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9课《四季与地球公转》粤教版
2019版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7课全)
【2019审核2020出版新教材】粤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全单元教案目录第17课《地球上的昼与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昼与夜》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亩”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从不同地方昼夜不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昼夜的分布。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同一时刻的昼与夜”,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地球仪并利用地球仪观察同一时刻昼夜不同的两个地方(以北京和里约热内卢为例)的位置,从而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全球的昼夜现象:活动2“地球上昼夜的分布”引导学生借助手电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了解地球上昼夜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状态不同;2.知道地球上昼夜现象与地球形状,阳光照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同一时间的昼夜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昼夜现象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昼夜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地球科学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先机航天技术,增加学生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课前准备:PPT课件、地球仪(大小)、手电筒、反光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出示情景图,琪琪和波波在观音电视直插,发现中国是白天,但国外的賽场却是晚上(灯火通明),引出疑问:问题1: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观音一场电视直播。
)问题2:在中面地区还是白天的时候,国外是什么时间?(国外是晚上,因为赛场上灯火通明。
)问题3:为什么我们这里是白天,而他们那里是夜晚呢?白天与黑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
有的同学在电视上或书本上有了馔过不同地区存在时差,但并不知道形成时差的原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上的昼与夜”(板书:地球上的昼与夜)二、活动1:同一时刻的昼与夜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现象,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一样。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19课《四季与地球公转》 粤教版 共15张
观察下图,描述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阳 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讨论
• 结合实验的结果,说说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 射点位置改变时,南北半球接收到的热量是 否也会随之变化。
• 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与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 射点位置的变化有关吗?
小结
•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有 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形成了四季变化。
置叫远日点。 • 而在轨道的另一端,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
个位置叫近日点。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像一个巨大的太空船以每秒 29.79 千米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公转,走完一圈约 9.4 亿 千米的路程,要花约 1 年的时间。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将太阳、地球及地球公转轨道大小的数据按一定 比例缩小,再找合适大小的物体到操场上做模拟实验。 体会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地球在远日点和近日点 时与太阳距离的差别。
6.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 金、设 备、先 进的生 产技术 和管
理经验等,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 产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地球是球体,相同的阳光照射到不同地区时, 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可能不同。
直 射 点
讨论
阳光直射或斜射时,地面接收到的热量一样吗?
做下面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温馨提醒: 1. 可以根据小棒的影子来判断阳光照 射盒子的角度。 2. 注意观察温度计的液柱变化,防止 温度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值。
阳光以不同角度照射两个黑纸盒,记录温度计读数的变 化,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 多,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 半球时,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南半球为夏季, 北半球为冬季。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粤科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录第1课《地球》 (2)第2课《太阳》 (5)第3课《⽉球》 (9)第4课《⽩天与⿊夜》 (13)第5课《春夏与秋冬》 (17)第7课《种⼦和幼苗》 (20)第8课《植物长⼤了》 (26)第9课《养蚕》 (29)第10课《我们在成长》 (33)第11课《植物⽣长靠什么》 (36)第12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39)第13课《植物繁殖的奥秘》 (44)第14课《卵⽣和胎⽣》 (48)第1课《地球》1教学⽬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海陆分布和⾯积的⼤⼩。
3.了解⼈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2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 知道地球表⾯是由⼩部分陆地和⼤部分⽔域构成的。
难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3教学过程3.1第⼀学时3.1.1新设计⼀、导⼊在⽇常⽣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出港向远⽅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新课(⼀)地球的形状实验模拟实验:将⼩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来回移动,从另⼀侧观察⼩船模型。
说说⽣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圆形的球体。
⽉⾷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指导阅读p4 《⼈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地球有多⼤?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三)海洋和陆地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积,使学⽣对地球表⾯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积约占地球表⾯积的7/10陆地⾯积约占地球表⾯积的3/10拓展平原⾯积约占陆地⾯积的多少?平原⾯积占陆地⾯积的1/43.1.2教学活动3.2第⼆学时3.2.1教学活动⼀、新授: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意图”⼆、活动:1.查找、收集⼈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19《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疑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突破策略: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2.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课堂小测验,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
(2)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______天。
(3)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判断题:
(1)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2)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3)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没有影响。()
3.选择题:
(1)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
知识点梳理
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的形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季节的变化。
3.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年。
