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九年级电学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电学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电学知识点人教版电学知识是九年级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电路和电磁感应等深入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对九年级电学知识点进行全面介绍。

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压则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流动时所带的能量,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伏特(V)。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I = U/R,其中R为电阻。

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直流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

电阻率是物质本身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 = ρL/A,其中L为导体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3. 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阻等元件组成。

根据元件的连接方式,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动;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路径流动。

常见的电路元件有电池、电阻、开关和灯泡等。

4.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指电流通过电路时所做的功,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电功的计算公式为W = UI,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能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功率可以通过功率公式P = W/t来计算,其中t表示时间。

5.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荷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会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使得磁场变化减弱。

电磁感应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中。

6. 电场和电势差电场是指电荷周围存在的力场,负责对其他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电场的强弱可以用电场强度来表示,单位是牛顿/库仑(N/C)。

电势差是指单位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所赋予或损失的能量,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V = U/q,其中U为电势差,q为电荷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 电学基础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电学基础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一、知识点睛电学基础【板块一】两种电荷1.如果一个物体,我们就称这个物体带了电。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3.自然界有种电荷,分别是电荷和电荷。

人们把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不同带电体的电荷有多有少,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

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电荷量也可以简称电荷。

【板块二】电产生的原因5.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所组成;(2)原子内部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3)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它们的电荷量为C;(4)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6.在摩擦的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电子,而缺少电子带电荷;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电子,而有多余的电子带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7.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原理是。

【板块三】导体和绝缘体8.导体: 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等。

绝缘体: 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等。

9.金属导电原因:在金属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只有电子(负电荷),我们称为,金属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导电。

10.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原子核电子质子原子中子二、精讲精练【板块一】两种电荷1.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2.现有A,B,C 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 带负电,A 和B 互相吸引,C 和A互相排斥,则()A.B 一定不带电,C 带正电B.B 可能带正电,C 带正电C.B 一定带正电,C 带负电D.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B.要使物体带电,只有用摩擦的方法C.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带正电 D.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带负电4.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转动的扇叶与空气摩擦而,从而具有吸引的性质,所以灰尘会被吸在扇叶上。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电的产生、传输、转换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九年级人教版物理课程中,电学知识占据了重要的篇章。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九年级人教版物理课程中的电学知识要点。

一、电的基本概念1. 电的定义:电是物质所带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表现为静电现象和电流现象。

2. 电荷:电体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带电粒子可以是带正电荷的质子,也可以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称为电流,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来确定。

4. 电压:电压差(电势差)是指两点之间的电势能差,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差产生了电场,使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电流。

5. 电路:电路由导体、电源和电器组成。

导体是电流的通道,电源提供电能,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电路分析1.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器是并联接在一起的,电流分支,电压相同。

2.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的电器是串联接在一起的,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特性,用ρ表示。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公式为U=IR。

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5. 电功和功率: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电的应用1. 电场和电势:电荷产生的电场使正电荷受力,使静电势能发生变化。

2. 静电和电容:静电的产生和存储与电容器有关,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F)。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与电荷的流动和电势的变化相关。

3. 电流、电压和电功率问题:电流大小和方向问题,电压问题,功率的计算等。

4. 简单电路中的电器的使用、连接和控制。

总结:九年级人教版物理课程中的电学部分主要包括了电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电的应用等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一、导言九年级电学知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学和电路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的基本概念1. 电的概念电是一种物质的特殊形态,是物质上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世界上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之一。

2. 电荷的概念电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具有正负两种性质。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3.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运动的现象,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三、电路图的表示方法1. 电路图的基本元件电路图使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件,如导线、电池、电阻、电容等。

2. 电路的连线规则在电路图上,连接电池、电阻、电容等元件时,需要按照电路的物理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连线。

四、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1. 电阻的概念和特性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电流的分析和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规律,可以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分析和计算。

3.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电压是电路中电势能的差异,可以通过电压表或伏安表进行测量,也可以根据电路中的元件参数进行计算。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六、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提供的电能,可以通过电流、电压和电阻来计算。

2. 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传递或消耗的能量,可以通过电功率和时间来计算。

七、电流的磁效应1. 安培定则和电磁铁根据安培定则,电流会产生磁场,可以利用电磁铁实现电流与磁效应的应用。

2. 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应用通过将绕有导线的铁芯通电,可以使铁芯具有磁性,实现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

