荷(其电荷量与电子电荷量相等),核外有1个电子.氦原子核中有2个正电荷,核外有2个电子.(如图丙)丙:氢原子和氦原子的结构板书:(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相似.(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使得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原子、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不带电B.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空间C.原子带正电荷D.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答案:D2.电荷守恒定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板书:(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课外延展】师下面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来证明电荷的转移,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金属箔片的张角情况.教师演示实验:将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连起来.(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这个实验说明验电器A所带电荷减少,验电器B所带电荷增大,由此我可以联想到正电荷由验电器A移动到了验电器B.例题4 (多媒体展示)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变大,由此判断()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它接触验电器时,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原来也带正电,且电荷量比玻璃棒小,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所带正电荷量增加,带正电荷实质是失去电子,说明验电器失去电子,即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故A对.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4 导体和绝缘体师带电的物体有时会与其他的物体接触,从而失去电荷.那么,什么物体容易传导电荷,什么物体不容易传导电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教师演示教材P34《演示》——“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中的两个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说:①第一个实验中,用橡胶棒连接后,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说明橡胶棒中没有发生电荷的转移,即橡胶棒不容易导电.这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中的带电粒子相互约束,不能自由移动.②第二个实验中,用金属棒连接后,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这表明,验电器B也带了电,就是说,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在金属棒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容易导电,我们把这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金属中有自由电子,能够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中也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板书:(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3)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例题5(多媒体展示)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塑料桶摩擦,使塑料桶带了电,而塑料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不能及时将电荷转移,易造成火灾隐患.解析: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与转移,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油桶爆炸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答案:绝缘体例题6(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的示意图,则以下灯泡和灯头上各种部件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A.灯头后盖、螺旋B.玻璃泡、锡块C.螺旋、金属片D.灯头后盖、玻璃泡解析:灯泡和灯头各个部件中,螺旋、锡块、金属片都是导体.答案:C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例如,当某些绝缘体加热后部分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从而使该绝缘体变成了导体.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摩擦起电现象.正负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为电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好电学知识.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对于“两种电荷的规定”、“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知识需要很大篇幅才能讲清楚,而这些知识只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个感性认识,不需要学生过多地进行深究,因此在教学时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简略带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本节“摩擦起电”和“原子结构”的学习是为下一节引入“电流”做铺垫.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结合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问题,启发学生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摩擦起电现象的产生,引导他们通过查找资料、课外阅读更多地了解科学家富兰克林,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现代静电技术.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电中性”是指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物体呈电中性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而已.1.避雷针“避雷”的原理避雷针的发明,是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人类避免雷电伤害而做出的巨大贡献.避雷针是一根高而尖细的针状导体,把它竖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尾部用粗铜缆连接到埋入地下几米深的金属板上,使避雷针与大地接触良好.雷雨天气时,空中的乌云团带有大量的电荷,乌云团与地面或与带异种电荷的其他乌云团间可形成上亿伏的高压电,这样的高压可使空气电离,由绝缘体变成导体,于是出现巨大响声和火花放电,这就是雷鸣和闪电.云团与云团之间的放电,称为“天雷”,云团与地面间的放电,称为“落地雷”,后者常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伤害.当带电云团接近避雷针时,由于静电感应,避雷针顶部立刻聚集异种电荷,避雷针尖与带电云团间的电压远远大于地面与带电云团间的电压,这时避雷针很快与带电云团放电,使云团中的大量电荷顺着避雷针的铜电缆传到地下,从而使建筑物避免雷击.2.巧防静电污染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天气干燥时,化学纤维质地的内衣、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另外,家用电器使用时亦会产生静电效应或外壳带上静电.静电会令人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头痛、失眠和烦燥不安等症状,甚至引发皮疹和心律失常.如何消除静电呢?以下方法不妨试试.(1)在温度低的天气,在家里洒些水或放置一两盆清水.(2)卧室不摆放电视机.看电视时打开窗户,与电视保持2~3m的距离.看完电视要洗脸、洗手.(3)老人、小孩、静电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人、神经衰弱者在冬季最好穿棉质的内衣、内裤.(4)当头发无法梳理服贴时,将梳子浸在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后再梳理.(5)赤足(休闲时,不要放过赤足的机会).3.现代静电技术静电技术包括静电应用和防止静电危害两个方面.静电应用技术现已广泛用于节能、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快速传递信息等方面,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例如静电除尘,它能有效地捕集空气中粒径在十微米以下的尘埃.静电除尘与其他除尘技术比较,耗能少,运行费用低,能回收有用物质,易于维修管理.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力使带电墨粉(或墨滴)按照原件的文字或图像粘附在纸上;采用三种基色可以进行彩色静电复印.静电涂漆和敷粉是将涂料带电喷出,使它们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射到工件上.同喷枪涂漆相比,它可以节约涂料,减轻污染,降低成本.静电分选主要用于选矿,它利用电性能不同的介质颗粒在电场中带有不同的静电力来选矿物.静电纺纱和植绒是利用静电力操纵带电的纤维实现的.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力和静电火花放电.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防灾措施一般多是降低流速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
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两种电荷
教
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
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
、摩擦起电的原因。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
位于原子的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
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B
实验现象:验电器金属片没有变化。
:用玻璃棒连接验电器
实验现象:验电器A金属片张开角度减小;验电金属片张开角度增大。
结论: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
必
课堂检测题
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人体、大地、铜钥匙 B.橡皮、煤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水、玻璃杯 D.瓷瓶、空气、钢板尺
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现象说明()
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 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
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 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
4.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
已知丁球带正电,那么甲球的带电情况是()
A.正电 B.负电
C.正电或不带电 D.负电或不带电