4.四季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地球在不同的时间处于太阳的不同位置,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球公转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地球公转》粤教版科学教学课件1
观察下图,描述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阳 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讨论
• 结合实验的结果,说说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 射点位置改变时,南北半球接收到的热量是 否也会随之变化。
• 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与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有 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形成了四季变化。
个位置叫近日点。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像一个巨大的太空船以每秒 29.79 千米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公转,走完一圈约 9.4 亿 千米的路程,要花约 1 年的时间。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将太阳、地球及地球公转轨道大小的数据按一定 比例缩小,再找合适大小的物体到操场上做模拟实验。 体会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地球在远日点和近日点 时与太阳距离的差别。
•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 多,北半球为夏季 、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 半球时,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南半球为夏季, 北半球为冬季。
• 我国在北半球,每年的 3—5月为春季,6—8 月为 夏季,9—11 月为秋季,12—2 月为冬季。
END
课件设计:孙宏
1、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 的月光 透过松 树的虬 枝翠叶 ,星星 点点地 洒落下 来。清 清的泉 水淙淙 地流泻 于山石 之上, 在月光 辉映之 下,宛 若一条 洁白的 绸布闪 闪发光 2、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 是一群 勤劳淳 朴的山 村姑娘 刚洗完 衣服, 披着月 光笑盈 盈地归 来了, 也许她 们正为 什么开 心的事 儿在竹 林里嬉 戏追逐 着,笑 闹声传 出翠竹 林外。 密密的 荷叶纷 纷倒向 两旁, 莲花摇 动,水 波荡漾 ,原来 是顺流 而下的 渔舟正 轻盈地 穿过荷 花丛, 弄乱 的荷塘 月色, 划破了 大山的 宁静。 3、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 清泉的 声音, 浣衣村 女的笑 声,渔 舟穿过 荷丛的 动态, 和谐完 美地融 合在一 起,有 声有色 ,有景 有人, 有静有 动,构 成了空 山秋天 恬静幽 美的乡 村生活 图景。 4.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 人过安 静淳朴 生活的 理想和 对污浊 官场的 厌恶。 诗中以 物芳而 明志洁 ,以人 和而望 政通。 泉水、 青松、 翠竹、 青莲, 可以说 是诗人 高尚情 操的写 照,也 是为诗 人理想 境界的 环境烘 托。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 己。诗 人曾为 王孙、 来自官 场,而 今隐居 山间; 表达了 诗人寄 情山水 田园, 对隐居 生活怡 然自得 的满足 心情, 也是他 高洁品 质的写 照。 6.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 庭中度 过的。 家庭不 仅为人 的生存 发展提 供基本 物质保 障,而 且也为 人的精 神生活 提供重 要环境 。人生 的幸福 很大程 度上可 归结为 家庭的 幸福。 7.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 间、地 点、官 职,人 物的行 为、实 效方面 ,应仔 细查对 原文的 词句, 全面理 解,综 合分析 ,两者 间的差 别正是 把握全 文的关 键所在 。对似 是而非 处,要 有借题 解文的 意识。 8.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 续的的 消沉, 而是在 一片肃 杀的秋 景之中 强调一 种高洁 的人品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19 地球公转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19 地球公转粤教版2.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人们总能体会到夏天热、冬天冷。
从学生前概念来看,很多学生以为是太阳离地球远近造成的。
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是不是因为地球离太阳的位置远近造成的?驱动任务:地球绕太阳公转会不会有时远有时近?会不会影响地球上的冷暖?活动1 地球公转轨道活动1首先阐明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圆形的,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
并列出太阳、地球的及地球公转轨道大小的数据,教科书给出的数据表包含真实数值和按比例缩小的数值。
这样学生可以使用常见的物品,到合适的场所去模拟,体会太阳、地球和公转轨道的大小,并比较近日点、远日点的差异。
教科书中也使用了实际模拟活动的照片,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为什么要进行模拟实验活动呢?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建构地球公转轨道的科学概念,而仅仅通过阅读数据表,是很难让学生建构出这样的科学概念。
事实证明,学生通过亲自模拟,发现地球的大小和公转轨道的大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差别和整个公转轨道的大小相比,也是微乎其微的。
这样关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科学概念才能被他们建构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有了关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科学概念,学生基本上已经排除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球冷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科书中澳大利亚的华人夏天过春节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南北半球四季相反的情况。
最终确定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和地球冷暖、四季变化没有关系。
活动2 公转轨道和节气活动2主要目的是把公转轨道和一年四季联系起来。
在学生的概念中,一年四季是身边发生的变化,地球公转是宇宙中发生的事件。
两者是没有什么联系的,或者学生不会有机地把两者联系起来。
而从本质上看,这两者是一致的,也是后面学习四季成因必要的知识基础。
为了让学生对公转轨道和四季建立联系,教科书采用了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作为结合点。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指导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三节,主要介绍了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明白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明白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季节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象,引发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思考。
例如,播放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阳光明媚、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自转的概念。
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地球自转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模型,将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小灯代表太阳,放置在教室的一角。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导致四季变化。
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就像我们围着一个旋转的圆圈走一样。
这个公转的运动导致了地球不同部分接收到的太阳光照不同,所以我们才会有四季的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大球作为地球模型,一个小球作为太阳模型,然后请几位学生分别站在地球的不同位置。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好奇为什么地球会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为什么昼夜长短会随着季节变化?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四季与地球公转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二、目标1.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原理;2. 掌握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的具体过程;3. 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三、导入问题1. 什么是地球公转?为什么地球要公转?2.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多少?它是如何影响四季交替的?四、知识讲解1.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365.25天)。
2. 四季交替原理: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且地球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5°,使得地球夏至时其中一半球体接受到阳光较多,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冬至时另一半接受阳光较多,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春分和秋分时两半球体各接受阳光相同,春秋两季。