九年级物理电学常见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学常见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学常见知识点电学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学知识点。

知识点一:电荷和静电1.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2. 电荷守恒定律:孤立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3. 静电荷:物体上积聚的电荷不流动,称为静电荷。

4. 静电场:带电物体的周围存在电场,产生电势能和电场力。

知识点二: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 电流的方向:约定正电流方向为从高电压到低电压。

3. 闭合电路:电路中的电流必须沿着闭合回路流动。

4. 串联电路: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总电压为各元件电压之和。

5. 并联电路:电路中的元件并行连接,总电流为各元件电流之和,总电压相同。

知识点三:电阻和电阻率1. 电阻的定义: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3. 电阻率的定义:材料单位长度内电阻的大小。

4. 电阻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材料成分等。

5.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压与电阻、电流成正比。

知识点四:欧姆定律和功率1.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 = I × 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2.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

3.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4. 电能与电功率的关系:电能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5. 瓦特定律: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知识点五:直流电和交流电1. 直流电: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流。

2. 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换的电流。

3. 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知识点六:电路的安全问题1. 电流电压的危害:触电危险、短路、过载等问题。

2. 安全用电知识:正确选择电器、正确使用电器、避免电线老化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电学常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打印

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打印

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打印一、电学基础知识1.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电流的方向及标志3. 电荷与电流的关系4. 电流的测量仪器——安培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二、电阻与电阻定律1. 电阻的概念与单位2. 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 简单电路中的串联、并联电阻的计算4. 欧姆定律的表述与应用三、电功与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电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 电能与时间的关系4. 家庭电器的功率计算及应用四、电路图的分析和应用1.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区别2. 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与分析思路3. 电压的分压与电流的分流定律4.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五、伏安特性与欧姆定律图像解析1. 灯泡、电阻丝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2. 欧姆定律图像解析3.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在伏安特性图像中的体现4. 伏安特性在元件选择和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六、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应用1.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2. 电表的读数与运用3. 电路中的电功率计算和电能消耗分析4. 省电与合理使用电器的方法和意义七、电容器与电容1. 电容器的组成结构与基本性能2. 电容的概念与计量单位3. 电容与电压、电荷的关系4. 电容器的串并联与计算方法八、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1. 环路定理的概念与表述2.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表述与应用3.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表述与应用4. 基尔霍夫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九、电磁感应与发电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 欧姆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联系3. 动生电动势和自感现象的分析4. 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和变压器中的应用十、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与产生机制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与测量方法3. 电磁波在通信、医学和雷达中的应用4. 电磁波与生活的关系与影响以上为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的打印内容,提供了电学基础知识、电阻与电阻定律、电功与电功率、电路图的分析和应用、伏安特性与欧姆定律图像解析、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应用、电容器与电容、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电磁感应与发电、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篇1: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电路知识点【电流和电路】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连接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特点: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

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

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路,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知识点九年级物理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将进一步探索电知识。

本文将重点讨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的电知识点,包括基本定义、电路图、电流和电压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定义。

在物理学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

电流指的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用 I 表示,并以安培(A)为单位。

电压是电流流动的驱动力,用 V 表示,并以伏特(V)为单位。

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受到的阻碍力,用 R 表示,并以欧姆(Ω)为单位。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电路图。

电路图是描述电路中各元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图形符号表示方法。

常见的电路图符号包括电池、开关、灯泡和电阻器等。

通过学习电路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密不可分的。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I = V/R。

其中,I 代表电流,V 代表电压,R 代表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如果电压保持不变,电阻增加,电流会减小;如果电阻保持不变,电压增加,电流会增大。

除了基本定义和欧姆定律,我们还需要了解电功和功率的概念。

电功指的是电流通过某个电器元件时所做的功,用 W 表示,并以焦耳(J)为单位。

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用 P 表示,并以瓦特(W)为单位。

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IV,其中,P 代表功率,I 代表电流,V 代表电压。

在学习电知识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连续相连,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可以流动。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平行相连,电流可以通过多条通路流动。

串联电路中,电压会分担给每个元件;而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元件上保持不变。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