5.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电子,带电,橡胶棒电子,带
电。
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入,即形象明了,又能体现出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在学习两种电荷时采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先从学生所做的实验入手,推理自然界在中所有带电体要么和橡胶棒所带电相同,要么和玻璃棒所带电相同。
让学生感受推理方法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
3.探究摩擦起电时,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实验需要干燥绝缘的条件,对于器材要提前烘干,否则,实验不容易做成功。
做实验时最好套上塑料袋,防止因手出汗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附件1附件2课堂检测题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A.人体、大地、铜钥匙 B.橡皮、煤油、塑料袋C.铅笔芯、盐水、玻璃杯 D.瓷瓶、空气、钢板尺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现象说明()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 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 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4.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 B.只有一球带电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5.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
[K12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教材分析】《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核心素养】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并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推理方法的素养。
【教学目标】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1、裁剪机器人钢铁侠的视频。
2、玻璃棒、丝绸、橡胶棒、纸屑和泡沫、塑料尺、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金属杆、塑料杆、矿泉水瓶、气球、多媒体课件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1.了解摩擦起电以及怎么判断物体带电.2.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电荷量.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4.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电荷e=1.6×10-19 C.5.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导电的原因.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的概念和单位.【难点】从实验现象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教师准备】梳子一把、毛皮一块、丝绸一块、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验电器两个、旋转支架两个、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塑料直尺或塑料笔杆一把、碎纸屑若干、气球一个、水若干、矿泉水瓶一个等.导入一:问题导入【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展示一个塑料捆扎绳,用小刀划成细丝状,用手捋几次,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能把塑料捆扎绳梳理整齐吗?导入二:情境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水流有什么变化?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水流有什么变化?生:摩擦前水流不变化,摩擦后梳子能吸引水流.师: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生:摩擦起电.一、两种电荷思路一摩擦起电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说一下实验的做法:【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师: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生:不同.师: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生:不摩擦时玻璃棒、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纸屑,摩擦后吸引碎纸屑.师:被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碎纸屑?生: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师:对!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生:摩擦.师: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生:展开讨论后举例,观看课件展示.1.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如图所示;2.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如图所示;3.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如图所示.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的.【拓展延伸】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1.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使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2.感应带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3.接触带电:一个不带电体跟另一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体也带上了电荷的方一、摩擦起电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如图甲所示.甲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乙分析总结: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学生实验】如图所示,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几下头发,梳子为什么能吸引纸屑?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否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分析总结:观察到橡胶棒乙也能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水平吊起,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生: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说明两根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学生实验】1.如图所示,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水平吊起,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生: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两根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2.如图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水平吊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生: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分析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师: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同学们知道是怎样规定的吗?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师:那么刚才我们所做的三种实验,你能得到电荷间有什么作用规律?生: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拓展延伸】丝绸同时摩擦两根玻璃棒,或毛皮同时摩擦两根橡胶棒,带上同种电荷后再相互靠近,会发生排斥现象,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后,会相互吸引.任意两个带电体,若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就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问题:用摩擦过的物体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被吸引过来,能不能判断该物体带了电?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回答:能;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验电器来检验,展示验电器并介绍构造.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演示实验】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实验,看用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是否带电.1.先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2.再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甲所示.甲3.最后用力摩擦橡胶棒,再将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乙所示.乙进行1,2步后: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总结:可见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因此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问题: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荷?金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小组讨论:带负电荷.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总结原理:验电器就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最后老师演示第3步.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现象?生: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角变化大.问题:从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大小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回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总结: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拓展延伸】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7二、原子及其结构阅读教材P33“原子及其结构”后请回答:问题1:什么叫元电荷?其电荷量是多少?