五、案例分析1. 在冬季,南半球的气温比北半球高还是低?为什么?2. 在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气温是升高还是下降?为什么?六、拓展延伸1. 请描述地球公转使得白昼和黑夜长度不同的原因。
2. 了解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七、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公转是导致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地球的倾斜角度也会影响到四季的交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感受四季的变化,增加对自然的认识。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对四季与地球公转的理解;2. 外出观察天气变化,感受四季交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四季与地球公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地球公转的过程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是否注意到每年的四季交替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呢?2. 激发兴趣: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一、导入引导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知识。
你知道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吗?地球为什么会公转呢?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深入了解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原理。
二、知识点梳理1. 四季变化的原因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当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的某一半面对太阳,这时这一半地区就是夏季;而另一半则背对太阳,这时这一半地区就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由于地球轴倾角的原因。
2. 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公转不仅造成了四季的变化,还影响了昼夜的长短和气候的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三、进修任务1. 阅读《四季与地球公转》相关知识,了解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原理。
2.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3. 参与小组讨论,探讨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进修方法1. 阅读+思考:仔细阅读相关知识,思考其中的原理和逻辑。
2. 练习+稳固:完成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3. 讨论+交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同砚们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进修评判1. 考察学生对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理解水平。
2. 通过练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进修反馈1. 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给予及时反馈。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进修,探索更多关于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四季变化和地球公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进修的热情,不息探索更多关于自然界的奥秘。
愿大家在进修中不息进步,成为有思想、有经受的未来之星!。
小学科学19《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
小学科学19《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小学科学教案:四季与地球公转引言:本节课主要介绍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及其对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 能够描述地球公转带来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3.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地球公转周期和各个季节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公转运动原理。
2. 地球公转造成的四季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地球公转周期及其对季节的影响。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图画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发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思考,以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2. 观察与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画,并解释地球公转的原理。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地球公转的实验,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3. 多媒体展示(1)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2)介绍地球公转周期和其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4. 探究活动(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季节的特点,并借助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展示给其他小组。
(2)小组间讨论和交流,促进各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3)每个小组根据其他小组的展示,给出自己对于四季变化的解释,并从地球公转的角度解释四季变化的原理。
5. 巩固与拓展(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探究活动的结果,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验证和回答。
(2)教师提供与四季及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6. 总结(1)学生总结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对季节变化的关系。
(2)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并强调课程的核心概念。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当天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
并思考:为什么夏天比冬天热?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地球公转─> 四季变化春天─> 复苏、温暖夏天─> 酷暑、炎热秋天─> 枯黄、凉爽冬天─> 寒冷、降雪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地球的公转运动原理,并清晰地认识到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之间的联系。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公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周期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球仪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自转等。
但关于地球公转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周期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周期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球仪模型、图片等教具,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周期。
通过地球仪模型和图片,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地球仪模型,分析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四季与地球公转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四季与地球公转》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原因;2. 掌握地球公转带来的昼夜交替和时间计算方法;3. 能够描述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过程;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运动;2. 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交替;3.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原因;2. 地球公转带来的昼夜交替。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地理》第一册;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材料:地球仪、灯泡、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原因;2. 进修内容呈现: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带来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3.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公转带来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4.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交流;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习题;2. 制作一份PPT,介绍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原因;3. 观察家庭中的植物发展情况,分析四季变化对植物发展的影响;4. 制作一个手工模型,展示地球公转带来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七、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的得分;2. PPT展示的表现;3. 实验操作的观察评判;4. 手工模型的创意和完成度。