直流电是指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

常见的直流电源是电池。

交流电是指电流在电路中来回交替流动的电流。

常见的交流电源是市电。

在交流电中,电流方向的变化导致电压正负之间的变化,形成周期性的波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 ②电路闭合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集锦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集锦

九年级电学知识集锦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I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1=U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1+R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1R2/(R1+R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如果n个阻值都为R0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0如果n个阻值都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总=W1+W2+?W 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

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总=W1+W2+?W 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总=P1+P2+P n 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总=P1+P2+?P 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电流(A):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电压(V):U=IR(电压不随电流变。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

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电能(J):W=UIt , 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W=I2Rt, W=U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

初三人教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三人教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三人教物理电学知识点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掌握电学的基本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初三人教版物理电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产生需要有电源和闭合电路。

2. 电压:电压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原因,单位是伏特(V)。

电压可以由化学能、机械能等转换而来。

3. 电阻: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性质、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V = IR \),其中 \( V \) 是电压,\( I \) 是电流,\( R \) 是电阻。

5.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阻值是各个电阻阻值的和;并联电路中,总阻值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

6.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释放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 P = IV \)。

7. 电能:电能是电场力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

电能的计算公式为 \( W = Pt \),其中 \( W \) 是电能,\( P \) 是功率,\( t \) 是时间。

8. 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能的元件,其单位是法拉(F)。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遵循 \( Q = CU \) 的关系,其中 \( Q \) 是电荷量,\( C \) 是电容,\( U \) 是电压。

9.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移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10. 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DC)是指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而交流电(AC)是指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11. 安全用电: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如不湿手触摸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事故。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电学部分的基础,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更复杂的电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做练习题,加深理解,并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物理九年级上册电学知识点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汇总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一、两种电荷 1、正负电荷 (1)电荷的定义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另外带电物体会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可能是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2)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作用:用于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只能检验是否带电,不能检验带何种电荷和电荷量】2、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且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同,所以原子整体不带电。

(2)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用小写字母e 表示,C 101.6e 19-⨯=(3)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大写字母C(4)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或者得失,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这个过程并没有产生新的电荷】3、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绝缘体不是绝对不导电,绝缘体也可以导电,只是比较难导电】(2)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1)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2、电路(1)电路的构成将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就组成电路。

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断开和闭合。

导线:一种导体,电阻很小。

(2)电路图①常见的元件符号电源开关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②电路图作图规则a.整个电路图的导线要横平竖直b.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③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以下图为例】a.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方向找分支点和汇合点,并做好标记b.每条分支上经过的元件视为串联,画在同一行里,相同元件应该标上备注【例如L1和L2】,并用导线串联起来,如下图所示:c.在同一行内画出干路【含电源】上的所有元件【视为串联】,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doc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doc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① 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能量的转化:机械能 - →电能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 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 C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 ( 或电压 ) 的装置。

4.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流、电场、电压和电阻等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电场、电势的关系。

下面是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电学部分的知识点。

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质带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运动方向。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体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具体公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该定律适用于大部分金属导体和半导体。

3.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可以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

串联连接是指将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此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并联连接是指将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此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串联和并联还适用于电容和电感。

4.串联和并联电压分配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或电器的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或电器的电压相等。

5.电阻和导体材料的关系电阻与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成反比。

具体公式为:R=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长度,A表示截面积。

不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不同,单位为欧姆·米(Ω·m)。

6.电功和功率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可以通过电功公式计算:W=UIt,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功的转化率,可以通过功率公式计算: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7.马阻定律马阻定律表明,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与电流经过该导体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具体公式为:Q=I^2Rt,其中Q表示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8.压强和电势差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移动一定距离所作的功,在电路中也称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

九年级电学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电学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电学核心知识点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路等电现象和电性质。

九年级电学核心知识点包括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阻、电路和电能转换。

一、电荷与电场1.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荷的基本单位是库仑,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电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电量是不变的。

2. 电场的概念和特点:- 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存在于电荷周围的区域。

-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大小。

-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受力方向一致,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

3. 静电场的性质和应用:- 静电场不进行能量转换,电荷只发生平衡静止状态。

- 静电感应是利用静电场的作用使物体带电。

二、电流与电阻1. 电流和电流的方向:- 电流是电荷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单位是安培。

-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定义。

2. 电阻和电阻的影响因素:- 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 电阻受到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和导体横截面积的影响。