回答1:由实验测定的自然界存在的最小电荷量.最小电荷叫元电荷:e=1.6×10-19C.问题2: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有什么特点?回答2:都是e的整数倍.问题3:通常情况下,原子为什么是中性?请看下面这个氧原子示意图,这个氧原子带电吗?回答3:正负电荷总数相等,不带电.问题4:摩擦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一下.回答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拓展延伸】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原子的体积是由核外电子决定的;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虽然原子是很小的粒子,但仍具有一定的质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非常麻烦,为了书写、记忆和使用方便,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比如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 kg;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三、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讨论回答:验电器B的金属箔由于带电会张开.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分析总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问题:你知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回答: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演示实验】接着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如图所示,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讨论回答:验电器B的金属箔不会张开.说明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棒定向移动.分析总结:由于塑料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问题:你知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回答: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拓展延伸】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小,能够从导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而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1.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5.导体与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1.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C.空气不带电D.空气带负电解析:由于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蜜蜂带负电.故选A.2.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解析: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B球带电.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带上正电荷.球A 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由图可知,A,B两球相互排斥,它们带同种电荷,由于A带正电,则B球带正电.【答案】正正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如图所示,小女孩用橡胶棒去摩擦动物的皮毛后,橡胶棒带上了电.解析:当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所以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小女孩用橡胶棒去摩擦动物的皮毛后,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答案】分开负1.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原子及其结构.5.导体与绝缘体.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3题【选做题】教材第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2.电脑显示屏表面比它下面的电脑桌表面有更多的灰尘是因为()A.显示屏是用具有吸附灰尘能力较强的材料制成的B.房间里灰尘的自然堆积C.显示屏工作时,显示屏表面温度较高D.显示屏工作时,显示屏表面带电,容易吸附灰尘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 ()A.正电荷B.负电荷C.不带电D.无法确定4.东汉《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象,这种吸引力是()A.分子间引力B.电荷间引力C.磁极间引力D.摩擦力【能力提升】5.用一根棒去接触已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增大,则这根棒可能是()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C.用毛皮摩擦过的金属棒D.不带电的金属棒6.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铁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7.郝雷同学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偏离情况如图.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请你根据此图,提一个科学问题?【拓展探究】8.小芳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不小心把细小颗粒的胡椒粉撒在白糖上面,为了重新把它们分离,小芳动了动脑筋想了想,然后动手找来了小塑料汤勺在干布上搓了搓,接着拿摩擦过的小汤勺靠近混有胡椒粉的白糖,果然胡椒粉纷纷被吸在了汤勺上,而白糖依然留在原来容器里.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胡椒粉被纷纷吸在汤勺上,而白糖却没有被吸引上来的原因.【答案与解析】1.C[解析: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A错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错误;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正确;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D错误.故选C.]2.D[解析:电脑显示器在工作时,产生了大量的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灰尘.故选D.]3.A[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因为缺少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为有多余电子带负电.故选A.]4.B[解析: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这种吸引力是电荷间的引力,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选B.]5.B[解析: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当与物体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带的正电荷增多,该物体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不可能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错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带正电,所以可能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正确;用毛皮摩擦过的金属棒,因为金属是导体,很难带上电,所以不可能是用毛皮摩擦过的金属棒,C错误;因为该物体带正电,所以不可能是不带电的金属棒,D错误.故选B.] 6.同种绝缘体[解析: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同种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绝缘体.]7.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解析: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受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力造成的.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的距离增大,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在减小,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或电荷间排斥力与悬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有什么关系?)]8.汤勺与衣服摩擦起电,带电的汤勺吸引细小颗粒的胡椒粉,把比白糖质量更轻小的胡椒粉从白糖中分离,而白糖重力大于带电汤勺的引力仍留在原来容器里,所以胡椒粉和白糖被成功分离.[解析:两个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果学生明白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有时怕学生不明白,讲的较多较重复,没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这是课堂效果减分的地方.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电荷间作用规律和摩擦起电现象,既体验了成功,又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或者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学生手心出汗太多,会导致效果不理想,可以准备一个吹风机,随时吹干,增强实验效果.动手动脑学物理(教材第35页)1.负电[提示:丙物体带正电,乙吸引丙,故乙带负电;甲排斥乙,故甲带负电.]2.(1)不能[提示:因为摩擦过的吸管带了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或带异种电荷的物体.](2)吸管向玻璃棒方向转动,说明吸管与玻璃棒相互吸引,故吸管带负电,餐巾纸带正电,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3)吸管得到了电子,餐巾纸失去了电子.3.50个电子;8×10-18 C;因为原子核内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1.探究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带电荷种类是否相同,以及相互作用规律:方法一: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这样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然后分别与验电器接触.如果带负电,验电器的箔片就会闭合一些,如果带的负电多,甚至完全闭合、再张开.反之如果带正电,箔片就会张开的大一些.方法二:将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悬挂使其可以自由转动,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然后分别靠近玻璃棒,相吸带负电;排斥带正电.2.观察下图,在电荷重新分布的物体上,负电荷比该物体上的正电荷离外界正电荷更近,物体上的负电荷与外界正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物体上的正电荷与外界正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因此外界物体与被吸物体之间总体表现出是吸引力.明白了上述道理,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静电为何能改变水流的方向和吸附小纸屑.。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会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原子结构。