八、延伸拓展:1. 观察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2. 钻研地球公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3. 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地球公转的其他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原因,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进修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季与地球公转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干系;2. 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3. 能够简单诠释四季变化的原因;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运动;2. 地球的自转运动;3. 四季变化的原因;4. 地球公转的影响因素。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交替?2. 进修地球的公转运动:讲解地球盘绕太阳公转的基本规律,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3. 进修地球的自转运动:介绍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自转轴倾斜造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4. 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或模拟观察,让学生发现地球公转和自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诠释四季交替的原理。
5. 分析地球公转的影响因素: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地球公转速度等因素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干系,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干系,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能够简单诠释四季变化的原因。
同时,通过实验或模拟观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知识;2. 自主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3. 思考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对季节变化的可能影响。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和季节变化规律;2. 钻研地球自转轴倾斜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3. 探讨地球气候变化与四季变化的干系。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为进一步进修天文地理等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四季与地球公转》导学案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中,四季交替,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奇特的特点和景色。
那么,为什么会有四季?为什么春夏秋冬会不息轮回?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四季与地球公转的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2. 理解地球公转对四季的影响;3. 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三、进修内容1. 四季的形成原因;2. 地球公转的影响;3. 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四、进修过程1. 四季的形成原因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地球自转则使得白天和黑夜不息交替。
当地球某一地区向着太阳时,就是白天,这个地区就会受到阳光的照射,温度升高,这就是夏天;当地球这一地区背离太阳时,就是黑夜,这个地区就会受到辐射的冷却,温度下落,这就是冬天。
春天和秋天则是夏天和冬天的过渡季节。
2. 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公转不仅影响了四季的变化,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地区的温度和光照时间有所不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季节的出现。
同时,地球公转也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带和生物多样性得以形成。
3. 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运动。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30公里,而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四季与地球公转的干系,明白了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知道了地球公转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六、拓展练习1. 为什么地球上的南北半球在同一时间会有不同的季节?2. 你知道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区别吗?3. 请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四季的变化原理。
七、课后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介绍四季的变化原理及地球公转对四季的影响。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 地球公转粤教版
地球公转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7-4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知识目标:
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情感目标: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2、认识到科学家在获得证据的过程中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
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记录纸。
2、给全班学生准备:两根木杆、一把直尺、一些小木条、一个红圆纸片、两个蓝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9课《四季与地球公转》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9课《四季与地球公转》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 课《四季与地球公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四季与地球公转》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宙”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从“夏天热是不是太阳离地球更近”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更近吗”,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对地球的冷暖很难有较大的影响;活动2“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利用黑纸盒和温度计做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冷暖与阳光照射角度是否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四季成因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
在2017 年版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再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教材也因此降低了活动难度,把目标设定为了解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
二、学情分析不少学生以为冬冷夏热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有关。
他们也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清楚公转轨道的特点。
也没有把公转与四季成因联系起来,更加不清楚阳光直射、斜射的差异。
三、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初步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
2.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动。
3. 理解四季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
4. 体会地球公转轨道的巨大,初步领悟宇宙之大。