- 电阻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由欧姆定律描述。

3. 电功率和欧姆定律:- 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单位是瓦特。

-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电路和电能转换1. 电路的基本要素和符号表示:- 电源、导线和电阻是电路的基本要素。

- 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可以使用符号表示,如电源使用字母"E",电阻使用字母"R"等。

2. 并联和串联:- 并联是指电阻两端并联连接,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过电阻。

- 串联是指电阻依次连接,电流只能沿同一路径流过电阻。

3. 电路的电能转换:- 电源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电阻通过电能转换产生热能。

- 电能转换可以通过电阻发光或推动电动器件等方式实现。

总结:九年级电学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阻、电路和电能转换。

了解电荷和电场的性质、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以及电路中的电能转换是理解电学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①摩擦起电<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J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1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J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L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 x 10-19C&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 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 有电源②电路闭合6.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 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 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10. 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11.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

(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12. 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3.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14. 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15. 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

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

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

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电流(I)1.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3.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 +”接线柱入,从“一”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四、电压(U1. 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有电流则一定有电压。

2.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4.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 +”接线柱入,从“ 一”接线柱出;③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在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的前提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5.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 ;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压,则电压表就与谁并联;反之,电压表与谁并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压。

方法:在判断电压表与谁并联时,主要观察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是直接接在哪个用电器的两端。

6.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 伏;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是380伏。

五、电阻(R)1.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 国际单位:欧姆(Q); 常用单位:兆欧(M Q ),千欧(K Q);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基本性质。

4.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强调:电阻(R)与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无关。

5.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的器件。

①原理:滑动滑片(P)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注:没改变它自身的总阻值)②作用:a•保护电路;b.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者各个电阻之间的电压分配关系。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Q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Q,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被控制电路中使用(即要控制谁则与谁串联;反之,与谁串联则表示控制谁的电流);b、接线柱要“一上一下” ;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6•电阻箱:①作用和滑动变阻器相同;②原理与滑动变阻器不相同③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与滑动变阻器相同,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刻度盘指针所指数字X对应倍数之和。

六、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强调: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2. 公式:式中单位:I T安(A);U-伏(V);R-欧(Q)。

3. 公式的理解:① 公式中的I、U R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② 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R=U/I只是R的确定式,而不是决定式)。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Ra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①电流:I = I 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U(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③ 电阻:R=R+F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如果n 个等值电阻(R )串联,则有 R ,m 、=nR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 小电阻串联起来 代替大 电阻。

④ 分压作用: U 1/U 2=R 1/R 2( 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 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 率与其电阻成正比, 即 W1/W 2=Q 1/Q 2=P 1/P 2=R 1/R 2 U 1/U 2=R 1/R 2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Ra 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① 电流:1 = 1 1 + 1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 U=U 1=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 1/R=1/R 1+1/R 2 (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 大电阻并联起来 代替小 电阻。

变形式R=R i.F 2/( R i + R a )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 适用。

如果n 个等值(R )电阻并联,则有R 总=只伯④ 分流作用:l i /l 2=R/R i (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⑤ 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 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即 Wi /W 2=Q/Q 2=P i /P 2=R/R iI i /l 2=R >/R i七、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 (W ) :电流对用电器做的功(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① 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 )。

常用:度(千瓦时)KW.h , i 度=i 千瓦时=3.6 X iO 6焦耳。

②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③ 电功公式: W=Pt=Ult (式中单位 W-焦(J ); 尸伏(V ) ; I T 安(A ) ; t T 秒)。

④ 利用 W=UIt 计算时注意:① 式中的 W U I 、t 必须对于同一导体 (同一段电路)的同一 过程,才能代入公式计算,即要满足“同一性”;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⑤ 其他计算公式: W=I 2Rt (多用于串联电路) , W=U 2t/R (多用于并联电路)2. 电功率 (P )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国际单位:瓦特 (W )。

常用单位:千瓦( KW )① 计算公式:P=W/t=UI (式中单位 P T 瓦(w ) ; W T 焦(J ) ; t T 秒(s ) ; U T 伏(V ) ; I T 安(A ))② 利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a. 如果W 用焦(J ), t 用秒(s ),则P 的单位是瓦(w );b. 如果W 用千瓦时(KW.h ), t 用小时(h ),贝U P 的单位是千瓦(K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