•5、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过程:一、电荷➢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来检验思考: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三、验电器➢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想一想:从验电器X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四、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
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五、元电荷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电,电子带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量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
e=C 。
4.原子是由和组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整个原子呈,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电荷的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电荷单位。
2.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了解自由电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和逻辑推理,来认识自然现象和揭示自然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1.原子结构的描述。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
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纸屑、铁支架、验电器、丝绸、毛皮、带绝缘柄的金属棒。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毛料衣服很容易吸灰,这是什么原因?学习了本节知识后,我们就会知道。
二、合作探究1.两种电荷[演示]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碎纸屑,请同学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
老师给出摩擦起电的概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板书)[师]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师生共同探究:让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玻璃棒和橡胶棒均带上了电。
让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观察到什么现象?让带电的玻璃靠近带电的橡胶棒,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带电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互相排斥,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带电的橡胶棒时互相吸引。
[师]引导学生归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师](介绍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大量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师]用什么仪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生]验电器。
[师]出示验电器实物,介绍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绝缘支座。
[生]为什么用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师]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知道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2.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仪、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验电器、电荷发生器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教师展示毛皮摩擦橡胶棒和玻璃棒摩擦丝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探讨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的量子化等;(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荷的基本性质。
3. 探究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1)教师展示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产生现象,如雷电、摩擦起电等;(2)引导学生探讨两种电荷的产生原因和鉴别方法;(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
4.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教师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如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等;(2)引导学生探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库仑定律等;(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和电路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3、会使用电流表。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5、知道电流。
二、说本单元教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与电路有关的问题,因此它既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又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必备知识。
但对电的认识和理解还是个谜。
本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现象切入,从认识电路到电路的不同连接方式,初步建立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技能,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然而本章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第一次使用电表、第一次在不同连接的电路中探究物理量(电流)之间的电量的规律。
难点突破:(一)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电路的识别,要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不能单从电路的形状上判断,介绍四种电路识常用的方法:(1)定义法:如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若各元件(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间(“首”即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一端,“尾”即为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电流法:电流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
所谓“电流法”就是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电流始终是一条路径的,这些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就是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这些用电器之间第连接方式就是并联。
(3)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我们知道,在串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在并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仍有电流通过。
所谓“拆除法”,就是基于这两个特点,逐个拆除电路中的用电器,根据电路中其他用电器中有无电流通过来识别电路的方法。
这种方法思路简单,易学易懂。
(4) 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两端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具体做法是:在电路图或实物图中用字母标出节点,相同节点可写作同一点,再找出各节点间的原件,画出规范的电路图。
(二)如何连接实物图在解答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题目时,首先要弄清楚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如果是串联电路,根据电流流向将原件(电压表除外)依次顺序连接;如果是并联电路,先连接原件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条路并联接入;最后把电压表并接在待测电路的两点间。
(三)如何简化电路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当在电路中接入电表后,又是会使电路变得复杂难辨,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接入电路中可视作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中可视作开路。
去掉电流表,并用导线代替它连入电路;去掉电压表,使所在电路开路。
这两种去掉电表的方法都不会改变电路结构,因此,用去表法简化电路,对识别串并联电路时很简洁明快的。
三、说建议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生活实际现象和演示实验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
2.演示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是教师的正确接线对学生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3.实验探究法:通过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科学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阅读讨论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内容处理建议:1.电路、实物图连接的教学方法。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1)画好元件符号;(2)正确认识元件;(3)连接顺序;2.做好第一个电学学生实验。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实验,它对学生具体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2)做好指导,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不留后患。
3.完成“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
实验时培养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进行分析:接触不良、短路、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合适。
第十五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