5. 为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动。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30 米卷尺、篮球、橡皮泥、牙签、气温计、黑纸盒、计时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情境:波波和彬彬觉得夏天很热。
波波好奇:“是不是夏天时太阳离地球更近?”问题:夏天来了,太阳离地球更近了吗?交流:四季变化时,人们总能感觉到冬天冷、夏天热。
这和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有关吗?任务:四季成因和什么因素有关?(二)活动探究1. 活动1 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更近吗任务:讨论夏天热冬天冷的原因。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的教学反思五年级粤教版科学:四季与地球公转的教学反思一、引言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是教学的重点。
在五年级科学教学中,学生开始学习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这是他们对于地球运行规律的初步认识。
本次教学反思将围绕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材中的四季与地球公转的教学内容展开,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回顾1. 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运动。
2. 了解地球公转的原因和规律,明白地球公转是导致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3.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掌握四季交替的规律。
三、教学优点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2. 强调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规律。
我组织了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注重知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强调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联系,并与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了衔接,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不足1. 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尽管我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还不够充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背景不同,导致他们对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缺乏足够的拓展内容:本次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缺乏一些拓展内容的引入。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入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
粤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09 四季与地球公转、四季星空(导学案)
19四季与地球公转20 四季星空班级: 姓名:【课堂流程】一、 导入(1分钟)为什么会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地球是绕太阳转吗?有没有一些地方一整天都是白天或者黑夜?二、 自主学习(15分钟)1. 自学要求:坐姿端正、零说话、零顾盼、零发呆,认真研读课文2. 自学指导: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的知识用黑色笔进行勾画,研读概念勾画出关键词语及重点内容,疑问之处用红色标注;a)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着 的轨道,按 方向绕太阳 。
转一圈要花约 年的时间。
b) 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 的一端,这个位置叫 。
而1月初,地球则到达距离太阳 的一端,这个位置叫 。
c) 地球以 为界,可分为 两个半球,当北半球是 时,南半球却是 。
d)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们通过观测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总结。
在下图中画线处填写相应的节气名称:e) 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 辨认方向。
f) 人们把星空中的恒星按分布划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就是一个星座。
我们可以由星座中连线构成的图案来辨认不同星座。
三、合作学习(3分钟):小组讨论自学成果 四、总结(10分钟)五、 达标检测(5分钟)1. 地球以( )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当北半球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却是冬天。
A .经线 B. 纬线 C. 赤道 D. 楚河2. 二十四节气实质上反映了地球运行到( )的不同位置。
①② ③④A.太阳 B. 月亮 C. 星空 D. 公转轨道3.当南极出现极昼的时候,北极就出现(),反之亦然。
A.白天 B. 黑夜 C. 极夜 D. 晴天4.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北半球为()。
A.春季 B. 秋季 C. 夏季 D. 冬季5.1月份,地球则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一端,这个位置叫()A.远日点B.近日点C.赤道D.直射点6.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造成冬冷夏热的原因。
A.是B.不是C.无法判断 D./答案:a) 近似圆形、逆时针、公转、1年b)最远、远日点、最近、近日点c)赤道、南北、夏天、冬天d)春分、夏至、秋分、冬至e)北极星f)亮星五、C D C C B B。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9 地球公转|粤教版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2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的规律。
教学情景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一些知识: 1.地球公转的轨道是?(黑板画出椭圆轨道) 2.地球公转的方向? (教鞭比划自西向东)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变化?板图1)、一天当中,早晚和中午什么时候气温高?你认为与什么有关?2)、一年当中,最热的是什么季节?最冷的是哪个季节?哪个季节正午时分太阳升得高一些,那学生依次回答:椭圆、自西向东、倾斜、没有。
拿出草稿纸跟着画图讨论回答做笔记让学生回忆太阳的公转,方便下面新知识的理解。
板图加深学生已学知识让学生产生对四季划分作为二分二至的背景知识的理解理解并记忆最后是C点,与A点相似,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南半球与北半球受热同样多,北半球处于秋季,C点在9月23日前后,为秋分日。
最后,我们根据A、B、C、D四个特殊公转轨道位置,依次在图上作出其对应的直射点位置,如下图:我们分析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的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往返运动。
这节课主要讲授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点时,受太阳直射的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19 课《四季与地球公转》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季与地球公转》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宙”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从“夏天热是不是太阳离地球更近”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更近吗”,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对地球的冷暖很难有较大的影响;活动2“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利用黑纸盒和温度计做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冷暖与阳光照射角度是否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四季成因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
在2017 年版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再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教材也因此降低了活动难度,把目标设定为了解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
二、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以为冬冷夏热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有关。
他们也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清楚公转轨道的特点。
也没有把公转与四季成因联系起来,更加不清楚阳光直射、斜射的差异。
三、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初步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
2.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动。
3. 理解四季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
4. 体会地球公转轨道的巨大,初步领悟宇宙之大。
5. 为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动。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30 米卷尺、篮球、橡皮泥、牙签、气温计、黑纸盒、计时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波波和彬彬觉得夏天很热。
波波好奇:“是不是夏天时太阳离地球更近?”
问题:夏天来了,太阳离地球更近了吗?
交流:四季变化时,人们总能感觉到冬天冷、夏天热。
这和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有关吗?
任务:四季成因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 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更近吗
任务:讨论夏天热冬天冷的原因。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太阳离地球远近的原因或其他原因)。
讲述:地球总是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每年7 月初,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远日点;而1 月初,地球则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问题:夏天时,地球处于远日点,似乎不应该那么热。
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
球上的温度变化,会不会有很大影响呢?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能还是有影响的)。
任务:体验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
用篮球(直径24 厘米)代表太阳,橡皮泥(直径2 毫米)代表地球。
借助卷尺以操场中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26.5 米的
大圆,一名同学举着篮球站在中心,其他同学站在大圆上。
如果要模拟近日点,
就向前迈一步;如果要模拟远日点,就向后迈一步。
(注:先讲解任务,明确活动目的,暂时不外出活动,和下一活动一起进行。
)
2. 活动2 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
讲述:除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影响,阳光照射的角度也可能与四季的形成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很多地区夏天正午时阳光照射角度大(物体影子短)。
媒体:出示夏天正午时阳光照射角度大(物体影子短)的现象。
讲述:由于地球是球体,相同的阳光照射到不同地区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可能不同。
问题:阳光直射与斜射时,地面接收到的热量一样吗?
交流:学生提出观点(假设夏天时太阳照射角度大,地面接收到的热量多,
所以热)。
问题: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
任务:在两个黑纸盒上各直立一根小棒,里面分别放入气温计。
一个纸盒平放在地面上(小棒有一段影子,阳光斜射盒面);调整另一个纸盒的角度,使小棒的影子短到几乎没有(阳光直射盒面)。
每隔2 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记录一次数据。
观察阳光照射角度不同时,纸盒吸收的热量有没有差异。
需要留意温度计的液柱升高情况,当液柱接近最高刻度时,要立刻停止实验。
活动:到操场开展上述两项探究活动。
交流:活动1 中,地球在近日点和在远日点时离太阳距离的差异和地球公转轨道相比并不明显,说明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球温度的影响并不大;活动2 中,
直射与斜射的实验结果差异明显,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区因太阳照射角度的不同,
接收到的热量不同。
小结:地球在近日点和在远日点时离太阳距离的差异相对地日的距离来说微
乎其微,对地球的冷暖产生的影响非常小。
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地面接收到的热量
不同,可能与四季的形成有关。
任务: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找找不同季节(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
例)阳光直射点的位置在哪个半球(或赤道)。
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交流:春分和秋分时,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夏至时,直射点位于赤道北侧(北半球);冬至时,直射点位于赤道南侧(南半球)。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造成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动,从而导致了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拓展: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地球上还会不会出现四季交替的现象?
七、板书设计
第19 课四季与地球公转
四季形成与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有关
春(暖)秋(凉)春分赤道
夏(热)冬(冷)夏至赤道北侧远日点
秋(凉)春(暖)秋分赤道
冬(冷)夏(热)冬至赤道南侧近日点。